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19-05-13 04:1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第一篇: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绪言

实习时间:2010年12月20至24 实习地点:重庆市陈家桥、缙云山、天府煤矿及北碚区水文站 实习路线:沙坪坝—歌乐山镇—土主—歇马—磨滩—青木关—陈家桥为第一条路线;沙坪坝—缙云山为第二条路线;缙云山—天府煤矿—沙坪坝为第三条路线;沙坪坝—水文站—沙坪坝为第四条路线。

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而且经过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可以提高野外观察和分析地理的现象的能力,为综合运用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知识奠定基础。实习要求:

1、通过野外实习,认识土壤、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能辨别土壤、植物的类型和特征。

2、能够辨别各类岩石的分布规律、特性。

3、熟悉水文的基本特点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它的作用。

4、掌握各种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实习人员:2009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79人与本专业何太容老师、刘春红老师、李阳兵老师、张友明老师。

二、实习区概况

实习区为重庆市沙坪坝、九龙坡、北碚三个主城区,他们分布于四川盆地东部,属盆东平行岭谷地貌区。其中沙坪坝区地处重庆西部,地势南高北低,工业基础雄厚;北碚生态环境优美,青山常翠,碧水长流。缙云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亚热带阔叶林植物宝库,这道绿色生态屏障,减少了主城区的“热岛效应”; 九龙坡区地理条件优越,城市功能完备。水陆空交通便捷,是重庆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一)20日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陈家岭、歇马、青木关、中梁山凉风垭 实习记录:

1、陈家岭:缓丘带坝地貌,细分:深沟、浅沟以及长沟、短沟;背斜、向斜

2、歇马: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

1)梁滩河瀑布的形成:河流的河道中硬性岩石不易被冲蚀,软性的岩石容易被冲蚀,从而产生了河底地形的高低差别,经过对那里岩石的分析,结果表明:上层是砂岩,下面是泥岩,总体是一个长形岗地。从瀑布的形成来看,那里还有可利用的位置,周围的那个小发电站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冬天,还可以明显的看到是冬季的枯水期。从地貌学的角度来看还涉及到“裂点”:河谷纵剖面上坡降突然增大的地点叫“裂点”,常由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河流产生新的溯源侵蚀,或因构造、岩性原因造成的差别侵蚀所形成。在这里侵蚀基准面都是地方侵蚀基准面。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侵蚀后退。

2)小磨滩:陇岗 沟谷 陇岗

砂岩——山岗 泥岩——沟谷 从河床延伸是砂岩到页岩,小磨滩的形成原本是一座山,由于岩性的不同,下面泥岩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下慢慢减少,于是后来形成了砂岩的河床。

3、青木关:石灰岩菱形盆地,石灰岩土壤肥力差;有温泉,同缙云山温泉形成原因相同,地处一山两岭一槽,缙云山南坡。

4、中梁山:1)、北倍中梁山背斜低山西槽,谷内发育有地表河,古时自北向南流动,直接注入嘉陵江,后被明家溪支流翁家沟溯源侵蚀,切传后300余米的须家河组砂岩,在代家沟南的土地垭袭多了地表水西流,造成地表断流,向南至文星场地表始见小溪,并形成文星场地表溶蚀洼地,宽500米,溪河两侧尚存古河道的两级阶地。2)、水库污染严重,2004年时水还可以饮用,后来就逐渐被污染了,这两年来污染是最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歌乐山上的工厂将大量的工业废水陫到水库,由于水库地处歌乐山长条带状与平状高丘(寨山平:从下到上紫色土、黄土所以上面栽桃树),整个地貌形态是一个向斜。因此,污染非常严重,原来面积大约有500亩,现在也只有400亩了。

(二)21日—22日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缙云山

实习记录:

1、缙云山海拔最高980米,在地质地貌上,属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西缘华蓥山褶皱带,走向北北东—南南西。褶皱带系一复式背斜山脉,向东南分出沥鼻、温塘、观音三支背斜,构成“一山三岭二槽”、“一山二岭一槽”地貌地点,背斜两翼不对称,东陡西缓。

2、缙云山土壤为酸性黄壤。

3、缙云山属盆地低山,在垂直高度上都是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故无植被类型分布的垂直带普表现。在人为作用与生境条件下,发育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如下:1)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以壳斗壳、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杜英科为代表。群落外貌终年常绿,春、夏季相变化明显,上层乔木树冠浑圆,林冠波状起伏。群落包括四个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层间植物。2)常绿针、阔混交林:这是一类次生林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度类型,它的乔木层一般含2—3个亚层:第一亚层多由高大挺拔的马尾松构成单纯的层片:第二、三亚层则为种类较多的常绿阔叶树种组成,并含有少量杉木。3)亚热带暖性针叶林:是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四季长青的针叶林型,是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内的次生林。在北碚地区指马尾松林、杉木林及柏木林三个群系,共同特点是群落层片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林相稀疏。4)竹林:竹类是一类特殊的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适生于温暖湿润地区,广布热带及亚热带范围内。我国竹类丰富,近300余种,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的四分之一。竹类分乔木状和灌木状两种生活型,但竹类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规律和树木有明显不同,竹秆寿命短,开花周期长短不定,开花后易死亡。竹类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营养体的分殖方式,根据竹类地下茎分生繁殖的特点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生态类型:单轴型、合轴型和复轴型。5)灌草丛:灌草丛是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类次生植被,北碚地区灌草丛的种类组成,受母岩性质的影响很大。

4、植被演替:在某一地段上,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代替的进程。演替包括“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的涵义。

(三)23日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北碚水文站

实习记录:

1、北碚水文站建于1993年,由长江水利委员领导设立至今,为嘉陵江干流下游控制站。今年嘉陵江发生了自1984年以来的最大一次洪水,北碚水文站为控制嘉陵江干流和上游渠江、碚江来水及时掌握信息。

2、水文站有两个基本任务:

一、收集基本的水文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二、防洪当好耳目为国防洪抢险服务。主要工作是算好“水帐”(有多少水量经过)和“沙帐”(多少泥沙经过).3、水文测站布设:1)测验河段的选择;2)断面、基线、高程点和测量标志。的布设。

4、测验项目:水位、水温观测、漂流流量观测、漂流悬移质泥沙观测、漂流泥沙颗粒分析、降水量观测、水质水污染观测,水文水情、降水量播报、水文资料整编、新仪器设备煌研究,比测验试,测验方法及研究。

(四)24日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北碚天府煤矿 实习记录:

1、T3sj、T1J、T1f的岩性、岩深槽谷的形成。

2、观察三灰土的形成、剖面特点及土地利用。

3、沿途观察龙潭组各段地层特征。石灰岩中泥土叫做碗碗土,也只有石灰岩中才能称之为碗碗土。分化不完全的的钙质页岩,地层坡度与岵层坡度决定等高线向下弯程度。

4、山顶垭口处:认识“”地貌。槽的宽度,以及相关的走势。

5、东阳坝乔种场:观察嘉陵江一级阶地堆积物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和生产问题的关系。二级阶地的特点及生产问题,注意砾石的成分、形态、大小、定向性及成层现象。

四、实习感受与体验

通过几天的实习,我们认识了重庆常见的几十种植物,使我们对植物学课本中含糊的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在实习中经过过老师的细心知道,也使我对植物得研究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在植物方面不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识,而且对课堂知识做了更好的补充。更多的是较清楚的了解到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以及水文、地质地貌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特征,这使我们完善了对每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学习地理科学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这次野外实习也对我们每个同学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五、建议

1、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能更确切地按小组形式进行,这样在过程有利于每位同学 都清楚地掌握知识。

2、在以后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点不同的实验,以及给我们多讲解不同的机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以后的考察地点能更具有代表性。

4、以后的试验希望能够很好的带动同学的集体,协作意识。展望:1,能够延长考察时间,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考察知识。2,希望能够出省,考察到外省一些好的人文,自然地理资料。3,希望能和别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第二篇: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山西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及班级: 地理科学1002班 姓 名: 赵凯丽 学 号: 1055010219

2012年9月

自然地理考察报告

一、考察时间、地点

时间 地点2012年8月7日到21日。

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二、考察目的

自然地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过程。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的必要手段。此次考察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让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的知识。并让我们发现新问题,激发新的研究兴趣和科学探险精神。

三、考察要求

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GPS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四、考察的内容 第一站 陕西省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建设占地130亩,包括逸夫科技馆、昆虫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和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博物馆和室外蝴蝶园、树木园及多种植物种质资源圃等,是国内在建的最大农业博物馆组群。

博览园创始人周尧,昆虫分类学家,1939年至2008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先后任教授、昆虫所所长、昆虫博物馆馆长。他创办的昆虫博物馆、昆虫分类学报、昆虫研究所、周尧昆虫分类研究奖励基金会、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等伟业,为学校在全国赢得了荣誉。

2.中科院水土保持所

水土保持研究所以黄土高原为重点,面向全国,针对水土流失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配套技术和实体样板;形成了以水土保持为主导学科,以土壤学、生态学和农业工程学有关领域为支撑的总体学科框架;确立了在国家水土保持科技方面的中心地位,发挥了在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建有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固原生态试验站、神木侵蚀与环境试验站等野外站。建有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和人工干旱环境气候室等重要科研实验设施,形成了集应用基础研究、试验与示范、决策服务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科研体系。2.翠华山

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翠华山原名太乙山,传说有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过,所以得此名。

翠华山的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

天池堰塞湖 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1公里处,形成一个面积为0.1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可划船、垂钓等。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构成一幅人间仙境。

山崩是山坡上的岩石、土壤快速、瞬间滑落的现象。泛指组成坡地的物质,受到重力吸引,而产生向下坡移动现象。暴雨、洪水或地震可以引起山崩。人为活动,例如伐木和破坏植被,路边陡峭的开凿,或漏水的管道也能够引起山崩。有些山崩现象不是地震引发的,而是由于山石剥落受重力作用产生的。在雨后山石受润滑的情况下,也能引发山崩;而由于山崩,大地也会震动起地震。

第二站 甘肃省

1.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

褶皱是岩石中面状构造(如层理、劈理或片理等)形成的弯曲。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背斜是地层中一种上凸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老地层组成。地层时代由核部向两翼由老到新排列。向斜是地层中一种下凹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新地层组成。地层时代由核部向两翼由新到老排列。由于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且油、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与之相对,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是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在地貌上,大的断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

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

2.刘家峡水电站

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到刘家峡游览,可乘船溯流而上,河水清洌,浪花飞舞;进入峡谷后,但见两岸奇峰对峙,壁立千仞,景色变化多端,足可与桂林山水、长江的巫峡相媲美。出峡后,眼前是高山湖,湖水荡漾,衬以蓝天白云,别有一番湖光山色。

黄河向西流是这里的一个奇特景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了刘家峡,却来了个大回转,向西流去,所谓九曲黄河,在刘家峡就能够看到一曲,电站的拦河大坝就锁在这段河谷中,站在黄河单拱第一桥面上,电站主坝一览无余。主坝高147米,长100米,如同天门紧锁在悬崖峭壁之间,巨大的龙门吊矗立在坝上,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从大坝乘坐仿古游艇到库区游览,驶到洮河口,携有大量泥沙,浑浊不堪的洮河水注入水库,立即与清澈的黄河水形成泾渭分明的两股水流,但浊流很快被清波吞没,这也是一个奇景。

沿黄河干流向上不远,便进入了一个由特抗风化的石英砂岩构成的嶙峋地貌区,有点象石林,但要高大的多,白色陡壁上长着些顽强的绿草和苔藓,有个陡壁上用红漆 写着几个莫名其妙的字,据说是几十年前有人在那里刷标语,还没写完便绳断跌落粉身碎骨,此后再没人敢试了,看来人不一定能胜天,天人合一却是最重要的。这片石丛中隐藏着一座炳灵寺,是凿空一座山而建,有一个几十米高的大佛,其中更珍贵的是几个唐代和北魏时期的石窟。丹霞地貌是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第三站 青海省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公尺以上。青海湖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鸟岛位于湖的西部,面积0.11平方公里,是斑头雁、鱼鸥、鸬鹚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数量多达100,000只以上。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清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 的光辉。

第四站 宁夏回族自治区 1.腾格里沙漠

中国第4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中国大沙漠。在阿拉善地区的东南部,介於贺兰山与雅布赖山之间。沙漠内部有沙丘、湖盆、草滩、山地、残丘及平原等交错分布。沙丘面积占71%,以流动沙丘为主,大多为格状沙丘链及新月形沙丘链,高度多在10∼20公尺(33∼66呎)之间。湖盆共422个,半数有积水,为乾涸或退缩的残留湖。

腾格里沙漠形成的两个主要原因,就是干旱和风。加上人们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使土地表面失去了植物的覆盖,沙漠便因而形成。沙漠的形成,除了干旱气候条件与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外,还要有丰富的沙漠物质来源,它们多分布在沉积物丰厚的内陆山间盆地和剥蚀高原面上的洼地和低平地上。

2.神奇: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中卫西瓜枉此生。”来到宁夏中卫,一定要吃中卫的西瓜。中卫日照充足,干旱少雨,是宁夏中部典型的干旱带,这种西瓜就是在极其干旱的条件下用特殊旱作模式培育出来的,因而含糖量高,易储存,是中卫市群众的创造,在中卫地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由旱而生、有水而兴的产业:首先在干旱的山坡地上覆盖一层碎砂石,然后再种上地膜西瓜。不要小看这十几厘米厚的碎砂石,它既可以蓄水、保墒、保温,又可以避免水蚀风蚀、水土流失。而且这些砂石中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历经逐年风化,营养成分通过雨水冲刷渗入泥土中,被西瓜根系吸收,结出的西瓜富含硒元素,有延年益寿、抗衰老、抗癌作用,因而得名 “硒砂瓜”。其中,已被列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的“香山硒砂瓜”因个大、瓤红、汁多、甘甜、耐储存、易运输而颇受消费者青睐,登上沃尔玛等大型超市,远销东部、南方各地。3.中卫寺口

中卫寺口,历史上是汉朝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牧羊的地方。寺口景区向以险、幽、奇、绝而著称。西景区山势逾险,人文景观丰富,属于丹霞地貌。西汉苏武牧羊时苏武居住的石窟和圈羊石窟古朴险峻。云汉天度索桥、西部攀岩基地等都是该景区的精品。东景区以峡谷山石地貌景观闻名,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谷道狭窄,奇峰兀立,形态万千。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4.贺兰山

贺兰山脉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贺兰山是荒漠草原和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贺兰山东麓是我国冲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以及黄河冲积平原的影响,该地区冲积扇发育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扇体主要以砂砾石物质为主形成,砾石滩地与前缘坡地呈突然转折,前缘形成咸水湖沼和沙地,扇体坡度较大,扇体前缘基本沿直线分布等。而且本地区冲积扇在发育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北段的大武口冲积扇物质组成较细,坡度较平缓,面积较大。中段的大水沟等四个扇体组成物质较粗,坡度较大,而面积较小。南段的贺兰口等4个扇体则物质粗,坡度大,面积中等。

冲积扇(alluvial fan)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第五站 内蒙古自治区 1.北方兵器城

北方兵器城是中国兵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筹建的具有国防、科普、环保、爱国主义教育,兵器展览、军工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由地面常规重武器陈列区和地下常规轻武器展区两部份组成。2.包头市赛汗塔拉公园

赛汗塔拉蒙语的意思是美丽的草原,位于包头市中心,是全国唯一的都市草原,面积近万亩,草原有钢城,钢城有草原,是包头市独特的风景园区内水草肥美,鸟语花香,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与蓝天白云相接,置身其中,油然而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感觉。

草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草原包括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主要包括两大类型: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和温带草原。狭义的草原(Steppe)则只包括温带草原。因为热带草原上有相当多的树木。草原是一种植被类型,通常分布在年降水量200~300mm的栗钙土、黑钙土地区,由旱生或中旱生草本植物组成的的草本植物群落,其优势植物是多年生丛生或根茎型禾草和一些或多或少具有耐旱能力的各种杂草。

六、考察总结

经过为期两周的实习考察,我对综合自然地理的了解更为深刻,不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识,而且更是对课堂知识做了更好的补充。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更多的了解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特征,完善了我们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地理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同时也观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秀丽风景,这是一次难忘的实习,意义深刻,终生难忘!

第三篇: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前言

根据我校对我们地理系的野外实习要求,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中国沿海地区,总共历时4天3夜,对沿海一些城市的自然景观进行调查研究。

一、实习单位和部门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资源学院地理教育本科班。

二、实习时间

2013年11月6日—9日,共历时4天3夜。

三、实习地点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包括大丰、盐城、连云港和青岛等实习点。

四、实习要求

在室内理论学习和实验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野外地学观测、记录、综合分析的方法,完成全程实习报告。

五、实习目的

培养我们认识、理解自然地理对象实体与理论概念相结合的能力。

六、实习内容

我们是于11月6日早晨7点上车,从南京出发,大概中午11点左右抵达大丰。下午我们便乘车去了大丰港,考察了大丰港港区的周边的一些情况,晚上我们便住在大丰。第二天早上7:30我们又乘车前往连云港,大约中午时分抵达连云港。下午我们乘车前往东西连岛,观察了连云港的港区情况,之后又去了黄金沙滩,晚上我们便住在了连云港。第三天早上7:30我们乘车继续向北,大约中午时到达青岛。下午时,我们乘车前往青岛的崂山,考察了崂山的地形地貌,晚上我们宿在了青岛。第四天早上7:00,我们又乘车前往青岛的海边,考察了青岛的海岸,顺便欣赏了青岛的海景,之后下午我们便乘车返回南京。

这里我主要介绍我们在青岛崂山的实习过程。

我们于第三天抵达青岛,首先我们便去了崂山,号称“海上第一名山”。

我们乘车来到山脚下,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开始爬崂山。当我们爬到一处平台时,带队老师让我们停下脚步,观察崂山的岩层,然后他给我们讲述了崂山的地质构造与地貌特征。崂山区境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辽地盾的南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构造部位。元古代晚期震旦纪(距今19亿年~5.7亿年),吕梁运动时期形成复背褶皱。距今1.29亿年~0.8亿年的燕山运动晚期,从地壳深处上涌的炽热熔融的岩浆,在地面以下几千米的地方冷凝结晶,形成了质密坚硬、结晶程度高的崂山花岗岩。中生代末期(距今2.3亿~0.67亿年)至新生代(距今0.67亿年以后),地壳抬升,上面覆盖着的岩石和泥土被风化剥蚀,流水冲刷,使花岗石露出地面,造山运动使崂山进一步抬升。到新生代中期,经过多次海浸海退和外营力的再造,逐步形成现在的地质轮廓,主体为崂山花岗岩。崂山地势东陡西缓,因花岗岩侵入形成崂山山脉,中部形成丘陵过渡带及白沙河、张村河、土寨河等河流下游冲积成的小冲积平原,西部由火山岩形成波状平原。

地质构造

崂山地区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断块隆起特征,中生代构造线大致以北北东及北东向展布。北东向断裂构造特别发育,其次为北西向,一般以压性及压扭性断裂为主。山区地质构造分为华夏系构造、新华夏系构造、东西向构造。

华夏系构造 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多发育在东部山区,控制了崂山花岗岩及其岩脉的分布,多次性活动,规模较大,主要有前金—夏庄—大枣园断裂、浦里—北宅—浮山断裂、劈石口断裂、北九水断裂等。

新华夏系构造 发育在山区东部及南部,多为北东向,局部为北西向,属以扭性为主的压扭性断裂,主要有源头—罗圈涧断裂、铁家庄—前埠头断裂、沟崖—枯桃—朱家洼断裂和下河—汉河—南窑断裂。

东西向构造 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山区,走向近东西,多呈陡坎或负地形,主要有铁骑山—土寨断裂、后金—楼金石断裂等。构造的多次性活动使周围岩石节理裂隙发育。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新构造运动 崂山地壳活动以上升——稳定——上升为基本特点,较大的断裂构造均为燕山运动晚期形成,与之直交的小断裂构造形成时间明显较晚,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但新生代后没有明显运动佐证。区外西部一组较大的区域性北东向断裂构造 即郭城—即墨、朱吴—店集断裂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崂山地貌单元的形成及分布。此组断裂具有多期性、继承性活动的特点。在中生代白垩纪早期,该组断裂已经形成。由于地壳的差异运动的影响,形成了胶莱断陷盆地及相应的沉积地层;中晚期该组断裂活动强烈,沿断裂侵入崂山期花岗岩,同时由于火山爆发形成青山组的一套火山岩系;白垩纪晚期该组断裂继续活动,切割了青山组地层,使断陷盆地继续下降,崂山花岗岩区整体抬升,盆地内形成相应时期的沉积岩层。第三纪该区基本上属稳定抬升阶段,缺失了第三纪沉积物。第四纪后,由于喜玛拉雅运动的影响,该组断裂继续以差异升降运动为主,使崂山花岗岩区继续抬升,形成城阳凹陷盆地和相应的沉积地层。在此期间经历了上升——稳定——上升的过程,域内沿海一带分布海蚀崖、浪龛、海蚀洞等侵蚀地貌和山间谷地及边沿扇地沉积物都明显反映了这一点。

地貌特征

崂山地区发育了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其特色为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山谷现出典型的断裂地貌特征,崖悬壁峭,山深谷狭。崂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山峰海拔1000米左右,在更新世期间经过多次冰期、间冰期气候的交替变动而形成。下层的花岗岩地貌,多是冰期时期的堆积地貌、侵蚀地貌,以及由于冰后期的流水活动而形成的。全新世后,大海回归,化学风化占了优势,雨水和地衣植物参与这种风化,将质地均匀的花岗岩由表及里一层层剥离,形成了独特的花岗岩球状风化的地貌特征。

最后冰期造成的海退(距今2.3万年~1.5万年),使崂山成为矗立在黄海陆架大平原上的孤立山体。由于当时全球海面比现在低约130米,时崂山的海拔高度约1260米。海岸线在东海外陆架,崂山距海也有数百公里之遥。在最后冰期时,崂山在海拔380米以上发育了古冰川活动,在巨峰南线保留着完整的古冰川沉积体系,被称为束住岭冰期。崂山地区更新世期间的冰川活动,可划分出4次冰期。从距今1.5万年开始,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全球海面上升,淹没陆架大平原。大约在距今6000年时,海水已到达崂山湾,海湾、海岛、礁石形成,崂山成为中国大陆上海拔最高的海岸山脉。

崂山地貌成因经历过复杂的内外力作用。内力作用有地震活动、岩浆活动、火山活动、岩脉渗透等;外力作用有古冰川活动、寒冻风化、流水侵蚀、重力滑塌、风暴吹蚀、海面变动,以及浪、潮、流的长期冲击、海岸的侵蚀与堆积,生物种群对崂山环境的影响等。崂山经历过多次冰期与间冰期的气候变化,多次古冰川活动是形成今日崂山地貌的基本动力,崂山山地的每一块巨砾都留下了古冰川活动的烙印。崂山海岸一带的地貌景观,则与冰后期出现的海蚀作用、风暴潮作用紧密相关。巨峰支脉

该支脉位于东南部,为崂山主体,支脉四出,分东北、东、东南、南、西5个分支。

东北分支 该分支在晓望河以南,雕龙嘴河以北,系滑溜口北出支脉。东分为楼门峰、观音岩、大仙山、上苑、狮子峰、峰山。北出者为香炉峰、二龙山,东分为文笔峰、光光崮、鹰定崮。雕龙嘴河发源于滑溜口,由雕龙嘴南入海。

东分支 该分支在雕龙嘴以南、泉心河以北。其脉由滑溜口分出,为那罗延窟、华严洞、钟楼崮、棋盘石、返岭、窑货堤。泉心河发源于巨峰东侧,由返岭前入海。

东南分支 该分支在泉心河以南、流清河以东。由巨峰东南分出,为灵旗峰、金刚崮,又分东南、南、西三小支。东南支为会仙山,东分为万年船、天茶山、日起石,南分为昆仑山,又南为玄武峰、笔架山、聚宝峰、清凉甸,由昆仑山东分为黄山、青山,又南为太清宫后宝珠山,东南蜿蜒十余里至八仙墩,即崂山头,由会仙山分为响云峰、云门峰、跃龙峰。南支为鸿官顶(俗称馍头崮),东分为小平岚、大平岚,西分为沙金窝、将军槽。西支为上马场、七十二蹬台。

南分支 该分支在流清河以西、凉水河以东,由巨峰前比高崮南下,分为两支。北支为风口,又名风岸岭。南支为砖塔岭,折而南为南窑半岛。濒海处为莲花矶,峙立海中之大福岛亦系此支所发露。

西分支 该分支由干脊巨峰西出为小巨峰,海拔1000米,南为龙泉崮,北为虔女峰,又西为五指峰,西延为麦石屋、茶涧。以茶涧为界,分出南北两支,南向脉为茶涧南支,北向脉为茶涧北支。茶涧南支在凉水河与南九水之间,最高峰为狼山(一名席山),海拔779米。还有观台峰、万卷书、纱帽峰、元帅崮等。北支东起自流清河以南,西支由茶涧后西流水与柳树台北之间水合流,以东处为黄花顶、鱼鳞口、升仙阁、云风顶、风石屋诸崂山巨峰支脉。

后来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崂山的气候及土壤植被状况。崂山区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明显,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等特点。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又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和湿度大等海洋气候特点。受地形环境影响,山区气候和中心城区气候有一定差别,形成各自的小气候。山区间的小气候也有较大差异,东南部山区降水较多,空气湿润,具有亚热带北缘气候特征,中部低山和丘陵区降水适中,形成半湿润温和区。全区多年平均气温12℃,一月份平均气温-2.3℃,八月份平均气温24.7℃,历年平均降水量837.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均有雾日50天。旅游舒适期较长,与国内外相比,崂山区的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崂山地处亚热带之终,北温带之始,又濒临黄海,故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南北各方多种植物在此生长或驯化繁殖。由于地形复杂,植物种类繁多,形成森林、灌木丛、草丛、沙生植物、盐生植物及农业栽培等多种植被类型。

温带森林植被 崂山森林植被自然分布属华北落叶阔叶林带胶东松栎林区。由于崂山地形复杂,小气候差异明显,所以森林植被分布也不尽一致。崂山的木本植物有72科、156属、328种和变种,山区林木覆盖率已达62.2%。

温暖型森林植被在崂山南麓的太清宫及其周围地区。该区域倚山襟海,背风向阳,冬暖夏凉,崂山的绝大部分亚热带树种集中在这里。常绿阔叶树种有:山茶、锦熟、黄杨、棕榈、洋玉兰、竹叶椒、南天竺、毛竹、五叶木通及木樨等。落叶阔叶树种有:茅栗、野茉莉、玉玲花、流苏、糙叶树、山胡椒、白檀及忍冬等。针叶树种有:桧柏、侧柏等。

干旱型森林植被在流清河、登瀛、沙子口、汉河一带山地阳坡及大标山之东北坡。植被少,水土流失重,岩石裸露,土壤瘠薄,气候干燥,因此没有发达的木本植物群落。乔木树种有赤松、黑松、刺槐及臭椿,山谷内有少量的杨树、楸树。

阴湿型森林植被在崂山阴坡,包括北宅科镇卧龙村以东至北九水一带、王哥庄镇石人河以南至青山一带和惜福镇铁骑山以东地区。该区域降雨多,湿度大,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除有大片的黑松、落叶松、刺槐外,还有山樱、水榆、椴树、栎、柞、辽东桤等伴生树种。

半湿润型森林植被在崂山西部丘陵及平原低洼地区,乔木以杨、柳、槐及干、鲜果树成林。

从森林植被的覆盖情况看,崂山巨峰南麓太清宫一带植被品种较多,覆盖率高。巨峰北麓植被群落面积大,杂草密生,植被较山南多。巨峰西南沙子口一带,裸岩较多,森林植被较巨峰南北侧少,杂草稀疏,覆盖率也较低。西部丘陵地带林、果、灌木、杂草等交互杂生,植被中等。

温带灌木丛植被 崂山的温带落叶灌木丛,常见的有黄荆、荆条、胡枝子、映山红、天目琼花、木天蓼、多花蔷薇、锦带花、华北绣线菊、鼠李及溲疏等。多分布于山区林木植被较为茂密略具郁闭的林下,覆盖率约2~3%。

温带草丛植被 温带草丛多为自然植被,常见的有黄背草、野谷草、结缕草、鹅鹳草、羊胡子草、白茅、地榆、百里香、丝石竹、柴胡、桔梗、野生大豆、玉竹、元胡、远志、野菊、百合、石苇及山草等,为荒山、荒坡、冲沟、峪谷及疏林树下的优势植物,能积累丰富的有机质,对涵养水土起到良好的作用,覆盖率较高。

温带沙生植物植被 温带沙生植物多分布在沿河的沙滩与田野,有筛草、白茅、节骨草、狗尾草、三棱草、乌眼草、刺儿菜、老鼠布袋、蒲公英、苦菜、荠菜及灰菜等。此类植物对沙滩能起保土固沙作用,有一定覆盖度。

温带沿海沙滩盐生植物植被 温带沿海沙滩盐生植物,主要分布在王哥庄镇、沙子口镇和中韩镇的海岸含盐沙滩地带。常见的有碱蒿、芦苇、柽柳及獐毛草等,群落差度70~80%。

农业栽培植被 崂山的经济林木有葡萄、苹果、桃、杏、樱桃、梨、山楂及板栗等,1987年覆盖率为5.6%。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地瓜及花生等。经济作物有蔬菜、瓜类、草莓等。

七、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们了解了许多地质地貌以及海岸带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以前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经过这几天的实习,我们也初步理解到了地理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举甚至是实践大于理论的课程,所以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多出去走走,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我们今后也能够有类似的机会能够出去实习考察,了解更多的知识。

第四篇: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桐柏自然地理野外

实习报告

时间:2010/05/05~2010/05/09 班级:环旅学院 08级地科(1)班 姓名:段顺停

指导老师:李瑞老师辛晓十老师边柳老

师王书转老师齐曙光老师

目录:

一、序言

二、桐柏简介

三、实习内容

(一)土壤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与描述

2.山地粗骨性黄棕壤

3.山地粗骨性棕壤

(二)植物部分

1.认识各种植物

2.山地垂直带谱

3.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4.植物群落的演替序列

5.样方调查

四、后记

五、附表

一、序言

野外实习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让我们掌握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的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更熟练地掌握已学习的知识,作为地理系的我们,走出课堂,走向野外,显得尤为重要。野外考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在李院长、辛老师等人的带领下,我们对桐柏山进行了为期5天的野外考察。主要包括:土壤剖面的选择、挖掘、描述以及对一些常见植物的鉴别,对山地垂直带谱的观察,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群落的演替序列以及对样地的调查等内容。

二 桐柏自然地理环境

桐柏山,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位于豫南鄂北交界的桐柏山脉北麓中段,属于桐柏大别山系伏牛山一脉。具体坐标是:东经

112°47′-113°11′,北纬32°17′-32°29′,景区总面积266平方公里,核心区为108平方公里,距桐柏县城3公里,内分淮源、太白顶、桃花洞、水帘洞四大各具特色的景区,各类景观一百余处。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缘,地理坐标界于北纬32°17′-32°43′,东经113°00′-113°49′之间,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温湿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1168毫米,无霜期231天,年日照时数平均2027小时。全县辖9镇7乡,214个行政村,总人口42.4万。

桐柏山地处桐柏--商城大断裂带上,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带的燕山运动,中间经加里东运动,为西北——东南走向,西部为长江流域,东部是淮河流域,分水岭为周庙到太白顶一线。属于中等年龄山系,境内分属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三、实习内容

(一)土壤

土壤是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的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生长提供必须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一、土壤剖面的挖掘与描述

(1)选择

1.没有人为影响的自然地带

2.要在山腰部位

(2)挖掘 呈对勾型,宽度大约1米,深达母质层,剖面上自然状况不

要改变。

(3)描述 剖面与等高线应在同一个方向上

(4)具体描述见下表

A 山地粗骨性黄棕壤(见附表)

B 山地粗骨性棕壤(见附表)

(二)植物部分

1.植物的鉴别

(1)国槐:豆科,奇数羽状复叶,花白色,没有脱叶刺,卵生

刺槐(洋槐):豆科,奇数羽状复叶,花白色,有脱叶刺,卵生紫穗槐:灌木,花紫色

龙爪槐:国槐变种,把国槐顶芽打掉

(2)梧桐:树干通直,皮浅绿色,光滑,厚纸质,叶子呈掌状,三裂叶,属

梧桐科

泡桐:玄参科,纸质,叶子背部有绒毛,喇叭状花,花呈紫色

法国梧桐:原产地在中国云南,悬铃木科,有一球悬铃木(美国),二

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法国)

油桐:大戟科,叶子基部有两个腺点

(3)棕榈:它属于棕榈科,叶脉是辐射平行脉,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掌状深裂。

(4)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锯齿状叶,叶尖比较尖,属杨柳科。

(5)柳:属杨柳科,叶子条形

(6)楝树:果实叫楝子,奇数羽状复叶

(7)花椒:有枝刺,叶柄具狭翅,果实有香味,叶有软刺。

(8)香椿:属楝科,叶为羽状复叶具有一定香味

臭椿:苦木科,叶子基部有腺点。

(9)枸树:属桑科,叶掌状深裂,花为粉红色,毛茸茸的。

(10)女贞:属木犀科,叶革质,常绿乔木,叶平整。

冬青:属灌木,从基部开始分叉

(11)枇杷:属蔷薇科,叶革质,具有波状边缘,叶面不平整,果实能吃。

(12)一枝黄花:属枝科。

(13)红叶李:属蔷薇科。

(14)枫杨:胡桃科,果实有翅,夹角小于90度,叶柄具狭翅,叶革质,常绿

(15)合欢:豆科,叶小,羽状复叶。小叶刀状,叶脉偏于上部(刀柄)

(16)三叶草:属豆科,花白色

(17)虞美人:属罂粟科,花艳红色

(18)广玉兰:木兰科,厚革质,常绿乔木,花白色,带香味

白玉兰:木犀科,落叶乔木,先开花,后长叶。

紫玉兰(辛夷):木犀科,落叶乔木 树皮光滑,花紫色

(19)侧柏:柏科,叶子全在一个平面上。

龙柏:分翅状叶和穗状叶两种。蜡质状。

(20)大叶黄杨:卫矛科,是一种常见的行道树,叶对生且厚质,有细锯齿。它的相似物是小叶黄杨,但是小叶黄杨属于黄杨科,叶子较小。

小叶黄杨:属黄杨科。

(21)小叶女贞:属木犀科。

(22)圆柏:纸质状,叶子不在一个平面上,是一种常见的道行树。

翠柏:翅状叶。

(23)盐肤木:漆树科,叶柄具翅,灌木。

(24)苎麻:背面有银白色的毛。

(25)马尾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软,针状叶,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油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硬。

雪松:黎巴嫩树种,十到十五针一束,塔形。

(26)刺梅:属蔷薇科,攀岩,一年一开

月季:属蔷薇科,月月开。

(27)毛黄栌:漆树科,近圆形,絮状花。

(28)杉树:杉科,树干笔直,叶硬,针状,扎手。

(29)茶树:土质为酸性,茶的品种影响经济,其气候条件为较湿润环境,十分喜肥,较耐贫瘠,叶的大小影响茶的外观,采摘嫩芽。

(30)枫香:金缕梅科。

2.山地垂直带谱

我们所观察的山地垂直带谱为桐柏山太白顶,其海拔高度为1140米。其中:

500米以下为常绿针叶林,主要为马尾松;

500~8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800~1000米为落叶阔叶林;

1000米以上为亚高山草甸和灌丛。

3.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采集标准

①大小适中(不宜超过台纸);②标本完整(具有根茎花叶果);③对于草本植物,要全株采集;④应该具有完整的枝茎叶(无虫蛀);⑤不能重复。

(2)修剪(标本制作)

①以台纸大小为宜 ②具有美感(要有天头地头)③草本植物若太高,可剪掉中间部分 ④把植物标本固定在台纸上,有两种情况:用胶

粘;用线固定(尤其是茎和果)⑤ 固定时以正面为主,但要有叶子

背面。;⑥刷保护膜(白乳胶浓度适宜,叶片刷过之后,颜色不改变)

4.群落的演替序列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

段)替代的顺序过程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生态系统演替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组

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动因。以内因为

动因的演替,称为内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给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

以外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外因演替。

次生裸地→人工马尾松林→常绿针叶落叶混交林(马尾松减少)→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逐渐消失)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即为该群落的顶级群落。

5.样方调查

(1)样方的布点与选择

① 布点分均匀布点和非均匀布点

② 点的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小群落,形状为方形或圆形,一般为方形③ 选定样方大小的方法,逐渐增加面积法

一般: 热带雨林20*20亚热带15*15北亚热带10*10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样方选取的过程中,一条边要与等高线平行

四.后记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认识了许多以前不认识的植物,知道了如何去选择、挖掘和描述土壤剖面,懂得了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明白了如何去设立样方。让我们更好的把课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加深了我们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并且学会了如何亲手去制作植物标本。

第五篇: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撰写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撰写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是野外工作、室内资料整理的总结和综合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检验野外教学效果的最好方式。实习报告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报告形式,另一种是习作论文形式。

报告形式的实习报告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参见地质实习报告的撰写。

习作论文形式的实习报告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单论文选题要恰当。一般选题不宜过大,并根据地理专业的特点,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选择生产性强的题目。

第一节自然地理单项实习报告撰写

野外工作结束后,在室内整理和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着手撰写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单项实习报告撰写分三个步骤:

一. 选题

报告形式的题目较容易选择,如**地区的地貌(地质、气候、土壤、水文等)、**地区的河流地貌、**地区的地表水等。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中选择:野外工作期间有所发现而前人没有报道过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对前人工作有不同的看法等。

三. 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内容充实,文字简明扼要,分析透彻,提出的建议合理又有价值。在报告撰写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思想性、科学性、综合性和逻辑性。完整的实习报告包括文字报告、图件数据、表格、照片、及标本、样品鉴定结果等。

第二节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撰写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的题目通常为**地区自然地理,所以实习报告的撰写只有两个步骤:首先,拟出详细的编写提纲;第二步,撰写实习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序言:包括实习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面积、社会经济和交通状况,实习时间、目的、要求、任务和任务完成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等内容。

区域地质:包括实习区的地层、岩石、构造、、地质发展简史、矿产等内容。

区域地貌:包括地貌营力、现代地貌过程、地貌形态、形态成因、第四纪沉积物、地貌分区等内容。

区域气候:包括气候的时空特点、变化过程、演变规律、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区域水文:包括水系、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特征,水文与环境关系等内容。

区域土壤:包括土壤形成的环境条件、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土壤质量评价等内容。区域生物:包括动、植物的种类、动物的种群、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等内容。区域自然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带的性质、分异规律、综合自然区划、土地类型划分,以及评价自然地理要素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束语:简述野外实习的收获和体会、存在问题和建议。

由于报告涉及内容很多,所以在撰写报告时,切忌资料堆积,篇幅过长、文字拉杂。报告重点应放在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自然地理各要素对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要求文字简明扼要,分析有理有据,提出的建议有价值。完整的实习报告包括文字报告、相关的图件、照片、表格等。

附录三

地质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结束时,每人都必须写一份书面实习报告,实习内容进行系统而概括的总结。报告顺序和内容如下:

一、前言:

实习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概况,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组成及时间等。

二、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区所在地层分区,地层发育、出露及分布情况等,然后按地层时代由老至新以组为单位分层描述,描述内容包括地层分布、时代、岩性、厚度、所含化石、分层标志及接触关系等。可附地层剖面图或素描图。

三、岩浆岩和变质岩

描述实习区的各种岩浆岩体和变质岩石特征。包括岩体的岩石类型及特点、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与围岩关系等。变质岩的岩石类型和特点。

四、构造

首先概述实习区在区域地质构造单元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然后分别叙述褶皱和断裂构造具体现象和特点,视规模大小可选一、二重点描述,其余概述。

五、地质发展阶段

据以上现象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主要发展阶段和基本过程,阐述每一阶段的突出事件和典型特征。

六、矿产

实习区内以描述沉积矿产为主,说明每一矿种赋存层位、规模、找矿标志、矿物组合、矿产应用,适当进行综合评价。

七、结束语

总结实习收获、发现、新的认识,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报告要求文字工整,图件美观,要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及写作日期等。

下载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大全

    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 :李瑞 辛晓十 边柳汪书传 齐曙光 姓名:**** 院系:环旅系 班级: 08级地理科学(2)班 时间:2010年5月6号—9号 地点: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 目录 一......

    西北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山西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院系: 专业及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前言 自然地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

    201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201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就餐安排炒菜组:邓老师 李豪杰 吴敏 李帅华 侯发平陆美美 唐开元 高康李超曾慧 切菜组:周佳俐 邓泉 杨 晴 王玉萍 郎欢 庄榆佳 胡春辉 饺子组:穆京宝 傅......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自然地理学 (南京地区) 姓名 时间 1 野外教学实习指导 第一章 南京市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地质地貌野外实习野外调查是地貌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地貌学理论应用的实际资料,绝大部......

    野外实习调查报告(自然地理)

    野外实习调查报告 土管二班 李倩 2009063244 一. 实习目的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时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培养学生掌握野外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丰富和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初步的地......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推荐阅读)

    一.实习目的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探矿者 实习目的: 1、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认识土壤的剖面、地形分布规律及其野外观测技术。3、认识常见的地貌类型,并掌握其特征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