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方韶伟中国酸奶市场分析
方韶伟 代(王新华 余道金)
一、中国酸奶市场现状: 中国酸奶市场现状:
酸奶——乳业蓝海,新的利润增长点!
潜力大 酸奶市场份额: 国外 40%,中国 15%
毛利率高 白奶: 最多 20%,同质化严重 ; 酸奶:35%——40%
增速快 全球:白奶 10% 酸奶 20%; 中国:白奶 30%跌至 26%,酸奶 〉30%
酸奶——乳业蓝海,新的利润增长点!酸奶——乳业蓝海,新的利润增长点!——乳业蓝海
三元宣布猛攻酸奶市场,蒙牛结盟世界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酸奶生产商达 能共同开拓酸奶市场,三鹿牵手瑞典爱克林公司共同推广 “新鲜壶” 酸奶,光明、伊利也不甘示弱各自都推出了一系列酸奶新品,地方强势品牌重庆天友宣布将向 西南酸奶市场进军,新希望华西也花巨资打造年产 6 万吨的酸奶工程以期进一步 巩固其在西南酸奶市场的地位,其他企业不论大小也纷纷跟进。2005 年,中国 乳业市场的酸奶年。酸奶市场进入壁垒:
1、酸奶对企业在冷链建设方面要求很高。原因:酸奶保质 期一般为两周左右,且需在 2℃-6℃下保藏,否则容易变 质。
2、酸奶技术含量高,对企业研发能力要求较高。
3、必须面临奶制品生产营销三巨头——伊利、蒙牛和光明 的残酷挤压。酸奶市场进入优势:当前酸奶市场的领军者——光明的市场主要布局在华东,而 且将来也极有可能仍主要布局在华东市场上,华北、西南、华南市场大有作为,尤其是西南市场。
国外酸奶产商: 2001 年,“卡夫”这个美国酸奶市场第一品牌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 意大利乳 品巨头帕玛拉特也已全线溃退 ; 上海的一大国际酸奶品牌“优诺”于 2003 年底退出中国市场。
最近一两年外国酸奶厂商纷纷选择与中国制乳企业合作的战略,最近一两年外国酸奶厂商纷纷选择与中国制乳企业合作的战略,比如:2004 年 纷纷选择与中国制乳企业合作的战略 伊利与有百年历史的世界最大食品企业之一的芬兰维利奥公司签约,买断其 5 年内全球著名益生菌 LGG 中国独家使用权。2006 年 12 月达能与蒙牛合作,致力 于酸奶的生产与研发。
在目前的中国酸奶市场上,中国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中外的合作必然加快 酸奶市场的迅速成长,而中外合作的中国企业主要是国内几个大的乳制品生产 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国内小型企业进入酸奶市场。
二、消费者分析: 消费者分析:
价格昂贵是阻扰消费者不由白奶转选酸奶的首要因素。酸奶虽然是老少皆宜适合人群最广的乳制品,但近年来年轻人、女性、高学历、高收入正逐渐成为酸奶消费者的主要特征。。(调查问卷)一般是什么时候喝酸
奶? 把酸奶当作营养品还是牛奶来喝? 根据在沃尔玛超市的观察发现,买酸奶的主要是年轻女性。消费者对酸奶市场上的几个品牌忠诚度较高,但由于酸奶不像汽车属于高复杂程 度的产品,购买过程复杂,需做大量研究,所以消费者仍可以在这几大品牌之间 进行挑选,尝试产品的多样化。对价格和促销活动敏感。家庭装新瓶型
三.酸奶作为功能性、时尚休闲食品的特征越来越明显。酸奶作为功能性、时尚休闲食品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光明酸奶系列介绍: 光明酸奶系列介绍: 保健类: 保健类: “补钙”:高维高钙酸奶; “美容养颜”“健”字抹茶号芦荟酸奶、酸奶和玫瑰酸奶; : “调理胃肠道,促进消化” 畅优。目标消费群:18至45岁的都市 : 人群。他们生活节奏快,喜欢尝新,同时又因为生活方式的原因需要功 能性食品的调节。尚类: 时尚类:“心的酸奶拌”和草莓、甜橙、葡萄、绿茶等多种口味的“心爽”酸奶 饮品,(广告代言人:twins)目标消费群:17 至 25 岁的时尚青年女 性。活力 E+酸奶、“健”字号 AB100 益生菌优酪乳 凝固型酸奶:浓稠厚实,香润滑爽,口味深得中老年消费者喜爱。搅拌型酸奶: 添加果料,可使产品多样化,含有丰富且易吸收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特别添加的黄桃、草莓、猕猴 桃等水果粒让酸奶的口味更加香浓独特。
四、当前酸奶市场几个主要品牌分析: 当前酸奶市场几个主要品牌分析:
高端 味全
一枝独秀,但 市场份额小,规模小!
光 明
中端
蒙牛
低端
伊利
味全 定位在高端市场(主要体现:价格遥遥领先,包装迥异于光明和蒙牛)。主攻华 东市场(最新消息: 味全酸奶从今年年初已决定逐步退出北京、广州市场)Why?。
1、味全酸奶隶属于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其生产基地在杭州,奶源从新西兰 进口,从杭州运往北京、广州等城市交通费很高,且由于酸奶保质期短,还 需在 2℃-6℃下保藏,长距离运输过程中承担着冷藏成本和变质风险,这一 系列因素使得在北京、广州市场上的味全酸奶的成本较高并最终决定退出这 两大市场主攻华东市场,也可从一侧面说明味全酸奶价格定得普遍较高这一 现象。
2、味全不像蒙牛、光明有着较为健全的奶制品销售渠道,分销渠道的单一一方 面制约着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其成本。
3、从一二两点可看出,味全酸奶的成本较高,也没有所谓的规模效益(酸奶的 生产规模很小),这使它无法与蒙牛、伊利等奶制品巨头们争夺中低端市场,而它正可利用自己独特的口味和所代表着的高品质的
的酸奶形象主攻比中低端 市场利润更加丰厚的高端市场。光明 定位在中高端市场,why?
1、光明在华东地区一直都属于高品质 高品质的代表,在消费者心目中光明是“都市型” 高品质 “都市型” 牛奶的代表,这对于光明进军酸奶市场是一大优势。
2、光明一直代理高端酸奶“达能”的历史,而且光明对外宣称为进一步强化在 酸奶市场的竞争优势,光明练就了“三项全能”功夫-----乳品企业在后台冷 链建设、新品研发和渠道管理的三大能力。
3、高利润率的酸奶市场是奶制品市场未来利润的重要增长点。
4、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白奶市场(区别于酸奶市场)已进入成熟期,白奶在 性能、包装、口味上区别已不大,价格、品牌 价格、价格 品牌成为盈利的主要因素。光明在 成本上的劣势使它在白奶市场无法与伊利、蒙牛进行价格竞争。而 2004 年光 明的“回奶”事件至今仍影响着其品牌,这两大因素使它在白奶市场已大无
作为。选择高端市场、巩固华东市场是光明的市场定位。蒙牛 主要分布在中低端市场,主要营销手段是紧跟光明 紧跟光明(通过对沃尔玛超市上光明和 紧跟光明 蒙牛酸奶产品的分析发现,蒙牛与光明的很多产品在包装、名称、口味等方面都 很类似,同质化严重)大打价格战 大打价格战,why? 大打价格战
1、蒙牛进入酸奶市场较晚,在技术上(比如冷链技术)、口味上、质量上暂时还 无法与光明和味全竞争。
2、成本较低一直是蒙牛的一大优势,价格战也是蒙牛凭借价格优势扩大市场份 额的一贯手段。伊利 酸奶产品在高中低档各种超市的货架上摆放都很少,有些超市甚至没有,而且品 种也比较单一。优势
1、味道:醇厚黏稠、始终如一。
2、包装:清新简洁。
3、定位高端,避免与光明、蒙牛激烈竞 争。
4、已形成知名品牌,拥有一批忠实消费 者。劣势
1、无奶源基地,成本高。
2、分销渠道、市场份额不如蒙牛 等。
3、独用“复原乳”制酸奶,而国 独 家在 06 年下达产品包装上标 注“复原乳”的通知,旨在限 制或禁止使用“复原乳”。
1、质量高,口味好。
1、获取奶源成本较高。
2、成熟的华东市场,都市型酸奶的代表。
2、市场份额局限在华东地区。
3、练就了“后台冷链建设、新品研发和
3、品牌建设、危机管理不成熟。渠道管理”三大能力。
1、成功的事件营销,如超女,神州六
1、进入酸奶市场时间较晚。号。
2、技术(比如冷链技术)、口味、2、奶源充足,可发挥规模效益,打价 质量上竞争力不够。格战。
3、蒙牛品牌知名度直接延伸到酸奶的 分销。
味全
光明
蒙牛
伊利
在对外宣传上:三家
公司都邀请年轻时尚当红的名人为其酸奶作宣 在对外宣传上: 针对的对象也主要是年轻时尚类消费者,这与当前主要消费者为 传,针对的对象也主要是年轻时尚类消费者,年轻时尚有关。年轻时尚有关。
蒙牛 事件营销。请超女代言酸酸乳。“酸酸甜甜就是我”。“舞美师” 蔡莹莹已被蒙牛确定为 2007 年蒙牛酸酸乳的形象代言人
光明 请 TWINS 代言光明的“心爽酸酸乳”。
伊利 请刘易菲、易建联代言伊利优酸乳。“我要我的滋味”。
第二篇:酸奶市场分析
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消费牛奶和乳制品人均量已经已经从六年前8公斤增长到去年19公斤,虽然人均增长量增加了,但是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比我国人均消费仍低于十分之几,说明我国牛奶和乳制品消费增长量还有巨大上升空间。
市场研究公司AC尼尔森昨天发布的2008年《放眼中国市场》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整体增长了7个百分点,而酸奶、酸味奶以38%的增长率位列30个主要品类销售额增长之首。AC尼尔森中国区董事长高恩表示,国民对于个人健康的关注导致当今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这也是酸奶、酸味奶引领去年品类增长的原因。
无论是我国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每天喝牛奶、乳制品已经成为日常饮食,从2000年超市货架上只有几款纯牛奶相比,现在超市上已经琳琅满目出现各种乳制品,纯牛奶、酸奶、乳饮料等等,而消费者观念也发生巨大改变,不在把纯牛奶作为唯一的奶制品购买,而更有营养价值的酸奶越来越成为乳制品消费的新宠,酸奶也逐步代替纯牛奶成为收入和生活层次较高家庭的时尚健康饮品,在各大一线城市的居民订奶也开始只订酸奶,各种酸奶吧兴起,让酸奶迅速在中国蔓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乳业巨头都瞄准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纷纷研制和推出酸奶系列,可以预见,未来几年酸奶将逐渐代替其他乳制品成为消费主体产品。
第三篇:中国老年公寓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公寓市场分析
一、市场需求状况
1、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市场存在巨大需求 在我国,由于主要还是实行家庭养老,老年人多和家庭其他成员住在一起,往往难以满 足老年人对住的特殊需求,有条件单独居住的老人,其住房条件也不理想。据天津、杭州的 有关调查,有 98%的老年人住在多层或集体住宅之中,单身老人和老年夫妇住在多层或集 体住宅中的比例也高达 81%。但是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社会化养老的发展 发展,以及老 发展 年人收入的增加,老年人对老年住宅的需求将会上升。
2、未来十年内老年公寓总体需求呈现上升态势 中国老龄协会调研部认为,截至 2005 年底我国已具有相当购买力的老年人主要集中在 中国 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未来十年,当现在 50 岁左右的人进入 60 岁以后,经济 老年市场的巨大购买力将会充分地显现出来。这部分老年群体中有许多人事业有成,退休金和储蓄存款比现在 60 岁以上老年人有很 大的提高,在消费观念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一群体是最早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子女少的 状况也会使他们更多地依赖于社区服务和选择不同于现在的养老方式。现在所谓的老年人 “高档消费”,在 10 年之后将后变成普通消费。老年公寓总体需求正呈现上升态势。北京、上海
3、北京 上海 北京 上海等大中城市及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中高收入老年群体对高端老年公 寓需求加大 社会人口流动的加速使得更多的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照料。在老龄化的发展中,老年人 对住房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一些大城市里,多数父母与成年子女更愿意分开居住,这既能使老人活动不受干扰,减轻子女负担,也减少了长期共同相处容易产生的矛盾。而普 通住宅由于各项设施并不符合老年人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因此,能够住进一个设施 完备、服务周全的老年城,倒成了很多中国城市老人向往的事。零点调查公司对北京、上海两地 3000 名 55 岁至 75 岁市民就“老年人住宅消费问题”进 行了随机访问,访问报告表明,目前我国老年住宅市场需求加大,一些大城市里,许多父母 与成年子女更愿意分开居住。这一方面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家政服务公司介入居民的日常生活,许多老年人已经从“家 庭保姆”的身份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使老年人与其子女的世界 世界观、价值观和人 世界 生观产生了分歧,他们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缓解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因此他们对于老年公 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零点的调查数据 数据表明,京沪两地 76.2%和 66.7%的被调查者对
现有居住环境中的医护急 数据 救条件、体育娱乐场所意见很大,半数以上对社区活动、空气、安全设施、环境安静度不满 意,而居住高楼、周围老人少、和子女住以及居住面积的不满意程度相对较低。这两个数据 表明,城市化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使许多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日趋恶化。恶劣的环境越来越不适宜老年人颐养天年,所以,很多老年人也产生了到环境相对较好,又 不太偏离城市的城郊居住的愿望。2005 年的另一项调查显示,在上海 300 万 60 岁以上的老人中,愿意选择大型现代化老 年城(公寓)养老的占到 30%,这样仅上海就有近90 万老年人期盼住进老年公寓养老。
4、低收入老年群体对福利性养老机构 机构需求较高 机构 受我国经济发展城乡差距大、东西发展较大落差的影响,我国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地区 的老年消费群体消费能力有限,且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居家养老、养儿防老上,短期内难以 对老年公寓有较高需求。因此他们对老年公寓的需求以福利性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为主。
5、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老年社区市场前景看好
在中高收入老年人期望的入住方式中,希望购买房屋产权的占调查总数的 51%,打算租 赁房屋使用权的占 24%,希望购买产权式酒店的占 16%,打算采取其他形式的占 9%。这也 意味着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老年社区市场前景看好。
二、市场供给状况
1、老年公寓市场有需求空间,但市场供给仍较为紧缺 国内的养老模式还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量靠政府、社区、街道办的福利院、敬老院 管理水平落后、设施陈旧、规模极小,缺乏专业护理人员,且资金 资金来源不能保 等养老机构,管理 管理 资金 障,只能供应老年人一些简单的生活需求。同时,在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中国还出现了 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老年公寓。从环境上看,老年公寓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功能与护理手段 有了提高。但规模一般较小,且缺乏系统的针对老年人生活、心理、生理的保障体系。所谓老年公寓是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的专用住宅,是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的结合,不仅需 要在楼层、医院、交通、服务设施等方面符合老人的身体特点,更要在娱乐、学习、交往、情感等方面照顾老人的心理需要。但在中国目前的这些老人服务机构中,好多名为老年公寓、养老院的场所,除少量为新建的以外,大多数是利用旧房改建的,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调,且可供活动的绿地较少,并不具备完善的建筑设施和服务条件,不能够全方位地为老年人提 供良好的服务。有些更是只把老人当作病人看待,并不关心老人
人们情感或心理需要。就中国而言,现有 42000 多所养老院,加上社会兴办的老年机构,现收养老人不足 100 万人,还不到目前中国 1.3 亿老年人的 1%。且不论条件如何,单从数量上也远远不能满足 老人们的实际需要。从总体上讲,除少量为新建的以外,大多数是利用旧房改建的,设施简 陋,服务功能较差,无法适应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特殊需要。另外,可供老年人室外活动的绿 地较少。
2、老年公寓的供给呈现多元化特征,但仍缺乏对客户的准确定位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逐步走向小型化,老年人的住宅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 化,从基本的住宅消费逐步发展到提高住宅消费品质上来,老年人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 征。老年公寓市场上已经针对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高端老年公寓、亲情社区型老年公寓、福 养老机构、利性设计独特的小户型房等多种产品。目前许多老年住宅未做好客户定位,其价格没有根据各经济层次的老年人做出合理定 位,使老年公寓市场的供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致使部分福利性及赢利性老年公寓的经营 较为困难。截至 2005 年,市场上的老年住宅项目多以公寓为主要物业形态。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青岛、济南、威海等很多地方均已出现一定数量的老年公寓。它们的经营成效受运营 模式中的市场定位、销售方式、服务体系的直接影响。老年公寓的设计、服务等方面并不符 合入住老人的需求,致使部分老年公寓在盈亏点间经营。
3、老年公寓开发呈现以下特点 1)客户为中高经济实力的老年人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存在着一批占当地老年人口总数将近6%以 上的中高收入老年群体,他们认为现在的养老条件,无论从居住条件还是养老服务水平方面 都不能满足他们日益提高的养老需求,因此他们逐渐关注能够满足其养老需求的新型养老模 式。而老年社区能为这一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居住条件和人性化的服务内容。2)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老年公寓与敬老院、福利院不同,不是用来收养无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和低收入家庭送 养的老人,不属于国家或集体创办的社会福利设施,而是由企业投资 企业投资 企业投资并公司化经营管理的老 年专用住宅,一般选址在城市周边,有山水相伴,空气新鲜,风景优美的环境。入住的老人 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健康状况选择住房类型、等级和服务档次。
由于老年公寓提供给老年人是个性化的居住条件和人性化的服务内容,因此其住宅形式 一般要包括居家式的私人住宅、宿舍式的酒店公寓以及医院式的养老病房,同时
由于老年公 银行、邮局、医院等设 寓一般兴建在城市周边,还要提供多种生活必备设施(如购物场所、银行 银行 施)和娱乐锻炼的配套设施(如体育馆、餐厅、娱乐场所、老年大学等),人性化的社区服 务包括社区物业服务、社区家政服务、社区医疗服务及社区娱乐服务。因此一般房地产 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 商的“盖楼卖房”和普通养老机构的出租床位,服务内容单一的“旅店式”运营模式不适合老年 公寓的正常经营。3)具有“福利性事业、市场化经营”的特点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贫富差距悬殊,并且属于低福利水平国家,所以 政府主要关注并解决社会“低保”、“五保”等处于弱势的老年人群的养老问题,而对中高收入 人群养老生活关注的较少,只有一些粗放的政策,并且在现实运用过程中可操作性差。同时由于老年公寓属于新兴事物,它是老年人社会化养老和社会化投资并企业化经营的 房地产开发的混合体,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操作方面相对滞后,所以一般开发商在税费减 免、金融 金融支持方面得不到相应的优惠,对于具有社会化养老性质的老年社区,开发商需要完 金融 全按照市场条件解决项目立项、项目审批、资金筹措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以上原因,老年社 区运营需应遵循市场规律,走“福利性事业、市场化经营”的道路。4)投资额大、资金回收期长 它不仅包括住宅本身,还包括许多服务配套项目,老年公寓项目不同于一般房地产项目,并且在设施、设备规划设计、安装方面都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有数据显示老年社区的总体 造价要比普通房地产项目高五成至一倍。另外老年公寓的租售方式比一般住宅更为复杂,一般住宅都通过住宅销售实现房地产开 发的最终目的,而老年公寓则需要根据老年人市场需求的多种形式,采取租、售结合的方式 满足老年人入住,其中一定比例的住宅面积可以实现销售,另一部分须满足租用、度假等需 求,并且公共服务设施更需要通过经营来实现收回投资,因此老年公寓的运营模式要采取灵 活多样的销售方式保证其正常经营。
4、老年公寓市场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趋势 1)基于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社区型的老年住宅设计更注重细节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的老年人,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 对老年住宅的设计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绿地 21 城孝贤坊属于社区型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尊老社区,她和其他的度假社区、国际社区、商务社区等,共同组成了绿地 21 城人文新镇。选择此类社区的客户,可以是老 两口在
第四篇:中国礼品市场分析
中国礼品市场分析
中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在人际交流层面,礼品承载了人们深深浅浅的文化表达和情感寓意。礼品是一种无声的宣言。她清清楚楚的宣告了赠礼者与受礼者的关系:是普通朋友、邻居亲戚、商业伙伴、上司下属还是亲密爱人……礼品是人们感情的纽带。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一件并不贵重的陶艺茶壶,便可以得体地表达挚友间的情谊和尊重。礼品更是人品的延续。通过礼品我们可以抚慰他人,激励他人,教育他人;可以取得控制,获得补偿,化解恩怨,增进情感;可以显示知识和修养、表达友善和爱心,扩大个人影响,抒发个人抱负。
同时,受赠者可以从礼品中衡量出赠礼者的品味兴趣,甚至包括赠礼者的智慧、才干、情感、气质。在这个意义上,礼品承载着人们的性情品质,俨然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形态。
在个体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礼品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国宾礼品、商务礼品、收藏礼品,形式用意都更上一个层面。礼品是国家文化的桥梁,文化失和的弥合剂。好的国宾礼品和商务礼品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拉紧国家之间、企业单位之间的距离,消除误会和隔阂。
以下我将从产品和经营两个角度,来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产品分析
1、送礼意识强,礼品大众化。
走亲访友,礼尚往来,老百姓送礼更多局限于传统节日、亲友生日、同事婚宴等,所送礼品大多为超级商场或批发市场买来的大众货。
年年如此送礼,送的人觉得缺乏新意,也很难尽心意;受礼者有时觉得礼品太俗,但又不好拒绝,弄得双方心里都尴尬。
不管是礼品公司经营的广告促销礼品,还是广告上宣传的健康礼品,抑或散落在各种市场上的其它可以称作礼品的礼品,其共同点离不开“商品化”。
不仅属于大规模生产,而且相互抄袭,同质化十分严重,不能满足人们表达个性祝福的情感需求,选择性很差。
2、礼品知识匮乏,送礼随波逐流。
经由文革,中国传统礼文化在某些方面被淡化,某些方面甚至出现断层。在伦理、道德、礼仪的教育方面存在诸多弊端,致使传统礼文化传承不足,许多人不知道各种场合如何讲究礼仪,如何送礼。遇到需要送礼的时候,大家都随大流,广告上今年送礼送什么就送什么。往往过一次生日或春节,相同的礼品收一大堆。
3、礼品市场散乱,称心礼品难寻。
极少有专门的礼品店,各种礼品散落在超级市场、糖烟酒市场、农贸市场、旅游市场、文化用品店、珠宝店、服装店。
专门的礼品包装不多,常常是附带销售,没有成行成市,没有集中经营,没有规模的专业礼品市场。
什么东西可以成为礼品?合适的礼品、个性的礼品、称心如意的礼品很难寻找,不知道到哪里去买。
二、经营分析
与国内与巨大礼品消费市场形成较大反差的是:至今还没有体系化的礼品专营企业。
当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缺少具有国际先进理念、国际化品牌背景的企业、产品。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礼品都是一些零散家庭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其产品混乱,成本高,质量差,无几家以国际文化品牌理念来专业化、规模化运作。
2、缺少符合各个阶层消费需求的人性化、高品位的礼品及运作系统。
由于生产的零散、规模小、无专业性,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款式重复、单调、品种杂乱、无品位,不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3、缺乏专业性经营礼品的店铺。
中国的礼品公司99%没有设立规模经营的礼品店,更不用说开设礼品专卖店。
这些礼品公司开设在写字楼,主要通过电话、资料邮寄、人员推销等方式向单位开展直销。它们绝大多数没有自己的工厂,利用样品拉单,拿到订单后再找工厂加工。
这种低成本的运作方式,局限性很大,其市场触角延伸面狭窄,许多团体客户、家庭和个人客户被忽略。
当前礼品只在某一小商品市场、文化用品店、个别鲜花店销售,商场里附带销售品种少,消费者在购物时选择性极小,很难卖到称心如意的礼品。
4、缺少“一站式”礼品专营网络,经营模式传统落后。
目前礼品市场受传统营销方式束缚,一般为厂家――总经销商(―级批发)――分销商(二级批发)――代理经销商(三级批发)――零售商――顾客。中间流程过多,经销商分配的利润减少,传统落后的经营模式,经营者不得不时刻面对大量库存问题,没有退出自由的尴尬境地,投资风险过大。
三、行业呼吁
中国礼品市场一方面是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上述种种原因造成的行业真空,对投资者则是一次难得的商机,也为规范运营的企业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五篇:中国婚庆市场分析
目前中国婚庆市场分析
时间:2010-06-23 来源:新华网
一、婚庆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蕴藏着巨大商机
来自民政部的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将近10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2009年为1000余万对),全国每年因结婚产生的消费总额已达近5000亿元。巨大的消费额不但催生了影楼、婚宴、婚庆用品、婚庆服饰等行业,许多配套行业如摄影摄像器材、美容美发、珠宝首饰、家居用品、餐饮,甚至装饰材料、汽车、房产、银行贷款、保险理财等也相继进军这一领域。字1990年我国第一家婚庆公司成立以来,国内的婚庆业现已逐渐形成一个大市场。调查结果显示,62.9%的人认为结婚需要举办婚礼。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婚庆市场最为红火,仅北京的婚介机构和婚庆公司就达1000多家,为全国之最。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提高,在消费观念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基础上,已经朝精神需求方面发展,而在一些发达的城市,这种消费观念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而促销了象旅游、婚庆这些行业的火暴。但是作为朝阳产业的婚庆行业,但是这个新兴的行业市场虽大,但却仍未形成产业链,更谈不上规模经营和品牌服务,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方面却存在很多的信任危机。美容、美发、影楼、酒楼、花卉市场和旅行社基本上都分散经营,从事婚庆业的公司、门店,也都规模不大,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同时,婚庆服务品牌开发之后,“传统”项目多,服务面窄,仅限于彩车、司仪、宴会、旅游等几部分,难以满足当代青年追求的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服务。
只有把婚庆当作一个产业来开发,婚庆市场就会越办越火。给婚庆公司评定星级,按规格定价位。规范了婚庆市场,激励婚庆公司提高自身素质,使新人们在举办婚礼时不再遇到那么多的麻烦。具有信誉的婚庆用品主题商场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二、中国结婚产业的发展与特性
(一)什么是结婚产业?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清楚什么是“结婚产业”?通俗地讲,“结婚产业”又叫新婚消费产业,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
(二)结婚产业的特征:
1、结婚产业是一个涉及行业面广的产品、服务综合性产业;
2、结婚产业是一个消费高峰期非常集中、非理性消费且消费额高的产业;
3、结婚产业是一个追赶潮流、彰显个性的时尚产业;
4、结婚产业是一个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新兴产业;
(三)我国社会观念变迁对结婚消费的影响:
1、中国传统大家庭观念逐渐淡化,现在新婚男女对结婚消费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2、婚姻质量、生活幸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结婚消费则是体现婚姻质量的标志;
3、婚姻被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结婚消费则被当成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时刻;
4、高档次、时尚的结婚消费将引领潮流,人们对结婚越来越注重高质量和个性化;
(四)我国结婚产业的现状:
1、我国结婚产业是一个充满巨大商机,前景看好的朝阳产业;
2、我国城镇居民新婚消费的消费量巨大,农村也大幅度上升;
3、我国的新婚消费集中在节假日,传统观念对结婚择日仍有影响;
4、我国的结婚产业主体企业规模小但数目增长快;
(五)国际结婚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1、结婚年龄愈来愈大,结婚人数稳中有降;
2、新婚消费蛋糕一直在增大;
3、拥有发展成熟相关行业协会;
4、具有系统的职业取向序列;
(六)什么是结婚产业链?有何特点?
1、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新人消费需求为导向,所有企业部分或完全围绕新婚消费主题,以产品、服务为纽带结成的一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战略关系网链;
2、它属于以产品与服务结合的需求拉动型产业链,而且有多种产品与服务。结婚产业的核
(七)我国结婚产业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
1、产业链逐步形成:我国结婚产业在婚礼服务、婚纱摄影、婚纱礼服生产、婚宴服务四大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下,76个关联行业相互连接,逐步形成了以结婚消费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行业集群。
2、市场供给总量有所扩大:依据中国婚博会对相关行业专家的调研,全国婚纱影楼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影楼婚纱销量每年至少以20%的速度递增;北京2004年到2005年11月份有276家婚礼服务公司注册,2006年至少翻番。
来源:()-目前中国婚庆市场分析......_润物无声_新浪博客
3、企业规模较小:中国结婚产业的主要行业企业的规模较小,但从从业平均人数来看,全国各城市的婚庆企业的平均从业人员均很少,婚礼策划企业平均每家从业人员10人左右,婚纱摄影企业平均每家40-60人。尽管婚纱礼服生产企业具有大中型企业,但除中国潮州、厦门等大型生产基地外,手工定制和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业还是占大多数。
4、企业区域性强:区域分布上,结婚产业各行业的企业产品销售和服务区域性很强,很少出现跨地区经营的大型连锁企业。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相对发达城市,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及发达的大中城市,在小城市的分布较少。
5、地域性的行业品牌正在形成:由于结婚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除原来相关行业的迁移品牌外,真正全国性结婚产业品牌各地尚未形成,但一批在当地市场份额大、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领先企业,正在逐渐形成行业品牌,优势企业主导的行业整合将提升市场集中度和行业整体盈利水平。
(八)如何提高结婚产业价值链的效用?
1、提供丰富的新婚消费产品和服务;
2、创立新婚消费的知名品牌;
3、合纵连横、行业内与企业间“强强联合”、“资源整合”;
(九)结婚产业商业模式:
1、产品服务型商业模式(独立的婚庆产品生产销售商、婚庆服务提供商);
2、品牌型商业模式(品牌连锁, 网络营销);
3、整合型商业模式(婚博会,结婚展,时尚婚庆产业展,摄影购物广场,婚庆广场);
(十)目前我国结婚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品服务同质化,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2、前景看好但混乱无序,产业服务不规范;
3、各类公司良莠不齐,“红色投诉”居高不下;
4、行业标准欠缺,行业管理力不从心;
5、高端新婚消费市场不成熟,缺乏为高收入新婚人群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
6、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产业资源亟待整合;
7、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各种职业培训不够发达;
8、缺乏符合产业发展的企业营销模式;
(十一)“新人”对举办婚礼的趋势:
1、62.9%的新人表示要举行婚庆;
2、婚庆之时,新人们花钱如流水;
3、婚庆的档次也有较大提升,婚车档次一溜排的宝马、凯迪拉克等高档婚车在大街上也能看见;
4、新娘婚纱从以往租用型,变成了挑新款买回家;
5、婚礼现场的灯光、音乐、司仪等标准也节节攀升;
6、对婚宴气氛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7、对办喜庆婚典的最大体会是三个字:太烦太累了,联系车辆、定制鲜花,购买结婚时的必备用品,整天上市场,忙得个个累黄了脸;
8、“要是有专业的婚庆公司帮我们操办,那多好啊”,新人的心愿;
9、婚车迟到、司仪迟到、化妆师迟到,这是最让新人着急的事情;
10、婚庆市场价格不规范,以次充好、混水摸鱼,用模拟机冒充高档数码机摄像等等;
11、目前的婚典,都大同小义,不外乎拍婚纱照、办酒席、去旅游“三部曲”;
12、现代人的婚礼正由“物质型”向“精神型”转变,新郎新娘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化层面,更加追求时尚、健康、文明;
13、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里,婚礼出现了新的变化,婚礼的形式、内容、地点变得多样化、个性化;
14、婚礼越来越注重新人跟亲人、朋友之间情感的交流沟通;
15、婚庆从“攀比风”、“炫耀风”到流行“婚事应该从简”的观念,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转换成在经济承担能力之内的婚庆行为,得到认可;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出生率是稳中有降。1970年我们国家提倡计划生育,80年提倡独生子女政策,但是由于50年代出生率加大,所以在80年结婚率在大幅度上升。但是87年以后在持续下降。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女的25岁结婚。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带动趋势。大家看看这是1985年到2005年内地结婚人数趋势,大家可以看到在逐渐下降。95年的结婚登记人数为811万人。以后我们国家会稳定在800万人/年新婚人数。我国的主要城市调查,每年的新婚人数在下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结婚消费的项目在不断的增加,消费幅度在大幅度上升。因为根据北京的统计数据,光是婚庆消费就上升了30%多。消费观念从婚宴到现在的有房有车有存款,现在的首饰可以看一下,这是必须消费的。在农村家庭影院,移动电话等等也是现在结婚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