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奇怪,书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蛋
好奇怪,书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蛋
作者/陈琪敬
口陈琪敬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都会有许多好玩儿、有趣的事情发生,我的童年也是这样的!
小时候,我的好奇心很强,特别喜欢翻家里的旧柜子,越旧的越喜欢翻。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找什么,也许我就喜欢这样折腾。不过,我爱上阅读也是从翻柜子开始的。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爸爸妈妈都是大学老师。那时的老师家里都很穷,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有的就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书籍。上小学时,有一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觉得很无聊,于是,偷偷地打开他们的大书柜翻了起来。书柜里没什么好玩儿的物件,我只好从里面拿出几本很厚的书慢惶地翻。翻呀翻呀,书里一个图都没有,可是书里的字倒是认识一些。我慢慢地读起来,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一个商人被别人骗到山谷中,然后用绳子拴在他的腰间,将他放到了很深的谷底,目的是让他去采山谷里的宝石.到了谷底后,他发现那里到处都是很稀有的宝石,于是,他装了满满的几个大口袋,当他让上面的人拉他上去时,上面的人却让他先把宝石送上去。他觉得要是先把宝石送上去,那些人就会抛下他,分掉自己的宝石,所以他没同意这么做。结果上面的人都走了,让他一个人呆在谷底。当他在谷底绝望的时候,他看到山谷间有一个很大的鸟窝,鸟窝里有很多大蛋。突然,一阵风吹过,山谷里飞来了一只很大的鸟落在了鸟窝里。这时,他看见有许多只血淋淋的羊被人从山上扔下来。扔下来的羊身上会粘上一些宝石,当大鸟叼着羊飞起的时候,山上的人们再把大鸟轰跑,然后捡走羊身上的宝石。后来这个人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身上的口袋里装满宝石后,再把自己拴在羊身上,就这样他被巨鸟叼到空中的时候,人们轰走了巨鸟,他得救了,并把宝石分了一些给救他的那些人,最后他成了一个大富翁。
读完这个故事,我头脑里不停地出现那些神奇的画面,真的好有趣呀!后来我才知道,我读的是妈妈的教科书《外国文学史》,这个是《天方夜谭》里的故事。
从那以后,别的柜子我基本不怎么翻动了,一有时间我就翻大人的书柜。那里的书我几乎都读了一遍,特别有趣的故事,我会读上好几遍。最后,实在没有书读的时候,我又开始翻阅妈妈订的一种刊物,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只记得是厚厚的一本,每月一期。新刊物寄来的时候,我就和大人抢着看。像《悄悄的说》《雁儿在林梢》《窗外》……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都是从刊物里读到的。
只是,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一旦看见书就像看到了一些好吃的东西,心里痒痒的,总想一口气把书都读完。那时家里为了省电,点的都是小小的绿色彩灯。妈妈怕我读闲书耽误功课,三令五申,不许我看闲书。于是,我只好躲在灯光昏暗的小屋子里偷偷地看,有时还会拿着手电筒躲在被子里看。到上初中时,我的眼睛累成了近视。这可是教训啊,同学们千万不要学我呀!
慢慢地,家里的书都被我浏览完了,我开始自己想办法买书。那个年代,我生活的城市书店很少,百货商店里有一些连环画出售,都是好几角钱一本,成套的就更贵了,我心里一直痒痒的。眼见着别人的零花钱都用来买糖吃,我呢,都攒起来买了连环画。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变动搬过好几次家。记得第一次搬家的时候,妈妈让我收拾自己的物品。大家猜猜我有什么宝贝儿呢?我从自己的小房间里抱出了一个大大的纸箱子,里面装着满满的一箱子连环画。这些可都是我的宝贝儿呀,都是我用省出来的一分一角的零花钱买的啊!妈妈见了很惊讶地说:“你啥时候买了这么多书啊!”只可惜,最后一次搬家的时候,我已经上初中了,临走时,我把这些连环画都送给了邻居家的小朋友。虽然后来我又买了一些连环画,但是都没有以前买的好看。来到另一个城市后,这里的环境让我觉得很新鲜。我最高兴的是这里有很多图书馆和书店,每到星期天,我都会到图书馆或书店去看书……
从小我就喜欢孩子,没事的时候我就会领着一群小孩儿玩游戏,还给他们上课。长大后我报考了师范院校,成了一名幼儿教师。
幼儿的天地很广阔,很自由,在与他们一起玩的时候,我学会了与他们交流,学会了怎么才能更好地给他们传授知识,慢慢地我积累了许多经验和素材。当我调离幼儿教师岗位来到现在的企业时,那些往事不经意间就会浮现在脑际。
记得那是一个暴雨过后的早晨,当我走到办公室门口的时候,看见周围都是水,要想进入办公室,就要趟水过去。我正在犹豫,忽然看见一只母鸭领着一群小鸭子朝着有青草的对岸悠闲地游过去了。而水边还有一群母鸡在“咯咯咯”地叫,显然,它们是干着急却过不去。我心想:“天呀,好有趣!”这让我产生了写童话的冲动。后来,我真的写了一篇童话——《想飞的小鸡》,内容是一群小鸡想学习飞翔,别人都讥笑它们。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洪水泛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小鸡们齐心协力,牵引一条大船把大家送到了安全的地方。虽然故事写得很幼稚,到现在也没发表,可是自己看着却特别喜欢。后来,我又写了一些小童话故事,发在了我的博客里。没想到,却被《小学生拼音报》的主编发现,把我的故事介绍给了他的专栏编辑。我写的《班尼与桃花》这篇童话故事竟然在《小学生拼音报》上发表了!真的好感谢编辑啊!当时全家人都围在一起看我的“处女作”,那种感觉真好!
慢慢地,写故事成了我的业余爱好,每天都挤时间在电脑上敲啊,敲啊,要是一天没写出点儿什么,就觉得时间是被自己浪费掉了,心里空荡荡的。几年来,我写过散文、诗歌、儿歌、故事脚本,包括从零岁到成年的故事我都写过。但是我也发现写的内容涉及面越广,涵盖年龄层次越多,出来的作品也就越不精彩了,偏离了自己原本的定位和风格。篇篇稿子看上去都差不多,往往走回了自己的老路,没有什么创新和突破。于是我停了下来,找来一些相关的书籍,想多看看别人的作品。事实上,我觉得自己的心灵好像一直和孩子一样,和孩子们有许多共同语言。每当我写故事的时候,我就是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和他们一起蹦跳,一起玩耍。所以,最后我把自己的作品定位在低幼年龄段。
我写童话故事
已经写了六七年了’,也陆续出了一些个人的绘本和专著,但是我不看重这些,我最注重的是写故事时的心态,享受写故事时的快乐,这种感觉是别人很难体会到的。每当我写完一个故事,或者当我发表了一篇作品时,我就会想:我的故事会有很多小朋友看到了吧?他们是不是感觉很有趣呢?他们将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联想呢……
我想写故事的人心灵是不会老的,他们也不会轻易退休的,就像冰心老人一样哦!只要时间允许,我会一直写下去的。心中一直想象着等我老了的时候,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的孩子……当他们读到我写的故事时,将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将会怎么评价故事的作者呢?我好期待啊!
【作家登台】
陈琪敬,2001年毕业于北华大学,多年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系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盘锦市儿童作家协会理事。业余时间创作了诗歌、散文、童话、寓言、漫画脚本等文学作品。现与青岛红屋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多集亲子好习惯动画片。
作品入选《2008年度童话》《中国最美的童话》《2009中国最佳童话》等全国大型年选书籍。
第二篇:绘本教案 很大很大的蛋
绘本:很大很大的蛋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趣味,理解故事内容。
2、丰富幼儿对蛋的认知经验。
3、萌发幼儿的好奇心,对测量产生探究的愿望。
活动准备:
PPT课件
蛋若干、口袋
如果只能在我们教室里找,你想找什么东西来测量?
各种物品、大记录表
活动过程:
1、摸口袋游戏,引起兴趣
师: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叫摸一摸、说一说、排排队
请若干小朋友摸一摸,说说是什么蛋,并按照一定顺序排一排
2、观察图片,理解故事情节
(1)观察封面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这个很大很大的蛋可能会是什么蛋?
(2)分段讲述,理解故事内容
师:谁第一个发现了蛋?它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蛋?有多大?
狐狸觉得很好奇,它也去看了。它觉得这个蛋大吗?它是怎么比的?
最后谁也去看了?小熊是怎么认为的?
为什么三个动物的想法不一样呢?难道这是一个魔法蛋,会变大变小吗?
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们呢?
3、幼儿游戏:我们也来比一比
(1)师:我这里也有一些蛋,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量一量,看看这些蛋有多大?
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2)幼儿测量
(3)幼儿讲述测量结果,教师记录并小结:同一个物体,测量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4、延伸活动:
师:蛋里究竟是谁呢?
哪些动物也会下蛋? 故事:
松鼠在池塘边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蛋,它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朋友们。大家都去看那个蛋,可奇怪的是,狐狸觉得那个蛋很普通,小熊甚至还觉得那个蛋很小。一个蛋怎么会变大变小呢?难道是魔法蛋?最后,从蛋里钻出来的又会是谁呢?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教案《很大很大的蛋》含反思
中班教案《很大很大的蛋》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测量材料测量同一事物,学会调查验证的方法,能够根据故事线索进行合理的思考猜测,乐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很大很大的蛋》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故事线索进行合理的思考猜测。
2.尝试用不同的测量材料测量同一事物,学会调查验证的方法。
3.乐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鸡蛋卡(卡纸上粘有同样大小的鸡蛋,并沿着鸡蛋两端画出延长虚线,在虚线内贴有一条双面胶),同样大小的黄豆,同样长短的小木棒,同样长短的毛根,绘本《很大很大的蛋》ppt。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引出核心问题
(故事的前半段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开始,到了故事高潮音乐渐渐声弱并停止,让幼儿一开始就能马上沉浸到故事中去,融入故事并作为参与者推动故事发展)
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一只小松鼠跑进了森林,它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蛋!它特别兴奋,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森林中的其他小动物。这时,好奇心最重的狐狸说:“真的?我得去看看。”狐狸跑到了那里一看,问道:“这个蛋很大吗?只是一个普通的蛋而已。”狐狸回到朋友那里,大熊着急的问:“真有那么大的蛋吗?”狐狸说:“没有,只是很普通的蛋。”“你胡说什么呢?多大的蛋啊!”松鼠不服气了。于是大熊说:“那我去看看。”大熊来到蛋旁,拿起蛋细细打量半天,没好气地说:“你们俩都错了,这个蛋很小。”“什么?”“不可能!”于是三个小动物就吵了起来。在一旁观望的猫头鹰飞来对正在争吵的小伙伴说:“这是怎么回事啊?怎么既有说它大的也有说它小的?难道这个蛋会变魔术吗?”
幼l:会变魔术。
幼2:大熊看蛋小是因为大熊大,小松鼠看蛋大是因为小松鼠小。
师:你说的太对了,不同大小的动物看同样大小的蛋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师:那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帮助三个小动物知道这个蛋究竟有多大呢?
(此时有两三名幼儿说了一些答案,例如大熊很大所以蛋就小等,但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师:这个会变魔术的蛋现在就在我们班级,我们可以量一量,看看它究竟有多大?那我们用什么来测量呢?
幼:可以用格尺。
师:对,格尺是一种很好的测量工具,但是现在我们没有格尺,老师为大家准备了3种测量材料,分别是黄豆、小木棒和毛根。
(之所以提供这三种工具是为了尽可能的符合现实的测量要求和测量的准确性。)
师:在测量前我提几个要求。首先,在测量前每名小朋友选择好一种测量材料,然后进行测量,测量结束后将选择的测量材料贴到双面胶的位置上。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就开始行动吧。
二、分组测量
(1)把全班幼儿分成四个组,每个组都有三种不同的测量材料。
(2)提示幼儿注意两点:一是测量材料与鸡蛋两端(用延长的虚线标识)对齐,二是黄豆要一粒紧挨着一粒。
(幼儿失误情况有两类:(1)有的幼儿摆放黄豆比较稀疏,只用了五或六粒黄豆,正确的测量结果是八粒黄豆。(2)把小木棒摆放在中间的位置,只用了一根小木棒,正确的测量结果是两根小木棒。)
三、展示测量结果
师:请小朋友们将你的记录卡贴到前面的大板上。
师:现在谁愿意来说一说你用的是哪种测量材料?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幼l:我用的测量材料是毛根,测量的结果是蛋有一根毛根那么长。
幼2:我用的测量材料是小木棒,测量结果是这个蛋有两根小木条那么长。
师:还有没有哪个小朋友用了跟他俩不一样的测量材料?
幼3:我用的测量材料是黄豆,测量结果是蛋有8粒黄豆那么长。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你们觉得谁说的对呢?
幼1:我觉得嘉恩说的对。
幼2:我觉得一根毛根的对。
幼3:我觉得他们说的好像都对。
师:大家意见不一致,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故事中的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做的?
四、回归绘本,进行二次探究
师:小松鼠用了黄豆,它的测量结果是蛋有8粒黄豆那么长;好奇心重的狐狸是用小木棒,它的测量结果是蛋有两根小木棒那么长;憨厚的小熊用的是毛根,它测量的结果是蛋有一根毛根那么长。故事中的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也选用了同样的三种材料去测量。小狐狸说:“就是两根木棒那么长。”小熊不服气的说:“不对不对,就是一根毛根那么长。”三只小动物又吵了起来,大家都说自己的对,那么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能够验证到底谁说的对呢?
幼:可以把它们三个的结果混在一起看看。
师: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把三种不同材料测出的结果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知道谁说的是对的?
(幼儿点点头。)
师:那小朋友们现在可以拿着自己的测量卡去跟其他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老师将幼儿的记录卡还给幼儿,幼儿可以随意去找其他幼儿比较。)
师:通过比较,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
幼:是一样长的。
幼:大家说的都对。
师:我们来看看故事中的小动物是不是也这样做的呢?
(播放ppt,幼儿发现小动物用的方法跟自己的一样,很兴奋。)
五、教师小结
1.8粒黄豆、两根小木棒和一根毛根都是一样长的!同样的物体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去测量。
2.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样的事物感觉是不一样的。
活动延伸:
让幼儿使用三种材料到区域中去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绘本《很大很大的蛋》为主线牵引整个活动的开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了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通过抛出两个核心问题点——“怎么知道蛋的大小”和“怎么知道测量结果的对错”,引导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幼儿已经不是故事之外的旁听者,而是置身于故事的情境之中,他们成了故事向前发展的推动者,这极大的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也较好的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方法。
小百科:蛋指的是某些陆上动物产下的卵,胚胎外包防水的壳。鸟类、爬行类以及哺乳类的鸭嘴兽和针鼹科都下蛋。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绘本活动教案:很大很大的蛋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2、初步积累激发自然测量的兴趣。
活动准备
鸭蛋一个,故事PPT,蛋图片,小动物图片,玉米图片(三种规格大小的玉米)人手一张,测量小工具(吸管,扭扭棒,彩带)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它是谁呢?
——哎呀,这个蛋滚呀滚,滚到哪去了呢?
2、讲故事,理解内容
(1)结合PPT,讲故事
(2)提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
——故事里讲了什么事?故事里有谁?
——他们是用什么量蛋的?各自量的蛋有多大?
——原来,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3、继续讲述故事,延伸联想
——我们已经发现了答案,小动物们知道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蛋慢慢地裂开了,蛋里会钻出什么可爱的宝宝呢?
4、幼儿操作、体验
(1)——黑熊带来了好多玉米,想请宝贝们帮帮它找找哪根玉米棒最大最长。
幼儿分组,用相同的工具测量三种不同的玉米,教师巡回指导。
(2)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记录。
——你们觉得哪组的蛋更大呢?
——到底哪一组的蛋更大呢?我们来比一比吧?
——哦,原来我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反过来说,我们用相同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结果也是不同的!
5、结束
——小朋友今天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我们到教室去量一量其它东西吧!
第五篇: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很大很大的蛋》教案
【设计意图】
在班级常常听到小朋友问老师,这个东西有多大?对于成人来说我们只需要一个抽象的数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可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才能理解抽象的数字概念。例如,那个人很高,像老师一样高;这个东西很小,是像小朋友的小手那样小,要例举具体的实物才能使他们明白物体的数量。基于中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关于“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的要求生成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绘本导入,引发出蛋究竟有多大(长)的问题,通过设问一测量一比较一发现等系列的探究过程,使幼儿认识到测量的材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运用不同的测量材料可以得出相同的测量结果。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故事线索进行合理的思考猜测。
2.尝试用不同的测量材料测量同一事物,学会调查验证的方法。
3.乐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鸡蛋卡(卡纸上粘有同样大小的鸡蛋,并沿着鸡蛋两端画出延长虚线,在虚线内贴有一条双面胶),同样大小的黄豆,同样长短的小木棒,同样长短的毛根,绘本《很大很大的蛋》ppt。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引出核心问题
(故事的前半段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开始,到了故事高潮音乐渐渐声弱并停止,让幼儿一开始就能马上沉浸到故事中去,融入故事并作为参与者推动故事发展)
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一只小松鼠跑进了森林,它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蛋!它特别兴奋,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森林中的其他小动物。这时,好奇心最重的狐狸说:“真的?我得去看看。”狐狸跑到了那里一看,问道:“这个蛋很大吗?只是一个普通的蛋而已。”狐狸回到朋友那里,大熊着急的问:“真有那么大的蛋吗?”狐狸说:“没有,只是很普通的蛋。”“你胡说什么呢?多大的蛋啊!”松鼠不服气了。于是大熊说:“那我去看看。”大熊来到蛋旁,拿起蛋细细打量半天,没好气地说:“你们俩都错了,这个蛋很小。”“什么?”“不可能!”于是三个小动物就吵了起来。在一旁观望的猫头鹰飞来对正在争吵的小伙伴说:“这是怎么回事啊?怎么既有说它大的也有说它小的?难道这个蛋会变魔术吗?”
幼l:会变魔术。
幼2:大熊看蛋小是因为大熊大,小松鼠看蛋大是因为小松鼠小。
师:你说的太对了,不同大小的动物看同样大小的蛋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师:那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帮助三个小动物知道这个蛋究竟有多大呢?
(此时有两三名幼儿说了一些答案,例如大熊很大所以蛋就小等,但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师:这个会变魔术的蛋现在就在我们班级,我们可以量一量,看看它究竟有多大?那我们用什么来测量呢?
幼:可以用格尺。
师:对,格尺是一种很好的测量工具,但是现在我们没有格尺,老师为大家准备了3种测量材料,分别是黄豆、小木棒和毛根。
(之所以提供这三种工具是为了尽可能的符合现实的测量要求和测量的准确性。)
师:在测量前我提几个要求。首先,在测量前每名小朋友选择好一种测量材料,然后进行测量,测量结束后将选择的测量材料贴到双面胶的位置上。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就开始行动吧。
二、分组测量
(1)把全班幼儿分成四个组,每个组都有三种不同的测量材料。
(2)提示幼儿注意两点:一是测量材料与鸡蛋两端(用延长的虚线标识)对齐,二是黄豆要一粒紧挨着一粒。
(幼儿失误情况有两类:(1)有的幼儿摆放黄豆比较稀疏,只用了五或六粒黄豆,正确的测量结果是八粒黄豆。(2)把小木棒摆放在中间的位置,只用了一根小木棒,正确的测量结果是两根小木棒。)
三、展示测量结果
师:请小朋友们将你的记录卡贴到前面的大板上。
师:现在谁愿意来说一说你用的是哪种测量材料?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幼l:我用的测量材料是毛根,测量的结果是蛋有一根毛根那么长。
幼2:我用的测量材料是小木棒,测量结果是这个蛋有两根小木条那么长。
师:还有没有哪个小朋友用了跟他俩不一样的测量材料?
幼3:我用的测量材料是黄豆,测量结果是蛋有8粒黄豆那么长。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你们觉得谁说的对呢?
幼1:我觉得嘉恩说的对。
幼2:我觉得一根毛根的对。
幼3:我觉得他们说的好像都对。
师:大家意见不一致,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故事中的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做的?
四、回归绘本,进行二次探究
师:小松鼠用了黄豆,它的测量结果是蛋有8粒黄豆那么长;好奇心重的狐狸是用小木棒,它的测量结果是蛋有两根小木棒那么长;憨厚的小熊用的是毛根,它测量的结果是蛋有一根毛根那么长。故事中的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也选用了同样的三种材料去测量。小狐狸说:“就是两根木棒那么长。”小熊不服气的说:“不对不对,就是一根毛根那么长。”三只小动物又吵了起来,大家都说自己的对,那么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能够验证到底谁说的对呢?
幼:可以把它们三个的结果混在一起看看。
师: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把三种不同材料测出的结果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知道谁说的是对的?
(幼儿点点头。)
师:那小朋友们现在可以拿着自己的测量卡去跟其他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老师将幼儿的记录卡还给幼儿,幼儿可以随意去找其他幼儿比较。)
师:通过比较,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
幼:是一样长的。
幼:大家说的都对。
师:我们来看看故事中的小动物是不是也这样做的呢?
(播放ppt,幼儿发现小动物用的方法跟自己的一样,很兴奋。)
五、教师小结
1.8粒黄豆、两根小木棒和一根毛根都是一样长的!同样的物体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去测量。
2.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样的事物感觉是不一样的。
活动延伸:
让幼儿使用三种材料到区域中去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并说说自己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