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素材:邵逸夫的慈善之路
作文素材:邵逸夫的慈善之路
邵逸夫于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屡屡大额捐赠予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或其他福利事业,总捐款额已超过32亿港元。在2008年,邵逸夫就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以赞掦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迄今邵逸夫累积向内地捐赠款物达25亿港元。
在1980年代,邵逸夫就已经捐出1.1亿港元为香港中文大学兴建逸夫书院,现时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都有邵逸夫资助的建筑。医疗方面,在1977年成为香港红十字会会长,赞助该会的工作,在1984年为该会成立首个输血服务中心。邵逸夫1998年卸任会长之后,仍然担任该会的副赞助人。另外,邵逸夫亦曾于1977年出资600万助政府兴建香港艺术中心,更同时倡办香港艺术节,成为当时的大会主席。
1985年依始,邵逸夫在中国大陆持续巨额捐献,尤其是资助办学。现时受惠学校及教育项目近5,000个,包括50所大学。内地很多重点高校和中学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筑物。中国科学院在1990年,特地将他们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以示彰表。2005年,他更成为“中华慈善大会”首批“中华慈善奖”得奖者之一。除了捐助大陆的医疗和教育外,邵逸夫亦曾于1985年出资1000万,协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画。
而邵逸夫的捐献并不局限于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及星马一带,邵逸夫设立了奖学金计划,资助亚洲学生攻读欧美大学,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在旧金山亦开办了以他首任妻子命名的老人中心。旧金山政府为嘉许他对该地的慈善贡献,在1988年宣布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在1994年,向牛津大学捐赠300万英磅,成立了中国研究所。
发生天灾的时候,邵逸夫也会捐助部份受影响的地区,例如在1999年捐出2500万港币,救助921大地震灾民;2005年,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2008年,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币,重建学校。2009年,台湾88台风水灾,捐款1亿新台币予灾区。为了推动各地的科学研究,邵逸夫在2003年创立邵逸夫奖,第一届于2004年举行,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各颁授100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而这些领域是诺贝尔奖所未涵括的。
第二篇:邵逸夫作文素材
邵逸夫作文素材
做人当如邵逸夫
作者/山东 毕泗建
人物简介
他曾拍摄过1000多部经典电影,打造了一个无法重现的电影王国神话,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香港富商豪贾云集,但以经营影视而登上香港富豪排行榜唯他一人。他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内地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他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他就是邵逸夫。1990年,为表彰他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其名字为一颗新发现的行星命名。这颗行星的名字叫“邵逸夫星”。美国旧金山政府则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香港特首梁振英对TVB荣誉主席邵逸夫离世表示哀悼,他赞扬邵逸夫长期大力推动演艺事业发展,又在香港及内地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特别值得尊重。
传奇经历
创建“无线电视”
上世纪70年代,邵逸夫的电影事业进入了黄金阶段,1973年开始,邵氏公司每年都有40到50部影片问世,当时,香港电影中最卖座的,有一半以上都是邵氏出品。可是精明的邵逸夫感受到了电视对电影的威胁和挑战,他开始逐渐收缩电影业务,转投无线电视。
1987年,邵逸夫正式对外宣布停止了所有电影制作,正式将事业的重心转向电视业。事实上,早在1967年邵逸夫就和朋友利孝和等人联手创建了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无线电视,英文简称TVB。
由他成立的无线艺员>培训班先后培养了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张曼玉等大批顶尖巨星,几乎撑起了整个华人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内地观众对于香港的记忆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TVB的电视剧,比如《上海滩》《射雕英雄传》《流氓大亨》《鹿鼎记》等等。40多年来,TVB推出的电视剧近1500部,超过8万多小时。
多维解读
1.成功需要“变”。从20世纪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目睹了中国电影和电视的成长与兴衰,在中国影视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成功需要“变”,一成不变与坐享其成的保守思想,注定让你成为时代浪潮中的牺牲品。革新,才有机会。
2.善于抓住机遇。能否善于抓住机遇,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机遇往往是偶然的,稍纵即逝。邵逸夫感受到电视对电影的威胁和挑战,转投无线电视。因此,要抓住机遇,就必须有精明的头脑,详细地研究,细心地观察,捕捉机会。
精彩人生
曾经一天看9部电影
邵逸夫是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尽管他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干一样,专一样,从不懈怠。他从最卑微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电影公司的大老板。他熟悉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在行,而在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方面更是行家里手。邵逸夫工作非常勤勉,精力过人,他看电影之多,也堪称一最。中国的外国的,文的武的,好的差的,他逢片必看。他借此了解电影动态,以确定题材,制定拍摄计划。邵逸夫说: “我天生喜欢看电影。”邵逸夫每天早晨6点钟准时起床,一天的工作时间在16小时以上。几十年来,邵逸夫每天至少要看两三部电影,最高纪录是一天9部,一年700部,邵逸夫可谓是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
为了树立邵氏影业的良好形象,他对影片的质量严格把关。出现劣片,往往亲手烧掉,毫不手软。他说: “在早期,我整日烧片,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邵氏出品,必属佳片。”邵逸夫自己制片相当严谨,绝不拍劣片。据称,邵氏在37年间,烧掉的影片以十部计。
多维解读
1.事业成功需要执著地投入。执著是锲而不舍的追求,是百折不挠的探索。执著是热情地投入,是无私地付出。邵逸夫被称为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即为明证。人生因执著而精彩,世界因执著而美丽。40多年来邵逸夫干劲冲天,被誉为“香港精神”——“能吃苦”的代表。
2.追求完美。邵逸夫曾说: “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你是否发现,走到最后的胜利者,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追求完美不是缺点,而是严格要求自己,给这个世界一份最好的>礼物。
魅力人格
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人格境界
60年代,邵逸夫聘用有“宣传鬼才”之称的邹文怀当他的《电影周刊》主编。邹氏跟随邵逸夫11年,常令邵氏影片“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平淡无奇的影片也能卖个满堂红。其后,他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拍摄了卖座率极高的影片《貂蝉》。该影片囊括了第五届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
邵逸夫自己每天九点钟一定到片厂,开会、试片等,他一定比别人先到,其他人员偶有迟到也不深追究。值得一提的是,邵氏的“金牌导演”李翰祥1963年在事业高峰期离开邵氏到台湾另谋发展,并带走大批技工好手,几乎动摇了邵氏根基。但邵逸夫爱才如命,70年代允诺他重返邵氏,这或许只有邵逸夫能够做到。
多维解读
1.学会知人善任。作为领导,要掌握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你的事业成功就指日可待了。邵逸夫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知人善任有关。
2.要大度宽容。胸怀博大,能善待他人,能悦纳他人,是一个优秀人才的可贵品质。宽容大度是黏合剂,能容人就能团结各种人,受人拥戴;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结果必是孤家寡人。
大爱无疆
散尽千金济众生
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其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02年,邵逸夫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该奖每年颁发一次,奖金100万美元,颁奖始于2004年。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美籍华人杨振宁说: “‘邵逸夫奖’的设立,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大事。”
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正如他所说: “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教育为立国之本,邵逸夫为此多年来尽心尽责,不遗余力。20多年来,他仅向内地的捐款就已经超过30亿港元,兴建了5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遍布全国的逸夫楼几乎成为中国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多维解读
1.邵逸夫曾说,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若不是满怀服务大众的精神,而只是站在云端俯视,邵逸夫便无法走进老百姓的心。
2.热爱国家,热爱香港。有钱却不奢侈挥霍,成功但从不自负。他生活简单,习练气功,还自带盒饭参加宴会。他不专横,更不轻易批评和否定他人。作为回报,社会也向这位成功而慷慨的人士奉上欣赏和尊重,尊重他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尊重他的美德善行和他事业的成功。
结束语
2011年12月7日,104岁的邵逸夫宣布将卸任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董事局主席等职务。在很多人心中,“邵逸夫”的名字就像个符号一般不可磨灭。
与邵逸失一起退隐的,是香港电影一去不回的黄金时代;不会与这位老人一起离开的,则是他带给我们的黄金般的高尚品格与慈善理念。
这位老人所经历过的百年,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要精彩动人。《邵逸夫作文素材》
第三篇:作文素材积累邵逸夫
作文素材积累
邵逸夫:散尽千金济众生
一、简介: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1-2]—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多年来,邵逸夫捐助数以百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1977年获英女王册封为爵士。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2003年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进行奖励,2011年退休。
2014年1月7日早上8时,邵逸夫被发现昏迷在西贡嘉澍路清水湾大厦住所内,救护车到场将昏迷的邵逸夫送院抢救,最终抢救无效,享年107岁。
二、评论:
时代需要更多的“邵逸夫”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逸夫”早已经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美好的符号,代表着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仪器,更代表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嵌入到每一个80后、90后的读书记忆中。
1月7日早上,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邵逸夫先生逝世,享年107岁。作为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邵逸夫在文化领域有极高的地位。但他更被人称道的身份还是慈善家。多年来,他捐助数以百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了大批教育、医疗设施。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逸夫楼”早已是很多人对邵逸夫先生最为直观的印象。这源于他从1985年开始,在中国内地持续巨额捐献,尤其是资助办学。据不完全统计,邵逸夫共捐赠内地的科教文卫事业近47.5亿港元,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内地很多高校和中学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筑物。
随着邵逸夫先生离世,有人回忆起自己看“邵氏电影”的时光,更多的人感念他捐资教育的拳拳爱国心。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逸夫”早已经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个美好的符号,代表着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仪器,更代表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嵌入到每一个80后、90后的读书记忆中。
作为一个商业英雄,邵逸夫无疑是十分成功的。1000部以上“邵氏电影”,让邵逸夫赚得了1000亿港币以上的财富。对商人来说,电影是挣钱的大买卖,只要有钱挣,什么电影都可以拍。但邵逸夫不仅是把电影当作一种赚钱工具,更是将它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从1958年到1973年,邵氏公司拍摄的影片,在历届亚洲电影节中共获得大小奖项46个,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不满足于挣钱,还要做出更好的文化产品,让人们在电影当中得到精神慰藉和力量感召,这是邵逸夫对于电影的认识。但他并没有在此止步,而是走得更远,从为人们拍更好的电影,到为国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开始对整个国家的命运和希望有了思考。邵逸夫曾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正是在这种理念之下,他后半生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投身到了中国的教育和医疗事业。正如一位商人所说:“生意场上来不得半点儿慈善,但企业家不能没有善心。”其实,一个人挣十万块,可以只靠个人勤劳;如果能挣一百万,就得靠会经营的头脑;如果能挣一百个亿,那就得靠时代的机遇。而这个机遇是时代给予的,更是千千万万人共同创造出来的。一个人认识到了这一点,有了对民族未来的担当精神,就会让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进一步的飞跃。当下中国不缺富豪,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让很多商界弄潮儿可以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意识挣得大笔财富;我们也不缺少慈善,每逢大灾大难,无数国人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但此刻人们怀念邵逸夫先生,更多的,还是期待这个社会
有更多的“富而好礼”,出现更多的“邵逸夫”,以他们的赤子精神、担当精神,为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
他的离开不只是娱乐界大事
尽管邵逸夫早已是公众所熟悉的名字,但大多数公众对他的认识,大概从昨天才真正开始。邵逸夫,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镇,系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1977年获英女王册封为爵士,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他生于清末,去时已是21世纪。对邵逸夫更深入的报道还会继续,但令我稍稍惊诧的是:一些网站将邵逸夫逝世列入了娱乐新闻。
“邵逸夫逝世”是不是一条娱乐新闻?初看起来将其列入娱乐新闻也许并无不妥,因为邵逸夫不仅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
一、香港上海商会成员、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而且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打造邵氏、无线两个影视王国,培育了无数演艺人才。有评论甚至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氏电影和香港无线电视的节目”。但“娱乐化”解读邵逸夫既流于浅表,也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邵逸夫之所以被公众所了解,他的逝世之所以会引发广泛关注,不在于其娱乐圈内的名气,同样不在于其不菲身价。邵逸夫再有名气,也许还不及那些每天八卦迭出的影星;邵逸夫纵是巨富,但也没有站在财富金字塔的最顶点。邵逸夫和内地民众之间的“亲近感”,其实更多来源于他的财富外行为。那些由他出资、在稍微像样点的内地大学都会有的“逸夫楼”,已不用再特别提及,因为它早已人所共知。但关于他其余的慈善举动,公众虽略有耳闻,却未必全然知晓。譬如,从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譬如,2002年,他还捐资创立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用以资助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进行研究,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再譬如,四川汶川地震,他们夫妇捐款1亿元港币,四川芦山地震又捐款8000万元人民币。邵逸夫的慈善与热心公益行为,无疑是他同时代的那些名人所难以企及的,甚至也创造了一个令后来者只能奋力追赶的高度。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在乘鹤西归之后再来盘点邵逸夫先生的遗产,相比于其在娱乐界的巨大成就,他留下的更是一种充满哲学意义的健康财富观: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对于富豪们的财聚财散,西方国家说得较多的一句话是: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但邵逸夫展现出的更是一种东方式的财富管理观。他在尽最大努力进行慈善公益,但与此同时,他的财富与资本却得到了同步的扩张。1985年,邵逸夫大举捐赠的第一年,《信报》估算邵逸夫的资产为33亿港元;2006年,媒体估计邵逸夫的总资产已逾200亿港元。财富并不是坏东西,它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进步。
邵逸夫的逝世,引来内地舆论的广泛追思,并不意外。但是,究竟该追思先生的什么?没有在他捐赠的“逸夫楼”中勤奋求学,先生的捐赠在内地遭到一些基层官僚的挪用,这些都不妨进入个体或公众的省思层面。若只将邵逸夫逝世当作娱乐界的大事,只能说明我们认识尚浅,距离一个真实的邵逸夫也还太远。
上天见识人间的美好
邵逸夫在行走了107年人生旅程之后,突然永远止住了脚步。
邵逸夫是何许人?对不关心电影的人,可以不知道他的生平为人,但对许许多多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是在邵逸夫捐建的学校里上过学,就是在邵逸夫图书馆里看过书,对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
邵逸夫的名字也许没有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张曼玉、刘嘉玲等明星那么响亮,但如果没有邵逸夫,也就没有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和香港无线广播电视有限公司;没有邵氏电影和电视,这些明星也可能与我们一样默默无闻。
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创办邵氏兄弟电影公司;1967年,他又创办了香港无线广播电视有限公司,至1987年5月宣布停止生产电影,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许多年长者,都是看着邵氏影视长大的。
香港无线开设艺人培训班、主办选美盛事,捧红了无数巨星。“四大天王”、“五虎将”、“香港小姐”等等,都来自香港无线。
年纪稍大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在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在内地引发了万人空巷的观看盛况。那时的电视机还很少,一台电视机前,经常聚集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观众。如果计算收视率,需要用乘法。而这两部电视剧,都是由邵氏旗下的香港无线制作的。
邵逸夫缔造了香港影视的黄金时代。毫无疑问,在香港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邵逸夫都是一个历史性人物。
但邵逸夫的贡献绝不仅仅在影视娱乐业,他历年捐助社会公益超过100多亿港元。截至2012年,他共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币,捐建项目超过6000个。他不像一些慈善人士那样随便撒钱,而是把善款投向最需要也最有未来的医疗、教育和科技上。现在全国许多院校都有“逸夫楼”、“邵逸夫图书馆”。他晚年还拨出资金,成立有东方诺贝尔之称的“邵逸夫奖”,资助奖励科学研究和科技贡献者。汶川和雅安地震,他都捐出1亿港元„„ 西方有句名言说:“在我死后,我宁愿有人问为什么没有为我立碑,而不是问为什么为我立碑。”邵逸夫没有给人以发问的机会,因为他在生前已经为自己立下了许许多多的“碑”——“邵逸夫”这个铿锵大名,部分镌刻在影视胶片里,部分镌刻在教育建筑上,部分镌刻在慈善事业中。这些刻有邵逸夫名字的建筑或牌匾,不像一些商人或官人那样,需要担心哪一天被人拆掉或铲除。塞内加在《论生命之短促》中说:“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不是它有多长,而是它有多好。”据说邵逸夫是全球最长寿、任期时间最长的上市公司CEO。这么看来,他是一个既长又好的人生故事。通常,一个人的失败写在判词里,一个人的成功写在悼词上。但“故去使人的一切变得令人尊重,一个人的名字在葬礼之后便会从人们口中庄严地说出”。这就是说,充满溢美语言的悼词有时是对死者的最后化妆,有的连化妆品都大同小异。但像邵逸夫这样的真正善者,他是原生之美,无需悼词的化妆。
让邵逸夫在人间驻留107年,这已经是上帝对人间的关照。现在上帝把他召去,我们也应表示理解,因为上天也需要娱乐和慈善。
邵逸夫走了,作为人间特使,他被派往上天,将让诸神见识世人的美好。
三、素材:邵逸夫的一生
素材1:将中国人带入“有声时代”
1926年,三哥带邵逸夫去开拓南洋市场,逐渐站稳脚跟。美国的有声电影始终压倒无声电影,邵逸夫提出:“现在大家都困难,舍不得拍有声电影,我们正好乘虚而入!”1931年,邵逸夫到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乘坐的轮船触礁沉没,邵逸夫在大海上漂了一夜,死里逃生,最终从好莱坞带回了“讲话机器”。1932年,邵逸夫任制品和导演的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引起轰动,将中国观众带人“有声时代”。香港精神:“懂得捱”和“能吃苦”„„„
素材2:
邵逸夫是一个“有宁波地域色彩及香港打拼历史”的传统商人。这双重身份令他“懂得捱”和“能吃苦”。邵逸夫的“悭吝”早已传为佳话。创业时期的他曾经连剧务去外面用20元买100个生煎馒头的申请也拒不批准,理由是公司食堂卖的馒头一个才l毛钱。20世纪70年代,邵逸夫每年要看六七百部影片,最高纪录是一天看9部。甚至古稀之年,他仍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邵逸夫于花甲之年创办’rvB,40多年来干劲冲天,被誉为“香港精神”的代表。创建传奇的“TvB王国”„„.素材3:
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电影市场逐渐萎缩,邵逸夫将事业重点转移到了当时新兴的电视产业上面。他以参与合资的形式,创办了香港无线广播电视有限公司(TVB)。由他成立的无线艺员培训班先后培养了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张曼玉等大批顶尖巨星,几乎撑起了整个华人演艺圈的半壁江山。
1980年,邵逸夫开始集中力量经营TVB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并使两台收视率长期独占鳌头。TVB实现了从本地新闻节目为主到本土制作节目和电视剧为主的转变,逐渐成为香港本土电视文化的主流力量。人生态度:要做就做到最好„„„.素材4:
邵逸夫几乎熟悉电影制作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精通,而影片的推广、发行、剧院管理他更是行家里手。
早年经营邵氏电影时,邵逸夫请来邹文怀和何冠昌两位高材生,后来,他们都成为邵逸夫的得力助手,心甘情愿地为他的事业付出自己的所有。“抢”出一片市场„„„„
速用片段1:追求完美
邵逸夫曾说:“我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微细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是绝对不放松的。”
你是否有发现,走到最后的胜利者,都有追求完美的性格?追求完美不是缺点,而是严格要求自己,给这个世界一份最好的礼物。
速用片段2:成功需要“变”
从20世纪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目睹了中国电影和电视的成长与兴衰,在中国影视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成功需要“变”。一成不变与坐享其成的保守思想,注定让你成为时代浪潮中的牺牲品。革新,才有机会。
速用片段3:走近伟大心灵
我们在人生之初,往往能瞥见人生之末的影子。邵逸夫的伟大在于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诠释了“香港精神”,更将这种精神坚持始终。
邵逸夫的成功不仅有“香港精神”,更有人情。若不是为普通市民着想,满怀服务大众的精神,若只是站在云端俯视,他亦无法走近老百姓的心。
第四篇:慈善素材
作文素材之慈善
。(《现代汉语词典》第223页)由此可见,慈善主要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具有利他性,主要是对于别人的救济和帮助;其二,具有非功利性,慈善是无偿的,不求回报的,是在救助他人的过程中寻求自我价值的体现。
创造财富的过程是艰辛的,拥有了财富,懂得如何更好地去支配和利用它则更为不易,回馈社会、慈善利民无疑是聪明人的选择。李嘉诚的慈善义举
李嘉诚先生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长篇小说。作为一个华人首富,从小辍学并走上社会,靠卖塑料花起家,利用炒地产完成了原始积累,并通过地产经营成为享誉数十年的华人首富。我们无意过多涉及他的传奇经历,但觉得必须要提一下李嘉诚先生的慈善义举,不久前他一次就捐了78亿港元给公益慈善基金会,累计捐款总额逾140亿港元,如此手笔,可照汗青。
李嘉诚在信件中称,自四川省发生重大震灾以来,本人每日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并于灾后立即以基金名义认捐三千万元人民币(未计集团名下其他公司之捐款),冀能尽一分之力。从过去一个星期以来报道所见,灾区同胞情况之惨重,感同身受,不禁怆然。现再以基金会名义捐款四千万元、长江集团及和记黄埔集团各三千万元,合共一亿元人民币,捐款将获教育部配套,用于为区内受灾学生(包括大、中、小学)设立特别教育基金,使获得资助生活费及学费以作日后继续升学之用。
无论哪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莫过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做保障,因而将手中的金钱捐赠于教育事业就是利国利民的善举。慈善大家邵逸夫
2002年11月15日,一条从香港发出的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由著名香港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
邵逸夫“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该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第一届颁奖于2004年举行。颁奖原则: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性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宗旨。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2008年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2009年8.8水灾关爱行动邵逸夫捐款1亿新台币。
散尽千金济众生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上,但他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当你高傲地昂起头的时候,你在别人心里的形象却变小了,当你谦虚地低下头的时候,你在别人心里的形象却如此高大。真正懂得慈善的人是从来不求回报的,因为在他看来那只是一份心意。霍英东慷慨不言谢
霍英东先生是一生爱国的香港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的贡献。霍英东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先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8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除了对本地教育支持,霍英东对内地教育也不遗余力,尤其钟情他的家乡-番禺南沙。过去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学,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与内地专家合作研究科研发展,其中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园”等项目。
霍英东曾捐赠兴建的道路、大桥、基建更是不胜其数,例如英东体育馆、泳池、医院等社会设施,另又捐资兴建洛溪大桥、大石大桥,拨款抵押建南沙大道,二十多年来,单是在家乡已投资建设超过40亿元。
以霍英东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有一次,某媒体记者问霍老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慈善本身并不一定意味着你的富有,只要从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人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从明星变身慈善家李连杰:一切从“壹”开始
中新网3月20日电“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1个人+每1个月+每1元=1个大家庭”,李连杰倡导“壹基金壹家人”的全球公益理念。公益不分高低贵贱,一元钱同样可以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慈善家李连杰的一切,从“壹”开始。捧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李连杰的身份是华人慈善家。“很高兴能够得到这个奖。每一个人在社会里都有很多不同的身份,面对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场合,身份是不同的。演戏是我的职业,而公益慈善是我终身的事业。当我知道是因为在公共事务领域所作的出的努力而得奖,就更加感觉到这个奖项的珍贵。” 当他出演的《木乃伊归来3》在中国大陆地区做宣传时,很多电影记者却纷纷表示受不了李连杰了。抛开电影话题,在每一个场合都大谈慈善,这让电影记者们交不了差。宣讲慈善,四处募捐,李连杰说自己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乞丐。
慈善是一项公益事业,但对于身在海外的游子则又体现为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那是华夏儿女对祖**亲的回馈。姚明慈善事业
2007年9月14日,由姚明和纳什共同发起的慈善义赛在北京首钢体育馆举行,最终,中国男篮明星队以101比92战胜NBA慈善之旅明星队,姚明赛后保证,比赛的全部收入逾千万都将用于慈善事业。2008年5月14日,28岁的姚明第一时间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50万元人民币,在美国向中国红十字会外币账户捐款21·4万美元,捐款总额约合200万元人民币。2008年6月11日休斯顿火箭中锋姚明宣布,他将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200万美元,并成立姚明基金会帮助灾区进行校园重建。至此姚明捐款总额已经达到1600万人民币,成为体育界捐款最多的个人。而此前姚明已经自拍公益广告,呼吁全球向汶川灾区捐款,姚明还将在回国后前往汶川大地震灾区问候灾区人民。“慈善”关键词运用
慈善 谷星宿
窗棂上的积雪渐渐地融化,顺着玻璃缓缓地流过,轻轻地画出了道道水痕,晨晖下熠熠闪光。
当美而不艳,清而不卓的水滴轻轻滑过时,我震惊了,阳光下的她竟折射出七彩的光辉,透过光影交织的瞬间,我仿佛经历了心灵的洗礼,那是人性的高洁,是生命的至纯至真。慈善之爱不正如这晨光中的水滴,晶莹璀璨,张显着生命的博爱和人性的善良吗? 此时的我似乎看到了在北京首钢体育馆里那驰骋赛场奋力拼杀的姚明,他正是这场慈善义赛的发起人,他将比赛的收入逾千万全部用于慈善。当国家危难之时,他奋勇当前,捐巨资,拍公益广告,成立“姚基金”募捐善款,并且热衷环保事业,这位“东方小巨人”的心时时在为喜爱他的球迷而跳动,为普通民众而跳动,他所呈现的是成功者的良知,是体育明星的公益心,是回馈社会的慈善大爱。这慈善之爱就像那清雅的茉莉,长于心田,播撒爱的希望。
当财富的种子播撒在享乐的土地时,那是令人厌恶唾弃的,但当它找对了自身的位置,长成了慈善的大树,荫庇烈日下的行人,那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喜地看到“壹基金”的慈善之树在一天天长大,一点点地枝繁叶茂,看到李连杰的慈善事业日趋成熟。我们感动于他那“演戏是我的职业,而公益慈善是我终身的事业”的真诚朴实。“壹”虽然简单,虽少却蕴含着多少份爱的期望。“积善成德”千千万万个“壹”汇成一条爱的大河,流淌于人们心底最纯真、最简单的净土,滋养着慈善的大树。专心慈善,这位自称“全世界最大的乞丐”用自己的方式阐释着慈善的真谛,他亲自运送四川地震救灾物资,四处募捐,大谈慈善于众。看着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穿梭于爱心的路上,我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这样的赤诚,如此的善举,试想人们如果都能怀有一颗慈善之心,用真诚去回报社会,那么我们的家园又怎能不美丽,我们的生活又怎会不美好?、我们要避免我们的义务与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避免从别人的灾难中企望自己的幸福。——卢梭
善待那些具有爱心的人。——梅特灵克
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恼怒;他对自己的伴侣和亲友的不足处,以爱心劝慰,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感佩、尊从,这样他们之间就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上的怨恨。——穆尼尔·纳素夫
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列夫·托尔斯泰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巴尔德斯
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永远消耗自己。
年轻时,我的生命有如一朵花——当春天的轻风来到她的门前乞求时,从她的丰盛中飘落一两片花瓣,她你从未感到这是损失。现在,韶华已逝,我的生命有如一个果子,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分让,只等待着将她和丰满甜美的全部负担一起奉献出发。——泰戈尔
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而奉献。——松下幸之助
德行善举是惟一不败的投资。——梭洛
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阿德勒
有的人觉得能够舍身,能够用牺牲来对人类表示深切而毫无私心的同情,是一种快乐。——罗曼·罗兰
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莎士比亚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苏轼
一般而言,我对那些默默无闻,但做一些对人类有实际贡献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欢看关于那些人物的书。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我都很佩服。——李嘉诚
善是由外来,名不以虚作。——屈原
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动人善愿,其量无涯。——陈龙正
愿慈善的阳光雨露时刻滋润着人们美好的心田。——范宝俊
人的美德荣誉比他的财产荣誉不知大多少倍。——(意)达·芬奇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刘白
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幸福。——(俄)托尔斯泰
爱不是语言,是行为。——池莉
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宁静,多才不若蓄德。——钱琦
衣食是而后知荣辱,仓禀实而后知礼节。——佚名
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得。——(英)洛克
任何恶性的外表也都附有若干美德的标志。——莎士比亚
道德不是别向,而只是人的真实的完全健康的本性。——费尔卫哈
怜比爱少些味道,可是更多着些人性。——老舍
纯洁的心灵乃是一座座埋藏着体恤、安慰、希望的宝库。——陀思妥耶夫斯基
爱国心、情之属也;自觉心、智之属也。——陈独秀
我们只想念自已时,世界遂狭小了。——何其芳
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莎士比亚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道法行为和精神力量是并行的。——(德)席勒
有一种高尚是不声不响的,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格外惊心动魄。——(印度)戈拉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特蕾莎修女
富有的众生也有缺乏之苦,那就是精神上的空虚。——(英)丘吉尔
为了避免陷入过分在意自己的烦恼,我惟一的秘诀就是去爱别人。——埃尔托尔·阿瓦德
善是社会的功利性:善的批判以人的利益为准则。——艾青
吾侪之职,扬善固所乐为,隐恶则所不许。——李大钊
没有离开特定范畴的人性的美;美是依附在先进人类向上生活的外形。——艾青
最高的艺术便是这“美的灵魂”的纯真的表现。——郭沫若
行的成绩便是知,知的作用便是帮助行,指导行,改善行。——胡适
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艾青
对什么事情都怀着不满的心,是制造罪恶的根本。——郭沫若
艺术家创造出美的形象,以之美化人类的心灵,使之向善,此即谓之美育。——孙犁
为了人民,放弃自己的利益,这就是生命的“开花”。——巴金
人莫不爱美而恶丑,尤莫不欲增进自己之美而美化自己的丑。——郭沫若
善良和谦虚是永远不应令人厌恶的两种品德。——史蒂文森
我们的德行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莎士比亚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俗语典》
廉者足而不忧,贫者忧而不足。——《资治通鉴·后梁纪二》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陶行知
入善人之室,如入芝兰之室。——(三国)王肃
一切的重大责任是德行与智慧。——(英)洛克
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因而我们责无旁贷。——杨蕴国
大德必得其寿。——《中庸》
世道纵使再昏暗,人间自有真情在。——马瑞芳
第五篇:慈善素材1
作文素材之慈善
。(《现代汉语词典》第223页)由此可见,慈善主要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具有利他性,主要是对于别人的救济和帮助;其二,具有非功利性,慈善是无偿的,不求回报的,是在救助他人的过程中寻求自我价值的体现。
创造财富的过程是艰辛的,拥有了财富,懂得如何更好地去支配和利用它则更为不易,回馈社会、慈善利民无疑是聪明人的选择。李嘉诚的慈善义举
李嘉诚先生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长篇小说。作为一个华人首富,从小辍学并走上社会,靠卖塑料花起家,利用炒地产完成了原始积累,并通过地产经营成为享誉数十年的华人首富。我们无意过多涉及他的传奇经历,但觉得必须要提一下李嘉诚先生的慈善义举,不久前他一次就捐了78亿港元给公益慈善基金会,累计捐款总额逾140亿港元,如此手笔,可照汗青。
李嘉诚在信件中称,自四川省发生重大震灾以来,本人每日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并于灾后立即以基金名义认捐三千万元人民币(未计集团名下其他公司之捐款),冀能尽一分之力。从过去一个星期以来报道所见,灾区同胞情况之惨重,感同身受,不禁怆然。现再以基金会名义捐款四千万元、长江集团及和记黄埔集团各三千万元,合共一亿元人民币,捐款将获教育部配套,用于为区内受灾学生(包括大、中、小学)设立特别教育基金,使获得资助生活费及学费以作日后继续升学之用。
无论哪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财富莫过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做保障,因而将手中的金钱捐赠于教育事业就是利国利民的善举。慈善大家邵逸夫
2002年11月15日,一条从香港发出的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由著名香港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
邵逸夫“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该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第一届颁奖于2004年举行。颁奖原则: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性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宗旨。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2008年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2009年8.8水灾关爱行动邵逸夫捐款1亿新台币。
散尽千金济众生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上,但他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当你高傲地昂起头的时候,你在别人心里的形象却变小了,当你谦虚地低下头的时候,你在别人心里的形象却如此高大。真正懂得慈善的人是从来不求回报的,因为在他看来那只是一份心意。霍英东慷慨不言谢
霍英东先生是一生爱国的香港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的贡献。霍英东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先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8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除了对本地教育支持,霍英东对内地教育也不遗余力,尤其钟情他的家乡-番禺南沙。过去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学,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与内地专家合作研究科研发展,其中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园”等项目。
霍英东曾捐赠兴建的道路、大桥、基建更是不胜其数,例如英东体育馆、泳池、医院等社会设施,另又捐资兴建洛溪大桥、大石大桥,拨款抵押建南沙大道,二十多年来,单是在家乡已投资建设超过40亿元。
以霍英东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有一次,某媒体记者问霍老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慈善本身并不一定意味着你的富有,只要从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人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从明星变身慈善家李连杰:一切从“壹”开始
中新网3月20日电“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1个人+每1个月+每1元=1个大家庭”,李连杰倡导“壹基金壹家人”的全球公益理念。公益不分高低贵贱,一元钱同样可以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慈善家李连杰的一切,从“壹”开始。捧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李连杰的身份是华人慈善家。“很高兴能够得到这个奖。每一个人在社会里都有很多不同的身份,面对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场合,身份是不同的。演戏是我的职业,而公益慈善是我终身的事业。当我知道是因为在公共事务领域所作的出的努力而得奖,就更加感觉到这个奖项的珍贵。” 当他出演的《木乃伊归来3》在中国大陆地区做宣传时,很多电影记者却纷纷表示受不了李连杰了。抛开电影话题,在每一个场合都大谈慈善,这让电影记者们交不了差。宣讲慈善,四处募捐,李连杰说自己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乞丐。
慈善是一项公益事业,但对于身在海外的游子则又体现为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那是华夏儿女对祖**亲的回馈。姚明慈善事业
2007年9月14日,由姚明和纳什共同发起的慈善义赛在北京首钢体育馆举行,最终,中国男篮明星队以101比92战胜NBA慈善之旅明星队,姚明赛后保证,比赛的全部收入逾千万都将用于慈善事业。2008年5月14日,28岁的姚明第一时间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50万元人民币,在美国向中国红十字会外币账户捐款21·4万美元,捐款总额约合200万元人民币。2008年6月11日休斯顿火箭中锋姚明宣布,他将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200万美元,并成立姚明基金会帮助灾区进行校园重建。至此姚明捐款总额已经达到1600万人民币,成为体育界捐款最多的个人。而此前姚明已经自拍公益广告,呼吁全球向汶川灾区捐款,姚明还将在回国后前往汶川大地震灾区问候灾区人民。
2、关于公益慈善人物的作文素材:“微光”拯救生命
名人档案:
有一群人,他们在优渥的环境中,在不断前进的人生旅途中,适时休憩,停下脚步,向这个世界需要帮助的人们,施予援手。
他们拯救的,是实实在在的生命。
他们本是这社会的大人物,却又实实在在地化为点点星星的“微光”,拧成一股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照亮了善良,照亮了伟大。创新抢分素材1::张平宜:“麻风村”里的爱心使者
2011年,张平宜当选“感动中国人物”。她的“中华希望之翼”原就关怀台湾的麻风患者。她写过记录台湾麻风病院“乐生疗养院”的书,后来却是走得更远、更艰巨,去帮助了更多的无辜受难者——麻风病患的下一代。她用了近十年的岁月,在遥远的四川大凉山上,排除万难,给孩子们带来一所有校舍、教师、水电和真正教育的学校,甚至进一步给卒业的学生提供职业培训。央视颁给她“2011感动中国人物”的荣誉,人们看见她得到的肯定和支持:然而开始的十年里,没有多少人看到她所经历的挫折和困难,若不是具有披荆斩棘的坚持毅力,恐怕一年也撑不下去的。创新抢分素材2:汪小菲:热衷儿童公益
2012年,作为知名青年企业家,汪小菲持续关注公益事业并发挥出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他多次无偿捐助胆闭儿童进行医疗救治,帮助更多胆道锁闭患儿与亟须肝移植的孩子们重获新生。对于自己为何一直热衷于儿童公益项目,汪小菲表示,“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成长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悉心呵护,而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中。”
创新抢分素材3:姚晨:非洲和平使者,投身国际慈善
“物欲的驱使下,人类改造了无数个故乡,他们告诉我们,这一切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可为什么看着一个个面目模糊,不再独特的故乡,我感受到的,只有失去,没有未来。萧伯纳说,我希望世界在我逝去的时候,要比我出生的时候好,他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 这是姚晨对“我们期望的未来”的回答。
两年前,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联合国馆,姚晨被正式任命为联合国难民署的中国区代言人。2012年4月2日,作为联合国难民署代言人的姚晨远赴非洲,探访埃塞俄比亚的3个难民营,并将自己的行程和感受公布在微博上。
“探访的日子里,每天早上我会给自己认真化妆,尽管水平不咋的,但还是希望以最好的状态,出现在难民面前。探访过程中,也尽量和难民愉悦交谈,因为他们所承受的苦难已太多。直到几个孩子拿出这些画,我忍不住哭了,这份礼物太弥足珍贵,而我能为他们做的却太少太少……”这是摘自姚晨微博“非洲日志”主题下的一段话,字里行间,体现的是一位中国女性的细腻感觉和人文关怀。
她的非洲之行,除了给难民们带去了自己的关怀外,也带去了国际组织的援助,姚晨这样解释:“我们的第一目的是告诉难民,在世界的其他角落还有人关心着他们,世界并没有遗弃他们。同时也通过我们去告诉所有人,至少和去年相比,这些难民还是活下来了。” 考场速用片段1:那对翅膀
要不是张平宜,照片里那些笑容满面的孩子,就注定要随着他们的父母在与世隔绝的村子里,度过没有丝毫希望的、荒凉漫长的人生。
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村子都是我们的邻居,没有人该被关在地球村外如蝼蚁般苟活。然而在张平宜之前,我没有听过这个村子的名字。因为她,我再一次看到,在世间许多自私荒凉的人群之上,还是会有一对、许多对,发光的翅膀——希望之翼。
考场速用片段2:鼓励善行
她关心普通人,关心小猫小狗,关心环境,也关心另外一个国家里流离失所的人们。她的非洲之行,在国内遭到一些质疑,责问她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去非洲,而国内还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对此,姚晨说:“每一个人都想试图去为这个世界做一些改变,每个人都有分工,你不能说因为他做这件事情,而没有关注另一件事情,他就是不对的。我忘了当时是谁说过一句话:用一种善行去抨击另外一种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