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分析

时间:2019-05-12 16:3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篇: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姓名:赵予倩班级:财管123班学号:2012010232 摘要: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 系统地分析了电力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及 产品的差别化。综述了电力行业改革前后的市场结构, 通过赫希曼一赫菲德尔指数分析, 得出我国电力市场无论从全国范围还是区域市场的集中度仍然很高, 现有市场成员对市场的控制力很大, 进一步提出了电力行业垄断竞争形成的几大原因。

关键词:市场集中度;电力市场结构;竞争;垄断竞争

听到老师说要写关于某某市场结构分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电力市场结构分析,也许是最近寝室里的电快用完了,所以特别注意了一下。仔细想想,生活中有关电力的行业确实不少,在中国范围内的发展还是可以分析一下的。

一、市场现状

我国电力发展战略调整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为GDP年均增长9.8%提供了有力支撑。2008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93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34268亿千瓦时,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在我国电力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日益积累和加深,使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困境一一次能源资源面临枯竭,相关要素资源严重短缺。

近年来,我国电力装机急速增加,需求预测一再被突破。例如,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周大地主编的《2020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2003年版)预测,2020年电力装机容量最多为8.20亿千瓦;但仅仅6年后,我国2009年电力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8.6亿千瓦,已经超出预计的2020年装机数。

根据中国2050年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经济发展目标,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设计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基准”、“低碳”和“强化低碳”三种情景,利用模型定量分析了2005年-2050年不同情景下的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情况,2050年的一次能源需求、电力需求以及碳排放

困境二:资源消耗过大,环境严重恶化,面临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我国电源结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一次能源特别是煤炭资源消耗过大,高碳

排放和环境状况恶化。截至2008年底,我国火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75.9%(主要是燃煤机组),发电量比例更是高达81%。煤炭的大量开采严重消耗了本已十分紧缺的煤炭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大量的煤炭燃烧则加剧了污染物的高排放。在各类一次能源中,单位热量含碳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木材(110)、煤炭(97)、石油(73)、天然气(56),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了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水平居高不下。2006年,电力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分别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40%、53%、50%和42%左右。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首位,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排放总量也即将超过美国排世界第一位。有关研究表明,我国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和生态破坏损失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7%-20%。困境三:电力工业传统技术路线面临挑战。

纵观一部人类能源消耗的历史,从火的发现使用一直到工业革命前的100多万年间,人类都是生活在绿色、生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中,人类祖先依靠可再生能源已经生存了数百万年。但仅仅诞生在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迅速改变了这一切。伴随着人类能源消耗的大幅增加,生态环境也随之在这个拐点上陡然急剧恶化,乃至全球气温上升,大气层出现臭氧洞,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出现重大危机。事实证明,电力工业的变革不可避免,变革刻不容缓。当前正在经历的世界金融危机,为能源变革提供了重要契机。

二、中国电力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市场最初更偏向于垄断市场,曾经过数次改革才有所减缓,所以接下来要逐个分析。

1、改革前的电力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一定产业的厂商间以及厂商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其中心内容是竞争与垄断的关系。理论上,“市场结构” 是“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同时, 不同的“市场结构” 也会对企业选择“垄断” 或“竞争” 的范围和程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垄断的电力市场结构改革前电力市场结构在这里我们只分析其出现原因,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受电力行业原有体制影响, 在改革之前全国的电力业务比较高的集中在国家电力公司;二是受统计数据的影响, 虽然笔者查阅

多种电力统计资料, 但目前尚未发现原国电系统以外的电力公司在改革之前的详细统计数据。

对电力行业的市场结构仅从全国角度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以区域电力市场为单位分析区域电力市场结构。改革之前, 在区域电力市场上, 由于原国家电力公司的垂直一体化领导, 原国电系统发电公司凭借电网资源在发电市场上占有网络绝对优势地位,并通过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参股的方式, 控制了地方大量优质电力资产和主要发电企业, 所以在大部分区域电力市场上仍呈现垄断的电力市场结构。

以上,便是改革前呈现垄断的电力市场结构。

2、改革后的电力市场结构

2002年底开始, 经过对原国家电力公司的重组后, 在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基础上, 形成包括: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及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这5 家电源公司与非国家电力之外的公司, 如国华电力、华润电力、国投电力、长江电力及以深能源、申能源、粤电力等为代表的发电公司共同组成中国的发电产业, 很多人就认为这就是竞争性的电力市场了。但是他们混淆了一个概念,市场中企业数目的增多的确是市场竞争性的一个特征, 但它只是竞争市场结构的必要条件, 决不是竞争市场结构的充分条件。

我国区域电力行业市场中, 市场集中度仍然是很高的, 市场成员对市场的控制力很大。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无论是从全国范围看, 还是从区域范围看, 如果把输配电方只作为管道和工具来看的话, 由发电企业组成的发电集团作为卖方, 其个数是少数, 各个集团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巨大的。从世界范围看, 国外进行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也并不是以破除垄断为目标的。实际上像英国电力工业体制的改革, 将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分开, 将发电企业分成三四家公司, 将配电企业的12 家公司实行私有化, 仍然存在垄断和垄断竞争, 并不是自由竞争模式。

三、该市场存在的不足或经验借鉴

电力市场结构处于垄断市场这一点,其实是必然的,在现代这个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控制电力已经足以掌握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所以电力市场的垄断自

然而然是可以预见的。

再加上电力的商品的性质十分单一,但因存在发电手段、发电机组技术水平、传输距离、线路和受电瓶颈的负荷区域、市场交易时差的区别而存在一定的产品差别化。尤其是国家办电以后, 电力企业在发电手段、定价方法上有了很大的差别。因此“打破垄断”的改革只是降低了垄断程度, 但仍然达不到垄断竞争市场状态, 更不可能达到自由竞争市场状态。

第二篇:中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发展概况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电力供应紧张,加快电力建设,增加电力供应是当务之急。为此,电力工业首先进行了投资体制改革,以解决电力建设短缺的矛盾。1981年,山东龙口电厂开工建设,首开中央与地方合资建设电站的先河。1987年,国务院又提出了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二十字方针",即“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再加上“因地、因网制宜”,形成了完整的集资办电、多渠道筹资办电。1984年,我国第一个利用外资兴建的大型水电站——云南省鲁布革水电站开工建设,由日本公司中标承包。该电站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被称作“鲁布革冲击波”。从1985年开始,国务院陆续设立了华能国际(相关,行情)电力开发公司等一批电力企业,以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

新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年投产容量完成了500万千瓦、800万千瓦、1500万千瓦三个跳跃,促成了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连跨三大步:1987年超过1亿千瓦,1995年超过2亿千瓦,2000年超过3亿千瓦,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成为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从1996年开始,全国电力供需基本实现平衡,结束了拉闸限电的局面。至2001年底,全国年发电量达到14839千瓦时,装机总容量为3.386亿千瓦,两项指标均居世界第二位,分别比1978年底的2566亿千瓦时和5712万千瓦增长了近6倍。

在大力开展电源建设的同时,我国的电网建设也迅速发展。到2000年底,全国已形成了7个跨省电网和5个独立的省电网。7个跨省电网中,有6个已形成以500千伏为主干、220千伏为骨干、110千伏为高压配电的电网结构。“西电东送”战略实施以来,已初步形成了北、中、南三条通道。南方电网西电东送能力达到370万千瓦,蒙电东送能力达到109万千瓦。以三峡工程为契机,并以三峡电站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辐射。华中电网与华东电网联网,川渝电网与华中电网联网,华东与福建联网工程建成投运,东北电网与华北电网实现交流互联。全国电网互联的雏形已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基本上进入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电压输电、高度自动控制的新时代。

与此同时,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取得明显进展。1998年,国务院决定进行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简称"两改一同价"),由国家电力公司组织实施。投入资金2600多亿元,改造了269个城网和2500多个农网。通过改造,城市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5分钱,减轻用户负担400亿元;农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1角3分钱,减轻农民负担350亿元,解决了2500多万人口的用电问题。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电力工业的质量也不断提高。水电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火电结构得到优化。加快水电建设,中国长江、黄河以及其它大江大河中上游梯级开发,新的大中型水电站成批投产,改变了水火电的比例。淘汰了一批小火电机组,单机容量30万千瓦、60万千瓦机组已成为电网的主力机组。单机容量8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已投入运行。90万千瓦火电机组正在建设中。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将采用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核电建设已经起步,并形成300多万千瓦的生产能力。风力发电也形成40万千瓦左右的规模。地热发电、太阳能发电、垃圾发电取得进展。

在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500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的生产能力,掌握了紧凑型输电关键技术;研制开发的220千伏、500千伏紧凑型输电线路已投入运行;所有跨省电网和省电网实施了在线监控,使用了各种高级应用软件,在电网调度自动化领域和系统仿真技术方面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电力系统分析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电源科技方面我国已掌握了大型火电厂的设计、施工及运行技术;已经形成了30万千瓦、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机组和5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在坝工技术方面,研究开发了200米坝高的筑坝成套技术和多项坝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我国在高坝筑坝技术方面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电力工业体制改革不断得以深化。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88年,能源部的成立。同年成立中电联,加强行业协会自律服务功能。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是电力体制的重大改革。1998年3月撤销了电力部。此后,国家电力公司提出“四步走”的改革安排,制定了“控股型、经营型、现代化、集团化管理的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总体战略构想,积极稳妥地走上了实体化经营的道路,扎扎实实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探索。2002年2月,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提出要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电力企业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力体制。2000年国家电力公司首次跻身世界企业500强,名列第83位,2001年上升至第77位,2002年上升至第60位。

二、行业发展特征

1、基本特点

目前,我国的电力行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电力生产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电力产品不能保存,因此电力行业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核定发电量尤其是上网电量,相应地还要受到核定上网电价以及各种税费政策的影响。

(2)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因此电力生产以火力发电为主,约占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80%;水力发电次之,约占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20%;其他如核电等所占比重很小。相对而言,火电类上市公司业绩要好一些,但也呈两极分化的势态,并且受煤炭价格影响较大;水电类公司成本低廉,但受气候影响大。

(3)电力需求增长存在地区性不平衡状况: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电力需求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而东北和四川省地区增速较低。相应地,东南沿海地区的电力上市公司的业绩也高于其他电力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水平。

(4)由于电力项目往往投资额巨大,投资周期长,规模的大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比较显著。一般而言,电力企业规模越大,效益就越好;而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生产成本高,相对缺乏竞争力。

(5)鉴于现行电力体制垄断特征明显,因此“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成为今后的改革方向。

(6)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水电作为电力行业中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加快和优先发展水电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一项基本的和长期的策略。

(7)“西电东送”战略的加紧实施对未来电力企业的经营影响越来越大。

2、总体运营状况

从电力供需情况看,200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均有所增长,但分地区和行业看表现并不平衡。

(1)电力需求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共计73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2.5%、9.2%、11.4%。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增长7.0%。在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主要电网最高负荷也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电网的最高负荷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1.8%、3.4%、6.4%、14.0%和9.2%。

分行业来看,上半年农林牧渔水利业用电增长缓慢,同比增长仅为1.4%,工业用电增长了9.2%,其中轻工业增长了12.6%,重工业为8.3%,主要耗电行业对工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商业用电分别增长了12.1%、13.3%和14.9%,增速明显。

分地区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江、浙、闽、粤、鲁和海南省,西部的川渝地区,中部地区的江西省以及以高耗电行业用电支持其用电增长的地区中的内蒙古、宁夏的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用电增速均超过了10%;相比之下,晋、豫、黔、湘、陇、桂、徽等省份以及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用电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则用电增速几乎没有增长。

(2)电力供给

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9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基建投资完成408亿元,增长33.2%;城乡电网改造完成投资26亿元,同比下降36.7%。今年预计新开工电源1500——2000万千瓦,到6月底已开工883万千瓦,新增发电设备450万千瓦。全国累计发电量74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其中水电1087亿千瓦时,增长0.5%;火电6229亿千瓦时,增长10.3%;核电92亿千瓦时,下降11.7%。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较去年同期增加57小时。国家电力公司全资及控股机组发电量合计36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

(3)全年形势展望

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今年前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已经达到了7.9%。电力行业作为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支柱产业,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可以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电力的总体需求仍将快速增长,预计全年用电量将接近16000亿千瓦时,增长率接近两位数。

三、行业主要热点问题

1、电力体制改革的即将实施

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认真贯彻实施。届时,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将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划分,并分别进行资产重组。

(1)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简介

根据方案,“十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厂网分开”,主要指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划分,并分别进行资产重组。厂网分开后,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除华能集团公司直接改组为独立发电企业外,其余发电资产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3~4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企业,由国务院分别授权经营。

在电网方面,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网资产出资人代表,按国有独资形式设置,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组建华北(含山东)、东北(含内蒙古东部)、西北、华东(含福建)和华中(含重庆、四川)五个区域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西藏电力企业由国家电网公司代管。南方电网公司由广东、海南和原国家电力公司在云南、贵州、广西的电网资产组成,按各方面拥有的电网净资产比例,由控股方负责组建南方电网公司。

电力体制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是改革电价机制。这也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电价体系将划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首先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上网电价由容量电价和市场竞价产生的电量电价组成。对于仍处于垄断经营地位的电网公司的输、配电价,要在严格的效率原则、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的条件下,由政府确定定价原则,最终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销售电价。

在管理体制方面,成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按照国家授权履行电力监管职责。

(2)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长期来看,电力体制改革实施的结果,能够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优胜劣汰、形成以一批业内的龙头企业和明星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相应技术水平的升级,有助于降低经营成本;考虑到“西电东送”工程的不断进展,供求关系会得到缓解,因此从长期看电价有降低的趋势。短期内,电力体制改革的事实,必然会促进产业内的资产重组。事实上,近一段时期以来电力行业重组的“真空”恰恰说明了电力企业本身蕴藏着重组的内在动力,只是由于政府的干预才没有进行,但许多业内企业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有理由相信,大规模的重组即将来临,并将对产生深远的影响。

根据本次电改方案,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将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a.重组的影响:产业重组催生一批以国电公司旗下的四大公司为首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这些集团将通过国电公司内部重组,以大的地域划分为单位,吸纳国电公司拥有的绝大部分电力企业的股权;同时,各地电力公司也将通过省内的重组,组建一批大中型企业集团;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弱势企业将被迫被收编,纳入上述公司的势力范围。

b.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影响:尽管电价受到资源分布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很难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但就各地区内的电网而言,不同企业迟早将要面临同一道门槛,逐步做到同网同价。这样,经营成本高于平均水平的企业仅能得到低于全行业的利润,其最终出路无非是被收购,或者被迫退出竞争。相反,具有机制、管理、技术优势的少数企业将不断发展壮大,瓜分市场份额。因此,对业内不同企业的影响应分别加以分析。

c.对下游产业的影响:电力的下游产业分布极其广泛,比较突出的是电力成本占经营成本比重较高的部门,如冶炼业(电解铝、钢铁业等),很可能从电价的下降中受惠。尽管电价下降是长期趋势,但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电价的近期走势并不明朗。因此,对这些下游产业以及再下游的产业的影响还将做进一步分析。

d.69号文效力尚存: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已经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但由于具体的实施方案尚未最后公布,国务院办公厅于2000年10月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也就是业内人士通常所说的69号文件仍然在发挥作用。这一文件规定,“为规范运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除正常生产经营外,有关各级国有电力企业资产重组、电站出售和其他资产处置问题,将纳入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统筹考虑。目前除按国家规定程序审批的资产重组、电站出售、盘活存量项目外,停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国有电力资产的流动,包括电力资产的重组、上市、转让、划拨及主业外的投资等;凡项目未经国家批准的,其已经变现所得的资金应停止使用并予以暂时冻结。”另外,69号文件还规定,除已经试点的六省市外,其余各地区一律暂停执行地方政府或电力企业自行制订实施的“竞价上网”发电调度方式,并暂时不再批复新的试点。69号文的出台,遏制了电力行业积极重组的势头,也给即将实施的电改方案增加了诸多变数。

2、西电东送的价格调整

为了促进西电东送的顺利运行,国家电力公司、国家计委曾在今年5月20日以计价格[2002]781号文发出《国家计委关于南方电网西电东送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对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价格进行适当调整,包括云南、贵州重点电厂进行西电东送的送电价格、有关线路的输电价格以及输电损耗电费的费率都作了明确的定位,并已经于今年4月1日开始执行这一文件。

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是为了满足经济发达但电力供给短缺的两广地区的巨大需求,及有效利用了云贵地区富余的水力、火力资源,也降低了发达地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是一种“双赢”的措施。价格调整后,将更大地提高发电企业和输变电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概况

目前,国内证券市场的电力类上市公司共计42家。由于业绩普遍较为稳定,加之现金流充沛,投资者很容易在这些上市公司中的大股东名单中发现证券投资基金的身影。2002年半年报统计数据也显示,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所统计的行业经营指标中,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受益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全部行业中均居于前两位,充分说明了电力上市公司的良好经营业绩。

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全部42家电力上市公司的平均总股本为63797.20万股,平均流通A股为14132.20万股,平均每家公司拥有总资产41.02亿元,净资产23.52亿元。在核定经营规模的各项指标上,华能国际均高居榜首。(这只国电系统的巨擘实现了大陆、香港和纽约的三地上市,并不断通过收购电厂提升装机容量和经营规模,其总股本为60亿股,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达到了近430亿元和290亿元,中期实现税后利润18.21亿元)。

可以看出电力类公司的业绩实现了稳定增长,尤以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更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规模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平均用电量的增长速度,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电价基本稳定,因此,收入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发电量和售电增长的贡献。而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主要原因是由于发电成本的提高,而这主要是由于煤价上涨因素造成的。目前,随着煤炭行业关井压产工作的基本完成,煤价已经开始回落,并不具备再度大幅波动的基础。因此,在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预计下半年电力行业的经营业绩将进一步增长。

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两项指标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统计中采用了按照上市公司家数的简单平均计算方法,存在一定误差,如华能国际、粤电力(相关,行情)这样股本和资产规模大同时业绩优良的没有发挥相应的权重。如果按照加权平均计算,则电力行业2002年中期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186和5.41%,仍然增长强劲。考虑到衡量公司业绩含金量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一指标由20026.95万元上升到23695.70万元,可以肯定公司的业绩增长是比较具有保障的。

另外,从其它衡量公司资产质量的财务指标来看,公司的平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均有明显改善,说明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有了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说,与期初相比,每家公司的平均应收账款由20972.07万元增加到24638.64万元,增长了17.48%;平均存货由7635.04万元增至9001.97万元,增长了17.90%。类似的,还有长期负债余额由63433.65万元增至76859.36万元,增长了21.16%。与此同时,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略有下降的同时,平均每家公司的管理费用由了近两位数的上升,达到了2716.64万元,不能不使投资者产生一丝疑虑。

电力上市公司的不同业绩表现反映了电力生产的特点。首先,规模较大的公司业绩普遍良好。电力板块业绩前五家公司的装机容量都在100万千瓦以上,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如华能国际,2001年发电量增长21.86%,就是因为其吸收合并了山东华能,规模扩大了;而今年上半年又相继收购了上海石洞口一厂、江苏太仓电厂、淮阴电厂、浙江长兴电厂四个电厂,装机容量增加245万千瓦,发电量也劲增11.2%。日前,华能国际的一则公告再度预计其第三季度发电量将继续迅速增长。

其次,不同类型的发电企业业绩差异明显。25家火电类上市公司中除两家鲁能泰山(相关,行情)、华银电力(相关,行情)外,主营业务收入均实现了增长;而9家水电公司受气候影响大。平均中期每股收益仅为0.09元,同比下降近30%;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绩优股的热电类公司今年中期业绩急剧下滑,平均每股收益仅为0.06元。主要原因是煤价的上涨和补贴收入的取消。个别公司的巨额应收账款也连累了整个板块的业绩。

目前,2002年业已进入尾声。整体来看,电力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已成定局。尽管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还没有付诸实施,从近期电力上市公司的情况看,行业内部的重组已是暗流涌动。电力行业的特点更适于进行长期投资,投资者在期待电力上市公司交出满意的全年答卷的同时,也不妨对行业内的重组进展情况把保持密切关注。

第三篇:中国电力行业2015发展报告

中国电力行业2015发展报告

2015年,电力行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着力践行能源转型升级,持续节能减排,推进电力改革试点,加大国际合作和“走出去”步伐,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全社会能源利用提质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电力投资较快增长。2015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

[1][2]

8576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936亿元,比上年增长6.78%,占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45.90%;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4%,其中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完成投资464亿元,占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的比重10%。在电源投资中,全国核电、并网风电及并网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6.07%、31.10%和45.21%;水电受近几年大规模集中投产的影响,仅完成投资789亿元,比上年下降16.28%;常规煤电完成投资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3%;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的比重为70.45%,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

加快城镇配电网建设改造。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和《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2015年全国安排城网建设改造专项建设基金130亿元,带动新增投资1140亿元;安排农网改造资金1628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82亿元。

电力工程建设平均造价同比总体回落。2015年,因原材料价格下降,燃煤发电、水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电网建设工程单位造价总体小幅回落,回落幅度分布在1.5—5%区间内。风电工程单位造价小幅上涨1.57%。

新增电源规模创历年新高。2015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13184万千瓦,是历年新投产发电装机最多的一年。其中,水电新增1375万千瓦,新增规模比上年减少805万千瓦,新投产大型水电站项目主要有四川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4台机组合计260万千瓦、云南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3台机组合计180万千瓦和云南金沙江梨园水电站1台60万千瓦机组,投产的抽水蓄能电站包括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广东清远3台机组合计92万千瓦;火电新增6678万千瓦(其中燃气695万千瓦、常规煤电5402万千瓦),新增规模较上年增加1887万千瓦,全年新投产百万千瓦级机组16台;核电新投产6台机组合计612万千瓦,分别为辽宁红沿河一期、浙江秦山一期、福建宁德一期、福建福清一期、海南昌江一期以及广东阳江各1台机组;新增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分别为3139万千瓦和1380万千瓦,均创新增新高。在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为49.73%。

截至2015年底,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在建电源规模1.82亿千瓦,同比增长25.35%。

电源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525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62%,增速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其中,水电31954万千瓦(其中抽水

[3]蓄能 23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82%;火电10055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煤电90009万千瓦、增长7.02%,燃气6603万千瓦、增长15.91%;核电271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31%;并网风电1307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40%;并网太阳能发电42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66%。截至2015年底,全国人均装机规模1.11千瓦,比上年增加0.11千瓦。

全年退役、关停火电机组容量1091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82万千瓦。

新增电网规模同比下降。2015年,全国新增交流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57110千米,比上年下降4.50%,其中,110千伏、220千伏、1000千伏新增线路长度分别比上年下降10.66%、0.20%和99.59%,而330千伏、500千伏和750千伏分别比上年增长79.87%、1.61%和24.78%。全国交流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9432万千伏安,比上年下降4.61%,其中,新增110千伏、220千伏、330千伏电压等级变电设备容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1.36%、24.06%和13.36%,而500千伏和750千伏等级分别比上年增长17.54%和440.91%。全国直流工程输电线路长度没有新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换流容量新增250万千瓦。

电网跨省区输送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60.91万千米,比上年增长5.46%;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33.66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8.86%。辽宁绥中电厂改接华北电网500千伏工程投运,使东北电网向华北电网的跨区送电能力达到了500万千瓦,国家电网公司跨区输电能力合计超过6900万千瓦;糯扎渡水电站送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部建成投运,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西电东送”形成“八交八直”输电大通道,送电规模达到3650万千瓦。随着我国最长的特高压交流工程——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列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四条特高压交流工程已经全部开工,全国特高压输电工程进入了全面提速、大规模建设的新阶段。

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2015年12月,随着青海省最后3.98万无电人口通电,国家能源局制定的《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得到落实,我国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二、电源结构继续优化

受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新投产规模创新高的拉动作用影响,电源结构继续优化。截至2015年底,全国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4.83%,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火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65.92%,比上年降低1.69个百分点;其中煤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9.01%,比上年降低1.73个百分点。2015年,中电联对全国97033万千瓦火电机组统计调查显示:全国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12.89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4万千瓦;火电大容量高参数高效机组比重继续提高,全国百万千瓦容量等级机组已达86台,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容量所占比重达到42.9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持续快速增长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高速增长,火电发电量负增长。2015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573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水电1112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96%;火电4230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68%,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负增长;核电171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64%;并网风电185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17%;并网太阳能发电39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7.92%。2015年,水电、核电、并网风电和并网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合计比上年增长10.24%,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口径发电量的比重为27.23%,比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

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大幅下降。2015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3988小时,比上年降低360小时。其中,水电3590小时,比上年降低79小时;火电4364小时,比上年降低414小时,为1969年以来的最低值;核电7403小时,比上年降低384小时;风电1724小时,比上年降低176小时,是“十二五”期间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四、电力生产运行安全可靠

2015年,在电网结构日趋复杂,地震、台风、泥石流等各类自然灾害频发情况下,电力行业深入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电力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落实,电力安全生产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电力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进一步深入,电力突发事件应对和重大活动保电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电力人身伤亡事故,没有发生重大电力安全事故,没有发生较大电力设备事故,没有发生电力系统水电站大坝垮坝、漫坝以及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指标保持较高水平。2015年,全国发电设备、输变电设施、直流输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运行情况平稳。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92.57%,比上年提高0.73个百分点;4万千瓦及以上水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92.05%,比上年降低0.55个百分点;架空线路、变压器、断路器三类主要设施的可用系数分别为99.600%、99.887%、99.953%,比上年分别提高0.108、0.030和0.027个百分点。全国10(6、20)千伏供电系统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99.880%,比上年降低0.060个百分点;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10.50小时,比上年增加5.28小时。

五、电力供需进一步宽松

用电量低速增长,用电结构持续改善。201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6933亿千瓦时,比上年仅增长0.96%,增速比上年降低3.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均高于上年;而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大幅回落,自本世纪以来首度出现负增长,是全社会用电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4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5%;第二产业用电量41442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79%,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75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60.71%,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下降1.89%,增速同比回落6.70个百分点,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快速回落导致第二产业乃至全社会用电增速明显放缓,四大高耗能对电力消费增速放缓产生的影响明显超过其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波动的影响,这也是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幅度大于经济增速回落幅度的主要原因;第三产业用电量71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42%,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91.64%,第三产业中,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增长14.8%,延续高速增长势头,反映出我国转方式、调结构取得了积极进展;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28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01%,随着我国城镇化以及家庭电气化水平逐步提高,呈现出居民生活用电量稳步增长的态势。2015年,全国人均电力消费4142千瓦时。

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充足,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富余。2015年,受电煤供应持续宽松、主要水电生产地区来水情况总体偏好、冬夏季各地气温总体平和没有出现极端天气、重工业用电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进一步宽松、部分地区电力富余较多,仅局部地区在部分时段有少量错峰。分区域看,华北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略显宽松,其中,山东电网夏季出现错峰;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宽松,其中海南8月前电力供应偏紧;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较多。

六、电力装备和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

电力科技创新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火电机组、高效洁净燃煤发电、第三代核电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对转变电力发展方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域,高压直流断路器关键技术、大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技术重大专项研究等多项技术取得新的进展。高压大容量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及工程应用有了新的进展,世界首次采用大容量柔性直流与常规直流组合模式的背靠背直流工程——鲁西背靠背直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世界上首个采用真双极接线±320kv柔性直流输电科技示范工程在厦门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和具备了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和工程成套能力。

我国二次再热发电技术获重大突破。随着世界首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江西安源电厂1号机组和世界首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泰州电厂二期工程3号机组相继投运,标志着二次再热发电技术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 世界首台最大容量等级的四川白马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体现了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核心技术,并在循环流化床燃烧大型化、高参数等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随着2015年世界首台35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山西国金电力公司1号机组投运,全国共有5台35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福清5号核电机组正式开工建设,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第四个具有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也将成为我国正式迈入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国家阵营的里程碑。

七、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能耗指标继续下降。2015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315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4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全国线路损失率为6.64%,与上年持平。

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据中电联初步分析,2015年,全国电力烟尘排放量约为40万吨,比上年下降59.2%,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0.09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14克/千瓦时。全国电力二氧化硫排放约200万吨,比上年下降约67.7%,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0.47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克/千瓦时。电力氮氧化物排放约180万吨,比上年下降约71.0%,单位火电发电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约0.43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04克/千瓦时。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8.2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91.20%;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8.5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84.53%。全国火电厂单位发电量耗水量1.4千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0.2千克/千瓦时;单位发电量废水排放量0.07千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0.01千克/千瓦时。

电力需求侧节能有成效。在保障电力安全可靠、协调发展的大前提下,政府、行业、企业贯彻落实能源消费革命,共同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需求侧响应体系,加大移峰填谷能力建设,引导用户优化用电负荷,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涉及15个省份、2000余家工业企业实施了需求侧管理工作;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超额完成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任务,共节约电量142.7亿千瓦时,节约电力327.3万千瓦,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新一轮电力改革拉开序幕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件,开启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2015年11月底,为配合9号文件落实、有序推进电力改革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电力市场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6个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分别从电价、电力交易体制、电力交易机构、发用电计划、售电侧、电网公平接入等电力市场化建设相关领域以及相应的电力监管角度明确和细化电力改革的政策措施。各省市积极行动,启动了电力改革试点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批复在云南、贵州省进行电力改革综合试点,在深圳输配电改革试点基础上,扩大到内蒙古西部、安徽、湖北、宁夏、云南、贵州进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在重庆、广东进行省级售电侧改革试点。电力行业企业也积极投入电力改革与市场交易试点,发电企业适应市场需要,积极开展与大用户直接交易、跨省区交易、发电权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等多种市场交易模式的探索,一些央企、地方电力企业和民营企业陆续投资成立了售电公司,积极参与直接交易试点活动,为进一步加快电力市场化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积累了经验。

2015年,全国31个省份中已有24个省份相继开展了大用户直接交易(仅有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海南、青海、西藏等7个省份尚未开展),直接交易电量超过4000亿千瓦时,比2014年的1540亿千瓦时增长近2倍。其中11个省区交易规模超过100亿千瓦时。

九、积极发挥电价调控作用

发挥电价调控政策在推进电力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以中国电煤价格指数作为煤电联动的价格基础,进行电价调整;全年煤炭供应充足,价格走低,导致燃煤发电全国平均上网电价分两次下调,分别降低2分/千瓦时和3分钱/千瓦时,并相应分别降低工商业用电价格1.8分/千瓦时和3分钱/千瓦时,助力我国经济供应侧改革;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实行电价支持政策,对2016年1月1日前、后并网运行并符合超低排放超低限值要求的燃煤发电企业,分别对其统购上网电量加价1分/每千瓦时(含税)、0.5分钱/每千瓦时(含税);为合理引导新能源投资,促进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调整新建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 实行上网标杆电价随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发展规模逐步降低的价格政策,鼓励各地通过招标等市场竞争方式确定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业主和上网电价;明确将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以外其他用电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由之前的1.5分/每千瓦时提高到1.9分/每千瓦时;明确了跨省、跨区域送电价格调整标准,遵循市场定价原则,参考送、受电地区电价调整情况,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点对网”送电的上网电价调价标准,可参考受电省燃煤发电标杆电价调整标准协商确定,“网对网”送电价格,可参考送电省燃煤机组标杆电价调整幅度协商确定。

十、行业管理与服务不断创新

行业管理逐步规范高效。2015年,国家能源局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共取消、下放21项、34子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审批事项。持续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印发《煤电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中央发电企业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目标任务书》,全年共安排节能改造容量1.8亿千瓦、超低排放改造容量7847万千瓦。合理布局清洁能源发展,全年核准开工核电机组8台合计880万千瓦,自主三代“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工建设,AP1000主泵通过评审出厂,核电重大专项——CAP1400示范工程启动核准前评估。风电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下达光伏发电建设规模2410万千瓦,启动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电力标准化管理工作,立项合计318项,加强标委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建立健全电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机制,进一步确立完善的“总站-中心站-项目站”管理体系,开发完成全国在建电力工程项目统计系统,开展在建项目专项督查。统筹谋划推动能源领域“一带一路”合作,与重点国家、地区合作建设能源项目,能源装备和核电“走出去”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我国与国际能源署(IEA)建立了联盟关系,加强了与能源宪章组织的合作,并由该组织的受邀观察员国变为签约观察员国。

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中电联认真把握“立足行业,服务企业,联系政府,沟通社会”的定位,健全行业服务网络,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紧密围绕电力体制改革,积极建言献策;开展行业重大问题研究,促进行业科学发展;积极有效反映行业诉求,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适应经济新常态,做好电力行业统计和供需分析预测工作;开展首届中国电力创新奖评奖工作,推进行业科技和管理创新;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行业宣传和信息服务,大力推进行业国际化服务,加强重点领域的行业标准管理及体系建设,继续开展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积极推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强电力行业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指导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电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体系,加强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为社会及电力行业提供司法鉴定服务,稳步提升各项专业服务质量,深入开拓专业服务领域及品牌业务。

十一、电力企业经营状况较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受煤炭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全国规模以上电力企业利润总额4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7%。其中,电力供应企业利润总额1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2%;发电企业利润总额3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7%。在发电企业中,火电、水电、核电、风电业和太阳能发电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2266亿元、735亿元、183亿元、182亿元和5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32%、10.44%、21.62%、11.14%和69.69%。但是受上网电价连续多次下调、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扩大及其交易电价大幅度下降、以及发电设备利用率下降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未来电力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经营形势将面临严峻挑战。

十二、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

电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走出去”。2015年,电力企业分别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葡萄牙、罗马尼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秘鲁、厄瓜多尔、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津巴布韦、韩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蒙古国、老挝等20多个国家的地方政府、企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共同开展战略合作。其中,国网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与埃塞俄比亚国家电力公司和肯尼亚输电公司签署合同,承建东非地区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埃塞—肯尼亚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电力集团签订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投资协议,其中巴拉德维尔B核电项目拟采用“华龙一号”技术,这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里程碑式项目,也标志着该技术得到欧洲发达国家的认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与俄罗斯水电公司签署《关于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开发俄罗斯下布列亚水电项目的合作意向协议》。根据中电联对11家主要电力企业的统计调查,11家主要电力企业实际完成投资总额28.98亿美元,同比下降约 75.3%;对外承包工程在建项目合同额累计1547.7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7.3%;新签合同额合计472.0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8%;电力设备和技术出口总额为136.59亿美元,同比增加约153%。

展望“十三五”,电力行业改革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和诸多挑战。一是电力需求增速放缓,电力供应能力过剩势头逐步显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电力需求特别是重化工业用电增速放缓,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将显现过剩格局,发电设备利用小时特别是煤电机组设备利用小时快速下降,煤电企业效益将大幅度下降,面临的挑战加剧。二是可再

[4]生能源协调发展难度加大。西南地区弃水、“三北”地区弃风和弃光现象加剧,就地消纳市场空间不足,跨区送出线路建设滞后,调峰能力严重不足,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有待提高。三是电力清洁替代任务艰巨。实施电力替代终端煤炭、生物质消费,加快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是实现节能减排、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途径,但是实施的进程与成效受电力价格和电力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四是电力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中央9号文件精神为我国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在市场体系建设、交易规则设计、市场主体培育、政府有效监管、诚信体系建立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在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并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市场规则,循序渐进。五是电力企业“走出去”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的电力装备产业已经具备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实力,但是企业在风险控制、国际化管理、环境治理、企业文化与当地风俗文化的融合等方面经验不足。面对上述问题和挑战,电力行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全面把握经济发展和电力发展规律,加快推进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电力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中化解和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为“十三五”发展打下良好开局。

第四篇:中国电力行业的现状

中国电力行业的现状 从对2012年经济形势与电力供需的分析,今年我国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更有效的宏观调控将确保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和电力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可能呈现出“前低后高”发展态势。

2012年我国社会用电量将或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至9.5%,过去几年我国在经济增长较快的宏观环境下其社会用电量均在10%以上,这表明在今年社会用电量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下,电力增长速度或将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呈正相关变化。

从我国当前电力装机建设的总规模与结构状况分析,且结合一次能源建设与配送,针对综合能源输送体系建设发展展望,预计在“十二五”中后期将是国内电力经济运行比较困难的时期。

中国电力行业的特点

电力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电力行业的循环周期与宏观经济的循环周期基本相同。影响电力行业周期的主要因素包括:GDP 增长速度、电力设备装机容量(产能)、能源价格的变化(成本)、城市化和工业化带动电力需求弹性系数上升等因素。

电力供需具有地域性。尽管目前我国的电力供需整体上基本达到平衡,但是部分地域的需求相对旺盛,比方说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市场需求相对旺盛,而该区域的电力供应又相对不足,这就存在着“西电东送”的要求。

电源项目具有个体性、周期长、受外部条件约束多等特点,电源项目的建设受自然环境及资源的影响较大,同时又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水电站的建设受制于河流、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貌环境下,水电站的建设模式和施工方案就会有差别;河流在不同季节的流量不同决定着水电站的发电量有着季节性的特点。火力发电厂受制于环保、燃料等因素的影响,发电厂使用原料的充足、便利的供应,直接影响到发电厂的成本及供电的稳定性。风电场受制于风资源、电网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只有风力稳定、充足,同时满足电网覆盖条件的地方才适合建设风电场,目前来看,相比较于火电厂、水电站,风力发电的上网电量的不均衡性最为明显。

第五篇:中国老年公寓市场分析

中国老年公寓市场分析

一、市场需求状况

1、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市场存在巨大需求 在我国,由于主要还是实行家庭养老,老年人多和家庭其他成员住在一起,往往难以满 足老年人对住的特殊需求,有条件单独居住的老人,其住房条件也不理想。据天津、杭州的 有关调查,有 98%的老年人住在多层或集体住宅之中,单身老人和老年夫妇住在多层或集 体住宅中的比例也高达 81%。但是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社会化养老的发展 发展,以及老 发展 年人收入的增加,老年人对老年住宅的需求将会上升。

2、未来十年内老年公寓总体需求呈现上升态势 中国老龄协会调研部认为,截至 2005 年底我国已具有相当购买力的老年人主要集中在 中国 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未来十年,当现在 50 岁左右的人进入 60 岁以后,经济 老年市场的巨大购买力将会充分地显现出来。这部分老年群体中有许多人事业有成,退休金和储蓄存款比现在 60 岁以上老年人有很 大的提高,在消费观念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一群体是最早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子女少的 状况也会使他们更多地依赖于社区服务和选择不同于现在的养老方式。现在所谓的老年人 “高档消费”,在 10 年之后将后变成普通消费。老年公寓总体需求正呈现上升态势。北京、上海

3、北京 上海 北京 上海等大中城市及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中高收入老年群体对高端老年公 寓需求加大 社会人口流动的加速使得更多的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照料。在老龄化的发展中,老年人 对住房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一些大城市里,多数父母与成年子女更愿意分开居住,这既能使老人活动不受干扰,减轻子女负担,也减少了长期共同相处容易产生的矛盾。而普 通住宅由于各项设施并不符合老年人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因此,能够住进一个设施 完备、服务周全的老年城,倒成了很多中国城市老人向往的事。零点调查公司对北京、上海两地 3000 名 55 岁至 75 岁市民就“老年人住宅消费问题”进 行了随机访问,访问报告表明,目前我国老年住宅市场需求加大,一些大城市里,许多父母 与成年子女更愿意分开居住。这一方面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家政服务公司介入居民的日常生活,许多老年人已经从“家 庭保姆”的身份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使老年人与其子女的世界 世界观、价值观和人 世界 生观产生了分歧,他们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缓解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因此他们对于老年公 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零点的调查数据 数据表明,京沪两地 76.2%和 66.7%的被调查者对

现有居住环境中的医护急 数据 救条件、体育娱乐场所意见很大,半数以上对社区活动、空气、安全设施、环境安静度不满 意,而居住高楼、周围老人少、和子女住以及居住面积的不满意程度相对较低。这两个数据 表明,城市化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使许多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日趋恶化。恶劣的环境越来越不适宜老年人颐养天年,所以,很多老年人也产生了到环境相对较好,又 不太偏离城市的城郊居住的愿望。2005 年的另一项调查显示,在上海 300 万 60 岁以上的老人中,愿意选择大型现代化老 年城(公寓)养老的占到 30%,这样仅上海就有近90 万老年人期盼住进老年公寓养老。

4、低收入老年群体对福利性养老机构 机构需求较高 机构 受我国经济发展城乡差距大、东西发展较大落差的影响,我国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地区 的老年消费群体消费能力有限,且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居家养老、养儿防老上,短期内难以 对老年公寓有较高需求。因此他们对老年公寓的需求以福利性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为主。

5、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老年社区市场前景看好

在中高收入老年人期望的入住方式中,希望购买房屋产权的占调查总数的 51%,打算租 赁房屋使用权的占 24%,希望购买产权式酒店的占 16%,打算采取其他形式的占 9%。这也 意味着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老年社区市场前景看好。

二、市场供给状况

1、老年公寓市场有需求空间,但市场供给仍较为紧缺 国内的养老模式还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量靠政府、社区、街道办的福利院、敬老院 管理水平落后、设施陈旧、规模极小,缺乏专业护理人员,且资金 资金来源不能保 等养老机构,管理 管理 资金 障,只能供应老年人一些简单的生活需求。同时,在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中国还出现了 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老年公寓。从环境上看,老年公寓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功能与护理手段 有了提高。但规模一般较小,且缺乏系统的针对老年人生活、心理、生理的保障体系。所谓老年公寓是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的专用住宅,是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的结合,不仅需 要在楼层、医院、交通、服务设施等方面符合老人的身体特点,更要在娱乐、学习、交往、情感等方面照顾老人的心理需要。但在中国目前的这些老人服务机构中,好多名为老年公寓、养老院的场所,除少量为新建的以外,大多数是利用旧房改建的,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调,且可供活动的绿地较少,并不具备完善的建筑设施和服务条件,不能够全方位地为老年人提 供良好的服务。有些更是只把老人当作病人看待,并不关心老人

人们情感或心理需要。就中国而言,现有 42000 多所养老院,加上社会兴办的老年机构,现收养老人不足 100 万人,还不到目前中国 1.3 亿老年人的 1%。且不论条件如何,单从数量上也远远不能满足 老人们的实际需要。从总体上讲,除少量为新建的以外,大多数是利用旧房改建的,设施简 陋,服务功能较差,无法适应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特殊需要。另外,可供老年人室外活动的绿 地较少。

2、老年公寓的供给呈现多元化特征,但仍缺乏对客户的准确定位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逐步走向小型化,老年人的住宅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 化,从基本的住宅消费逐步发展到提高住宅消费品质上来,老年人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 征。老年公寓市场上已经针对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高端老年公寓、亲情社区型老年公寓、福 养老机构、利性设计独特的小户型房等多种产品。目前许多老年住宅未做好客户定位,其价格没有根据各经济层次的老年人做出合理定 位,使老年公寓市场的供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致使部分福利性及赢利性老年公寓的经营 较为困难。截至 2005 年,市场上的老年住宅项目多以公寓为主要物业形态。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青岛、济南、威海等很多地方均已出现一定数量的老年公寓。它们的经营成效受运营 模式中的市场定位、销售方式、服务体系的直接影响。老年公寓的设计、服务等方面并不符 合入住老人的需求,致使部分老年公寓在盈亏点间经营。

3、老年公寓开发呈现以下特点 1)客户为中高经济实力的老年人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存在着一批占当地老年人口总数将近6%以 上的中高收入老年群体,他们认为现在的养老条件,无论从居住条件还是养老服务水平方面 都不能满足他们日益提高的养老需求,因此他们逐渐关注能够满足其养老需求的新型养老模 式。而老年社区能为这一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居住条件和人性化的服务内容。2)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老年公寓与敬老院、福利院不同,不是用来收养无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和低收入家庭送 养的老人,不属于国家或集体创办的社会福利设施,而是由企业投资 企业投资 企业投资并公司化经营管理的老 年专用住宅,一般选址在城市周边,有山水相伴,空气新鲜,风景优美的环境。入住的老人 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健康状况选择住房类型、等级和服务档次。

由于老年公寓提供给老年人是个性化的居住条件和人性化的服务内容,因此其住宅形式 一般要包括居家式的私人住宅、宿舍式的酒店公寓以及医院式的养老病房,同时

由于老年公 银行、邮局、医院等设 寓一般兴建在城市周边,还要提供多种生活必备设施(如购物场所、银行 银行 施)和娱乐锻炼的配套设施(如体育馆、餐厅、娱乐场所、老年大学等),人性化的社区服 务包括社区物业服务、社区家政服务、社区医疗服务及社区娱乐服务。因此一般房地产 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 商的“盖楼卖房”和普通养老机构的出租床位,服务内容单一的“旅店式”运营模式不适合老年 公寓的正常经营。3)具有“福利性事业、市场化经营”的特点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贫富差距悬殊,并且属于低福利水平国家,所以 政府主要关注并解决社会“低保”、“五保”等处于弱势的老年人群的养老问题,而对中高收入 人群养老生活关注的较少,只有一些粗放的政策,并且在现实运用过程中可操作性差。同时由于老年公寓属于新兴事物,它是老年人社会化养老和社会化投资并企业化经营的 房地产开发的混合体,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操作方面相对滞后,所以一般开发商在税费减 免、金融 金融支持方面得不到相应的优惠,对于具有社会化养老性质的老年社区,开发商需要完 金融 全按照市场条件解决项目立项、项目审批、资金筹措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以上原因,老年社 区运营需应遵循市场规律,走“福利性事业、市场化经营”的道路。4)投资额大、资金回收期长 它不仅包括住宅本身,还包括许多服务配套项目,老年公寓项目不同于一般房地产项目,并且在设施、设备规划设计、安装方面都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有数据显示老年社区的总体 造价要比普通房地产项目高五成至一倍。另外老年公寓的租售方式比一般住宅更为复杂,一般住宅都通过住宅销售实现房地产开 发的最终目的,而老年公寓则需要根据老年人市场需求的多种形式,采取租、售结合的方式 满足老年人入住,其中一定比例的住宅面积可以实现销售,另一部分须满足租用、度假等需 求,并且公共服务设施更需要通过经营来实现收回投资,因此老年公寓的运营模式要采取灵 活多样的销售方式保证其正常经营。

4、老年公寓市场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趋势 1)基于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社区型的老年住宅设计更注重细节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身体状况和家庭状况的老年人,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 对老年住宅的设计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绿地 21 城孝贤坊属于社区型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尊老社区,她和其他的度假社区、国际社区、商务社区等,共同组成了绿地 21 城人文新镇。选择此类社区的客户,可以是老 两口在

下载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礼品市场分析

    中国礼品市场分析 中国人一向崇尚礼尚往来。《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在人际交流层面,礼品承载了人们深深浅浅的文化表达和情感寓意。礼品是......

    中国婚庆市场分析

    目前中国婚庆市场分析 时间:2010-06-23 来源:新华网 一、婚庆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蕴藏着巨大商机 来自民政部的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将近10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2009年为1000余万对......

    中国文化礼品市场分析

    中国文化礼品市场分析 在国内与巨大礼品消费市场形成较大反差的是至今还没有体系化的礼品专营企业。 目前存在如下问题: ※缺少具有国际先进理念、国际化品牌背景的企业、产......

    中国集装箱市场分析

    系统工程作业09物流管理三班王婷 2220092126中国集装箱市场分析 一:中国集装箱市场的过去中国集装箱运输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铁路集装箱运输。20世纪70年代,中国海上集装箱......

    中国保健品市场分析

    中国保健品市场分析 来源: 李浩的日志 联合国工业规划署指出:“21世纪两大朝阳产业分别是以电子科技发展为基础的信息产业和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健康产业。”而保健和医药正是......

    中国感冒药市场分析

    中国感冒药市场分析 1、感冒药的市场容量 据权威机构——中国非处方药协会的统计,目前在中国常见病症的自我诊疗比例中最高的是感冒,占常见病症的89.6%,高出第二位30个百分点。......

    中国保健品市场分析

    商学院题目: 专业: 班级: 学号:姓名: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中国保健品市场分析市场营销08营本320080440338孙文杰中国保健品市场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家庭收入的提高,对保健品的需求......

    中国服装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市场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生活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可无论怎样变化,人类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始终是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脱离了这些,人类终究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