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军人的道德修养[精选]
谈谈军人的道德修养
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长期的锻炼和自我改造,即进行道德修养逐步形成的。一个合格的革命军人,是一个不断加强自己道德修养的人,是一个应该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人。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谈谈军人的道德修养》。
一、什么是军人的道德修养
首先,我们来看看“道德”和“修养”的含义。所谓“道德”,就是做人的规矩,它是用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修养”是一个合成词。“修”的意思是修理、整治;“养”的意思是培育、培养。两个字合到一起,修养的含义就比较广泛了。
一般来说,“修养”可以在三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一是指有涵养的人待人处世的态度。如同志间的相处,说话和气、谦恭礼貌、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助人为乐等,都可以看成是有修养的表现。二是指“修身养性”的方法。如我国古代伦理思想家们所主张的“内省”、“体察”、“寡欲”、“养气”等,就往往被人们说成是修身养性之道。三是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努力学习和勤奋锻炼所具有的某种能力和达到的水平。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某某人的理论修养如何、谁的思想修养如何等,道德修养就是从这种意义上来使用这个概念的。
道德修养前面加上军人两字,就有了特定的含义和特殊的要求。军人的道德修养,是指军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从而形成军人应有的道德情操,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的活动。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运用正确的道德原则,清除自己头脑中不正确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是履行自己接受的道德原则,把正确的道德观念变成自觉的道德行为,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军人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磨练、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那么,军人的道德修养要求我们军人应该遵循哪些基本道德呢?一是要遵守与公民身份相适应的社会公德。在我国,社会公德主要表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二是要遵守与人民军队先进性要求相适应的共产主义道德。主要表现在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奋力开拓,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三是要严守与军人的特殊使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它集中体现在《军人誓词》中,是每个革命军人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行为准则。
二、新形势下要加强军人的道德修养
(一)加强道德修养,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迫切需要。
革命军人的道德修养是我军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战斗力是由武器和人构成的。作为构成战斗力基本因素的人,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军事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还应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确立个人的行为准则,才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身的各个方面素质得到巩固和提高。因此,每个军人自觉用军人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德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有句名言:“武,兵之手。”,他讲,任何一个军队,能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不胆怯,能在殊死的搏杀中牢记自己的职责,能在胜利中体会民族的伟大,能在失败中不失去军人的自尊而继续作战,那么这只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回顾我军的战斗历程,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我军之所以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广大官兵能够明确认识到自己是为人民利益而战,为
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牺牲这最高的道德准则。正因为如此,才涌现出了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无数英雄楷模。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军人能在无情的地震,泛滥的洪水,燃烧的山火,呼啸的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时,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也是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德要求。可以说,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战斗力的重要力量源泉。很难想象,一个不讲武德的军队能够打胜仗,一个缺乏道德修养的士兵能够在生死考验面前舍生取义。
(二)加强道德修养,是革命军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一些同期入伍的战士,在出身、经历、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都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有的道德高尚,工作勤勤垦垦,不断进步;有的道德低下,甚至因道德败坏而受到处罚?究其原因,就在于是否注意加强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对每一个战士提高道德觉悟,保证广大战士沿着正确的人生航向成长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李向群入伍前是一个小老板,入伍后他立足军营,不断矫正自己的人生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平时工作积极主动,助人为乐,关心连队建设。在去年抗洪中,他先后四次晕倒在抗洪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救醒后,又主动上堤战斗,直到献出自己年仅20岁的生命,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英雄战士”称号,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毛泽东同志说: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道德也是这样,任何人行为的善恶,品质的优劣,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与生来,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环境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个人道德修养的结果。因此,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对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战士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道德修养,是革命军人抵制和克服腐朽思想侵蚀的需要
在我国,社会的思想意识和道德风尚,从总体上看是进步的、健康的。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腐朽道德观的影响还有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实行对外开放之后,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通过各种渠道渗透进来,使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偏差,毒害和腐蚀人们的灵魂。比如,原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长陈希同、为革命工作了几十年,到最后在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下,生活腐化,道德败坏,晚节不保,留下了千古骂名。我们军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存在着的腐朽思想必然要反映到部队中来,反映到战士的头脑中来。去年,五连有一名战士,把道德修养看成是小事,从不检点自己的行为。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与驻地女青年拉拉扯扯,还吹嘘自己有本事,结果滑向了犯罪的深渊,被判劳教一年。因此,我们青年战士在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面前,只有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经常按照军人的道德规范对照和检查自己的言行,才能坚定道德理想,有效地抵制腐朽道德观念侵蚀,不断清除思想上的灰尘,纯洁自己的灵魂,做到不因金钱和名利而丧失气节,不因艰苦和危险而逃避职责,不因挫折而丧失斗志,使自己真正成为道德高尚的革命军人。
三、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军人的道德修养
(一)、树立楷模,认真对照找差距。古今中外,许多人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中,都注意给自己树立一种道德形象,以激励要求自己。比如,有的用“竹”,“梅”、“松”、“柳”的风格比喻一种道德精神以自励;有的用“蚕”,“牛”,“象”比作一种道德形象以共勉。明朝的政治家于谦写过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要经过千锤百炼达到“清白”的道德境界。与古人相比,我们战士更应志存高远,为了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修养,在自己心目中树立起一个个值得追求、仿效的道德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身为
地委书记,生前一直过着比较俭朴的生活,他把大部分钱都花在了救济藏民群众和为藏民送衣送药上了,在他死后,人们发现他留给家人的全部钱财是8元6角的人民币,这是多么崇高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啊!如果我们每个战士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在心目中树立起几个高尚的道德榜样,并经常以此对照检查自己,就会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使道德修养不断得到提高。
(二)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在道德修养中,“内省”也很重要。所谓“内省”,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我批评。孔子的徒弟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讲的就是他一天要进行三次自我批评。自我批评是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军人道德,就必须自觉地开展自我批评。就好象人天天要洗脸,房子天天要打扫才干净一样,自我批评是革命军人进行道德修养,净化心灵,提高道德水平所必不可少的。
凡是道德高尚的人,都是勇于自我批评,勇于解剖自己的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正是以他那种无情面地解剖自己的精神,被毛泽东同志称作中国的第一圣人。周恩来同志更是以“有错误要逢人便讲”的自我批评精神,赢得了全党和全军的深深爱戴。陈毅同志一生光明磊落,肝胆照人,他经常用自己在参加革命初期因缺乏经验而走过的一段弯路来教育干部。遇到工作上的失误和战斗的失利,他总是主动承担责任,严肃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从不抱怨部属和同事。他在六十三岁生日时,写下了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还是鼓勇气,改正再前行。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这应当成为我们加强道德修养的座右铭。
(三)加强自我管束,努力做到“慎独”。
“慎独”是道德修养中的一个专用词,指的是在一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能够谨慎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不做不道德的事。“慎独”既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也是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我们每个战士都生活在社会和军营之中,除了紧张严格的集体活动之外,还有许多单独活动和执行任务的机会。强调加强自我管束,努力做到“慎独”,是非常必要的。有的人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干坏事时认为“反正别人看不见”,“干一次就不干了”,结果酿成终身遗恨。有的人则认为“小事一桩,影响不大”,做人处事毫不检点,结果因一点小事损害了自己的道德形象。总结他们的教训,就是因为缺乏严格的自我管束和“慎独”的道德修养功夫。因此,我们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应该以顽强的毅力,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毫不原谅自己的“小毛病”,从一言一行上严格管束自己,做到在别人看到的时候,也能十分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能十分警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有损于人民军队形象的事。
战友们,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磨练自己,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军人。
第二篇:论述:【论述】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定稿)
【论述题】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如何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从事教师职业已经快十多年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我认为中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敬业爱岗。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德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甚至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德。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注重师德修养才能以德育德,铸造学生健康人格,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热爱自身的行业,积极进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精通本专业知识。
其次是热爱学生。教师应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情学生的痛苦和不幸,教师只有付出了崇高的爱与责任,才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最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要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人格要求。
再次是教学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角色的转变,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教学行为的改进,教师对新的评价方式的认同都直接影响着新教育理念的实施,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师不仅要教书,更会要育人。
第三篇:谈谈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1000字论文 急
谈谈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1000字论文 急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借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浅谈一个个人一点肤浅的观点。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b]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呢?[/b]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杯水车薪,教育体制毕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毕竟是经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以优遮百丑”,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没有负担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危险,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最后,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非典”结束后将这些“白衣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以上的观点和看法是我对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是为我们高校素质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它必将对我们高等教育的跨世纪走向产生深远影响。[b] 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律、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纲要》,要注意抓重点人群和重要环节。“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经环节。我们应当紧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贯彻落实《纲要》。[b]一是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b]当前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但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观上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教学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在摸清大学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纲要》要求和德育总体目标,规划和确定大学阶段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原则和方法,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b]二是要丰富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b]。《纲要》在总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说,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说充分讲清楚,把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说充分讲清楚,把“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说充分讲清楚,把“三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说充分讲清楚。[b]三是要把握和突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道德观教育中的重点[/b]。《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我们应当注意到,这20字基本道德规范在《纲要》中不是放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中来表述,而是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来表述。这反映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在当前公民
道德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也表明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当然也应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b]四是要改进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b]。教学方法应该是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教学,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又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他们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结合起来。[b]五是要推进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建设[/b]。《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方面提出了“六个坚持”。这些方针原则,是我们在教学内容中要体现和贯彻的,其基本精神和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建设也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应遵循“六个坚持”,正确认识和处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建设与批判、自律与他律、先进性与广泛性、一元性与多样化等关系,切实增强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历程,主要有四条基本经验:(一)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为培养人才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育人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如果说,育人是学校的“骨”和“筋”,那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气”和“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二)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虚事实抓,虚功实做,软件硬抓,软硬兼施,才能发挥最大效益。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二十年的实践证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目标、内容、政策和载体由虚变实,体制、机制、队伍和投入由软变硬,才能真正做到软任务硬化,软意识强化,软指标量化,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三)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建设。在思想建设上,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道德建设上,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在文化建设上,要始终突出思想教育的功能。(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宏观含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置身于日益丰富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放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背景下考察,社会急剧变革的大环境中分析,世界新科技革命大格局里研究。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自我封闭,不能自我循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态环境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个中心:以自我成材为中心,学生中出现了考研热、实用知识热、晚自习率高、去图书馆人多的现象。但深入分析部分学生的成材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多,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与党的培养目标,与“四有”人才的标准有较大差距。两个矛盾:学生自我期望值高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矛盾,要求改革呼声很高,但一旦改革伤害切身利益,往往表现出不满情绪;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娱乐设施的矛盾,由于教育投入不足,文化娱乐手段落后,许多学校周边文化是社会低俗文化(影视厅、歌舞厅),不能满足学生高品位的文化需求。三个压力:学习、经济、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市场的竞争,使学生更
加注重自我完善,求知欲旺盛,对市场经济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反映敏感。经济压力,由于招生收费并轨,学校出现了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其中特困生占5%。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家庭人均收入800元以下的;特困生是指每月伙食支出80元以下的。家庭经济能力脆弱,难以支撑学生完成学业。就业压力,人才招录和使用上某些不公平竞争,担心自身才能和发展前程会被无规则的选人用人机制断送。四个转变:由关心西方思潮(包括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转变到关心中国的国情,从80年代的“西方热”转向9 0年代的东方文化热; 由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转变到比较求真务实;由关心国家、关心社会,逐渐转变到关心个人发展机遇,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由一味地追求出国留学,转变到国内寻求用才之地。五个更多:大学生在观察问题处理问题上往往表现出五个更多。更多地采用生产力的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成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标准;更多地采用批判的标准,而不是建设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而不是“中国特色” 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演变的趋势。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演变的评价,应着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和“四有”新人的培养。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立、竞争、公平、效率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多种取向并存; 从个体看,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就发展趋势而言,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利益追求的强化,社会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肯定,大学生价值取向中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如不加强教育引导,势必走偏方向,酿成严重后果。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变化有以下特点: 兼容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政策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肯定,青年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主体性。不少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部分学生过份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耽误、被埋没、被大材小用。多样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群体取向的多样性。青年学生对成材的设计是多视角、多方位的。(1)以学业为目标;(2)以从事社会活动为目标;(3)以出国、经商、赚钱为目标;(4)对人生未来的发展没有正确目标。时代性。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的时代特征。不稳定性。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部分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判断,会因为听了一场英模报告或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说明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很强的可塑性。矛盾性。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许多正面观点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存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社会环境里,确立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我们要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注视新变化,研究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就教育对象讲,首要的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构筑当代大学生精神支柱。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高校必须把此项工作作为培养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程、重点工作和希望工程,作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根本任务,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灵魂与核心。不是一般任务,而是根本任务,不是武装一批大学生,而武装一代大学生。邓小平理论教育的真谛,是给予学生一种正确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大局意识和世界眼光,用战略思维去分析和看待国际国内大环境。理论的魅力在于认识现实,理论的生命力在指导实践。理论学习能否深入,关键在于是否与实际相结合。邓小平理论学习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其次,注重敬业精神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是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我们要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坐标、人生境界、人生道路这五个层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最近,刚刚结束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世界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指出,能否进入大学应取决于本人的品行而不是优越的社会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21世纪教育报告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学生做人的最重要基础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责任心对工作、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中华民族有着“仁义济世”、“敬业乐群”、“忠于职守”、“庄诚恭敬”的优良传统。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敬业精神正在失落。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21世纪人才素质研讨会,会议认为,21世纪人才要通过三级证书,学术性、职业性、事业心证书,提出没有事业心证书,学术性证书、职业性证书的潜能就难以发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博士在“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上指出,西方国家包括西方发达的国家搞市场经济也不是无限制扩大个人自由,相反,加大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美国把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作为21世纪道德教育的首位目标。国际上许多教育专家认为,现代教育思想核心,七十年代是
学会生存,九十年代乃至21世纪初,不但要学会生存,而且还要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价值观教育思想内涵包括;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事,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正确辨别各种是非,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构筑精神支柱。
第四篇:谈谈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1000字论文 急
谈谈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1000字论文 急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借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浅谈一个个人一点肤浅的观点。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b]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呢?[/b]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杯水车薪,教育体制毕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毕竟是经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以优遮百丑”,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没有负担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危险,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最后,加强大学生学英模、赶先进,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一定浪潮,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将学习先进、英模的活动开展的怎样呢¡至今我所见的也只是学术报告、信息交流等一些专业技术报告。而各行各业的先进事迹报告在我们高校讲座中几乎没见过,也只是从报纸、新闻里能见到。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应在“非典”结束后将这些“白衣英雄”请进我们高校,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类似这样的活动应多开展,这将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有深远的意义。以上的观点和看法是我对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是为我们高校素质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它必将对我们高等教育的跨世纪走向产生深远影响。[b] 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律、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纲要》,要注意抓重点人群和重要环节。“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经环节。我们应当紧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贯彻落实《纲要》。[b]
一是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b]当前大学生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有道德是他们的主体形象。但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要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于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观上的某些观点和倾向性问题,要在教学中作深入的剖析、正确的回答。在摸清大学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其形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纲要》要求和德育总体目标,规划和确定大学阶段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原则和方法,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b]
二是要丰富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内容[/b]。《纲要》在总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说,公民道德和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研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说充分讲清楚,把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说充分讲清楚,把“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说充分讲清楚,把“三德”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说充分讲清楚。[b]
三是要把握和突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道德观教育中的重点[/b]。《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我们应当注意到,这20字基本道德规范在《纲要》中不是放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中来表述,而是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中来表述。这反映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在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也表明了这些基本道德规范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当然也应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b]
四是要改进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b]。教学方法应该是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教学,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又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他们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结合起来。[b]
五是要推进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建设[/b]。《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方面提出了“六个坚持”。这些方针原则,是我们在教学内容中要体现和贯彻的,其基本精神和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建设也是有指导意义的。我们应遵循“六个坚持”,正确认识和处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建设与批判、自律与他律、先进性与广泛性、一元性与多样化等关系,切实增强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历程,主要有四条基本经验:(一)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为培养人才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育人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如果说,育人是学校的“骨”和“筋”,那么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气”和“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二)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虚事实抓,虚功实做,软件硬抓,软硬兼施,才能发挥最大效益。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二十年的实践证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目标、内容、政策和载体由虚变实,体制、机制、队伍和投入由软变硬,才能真正做到软任务硬化,软意识强化,软指标量化,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三)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建设。在思想建设上,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道德建设上,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在文化建设上,要始终突出思想教育的功能。(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宏观含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置身于日益丰富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放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背景下考察,社会急剧变革的大环境中分析,世界新科技革命大格局里研究。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自我封闭,不能自我循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态环境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个中心:以自我成材为中心,学生中出现了考研热、实用知识热、晚自习率高、去图书馆人多的现象。但深入分析部分学生的成材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多,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与自我奋斗,与党的培养目标,与“四有”人才的标准有较大差距。两个矛盾:学生自我期望值高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矛盾,要求改革呼声很高,但一旦改革伤害切身利益,往往表现出不满情绪;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娱乐设施的矛盾,由于教育投入不足,文化娱乐手段落后,许多学校周边文化是社会低俗文化(影视厅、歌舞厅),不能满足学生高品位的文化需求。三个压力:学习、经济、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市场的竞争,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完善,求知欲旺盛,对市场经济急需的新知识、新技能反映敏感。经济压力,由于招生收费并轨,学校出现了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其中特困生占5%。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家庭人均收入800元以下的;特困生是指每月伙食支出80元以下的。家庭经济能力脆弱,难以支撑学生完成学业。就业压力,人才招录和使用上某些不公平竞争,担心自身才能和发展前程会被无规则的选人用人机制断送。四个转变:由关心西方思潮(包括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转变到关心中国的国情,从80年代的“西方热”转向9 0年代的东方文化热; 由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转变到比较求真务实;由关心国家、关心社会,逐渐转变到关心个人发展机遇,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由一味地追求出国留学,转变到国内寻求用才之地。五个更多:大学生在观察问题处理问题上往往表现出五个更多。更多地采用生产力的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成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标准;更多地采用批判的标准,而不是建设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而不是“中国特色” 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演变的趋势。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演变的评价,应着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和“四有”新人的培养。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立、竞争、公平、效率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多种取向并存; 从个体看,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就发展趋势而言,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对利益追求的强化,社会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肯定,大学生价值取向中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如不加强教育引导,势必走偏方向,酿成严重后果。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变化有以下特点: 兼容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政策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肯定,青年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主体性。不少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部分学生过份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耽误、被埋没、被大材小用。多样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群体取向的多样性。青年学生对成材的设计是多视角、多方位的。(1)以学业为目标;(2)以从事社会活动为目标;(3)以出国、经商、赚钱为目标;(4)对人生未来的发展没有正确目标。时代性。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公平、效率、竞争、自立的时代特征。不稳定性。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部分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判断,会因为听了一场英模报告或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说明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很强的可塑性。矛盾性。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许多正面观点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存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社会环境里,确立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我们要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注视新变化,研究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就教育对象讲,首要的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构筑当代大学生精神支柱。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高校必须把此项工作作为培养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程、重点工作和希望工程,作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根本任务,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灵魂与核心。不是一般任务,而是根本任务,不是武装一批大学生,而武装一代大学生。邓小平理论教育的真谛,是给予学生一种正确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大局意识和世界眼光,用战略思维去分析和看待国际国内大环境。理论的魅力在于认识现实,理论的生命力在指导实践。理论学习能否深入,关键在于是否与实际相结合。邓小平理论学习要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其次,注重敬业精神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是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我们要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坐标、人生境界、人生道路这五个层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最近,刚刚结束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世界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指出,能否进入大学应取决于本人的品行而不是优越的社会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21世纪教育报告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学生做人的最重要基础是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责任心对工作、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中华民族有着“仁义济世”、“敬业乐群”、“忠于职守”、“庄诚恭敬”的优良传统。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敬业精神正在失落。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21世纪人才素质研讨会,会议认为,21世纪人才要通过三级证书,学术性、职业性、事业心证书,提出没有事业心证书,学术性证书、职业性证书的潜能就难以发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博士在“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上指出,西方国家包括西方发达的国家搞市场经济也不是无限制扩大个人自由,相反,加大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美国把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作为21世纪道德教育的首位目标。国际上许多教育专家认为,现代教育思想核心,七十年代是学会生存,九十年代乃至21世纪初,不但要学会生存,而且还要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价值观教育思想内涵包括;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事,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正确辨别各种是非,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构筑精神支柱。
第五篇: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授课老师:冯宋彻)夏雨 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职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完善自身素质,对高校、教师、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教师好做,但教学却不好做,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这一职业也并不容易,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爱因斯坦就曾说过:“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们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此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也是教师有所创造和革新的催化剂。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师德建设水平高,可全面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的开展,可顺利地实现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战略目标。
首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增强师德修养的前提。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陶冶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没有这种内心体验即诉诸情感的道德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就缺乏内在动力。应该说,师德修养的增强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对完整的道德意识。
其次,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同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有力保证。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道德生活中,一个具有顽强道德意志的人,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抵制外部的腐蚀和引诱,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但是如果没有道德意志,即使有了道德行动,也不可能持久。此外,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而言,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和目的,决定了高校教师应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道德品质,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打造优秀的高校教师形象。也才能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