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及其完善

时间:2019-05-13 22:4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及其完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及其完善》。

第一篇: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及其完善

【摘要】本文阐述了鉴定人的涵义和世界主要国家鉴定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不同模式,分析了我国鉴定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最后结合我国在鉴定人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鉴定人制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鉴定人;民事责任

【中图分类号】d91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6)01—

0037—06

现代社会,设计、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产品质量

损害、医疗事故、药物副作用等专门性问题的诉讼案

件不断增多,在这类案件中,鉴定人往往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其鉴定结论对法官审判案件,对当事人权利

义务的分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事人对鉴定结论

提出异议的案件在增加,鉴定出现偏差影响诉讼当事

人权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要求追加鉴定人民事责任的案件激增,因此鉴定人的法律责任问题引起了法学

界的关注。

一、鉴定人的涵义

鉴定人是指接受有关机关或部门的聘请或指派,以其专业知识及在其专业范围内的经验或专家意见

等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提供鉴定意见的人。世界各国的诉讼法理论和立法.都基本认同鉴定

人不属于司法人员,但由于鉴定人以其鉴定活动参与

了司法诉讼过程,所以鉴定人属于诉讼参与人。①例如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4款规定:“诉讼参与人

是指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在诉讼制度中,鉴定人与证人的法律地位最为相似,他们同属于诉讼参与人,但两者

有以下显著区别。

(一)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不同

鉴定人属于专家,其必须具有相关领域的知识或

技能。能帮助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解决诉讼或仲裁活

动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而证人不一定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证人只需对其耳闻目睹的事实或现象进

行陈述。例如《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第72条规定,若科学、技术或其他专业知识将有助于事

实审判者理解证据或确定争议事实,凭其知识、技能、经验训练或教育够格成为专家的证人可用意见或其

他方式作证。②

(二)在案情了解方面的不同

【作者简介]钟毅(1965一),男,汉族,江苏省苏州市人,法律硕士,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研究方向:民商法,1『el;+86—0512—68213220—

5218,e—mail:jiling~u@sina.12ore。

① 陈桂明、刘田玉:《司法鉴定的性质与鉴定人的司法责任》,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4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358页。

② 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围证据法选译》(下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728页。

· 38 ·

鉴定人一般是在诉讼过程中被聘请后或在司法

鉴定活动中才对案情有所了解,而证人往往在诉讼前

就对案件事实直接或间接有所了解。

(三)在结论推断方面的不同

鉴定人往往是在其他证据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技

能以相关科技手段。对待定事项进行鉴别和判定,这

里包含了逻辑思维. 即通过各种分析得出结论性意

见。而证人往往不需要进行推理,他只需陈述耳闻目

睹的案件事实。即使需要证人进行推理。其推理也受

到很大限制。例如《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

则》第701条规定,如果证人不属于专家,则他的意见

或以推理形式作出的证词仅限于以下情况:合理建立

在证人的感觉之上,对清楚理解该证人的证词或确定

争议的事实有益。①

(四)在人员选择方面的不同

鉴定人是解决诉讼或仲裁活动中某一专门性问

题的专家,在其确定上。委托人往往具有选择权甚至

更换权。而证人职责具有不可替代性,一个案件中只

有知情者可以作证,非知情者不能替代,各个证人之

间也不能替代,在证人的确定上。司法机关和仲裁机

构都没有选择权。

(五)在回避义务方面的不同

鉴定人若是案件的当事人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

基于客观公正的要求,鉴定人应当依法回避。科学、公

正是鉴定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为实现这一点。我国

《刑事诉讼法》第31条、《民事诉讼法》第45条、《行政

诉讼法》第47条规定对鉴定人实行回避制度。依据上

述条文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不得担任案件的鉴

定人:(i)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他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

过本案的证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

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对鉴定人实

行回避制度,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因素对鉴

定人公正鉴定的干扰和影响。保证鉴定的公正性和科

学性。而证人则不同,无论是否与案件有利害关系.都

不发生回避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存在两种不同的鉴定人制度。大陆

法系国家与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制度、审判方式

同,因而对鉴定人的定位也不同。在大陆法系国家,鉴

定人是利用专门知识“帮助法院进行识别活动的人”、“是审判官的科学辅助人”,是“接受法官或审判官的委托,依照专门知识和经验法则,对具体事实进行判

断和报告的人”。因此在大陆法系国家,鉴定人的职责

是协助法官收集证据,并对有关证据进行评估.弥补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1期)

法官在相关领域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其活动往往具有

准司法的特点,且在具体鉴定过程中对鉴定人适用回

避等有关规定,以使其保持中立;而根据英美证据法的理念,对已发生的事实提出科学性见解、判断性意

见和结论的专家证人.是“当事人的科技助手”、“具有

专门知识的辩护人”,是当事人的证人而不是法院的证人,一般由当事人聘请,只对当事人负责,尽管法官

亦有可能聘请专家证人出庭作证,但这只是例外.且

在实际诉讼中很少发生。

我国有关的司法解释也有类似“专家证人”的规

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1条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一至二名具有

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

人民法院准许其申请的。有关费用由提出申请的当事

人负担。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

识的人员进行询问。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由当事人

各自申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就有关案件中的问

题进行对质。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可以对鉴定人进行

询问。”但这些专家,根据我国现有的关民法理论.还

不是鉴定人,只能看做是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专业

人员。

二、鉴定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

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规定,民事责任是指

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主体违反法律规定的或者合同约定的民事义务,侵害民事权利主体的民事权利。

依民法之规定而产生的一种法律后果。从传统民法理

论和民事审判实践看,一般民事责任构成须同时具备

以下4个构成条件。

(一)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违法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作为的违法

行为,另一种是不作为的违法行为。作为的违法行为

是指实施法律禁止而为的行为。不作为的违法行为是

指不实施法律要求而为的行为。

(二)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事实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而给他人的财产

或精神带来的损害结果。损害是指行为人不履行民事

法定义务,侵犯他人财产权和人身权的行为的后果。

因侵权而造成他人精神上的创伤,民法理论上称“精

神损害”。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客观现象之

间存在的一种内在的联系。要确定某个行为人对某个

损害结果是否承担民事责任,就必需确定该损害结果

① 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下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722 723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l3卷(第l期)

与该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四)违法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民法上的过错是指行为人对其实施某种行为及

其损害结果的发生所持的一种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

过失两种形式。①

《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主要有以下l0种:(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

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

复名誉:(10)赔礼道歉。鉴定人因过错造成当事人损

失的。符合民法理论上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一般来

说.鉴定人承担的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是民事赔偿。

鉴定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

况:一种是鉴定人在鉴定的过程中直接伤害了他人。

如在人身伤害请求赔偿的案件中,鉴定人在进行身体

检查时伤害了接受检查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鉴定人

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第二种情况是,因法院采用

了鉴定人提供的错误鉴定结论而导致一方当事人败

诉。对这种情况,应与鉴定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地位及

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结合起来分析。鉴定人在民

事诉讼中属于诉讼参与人,他和法院之间存在着以诉

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诉讼法律关系。在诉讼中,鉴定

人享有一定的权利.如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

件材料.有权询问当事人、证人、查阅勘验笔录,有权

请求给付因鉴定支出的费用和应得的报酬,因鉴定材

料不足或因鉴定能力的限制而难以作出鉴定结论时,有权拒绝鉴定等。为了保证鉴定的准确性,法律也相

应地规定了鉴定人应尽的义务。鉴定应对需要进行鉴

定的事项忠实地进行鉴定,在法庭审查证据时,应实

事求是地回答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

鉴定结论提出的问题等。鉴定人员有“忠实鉴定”的义

务。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对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做出

一定行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约束。”“法律义务是指

法律规定的。法律主体所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

任。”法律义务既是一种法律关系对义务主体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迫使义务主体实

际履行某些行为的责任规定。如果鉴定人因故意或过

失而导致错误的鉴定结论.并且造成了当事人的损

失。则鉴定人须承担民事责任,赔偿当事人的损失,这

是一般法理

三、世界主要国家鉴定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不同模

式②

· 39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力

度的不断加大。西方发达国家引发了追究律师、医生、建筑师、鉴定人等专家的民事责任。由于两大法系存

在不同的诉讼模式,专家民事责任的性质主要有契约

责任、侵权责任以及两者的竞合责任。

美国的民事诉讼以“当事人对抗制”为特征,鉴定

人一般由当事人选择并委托。双方当事人都想方设法

找到能够提供依据的鉴定人,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于

自己的鉴定,同时通过对对方鉴定人进行反驳、询问,努力降低不利于自己的鉴定所具有的证据价值。从这

一点来看,鉴定人与一般的证人无异。所以在美国鉴

定人又被称为专家证人。鉴定人通过向当事人提供有

利于其主张的鉴定而获得相当的报酬,许多情况下与

代理律师合为一体置于同一当事人的阵营而与对方

对抗.因而.美国的鉴定人完全是非中立地而从属于

一方当事人,鉴定人与当事人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一旦发生责任问题也与民法上的一般违约责任没有

本质的差别。在这种鉴定制度下。当事人由于自己所

委托的鉴定人作出的鉴定而遭致败诉完全是自作自

受。谈不上追究鉴定人的责任;而对方当事人因为这

个鉴定而败诉.也是因为对方没有能够通过反驳询问

或用相反的鉴定进行有效的对抗,所以责任仍在当事

人自己.同样也谈不上追究鉴定人的责任。在这种将

鉴定人视为一方当事人的证人的诉讼制度中,鉴定人的民事责任问题不具有值得特别研究的意义,事实

上,这个问题只存在于像大陆法系国家那样把鉴定人

和证人作严格区分的诉讼制度中。

德国的诉讼制度把鉴定人的性质理解为法官的助手.因此要求鉴定人必须中立于双方当事人,而且

双方当事人可以要求鉴定人回避。鉴定原则上是应当

事人的要求而进行.但法院依职权也可以利用。法院

一旦决定采用鉴定,即要求当事人提出鉴定人候补名

单,如果双方当事人都提出要求某位专家作鉴定人,则法院必须受此要求的约束。德国法认为鉴定人的责

任并不是契约责任而是侵权责任,因为鉴定人同当事

人双方或法院之间都没有契约关系。另外根据判例,鉴定人也不负国家赔偿责任,因为鉴定并不是行使国

家权力的活动。鉴定人的侵权责任主要发生在两种情

况:一种是鉴定人在进行鉴定时直接伤害了他人,这

种情况鉴定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种情况是由于

法院采用了鉴定人的错误鉴定而导致一方当事人败

诉。在这种情况下,救济受害者的必要和保持鉴定人

① 李仁玉主编:《民法学总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247~258页。

② 参照:【日】谷口安平。《诉讼观与鉴定人的责任》。载于:谷口安平著,《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5—270页。

· 40-的中立性如何调和则成为困难的问题。对于这个问

题,联邦最高法院的结论是鉴定人只要不是故意作出的鉴定结论就不负赔偿责任,其理由在于,鉴定人作

为法官的助手,其活动能够给判决的内容带来很大影

响,所以必须保护鉴定人的内心独立。并使他不受因

自己的鉴定结论而遭致败诉方起诉的干扰。

在法国。鉴定人被视为事实的法官,鉴定是由当

事人要求或依职权而采用的。根据法律每年都列出鉴

定人名单,一般由法院从中指定具体案件的鉴定人,鉴定人通过调查写出书面的报告书提交法院。该报告

即构成案件记录的一部分。关于鉴定人的责任。以前

法国最高上诉法院指出,被采用了的鉴定结论既然作

为法院判决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败诉的当事人只能在追究法官的民事责任的同一条件下才能追究鉴定人的责任。所谓同一条件是指非法行为及职务上的重大

过失。但是近年来的判例和学说都倾向于认为,无论

鉴定结论是否为判决所采纳,都应根据民法侵权行为

法的一般原则来考虑鉴定人的民事责任。也就是说。

只要满足“过错”、“损害结果”和“因果关系”,要件,即

可追究鉴定人的侵权责任。关于责任的分类也与德国

一样分为鉴定过程中直接伤害他人和因向法院提交

错误的鉴定结论而导致一方当事人败诉两种情况。

日本的民事诉讼法规定,鉴定人必须由法院指

定,并执行回避制度。许多情况下鉴定人不仅提出鉴

定意见书,而且还要出庭接受当事人的交叉询问,立

法方面没有明确规定鉴定人的责任问题,学界认为为

了保障鉴定人的中立性,至少在轻微过失的情况下应

免除其责任。

以上所介绍的美、德、法等国的鉴定制度中鉴定

人民事责任的归属都具有各自的特征。美国的民事诉

讼认为,真实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在诉讼中形成或呈现

出来的程序真实而非实体真实,经过了当事人之间的激烈对抗,鉴定人的责任还原到当事人的责任。德国的民事诉讼是法官主导型的,强调案件真实的发现。

为了保障鉴定人的独立性和中立性而应当减轻其责

任,所以只有在发生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

任。法国的法官和鉴定人之间进行关于法律和事实问

题的判断分工,鉴定人作为专家集团相对于国家保持

了较大的独立性,较少受法院的控制和监督.这种情

况下他们当然要承担因过失而发生的民事责任.这种

赔偿很容易通过保险制度解决。

四、我国鉴定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l3卷(第l期)

(一)存在的问题

法律规定鉴定人责任是多数国家立法的通例。一

般来说,鉴定人承担的民事责任主要是民事赔偿。如

《德国刑事诉讼法典》规定,负有鉴定义务的鉴定人应

传不到或拒绝鉴定的,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费用。①除

了承担民事赔偿外,鉴定人还要承担其他形式的民事

责任,《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61条规定,未在规定

期限内提出鉴定报告的鉴定人,可以立刻予以替换,并且应在48小时内退还为完成鉴定任务而交付给他的一切物品、证据和文件。②如果鉴定人违反保密义务

或不得在鉴定外使用鉴定意见的义务,侵犯他人人

格,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

我国现行的3部诉讼法,只有《刑事诉讼法》第120条规定了“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

律责任”。《民事诉讼法》仅规定了鉴定人的有关权利.

第72条规定:“鉴定部门及其指定的鉴定人有权了解

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时可以询问当事

人、证人”,而未规定其相应的义务,更未规定鉴定人

未履行义务、出具错误鉴定结论导致当事人败诉造成损害及因鉴定时的过错而给当事人造成损害时所应

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究其原因,除了我国鉴定人主

体制度存在缺陷外,鉴定人的权利义务规定还不完

善,致使法律责任的配置几近空白。③司法部发布的《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第32条则明确规定:“司法鉴

定人违法执业或因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

在的司法鉴定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司法鉴定机构赔偿

后,可以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的鉴定人追偿。”这

一规定,开我国鉴定人赔偿责任之先河,有积极意义。

《重庆市司法鉴定条例》第4o条第3款规定:“因司法

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复核鉴定人违反鉴定程序、操作

规程、工作不负责任导致鉴定明显错误或故意作虚假

鉴定,产生国家赔偿的,司法机关可向鉴定人、复核鉴

定人追偿赔偿费用。”这是对公、检、法内部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因错误鉴定而产生的国家赔偿责任的地方

立法性规定。《黑龙江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第89条

规定:“鉴定人不履行保密义务,影响鉴定、诉讼正常

进行的,由鉴定人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由于泄露

给有关当事人造成损害的鉴定人应当承担民事责

任。”

目前,我国鉴定人民事责任方面存在以下的主要

问题:

1.对鉴定人违反或不履行法定或约定义务的情

① 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2页

② 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上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391页

③ 何家弘主编:《司法鉴定导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41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l3卷(第1期)

况,或因错误鉴定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情况,都没有

明确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

2.部委一些规章和部分省、市立法中虽然规定了

鉴定人的行政责任,但缺乏适用于全国的统一的规

定,虽然这些地方立法和规章对我国鉴定人制度改革

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出台全国统一的鉴定法起了试

点作用,但由于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迟迟不出台,实

际上会影响到司法鉴定的公正性和统一性.对鉴定人

来说也不公平:

3.长期以来,鉴定机构往往以单位名义做出鉴定。

以部门权威来为鉴定真实性、可靠性做保证,缺乏对

鉴定人因鉴定行为不当、违规或违法而受追究的制度

和措施,使有不当行为或其他更为严重的非法行为的鉴定人仅仅是在单位内部受到轻微的处理。其过错与

责任严重相背离。①

(二)鉴定人制度的完善

1.目前,我国司法鉴定立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现行三大诉讼法对鉴定人制度均未作系统化规定,这

使得制定统一的鉴定法更为迫切:有较好的司法环境

和立法的舆论基础,法律界、新闻界及社会各界对司

法鉴定的规范化投以极大的关注,立法呼声很高;司

法鉴定的实践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司法部的规

章和地方立法为全国立法提供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司

法鉴定的专业人员队伍已经形成;有国外司法鉴定立

法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2.在责任主体上应由机构责任向鉴定人个人责任

转变:根据我国现行三大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和我国奉

行鉴定权主义的传统.现阶段对鉴定人法律责任的配

置仍应以机构责任为主,鉴定人个人责任为辅。随着

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渐转变为鉴定人个人责

任为主,机构责任为辅。这一点可以体现在将来要制

定的鉴定法中。

3.在责任性质上应由契约责任、侵权责任为主向

以侵权责任、请求权竟合为主转变。

关于鉴定人的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可以借

鉴法国法的有关规定,即只要满足“过错”、“损害结

果”和“因果关系”3个要件,就可以追究鉴定人的民事

责任,性质上属于民法上的一般侵权行为责任。第一,鉴定人主观上有过错。过错是鉴定人在实施鉴定行为的过程中造成当事人损害的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过错是构成鉴定人赔偿责

任的主观要件。鉴定人只有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损失

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时,才能承担民事责任。

·

鉴定是一项科学认识活动,其复杂性和技术性决定了

鉴定结论难以达到绝对的正确,只要鉴定人不是出于

恶意或重大失误。或者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鉴定人

虽然作了主观努力,但仍然无法克服,鉴定人就不应当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第二,有侵权损害事实。所谓损害。

是指由一定行为造成人身或财产上的不利,即不良后

果或不良状态。对鉴定人的民事赔偿责任.主要是败

诉方的财产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预期利益的损失,应

结合案件的结果具体分析。对于下列直接损失,鉴定人

必须赔偿:(1)一审法院采用该错误鉴定对事实作了

认定,并据此做出不利于一方当事人的判决,该当事人

以鉴定错误为由而上诉,二审法院通过审理,认为鉴定

确有错误,以“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判决认定事实

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审,或者依法直接予以改

判的。鉴定人应对该当事人上诉审判的有关合理的费

用负赔偿责任;(2)二审法院通过审理,认为鉴定没有

错误,从而维持原判决,当事人不服,又依法通过再审程

序予以纠正的,鉴定人应对二审及再审的有关费用负

赔偿责任。对于预期利益的损失,适用起来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以避免无边无际的索赔要求得逞。第三,违法

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这是构成鉴定人民事赔

偿责任的一个必要条件。民事责任只有在侵权的违法

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才能构成。如果

加害人虽有侵权的违法行为,但受害人的损失与此无

关,则不能令其承担赔偿责任。

在我国,同大陆法系国家一样,鉴定人是受人民

法院委托从事鉴定的,其与当事人之间并没有契约关

系存在,因此鉴定人如因故意或过失出具的鉴定结论

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自应承担侵权责任。但鉴定人的民事责任与承担专家责任的律师、会计师、医生和

建筑师不同。鉴定人并不是完全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

当事人服务的,他必须保持中立的地位,在实行鉴定

权主义的国家,司法鉴定人与当事人之间并无契约关

系的存在.其进行鉴定活动是由于受法院的委托或指

定,对当事人并不负有高度的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而专家的民事责任是以与当事人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为前提的.因此鉴定人的民事责任是一种有别于专家

责任的特殊侵权责任。尽管表面看来其与专家的民事

责任极为相似,但在鉴定人的过错行为与损害事实的因果关系发展过程中,法官对鉴定结论的采信起了决

定性的作用。正应为如此,国外才有学说主张只有在同样追究法官民事责任的条件下,才能追究鉴定人的责任.甚至主张鉴定人的民事责任适用国家赔偿的原

①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从鉴定的本质属性说起一鉴定体系改革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方略》。见:曹建明主编,《诉讼证据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o1年版,第714页。

· 42-

则.这些见解虽然不为立法或判例采纳,但至少表明

在追究鉴定人的民事责任时,我们必须十分审慎,只

有鉴定人存在重大过失的前提下,才能追究其民事责

任,对于轻微过失,则应予以免责。如果对于鉴定人过

错责任过于苛刻的话,固然可以促使鉴定人更j~i/b,c,谨慎地对待鉴定工作,但由于其担心受到败诉方的起

诉,也许会不由自主地做出有利于一方当事人的鉴定

结论,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损害了鉴定人的中立立场。

所以在侵权行为责任的承担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适用

不同原则。对于鉴定人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应当适用过错原则:对于鉴定人的错误鉴定造成一方

当事人败诉的,应当适用比较严格的过错责任原则,为了保持鉴定人的自由和中立性,应当减轻其责任。

4.如果只是片面的强调鉴定人承担过失赔偿责任

而忽略其他配套制度的建设。那么这将会导致许多优

秀的专家不愿意为其专业领域内的技术性问题做司

法鉴定。在完善鉴定人民事责任的同时,为了减轻鉴

定人的执业风险,建议建立鉴定人执业保险或执业互

济制度。具体的做法是:

(1)关于执业保险。建议所有鉴定机构、鉴定人按

照一定的比例交纳一定的资金,共同建立执业风险基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1期)

金,由保险公司承保。对因鉴定中产生的民事赔偿责

任,符合理赔条件的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保险机构

向鉴定管理机构通报赔付的情况。建立统计制度。并

由鉴定管理机构年检时,视不同情况进行处罚。

(2)关于执业互济制度。建议建立各大类鉴定人的协会.由鉴定机构、鉴定人按照协会章程规定的比

例交纳一定会费,建立互济基金。在鉴定人因鉴定中

产生的民事责任赔偿后,如果出现保险公司按规定不

予理赔而确应赔偿的情况,可由协会查明情况后,从

互济基金中赔偿。事后可由协会按照章程.对鉴定人

和鉴定机构给予相应的处罚。

参考文献

【1】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4卷)【m]一e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

2【2j 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3】谷口安平著.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王亚新,刘荣军译.北京:中国政

法大学出版社,1996

【4】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

5【5】何家弘主编.司法鉴定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曹建明主编.诉讼证据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

1【7】李仁玉主编.民法学总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247—258

(收稿:2005一o7—2o:修回:2o06—01—05)

也._5止 __5止 lj j ._5止 ._5止 ._5止

(上接第29页)实采用“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对

于程序法事实则适当降低证明标准。与此相对应。我国一些学者提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具体分为两个

层次——高度盖然性和较高程度的盖然性”,“高度盖

然性,是指法官从证据中虽然尚未形成事实必定如此的确信,但在内心中形成了事实及有可能如此或非常

有可能如此的判断”;“较高程度的盖然性是指证明已

达到事实可能如此的程度。如果法官从证据中获得的心证为事实存在的可能性大于不存在的可能性,该心

证就满足了较高程度的盖然性的要求”。“高度盖然性的证明要求适用于民事诉讼中对实体法事实证明的一般情形”,“对那些程序法上的事实,应采用较高程

度的盖然性的证明标准”。简单地说,“高度盖然性”就

是“极有可能”:“较高程度的盖然性”则是“大概如

此”。管辖事实属于程序法事实,因此,人民法院在以

医疗“侵权结果发生地”为依据,进行的管辖审查过程

中,不能过高地要求证据确实、充分,相关证据只要使

法官相信事实“大概如此”就可以了。至于何谓“大概

如此”,属于法官自由裁量的范畴。

结论

当事人向“侵权结果发生地”法院提起医疗侵权

之诉,符合法律规定和立法宗旨以及司法实践的要

求。但对于相关管辖事实的证明,仅有当事人的陈述

是不够的。当事人还应对医疗损害“结果发生地”与医

疗侵权行为“实施地”不一致。向法院提供其他证据加

以证明。同时,法院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主动调查取

证。法官在综合审查判断有关“侵权结果发生地”的证

据材料时,应适当降低“门槛”,认为其“大概如此”即

可以采纳。这也与当今理论界强调维护当事人诉权之

呼声相一致 ’

参考文献

【1】沈成怠.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管辖叨.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

(4):203

[2】唐德华主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2002.24

f3 1 金友成主编.民事诉讼制度改革gf~e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o01.100

[4】沃尔夫.国际私法【m】.李浩培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109

[5 】刘力.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64

[66 】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36

【7】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

解与适用【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62

[88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89

第二篇:司法鉴定人

司法鉴定人

第一条为规范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人员的职业资格和执业活动,提高司法鉴定质量,保障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国务院《司-法-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办发

第三篇: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

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

第二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验机关不予注册:(一)违反司法鉴定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二)违反-社-会公德,品行不端,造成恶劣影响的;(三)违反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

第四章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八条司法鉴定人执业,享有下列权利:(一)查阅与鉴定有关的案卷材料,询问与鉴定事项有关的当事人、证人等;(二)应邀参与、协助委托人勘验、和模拟实验;(三)要求委托人补充鉴定材料;(四)委托人提供虚假情况或拒不提供鉴定所需材料的,有权拒绝鉴定;(五)拒绝解决、回答与鉴定无关的问题;(六)与其他司法鉴定人意见不一致时,有权保留意见;(七)获得执业报酬;(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九条司法鉴定人执业,履行下列义务:(一)按时完成鉴定任务;(二)依法主动回避;(三)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四)依法按时出庭;(五)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司法鉴定人有违反本办法规定情形的,由执业证书颁发机关给予警告,同时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的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人民币3万元。

第三十一条对司法鉴定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第(三)、(四)、(五)、(七)项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由执业证书颁发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及规章实施。

第三十二条司法鉴定人违法执业或因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的司法鉴定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司法鉴定机构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的司法鉴定人追偿。

第三十三条未取得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和执业证书的人员,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司法鉴定活动的,由鉴定活动所在地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责令其停止非法执业;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人民币3万元,管理制度《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司法鉴定人在鉴定活动中有犯罪行为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证书》和《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由司-法-部统一制作。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司-法-部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行政处罚种类:(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扩展阅读篇】

1.∶评论的话2.∶含有说明、解释或评论的话;作说明或讲解用的话偶尔有对正文的讲解和带解释性的注,但无评语3对某人的看法与对这人的感觉详细解释评论的话。清 唐鉴 《廪贡生王府君墓志铭》:“昔年官京师,阅 倭艮峯 日记,见其上方评语,有曰‘子 涵 子 洁 ’者,问之,则其 河南 同志 王检心、王涤心 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就将这本册子的记载,改做了小说体裁,剖作若干回,加了些评语。” 赵树理 《三里湾·决心》:“ 玉生 一时想不出适当的评语来,只笼统地说:‘我觉着你各方面都很好!’” 编辑本段评语范文X同学是个文静懂事的女孩,踏实、稳重、有礼貌,时刻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给同学们作出表率。上课时用心听讲的神情,让人感到你的专注、认真。你的作业干净整洁、字迹又漂亮,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你思维灵活,接受能力较强,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你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在班里是一个的好女生。愿你永远健康、漂亮、快乐、上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做一个强者、胜利者!你的聪明加上勤奋好学会令你成功,老师深深地祝福你。

第四篇:司法鉴定人资格考试

司法鉴定人资格考试

本文约三万余言,共分四章,司法鉴定人资格考试。第一章:建立我国司法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的要因,本部分主要介绍了鉴 定人资格认证制度的现状,我国目前司法鉴定人资格及其认定并未制度化,缺 乏法律层面的规制,鉴定人的资格处于可审可不审的随意状态,鉴定人分散于 各鉴定机构、对鉴定人资格的审查形成各自为政诸侯割据的局面,缺乏统一的 管理。鉴于此现状,本章继而论述了建立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的必要性,主要 是以此为起点提出问题,旨在为后面的有关鉴定人资格认证的论述作铺垫。第二章:介绍了不同诉讼制度下鉴定人资格及其认证的情况,并对鉴定人 主义原则、鉴定权主义原则下的鉴定人资格进行了比较、分析、评价,以期从 国外的鉴定制度及鉴定实践中对构建我国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得到启发。第三章:分析了构建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的影响因素,并围绕鉴定人内涵、外延、鉴定人的诉讼地位、专门性问题与专门知识等因素对鉴定人资格的影响 加以论述,是本论文的核心。第四章:为制度拟制,也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本章旨在综合前面数章的 分析论述,首先对这一制度的构成要素,即认证主体、认证方式、认证内容进 行了分析,之后设计了这一制度涉及的具体内容,最终实现建立我国鉴定人资 格认证制度这一构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

1【分类号】:D918

【目录】:引言5-6

第一章 建立我国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的要因6-18

第一节 我国司法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现状及评述6-1

2一、我国现行司法鉴定体制下鉴定人的概况6-7

二、我国司法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现状评述7-1

2第二节 建立我国司法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的必要性12-18

一、对鉴定人资格进行认证是不同鉴定制度下选任鉴定人的共同需要12-1

4二、鉴定人适格与否是鉴定结论是否被采信的必要条件14-1

5三、建立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是完善我国司法制度的需要,也是鉴定工作本身的需要15-16

四、建立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是法律职业和现代社会专门技术行业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16-18

第二章 不同诉讼制度下的鉴定人资格及其认证18-2

4第一节 鉴定人主义与鉴定权主义原则下的鉴定人资格18-20

一、鉴定人主义原则下的鉴定人资格18-19

二、鉴定权主义原则下的鉴定人资格19-20

第二节 鉴定人资格的审查制度20-2

2一、当事人主义诉讼制度下鉴定人资格的审查20-

21二、职权主义诉讼制度下鉴定人的资格审查21-2

2第三节 不同诉讼制度下鉴定人资格及其认证之评价22-2

4一、当事人主义诉讼制度下鉴定人资格及认证之评价22-2

3二、职权主义诉讼制度下鉴定人资格及其认证之评价23-2

4第三章 构建司法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的影响因素24-39

第一节 鉴定人、鉴定机构与鉴定人资格认证24-29

一、鉴定人的内涵24-26

二、鉴定人的外延26-29

第二节 不同诉讼制度下鉴定人的诉讼地位及鉴定人资格认证29-3

3一、不同诉讼制度下鉴定人的诉讼地位29-30

二、关于鉴定人诉讼地位之评价30-

31三、鉴定人的诉讼地位对其资格的影响31-3

3第三节 专门性问题、专门知识与鉴定人资格33-39

一、专门性问题与专门知识33-3

5二、专门知识的科学性认定35-37

三、与专门知识相关的鉴定人资格授予类别37-39

第四章 我国司法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的拟制39-47

第一节 司法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的构成要素分析39-

41一、主体要素—双重主体39-40

二、认证方式40

三、审查内容实行双轨制40-

41第二节 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的具体内容41-47

一、鉴定人资格认证制度的法律确认41-

42二、确立鉴定人资格的认证机构42-

43三、独立鉴定人名册制度

43四、明确鉴定人的资格条件43-4

5五、确立固定资格型鉴定人资格的认证途径45-47

参考书目47-48

后记48,司法鉴定《司法鉴定人资格考试》。

第五篇:司法鉴定人申请书

司法鉴定人申请书

提交司法鉴定人登记申请材料的说明

司法鉴定人登记申请材料包括:

1、申请书(格式见附件);

2、《司法鉴定人登记申请表》;

3、身份证;

4、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行业执业资格证书及与所申请执业类别相关的学历证书;

5、符合特殊行业要求的相关资格证书;

6、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经历证明;

7、由档案所在地人事部门开具的未受过刑事处罚和未受过开除公职处分的证明,已退休人员提供退休证明(格式见附件);

8、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及业务成果证明材料;

9、2寸近期免冠彩色便装照片2张;

10、申请人本人保证只在一个鉴定机构执业的声明(格式见附件);

11、申请人兼职从事司法鉴定业务,还应提供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其兼职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书面意见(格式见附件);

12、申请人曾在外省市取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的,要在《司法鉴定人登记申请表》的“业务工作简历”中说明;

13、申请人曾在外省市进行司法鉴定执业登记的,须提交省级司法行政部门及原执业机构出具的已在当地注销司法鉴定执业登记及无遗留问题的证明;

14、申请人户籍为外省市,现申请在北京执业的,应提供该申请人在北京的长期居住证明材料,司法鉴定人申请书,司法鉴定《司法鉴定人申请书》。

15、满63周岁的,应提交半年内的体检证明;

16、登记机关认为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注意事项:

1、申请人年龄须70岁以下,鉴定机构内70岁以上的鉴定人不得超过机构司法鉴定人总数的30%;

2、相关工作经历证明须由申请人人事档案所在的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申请人在申请执业登记时若已调入现单位,工作年限不满足申请条件的,须由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出具。已退休人员可提供退休证;

3、申请人曾在外省市有司法鉴定执业登记经历的,要说明:原执业地及执业机构、原《司法鉴定人执业证》证号、原执业登记注销时间及原执业类别等;

4、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负责;

5、各类申请材料均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登记管理机关审核原件后退还,复印件存档;

6、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类以外的司法鉴定执业类别,申请人须具有高级职称。

下载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及其完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民事责任及其完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法鉴定人年度考核制度

    年度考核制度一、年度考核的原则 ㈠客观公正原则 ㈡民主公开原则 ㈢注重实绩原则 二、年度考核的内容 是指对工作人员评价的内容,主要指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德:主要指......

    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

    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 (司法部令第63号)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人员的职业资格和执业活动,提高司法鉴定质量,保障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

    申请司法鉴定人

    申请司法鉴定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指:(一)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二)其他组......

    司法鉴定人学习体会

    学习体会“无规矩不成方圆”。虽是一句人人皆知的俗语,却很好地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于铁的纪律,公司的战斗力和生命来源于各级人员良好的精神面貌、崇高的职......

    司法鉴定人资格 [合集]

    司法鉴定人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第 44 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分别简称《法官法》、《检......

    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

    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轰动全国的“黄静”案中,五份不同的法医鉴定一度成为焦点,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也许普通大众对司法鉴定人的印象限于《大宋提刑官》里“重证据实、民命为重......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

    (司法部令第95号)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十六条规定,《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批准,于~年9月30日公布施行。XX年8月14日......

    司法鉴定人执业证

    司法鉴定人执业证司法鉴定人执业证》注销登记一、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司法鉴定人执业证》注销登记二、法定实施主体:市司法局三、行政许可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