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

时间:2019-05-13 09:5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

第一篇: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

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

赵鑫 吴石磊 《光明日报》(2014年08月13日15 版)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持续疲软,多个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频频爆发,加上成本优势、人口红利以及制度红利等经济增长优势逐渐减弱,这就要求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出口导向型向内需型转变。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大国,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消费结构升级是刺激消费的有效动力。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仍处于较低消费层次和水平。以食品、衣着和居住衡量的基础型消费在居民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但仍占最大比重,特别是农村地区。根据马斯诺需求的层次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基本物质消费得到满足后,精神、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将成为主要需求。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文化消费则会出现井喷。从中国人均GDP来看,自2008年起达到3000美元,2011年达到5000美元。可见,文化消费是未来消费增加的热点,也是推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

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人们消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同时也是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以其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等诸多优势被国际社会公认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和最具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中国政府也逐步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将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不但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离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由此,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对于扩大居民消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根据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系理论,基于文化产业具有的产业属性和文化属性双重属性特征,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影响居民消费总量、消费潜力和消费能力。

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居民消费总量的机制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化产业发展通过产品供给效应为居民提供文化产品消费对象,它的发展能够改变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和比例关系。与其他产品相比,文化产品的核心内容为精神劳动,能够借助于书报杂志、文娱用品、音像制品等物的外壳,实现其物质化和价值化,为人们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是社会总产品和人们消费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文化产业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和产业融合效应,能够与文化产业内部企业、行业以及与其他产业在经济、技术、文化上进行渗透、融合,使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边界模糊化,增加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牌附加值,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从而满足人们对消费品个性化、特色化的要求,拉动居民消费。

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提升消费结构挖掘居民消费潜力。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这就需要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否则,较低层次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如果增加的收入不能实现向消费的转化,就会形成更多的储蓄。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不受客观条件承载量的限制,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能够通过提升居民消费结构挖掘居民消费潜力。二是通过提高消费意愿开发居民消费潜力。与生产和经营物质产品的产业不同,文化产业有其特殊性,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指的是文化产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价值观、思想、意识和意义的凝聚。文化产品生产的过程就是价

值观、思想、意识和意义植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判断标准和思想观念的形成。文化产业通过提高消费意愿开发居民消费潜力就在于,文化产业能够创造出过去没有的消费品和消费形式,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渗透力,传播示范新的消费品和消费方式,引导消费时尚,创造消费者、制造消费者。此外,文化产业能够通过商品品牌塑造、消费观念引导,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消费观念,改变人们保守的消费观念,将人们的储蓄动机转化为消费动机,从而拓宽人们的消费选择范围和需求范围,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开发居民消费潜力。

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是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产业,加上文化产业具有强关联性和强融合性的特点,能够实现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广泛渗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广泛带动社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而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二是文化产业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提供的文化服务具有知识性特征,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人们在文化消费过程中,吸收了信息、获取了知识,是人力资本提升的过程。文化产品还能够作用于人的智力、观念、思想、能力,从整体、根本上引导和培育人的素质。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从而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综上,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提高文化产业生产效率,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来促进居民消费总量的增加;以创造消费需求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理念,通过文化产业舆论宣传功能提高消费意愿来促进居民消费潜力的开发;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社会就业增长,引导和鼓励文化产业发挥人力资本提升作用。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第二篇: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面对全球经济疲软和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经济环境,拉动内需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长期消费不足的农村市场成为新的发力点。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电商巨头的推动和农村居民的参与下,我国农村电商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电商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工业品下行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通过农产品上行和增加就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提升了居民消费能力。当前为促进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仍需在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物流设施、金融扶持和人才培育方面继续推进各项工作。

关键词:农村电商 发展现状 农村居民消费 影响

引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在总量上出现了停滞状态,中国经济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面对当前国内投资基数已经十分巨大,投资增速将回归常态,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外部需求疲弱态势仍将持续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不小。消费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转型期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因此,我国要扩大内需,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占比不断下降,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村人口仍有6186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45.23%。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一直偏低,2014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为242927.4亿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为54574.1亿元,仅占全国居民总消费支出的22.47%。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成为当前拉动我国内需,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措施。

农村居民消费一直都是不少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当前已有文献主要是从收入水平、人口特性、社会保障、金融发展、财政支出等角度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随着我国流通行业的发展,有学者开始尝试从流通业发展角度对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展开探讨。

李骏阳、包伟、夏禹铖(2011)通过引入偏最小二乘法,量化研究农村消费品流通发展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之间的关系,表明发展流通业能有效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李志刚(2013)以江西省2000-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农村流通业规模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是最主要的;流通业的投入也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积极作用,但并不显著。吴学品(2014)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农村流通总量对农村消费的弹性系数为正向且逐年上升,但农村流通总量对农村消费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低于城市。高核、王静、赵璋(2015)利用2004-2013年云南省农村流通业发展与消费支出增长水平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农村居民消费与流通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的结论。

近几年,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作为一种商品流通形式,一种全新的贸易形式和手段,电子商务做到了“交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颠覆了传统商贸流通,农村电商的发展在丰富农村流通渠道的同时,也将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水平。

本文将结合现有相关研究,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我国农村电商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建议。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一)国家部委大力支持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密集出台了系列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人才、物流、基础设施、金融、市场环境等全方位支持。中央有关文件和国务院有关政策如表1所示。

同时,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当前各部门正在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是由团中央和商务部联合实施的,意在通过技能培训、金融支持、领建站点等途径,引导广大农村青年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二是“快递向西、向下服务拓展工程”,是由国家邮政局和商务部一起实施的,目的是进一步健全城乡快递服务网络,加强快递在中西部、农村地区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三是“电商扶贫工程”,是由国务院扶贫办牵头的,2015年被正式纳入精准扶贫工程,是利用财政资金的引领,鼓励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培育农村电商环境,整合贫困地区优势产品,对接市场,帮助农村居民脱贫致富。

四是由全国妇联牵头的“巾帼电商创业行动”,鼓励农村女能人依托“妇女之家”,搭建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妇女致富新空间。

五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是商务部、财政部落实李克强总理“互联网+”行动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全国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县,增加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二)电商巨头争相发力

伴随电商企业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城市电商市场日趋饱和,农村电商开始成为各大电商企业争相发力的新蓝海,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的农村电商政策更是加快了电商企业在农村的发展步伐。

2014年9月,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上市后明确表示其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为涉农电商、大数据业务和跨境电商服务。随后,阿里巴巴集团启动了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设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的千县万村计划。此外,淘宝网还针对农村市场推出了二级页面“农村淘宝”,特别设置了农资农具品类和契合农村用户出行需求的汽摩配件,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消费选择。

自2014年11月启动农村电商项目以来,京东目前形成了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两大模式。县级服务中心采用公司自营的模式,主要承担代客下单、招募和培训乡村推广员以及营销推广等功能;京东帮服务店则采取加盟方式,主要针对大家电服务需求,为农村消费者提供配送、安装、保修等一站式服务。此外,2016年1月,京东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签署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更进一步推动了京东农村电商的发展。

苏宁云商集团则利用其实体零售渠道优势和专业的零售经验开展农村电商战略,自2014年起,苏宁通过将原先三四级市场的代购点、售后服务网点等进行改造升级,变成集销售、物流、售后、客服、招商等功能为一体的苏宁易购服务站,并计划在2020年前建立10000家服务站,覆盖全国1/4的乡镇,深入全国农村,从渠道建设层面打通“农村电商”发展壁垒。此外,2015年5月上线的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也以多种方式带动了多地农产品的销售,促进区域农产品走出去。

除了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角逐农村市场外,国内零售巨头如大商集团等也在不断加入农村电商的行列,推动着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

(三)农村居民参与度不断提高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渗透速度加快,农村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网购人群也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为1.78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7714万,农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率达43.3%。此外,农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长率高达40.6%,是农村网民各互联网应用中规模增速最快的。

同时,阿里研究院与阿里农村淘宝事业部联合发布的《农村网络消费研究报告(2015)》指出,农村网络购物规模呈现增长快于大盘的趋势,淘宝网(含天猫)发往农村地区的订单金额占全网的比例,从2013年第一季度的8.65%,上升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9.64%,两年增长了1%。根据阿里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农村网络消费总额约为1800亿元,预计2016年这一数字将攀升到4600亿元,农村居民对网络购物的接受度和参与度都在不断提高。

此外,农村网络购物的发展在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的同时,也唤醒了农民的互联网意识,促进了农村电商在农产品上行方面的发展,农民开始学会借助电子商务推销产品。根据《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截至2014年,我国有各类涉农电商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有近4000家,农村居民逐渐将电商作为销售农产品的新途径,对农产品电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在逐渐提高。

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丰富消费选择,提高消费意愿

受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4元,2014年增加至28843.9元,5年增长50.94%;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5919元增加至2014年的10488.9元,5年增长了77.21%,表明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已经超过了城镇居民,农民生活在不断改善。

根据消费理论,收入的提高会带来消费的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农村交通和信息的不畅通,流通业的相对滞后,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有限。当前农村的购物渠道主要包括农村小卖部、农村供销社、农村集市以及乡镇商店,商品类型和款式有限,且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假冒伪劣产品较多。另外,有些产品如大家电和家具等要到县城商场或者附近的大中城市才能购买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交通成本,且大中城市商场的物价普遍较高,不符合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因此,在现有的消费渠道下,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有限,消费需求被抑制,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促进工业品下行,丰富农村居民消费选择,满足其对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消费需求,提高其消费意愿。

首先,农村电商的发展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用品选择。通过电商,只要有互联网,农村居民就能像城镇居民一样拥有丰富的消费选择,并且还可以方便的比较商品价格,查看商品评价,便捷地选购各种质优价廉的生活用品,解决了农村居民“买不到”的难题。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报告,大家电是农村居民网络购物消费最多的品类,这说明农村电商在农村消费升级过程中起了较大作用,刺激了农村消费。

其次,农村电商的发展刺激了农村居民的生产性消费,农业生产性消费主要体现在农具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上,其价格和质量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成本和质量。通过传统的销售渠道,农民可以购买的农具和农业生产资料通常受限于当地市场的供应,种类比较单一,主动选择的范围较小。然而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选购先进的农具以及丰富的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比如农村淘宝就在首页特别设置了农资农具品类,方便农民便捷选购。

(二)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由相关的经济理论可知,收入是消费的重要决定因素,虽然这几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但因为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19968.1元,占人均收入的69.2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8382.6元,占人均收入的79.92%。由此可知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较低的收入水平使得其总体消费水平较低。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

首先,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产品上行。当前农产品的外销一般是通过商贩进行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中间经常要经过好几次流转,农产品特别是生鲜产品在流转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失,因此初始收购价格通常较低。此外,在这种外销模式下,供需信息不畅通经常导致农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农村电商的发展,一方面可以直接连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省去中间多次的流转,降低流转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农产品的初始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使供需信息更加畅通,通过电商平台可以了解到全国各地的供需信息,解决卖不出和买不到之间的阻碍。同时生产者还可以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调整农产品的生产,有效解决供需矛盾,减少农产品滞销带来的损失。

其次,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增加农村就业。一方面,电商行业的发展本身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包括服务店的工作人员、乡村推广员、快递人员等。如苏宁2015年就在开设直营店、加盟店、特色馆、物流配送、售后等方面直接带动就业人口达3万人;京东集团为了构建覆盖农村地区的电商新网络,在2015年也招募了近10万名的乡村推广员。另一方面,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居民创业,从而间接带动农村就业,近年来,一些农村青年开始开设淘宝店铺,利用电商结合地区特色在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进行创业尝试,开辟了新的创业路径。就业的增加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从而刺激消费。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对策

(一)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点。虽然当前我国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12月,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8%,但相比城镇62.8%的普及率还是偏低的。因此国家要进一步落实农村宽带普及的规划,稳步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要降低成本,减少网络费用,为农村电商的开展提供有利环境。

(二)加快完善配套物流设施

配套物流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物流和电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配套物流设施的完善。当前我国农村物流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成本高的配送问题,同时冷链物流的落后也制约着鲜活农产品上行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农村物流配送发展,在最后的配送阶段可以通过委托一个村镇定点机构统一配送的方式,充分整合物流资源,降低配送成本,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此外,要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建设工作,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实现快速且低成本的流通。

(三)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物流设施的完善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是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鼓励社会各项资本参与农村电商发展,对投入农村电商的资本给予税收优惠,同时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低利率的资金支持,在网络普及、电脑配置和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给予补贴,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

(四)加强农村电商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育

农村居民作为农村电商的重要参与主体,其对电商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对农村电商的发展影响很大,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对电商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不足以支持农村电商的全面发展,因此做好相关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育工作很重要。

首先,可以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农村居民对计算机、网络、电商平台、电商交易等的认识,同时及时组织开展电商活动,使农民从电商中获得实际利益,提高全体农村居民对电商的接受度。

其次,要引导鼓励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培育一批观念先进、能力出众的农村电商人才,从而在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带领农村居民一起促进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学品.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上海大学,2014

2.李骏阳,包伟,夏禹铖.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

3.李志刚.农村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3(2)

4.高核,王静,赵璋.云南省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8)

5.魏延安.农村电商的机遇与现实困难[J].新农业,2014(24)

6.林洁.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研究[J].南方农机,2015(1)

7.贺国杰.农村电商的物流瓶颈及应对措施[J].物流技术,2015(14)

8.胡平源.农村电商的七个现实问题解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24)

第三篇: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市文化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产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我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265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9%,高于全市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

一、2007年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全市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大环境下,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9474元,比上年增长14.6%。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其中,文化产业的不断增长,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推进了和谐**建设步伐。

1、文化产业总体情况。2007年末,**市文化产业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768个,个体经营户4727个;全市文化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27404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实现增加值7265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9%,超过当年gdp增长速度3.6个百分点;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见表1)。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逐步加大。

表1: 2007年**市文化产业主要指标

从业人员(人)

营业收入(万元)

增加值(万元)

总计

2977

222740

472650

核心层

小计

9167

73404

24997

一、新闻服务

147

二、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369

143438

10261

三、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1926

18826

8575

四、文化艺术服务

353

41099

36089

外围层

小计

12509

71791

34545

五、网络文化服务

204

46087

3014

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677

548826

21826

七、其他文化服务

3690

16878

9705

相关层

小计

8096

82209

13108

八、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559

237080

10458

九、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250

445129

2650

2、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层发展情况。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看:2007年,核心层实现增加值24997万元,实际增长16.3%,增速较慢;相关层实现增加值13108万元,实际增长20.6%,增速居中;外围层实现增加值34545万元,实际增长24.8%,增速最快。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34.4:47.6:18.0(见图1)。

图1:

3、文化产业增加值分行业发展情况。在文化产业的9大行业类别中,实现增加值最多的行业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增加值达到21826万元;其次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达到10458万元。实现增加值最少的行业是新闻服务,其增加值仅为71万元。

从分行业人均增加值看,人均增加值最高的行业是广播电影电视服务,达到44524元;其次是新闻服务,达到44502元。人均增加值最低的行业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仅为10582元(见图2)。

图2:

4、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情况。2007年,**市文化产业吸纳从业人员29772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2%。分层看,核心层共有从业人员9167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30.8%;外围层共有从业人员12509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42%;相关层共有从业人员8096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7.2%。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从业人员之比为30.8:42:27.2。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多数人员集中在外围层。

分行业情况看,从业人员最多的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达到6775人,其次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达到5592人。从业人员最少的行业是新闻业,仅有16人。

5、民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07年,全市民营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5432万

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的76.3%,比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高23.9个百分点。

6、文化消费有所增长。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67元,比上年增长20.3%;在消费支出中,文化娱乐教育类支出为814元,增长4.2%,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的10.7%。农民人均纯收入3830元,在消费支

出中,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160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的5.2%。

二、**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全省、全国的比较

通过对2007年全市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分析看出,**市的文化产业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2007年全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5%,四川为2.07%,**仅为1.8%,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65和0.27个百分点。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全市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产业结构仍需调整。2007年,全市文化产业中“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34.4:47.6:18.0,“核心层”和“相关层”所占的比重和总量明显偏低。这与2006年全国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增加值之比42:18:40相比差别较大。从全国的文化产业结构看,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仍以核心层为主,这一点与**没有多大区别,但全国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很发达,其比重占到了整个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0%,而**文化产业的相关层仅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8%。可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结构仍需调整,特别是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加快**市文化产业相关层的发展。同时通过相关层文化的发展,带动更多的人员就业。

2、**市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偏低且发展不平衡。2007年,全市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为2.44万元,尽管比上年增长了18.0%,但仍低于06年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8万元和0.58万元。全市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行业发展水平也不平衡,最高行业人均增加值(广播电影电视服务)达到44524元,是最低行业人均增加值(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的四倍多。

3、公有文化经济发展较慢。2007年,全市民营文化产业增加值55432万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76.3%,比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全市公有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仅为23.7%,比上年略有下降。全市公有文化经济发展缓慢。

4、数量多、规模小、品牌意识不强,企业缺乏竞争力。到2007年末,**市文化产业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768个,个体经营户4727个;全市文化产业实现业务收入227404万元,户均收入41万元,不及成都户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其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处于一种不鼓励、不限制(违法经营除外)、自由发展之中,使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二是由于企业规模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受到严重的制约,从而使企业竞争力不强。

四、加快**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07年,**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认为,要实现**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抓好人才引进与培训。当今时代的竞争总体来讲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了一些明显不足,特别是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不够,这不仅是企业的症结所在,也是管理部门的症结所在。因此要加强对企业人才和管理部门人才的培养力度,学习先进地区的经营和管理经验;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制度,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2、完善政府管理体系。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在这次文化产业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文化产业个体经营户既没进行工商登记,也未纳入相关部门管理,因此,相关部门要彻底改变资源整合不力、条块分割严重、协调互动性差等不利局面,规范管理各类文化市场,加强分析调研工作,要认真吸取九狮旅游风景区由盛到衰的教训,从而确保我市文化产业真正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3、提升重点行业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始终坚持“抓大促小”、“抓优扶弱”的方针,建议选择关联度强、增加值比重较大、人均增加值较高、行业增长速度较快、具有资源竞争优势等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点行业来发展。因为:关联度体现各个行业间投入产出的市场供需关系,当这一行业获得先行发展之后,会对上下游相关产业起到很强的拉动作用,在产业链中贡献度大;增加值体现行业创造价值的程度,是产业贡献度的直接反映;人均增加值高说明盈利空间大,可以容纳更多的企业进入;行业增长速度快体现了市场前景好。从2007年的发展情况看,**市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增加值比重较大,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人均增加值较高,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增长速度较快,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具有关联度强和资源竞争的优势。建议将这些行业作为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来抓,以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4、发展壮大劣势行业。从2007年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结构看,核心层和相关层发展较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核心层实现增加值24997万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4%;相关层实现增加值13108万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8%,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实现增加值2650万元,人均增加值只有10582元,居九大行业中的倒数第一。因此,要想壮大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实力,必须加快文化产业核心层和相关层的步伐,特别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升级。

5、积极培育农村文化消费市场。如何开发和释放农村居民潜在的消费能力,使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更好地发挥,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007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分别占消费性支出的10.7%和5.2%,城镇高于农村5.5个百分点。可见,城乡文化消费差距明显。影响当前全市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除了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外,还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不一致有关。建议有关部门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发展之机,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水平,尽快缩小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

6、拓展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领域。在“特色文化”方面下功夫,促进“特色文化”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化和最佳化。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开始用打造特色文化来拉动本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如大连、杭州、苏州、南京等地。**是历史文化名城相对于这些城市并不缺乏特色文化。如**区域内独具魅力的酒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内核和文化的多样性。这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原动力。深入挖掘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打造**的文化产业品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发展产业链,是促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特色文化”方面下功夫,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领域,是实现**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渠道。

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都必须经过一段艰难的发展历程。令人可喜的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培育下,经过不懈努力,**市的文化产业已逐步迈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相信明年**市的文化产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第四篇:物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调查问卷

“物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江苏省的学生,首先感谢您协助我们本次问卷调查,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此问卷为问卷星网站网络问卷,对您本次填写的信息我们将给予保密,并只用于调查统计使用。1.您的性别: A.男 2.您的年龄: A.20~30

3.您的月工资是多少()A.1千以下

B.1千~5千

C.5千~1万

D.1万以上

5.现今的物价上涨对您日常消费时的影响情况如何: A.没影响B.影响较小C.影响较大6.您认为物价上涨对您哪方面的消费影响较大?(多选题)A日常生活用品(食品,衣物等)C娱乐(影院,KTV等)

B高档奢侈品(电脑,汽车等)

D.影响很大

B.30~40

C.40~50

D.50~60

B.女

4.您是否感受到物价上涨的现象? A.是B.否

C.没太在意

7.物价上涨后对于日常生活用品您的消费态度为? A.照常消费

B.减少消费

C.能不消费就不消费D.不消费

8.物价上涨后对于高档奢侈用品您的消费态度为? A.照常消费B.减少消费C.能不消费就不消费D.不消费

9.物价上涨后对于娱乐方面您的消费态度为? A.照常消费 B.减少消费 C.能不消费就不消费 D.不消费

10.您认为物价会持续走高吗? A.肯定会

B.可能会

C.会恢复正常

11.如果物价持续上涨,您对未来的消费有何打算? A 照常消费

B 适当减少消费

C.精打细算存钱为主D 无所谓,没有打算

12.对于物价上涨,您还有什么要说的?

日期:2011年 月日

第五篇:请帮我说说通货膨胀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升,也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如果工资不随通货膨胀上升的话,实际上就是在减薪了。但通货膨胀几乎是不可阻止的所以才会常常出现罢工要求加薪。

至于对工薪阶层或者农民工的消费的影响,就是钱越来越不够用了

| 评论

通货膨胀就是价格上涨,钱不值钱了,原来一元可以买到的东西现在可能要二元才可以买到,对居民的消费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更大。如香水、烟等非必需品、奢侈消费品的消费会下降,而做为生活必需品的米、水、电、油等却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做为低收入者可能是直接的面临生活的压力,总体上来说会改变居民的消费习惯。增加居民的负担!

| 评论

首先,生活成本提高了 日常支出增加了 个人用于日常消费的支出比例上升 恩格尔系数上升(食品支出占个人收入的比例)房奴的月供也上升了

所以平时要注意节省 开源节流 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减轻物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存在银行的钱利率较低 目前1年期利率为4.14%

物价上涨又这么厉害 去年全年的CPI上涨了8.3%

所以实际利率为负 即居民的财富在贬值 在缩水 而且还很严重

所以居民处于保值的目的倾向于投资实物资产 黄金房产等 或者将闲钱投资于证券市场 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以抵御货币贬值

当然在银行里还是要保留一定的储蓄 以备不时只需 拿出来投资的只是闲钱 而不该是保险费或者生活费

再次,应对通胀的负面影响 最根本的还是多多赚钱啊 视自己的能力和时间找个兼职 比较牛的可以跳槽 另谋高就

通货膨胀就是经济中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 收入的是固定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接受每一元的收入的购买力将随着价格的上涨而下降,而且他们的收入没有变化,因而他们的生活必然相应的降低。像你说的工薪阶层及农民工都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这些人的货币收入会走在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如:在扩张中的行业工作并有强大的工会支持的工人就是这样。

下载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样例5)

    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和其他信贷条件,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措施。 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引言 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除了受自身消费能力和观念的影响外,也受到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

    4.分析影响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

    一、原文介绍 题目:分析影响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 作者:庞瑞芝 关键字:居民消费;可支配收入;储蓄 二、研究问题 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本文在分......

    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影响因素分析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群,是应用复制技术......

    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数据

    三、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快速上涨 1、在消费品价格上涨过程中,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尤为突出,食品类价格居高不下。 由于国家对部分粮食主产区采取“托......

    陕西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陕西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2014年11月26日 来源:陕西省统计局三大因素遏制陕西居民消费意愿 -----陕西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调查报告近几年来,中央及地方一直致力于推进扩大......

    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家对流动人口控制政策的放松,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流动......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 | 更新时间:2010-03-25 | 来源:中经网字号:【大】【中】【小】【复制本页地址】 【打印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