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邮局搭建与竞争对手共赢网路体系思考建议
在现代市场中,竞争与协作是两个主旋律。企业之间今天是竞争对手,明天就有可能成为合作伙伴;在某个地区是竞争关系,在另一个地区却要携手发展。
传统竞争强调“打败对手”或者“拼到你死我活”,而笔者认为,竞争的概念不应该是这样。现代竞争应该强调共赢,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就是这种概念的体现。竞争性合作才是竞争的高级阶段。
下
面,笔者想就搭建与竞争对手共赢的邮政网路体系浅谈一下想法。
我们目前的网路资源是基于传统邮政业务建立的,随着业务的发展与规模的扩大,暴露了一些问题,如:邮政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物流管理方式的差距、普遍性服务网络与个性服务网络的差距等等。这些使我们在对新型业务的支撑方面出现了不适应,对传统业务的服务效率也不高,容易形成被动局面。
所以,邮政若想提升服务实力,应该考虑在现有网路资源的基础上扩展思路,寻找竞争对手的弱点,找出合作的突破口。
近几年,国际速递物流公司在我国的业务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他们快速抢占市场,在沿海很多大城市拥有了(邮件)集散中心;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仅仅依靠城区业务肯定无法保持这种增长势头;但是,要想在中国建设一个可以辐射县乡地区的运输服务网络,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短期内很难完成。
邮政速递物流专业正在与这些国际公司进行竞争。我们的网路支撑服务(邮件的分拣、封发、运输、仓储、投递)与国际公司的业务发展需求有交叉,这也许正是邮区中心局与国际速递物流公司合作的基础。
邮区中心局是邮政实物运递网中重要的支撑单位,拥有成熟的邮件分拣封发体系和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如果我们集中力量,提高专业水平,在前期与铁路、民航等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与国际速递物流公司的合作,也就是说,在保证做好邮政支撑服务的前提下,中心局的分拣部门可以分拣非邮政渠道的邮件,邮车也可以运输ups、fedex等国际速递物流企业的邮件;全国的一、二级邮区中心局主要提供分拣、封发、仓储服务,三级邮区中心局重点提供快速配送服务。如果这一设想可行,那么这就是一种竞争性合作。
任何合作都需要资本。邮政有什么资本?
高效、快捷的分拣封发体系和运输网络就是邮政的资本,但是我们现在恐怕还不完全具备,需要通过精细管理来完成。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再造生产流程,提高处理效率
目前中心局很多生产流程不是以客户为中心设置的,而是从方便邮政内部处理和管理的角度设计的。这种流程肯定不能满足与第三方的合作要求,有必要进行改造,提高处理效率。我们应该在生产设备、工作规范、识别技术和数据交换等方面加强标准化建设,特别要加强容器的标准化建设。因为很多小件物品、高附加值产品对分拣、运输的要求很高,只有通过容器标准化才能提高处理效率、保证安全。同时,中心局有必要实行弹性工作制,来满足不同客户对邮件分拣和运输时间的个性化需求。
构建信息平台,提高服务水平
当前,邮政的信息平台主要包括综合计算机网、绿卡网、183网站等。这些系统基本上与中心局的信息系统脱节,所以应该加快整合,将邮件运输、仓储和配送管理纳入综合信息平台,提高支撑服务的技术含量。整合后的信息平台应该具有邮件信息查询、数据传输、在线反馈、电子支付等功能,方便客户使用;对邮政自身而言,应具有订单处理、数据挖掘、客户关系管理等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服务能力
邮区中心局可以有选择地与其他物流企业建立联盟或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对于全国干线邮路,邮政可以综合利用民航、铁路、公路的优势,提高运输自主性,对于省内网路和邮区网,可以对现有运营模式进行改革,实行“网运分离”,与邮运车辆的承运机构或者个人共同经营网路;同时根据邮政物流业务的发展,积极整合仓储资源,提升一体化增值服务的能力。
第二篇:经销商如何与厂家搭建销售共赢体?
经销商如何与厂家搭建销售共赢体?
前几年,家电业中格力空调的“大户核心销售体制“创造业界神话,快速消费品他加她饮料的“伙伴式营销”风靡一时,最后还是格力出现“削藩”现象,他加她饮品也没有疯狂太久,这是为什么呢?市场环境总在不停变幻着,渠道格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厂家和经销商来讲,彼此既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又是相互关联的结合体,只有在共同的影响,共同的利益下才能均衡发展。那么经销商如何才能与厂家形成才能搭建成销售共赢体呢?
其实,只要我们可爱的经销商在与厂家的经营合作中能够达到立场一致、观点一致、角色一致、目标一致、期望一致,形成一种“求大同存小异”经营气氛,做厂家最忠实的朋友,最友好的伙伴,最得力的助手,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协同厂家打点市场,管理、经营网络,使厂商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内赢得下游客户的需求,为双方带来真正的实惠和利益,就是一种销售共赢体最佳组合。
一、厂家的心思,我能读懂
厂家与经销商的矛盾往往聚焦在厂家看重的是销量,经销商看重的利润。许多经销商常常为了蝇头小利忽视规模利润,宁可多赚几元钱,也不愿薄利多销。薄利多销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做起来总是有些难度。这就是有的经销商越做越强,网络越做越大,有的经销商年复一年的原地踏步,甚至淘汰出局。厂家依靠商家而存活,不会为了销量剥离经销商太多利润,更不会为了销量去做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的行为。厂家为什么出台了许多的提货政策、打款奖励,月返、年返等销售策略呢?这既是鞭策,一种激励,更是为了保护经销商的利润,融洽双方的合作关系。
二、我的地盘,我劳动,你做主
有思想的经销商,总喜欢让厂家的业务人员做“领导人物”,自己的兵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开发维护网点,精耕细作市场,因为市场是自己的,是自己用真金白银铸成的,依靠厂家代表为自己打江山已是昨日黄花的故事了。明白厂家业务的职责就是传达思想、指导工作、监管程序、争取资源或者协同代理商的“手下兄弟”在市场中笑傲。经销商在厂家每个月的业务会时,都命令自己的产品经理、业务人员必须参加,了解、学习厂家的会议精神,清楚最新发展动向,明确下步工作重点等。对于自己公司的业务会议,也经常欢迎厂家人员列席,让他们对自己的营销人员进行产品、财务、推广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训,沟通实际工作遇到的细节性、异议性问题,归纳、总结、拟订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三、信息共享,彼此俱进
许多批发市场的经销商,如江西洪城大市场中的四平、康华、南方等,他们不仅拥有自己完善的管理体系,各产品营销部门,更是集业务知识化,财务电算化,仓储机械化,信息网络化,人事制度化,运输物流化,构建的硬件、软件设施比厂家有过之无不及,总能以最快捷的方式与厂家搭建共享平台,获取信息,与下游经销商搭成“连锁”经营模块。而且针对自己的运营管理情况,不时的邀请厂家人员来公司参观、指点、探讨各财务部、商务部、业务部、仓储部出现的问题症结,沟通学习,彼此总结出不足,来加强管理效率,提高运营速度。
四、疑难杂症,共同克服
每个城市都会有
一、两家很牛很霸道的下游分销客户,有的是值得厂家大手笔投入、高产出的直销搞定的,有的是不值的厂家直接操盘,鸡肋一般,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笔者曾亲眼目睹这种最“无耻”的客户。这类客户有的是各类产品的经营选择权,而厂家呢?若不进入该商场进行销售吧,在当地销售份额面临的就是下降,因为他是当地商业的窗口。若进场销售吧,他的进场要求,叫厂家无法容忍,场地费上万,帐期,八大节日活动支持等,一个小小的二级客户,仿佛自己是超级连锁、KA卖场一般。面对如此客户,经销商和厂家最好捆绑合作。厂家无法满足如此高额进场费和帐期操作的,经销商也是更无法接受场地费数目,那各自分担部分费用,由经销商进场操作,风险、利害程度彼此都降低一些。(有人会讲,羊毛出在羊身上,通过产品价格包装进场。这是个信息时代,同时为了防止窜货现象,对价格、返利台阶基本是统一执行,敢用这招吗?)经销商和厂家共同克服问题,彼此相互满足。
五、关键时刻,做做英雄
一年四季,总有那么几个月是淡季,依靠那些连锁客户,直营客户为分公司做出大的贡献,可能厂家付出的代价将是更加沉重,这个时候分公司的回款大部分希望往往是寄托在经销商身上。为什么厂家中途“撕毁合同”“觅新欢”。一是经销商是“扶不起的阿斗”,二是经销商的霸道,双方合作不愉快。分公司为了完成总部指标,只有缩小其地盘或全权易主换人。所以往往关键的时刻,体现经销商忠诚度,体现对品牌、对企业的感情,体现与厂家人员的交情,已不是单纯的买卖、交易关系。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面对困难合力征服,抛却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买卖关系,合作将会更加顺畅。
市场环境是运动变幻的,营销模式也是灵活运转的,经销商与制造商是在彼此不停的理顺引导中,保持好业态之间的发展平衡,达成双赢的共销体。
第三篇: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在XX村近三年的实际情况,我对XX村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这次调研采取的形式有座谈会和问卷调查。通过这次调研,我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需要。
近期我们XX党支部按照上级党委、县委的部署,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党性分析生活会,对农村基层组织进行整顿和建设,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理论学习教育,工作方法和作风等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进,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有了很大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通过调研,我也感到,在好形势的后面也还隐藏着不少的问题。
一、当前我村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村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复杂的原因,有过去的遗留问题,也有新时期各种因素带来的问题。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女性党员较少,党员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入村来,我村党员发展工作有序进行,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我村党员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从党员结构情况看,全村党员总数41人,其中50岁以上的27人,占66%,女性党员3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0人,部分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打工,能留在农村工作的很少,这对改善我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发挥党员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
作用,为我村培养、储备干部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党员的素质与发展我村经济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造成群众对党员的信赖程度不高。
2、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老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员、党组织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更好的领导和服务群众,而我村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老化,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工作水平与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不相适应,不能很好的带领群众致富,达不到群众的期望和要求。
3、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负担沉重,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制约了我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在加快发展集体经济,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中,才能真正确立它的核心领导地位,党组织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生产力的发展,我村集体薄弱,在各项事业方面带头的作用无法发挥,有时连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有财力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维护、建设及兴办公益事业。这种经济状况,使农民群众对村组织的满意程度大大降低,信任程度也日趋降低。
4、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有待加强。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淡化,有的干部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陈旧、政策水平不高,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得不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集体经济上不来,更就谈不上有什么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5、党员学习、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化,造成党员学习没有积极性。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党员活动没有吸引力,达不到预期学习效果,适应不了党员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
6、村干部待遇偏低。我村干部工作条件、报酬水平偏低,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拖欠现象严重,有的村干部甚至拿自己家里的钱贴
给村里以应付日常的开支,村干部没有养老保险,后顾之忧还未解决,造成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外出打工赚钱。目前,由于我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外出打工缺乏门路的人,村干部的选拔缺乏应有的后备人选,从而使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的难度加大,严重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损害了农村干部队伍的形象。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和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举有重大的意义。通过三年的农村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我认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是基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有以下途径:发现和培养政治素质好、年轻、有文化、有致富领富能力入党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重点教育和培养,使新党员真正能够发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对老党员关心照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对年轻党员教育培训,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党组织的吸引力。同时,建立健全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切实尊重和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提高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
2、强化村级班子建设,提高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村级班子建设是核心问题。在领导班子建设中,以思想建设为重点,从思想建设入手,扎扎实实抓思想解放工作,把村班子建设成坚强的战斗集体和领导核心,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能够领导和带领农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战斗群体,以振奋的精神,全新的姿态开展工作,才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3、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集体经济薄弱,是农村各种问题产生重要的乃至根本的原因。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和巩固党组织领导地位的物质基础。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我村的资源优势,千方百计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为农民办事多了,矛盾就会自然减少,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逐步提高。
4、丰富学习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为使我村党建工作富有生机与活力,应该围绕我村经济建设、结合党员的自身特点设计和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以便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展树典型学模范活动。
5、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干部的基本待遇,稳定农村干部队伍。调研了解到村干部不属于正式的“国家干部”,存在后顾之忧。解决这一问题,要靠发展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通过各种形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与支持,使农村基层干部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选择。
总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全党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我作为一名农村党员干部,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将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真抓实干,力求把农村工作做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四篇: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共)
据市工商局年报统计,截止20002年12月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8760户、注册资金58268.9万元、从业人员174417人;私营企业704户、注册资金42557万元、从业人员12314人。我市个体工商户数居全省第6位,私营企业户数居全省第17位。市委办信息科对10县区调查统计,截止20002年12月底全市个体工商户数为95179户,私营企业户数为1999户(未包括在市工商局注册的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为116453.6万元,从业人员482306人。市工商联提供的情况是全市个体工商户为92690户,私营企业为1613家。市乡镇企业局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总数为15.6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4.83万户,私营企业7054户。以上几组数字,县区上报的数字与市工商联掌握的情况比较接近。市工商局1998年底统计个体工商户总数为146750户,私营企业数为753户。即使挤掉县区上报数字中的一些“水分”,个体工商户数不可能在4年里减少5成以上。据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实际开展了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和规模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因未在工商部门注册,工商部门未予统计(他们统计的是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私营企业)。二是县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因不愿向上级个协、私协多交管理费(会费)少报了个体私营企业户数。据调查,上天梯非金属矿区有开采加工企业近300家,平桥区五里店非金属矿加工带有各类加工企业300多家,浉河区有私营企业450家,仅这三处私营企业集中地私营企业数即超过1000家。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全市个体工商户应在10万户左右,私营企业在2000家以上。个体私营经济在振兴信阳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6亿元,占全市GDp的30.8%,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企业纳税总额为48858万元,占全市工商税收总量103277.3万元的47.3%。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吸纳就业人口近20万人,有28683名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营。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规模不大,经济总量小。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8300元,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61.4万元。全市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不到1000家,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不到100家,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不到10家,上亿元的企业没有一个。2001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8.4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私营企业主要以商贸型为主,生产型和科技型企业偏少。据调查统计,全市个体私营经济从事商业批发零售、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占83.2%,从事加工制造等第二产业的占14.8%,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占2%。三是经营业主科技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创新能力差。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主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1.9%,高中文化程度占18.2%,初中文化程度占46.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3.6%。四是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个体私营经济的部门有工商局、乡镇企业局(非公有制经济委员会)、科技局(民营科技企业)、工商联,多个部门管理,“都管都不管”,对个体私营经济产业规划、政策研究、资金技术项目服务、创业指导等缺乏力度,经济指标统计口径不一,数字几套,不便政府决策。一个地方经济腾飞,是靠发展内源性经济还是发展外源性经济,无疑要取决于当地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和经济环境。我市是一个内陆欠发达地区,不可能像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等沿海地区那样靠吸引外资加快发展。在今后20年的战略机遇期内,我市如何增创新优势,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的一条,就是能不能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建议:(1)召开一个高规格的会议,出台一个含金量高的文件,表彰一批民营经济先进典型,形成一种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良好氛围。(2)优化“五个环境”,即以优化政策、政务、法制、市场、~环境为突破口,创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条件。从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入手,带动整个发展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清除妨碍民营企业大发展的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一是创造有利于各种所有制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落实对民营企业的公平待遇。二是优化政务环境,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下大气力改进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优化法制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让民营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个人对自身利益和财富积累的关心之上。四是优化市场环境,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成长。五是优化~环境,形成谁发展谁光荣,尊重民营企业家就是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3)重点支持“四类企业”,以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型和农产品加工型企业为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市最有活力的企业,是我市经济振兴的希望所在。我市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有397家,从业人员3万人,2002年实现技工贸收入18亿元,创利税3.52亿元。可根据企业经营资产、营业收入、利税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等指标,重点扶持民营企业50强。(4)建立民营工业园区,发展族群经济。簇群经济是以某项专业产品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某个城镇为聚集地,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的聚集效应,创出名牌,催生出区域经济支柱。发展簇群经济已成为各地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模式,我市也有成功的典型。大量相关企业空间集聚,既竞争又合作,信息、技术、人才资源共享,产业配套,激发创新,成为区域经济长期增长和繁荣的源泉。有条件的县区、乡镇要建立工业园区,引导民营工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可依托平桥非金属矿加工经济群建立市级民营工业园区,同时抓好固始柳编经济群、淮滨造船块状经济群、潢川卜集花卉簇群、光山白雀茶叶经销簇群的培育,打造我市民营经济航母群。民营工业园区建设不仅仅是圈一块地、“几通一平”再建一些标准厂房,更重要的是要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建立创业服务中心,真正为民营经济大发展搭建一个平台。(5)解决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很多民营企业规模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融资和技术研发问题。政府应当“为人们做那些他们想
做,但仅凭个人力量根本无法做到或做好的事情”。受现行金融政策的制约,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扩大规模和进行技术创新缺乏资金支持。市政府成立的信用担保中心仅有1000万元担保资本金,对渴望贷款担保的民营企业来讲是杯水车薪,建议尽快将担保金的规模扩大到1亿元以上。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问题,可考虑在一些专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围绕某项产业的升级优化,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如非金属矿加工、柳编、茶叶加工、花卉苗木繁育等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可由政府投入一部分科技资金、按销售收入从企业提取部分研发费用、科研单位以技术入股组建,按市场化运作。(6)厘清概念,理顺管理体制。非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是两个外延不同的概念,非公有制经济是从经济成分上划分的,除国有集体经济外的经济成分均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它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外商(含港澳台)投资经济及非国有、集体控股的股份制经济;民营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公民或劳动者个人所有,以雇佣劳动或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公民私人或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济类型,它包括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个体工商户等。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破口。为全面准确地掌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应对非公有制经济范围进行界定,责成一个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产业规划、培训教育、协调服务、创业指导和经济指标统计进行归口管理,为市委政府决策和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当好参谋。
第五篇:企业铁路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企业铁路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铁路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提出,铁路运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铁路企业如何提高职工素质,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强化职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
铁路运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铁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运输,货物伴随着列车而共同移动,我们枣庄矿业集团煤炭年产量就有2000多万吨,而从铁路运输发往全国各地,每年就有千万吨之余,铁路运输占据整个集团公司年产量的40%——50%可见,铁路运输对煤炭企业是多么重要的运输工具,同样铁路运输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核心的部分。
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铁路煤炭运输的安全不仅是煤炭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个特征,保证铁路长期稳定的安全运输必须要有过硬的职工队伍素质,安全是运输业的主题,安全能否确保,起决定作用的是职工的素质。纵观每一次事故的发生,表面上看是这样那样的原因,就深层次而言,无不归咎于职工素质的薄弱。没有过硬的职工素质,安全就如大海上的破木船,灭顶倾覆将成为可怜的必然。因此,固本强基,夯实安全基础,最首要的任务是强化职工的素质。企业职工素质存在的问题,思想观念滞后。一是忧患意识差。职工的“铁饭碗”思想严重,对铁路面临的挑战与冲击的严峻形势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危机感。二是竞争意识淡薄。
随着我处铁路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机构改革改组实施,竞聘将成为企业的主要方式。职工缺乏竞争意识,有些职工对岗位工作不珍惜,思想不重视。三是学习观念落后。知识经济的到来与企业理念的学习和实践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新知识、新文化,需要全面加强综合素质培训。在铁路安全运输中,有的职工素质薄弱,理论基础不实,部分职工没有经过规范、严格的专业教育,对规章的学习教条、孤立,心中没底,甚至日常的基本作业技能也不过硬,与岗位技能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对铁路运输安全存在隐患,所以我们必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现代化运输方式之一,铁路运输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它连接全国各大城市,深下乡村,密切联系各地客户,不仅对于社会经济生活,而且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都具有最广泛,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正因如此,铁路运输安全对于整个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影响,铁路安全的状况反映了铁路运输的设备质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以及社会秩序的状况。重视铁路安全,把防止铁路运输事故放在重要位置,各工种各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工作尽职尽责,才能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在我们煤炭铁路运输专用线,最重要的改善技术设备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线路,车站通信及机车车辆的破损,故障和性能不良是发生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线路综合维修及保养跟不上,线路质量保持不良,特别是对道岔的维修与维护不良,也是铁路运输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线路上钢轨的损伤,信号的故障也往
往是事故的一个原因,因此根据各个工种的实际,必须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爱岗敬业,各级管理人员要知道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的铁路环境是构建和谐铁运的根本所在.安全工作绝不能忽视,一些客观存在的现状还有令人担忧之处:技术装备超负荷运转、一些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少数职工标准化作业不到位,致使事故危机隐患尚存.铁路是一个大的联动运输体系,在这个联动体系下,稍有不慎,事故就会迭出.安全运输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稳定、和谐每个职工、每个作业环节都应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所以牢固安全意识,强化矿区铁路飞速发展下安全管理水平.铁路工作要时刻树立“安全重于泰山”、“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提升新体制下的运输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加快规范新体制下的运输安全管理创新,充分认识搞好安全生产,在构建谐社会、和谐铁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把安全管理工作抓细、抓实。
提高职工素质,建立骨干精英队伍.矿区铁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技术装备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要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装备同时使用的新要求,职工业务技术素质必须有一个质的提高,才能确保设备安全,.所以,就要求我们要狠抓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强化职工教育培训,深化认识,明确责任,切实把职工教育培训摆上重要位置.安全是构建和谐铁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矿区铁路工作最大的“和谐”,确保运输安全是各级组织、广大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全面深化安全基础建设,进一步规范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稳定,为全面深入推进和谐新铁运创造良好环境。20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