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对冲转型期道德阵痛

时间:2019-05-13 21:2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制度对冲转型期道德阵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制度对冲转型期道德阵痛》。

第一篇:以制度对冲转型期道德阵痛

以制度对冲转型期道德阵痛

重构社会道德标准,重塑道德约束力量,要以政府法治和干部作风建设为引领,把权力关进制度和道德的双重牢笼

当前,社会上多个领域存在失德失信现象,引发了各个层面的公开讨论和普遍焦虑。有些属于公德的沦丧,比如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问题,以及范跑跑、小悦悦等事件;有些源于公权力的失范,比如时有发生的“萝卜招聘”、暴力拆迁等。除了公民素质修养、经济发展程度、社会风气熏陶等因素外,还有一个易被忽视的原因: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历史背景。

从上世纪的改革开放开始,我国进入了革故鼎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原有道德约束体系逐步消解,新的体系还在建构形成之中,社会公众承受着因二者的冲突撕扯而带来的种种不安,容易产生焦虑、功利、浮躁、极端的社会心态,导致不同程度的权力失控、规范失灵、道德失范、社会失序问题。

其实,不论哪个历史时期,也不论哪个国家地区,每逢重大社会转型时期,都难以避免这种道德阵痛。它不是某一时期特有的社会现象,而是贯穿于人类社会改革发展史上的普遍现象。

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也曾感慨礼崩乐坏、世风日下,痛斥“三代之政”不存。在晚清王朝的近代转型过程中,李鸿章预见到“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人心、制度和道德的冲击与破坏无法想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香港地区在从转口贸易港向商业大都市的转型中,经济高速发展伴生着严重贪腐,官商勾结、中饱私囊、行贿受贿等现象比比皆是。局势之严峻,最终促成了香港廉政公署的成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转折时期,也产生了诸多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引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和所谓“进步主义”运动,才有了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出台与完善。可见,转型期的道德冲突,蕴含着重建契机。更何况,尽管有经济转轨对传统价值的冲击、社会转型对道德评价的调整,但一些是非曲直的基本标准始终存乎人心。虽然有“小悦悦事件”的悲愤,也有“最美妈妈”的感动;虽然有令人不齿的“毒奶粉”制造者,但也涌现了“油条哥”等社会良知守护者„„事实上,道德的天空中,依然群星闪耀。因此,对当前的道德危机,要客观理性看待。不刻意夸大其危害程度,不无端怪罪于社会制度,更不要对社会改革的前景丧失信心。

消除转型时期道德阵痛,则要坚持道德建设的制度取向。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党风政风影响社风民风,重构社会道德标准,重塑道德约束力量,要以政府法治和干部作风建设为引领,把权力关进制度和道德的双重牢笼。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是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

文化是制度之母,要注重发挥文化在制度建设中的指引和滋养作用,在多元多变格局中确立主流道德标准和核心价值体系。最关键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作者单位:全国宣传干部学院)

第二篇: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现象思考

社会转型期国人道德滑坡现象之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社会也进入转型期。在此期间,社会的道德环境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恶化,人心不古的叹惜声不绝于耳。当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社会道德水平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时,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道德建设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当前社会道德出现滑坡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转型太快,道德体系建设没有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引起人们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中国人传统的义利观、效率观中包含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比如“君子言义不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人际和谐不重工作效率。谋人胜于谋事等观念受到挑战,逐步被淘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开始逐步确立,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开拓创新、平等竞争、讲求效率、珍惜时间、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社会转型之快,一时让人们难以适应。人们久已习惯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和信念、善恶标准都受到了挑战和冲击,而新的观念和标准究竟是什么,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混淆甚至颠倒了。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混乱,道德精神迷失,中国的伦理道德状况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二)过分强调物质利益,导致对精神追求淡漠,社会出现贬抑精神价值倾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追求利益,并没有错。但往往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党强调物质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在社会上长期存在一手软一手硬。在改革开放以后,已经开始了对追求物质利益公开的鼓励与倡导,相比以前“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以前是精神的追求比重过大了,就是当年的大跃进,也主要是精神层面的,现实中以失败而告终。可改革开放之后变了,不是越穷越光荣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无形中引导了努力方向,社会中出现贬抑精神价值追求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诚信缺失,导致社会信任危机。奶粉里掺三聚氰胺,油条里面掺洗衣粉,炒菜用地沟油,油炸食品里含苏丹红,猪肉里面注水,用瘦肉精,上大学冒名顶替,见死不救屡见不鲜,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不计其数。这些无论哪一个都能让人感到很无奈甚至很受伤。

其中,政府部门一些公众事件处理不当引起了百姓对政府的严重不满,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比如云南晋宁县的“躲猫猫”事件中看守所的声明、杭州“5·7”飙车案中交警的速度通报等,都是不负责任的推辞与掩盖。这些都造成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一些企业甚至是知名大企业的造假行为,比如三鹿集团的毒奶粉,给许多的家庭造成了不幸。这种不诚信行为直接导致了三鹿的破产,但更严重的是造成了民众对企业生产行为的不信任。社会上的诈骗成风,不计其数的人们上当受骗,结果就是人们以邻为壑,造成人们之间的互不信任。

(四)腐败问题导致导向偏差。当前,腐败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给整体的干部形象蒙上一层阴影。此外,官员作风不正,还极易引起群众的仿效,带坏民风,或者有些群众为达到自己的功利性目的,奉承迎合,形成社会风气败坏。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观念,官员对于群众的教育,不

在乎你能讲多少马列主义的大道理,而在乎你的言行是否符合党对干部的标准和要求,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五)网络推波助澜。在一个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注重物欲和功利化的时代,网络与电脑也越来越以其自由、便捷、隐秘渗透入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然网络文化活跃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文化的价值内涵,但不可否认,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甚至严重,它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消解和颠覆是毋庸置疑的。正因为网络文化以空前的渗透力消解着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念,轻者造成传统文化的失落、人们精神的困惑与迷茫,重者导致个人主义、物欲主义泛滥成灾甚至网络犯罪的日益严重。

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道德体系的几点对策

针对我国当前的道德建设困境,我们应该去完善我们的道德建设,使之适应我们面临的经济建设,改善民众的社会生活环境,使人们在其中生活的更加幸福、和谐。为此,有以下建议。

(一)合理扬弃我国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之魂,我们民族精神的脊梁。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我们民族所看重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崇礼重义的仁爱精神、诚实守信的践行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民族精神,这些都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舍弃掉。它依然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所以,重新构建我们的道德体系,不要一味地去拿来主义,多弘扬我们许多优秀的东西。

(二)理顺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好多认为人心不古的人们,把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归罪于市场经济,认为是市场经济的逐利特性导致了人们道德标准混乱与水平下降。从实践上看,恰恰是当前反市场经济行为是造成不道德和不良风气的重要原因。真正的市场经济是公正的、平等的、自由的、法治的、有秩序的,它不允许坑蒙拐骗,也不允许钻法律空子,从而对道德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适当把一部分道德问题纳入法律范畴。新加坡环境一直为国外游人所称道,可最早时候并不这样。通过法律措施,对一些违反公德的行为严惩不殆,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新加坡罚款项目名目繁多,几乎涉及所有公共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加坡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罚出来的。通过这样的道德问题法治化,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个国家的道德水平,我们可以借鉴这个很好的经验。

另外,作为教师,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我们理应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的良好道德品质。

总之,目前我们所处的道德环境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利于我们去努力想办法,改善我们的道德环境,构建适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道德体系,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更加幸福和谐。

第三篇:浅谈教育转型期中职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

浅谈教育转型期中职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

自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之后,整个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从“十二五规划”出台之后,职业教育更是受到了空前的重视。面对着产业结构升级,职业教育的转型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然而,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中职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道德滑坡,前途令人堪忧。面对教学对象的现状,怎么样培养他们,使得他们在向职业人转变的过程中符合产业结构的升级,在不久的将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是摆在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大课题。

一、中职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1)过分追求个性,学习目标迷惘

从一篇学生习作说起:

那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逛100。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也在200玩,GG的GF长得又妖又萌,看得我真TMD的羡慕嫉妒恨。她一个劲地对我PMP,好像我们认识很久了。后来,我和一个同学到网吧“打铁”去了,他们7456!大虾、菜鸟一块儿在我的烘培机上乱灌水!刚想说886的时候,居然碰到了3班的班花同学,聊了一会儿,觉得这个人很UES!……[1]

当然,目前网上还有所谓的90后火星文,这些只能理解为他们的简单个性现状,媒体对此的解读为学生的亚文化语言;受到如今有关电视等媒体所播的低劣影视的影响,他们中有部分学生对其中的不入主流的文化肆意模仿,无视学校的校纪校规,言行举止以及打扮穿着完全不能和学生对号,对老师的教导无动于衷,过度叛逆,我行我素:上网夜不归宿,恋爱突破底线,荒废学业;他们中有一部分谈到个人的学习完全不为自愿,说是父母的逼迫使得他们无可奈何而为之,谈到未来,尤为迷惘。笔者认为他们忽视了教育的价值,使得国家目前的助学政策陷入了尴尬。

(2)忽视劳动价值,追求安逸享乐

有些职校生在校完全忽视了父母的艰辛与期望,抛开了升学的压力在中职学校追求享乐,互相攀比的心理滋长日益膨胀的虚荣心;消费令人痛心,吃要吃好,穿要名牌,荒废自己的青春,只为追求安逸;注重对金钱的追求而又忽视劳动的价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以后要从事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追求高薪而又害怕吃苦,从而使得社会某些企业对如今职校生能力的评价出现以偏概全的质疑。

(3)责任心的缺失,诚信度的下降

从他们部分学生在校行为自由散漫,经常旷课或迟到,不求上进甚至抽烟酗酒,影响群体以及伤害自己,伤害父母,反映出他们责任心的缺失;有些同学甚至单凭自己所谓的“义气”参与打架斗殴,法律观念欠缺,图一时的痛快,完全不考虑后果,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们的自我思想又比较突出,无视老师的教导,把种种陋习带到工作岗位上使得企业出现安全事故时而又选择逃避,碰到挫折缺乏正确面对的勇气,碰到不顺心的事就把责任归于他人,缺乏自省。2010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跳楼事件中折射出如今的90后面对挫折时心理的脆弱以及责任心的缺失,他们没有考虑到他们的父母在他们离去后所要承受的悲痛,笔者认为他们选择纵身一跳从某种程度上抛弃了责任。

诚信的危机体现在面对批评时他们不能正确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努力寻找狡辩的理由,不为自己的行为反思;同学之间互相借钱不还,答应老师的事情不能做到,消费过度开口问父母要钱谎话连篇;在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后,不守承诺,私自离岗离职,给学校造成负面影响,爱校意识淡薄。

以上所列举部分中职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不良行为为笔者近年来从事中职教育的深切感悟。面对职业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作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变化属于正常产物,需要的是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客观存在,深刻剖析其产生原因,结合实际,静心思考,群策群力探索相应对策和措施,转变乃至提高中职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以使得符合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观。

一.中职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出现滑坡原因:

(1)家庭影响

90后的一代学生,从小是在家庭的呵护下成长,家庭对孩子的需求百依百顺,只要孩子喜欢,自己任劳任怨,但作为父母在辛苦赚钱的同时往往缺少与自己孩子的沟通,对他们的成长缺乏正确引导,不当的奖励和惩罚久而久之放任了他们不良习气的养成。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啃老族,他们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以及付出是天经地义。

如今的职校生很多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他们的成长是不完整的,有些成长还伴随着吵骂乃至暴力,所以他们来到中职学校,对于如今有些所谓严厉教师的斥责和鞭挞是“百毒不侵”的,这个是值得中职教师思考的。众所周知,家庭是人成长中的第一所学校,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行举止以及一个家庭的和谐度直接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另外,在社会转型期中面对社会的物化,他们中有一部分父母对教师的教育是排斥态度的,往往是在校教师苦口婆心的教导到家却是父母的另外一番反式教育,实在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为教育付出的同时而又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而寒心。

(2)学校影响

“人们习惯把学校教育视为社会道德的中流砥柱,当社会颓风四起,人们还在仰望着学校教育,期待它能力挽狂澜,成为“卫道士”,但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目前的素质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从学生入学的那天起,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往往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考出好成绩,排名在前是他们的荣誉,学校也为满足家长的期望而对学生在包装着“素质教育”的面孔下进行应试教育;在基础类教育中,各自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过重的学业压抑着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健康成长,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变相的收费补课使得学生从小对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产生质疑,利益化的追逐竞争使得他们的道德价值观产生扭曲;不负责任的教师还会说“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进中职”、“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扫马路”等诸如此类的禁语,实在令人对教育产生失望,使得学生自从进入中职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认为自己是这个社会的失败者。

在人性物化的过程中,教育为人的幸福谋发展的本原价值受到了冷落,教师的道德与功利产生矛盾,教师的过度追求功利价值态度势必影响了对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近年来,某些中职学校的老师面对零门槛进入的学生难教,难管的怨声不绝于耳。教师自身的高期望与能力经验的反差,自身心理状态和结构的亚健康使得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的教师培育的学生可想而知。

进入中职学校,学校贯彻“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德育放首位,然而,目前有些学校在盲目完成招生指标后却又盲目地以“以就业为导向”,为满足专业课的课时要求从而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德育课程严重不足;德育课程内容有时也不尽合理,内容的空洞以及德育说教方式和手段的单一难以使得学生对真正的道德标准产生共鸣;德育专任教师的数量不足以及如今中职教育教师年龄层次的断层更使得中职德育教育的完美欠缺。另外,无须忌讳,中国历来“文人相轻”,“教师这个群体,是一个不善合作的群体”,中职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需要更多人对其的关注乃至呵护,而中职教育如前所说,职业的倦怠使得很多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从而放任不管。任课老师上完课走人,一学期的课下来,所教班级里学生的名字基本上叫不出来,而学生往往也只称呼其为某某学科老师,不知老师所姓,师生关系的淡漠可想而知。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的沟通又极少,笔者有时面对的困惑是负责任的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的管理本为职责所在,而其行为却往往有时得不到班主任的支持,我们有些班主任会认为是多出来的事情;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只为维护自己的班级着想,“所谓的班主任例会制”往往名存实亡。齐抓共管的合力效应难以形成气候,责任心的缺失难以使得学生发展得到应有的关注,教育丧失良知使得我们的教育朝畸形方向发展,而作为

学生,自然而然成为畸形发展中的牺牲典型。

(3)社会影响

首先要说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关系变得复杂多样化,社会道德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我们部分职校生由于缺乏理性思考及思辨能力,很难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目前教育制度的公平从某种制度上来说还欠缺,中职学校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民工子女,他们的父母在为大城市建设付出的同时,因自己户籍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得不到好的优质教育,他们在追求个人价值的过程中其道德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消极产物产生碰撞,长而久之,使得他们对社会产生偏见甚至憎恨。

其次,不良电视媒体不负责任的肥皂文化剧情如今无孔不入地侵浊着90后的审美标注;网络作为人类的时代遭遇,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又扮演了道德价值观扭曲的催化剂。充满色情以及凶杀暴力的网络游戏成为部分缺少关爱孩子的精神玩伴,他们沉迷于此而不能自拔,在回到有着条条框框约束的“残忍”现实,他们不得不继续着自己更加虚幻的残忍角色。最后说到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职业教育在中国的教育发展中,一方面处于鸡肋位置,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另一面则是中职毕业生或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匮乏已影响到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在2010年12月28日,教育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中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明确介绍了《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空前,但在此之前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一直难以提振,究其原因为部分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职业教育与产业界脱钩现象比较严重,从而使得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欠佳,就业岗位与未读书就业者相差无几,办学质量的欠佳从而使得少数地方出现读职校无用论,企业对于职业学校毕业学生的不认可以及社会舆论使得职业学校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所学所读一开始就是抱无所谓态度,从而其在校期间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可想而知。面对目前“任务重、要求高、困难多”的职教形式,我们期待本次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能使得职业教育有效转型。

三.改变现状的几点想法:

中职学生在该年龄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从学校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他们道德价值观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其形成的过程如上所述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合力作用,改变他们,困难重重,迫切需要呼唤合力的合作,而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当其冲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1)教育呼唤责任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心术》中谈到作为一个医生首先应具备的是一颗仁心,其次才是仁

术,这个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有更深的感悟。虽然目前有些社会舆论对于职业教育不理解,但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首先应该正视自己的职业,重视自己,尊重自己。其次,生活各个层次需要责任,教育是门良心工程,更需百分百投入,责任从自身开始,老师这个职业最大难度并不是自己懂得什么,最大的难度是可以让学生做什么,不仅用语言,更需用行动,要学生做到自己需一定做到,教育呼唤良知,呼唤责任。最后理性思考目前职业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合力探索努力,拥有共同的愿景,坚信自己可以培育出高尚有用的人,推动未来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探索有效德育

首先,职业教育应把学生德育工作牢牢地摆在首位,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德育工作队伍,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其次,中职德育应把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放首位,各自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在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加强德育的隐形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使得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在校的各项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各项活动和良好的氛围中去提升自己的道德价值观;最后,寻找具有时代特点的德育素材及载体,不间断地探索有效德育。

(3)教师角色转型

面对教育转型期学生多元化的道德价值观,德育教育光靠某个教师是做不好的,德育工作应处于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显形以及隐性行为之中;光靠以往的经验是做不好的,德育方式方法的更新应及时跟上当代青少年的需求,既要理性地开展德育,又需区别对待,按不同层次开展德育。所以,作为教师自己的角色转型迫在眉睫,若顺着自己的老思路、老面孔,必然阻碍德育的有效施行。换行首先,在中职教育中,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沟通者的班主任一直以来是学生从校走向社会的领路人,在目前的教育转型期更应扮演学生状态的解读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敏锐地发现生活中每一个德育细节,以引领班级文化的健康发展。其次,职业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注重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校所学真正意义上跟企业对接,使得学生在校园这个平台有所学,以此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得教育为人谋幸福的价值得以实现。

第四篇:我国转型期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研究

我国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研究

摘要:近来,一组组来源于国有企业的薪酬数据,将人们的视野引向了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学者对于我国转型时期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研究历史已久,成果颇硕。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的主要问题在于:薪酬分配的约束机制不健全;薪酬结构设计不合理;薪酬分配的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过大;福利模式过于单一,福利措施不够人性化等。其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尤其是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企业管理观念落后;企业薪酬体系不健全等。基于原因分析,应对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问题需要从国家宏观政策和企业自身健身等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本文中,笔者在国内学者们的研究基础上,以从个人角度和思路,从问题、原因、对策三方面着手对我国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 薪酬制度 问题 原因 对策

薪酬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各种劳动报酬及相关收入,广义的薪酬还包括一切非货币形式的福利服务等,它是企业对它的员工为企业所做贡献而给予的相应回报,是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对我国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研究进行研究的主要两类人员:学者、政府研究人员与企业管理者,这两类人员的研究出发点不同,因而研究成果各有特色,作为学术理论研究的有:国有企业薪酬制度评价研究(孙冰,2005),经济转型时期国企薪酬管理对策(徐小平,2002);政府研究人员与企业管理者立足于管理实践与政府政策的研究有:广东省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刘伟清,2005),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举措(丁红梅,2003)。综合已有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的研究其基本思路是摆出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当然也非完全如此。丁红梅提出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报酬与绩效挂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固定收入与风险收入相结合。李冬梅则总结了国有企业薪酬改革成功案例的经验,诸如关注原薪酬体系中的焦点问题、岗位评估方案要与员工沟通等。孙冰则对国有企业薪酬制度评价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一、我国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

近来,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原因在于其天价年薪,与普通职工的年薪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存在着相对不公平的薪酬激励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薪酬分配的约束机制不健全

没有制定薪酬管理办法,薪酬管意性较大,某些国有企业往往是主管领导一句话,就决定员工的工资等级晋升、奖励幅度等,企业薪酬管理缺乏科学的程序和制度。有的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无计划、无预算,企业薪酬分配出现领导有多大胆,员工薪酬有多高的现象。许多企业薪酬总额增长幅度超过实现利润增长幅度,员工实际平均薪酬增长幅度超过劳动生产率。企业内相互攀比现象十分严重,人工成本在企业经营成本中的比例过大,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二)薪酬结构设计不合理

职业薪酬设计缺位,等级工资制度不能全面反映职工在不同劳动岗位上的差别,企业薪酬分配按“身份”,不按岗位、技能、业绩,同工不同酬现象相当严重。薪酬结构不合理,低工资、高福利、高补贴现象严重,工资能上不能下,能增不能减,实际上形成了终身待遇。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国有企业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薪酬分配过度地向管理机构员工倾斜,管理成本在企业成本中比重过大。现阶段国有企业薪酬在总体上是偏重保障功能,尚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功能错位。

(三)薪酬分配的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过大

国有企业的薪酬激励缺乏相对公平,行业收入差距以及地区收入差距明显过大。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员工薪酬相差悬殊,航空、邮电、铁路、金融、证券、保险、电力等行业的职工,年薪不仅超出其他行业很多,有的差距甚至高达几倍,住房、保险等福利待遇也较之优越。不同地区的同类型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也存在巨大差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发达的大中城市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薪酬差距非常大。广东省职工平均工资最低收入与最高收入之比(按地区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为1:2.45,1999年为1:4.08。

(四)福利模式过于单一,福利措施不够人性化

现代薪酬设计除了基本薪资、津贴、奖金等直接薪酬外,还包括非物质报酬,如保健计划、非工作时间的给付、特定的停车位、参与决策、活动的多元化丰富化等等。目前国有企业薪酬标准单一,缺乏严格的绩效考核。在增加职工的收人方面,多年来都是升级一条道,没有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造成了职工工资等级与实际技术等级相对脱节。就工人八级制工资来说,许多工人早已突破了八级工资标准,而且企业职工突破工资等级的面逐步扩大,但工资分配却没有体现出来,工资的激励职能被削弱了。

二、我国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较大的弊端,还面临不少困境,并引发了一些问题,其原因可做以下分析。

(一)国有企业改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

国企薪酬分配约束机制薄弱的根源在于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完成,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缓慢,国有独资企业比例较高,政府主管部门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薪酬分配的有效制度和办法。产权制度改革的不到位,影响了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薪酬分配按照计划管理,改革开放后,强调企业自主权,新的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办法跟不上,形成“老办法不灵,新办法缺位”的状况。

(二)企业管理观念陈旧,未形成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

企业的薪酬管理缺乏战略导向性。对薪酬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一种战略性投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遵循市场规律,违背人力资本市场的价值规律。平均主义根深蒂固,出于多种原因考虑,特别是怕因调整薪酬方案“引发事端”,而不能够对原有的薪酬方案进行检讨和调整,起不到激励作用。许多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还没有实现与工作绩效的有效挂钩,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难以发挥。没有进行明确的薪酬策略规划,国有企业原有的薪酬定位是:注重保障功能,忽视激励功能。没有设置科学的提薪和职业发展通道。没有有效的把握员工的需求,并针对需求提供有效的激励方式,取得员工的认同。薪酬方案缺乏配套体系,执行不力。

三、应对转型时期国有企业薪酬制度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宏观政策配套

加快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通过积极推行股份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垄断行业改革、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以及深化集体企业改革、促进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资产所有者代表真正到位,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和企业内部权力制衡机制,为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提供企业产权基础。

健全薪酬宏观指导监控体系,实行并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间接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以及和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增长幅度;全面推进并健全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逐步建立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加强工资分配执法监督力度。

加快健全劳动力市场,尽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实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职业化、市场化,保证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意识、薪酬理念与市场接轨。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制,妥善处理好下岗职工进市场问题。

健全与工资相关的法律体系,加强立法调节,通过立法规范薪酬分配行为和调节收入水平,保证薪酬收入的健康发展。

(二)优化转型时期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具体对策

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确立正确的薪酬理念和原则,制定企业的总体薪酬策略,明确划分职类职种,进行有效的工作分析和职位价值评估,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国有企业薪酬结构。加强沟通和培训工作,探究员工思想、转变员工观,让员工了解薪酬改革或参与制度设计,以顺利贯彻实施薪酬制度。在施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中的偏差,建立薪酬管理的动态控制机制,要根据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经营战略的调整,对薪酬方案进行适时调整。

合理的企业薪酬结构,以岗位为基础,以业绩考核为核心,员工薪酬与岗位责任、个人能力、工作业绩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相挂钩。薪酬由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构成,效益工资部分应不低于总薪酬的40%;企业经营者与员工要分开考核,经营者薪酬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效益,员工的薪酬高低,主要取决于岗位和工作业绩。注重公平性,进行工作分析,编制岗位说明书;进行岗位评价,合理确定企业内部各岗位的相对价值;建立公平的级别体系。体现竞争性,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注重非物质报酬,体现激励性。具备人工成本总额调控机制,保证经济性。薪酬分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薪酬制度公开化,具备合法性。有着动态的薪酬管理修正和控制机制。

参考文献

裴蕾.我国转型期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研究[D].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2009.李祖伟.刍议国有企业薪酬管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李冬梅.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探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朱礼华.传统国企薪酬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经济师,2005(6).刘伟清.传统国企薪酬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广东经济,2005(11).孙冰,齐中英.国有企业薪酬制度评价研究[J].企业经济,2005(10).徐小平,陶乃文.经济转型期国企薪酬管理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

第五篇:道德讲堂制度

(某单位)“道德讲堂”管理制度

1.有道德讲堂工作组织机构,有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2.每年安排好工作计划,并及时总结经验;

3.宣讲内容要围绕“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内容,突出“五类”(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先进典型,广泛宣讲身边的好人故事;

4、主要活动流程为:

唱歌曲:唱道德歌曲(或城市歌曲)

学模范:以报告、讲述、巡回演讲、播放道德短片等为基本形式,听凡人道德故事,感悟道德力量

诵经典:诵读道德经典、宣读道德誓言

发善心:穿插道德点评、畅谈道德感悟

送吉祥:送出道德讲堂吉祥物和祝福语。

5、要有浓厚氛围,统一规范的标识,将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在道德讲堂中充分展示。

6、定期开展活动,每个月至少安排一次,实现讲堂的经常化运作。

2012年6月

下载以制度对冲转型期道德阵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制度对冲转型期道德阵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德讲堂制度

    “道德讲堂”宣讲制度 1.“道德讲堂”有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2.“道德讲堂”要有高水平的宣讲队伍,要在党组织统一安排下积极开展宣讲活动; 3.要按照市、区委宣传部、市、区文明办......

    道德讲堂各种制度

    “道德讲堂”信息公开制度 一、信息公开的内容 1.按照“道德讲堂”学时安排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定期在学校网站公告栏予以公示。 2.根据宣讲员课程安排,定期将宣讲内容上传至学......

    道德讲堂制度

    “道德讲堂”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道德讲堂”的有效管理,使之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成为中心干部职工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彰显道德的课堂,特制定本制度。 一、“道德讲堂”......

    道德讲堂制度

    唐山三元塑胶有限公司“道德讲堂”管理制度 1.“道德讲堂”有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2.“道德讲堂”要按照市、集团公司宣传部,市、集团公司文明办的统一部署,根据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

    道德讲堂制度

    “道德讲堂”管理制度为切实加强“道德讲堂”建设工作,使之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成为干部职工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彰显道德的课堂,特制定本制度。 一、“道德讲堂”由社区......

    道德讲堂制度

    “道德讲堂”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道德讲堂”的有效管理,使之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成为群众感受道德、践行道德、彰显道德的课堂,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本单位“道德讲堂......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穿越社会转型期道德迷雾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穿越社会转型期道德迷雾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涉入深水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业进入攻坚阶段,道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社会......

    社会转型期的道德问题与德育领导的德性修养(DOC)

    社会转型期的道德问题与德育领导的德性修养 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转变,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