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帮我说说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升,也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如果工资不随通货膨胀上升的话,实际上就是在减薪了。但通货膨胀几乎是不可阻止的所以才会常常出现罢工要求加薪。
至于对工薪阶层或者农民工的消费的影响,就是钱越来越不够用了
| 评论
通货膨胀就是价格上涨,钱不值钱了,原来一元可以买到的东西现在可能要二元才可以买到,对居民的消费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更大。如香水、烟等非必需品、奢侈消费品的消费会下降,而做为生活必需品的米、水、电、油等却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做为低收入者可能是直接的面临生活的压力,总体上来说会改变居民的消费习惯。增加居民的负担!
| 评论
首先,生活成本提高了 日常支出增加了 个人用于日常消费的支出比例上升 恩格尔系数上升(食品支出占个人收入的比例)房奴的月供也上升了
所以平时要注意节省 开源节流 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减轻物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存在银行的钱利率较低 目前1年期利率为4.14%
物价上涨又这么厉害 去年全年的CPI上涨了8.3%
所以实际利率为负 即居民的财富在贬值 在缩水 而且还很严重
所以居民处于保值的目的倾向于投资实物资产 黄金房产等 或者将闲钱投资于证券市场 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以抵御货币贬值
当然在银行里还是要保留一定的储蓄 以备不时只需 拿出来投资的只是闲钱 而不该是保险费或者生活费
再次,应对通胀的负面影响 最根本的还是多多赚钱啊 视自己的能力和时间找个兼职 比较牛的可以跳槽 另谋高就
通货膨胀就是经济中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 收入的是固定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接受每一元的收入的购买力将随着价格的上涨而下降,而且他们的收入没有变化,因而他们的生活必然相应的降低。像你说的工薪阶层及农民工都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这些人的货币收入会走在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如:在扩张中的行业工作并有强大的工会支持的工人就是这样。
第二篇:有关通货膨胀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
有关通货膨胀对大连市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了解当前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我们邀请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感谢您的支持!本次调查不涉及您的个人信息,调查结果仅供我们研究使用,您的问卷我们绝对保密,请您放心。谢谢您的参与!
1.您的年龄:
①、25以下②、25—35③、35—45④、45—55⑤、55以上
2.您的职业:
①、学生②、企业职工③、事业单位职工④、公务员⑤、其他
3.您的学历:
①、高中以下②、专科③、本科④、硕士⑤、博士
4.您的月收入为:
①、2000以下②、2000—3500③、3500—5000④、5000以上
5.您对目前收入是否满意?
①、不满意②、基本满意③、满意④、非常满意
6.最近一年来您的收入是否有增长?
①、没有增长②、有点增长③、增长很大
7.您是否了解“通货膨胀”这个名词?
①、很清楚②、听说过但不了解③、不知道
8.您认为最明显的价格上涨有哪些?(多选)
①、食品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③、住房④、交通通讯⑤、医疗保健个人用品⑥、衣着⑦、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⑧、烟酒及用品⑨、其他
9.您觉得现在物价上涨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①、生活支出增加②、娱乐减少③、奢侈品消费减少④、没有影响⑤、其他
10.您认为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①、不知道②、政策影响③、市场作用④、国民消费过多⑤、其他
11.您是怎样应对物价上涨的?
①、攒钱存款②、投资股市基金③、买房④、兼职工作⑤、消费⑥、没有⑦、其他
12.您现在对消费所持的态度?
①、不愿消费②、正常消费③、扩大消费④、减少消费
13.您认为社会群众对于通货膨胀是怎样的心理?
①、很害怕,不希望通货膨胀②、不担心,认为是国家的事③、不知道
14.您对目前的生活质量是否满意?
①、不满意②、基本满意③、满意④、非常满意
谢谢您的参与!
第三篇:物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调查问卷
“物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江苏省的学生,首先感谢您协助我们本次问卷调查,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此问卷为问卷星网站网络问卷,对您本次填写的信息我们将给予保密,并只用于调查统计使用。1.您的性别: A.男 2.您的年龄: A.20~30
3.您的月工资是多少()A.1千以下
B.1千~5千
C.5千~1万
D.1万以上
5.现今的物价上涨对您日常消费时的影响情况如何: A.没影响B.影响较小C.影响较大6.您认为物价上涨对您哪方面的消费影响较大?(多选题)A日常生活用品(食品,衣物等)C娱乐(影院,KTV等)
B高档奢侈品(电脑,汽车等)
D.影响很大
B.30~40
C.40~50
D.50~60
B.女
4.您是否感受到物价上涨的现象? A.是B.否
C.没太在意
7.物价上涨后对于日常生活用品您的消费态度为? A.照常消费
B.减少消费
C.能不消费就不消费D.不消费
8.物价上涨后对于高档奢侈用品您的消费态度为? A.照常消费B.减少消费C.能不消费就不消费D.不消费
9.物价上涨后对于娱乐方面您的消费态度为? A.照常消费 B.减少消费 C.能不消费就不消费 D.不消费
10.您认为物价会持续走高吗? A.肯定会
B.可能会
C.会恢复正常
11.如果物价持续上涨,您对未来的消费有何打算? A 照常消费
B 适当减少消费
C.精打细算存钱为主D 无所谓,没有打算
12.对于物价上涨,您还有什么要说的?
日期:2011年 月日
第四篇: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和其他信贷条件,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措施。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价格上涨,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价格下降,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消极的货币政策较合适。通常我们用CPI来衡量通货膨胀的水平,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指城乡居民购买支付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标。
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CPI不断上升,通货膨胀的形势比较严峻;国外,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出现债务危机,整个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在这一年,为了控制物价,管理通胀预期,央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多次上调存准率和加息,成功控制住物价涨幅,宏观经济实现健步前行。
2012年通胀仍在 偏向增长,尽管近几个月的CPI增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想让CPI短时期回到数年前2%左右的水平似乎已不大可能。我国GDP增速呈逐季下滑态势,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9.5%,三季度9.1%。为了防止经济在四季度出现快速下滑,央行有必要“预调微调”。同时,CPI指数从8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回落,尤其是11月CPI增速创下13个月以来的新低,也给政策微调创造了空间。从整体上看,2012年的通胀压力不会有2011年压力大,通胀形势有所缓解,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使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货币政策不能进一步紧缩,但也不是简单地宽松,应不拘泥于某种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前瞻性,采取多方面措施保持结果上的稳定,如果外汇占款一直低增长或负增长,政策就要及时调向。
由于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物价一直疯狂上涨,居民的名义消费呈上升趋势,中央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的继续疯涨,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从2012年CPI数据1月份CPI同比上涨4.5%,2月份同比上涨3.2%,3月份同比上涨3.6%,中央已成功的控制了物价的涨幅,同时居民的消费相对有所增加。
作为消费者对于物价上涨也是感同身受的,身边的朋友都在抱怨生活费不够用,同样多的生活费,以前可以很宽松的用一个月,而现在却会感觉用的很紧,甚至不够用。
第五篇: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引言
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除了受自身消费能力和观念的影响外,也受到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不到30%,但农村人口却占总人口的50%以上,因此分析和研究农村居民消费至关重要,本文从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切入,分析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为如何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1)财政支农支出的现状。财政支农支出指政府通过对农村税收、财政投入及财政补贴等一些财政政策对农村农业进行管理和鼓励,达到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值得指出的是,财政支农支出跟财政农业支出是两个层次概念,支农支出只是农业支出的部分,财政支农支出是由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援农业生产支出,扶贫资金及科技投入等组成的,并且政府对财政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的对应项目随着时间也有一定程度的变更。
我国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投入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如我国从1978年到2010年,32年里,财政支农支出由75.95亿元增长到8129.58亿元,投入增加了106倍,由此看出我国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的增加。但是我国的财政支农支出投放比例并不是稳定呈上升状态,在1978年至1985年,由于社会不稳定,财政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在1986年至2003年时间段内,财政支农支出投入相对浮动,总体而言,在1978年到2003年间,财政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的占有比率在5%至7%之间上下浮动。而2004年到2010年的几年时间内,由于我国对于三农政策的重视,支农支出投入一直稳定上升,在2010年比重达到9.05%。
(2)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我国对于农业投入不断上升,但是我国农村消费发展状态呈低速增长,其增加速度长期低于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导致农村居民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的比重相对下降。用恩格尔系数(EC)即消费水平指标来表达,恩格尔指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比重越低,说明生活水平不断上升。而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在1978-1982年,EC大于0.6,在1983-1997年,EC在0.5至0.6之间,1998-2005,EC在0.45至0.5之间小幅度波动,而2006年至今,EC在0.43之间上下波动。从此可以得出,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
三、我国农村财政支农支出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1)不同财政支农支出投入类型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农村财政支农支出一般根据结构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指农村投资性支出,这类支出是政府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支出,其目的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以及支援农村集体各项生产,包括了农业支出和林业支出。第二类农村消费型支出,指政府事业部门的消费支出。第三类型为农村转移性支出即社会保障补助性支出和政策补贴支出等。根据数据《我国统计年鉴》及《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以及部分补充数据《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利用农村财政支出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回归方程,根据F检验和Hausman检验,可以得出,农村财政投资性支出挤入农村居民消费,显示农业生产要素数量和生产率的提高有效提高了农业产量和农村居民收入,财政消费型支出虽然对农村居民消费挤入效果不高,但其依然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成本,提高了农村居民消费的纯收入,而财政转移性支出因其间接地补贴了农村居民用于消费的纯收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总体来看,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人均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即政府支出的正价引起居民消费的提高。
(2)财政支农支出对居民不同消费层面的影响。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的三个类型对于居民在不同方面的消费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在居民居住消费支出方面,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挤入效果是最大的,其后依次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而在农村居民通讯、文化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财政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挤入效果明显,消费型支出次之;对于农村居民家庭衣食及家庭设备等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对其影响最为明显,其后依次为转移性支出和消费型支出。总体而言,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财政投资性和转移性影响均较大,而非产性的消费型支出对其均较小。
四、关于财政支农支出的建议
(1)完善农村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农村保障体系虽相对于来讲有所完善,但由于农村居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现象是依然存在的。就医费用一直影响居民消费,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农村居民的就医压力。而对于农村养老体系,应加快并全面推广养老保险制度,并积极探索利用土地或其他固定资产做担保的养老保险,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多元化,普及化。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应积极加强农村公路、水电及通信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公路的畅通可以保障在流通过程中的流通质量,减少损失和成本。通信设施可以提高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为居民提供全面的信息,为生产提供更多的途径,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除此之外政府应积极增加农村财政投资性投入和转移性投入的规模,进一步优化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五、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以及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得出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其中以政府财政投资性投入和转移性投入最为明显,其次为消费性投入,积极的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投入,特别是财政投资性投入和财政转移性投入,可以使居民的收入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三)扩大金融领域的开放
1.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试点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境外地域范围暂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出台,迈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关键一步。2009年9月,中国国债首次在大陆以外的地区发行,对于推进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2.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经营的业务范围
2009年5月,中国首次向外资企业发行人民币证券敞开大门,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成为第一批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外资银行。6月1日,中国精简了对于外资的审核程序,放宽了对于外资机构从事金融信息服务的条件限制。12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外资保险公司设立营销服务部有关事宜的复函》,允许外资保险公司设立营销服务部。2012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了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3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宣布2012共核定240亿美元外资银行中长期外债规模,并选取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花旗银行、三井住友银行、东亚银行等6家银行进行试点。这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公开外资银行外债额度。
3.有效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
2009年9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规定单个合格投资者申请投资额度每次不得低于5000万美元,累计不得高于10亿美元(之前为8亿美元),合格投资者应在每次投资额度获批之日起6个月内汇入投资本金。在2011年颁布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国直接投资结算业务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10月14日)以及《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2011年12月16日)的基础上,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了21家试点机构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下简称RQFII)资格,并不断扩大RQFII投资额度,允许试点机构将投资额度用于发行人民币A股ETF产品,投资于A股指数成份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同时,试点机构的RQFII产品也已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部分产品已开始投资境内证券市场及银行间市场。2012年4月3日,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新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总投资额度达到800亿美元。2012年5月24日,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外交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提出有效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境内外上市;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债券)方式到国际金融市场融资。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试点。④2012年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第86号令,将外资在合资证券公司中的股份限额从33%提高到49%。
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向探索
(一)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意义
1.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要手段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⑤党的十八大报告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指明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强调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他指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在此背景下,中国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对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成功实施经济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中国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而且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培育带动区域发展开放高地的阶段性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⑥2013年3月,李克强同志在江苏、上海考察时也指出,要立足内需,面向世界,生根亚太,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运营中心来华落户,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引进来要放宽领域特别是服务业领域,走出去要注重形成研发、品牌、营销相结合的综合优势,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用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
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运营总部进入中国,必须以国民待遇为外资准入管理的基本原则,加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深度,通过自由贸易区进行试点,率先达到全球投资规则的要求,获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另一方面,在国际投资规则的谈判中,我们必须遵循对等原则。中国要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必须通过加入TPP参与全球投资规则的制定,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遵循对等原则,从而为本土跨国公司建立相应的投资规则保护,避免本土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受到歧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奠定基础。
目前,全球经贸格局发生演变,美式高标准主导全球投资规则的制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将率先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进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开放体制上率先取得突破。这对于加快完成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对于中国加入TPP,进而参与全球投资规则的制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本土跨国公司基地培育的需要
目前,中国已全面实现企业进出口货物贸易、跨境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结算,并出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2009年7月)、《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2009年7月)、《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2011年1月)等一系列文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将获得率先在区内取消资本项目管制、实现人民币可兑换以及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等先行先试措施,有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还将为上海培育和集聚本土跨国公司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力地推动国内外跨国公司集聚上海,为上海加快本土跨国公司基地的培育提供难得的重要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