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部门内设机构设置管理规定
生产部门内设机构设置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对我院内部组织结构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生产部门的内设机构设置,使得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化,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以确保生产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特制定本规定。
一、适用范围
我院各生产部门,第三分院除外。
二、机构调整
1.内设部门调整:包括部门的增设、取消,部门名称变更,部门职责变更等;
2.职位调整:包括部门负责人的变更,职位的增加、减少,职位名称变更,职位职责变化等。
三、申报审批流程:
1.生产部门内设机构需要调整时由生产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要求明确调整的目的)。
2.报****审核,****审批,调整后的生产部门的组织机构(包括生产部门组织机构图和在岗人员情况表)需及时报院部备案。
注:属新设立部门的,需明确部门负责人人选,内设部门在设立后一个月内由部门负责人完成该部门的部门说明书,确定本部门设立职位数量和名称;部门说明书交院人事秘书部备案。
第二篇: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设置
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设置及改革之初探
基层检察院是指县、市、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检察院,不包含各种派出检察院和专门检察院。基层检察院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基础单位,其内设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检察职能的发挥以及检察机关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的设置虽然一直处于在实践中不断改革的状态,但与社会发展要求及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仍存在着差距。为此,对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的设置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当前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的设置现状及问题
(一)机构臃肿,力量分散。从目前我国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数量来看,机构过于臃肿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以笔者所在基层院为例,内设机构有政治处、办公室、侦查监督科、公诉科、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侵权局、民事行政检察科、控告申诉检察科、检察技术科等10个,整个宁波的基层检察院机构数目大致如此,只不过有的分出研究室和行装科,但总量上都差不多。由于机构设置过多,大量的检察人员被分散在各个部门,甚至出现了一线人员反比非一线人员少的反常现象,一线办案人员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但机关中3/5的人却忙于其他事务。由于力量分散,平均用力,不能集中警力办案,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受到影响。
(二)职责交叉,力量内耗。内设机构职责交叉、任务重叠,情况严重。如侦查监督科与公诉科,两科主要是通过审查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移送的案件,一个审查决定是否逮捕,一个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或不诉来实现侦查监督。在检察实践中就势必出现重复阅卷、讯问、熟悉案情,分别装订卷宗(副卷)等,降低办案效率,浪费人力物力等现象,使人员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职责交叉,本来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却要由几个部门去进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如检察宣传职能,按理归口在政工部门,但有关业务方面的宣传却又要由办公室来做,又如接待工作,一般归口于办公室,但一般办公室不管车,车辆和就餐问题还得和行装部门联系,严重影响办事效率。
(三)名称不一,级别不一。内设机构的名称不规范,在称谓上可谓五花八门,如笔者所在院有“处、室、局、科”等四种不同的称谓,部门负责人有的称局长,有的称科长,有的称主任,带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体现不出应有的法律性。在内设机构的级别上,尽管同属一个单位的部门,但有高下之分。这集中反映在反贪、反渎部门和政治部门的设置上,政治部门的负责人一般都是党组成员,而且根据近年来上级检察机关文件精神,反贪、反渎两部门负责人被要求高配,这样反贪、反渎和政治部门的级别就相对高于其他科室,这就对确定中层干部职数和检察官等级以及开展干部轮岗带来难题,不利于人事制度改革。
二、改革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设置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与原则
(一)价值取向
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我国的检察权定位为法律监督权。检察机关的业务机构设置要能够反映并承载法律监督职能,也即通过检察机关的业务机构设置,将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能加以有效的实现。因此,基层院内设机构改革的价值追求应当是更好的行使检察权,进一步强化和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切实维护和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改革原则
1、效能优化原则。机构改革不是简单的机构撤并,而是为了通过更加合理、科学的配置职能,来实现组织效能最大化的目标。因此,首先必须确保组织的各项主要职能都有相应的部门承担,有些机构可以合并,但必须有专人负责该项工作,以确保完成组织目标。
2、机构精简原则。在有效实现目标的前提下,组织结构要力求精简,部门必须力求最少,这是职能配置的一般规律。为此,要从机构设置的科学化、职能再配置的合理化人手,充实业务部门,精简行政管理部门,合并职能重叠部门,优化力量配置,形成高效节约的检务运行机制。
3、强化法治原则。目前检察机关内设机构存在行政化色彩较浓的特点,一个明显的例证便是,尽管从1999年开始,全国各地检察院都开展了检察官等级评定工作,但每位检察官都清楚地知道,检察官等级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助理检察员和检察员至多是在称谓有所不同,工资待遇没有多大变化;而一些如“科”、“处”、“厅”等行政级别则对每个干警更具有现实意义。以至于在全院范围内公开选拔主诉检察官、主办检察官时,响应者不多,难以吸引检察精英充实到办案第一线。与之相反,在中层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工作中,报名之热烈,参与积极性之高与前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年我院上半年开展的中层岗位竟聘就充分说明了这点,如侦监科虽只设了两个副职,却有5个符合条件的干警参与竟聘该职位,竞争激烈。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行政级别的晋升早已成为检察干部事业成功的重要标志。如果检察机关内设机构过少,一大批积极要求上进的检察官就必然晋升无门。因此自然而然的选择,可设可不设的仍要设,可分可不分的坚持分,因为多一个机构就可以多设几个“官位”,抬高一个位子则可以多升一个“级别”。这种根深蒂固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如不改变,机构改革便很难成功,只会越改越多,而这在当前各级检察机关进行的机构改革过程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1]这明显不利于机构设置改革。为此,有必要依法治原则或者说按照检察工作的规律进行改革,取消检察官的行政级别设置,按检察工作的特点对检察官进行管理,使检察官等级实质化,并且与物质利益、业绩评价等挂钩,淡化行政管理色彩,吸引机关中最优秀的业务精英充实到业务第一线,配精配强一线办案资源,切实解决一线办案中长期存在的案多人少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检察职能。
三、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设置改革的具体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围绕检察职能的发挥和精简、效能、统一的机构改革原则,可将整个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划分为行政部门与业务部门两大类,其称谓和职能具体简述如下:
(一)行政部门。主要设置政治处和综合处。
1、政治处(含监察和检务督察):负责本院干警思想政治教育、机关党建、人事管理、工资福利和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受理、查处本院干警违纪违法案件;对在职干部进行培训;检察宣传等工作。下设法纪监察、宣传教育、干部管理和检务督察等职能科室。
2、综合处:负责文秘、印章、信息、统计、档案、技术、调研、行政事务、财务装备、局域网、车辆及赃款赃物的管理等工作。下设文电、信息调研、行政后勤、计划财务、技术统计等职能科室。
(二)业务部门。主要设置5个科室。
1、刑事诉讼监督科:负责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本院侦查部门提请批准逮捕、提请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案件,审查决定是否逮捕、延长羁押期限;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的及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监督,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提出抗诉;对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管活动进行监督,直接立案侦查虐待被监管人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和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案,对监外执行的罪犯和劳教人员又犯罪案件审查批捕等工作。
2、职务犯罪预防与侦查科:负责对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渎职犯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暴力取证、破坏选举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等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收集和管理职务犯罪的信息、情报,掌握了解和综合分析职务犯罪的情况;研究、制定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和措施;向案发单位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检察建议等工作。
3、民事行政检察科:负责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依法提出抗诉;对侵害公益的案件以国家代表人的身份提出诉讼;或以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民事抗诉程序中的当事人和解等方式实施民事行政监督,并对审判人员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案件行使初查权。
4、控告申诉检察科:负责受理、接待检举、控告、告诉和申诉;接受犯罪人的自首;受理不服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不起诉、撤销案件及其他处理决定的申诉;受理不服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受理人民检察院负有赔偿义务的刑事赔偿案件;受理举报,并对举报线索进行综合、储存、反馈和转递办理,并组织检查、催办;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项工作。
5、公诉科:负责刑事案件的公诉、对公安机关和本院侦查部门移送的案件作出起诉或不起诉的决定等工作。
注释:
[1]吴建雄:《检察机关业务机构设置研究》,法学评论(双月刊)2007年第3期(总第143期)。
第三篇:浅谈县级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设置
浅谈县级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设置
浅谈县级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设置
白云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可以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置相应的业务机构。按照此规定,我国县级检察机关自1979年以来内设机构的设置,除了不设行政装备、研究、监察等
部门以外,其它主要业务科(处)室与市级、省级甚至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几乎都层层对应,上下一致。尽管其间对机构设置进行过一些调整,如县级检察机关不设技术科,增设政治协理员或政工科等,但主要业务科室仍然是对口管理。实践中,这种机构设置的模式虽然具有上下级便于业务管理,科与科之间案件管辖划分明确等优点,但是,由于县级检察院属于基层检察院,存在有人员编制少,管辖权限小,年受理案件数量相差幅度较大等许多自身的特点,其主要业务科室的机构设置和上级检察机关对口设置,就存在有很多不适应。
一、科室设置多和人员编制少的不适应。检察机关的人员指数是按照地区人口比例数确定的,由于县级检察机关所在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所以,县级检察机关人员编制一般都并不多,加之,近几年来,检察机关跟随地方党政机构的人事改革,检察人员又几次受到大幅度的裁减,年龄稍大一点的检察人员都被减了下来,使本来就并不算多的检察人员剩余的更少。而进人渠道,由于《检察官法》实施以来,标准提高,程序繁多,首先必须是法律本科,其次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司法考试,再次必须通过省级检察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还要通过市级检察院组织的面试,而所有的这些参试人员至今为至,还都限制为行政事业单位且享受财政负担工资的人员。如此重重的难关不说,检察机关招考的时间又一推再推,所以造成了几乎所有的县级检察机关都存在有人员编制少且又严重缺编,而又及时得不到补充的情形。这种情况下,要求县级检察机关对口设置和上级机关业务处室同样多的科室,对县级检察机关来说确是一件很难办的事。目前分、市级检察院设置的处室有政治部、办公室、研究室、侦查监督、公诉、反贪局、渎职侵权、控告申诉、民行检察、监所检察、法警、技术、行政装备等13个处室,除去研究、行政装备、技术3个处室,要求县级检察院和分、市院对口设置的还有10个科室,虽然规定人员较少的县级检察院可以免设政工科,但必须设立政治协理员,实际上和只配备一人的政工科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在这种人员少、又必设科室多的情况下,县级检察院为了落实上级检察机关的规定,只能近乎平均地分配科室人员,一年内只办一两个案件的科室也要配备两个以上人员,否则办案就不符合法律规定,而一年内要办理上百起案件的科室也只能配备三、四个干警,县级检察机关的办公室与上级对口的有办公室、研究室、行政装备等多个处室,但大多数县级检察院办公室配备人员也只有两个人,笔者了解到,能如上述人数安排科室人员的都为人员编制较多的县级检察院,事实上只配备一人的科室在县级检察院并不是少数,显然在这种设置下,客观上势必造成某些案件多,工作量大的科室人员紧张,效率低下,而另一些一年中只办几起案件的科室,干警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人力、资源方面都存在有很大的浪费。
二、有些科室的设立与县级检察院现有的管辖权限不适应。县级检察院的机构设置目前一般设有政工(政治协理员)科、办公室、侦查监督科、公诉科、反贪局、渎职侵权科、控告申诉科、民行科、监所科、法警大队等9至10个检察科室,笔者认为,根据县级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能,有些机构并不适应县级检察机关单独设立。如县级检察院的民行部门只承担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的审查和初查,发现确有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可依法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这种规定,其本意可能是为了防止县级检察院滥用抗诉权利,而只授予县级检察院有提请上级检察院抗诉的权利,而没有直接抗诉的权利,但也正因为有如此规定,本来已由县级民行检察部门查明弄清的案件,提请到上级检察院后,上级民行检察部门为了保险起见,还需要对案件进行重复的审查和调查,结果导致大量的案件积存在上级检察院而久久不能够抗诉,案件申诉人出于心情焦虑又到上级检察院催办案件,久之,使案件申诉人逐渐对县级检察院失去信心,出现了县级检察机关的民行部门无案可以受理的尴尬局面。
三、修订、修改《刑法》和《刑诉法》后,特别是检察机关的侦查管辖权发生改变后,有些检察科室的职能已由全力办案转变为着力寻找案件线索,也无必要再单独设立。如渎职侵权检察科,虽然说刑法在修订时将渎职罪单列一章表明对惩治渎职罪的重视,但在免去重大责任事故的侦查管辖权后,近几年的办案数字表明,县级检察院年办理渎职侵权案件最多也就是一至两件,且真正被起诉、被判刑的更是微乎其微,渎职侵权部门办案人员的大部分时间几乎
都放在了寻找案件线索方面。而一但受理了案件,由于多数案件并不只是单一性质的犯罪而表现为多种犯罪相互交叉,如渎职犯罪往往伴有受贿、挪用等行为,结果又形成了由渎职侵权检察科和反贪局两个业务部门进行侦查的情况。这不仅在侦查的指挥上容易造成不协调,且容易遗罪漏罪,造成打击不力。
三、关于县级检察院机构设置的建议:笔者认为:鉴于县
级检察机关人员编制少,管辖权限小,业务科室之间受理案件数量又相差较大的情况,为了充分利用县级检察院的人力、物力,使每一个人、每一个科室都能够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县级检察院一般设置五至六个科室为好,其机构设置可作如下改革:
(一)将民事行政检察科与控告申诉检察科合并设为控告申诉检察科。其民行检察职能由控告申诉检察科履行。根据人民检察院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民事行政检察科是受理和承办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依法提出抗诉等工作。控告申诉检察科是承办受理、接待报案、控告和举报,接受犯罪人的自首;受理不服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不起诉、撤销案件及其他处理决定的申诉;受理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受理人民检察院负有赔偿义务的刑事赔偿案件等工作。虽然两个科室受理的案件有民事、刑事之分,但其在受理后审查、初查、案件分流等程序上却有很大的一致性,所以将民事行政科与控告申诉科合并为一个科后,不仅可以符合一个窗口对外的要求,而且可以提高办案效率。
(二)将渎职侵权检察科与反贪污贿赂局合并设为职务犯罪检察科。反贪污贿赂局作为检察院的最大的科室,按照规定应配备检察院编制的18以上人员,但长期以来,因检察院设置机构过多,在职干警几乎平均分配在各个科室,所以反贪污贿赂局的配置人员一直都很难达到这个标准,而渎职侵权检察科由于检察机关不再管辖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后,年均受理案件很少,办案人员一年处于闲置状态较多,将渎职侵权检察科与反贪污贿赂局合并设为职务犯罪检察科,在一个统一科室领导的指挥下,既可以在人员上弥补反贪污贿赂局人员的不足,又可在查办贪污贿赂案件的同时寻求渎职侵权犯罪的事实,达到扩大查找渎职侵权案件线索范围的目的,起到一个互补作用。
(三)将侦查监督科与公诉科合并设为检察监督科。1978年检察院重新建立时,现今侦查监督科与公诉科的职能均为刑事检察科办理,此后为了加强内部制约,将刑事检察科分设为审查侦查监督检察科与审判监督检察科(今侦查监督科与公诉科),但当时主要是因为检察机关还属于一种承办人阅卷、科室研究、领导签字人人负责又人人不负责的办案模式,是行政干预办案的形式,但从我国检察系统实行主诉检察官后,办案的决定权在于主诉检察官而不在于科室领导和分管领导,行政干预办案的现象已成为历史,将刑事案件分为侦查监督科与公诉科两个科室审查已成为一种旧的产物,在侦查监督科与公诉科合并设为检察监督科后,将刑事案件的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分别由两个以上主诉检察官去办理,不仅完全可以起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作用,还可以起到弥补人员不足的作用。
(四)将法警人员归口于办公室统一管理。目前县级检察院专门设立法警大队,但法警部门的职责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从刑诉法和人民检察院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则中查找,除了人民检察院在执行拘传这一强制措施外,其它强制措施均为人民检察院决定后由公安局执行,而县级检察院在实践办案中运用拘传的方式进行侦查事实上很少,有的甚至几年内没有出现过一件,所以各个县级检察机关中的法警履行职责的情况也很不统一。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多数县级检察机关的法警大队都是将法警人员化整为零,分插到其它业务科室办理所在科室的案件,法警队实际上有名无实,失去了设立法警队的意义。将法警人员归口于办公室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办公室信息灵敏和人员机动管理的性能,统筹全院工作安排,及时服务于最需要法警人员的科室,既发挥了法警人员的职责,又缩减了基层检察院的内设机构,减少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五)取消政工科机构,由常务检察长兼任政治协理员。从2002年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后,政工科(政治协理员)定为县级检察机关的必设机构,但县级检察机关不同于省市级检察院,不存在对下级检察机关的管理职责,政工工作,主要也就是省市院对其考核的基层建设情况、队伍建设情况、业务建设情况、班子建设情况等工作,事实上这些工作都为一把手工程,政工科长(政治协理员)在院领导班子中,排名靠后,充其量也只是有一个党组会上的发言权(有的县级检察机关,政工科长(政治协理员)连领导班子都没有进),发言的份量也不是很重,将如此重要的职责由政工科(政治协理员)承担,实际上造成了政工科(政治协理员)责权不符,反为其它班子成员开脱了责任。因此,笔者认为政治协理员由常务检察长兼任较为恰当,常务检察长协助检察长开展机关政治思想工作,较之设立一个型式上的政工科必然会加大政治思想工作的力度,使政治思想工作得到有力的开展。属于政工日常事务性工作可确定一名办公室人员专任。
第四篇:内设机构(推荐)
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四川省审计厅设14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财务、保卫、信访、保密、宣传、外事、新闻发布、绩效管理、政务公开等工作;编制全省审计工作计划;牵头起草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和处理结果报告;起草机关管理方面的综合性文件;综合考核市(州)审计机关业务工作;负责全省审计业务统计工作;组织指导协调全省审计机关信息化工作,组织实施“金审工程”,负责机关政务网络信息发布和安全管理;联系特约审计员;承担厅举报中心工作;指导、监督厅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
(二)法规处。
组织贯彻执行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审计准则和指南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等;负责地方审计法规、规章的草拟及修改和报批,承担有关协调工作;参与研究制订财政经济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提出有关建议;审理有关审计业务事项;承担机关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实施审计行政执法和审计业务质量的监督检查,监督审计决定的执行;承担机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普法、依法治理等工作。
(三)内部审计监督指导处。
负责指导、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组织协调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相关审计报告核查工作。
(四)财政审计一处。
负责审计省级预算执行、其他财政收支及税收征管、省国库办理省级预算资金的收纳拨付情况及市(州)人民政府预算执行、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开展相关专项审计调查。
(五)财政审计二处。
负责审计扩权强县试点县(市)预算执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和税收征管情况;开展相关专项审计调查。
(六)行政事业审计处。
负责审计省级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机关、检察院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的财务收支;组织审计省政府有关部门及直属单位的财务收支;负责审计省政府主管部门管理的教科文卫专项资金;开展相关专项审计调查。
(七)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
负责审计省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其他单位受省政府或省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管理的农业专项资金、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扶贫开发和大中型水库移民资金等;开展相关专项审计调查。
(八)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
负责审计省政府投资和以省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省管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组织对省管其他国家建设项目和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施工企业、房地产业的审计监督;开展相关专项审计调查。
(九)金融审计处。
负责审计省属国有金融机构、期货交易机构和省属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金融机构以及审计署授权或统一组织的国家金融机构、期货交易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负责审计省属国有担保公司、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对地方债券、集资的审批和证券发行进行审计监督;承办省政府授权的金融审计监督事项;开展相关专项审计调查。
(十)企业审计处。
负责审计省属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组织实施对其他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企业的审计监督;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省政府要求对其他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开展相关专项审计调查。
(十一)社会保障审计处。
负责审计省政府主管部门和其他单位受省政府或省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开展相关专项审计调查。
(十二)外资运用审计处。
负责审计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在川援助、贷款和赠款项目的财务收支和项目执行情况;负责审计省政府或省政府主管部门驻外非经营性机构的财务收支;对省属国有资本占控股和主导地位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境外中资企业和机构进行审计监督;负责审计省属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境外资产、负债和损益;开展外债审计、专项审计;开展相关专项审计调查。
(十三)人事处。
承担机关及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计划生育、出国(境)人员政审和审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评等工作;承办协管市(州)审计机关负责人的有关事项。
(十四)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工作。
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其办事机构的设置方式由审计厅党组按照省委规定确定。
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审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全省审计地方性法规、规章草 案,负责本系统、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制订并组织实施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专业领域审计工作规划,制订并组织实施审计计划,组织对全省性重大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重要专项资金及国家、省重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对直接审计、审计调查和核查的事项依法进行审计评价,作出审计决定或提出审计建议。
(二)负责对省级财政收支和法律法规规定属审计监督范围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对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和核查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的结果承担责任并负有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的责任。
(三)向省长提出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受省政府委托向省人大提出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和处理结果报告,向政府报告对其他事项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情况及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向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州)、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人民政府通报审计情况和审计结果。
(四)直接审计下列事项,出具审计报告,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建议:
1.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省直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
2.市(州)、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人民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3.使用省级财政资金的事业单位及直属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财务收支。
4.省政府投资和以省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
5.省属国有企业和地方金融机构、省属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损益。
6.省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单位受省政府及其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
7.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在川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
8.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定应由审计厅审计的其他事项。
(五)按规定对市厅级领导干部及依法属审计厅审计监督的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六)组织实施对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执行情况、财政预算管理或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省级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七)依法检查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督促纠正和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依法办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提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或省政府裁决中的有关事项,协助配合有关部门查处相关重大案件。
(八)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对依法属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
(九)与市(州)人民政府共同领导市(州)审计机关,依法领导、指导和监督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组织下级审计机关实施特定项目的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纠正或责成纠正下级审计机关违反国家规定作出的审计决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协管市(州)审计机关负责人。
(十)组织审计省政府或省政府主管部门驻外非经营性机构的财务收支,依法通过适当方式组织审计省属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境外资产、负债和损益。
(十一)组织开展审计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指导和推广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组织建设四川审计信息系统。
(十二)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五篇:铁路公安内设机构职能介绍及机构设置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铁路公安内设机构职能介绍及机构设置
铁路公安职能:
铁路公安是国家派驻铁路、依法履行保护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保卫广大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铁路辖区和沿线治安稳定等任务务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是全国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警种。
工作方向是从事消防管理工作、从事线路治安管理工作、从事火车站治安管理工作、从事旅客列车治安管理工作、从事刑事侦查工作、从事车站派出所无线电设备管理维护工作、从事派出所内勤工作、从事机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工作、从事公安宣传报道工作、从事派出所涉外案件受理工作、从事法医工作等。具体来说如下:
1、维护铁路治安。铁路公安机关坚持“党委领导,依靠群众,预防为主,管理从严,及时打击,保障安全”的方针,紧紧围绕保障铁路稳定、改革、发展和运输安全畅通这一中心工作,不断强化治安管理措施,运用各种治安行政手段,防范和打击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铁路运输畅通和广大旅客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铁路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
2、打击刑事犯罪。铁路公安机关针对铁路各时期的刑事敌情变化,坚持“党委领导,依靠群众,抓住战机,积极侦查,及时破案”的方针,运用法律、法规和各种侦查手段,侦破各类案件,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和稳定铁路治安秩序。
3、保证铁路内部安全。铁路公安机关工作本着“预防为主,确保重点,打击敌人,保障安全”的方针,遵照“党委领导,群众路线,结合中心,围绕生产,公密结合,分级管理,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内保工作原则,依法监督改造铁路内部危险分子,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防止治安灾害事故,追查破坏和破坏嫌疑事故,保卫了要害重点部位,维护内部治安秩序。
4、消防监督管理。铁路公安机关针对铁路火灾预防、扑救,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落实各项防火措施,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维护公共安全和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铁路公安部门机构主要职责:(1)铁道部公安总局
铁道部公安总局(正厅级行政单位)正式成立于2001年9月,依次下辖的公安单位有:直属机构、各铁路局公安局(正局级集团公司 如:广铁集团公安局)、各铁路分局公安处(副局级铁路公司 如:广铁集团怀化铁路总公司公安处)、三等车站以上的铁路公安派出公职类考试辅导首选品牌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所(如:深圳铁路公安处东莞车站铁路派出所)看守所、监狱管理所、三等车站以下设立的车站警务区(室)。
(2)铁路公安局
各铁路公安局隶属于铁道部公安总局,各铁路公安局下设多个铁路公安处。例如;广州铁路公安局下设广州铁路公安处、深圳铁路公安处、肇庆铁路公安处、惠州铁路公安处、海口铁路公安处、长沙铁路公安处、衡阳铁路公安处、怀化铁路公安处7个铁路公安处。
(3)铁路公安处
铁路公安处是铁路系统的重要部门之一,一些省会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都会设有铁路公安处。主要负责铁路系统的治安、保卫等实施警察职能的单位。铁路公安处一般内设乘警、治安、刑侦等相应的警察,其机构设置与地方公安系统无异。铁路公安处工作由所属铁路公安局与所在地公安局共同领导。如北京铁路公安局受铁道部公安局(公安部第十局)与北京市公安局共同领导。
(4)车站派出所或车站公安段
火车站派出所、车站公安段隶属于铁路公安处,是铁路公安工作的最基层单位,也是国考中招考职位最多的单位。
岗位职能:
火车站派出所民警:火车站站内治安秩序管理,清理站内黄牛党、盗抢人员、诈骗人员等不法分子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排查混在旅客中的在逃人员及违法犯罪人员,查获“三品”(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和毒害品)。
线路段民警:维护线路治安,巡线,处理铁路沿线发生的事情。对所辖的铁路线路进行巡逻巡线,查看线路安全隐患,排除线路上的危险因素,宣传教育沿线的群众等。
乘警:检查非法和易燃易爆等违禁物品,维持车厢秩序,保障旅客安全,对嫌疑人和每一名乘客有权查验其有效身份。
信息来源:http://xiamen.offcn.com/?wt.mc_id=bk5427
公职类考试辅导首选品牌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