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的故事有感
读“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的故事有感
——河北农大一群毕业生坚持15年默默资助病逝同学双亲 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坚持着一个约定至永远呢?这是一个疑问一直盘旋在我心中。
日前读了一篇关于河北农大一群毕业生坚持15年默默资助病逝同学双亲的感人故事后,我更加确定一定会有人能坚持到最后,人间道义,真情永在。
过去,我一直看到的是大学生的素质是就手旁观,见死不救,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万事莫管,管必遭殃。有一次我和同学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摩托车载客把人撞倒了想逃之夭夭,我想向前扶起被撞的人,但是同学硬生生把我拉走了。他说别管他太多,不然他会找你赔钱。于是我跟他争论了一番。为什么这么肯定一定要我赔钱呢?为什么我们是大学生啊,素质何在?受教育了这么久为什么依然是见死不救呢?从小不是一直都教育着我们遇到恶势力要勇于站起来与之斗争吗?这些情况的确引起了我的深思。即使故事再感人,大家都有恻隐之心,无能为力只是中国人常用于逃避恶势力的一个借口。
从这个故事中的五名大学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责任、爱、奉献、感恩,诚信,这是他们努力印证人间道义、体现中国优良传统“仁、义、礼、智、信”的证明。这几个字并非人人做到,但我们能努力做到,只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一定能进一步提升中国人的总体素质。诚信、道义、爱心、责任、奉献和感恩,这几个词语从今后开始我们要细细体会,理解,并尽全力做到,我们不能再做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而是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共创中国的和谐社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如今我们生活的社会主义大家庭。
第二篇:观《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有感
观《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一文有感
---李钟坤
轻轻地读完这篇文章,沉寂许久的心也激起了几丝涟漪。只为一个爱的约定,便永远的担负起本不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无怨无悔的付出。只为一个承诺,无论多苦多难都不曾放弃。
有人说:在二十一世纪的车辄下覆灭的不仅仅只有历史的痕迹,还掺杂着当代青年的责任心。我们反对这句话,却找不出反驳的理由,所以我们选择了沉默。
“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他们始终不变地坚持了十五个春夏秋冬,把二十世纪末的青年的那份担当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读着这篇文章,感受着人间的真爱。眼泪也许不止一次的模糊了我们的双眼,心里也不止一次的许下诺言:我也要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可是我们暗暗许的誓言却被时间冲刷的破碎凌乱。
“15年前,他们主动承担起照顾已故同学父母的责任。”十五年后依然不变。他们的坚持间接地延续了两位老人的生命,亲生儿子虽然去了,可还有那么多的儿女在身边默默抚慰与支持。而这些儿女敢于承担的行为也深深的震撼了老人李维贺的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还给人家钱。”老人坚定的说。从此我们便能感受到:无论多难多苦,我们都要担负起自己的那份责任,为了别人更为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为了还钱,他在村子里给人帮工,进城打工。只要挣了钱,他挨家挨户去还。”老人李维贺用朴实行动诠释自己的誓言,用朴实的行动描绘自己的人生。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都在大力地倡导诚信,“诚信”一词更
成为各个企业立名的根本。但我们总是随口的不经心的许下一个承诺,过后却抛到九霄云外,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所以为了许下的承诺,哪怕是随口的一句话,我们都应努力去实现,这更是一份责任。
我们身边不缺少爱,只是缺少发现爱的眼睛。或许你会抱怨生活的环境是多么多么的糟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们并不是没有爱,而是被欺骗伤害的太深,不敢再拿出自己的爱。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冰冷的,而这篇文章让我有感觉到了人间的温暖。我们不能再因害怕而隐藏自己的爱。“‘爸爸、妈妈:老来丧子是人生一大不幸,内心自然很苦,想说什么只管与我交流,我就是你们的女儿,高峰、亚峰他们也是你们的儿子„„’这一声‘爸妈’,焐暖了老两口已不知热度的心。”人间有大爱,而我们则应该伸出自己的双手,接过这爱的接力棒。
“小草青了又黄,燕子飞了又回。”“5000多个日日夜夜,孩子们的信一直没有间断。这些用墨水记录下的真情,成了支撑老两口活下去的精神支柱。15个腊月,孩子们的汇款单雷打不动,数字从100、200、300、500、800、1000„„不断增长着、变化着。”当老人李维贺接过第十五个腊月的汇款单时,再也按奈不住内心的迫切渴望,他想再看看这些用爱鼓励自己一步步走出阴影的儿女们。泪水定格在相见的那一刻,心也停止在那儿。我听到了冰破碎的声音,我的心在冰冷中恢复了活力。它充满了爱,充满了热情。爱,就在你手边。
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他们和李维贺老两口成了特殊的亲人;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竟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人们明白责任不容抛弃;就是
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点亮了人间最绚丽的代表着最真的爱的星。
第三篇:《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读后感
《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读后感 “这是一篇充满爱的文章”,这是我读完以后的第一感受。
当同学生病的时候,自觉地陪伴在他的身旁照顾他,为他削苹果、擦身体„„
当同学回老家治病的时候,不间断地写信给他,为他加油。当同学病逝后,为了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给他的父母写信、汇款,十五年从不间断。
试问一下,做到以上那些,困难吗?我觉得很困难。可是,牛树起、杜彦敏、李景刚、时翠平、祁业凤、赵高峰、宋彩霞、赵锦、政武„„他们都做到了,而且是15年从不间断,甚至会永远的做下去。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能做到以上其中一条的能有几个?我相信寥寥无几,更别说做到全部了。
我想说,他们都是好样的,他们都是一群有爱,有诚信,有责任心的活雷锋。试想一下,如果不是他们在同学病逝后,坚守一个不算约定的约定,默默地给予同学父母精神上与经济上的支持,这两个苦命的老人家能否坚持到今天?或许,他们也会随着他们两个早逝的孩子一起离开人世。是他们,给了他们活下去的信念;是他们,将同学未完成的责任背到身上,当儿当女地赡养两位苦命的老人,十五年来风雨不断,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与精神。
李维贺,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苦命的老人。为了偿还为儿子治病留下的债款,卖房,养猪,进城打工,每月挣600块钱,每天自己带饭,包里揣着干粮咸菜,就这样地走上15年的还债道路,半分钱也不
肯欠人。
在这个普通的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品质:诚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仍有一些人总是做不到;诚信是立人之本,也同样有很多人都做不到,也许你就是其中一个。
我觉得我们这些所谓的大学生,缺乏诚信,缺乏责任感,缺乏爱心的虽然不能说比比皆是,但还是有很多的。我希望我们这些人,都能像牛树起、杜彦敏、李景刚、时翠平和李维贺老人等人学习,做一个有爱心、有诚信、有责任感的当代大学生。
体育部:陈沛
2011年4月8日星期五
第四篇:读《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有感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那里的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的故事。
我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心情十分悲伤,因为那些人们乱砍伐那些高大笔直的树木。如果我们乱拔那美丽的小花朵,嫩绿的小草,仍然也是会一样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现在的花草树木,我们不能伤害它们,如果我们伤害了它们,就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我多么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像现在我们这么爱护、保护那一朵朵美丽的小花儿,那一棵棵嫩绿的小草,那一棵棵高大笔直的大树,也就是要保护花啊、草啊、树啊,要保护好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
第五篇:一生只为寻找一个灵魂的归宿--读《简爱》有感
一生只为寻找一个灵魂的归宿
——读《简爱》有感
《简爱》一八四七年问世,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了,然而经久不衰至今仍为许多人所珍爱,跻身世界名著之林无疑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这是我第三次读《简爱》了,记得前两次一次是在初中,一次是在高中,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故事情节什么的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对这书却一直念念不忘,依稀记得对这本书很是喜欢。在我的印象中对于小说而言一般很少读第二遍的,不算薄的一本书能让我在中学时代便读两遍,而且一直念念不忘以至如今再读,可见对其喜爱程度。
前两次的阅读早已忘记了故事情节,甚至忘记了被人奉经典的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对于小说里那些更深层次的涉及到时代背景和简所代表的女性的意义诸如此类的更是想都没想过,可是很奇怪小说中那几次对于旅途的描写却让我印象深刻,此次阅读也着重想找回那些已经被时间模糊的关于那些旅途记忆。这次重读似乎让我有些明白为何我会对简的那几次旅途如此钟爱。
第一次,是简从盖茨黑德(那个被年少时的简称为冷酷无情的坏女人的家里)到罗沃德学校(那个简成长的慈善学校)之旅。那次旅途应该还算比较愉快吧,虽然其中也包含一些担忧。那时的简一心想着逃离盖茨黑德,逃离舅妈的嫌弃、逃离表姐的蔑视以及表兄的侮辱与毒打。而那时的她对于她所要面临的新环境一无所知,对于路途中是否会被拐走也持有担心。但总归这是一个非常顺利的旅途,值得庆幸她成功的逃离了盖茨黑德。
第二次,是从罗沃德到桑菲尔德(那个让她陷入爱的漩涡成就那段不朽的爱情的地方)之旅。这次旅途源于坦普尔小姐的离开,坦普尔小姐是罗沃德学校的校长,简的老师兼朋友,她的存在让简对罗沃德产生了家的感觉,她的离开迫使简重新思考人生,让简记起外面的世界,憧憬自由。于是在一系列的行动之后简得到了在桑菲尔德的一个家庭教师的职位。虽然对桑菲尔德不甚了解,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却使她勇于前进。对于她不顾一切的离开罗沃德投奔斯菲尔德有一段在旅店等待时候的心理描写我觉得很妙。书中原话是这样的“对一位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一种奇怪的感受是体会到自己在世上孑然一身:一切联系已被隔断,能否抵达目的的港又无把握,要反回出发的点则障碍重重。冒险的魅力使这种感受愉快甜蜜,自豪的激情使它温暖,但随后的恐惧又使它不安。”。这一段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我想抛弃过去义无反顾的奔向不确定的未来的时候大概都是这种心情。虽然在旅店经历了孤单等待的小小插曲,简还是很顺利的来到了桑菲尔德。在这个比想象中更好的桑菲尔德,简可以度过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日子,在这里她找到了她的真爱,甚至差点结婚。可也是因为这差点,使她有了下一次的旅途。
第三次,是离开桑菲尔德之旅。这一次纯粹是离开没有目的地的离开,或者可以说是逃走。在经历了和罗切斯特(桑菲尔德的主人)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然后走向结婚礼堂,然后在婚礼中被告知与她结婚的对象已经结婚(而且他的妻子正住在桑菲尔德)之后,极度悲哀的情况下的逃离。关于这次逃离时简的心情书中如是写道“我信步朝那个方向走去。此刻不允许深思熟虑了:不能顾后,甚至也不能瞻前。不能回想过去,也不能展望将来。过去是一页书,那么无比美妙——又是那么极度悲哀,读上一行就会打消我的勇气,摧毁我的精力。而未来是一个可怕的空白,仿佛洪水退去后的世界。”。在这里我不得不赞美一下作者语言精妙,在书中描写得恰如其分又极其精妙的句子随处可见,很多都被后人奉为经典,我想《简爱》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除了故事吸引人之外与作者对语言文字的应用是分不开的。离开桑菲尔德后,她不知要上哪儿去,她没有家(盖茨黑德不是,罗沃德也不是,桑菲尔德她曾以为可以是却刚刚离开。),她没有亲人,也不知该怎么办,她切切实实的成了一个流浪者。后来在丢失了包裹之后成为了一个身无分文无依无靠的流浪者,差点死在了流浪的途中。好在经历各种苦难之后她来到了沼泽居,遇到了圣-约翰(她的救命恩人、她的表哥、又一个向她求婚的人),认识了黛安娜、玛丽姐妹。在这里她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觉。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在后来的某一天简离开沼泽居去了莫尔顿,接着黛安娜和玛丽也离开了,于是沼泽居被废弃了。第四次的旅途,应该是从沼泽居到莫尔顿,然而书中对此却没有描写,但是对于简到达莫尔顿后的感慨却是值得一提的,那一章的一开始便写到“我的家呀——我终于找到一个家了——是一间小屋。”,这里应该充分体现了简对家的向往。在这里简当上了一个乡村教师。
第五次,反回桑菲尔德之旅。这一次是在她决定永远的离开英国之前,最后一次探望她此生的挚爱。而此旅却因意外的发现桑菲尔德被毁,她心爱的罗切斯特被毁,而有了不一样的结果——她再一次投入了罗切斯特的怀抱成为他的妻子。到此她的爱情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她的灵魂终于有了一个归宿。
大多数人对于《简爱》的评价都集中在简-爱对最纯洁的爱情的追求上和她对自由的追求上,或者从女性主义角度进行分析。“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我的心灵给你一样充实!„„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以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在追求自由平等中,这段简对罗切斯特的宣言,被奉为经典对白。也确实如此。
不过在我看来其实简一直不懈追求是其实只是一个家,一个归宿——一个灵魂的归宿。而这个追求在她这几次的旅途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也许是因为自小便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她更希望有个值得她依靠的家。然而收留她的盖茨黑德不是,她在后来一次因为里德太太的病回到这里的时候说过这里“不是她的家,不是她永远的归宿”,她在那里得不到她想要的爱和依靠,于是选择了逃离,去另一个地方寻找。当然她可以选择离开盖茨黑德,对要去的地方去无从选择于是她被安排去了罗沃德寄宿学校,在那里一开始她肉体上受罚,心灵上受到摧残。但是也是在那里她从海伦那里获得了内在力量,性格变得刚强,八年之后因为坦普尔小姐的关系“使罗沃德有几分像家的感情和联系”,但坦普尔的离开也使得这种联系消失。她终于意识到罗沃德也不是她想要的家,不是她想要的归宿,书中说她想要向往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想要自由于是决定离开。在我看来也许她只是想要去寻找她心目中的那个家,罗沃德不是于是她要离开。很幸运的她来到桑菲尔德,并遇到她此生最重要的人罗切斯特,她可能一开始并没有想到在这里找一个家。但毫无疑问与罗切斯特相爱后她想要留在这个家里,而且后来答应罗切斯特的求婚一心成为他的妻子。但世事难料当罗切斯特的前妻横空出现时,她不得不逃走,那时她的心里大概放弃寻找新的归宿了,变成了一个流浪者。而来到沼泽居却使她意外的有了“家的感觉”。即使到了后来离开沼泽居来到莫尔顿的时候,她的第一个感慨就是“我的家呀——我终于找到一个家了——是一间小屋。”。可见她对家的需求是多么的强烈。她是多么热切的想要一个归宿,她终于找到了。
在莫尔顿她终于找到了一个家,只属于她自己的家。但是关于灵魂的归宿的追寻却没有在此止步,也许本来可以就在此止步的但约翰的求婚和想要带她离开英国的计划,使得她再一次正视自己的心,再一次正视自己的感情。当她再一次见到罗切斯特那个她一直念念不忘的人的时候,虽然那时的他已经又瞎又瘸,但是她还是义无反顾的留在了他的身边。他于她而言是一个灵魂的归宿,如果她追求的只是一个物质上的归宿一个家,她完全可以和约翰在一起,但她的追求是灵魂上的。站在灵魂的高度在她的眼里除了罗切斯特在没有人能给她一个归宿,所以不管他外貌变成怎样她都心甘情愿和他在一起。
所以在简的一生中她的数次奔波其实只为寻找一个家,一个心灵上的家。一生只为寻找一个灵魂的归宿,多么美丽又单纯的愿望啊。
其实于所有人而言,一生何尝又不是只为寻找一个灵魂的归宿呢。有的归宿是最纯洁的爱情,有的是最伟大的事业,有的是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一生。只是有的人在追寻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的初衷,使自己陷入复杂的人世中不能自拔,而有的人一直坚持最后取得胜利变成永恒如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