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关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摘要:自70年代诞生以来,金融衍生产品己经产生了1200多个品种。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交易额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传统金融产品,并逐步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的驱动力。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及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等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不仅与中国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息息相关,与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息息相关,同时也关系到人民币产品的定价权,关系到经济国际化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与完善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已经成为必然的要求。
[关键词] 金融衍生产品 风险规避 金融创新
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现状
以上世纪90年代初少数机构开展地下期货交易为起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先后出现了外汇期货、国债期货、指数期货及配股权证等交易品种。1992年~1995年间,上海和海南的交易所曾推出过国债和股指期货;2004年推出的买断式回购,2005年推出的银行间债券远期交易、人民币远期产品、人民币互换和远期结算的机构安排等,意味着中国衍生品市场已小荷初露。此后,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而创立的各式权证使衍生品开始进入普通投资者的视野,权证市场成为仅次于香港的全球第二大市场。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拉开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大幕。黄金期货于2008年1月9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鸣锣上市,使得期货市场品种体系进一步健全,除石油外,国外成熟市场主要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基本上都在我国上市交易。
二、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金融衍生品市场基础法规与监管环境需要完善
虽然近年来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但与之相适应的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却并未同步进行。尤其是在监管水平落后,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建立相对完善的法规监管体系对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业务进行审慎监管更为必要。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监管银行、证券和保险这三个子市场,中央银行和财政部从宏观上对三个市场进行监管,辅以金融机构的内部稽核部门监管,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实际上,高度集中的监管体制使行业自律组织的积极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行业自律管理也缺少相应的法律规定。
(二)现货市场规模不匹配
由于衍生产品的派生性,任何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都要有成熟完善的现货市场作保证。没有合理的现货市场规模,就不会有合理的市场价格。市场容量越小,就越易造成价格的人为控制。表现在国债期货市场上就是多方利用现券流通不足的“瓶颈效应”,在期市上做多的同时,凭借其资金优势,拉升现券价格加以配合,使空方卖空的保证金不断追加并流入自己的户头,造成“多逼空”的市场格局,“314**”、“327**”、“319**”的原因都是在“多逼空”的布场环境下,空方不得已而巨额抛售合约打压价格造成的。
(三)衍生产品层次不够丰富,交易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现有衍生产品虽然已基本涵盖了远期、期货、掉期、期权这四类衍生产品的基础形式,但具体分析,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层次还缺乏深度。目前衍生品市场可供交易的产品种类有限,并且以传统、常规的衍生产品如商品期货、债券远期、利率互换、远期结售汇、外币掉期等为主,诸如信用衍生产品、结构化金融工具等高级衍生工具仍然处在起步阶段。
我国与国际市场相比,高级衍生产品市场参与程度较低,主要品种仅限于农产品与金属2006年,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成交总量仅占全球场内交易总量的1.9%;2007年,在上述交易所交易量较上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占全球交易总量仅为2.4%,与我国在现货市场上的地位存在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为巨大。以铜为例,我国已成为世界级的铜生产与消费国。
在境外成熟的金融产品中,我国除股指期货正在准备中,其他主流产品,如股指期权、国债期货与期权、外汇期货与期权及个股期货与期权等产品尚未起步。相对于我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衍生品市场已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急需得到创新和发展。
(四)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基础性金融衍生产品价格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对金融价格管制较紧的国家,金融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家政策对金融产品价格变化影响很大,并且与重大信息的披露和财政金融政策的公布有密切关系。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重大的信息披露及有关政策的公布均有严格的程序,泄密者和传播谣言者将会受到严惩,以保证交易公平、公正、公开。我国证券法规将发行人澄清谣传的义务仅限于澄清“公共传播媒介”中出现的谣传,这显然过于狭窄;对“重要问题”的标准界定不清,概念外延很大。另外,在信息披露频率过低。
三、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金融衍生市场立法和监管体系
作为二次虚拟的金融衍生工具,处于金融风险体系的“倒金字塔”的顶层,从系统结构的角度来看,其结构的脆弱性明显,这要求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建立全面的立法和监管体系。
稳步推进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国际化。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律对于市场行为主体的规范和约束是市场经济健康、协调运转的必要前提。
(二)科学安排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顺序
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的衍生产品所需要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也不可能同时具备和成熟。因此,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应科学地安排顺序,时机成熟的先行推出,时机尚不成熟的则积极创造条件,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首先,优先发展场内交易,适度利用场外交易。其次,金融期货的发展先于期权和互换。再次,在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方面,应以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为突破口。
(三)鼓励金融衍生产品创新
金融衍生品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市场,创新是其生命力所在,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新产品创新能提供新机会,提供新的交易手段,产生新的盈利模式,因而能促进交易量的持续增长。
第一,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需要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健全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深化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基础环境。
(四)培育成熟、理性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在发展我国衍生金融市场时,不能忽视个人投资者的作用。在借鉴韩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经验时我们曾经提到韩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合约设计合理,金额适度偏小,非常适合个人投资者的参与,加上韩国证券市场上交易制度的不断创新,极大地刺激了大众投资者的入市欲望,使个人投资者成为韩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的最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我国证券市场上有1.3亿户投资者,其中90%以上是个人投资者,这一点比韩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能够充分调动起个人投资者的需求,设计出符合他们需求的金融衍生产品,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将迸发出难以预料的活力。
总结:稳步推进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国际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本质上是国际化的竞争性市场。对一个国家来讲,实现衍生市场交易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条件下,中国衍生市场对外开放的条件趋于成熟,应当放开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国际衍生市场的限制,同时允许外国资本在规定条件下参与中国衍生市场。为了实现中国衍生市场的国际化,使我国衍生市场与世界衍生市场接轨,我们一方面要加快金融创新,掌握金融工程技术,培育自己的金融工程人才,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使之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借鉴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将国外的理论、实践与中国的资本市场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能实际解决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存在问题,适合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魏进高.发展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思考[D].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2]张敏黄阅王芳: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道路分析[J].财经界(下旬刊),2007,07
[3]罗熹: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四个基础性缺陷[J].经济研究参考,2007,12
[4]本刊特约评论员.积极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J].上海金融,2006,04
[5]钟文红伍宏健: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的成因及法律控制对策[J].特区经济,2005,08
[6] 燕鹏,丁伟,张净国.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研究[J].价值工程, 2006
[7] 安毅.衍生品市场与宏观经济调控研究[M]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8] 贾辉艳.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与恰当选择[D] .北京: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6.
[9] 魏进高.发展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思考[D].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第二篇:第八章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第八章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第一节 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和发展
1.识记
(1)金融衍生工具P179又称金融衍生产品,与基础性金融工具相对应,是指在一定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其价值由作为标的物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价格决定。
(2)套期保值P180是指交易者为了配合现货市场的交易,而在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上进行与现货市场相反的交易。
2.应用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P179
(一)价值受制于基础性金融工具
(二)具有高杠杆和高风险性
(三)构造复杂,设计灵活
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功能
(一)价格发现功能
(二)套期保值功能
(三)投机获利手段
第二节 金融远期合约市场
1.识记
(1)金融远期合约P183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按照某一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2)远期利率协议P184是交易双方承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按双方协力利率借贷一笔确定金额的名义本金的协议。
2.应用
(一)金融远期合约的特点P183
在于它是由交易双方通过谈判后签署的非标转化合约,因为合约中的交割时点、交割价格以及合约的规模、标的物的品质等细节都可以由双方协商决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尽可能地满足交易双方的需要。
远期合约非标准化的特点决定了其一般不在规范的交易所内进行交易,而是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非标准化合约的特点还给远期合约的流通造成较大不便,因此远期合约的流动性也较差。
(二)远期利率协议的功能P185
远期利率协议最重要的功能在于通过固定将来实际支付的利率而避免了利率变动风险。由于远期利率协议交易的本金不用支付,利率是按差额结算的,所以资金流动量较小,这就给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管理利率风险而无需改变其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工具。
第三节 金融期货市场
1.识记
(1)金融期货合约P186交易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金额工具的标准化和合约。
(2)外汇期货P189又称货币期货,是以外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是金融期货中最早出现的品种。
(3)利率期货P190是继外汇期货之后产生的又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其标的物是一定数量的与利率相关的某种金融工具,即各种固定利率的有价证券。
(4)股价指数期货P191指数期货即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
2.领会
(一)金融期货合约的特点
1.金融期货合约都是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交易双方不直接接触。
2.金融期货合约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3.金融期货交易采取盯市原则,每天进行结算。
(二)金融期货合约与金融远期合约的区别P180
期货合约和远期合约不同,期货合约通常都是标准化合约。金融期货合约是指交易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合约。所谓金融期货的标准化合约,是指期货合约的合约规模、交割日期、交割地点等都是标准化的,即在合约上明确规定交易的规模、交割日期、交割地点等,无须双方再商定。交易双方要做的唯一工作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期货合约,并通过交易所竞价确定成交价格。
(三)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组织形式P181
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组织形式有非营利性会员制和营利制性公司制
会员制交易所是由全体会员共同出资组建,缴纳一定会员费作为注册资本的非营利性会员制法人机构。会员制期货交易所的特点是:会员缴纳会员资格费用是取得会员资格的基本条件之一;交易所建立和营运资本由会员费的形式筹得;交易所收入有结余时,会员不享受取得回报的权利。
公司制交易所是由投资人以入股形式组建设置场所和设施,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的经营交易市场的营利性企业法人。特点是“交易所不参与合约买卖交易,但按规定对参与交易者收取交易费用,投资人从中分享收益;交易所按投资人出资多少分配投票权,实行一股一票制;交易所的经营重视盈利性,注重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经营效率,但忽视公益性,影响市场稳定等。
金融期权合约:
期权费:又称权利金、期权价格或保险费,是指期权买方为获得期权合约所赋予的权利而向期权卖方支付的费用
看涨期权:也称买权,是指赋予期权的买方在给定时间或在此时间以前的任一时刻以执行价格从期权卖方手中买入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期权合约
看跌期权:也称卖权,是指赋予期权的买方在给定时间或在此时间以前的任一时刻以执行价格卖给期权卖方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期权合约
欧式期权:是只允许期权的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行权的期权合约
美式期权:是允许期权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前的任何时间执行期权合约
领会:
金融期权合约的主要内容
1.期权合约的买方与卖方2.期权费3.合约中标的资产的数量4.执行价格5.到期日 金融期货合约与金融期权合约的区别
金融期权合约金融期货合约
标准化程度与交易场所既有标准化合约,也有非标准都是标准化合约,都在交易所化合约。标准化合约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
内进行交易,非标准化合约在场外进行交易
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平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等的。合约的买方只拥有权利,除非用相反的合约冲销,这种权
不承担义务;相反,合约的卖利和义务在到期日必须行使,也
方只承担义务,不拥有权利。只能在到期日行使
当合约的买方行权时,卖方必
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盈亏风险承担合约买方损失有限,盈利可能交易双方所承担的盈亏风险都是无限;合约卖方损失可能无限无限的但盈利有限
保证金要求合约买方不用交纳保证金,交易的买卖双方都须交纳保证金
合约卖方需要交纳保证金
结算方式到期结算每日结算
金融期权的风险管理功能
金融期权可以使期权的买方将风险锁定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期权合约的买房也可以利用期权合约规避现货市场存在的风险
金融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利用各自筹资机会的相对优势,以商定的条件将不同币种或不同利息的资产或负债在约定的期限内互相交换,以避免将来汇率和利率变动的风险,获取常规筹资方法难以得到的币种或较低的利息,实现筹资成本降低的一种交易活动
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对两笔币种与金额相同,期限一样但付息方法不同的资金进行互相交换的一种预约业务
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互相交换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币种不同的两笔资金及其利息的业务
金融互换的原理
比较优势理论是金融互换合约产生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提出的。他认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且一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有利地位,而另一国均处于不利地位的条件下,如果两国进行专业化分工,各自专门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通过国际贸易,双方都能够从中获益。金融互换只要满足以下两种条件,就可以进行互换:第一,双方对对方的资产或负债均有需求。第二双方在两种资产或负债上存在比较优势
利率互换的功能
双方进行利率互换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市场上各自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篇:浅析我国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发展
浅析我国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发展
结构性金融产品通常被认为是近年来金融创新的产物,是目前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最热门、最富有潜力的投资领域。事实上,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市场特征早在很多年前就己经出现,一些经典的结构化产品的出现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如可转债。本文对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阐述了其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结构性金融产品介绍
(一)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含义
结构性金融产品是固定收益产品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它将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产品(如远期、期权、互换等)合二为一,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由债券和各类衍生金融产品构造成的一个组合,以期增强金融产品收益或将投资者对未来市场趋势的预期进行产品化。传统结构性产品,如内含认股权公司债以及可转换公司债,其内含买权的主要作用是使所发行的债券对投资人更有吸引力,且衍生产品部分的风险是由发行者通过股本扩张来承担。而现代的结构型产品,其内含的衍生产品部分,重点着眼于该金融产品风险收益特征的改变,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内含期权部位可以是多头部位,也可以是空头部位,从而更大空间改变该结构性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
(二)结构性金融产品的结构
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基本结构是固定收益金融产品加期权的投资组合,产品的投资收益与期权息息相关。结构性金融产品内含固定收益证券和衍生产品两个部位,其每个部位的构成还可细分。如,债券部分通常可分为四种形式:零息债券、付息债券、摊销型债券与浮动利率债券;而衍生产品部位则可分为三大类:远期合约、交换合约与期权。
以保本型股票挂钩结构性产品为例,持有人相当于持有了一份无风险债券,并同时买入一份期权,其较高的或有收益来源于其买入期权可能带来的收益。其实质是利用组合投资技术所构造出的一种能够强化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允许投资者在不必交易基础证券的情况下,拥有一种选择权利,即选择获得固定收益或者享有单一股票、一个股票组合或股票指数的涨跌收益。
(三)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分类
内含期权的标的资产是影响结构性金融产品收益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按照产品期权的标的资产不同可分为:与利率挂钩(如LIBOR等基准利率),与汇率挂钩(如某些外汇指数,或预设的协定汇率,或汇率区间等),与股票指数、一篮子股票或单一股票等挂钩,与信用挂钩(如挂钩一家或一组公司的“信贷事件”),以及与商品、商品交易指数或单个商品价格挂钩(如与石油、黄金挂钩)。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结构性产品也逐渐内嵌一些非标准化的、混合型的奇异期权,或者挂钩一些新的资产种类,如保险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目前,与股票及利率挂钩的结构性金融产品的规模较大。
二、结构性金融产品的作用
(一)使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更加完备
完备市场是指在任何市场状况下,投资人均可以组合现存的各种投资工具,来复制任意既存有价证券的风险及报酬的市场。灵活的设计特点使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更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对资本市场的完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深化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配置功能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灵活设计的特点使其能够产生多样的风险报酬形态,吸引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增加了衍生品市场的风险分散和配置功能。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配置功能主要表现为:
1.使发行者和嵌入的衍生合约部分的风险相隔离。在传统结构性产品中,发行者承担期权部分的风险,比如,可赎回债券中,发行者购买了买权,承担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可转债中,发行者卖出买权,承担内在股票价格风险。而在现代结构性衍生产品中,发行者通常完全和所嵌入的期权部分风险相隔离。这种保护是通过衍生产品交易进行套期保值来实现的。发行者通过和投资银行或衍生品交易所市场的交易,对冲掉结构性产品的期权部分风险,锁定融资成本。承担的唯一风险是在对结构性产品进行套期保值时,来自于衍生产品交易者的违约风险。
2.降低了投资者的信用风险。传统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发行者并非都是信用等级较高的,投资者承担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现代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发行者限制于高信用等级者(国际市场上结构性衍生产品的发行者信用等级都在AA 以上,最低是A)可以认为不存在信用或违约风险。
(三)增强了金融衍生市场中资本的流动性
与传统的金融衍生产品相比,结构性产品可以根据投资者特定的风险特征来设计产品,从而满足其对冲风险的需要,降低了风险管理的成本,增大了金融产品交易量,大大增强市场的流动性。首先,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一方面由于增加了对嵌入资产的期权交易的需求,增加了相关资产期货、期权合约的交易量和流动性;另一方面,有些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比所联结的资产更容易进行二级市场交易。其次,相对于一般储蓄产品和股票投资而言,它不仅提供了一定收益的保障,也使投资者承受的风险在一定限度之内,为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机构提供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渠道,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投资者对结构性产品的投资需要,增加资本的流动性。另外,结构性产品将金融衍生交易巧妙地融合于传统的固定收益产品中,使投资者能够顺利进入由于自身资信条件限制无法进入或进入成本过高的衍生产品市场。
(四)提高了金融衍生市场的信用水平
商业银行作为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发行机构一般都拥有较高的信用评级,所以对购买者而言,交易对手为信用较高的商业银行等结构性产品发行机构,交易的信用风险很低;此外,由于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发行机构一般不承担额外的市场风险,所以其会通过衍生交易将由发行结构性产品带来的风险在市场上分散,卖给其他投资者。对于这些投资人来说,交易对手也是商业银行等发行机构,交易的信用风险也较低。由此可见,通过商业银行等结构性衍生产品发行机构的媒介作用,可以起到信用增强的作用。
三、我国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居民储蓄额的不断上升以及居民对理财的需求增加,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国内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发行也增长迅速。目前国内许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都已经推出了诸多与汇率、利率等挂钩的结构化存款或结构化理财计划等。
结构性产品在我国首先是以外币结构性存款的形式出现的。外资银行在2003年开始推出一些外汇结构理财产品。2004年3月《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执行办法》颁布实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推出了“汇聚宝”、“汇得盈”、“汇利通”、“汇利丰”理财产品,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了“得利宝”等理财产品,一些境内外资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优利账户”、“汇利账户”等理财产品。
目前我国的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按产品的收益特点,可分为固定利率型和浮动利率型;按产品的期限,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对应的存款最长期限为一年及以下、一到三年、三年及以上;按产品挂钩条件,可分为与利率挂钩、与汇率挂钩、与商品挂钩、与信用挂钩四大类。在产品结构方面,向投资者出售以本金保护型产品为主,挂钩标的除传统的利率和汇率外,还有股票指数。
四、当前我国结构化金融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者缺乏对结构化金融产品的风险认识及风险对冲能力
投资者对于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和风控经验,容易被投行所描绘的种种市场好处所诱惑,却看不到做市商常常有意无意忽略的隐含风险,同时在面临市场剧烈波动时也缺乏相应的风险对冲能力和知识。
(二)缺乏有效的定价和避险机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的衍生产品的定价和交易能力还有所欠缺,通过借道外资金融机构,国内的商业银行就失去了对自身产品的定价权。然而,衍生产品的发行商是风险中性的,因此发行商必须对其所发行的产品进行避险。由于定价能力的缺失和投资品种的限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还无法对自己所发行的结构化金融产品进行避险,从而面临着巨大的潜在风险。
(三)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发展对监管及其他相关制度提出挑战
结构化金融产品对我国的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都分别有单独的监管机构。结构化金融产品往往是不同市场的产品组合。如何对这一市场进行监管是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结构化金融产品产生的驱动因素之一就是规避管制(也称管制套利)。目前国内居民向境外投资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外币理财产品以境内外汇存款的形式出现,暗含远期、期权和互换等衍生交易,使拥有外汇的个人可间接进入境外投资中最具风险的投资领域——衍生交易。
结构化金融产品对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对结构化金融产品中的固定收益证券和衍生品两个组成因素进行会计处理、税收上应如何调整等,都是结构化金融产品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构化金融产品的理论研究滞后
我国结构化金融产品市场起步较晚,还属于一个崭新的金融创新领域。在国外有专门的投资银行设计结构化金融产品,并对投资者和发行者推销,而我国结构化金融产品都是各商业银行自己设计推出,不仅产品雷同,缺乏各自的市场定位,而且其中一些银行尚不具备良好的外汇市场投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此外,我国相关金融市场,譬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都还处于初期发展状态,推出结构化金融产品也缺乏有效的市场基础。
五、政策建议
根据当前市场现状,结合我国结构化金融市场目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现阶段应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我国结构化金融产品市场的发展。
(一)建立多层次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结构化金融产品市场的发展要建立在相关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基础之上。我国固定收益产品市场、股票市场、衍生产品市场不仅规模较小,而且种类较少,加之缺乏二级市场的流
动性支持,限制了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推广。我国应对结构化金融产品上市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进行研究,争取早日为其上市交易扫清障碍,从而促进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广。多层次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不但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各类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还能为资本市场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避险工具。因此,建立多层次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有助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化解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二)加强对结构性产品的研究
结构性衍生产品对于国内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国内相关机构对该产品认识仍然停留在低水平上,对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原理、定价方法以及风险对冲缺乏研究。在面临着外资银行竞争的情况下,国内券商、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有必要加强对结构性产品的研究和实务操作。在国内银行结构性产品发展迅速之时,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券商试点发行结构性产品,扩大证券市场的参与基础,满足投资者更多方面的需要。
(三)统一监管标准,完善相关法律
从国外结构化金融产品的长期发展来看,结构化金融产品上市交易是其发展的趋势,所以监管结构明晰是结构化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所以在业务创新方面还存在诸多限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都开办了名目各异的结构化金融产品业务,各类金融机构的结构化金融产品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但是不同的监管主体分别出台不同的监管标准、措施,缺乏协调,造成各类金融机构竞争上的不平等和金融市场的混乱。
鉴于委托理财业务中的信托关系属性,应该实行功能性监管,协调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和信托理财业务的监管标准,并打破理财业务资金运用分业经营的限制,使其在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之间自由流动。我国应该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减少行政限制,推动金融市场创新。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上推出多样的结构化金融产品势在必行。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日益健全与完善、市场参与者投资意识和风险规避意识的逐渐加强,现代结构化金融产品必将成为投资者广泛青睐的投资工具。
第四篇:我国农特产品发展现状
题
目:
我国农特产品发展现状
班
级:
电子商务七班
姓
名:
**
学
号:
1702040728
日
期:
2019年10月21日
【摘要】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已开始进入由量变到质变发展的重要转型期。然而,总的来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还很滞后,不能完全满足农产品现代流通的需要。本文从多角度阐述了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一、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
据商务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全国交易额过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1884家,占总数量的比例达到70%,交易总额近1.5万亿元。蔬菜与果品等主要农产品经过批发市场的比例已经超过70%,在山东等主产地更是超过了80%,基本构成了一个覆盖城乡,连接产地和销区的农产品流通核心网络体系。但是,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发挥不足、总体效率较低,对农产品市场的供求调节作用很弱。
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已开始进入由量变到质变发展的重要转型期。然而,总的来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还很滞后,不能完全满足农产品现代流通的需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全国统一规划。目前,我国尚无全国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整体上看,我国批发市场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地区市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严重和部分地区网点不足、“有场无市”的现象并存。
2.缺少准入、退出机制。由于缺少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准入、退出机制,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恶性竞争事件频发,不仅给竞争双方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农产品的稳定供应产生不利影响,从市场波及上下游农产品经销商、消费者、生产者等多环节。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些房地产开发商以建设市场的名义圈地,经营几年、甚至根本不经营就转营其他。
3.批发市场综合服务能力差,管理制度落后。就整体来看,我国大多批发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管理水平、综合服务能力低,市场功能不发达,只有极少数市场拥有储藏、加工能力和信息开发利用能力。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方式、结算方式多数处于落后状态,以手对手交易为主。
4.经营设施简陋,信息传播渠道不畅。绝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设施简陋,经营服务设施简陋、不配套,缺乏贮藏保鲜设施,甚至有些批发市场还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发达国家为保证鲜活易腐食物的运输质量,采取了空路、公路、水路多种方式联运的组织方式,建立了包括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在内的鲜活易腐货物冷藏链,运输过程中全部采用冷藏车或冷藏箱,配以EDI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我国对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虽然都比较重视,也取得了某些成就,但由于信息网络隶属于不同的地方或部门,存在信息采集面不广、传播渠道不够通畅等问题,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运营成本较高,相关配套不充分。运营成本不仅指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硬件成本,而且包括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这整个流通过程所产生的成本。从这方面来分析,农产品整个流通过程的成本是比较高的:投入成本,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运输成本,农产品必须保鲜,所以就必须配备相应的保鲜设备,需要特殊的产品服务和运输体系;销售成本,运输、认证等后期营销功能意味着该农产品的成本在 提高。因而农产品整个流通成本比较高。
三、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前景
1.生产方面:中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北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南为亚热带和热带,农产品品种上千种;中国有2.3亿农户,农业生产规模小且分散。
2.消费方面: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国,拥有13亿人口,每天要吃掉150多万头猪、2400多万只鸡。中国人饮食多样,有十大菜系,每个菜系都有上千个品种,从而,农产品消费呈现分散化、多样化、个性化特征。
四、政府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统筹制定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规划,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等扶持政策,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
商务部和财政部发出的《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推进双百市场工程的通知》中就农批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支持方向、农产品批发市场承办单位应当同时具备的条件、农贸市场承办单位应当同时具备的条件、各省级商务、财政部门在农批市场改造中的主要工作、中央财政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对农贸项目的支持政策等都有明确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为支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减轻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经营负担于2012年9月3日发布《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贸市场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提出:对专门经营农产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使用的房产、土地,暂免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同时经营其他产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使用的房产、土地,按其他产品与农产品交易场地面积的比例确定征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最后我国的农特产品首先是在总量的变化,从绝对总数来看,我国的农产品总数量在全世界都遥遥领先,且规模和贸易都不断在扩大,而从相对数量上看,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顺差不断缩小,从过去的农产品出口国变成进口国,这和国际的粮食产品价格被操控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农产品成本相对中国农产品成本更低有关。
02
其次,是产品结构的变化,从出口来看,主要农产品依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主要以水产品及制成品份额最高,这一方面与我国过去海洋生态环境控制不严以及如今海外水产品需求高以及水产品价格高有关。而从进口来看,油料,油脂及制成品和畜产品占主要份额。
再是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结构的变化,我国农产品出口以亚洲为主,主要以日本、香港、美国韩国为主。进口主要集中在北美和南美洲。目前,美国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进口市场。
04
综合来看,我国农产品竞争能力呈下降趋势,农产品的结构需要加以调整,发展有特色的农产品是必选之路,同时,针对农产品市场的竞争,需要一方面提高自身农产品的成本,另外一方面需要解决农产品定价权的问题。
第五篇: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以 ISDA 与 NAFMII 主协议为框架
摘 要
本论文研究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及相关问题。
在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步加深、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场外衍生产品的市场环境越来越成熟,我国商业银行对场外衍生产品的参与也日趋广泛且深入。在场外衍生产品领域,国际金融市场参与者在交易时主要使用 ISDA协会发布的协议文本,交易对手之间跨境叙做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签署 ISDA 主协议已经成为行业惯例与自身内控的基本要求。但 ISDA 主协议代表的交易惯例建立的基础是英国法与纽约法,这些交易惯例未必能全部适用于我国的人民币场外衍生产品交易市场,也未得到我国现有立法和监管法规的确认,这些交易惯例的效力存在不确定性。
近年来,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速,2009 年《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NAFMII 主协议)的推出,是我国第一份真正意义的金融衍生产品单一主协议,对规范境内场外衍生产品主协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 NAFMII 主协议的起草较大程度上借鉴了国际 ISDA 主协议的理念、框架与经验,但也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在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多见。阙波在博士论文《国际衍生产品法律制度研究》中,详细地研究了衍生产品的法律监管制度,但是其研究重点为场内衍生产品,对场外衍生产品未作深入研究。宁敏在博士论文《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中,主要研究ISDA 主协议的具体条款,该文主要侧重对 ISDA 主协议进行逐条解析,并未将这些问题作为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汪泽的博士论文《论对场外衍生产品的法律规制——以 ISDA 文件为研究对象》则侧重在法律规制体系中确认 ISDA 文件代表的场外衍生产品交易惯例的效力,并在这些交易惯例的基础上进行场外衍生产品监管。综合来看,上述论文均未涉及NAFMII 主协议以及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在我国、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运用,针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够。
本文即定位于国际 ISDA 主协议与我国 NAFMII 主协议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除导论外,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章与第二章为第一部分,侧重对 ISDA 与 NAFMII 主协议的演革、框架、条款及适用性进行全面阐述,并注重比较分析;第三章至第五章构成第二部分,为全文的重点,分别从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的应用情况、主要技术与法律条款(具体包括三项基本制度、适用范围、税务条款、声明与保证以及其他重要性技术性条款)、信用风险核心条款(具体包括违约事件与终止事件、自动提前终止、终止净额计算方法、履约保障文件)分析研究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适用性问题;第三部分为结论与建议,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运用协议条款规范业务发展及保护自身利益、我国NAFMII 主协议未来发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参与 ISDA 主协议规则制定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使用的两类主协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比较与归纳总结,较目前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更为细化、具体与全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相对于理论研究,实践分析与探讨更是本文的独特之处与亮点所在。在实践研究方面,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运用情况入手,重点分析研究主要技术条款、法律条款以及信用条款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适用性,并归纳提出相关政策与对策建议,整体上层次清楚、条理鲜明、案例翔实、分析入理。
本文创新之处:
1、选题新颖,关于场外衍生产品的法律问题研究目前处于国内金融学与法学交叉研究的前沿,本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在国内相关的研究领域都属于前沿研究;
2、实践性强,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从事主协议谈判与管理的经验,特别是处理雷曼兄弟破产案件的心得体会,文中案例翔实;
3、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商业银行运用掌握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均有借鉴价值,对我国 NAFMII 主协议未来修订完善、发展方向以及参与主协议规则制定提出了较多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 ISDA 主协议 NAFMII 主协议 我国商业银行 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