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时间:2019-05-13 21:2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德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德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第一篇:道德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道德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石国亮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充分吸收前人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资源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和重大战略任务,把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不仅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内涵,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战略性推进,也为包括道德能力在内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一、和谐社会呼唤道德能力

人类文明的历史,如果以“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来看,也是一个从不和谐逐渐走向和谐社会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的“太平盛世”,就可以说是一种和谐社会。柏拉图所要建立的理想国,实际上也是一种和谐社会。世界现代化的历史,同样可以划分为社会逐渐走向不和谐的阶段、和谐社会的形成阶段以及和谐社会的反思和调整阶段。在追求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从来没有停止对道德能力的呼唤和探索,许多思想家、教育家曾不同程度地论及人的道德能力。在中国古代孟子的“性善说”中,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端是人“不学而能”的“良能”,是“不虑而知”的“良知”(《孟子·尽心上》)。在这里,他实际上是把“良能”、“良知”看作人自身具有的向善的要求和能力。洛克对人的能力和人心的能力作了区分,他所说的人心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指道德选择的能力。康德也曾谈到:“只有有理性的存在者有能力依照对法则的概念而行动。也就是按原则而行动。这就是说,有一个意志。”(《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论及的也是人在道德领域的能力。20世纪几乎所有的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家都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教授特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是培养公民的道德推理、道德判断的能力。可见,人类追求和谐社会文明的历史,也是不断追求道德能力的历史。

道德能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本质要求。与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和谐社会相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高水平的和谐社会。前者往往以牺牲个人利益来换取社会的和谐局面,后者则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能够激发最广大人民的创造力的发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够协调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能够整合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而能够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前者建立在少数群体剥夺多数群体、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基础之上,缺乏社会公平和正义,它是不能长久的,后者则是建立在社会公平和正义基础上的,具有可持续性。在社会主义这种高水平的和谐社会中,道德能力建设不仅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存在,而且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着方向引导和重要的精神动力。离开了道德能力建设,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就失去了基础。这是其一。其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指一个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平安,而且、甚至首先是指人们精神心理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宁静。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人们和谐宁静的心理精神秩序,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或者换句话说,比之于构建社会生活的和谐秩序或状态,构造人们心理—精神的和谐秩序或状态要更为复杂、更为深刻、更为根本。惟其如此,一种真正优良而持久的社会生活秩序和谐才有可能,也才值得人们信赖和期待。这就必然引申出一个基本的理论判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政治和法律的事情,而且也是道德能力的事情,因为只有通过道德能力的方式而不是政治法律的方式才能真正深入人们的心理与精神世界,关照人们的心理—精神秩序问题。其三,从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哪一项都离不开道德能力的提升。可见,只有真正加强道德能力建设,才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还必须看到,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能力建设的要求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公民道德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我国现在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能力建设的水平还不高,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而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相应地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甚至出现了道德能力滑坡的现象。一些原有的道德规范已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因而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蔓延滋长。经济活动中,掺假制假、以次充好、欺行霸市、偷税漏税、不讲信用等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道德能力的作用更加有力地彰显出来。就是说,道德不仅仅表现为一种知识,一种规范,更多地是表现为一种判断能力,一种选择能力,一种评价能力,一种行动能力,一种创新能力。可以这么说,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需要道德能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往往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所有这些都表明,如何在谋求科学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道德能力建设的水平,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

二、道德能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和谐社会呼唤道德能力。道德能力建设的探索及其实践,反过来又推动了人类历史上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历史经验表明,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能力。没有全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努力,社会和谐便无从谈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道德能力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道德能力具有导向功能,有助于人们主动适应社会的新变化,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价值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最广大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之上的。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新事物,人们还不完全理解,甚至会做出有悖于和谐社会的行为。大力加强道德能力建设,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有助于人们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选择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念,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从而支持并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2)道德能力具有激励功能,有助于激励最广大人民的创造活力,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全社会创造活力的发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这就离不开道德能力的激励功能。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是人的思想活动产生的客观原因,也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首要条件。但是,绝不能因此就忽视精神的激励功能。道德能力作为精神激励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把人们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上来,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和创造潜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3)道德能力具有调节功能,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人际环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但客观现实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社会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难免引起心理上、情绪上的变化,不满、焦虑、怨恨等情绪就可能随之产生。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有效的缓解、消除,就有可能使人产生过激行为,对社会造成危害。这就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道德能力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其中,道德能力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功能,它有助于在一些繁杂的道德境遇中迅速做

出道德评价和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选择,有助于人们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使之由不适应、不平衡向适应、平衡转化,从而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保持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4)道德能力具有控制功能,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安定有序的和谐局面。维护社会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没有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就无从谈起。而全社会的强有力的道德能力,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全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在主体思想意识和外部行为的状态发生以前,对主体进行有效控制,未雨绸缪,把各种错误思想倾向消除在发生之前;可能增强道德主体的自觉意识,提高全社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防范危机成本,减少社会震荡。

三、用道德能力引领和谐社会建设

道德能力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关涉诸如个人的心理品质、社会的道德环境等诸多因素。比如,如何把道德能力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如何加强弱势群体的道德能力建设,扩大道德能力建设的覆盖面;如何统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全社会支持道德能力建设的合力;如何建立科学的道德能力建设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等等,都是迫切需要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

铸造道德能力,最根本的是应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首先,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具有创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希望则国就有希望。现在的青少年若干年后将走向社会,他们的道德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其次,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强,是进行道德能力培养的好时机。而且,这一时期培育起来的道德能力,比较牢固,好坚持,不易蜕变。第三,对青少年进行道德能力建设不仅重要而且紧迫。当前,受种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道德能力建设的状况不尽人意,一些青少年道德能力缺失,智力的发展与道德能力的发展严重失衡。以中小学生为例,他们欺骗老师、欺骗家长、欺骗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更可怕的是,某些同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大学生诚信危机也许表现得更为突出,作弊严重、求职作假、拖欠助学贷款还款、拖欠学费等更是让人甚感忧虑。加强青少年的道德能力建设,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第一,把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追求,纳入青少年教育的总体规划。客观地说,过去较长一个时期,我们对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是不够的。尤其是在制定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目标时,比较多地是强调道德知识的培养。强调道德知识的培养是完全正确的,因为道德知识是社会人的内在东西,是形成道德能力的先导和基础。当然,道德知识教育本身也存在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即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不断充实和完善道德教育的内容,改进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全面地把握道德的理性知识。但是,道德教育只停留在知识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转化提升为道德能力,才能完成道德活动。也就是说,道德知识是为道德能力服务的,道德能力培养应该成为道德教育的着力点。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一些青少年中错误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原因并不是道德主体的道德品质不好,而是由于对道德的“错知”、“假知”、以及对“真知”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引起的。因此,对青少年道德教育来说,必须把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纳入教育的总体规划,通过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来培养他们的道德能力。重点是教育引导他们在面对道德是非时,学会判断;在面对道德困惑时,学会取舍;在面对道德冲突时,学会选择;在碰到挫折和压力时,学会心理调试;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协调的能力。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青少年在道德能力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也是道德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因为,个体道德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外在教育引导,就是借助他律性的方法引导道德主体遵守和践

行道德规范、提高道德能力的一种形式。如灌输、说服、激励、批评、环境陶冶、奖惩等等,都是从外部强化人们对道德规范接受和践行程度,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品德,从而发展道德能力。但是,道德在本质上讲是自律的,是人内心中对自我的自觉要求。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思想相对比较活跃,在价值选择的过程中,很自然的会站在最前面。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的教育引导毕竟是外在的,容易游离于他们内在的道德需求,而使他们失去主动性。同时,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往往是“批量化”的活动,可以解决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但难以细致具体,缺乏个别的针对性。因此,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必须树立青少年是主体的观念,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他们在道德能力建设中的主体功能,注意培养他们道德的自我锻炼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陶冶能力,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履行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本领,使其表现出一种良好的、稳定的心理状况,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第三,建立知行统一的青少年道德能力建设模式。道德本身是人的一种实践理性,人在道德认知教育中获得的“道德心灵之花”,不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结出客观的道德之果,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检验、确证、巩固和完善。过去我们不仅对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且在道德能力的培养问题上,也是比较多地强调了教育,对道德能力实践要求得相对较少,不利于道德能力建设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遵循道德能力形成的规律,不失时机地创造条件,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组织青少年参加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军民共建活动、志愿者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雷锋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工厂和农村调查活动、是与非或善与恶或美与丑专题演讲及专题辩论活动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让青少年感受社会道德生活,加深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践行能力;鼓励他们发挥创新能力,努力去分析新的道德问题,正确认识负面道德现象,捕捉蕴含新的道德生命力的社会规则,提出新见解,主动自觉地进行道德评判和选择,从而发展相应的道德能力。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统一的道德能力建设模式,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此外,还可以对青少年进行专门的有意识的道德能力训练。道德能力有其培养的一般规律,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多样化的道德思维训练,如道德概括能力、道德猜测能力、道德思维的敏捷性、求同求异的道德思维训练等,对发展青少年的道德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效果。

石国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博士后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法律比道德更重要开篇

尊敬的主席,各位嘉宾晚上好,今天的辩题是构建和谐社会,法律与道德何者更重要。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而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要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我方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法律比道德更重要,理由有三。

1、法律具有强制性与普适性,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执法部门对于社会全体公民都拥有执法权力,没有人能脱离法律的制裁,反观道德,只有当人的道德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当外在的道德谴责内化为内心的内在谴责,道德对于人的约束力才足够大,就我国现状而言,公民的道德水平还没有那么高,道德的约束力要远远小于法律的约束力。我们都知道对准目标,稳、准、狠的给予一击才能命中靶心,法律的强制性与普适性使得法律作为一个手段能够更大程度上的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维护社会稳定。

2、法律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对于和谐社会的形成有相当大的能动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而道德水平取决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受到诸多条件的影响,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道德高度的提升,其方向和能达到的高度都是不可预料的,无法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而法律具有统一而明确的标准,对全社会具有引导作用,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成为比道德更重要的一种手段。

3、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意味着要主动的去调节和控制社会的发展进程,但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会有极多变数出现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的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但道德的提升是自发性的,国家难以控制其发展方向,也难以调节和掌握其发展速率。而法律可以通过国家立法机关的调整,制定与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法律,使其与社会发展要求处于同一水平。相较于道德的缓慢提高与其方向水平的不可预料性,法律的针对性,能动性都远高于道德,能更准确的规范社会行为,更主动更及时地矫正社会发展方向,使社会向国家所设想的和谐社会发向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较之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更有利于构建稳定发展的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三篇: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

调研中,陈仕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中央要求和我市实际,在领导班子建设中要提高“5种能力”,增强“5种意识”,做到“6个善于”和“6个抓”。“5种能力”是: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5种意识”是: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6个善于”是:善于激发社会创造力、善于管理社会事务、善于协调利益关系、善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维护社会稳定。“6个抓”是:抓班子合理配置、抓班子能力建设、抓思想作风建设、抓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抓班子廉政建设、抓监督激励制度建设。

连日来,调研组一行分别前往惠城区、惠阳区和市直工委、市交通局、市公路局,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就惠州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现状、构建和谐惠州需要什么样的领导班子、如何结合惠州实际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第四篇:加强道德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道德建设,是提高国家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道德建设的加强,广大社会成员的道德意识不断提高,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一些社会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蔓延滋长;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欺骗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一部分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淡薄,有损国格人格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严重损害党的形象。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因此,积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有和谐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人,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公民道德建设将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根本任务,强调的也是以人为本。通过加强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形成改革和发展的合力,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实践证明,在制约社会和谐的各种力量中,由道德价值观凝聚起来的精神上的和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只要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面对社会的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才能达成谅解、形成共识、理顺情绪、凝聚力量,步调一致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的社会。加强道德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加强道德建设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道德导向。道德理论要发展、创新,贴近实际和生活,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统一、整合、引导人们的思想健康向前发展。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贯穿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各个环节。(2)加强道德建设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伦理支持。和谐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不断克服矛盾的过程,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克服不道德、不和谐的现象。要用道德高尚的东西抵制庸俗的东西,用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化解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不断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存在的问题。(3)加强道德建设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舆论监督。各级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普及道德规范,开展舆论监督,大力发挥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4)加强道德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道德实践的基础。加强道德建设归根到底要靠实践,否则,道德建设将无从谈起,必须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言尔必行,知行统一,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基本的道德要求付诸实践。

总之,只要我们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道德建设,就一定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试论道德与构建和谐社会

内容摘要:

[摘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在众多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因素当中,道德尤为重要。在谈到道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时,首先应当知道道德的本质,即道德区别他物的根本性质,道德的功能是怎样,它究竟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道德对和谐社会有什么影响,而构建和谐社会又会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怎样的道德,这些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社会意识 调解规范 实践精神 调节功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要定有序、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的社会,而道德作用发挥大小程度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伦 理学 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乃是社会的多元利益主体通过道德的认同和行为选择的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 发展 的社会良好的道德关系和精神氛围。所以道德问题的深入了解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道德的本质

首先,道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论理学揭示出道德的一般本质,认为道德既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道德的本质蕴藏在社会生活之中,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 经济 关系的制约。和谐社会的标志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繁荣和物质财富的丰裕,它还应包括社会精神文明和 政治 文明的提高、整个社会道德风尚和全体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

最后,道德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不仅是行为规范,而且是人类的一种实践精神,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应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道德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道德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样也要受到经济关系的制约,我们的国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 法律 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和谐主义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建立与社会主义相一致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人民的需要,是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 中国 和平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

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他有他特殊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政治规范和法律规范是制度化的规范,是经国家以宪法和章程表现出来的意志,是特殊的社会制度。而道德规范则不同,它并没有制度化,不是被颁布和定出来的,而是同一生活环境下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要求和秩序。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道德的约束,对自我惊醒道德自律。所谓道德自律,就是指人们自觉地依照道德规范自我对照、自我践履、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过程。道德自律决非仅仅体现道德主体的个人意志,而是个人意志与群体意志的最佳结合。高水平的道德自律是个人意志与群体意志的高度统一。第二,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是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法律规范既然是一种阶级意志的体现,就必然要以强制性手段强迫人们执行,遵守它的要求就获得了在社会中生活和行动的权利,否则就会受到惩罚。道德规范则与它不同,它主要是借助于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实现的,教育和宣传是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实际行动的重要手段。所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仅仅靠道德来调节是远远不够的。法律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外部强制力,调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第三,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道德规范只有在人们真心诚意的接受,并转化为人的情感和意志时,才能得到实施。内化的规范也称为良心,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作为人心中的内在法则,它不仅给人以内在的权威和标准来裁决自身的对错,从而阻止人去有意作恶或劝导人积极为善,而且促使人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一步深刻反省、从而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或悔过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伦理学上的努力就是进行公共道德的建设。而在今日,中国公共道德的最主要体现形式就是公民道德,所以,应当加强公民道德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 科学 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新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期望革除各种社会陋习和丑恶现象,迫切期望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迫切期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公民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下载道德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德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诚信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诚信是建立......

    师德演讲稿-教师----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师德演讲稿-教师----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教师——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现代快报》2006年8月21日版看到这么一则消息:某学校一班主任老师发现班级......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和谐社会有多种不同类型。......

    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腐败现象的存在,影响社会和谐,破坏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反腐倡廉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历史上各个盛世 都有共通点,政治昌明,文功武治,与民生息,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唐代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历史也证明......

    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首先,要加强法制建设,为诚信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诚信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加强公民的诚信道德建设,需要法律与道德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使诚信真正成为公民的道德......

    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文章标题: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作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