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江苏《量刑指导规则(试行)》

时间:2019-05-13 22:3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江苏《量刑指导规则(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江苏《量刑指导规则(试行)》》。

第一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江苏《量刑指导规则(试行)》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江苏《量刑指导规则(试行)》 发布单位: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文号:

发布日期:2004年05月09日

生效日期:2004年05月09日一、一般原则

第一条 量刑时,应当依照刑法总则规定的量刑原则和刑法分则规定的法定刑以及本规则规定的量刑基准、量刑要素适用规则,决定被告人的刑罚。

第二条 树立正确的量刑观念。量刑时,应当体现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障刑罚积极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刑罚目的的有效实现。

第三条 对被告人所处之刑罚,应与其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 险性相适应。以被告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作为量刑的基础依据,以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作为量刑的调节依据。

第四条 量刑应当实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均衡。不同时期、不同法院、不同法官之间对案件事实基本相同的被告人作出的量刑结果应当保持基本平衡。

第五条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必须合法、适度地行使。量刑活动应当实现统一标准的量刑步骤和量刑方法。以公正规范的量刑程序,充分保障量刑结果的公正性。

第六条 犯罪类型、犯罪事实、情节与最高法院和本院公布的案例基本相同的,量刑时可以参考。

第七条 应当查明影响量刑的一切事实,既要查明犯罪构成的事实,又要查明不影响犯罪构成而足以影响量刑的事实,全面、准确地提取对量刑起作用的事实要素,以此为基础确定刑罚的量。

二、量刑基准

第八条 为防止量刑失衡,应当确立各罪的量刑基准,即对已确定适用一定幅度法定刑的个罪,在排除各种法定和酌定情节的情况下,仅依其一般既遂状态的犯罪构成的基本事实而应判处的刑罚。

第九条 确立量刑基准采用以下方法:

(一)非数额型的一般典型犯罪,以法定刑中段为量刑基准。法定刑幅度为单一有期徒

刑的,以该幅度的二分之一为量刑基准,例如,法定刑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即以五年有期徒刑为该法定刑的量刑基准;法定刑为不同刑种的,则以中间刑种为量刑基准;法定刑仅为两种刑种的,则以两个刑种的结合点为量刑基准。但法定刑为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量刑基准为有期徒刑一年;法定刑为有期徒刑五年以下的,量刑基准为有期徒刑二年。

(二)数额型犯罪,以犯罪数额比对相应的法定刑幅度确定量刑基准。

(三)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除外)或绝对确定法定刑的,以死刑或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为量刑基准

三、量刑要素

第十条 量刑要素是指对量刑起重要作用的事实因素。量刑时,应当在量刑基准基础上,根据各罪的量刑要素,决定被告人应受的刑罚。

第十一条 量刑要素分为法定要素和酌定要素。法定要素系法律明文规定在量刑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酌定要素系虽无法律的明文规定,但根据刑事政策和审判实践经验,在量刑时可予酌情考虑的因素。

第十二条 量刑要素包括社会危害性要素和人身危险性要素两类。社会危害性要素是指由犯罪的客观危害和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综合体现决定的因素,人身危险性要素是指反映犯罪人再次犯罪可能性的因素。

第十三条 法定的量刑要素由刑法总则和分则分别规定。

总则规定的量刑要素包括未成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盲聋哑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共同犯罪中的首要分子、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累犯、自首和立功等。

分则规定的量刑要素包括分则条文在罪状描述中反映的社会危害程度,如犯罪行为的程度、犯罪的次数、犯罪的数额、犯罪的后果、犯罪对象的个数等。

第十四条 酌定的量刑要素一般包括犯罪对象、犯罪手段、犯罪时间、地点、犯罪动机、起因、犯罪前的一贯表现、犯罪后的态度、退赃和赔偿情况等。

四、量刑要素的适用规则

第十五条 应当依据下列步骤依法量刑:

(一)根据所犯罪行和情节选择相应的法定刑幅度;

(二)确定该法定刑幅度的量刑基准;

(三)根据案件事实,提取量刑要素;

(四)定量分析每一量刑要素所影响的刑罚量;

(五)综合量刑要素所影响的刑罚量,对量刑基准进行调整,确定最终的刑罚。

第十六条 量刑要素为具有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中两种以上处罚方法的量刑情节的,应当首先确定其处罚方法。

确定量刑情节的处罚方法,要依据全案犯罪的程度和该量刑情节本身的程度,综合考虑后选择。

第十七条 应当定量分析各个量刑要素所影响的刑罚量。定量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全案犯罪的程度和该量刑要素本身的程度。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分格刑的方法对量刑要素进行定量分析

第十八条 分格刑是指在较大幅度的法定刑中,围绕量刑基准,对法定刑作二次分格,将法定刑划分为若干幅度较小的刑格。法定刑为有期徒刑三年以上的,以二年左右为一格;五年以下的,以一年左右为一格;三年以下的,以半年左右为一格;法定刑有不同刑种的,在对有期徒刑进行分格后,再将其他刑种列为一格。

从轻、从重的单个量刑要素所影响的刑罚量,一般情况下为一个刑格。减轻的量刑要素所影响的刑罚量,一般情况下是下一个法定刑幅度上限的一格。特殊情况不受此限。

第十九条 多种量刑要素并存时,逐一定量分析其所影响的刑罚量时,可以遵循下列原则:

(一)法定量刑要素影响的刑罚量大于酌定量刑要素;

(二)应当型量刑要素影响的刑罚量大于可以型量刑要素;

(三)罪中量刑要素影响的刑罚量大于罪前罪后量刑要素;

第二十条 各量刑要素依照本规则确定为影响刑罚量的数量关系后,同为从轻或同为从重的量刑要素可以相加,从重和从轻量刑要素并存的可以相减。量刑要素相加减得出的刑罚量,对量刑基准进行增减调整后,得出的就是最后的刑罚量。

第二十一条 应当减轻量刑要素与从重或从轻量刑要素并存的,应当先予以减轻,再予以从重、从轻。

五、个别刑罚适用原则

第二十二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应当严格对死刑的适用。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第二十三条 对于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具有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且已落实考察、帮教措施的,可以适用缓刑。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对符合上述条件的,一般应当适用缓刑。

第二十四条 被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得适用缓刑:

(一)犯罪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国家或他人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毒品犯罪的再犯;

(三)犯罪动机、手段等情节恶劣或者将赃款用于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

(四)犯罪前一贯表现不好,受过刑事处罚或多次受行政处罚的;

(五)犯罪后认罪态度、悔罪表现不好的;

(六)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七)犯罪涉及的财物属于国家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项和物资,情节严重的;

(八)无法落实考察、帮教措施的。

第二十五条 对于刑法总则规定的同时具有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情节的被告人,应结合犯罪性质、量刑要素,决定是否对被告人免除处罚。

对于不具有刑法总则规定的有免除处罚情节的被告人,但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认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一般应同时具有下列情形:

(一)所犯罪行轻微,危害不大的;

(二)无从重量刑要素的;

(三)犯罪行为产生的损失已经挽回,或者积极有效抢救被害人员和受损失财产的;

(四)认罪态度较好。

第二十六条 对被告人判处财产刑的,应当严格依照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被告人并处或单处财产刑。判处财产刑的数额,应当与其所犯罪行和判处的主刑相适应。被告人判处较重主刑的,一般应当相应判处较重的财产刑。但应当体现罪刑相适应的原则,保持刑罚的总体平衡。

第二十七条 以下列方法确定罚金的数额:

(一)刑法明确规定罚金比例的,按照比例确定罚金的数额。

(二)刑法没有规定罚金比例的,应按罪行的轻重确定罚金数额。罚金最低不得少于人民币1000元,未成年人犯罪的罚金最低不得少于500元。

(三)有犯罪数额的,按1000元至犯罪数额的二倍判处罚金。

(四)犯罪性质特别严重或从重量刑要素居多,有犯罪数额的,按犯罪数额的1至5倍判处罚金;无犯罪数额的,按法律规定的罚金最低数额的1至5倍判处罚金。

(五)确无经济能力的,可判处相对较少的罚金数额。

(六)有数个罚金刑的,按相加的原则并罚。

(七)并处罚金的,一般应按上述标准的上限判处。

第二十八条 在对被告人单处或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时,既要考虑被告人从重的量刑要素,也应当考虑其从轻、减轻的量刑要素。除主刑为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如被告人具有法定从轻、减轻量刑要素的,对被告人判处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可以相应缩短。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主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一般可剥夺政治权利三年以上;主刑为十年以下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一般可剥夺政治权利三年以下。

六、量刑平衡机制

第二十九条 建立在共同、规范的量刑标准基础之上的刑罚适用,应当遵守相关量刑平衡机制,保证量刑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一致性,防止刑罚适用的较大偏差。

第三十条 合议庭、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时,应当加强对量刑问题的研究,依照本规则确定的量刑规范,讨论决定对被告人的刑罚。

第三十一条 通过二审及审判监督程序的程序性机制保证量刑规则的有效执行,实现审判区域内的量刑平衡。二审、再审法院应当严格掌握量刑标准,原审判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二审、再审法院可以依法改判:

(一)超越法定刑的;

(二)虽在法定刑幅度内量刑,但过度适用量刑要素而致量刑明显偏重或明显偏轻的;

(三)一审法院对足以影响量刑的要素未予认定,二审通过审理后认为应当认定的;

(四)二审中发现新的对量刑有重大影响的量刑要素的;

(五)二审改变一审认定的事实,导致量刑要素发生改变的。

第三十二条 各级法院应当将量刑指导作为业务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总结、分析发回重审、改判案件中有关量刑失衡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落实改进措施,提高量刑工作水平。

第三十三条 本规则如与最高人民法院新的司法解释、规定不一致的,应按最高人民法院新的司法解释、规定执行。

第二篇: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刑罚裁量权,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实现量刑均衡,维护司法公正,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我区的刑事审判实践,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量刑的指导原则

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近或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二、量刑的基本方法

1、量刑步骤(1)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减刑罚量确定基准刑;(3)根据犯罪事实以外的量刑情节,确定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对基准刑进行调节,确定拟宣告刑。(4)综合考虑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

2、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的方法

(1)具有单个量刑情节的,在确定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后,直接对基准刑进行调节,确定拟宣告刑。

(2)具有多种量刑情节的,在确定各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后,对于不具有本条第(3)项规定的量刑情节的,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确定全部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对基准刑进行调节后即为拟宣告刑。

(3)对于具有刑法总则规定的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量刑情节的,按照以上层级依次对基准刑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再依照本条第(2)项的方法对其他量刑情节进行调节。(4)被告人犯数罪,同时具有适用于各个罪的立功、累犯等量刑情节的,先用各个量刑情节调节个罪的基准刑,确定个罪所应判处的刑罚,再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5)对于同一事实涉及不同量刑情节时,不得重复评价。

3、确定宣告刑的方法

(1)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拟宣告刑)在法定刑幅度内,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如果具有应当减轻处罚情节的,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确定宣告刑。

(2)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拟宣告刑)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具有减轻处罚情节,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只有从轻处罚情节的,可以确定法定最低刑为宣告刑。(3)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拟宣告刑)在法定最高刑以上的,可以法定最高刑为宣告刑。

(4)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可以在10%的幅度内对拟宣告刑进行上下调整,调整后的拟宣告刑仍然与罪责不相适应的,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宣告刑。

(5)综合全案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依法应当判处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或者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依法适用。(6)宣告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依法宣告缓刑;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7)拟宣告刑和宣告刑均以月为单位计算,不足一个月的,按四舍五入的方法取整数。拟宣告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在确定宣告刑时,可以六个月为单位计算,不足或超过六个月的,按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舍。

三、常用量刑情节的适用

1、对于未成年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1)对于犯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未成年犯罪,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五周岁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60%;已满十五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50%;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七周岁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40%;已满十七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30%;

(2)对于犯前款规定以外罪行的未成年犯罪,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七周岁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已满十七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40%;(3)对符合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条件的未成年犯罪,依法适用管制、缓刑、单处罚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2、对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综合考虑犯罪性质、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犯罪时精神障碍影响辨认、控制能力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3、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综合考虑犯罪性质、其受教育的程度、认知能力、是否初犯、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4、对于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过当的,综合考虑危害后果的大小、危害后果与必要限度的差距、被防卫行为或被避险情况危害性程度等因素,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犯罪较轻的,可以依法免除处罚。

5、对于预备犯,综合考虑预备犯罪的性质、手段、准备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6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6、对于未遂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犯罪未得逞的原因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1)实施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4 0%以下;

(2)未实施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 0%以下;

(3)对于同一罪名中,既有犯罪既遂又有犯罪未遂的,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是否从宽及从宽的比例。

7、对于中止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性质、中止犯罪的动机和目的、造成损害的程度、阻止损害结果发生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造成较重损害结果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70%;(2)造成较轻损害结果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60%-90%;(3)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8、对于共同犯罪,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况确定增减基准刑的幅度。(1)对于共同犯罪中作用相对较小的主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对于从犯,地位、作用相对较小,或者未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 30%-50%;地位、作用相对较大的,或者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40%;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 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3)共同犯罪未区分主从犯,但对于作用相对较小的被告人,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4)对于胁从犯,可以根据犯罪性质、被胁迫的程度、实行犯罪中的作用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40%-7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7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5)对于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被教唆人所犯罪行较轻或者未造成严重损害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30%;所犯罪行较重或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40%。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9、对于累犯,应当综合考虑前后罪的性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至再犯罪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罪行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40%。

10、对于自首情节,应当综合考虑投案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40%;(2)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已被司法机关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调查谈话、讯问,未被宣布采取调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30%;(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判决确定的罪行不同,以自首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4)并非出于被告入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者亲友送去投案等情形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5)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6)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7)有以上自首情节且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11、对于立功情节,应当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1)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12、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根据坦白罪行的轻重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3、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依法认定自首、坦白的除外。

14、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 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1)全部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30%;对抢劫等暴力型犯罪,全部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2)部分退赃退赔的,可以按相应比例减少基准刑;

(3)积极配合办案机关追缴赃款赃物,未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可以减少基准刑10%以下。

15、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1)积极赔偿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2)积极赔偿被害人部分经济损失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6、对于取得被害人或被害人家属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罪行轻重、谅解的原因以及认罪悔罪的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7、对于被害人有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的,综合考虑案发的原因、被害人过错的程度或责任的大小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1)被害人有明显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被害人有一般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负有一定责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18、对于已满七十周岁的老年人犯罪,根据犯罪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对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依法宣告缓刑。

19、对于有前科劣迹的,综合考虑前科劣迹的性质、次数、时间间隔长短、处罚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20、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恶势力犯罪的,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21、对于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孕妇、患有严重疾病人员等弱势人员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22、对于在重大自然灾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犯罪的,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四、常见罪名的量刑

(一)交通肇事罪

l、构成交通肇事罪,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1)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负主要责任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重伤四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二年至二年六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负主要责任的,可以在一年六个月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死亡三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可以在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负主要责任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无能力赔偿数额每增加五万元,可以增加二个月至四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5)重伤一人,负事故全部责任,并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第(一)至

(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可以在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负主要责任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6)每增加《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第(一)至

(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三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轻伤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重伤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2、具有《解释》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1)交通肇事造成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又逃逸的;或者死亡三人,负事故同等责任,又逃逸的;或者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者,无能力赔偿数额达到三十万元,又逃逸的;或者造成重伤一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第(一)至

(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又逃逸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死亡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三年六个月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负主要责任的,可以在三年至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确定基准刑。

(3)重伤五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三年六个月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负主要责任的,可以在三年至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轻伤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重伤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4)死亡六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5)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三年六个月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负主要责任的,可以在三年至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无能力赔偿数额每增加五万元,可以增加二个月至四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6)有上述第(2)至(5)种情形之一,又具有逃逸情节的,可以增加一年刑期确定基准刑;每增加《解释》中第二条第二款第(一)至

(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三个月刑期确定基准刑。

3、犯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一人死亡的,可以在七年至八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每增加一人死亡,可以增加一年至两年刑期确定基准刑;每增加一人重伤,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确定基准刑。

4、交通肇事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

(二)故意伤害罪

l、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造成六级严重残疾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外。

(4)故意伤害致一人死亡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外。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伤亡后果、伤残等级、手段的残忍程度等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

(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3)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4)每增加一级一般残疾的,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每增加一级严重残疾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每增加一级特别严重残疾的,可以增加二年至三年刑期。

3、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1)持枪支、管制刀具或者其它凶器伤害他人的;(2)因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活动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3)事先有预谋的;

(4)雇佣他人实施伤害行为的。

4、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1)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2)犯罪后积极抢救被害人的。(三)强奸罪

1、构成强奸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强奸妇女或者奸淫幼女一人一次的,可以在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强奸妇女、奸淫幼女三人的;在公共场当众强奸妇女的;二人以上轮奸的;强奸致使被害人重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应该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除外。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强奸人数、次数、致人伤亡后果等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

(1)强奸妇女或者奸淫幼女,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二年至三年刑期;

(2)多次强奸同一妇女、奸淫同一幼女的,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3)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4)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5)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6)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等其他严重后果的,可以增加三年至五年刑期。

3、奸淫幼女的,应当增加基准刑的20%-40%。

4、有以下情节之一的,可能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1)强奸怀孕的妇女或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少女;(2)强奸残疾、智障妇女的;

(3)利用教养、监护、职务、亲属关系强奸的。

(四)非法拘禁罪

l、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犯罪情节一般,未造成伤害后果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致一人重伤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致一人死亡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非法拘禁人数、次数、拘禁时间、致人伤亡后果等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1)非法拘禁时间超过24小时,每增加12小时,增加一个月到二个月刑期;

(2)每增加一人或者一次,可以增如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3)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4)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5)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二年刑期;(6)每增加一人死亡,可以增加二年至三年刑期;

(7)犯罪手段特别恶劣或者有其他严重后果的,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3、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1)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

4、为索取合法债务,争取合法权益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五)抢劫罪

l、构成抢劫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1)抢劫一次的,可以在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抢劫两次的,可以在五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题型起点。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入户抢劫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抢劫三次或者抢劫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抢劫致一人重伤,没有造成残疾的;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持枪抢劫的;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除外。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抢劫致人伤害的后果、次数、数额、手段等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

(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3)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4)每增加一次抢劫,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5)每增加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结果加重情形之一,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6)抢劫数额未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每增加100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抢劫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每增加5000元,可以增加三个月刑期。

3、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1)持枪支以外的械具抢劫的;

(2)为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活动而抢劫的。

4、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1)抢劫家庭成员、近亲属财物的;

(2)确因生活所迫、学习、治病急需而抢劫的。

(六)盗窃罪

1、构成盗窃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并根据盗窃的数额、次数、情节、手段等犯罪事实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或者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数额每增加200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或者数额达到较大起点并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三)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数额每增加500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3)达到数额特别巨大起点的,或者达到数额巨大起点并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三)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除外。

2、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1)以破坏性手段盗窃造成公私财产损失的;

(2)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3)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

3、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适当减少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确因生活所迫、学习、治病急需而盗窃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2)案发前主动将全部赃物放回原处或归还被害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60%;将部分赃物放回原处或归还被害人的,可以按相应比例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3)盗窃近亲属财物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不作犯罪处理的除外。

(七)诈骗罪

l、构成诈骗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并根据诈骗的数额、次数等犯罪事实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数额每增加1000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数额每增加2000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

(3)达到数额特别巨大起点或者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除外:①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②多次诈骗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③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④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⑤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⑥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⑦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⑧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⑨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因诈骗数额达到10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的除外),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8)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5、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相应的减少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确因生活所迫、学习、治病急需而诈骗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2)诈骗近亲属财物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不作犯罪处理的除外。

(八)抢夺罪

1、构成抢夺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达到数额特别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该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除外。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抢夺的数额、次数、情节、后果等犯罪事实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每增加200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每增加500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3)每增加一次抢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4)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5)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3、有下列情形之一,未被认定为有其他严重情节和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20%:

(1)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款物的;

(2)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3)驾驶机动车辆实施抢夺的。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1)确因生活所迫、学习、治病急需而抢夺的;(2)案发前自动归还被害人财物的。

(九)职务侵占罪

1、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可以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职务侵占数额、次数等犯罪事实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30%:(1)侵占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款物的;(2)侵占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3)侵占法人、企业或其他组织急需要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的。

(十)敲诈勒索罪

1、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敲诈勒索的数额、次数、手段、致人伤害后果等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每增加1000元,可以增加三个月刑期;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每增加3万元,可以增加一年刑期;(3)多次敲诈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4)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5)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2、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30%:(1)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隐私勒索他人财物的;(2)以危险方法制造事端进行敲诈勒索的;(3)一年以内三次以上敲诈勒索的;(4)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敲诈勒索的;

(5)手段恶劣,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严重后果的。

(十一)妨害公务罪

1、构成妨害公务罪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妨害公务造成的后果等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

(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1)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2)造成财产损失数额较大的;

(3)煽动群众阻碍依法执行公务、履行职责的。

4、公务人员执行公务行为不规范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十二)聚众斗殴罪

1、构成聚众斗殴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聚众斗殴一次,犯罪情节一般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聚众斗殴三次的;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持械聚众斗殴的。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聚众斗殴人数、次数、手段、伤害后果等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

(1)聚众斗殴一方参与人数达10人以上不满20人的,对首要分子及起组织、指挥作用的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聚众斗殴一方参与人数达20人以上的,对首要分子及起组织、指挥作用的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2)每增加聚众斗殴一次,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3)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4)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3、组织未成年人聚众斗殴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十三)寻衅滋事罪

1、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寻衅滋事次数、造成伤害的后果、强拿硬要他人财物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数额等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

(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四个月至六个月刑期;(3)每增加寻衅滋事一次,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九个月刑期。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的20%以下:(1)在重大自然灾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寻衅滋事的;(2)持械寻衅滋事的。

(十四)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1、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可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犯罪情节一般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犯罪情节严重的,或者涉及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五辆或者价值总额达

到50万元以上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根据犯罪数额、次数、手段等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

基准刑。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1)情节一般的,每增加1.5万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2)情节严重的,每增加3万元,可以增加一个月刑期;(3)掩饰、隐瞒、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超过五辆,每增加一辆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十五)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1、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五十克,吗啡或者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等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一百克,氯胺酮或者美沙酮一千克,三唑仑或者安眠酮五十千克,咖啡因二百千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达到数量大起点的,量刑起点为十五年有期徒刑。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除外。

(2)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十克,吗啡或者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等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二十克,氯胺酮或者美沙酮二百克,三唑仑或者安眠酮十千克,咖啡因五十千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达到数量较大起点的,量刑起点为七年有期徒刑。(3)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百四十克,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七克,吗啡或者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等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十四克,氯胺酮或者美沙酮一百四十克,三唑仑或者安眠酮七千克,咖啡因三十五千克或者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量刑起点为三年有期徒刑。

(4)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四十克,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二克,吗啡或者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等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四克,氯胺酮或者美沙酮四十克,三唑仑或者安眠酮二千克,咖啡因十千克或者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量刑起点为六个月有期徒刑。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毒品犯罪次数、毒品数量等犯罪事实增加或减少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⑴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的,每增加五克增加九个月刑期;七克以上不满十克的,每增加一克增加一年刑期;二克以上不满七克的,每增加一克增加六个月刑期;二克以下的,每减少一克减少三个月刑期;

⑵吗啡或者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等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二十克以上不满一百克的,每增加十克增加九个月刑期;十四克以上不满二十克的,每增加二克增加一年刑期;四克以上不满十四克的,每增加二克增加六个月刑期;四克以下的,每减少二克减少三个月刑期;

⑶鸦片、氯胺酮或者美沙酮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的,每增加一百克增加九个月刑期;一百四十克以上不满二百克的,每增加二十克增加一年刑期;四十克以上不满一百四十克的,每增加二十克增加六个月刑期;四十克以下的,每减少二十克减少三个月刑期;

⑷三唑仑或者安眠酮十千克以上不满五十千克的,每增加五千克增加九个月刑期;七千克以上不满十千克的,每增加一千克增加一年刑期;二千克以上不满七千克的,每增加一千克增加六个月刑期;二千克以下的,每减少一千克减少三个月刑期; ⑸咖啡因五十千克以上不满二百千克的,每增加十九千克增加九个月刑期;三十五千克以上不满五十千克的,每增加五千克增加一年刑期;十千克以上不满三十五千克的,每增加五千克增加六个月刑期;十千克以下的,每减少五千克减少三个月刑期。

3、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 ⑴组织、利用、教唆未成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员、又聋又哑的人、盲人及其他特殊人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 ⑵毒品再犯。

4、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⑴受雇运输毒品的; ⑵毒品含量明显偏低的; ⑶存在数量引诱情形的。

五、附则

1、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有期徒刑以下的案件。

2、本实施细则所称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

3、各中院、基层法院对本实施细则尚未规定的其他量刑情节,需要在量刑时予以考虑的,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可以确定适当的调节比例。

4、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三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全省民事审判工作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全省民事审判工作

座谈会纪要(征求意见稿)

审判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一)关于《物权法》的适用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法律依据之一。物权法的颁布施行,为人民法院审理各种物权纠纷案件提供了更加明确统一的法律根据。贯彻和执行好物权法,是民事审判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全省法院民一庭系统要认真掌握、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物权法。要牢固树立平等保护的观念,全面坚持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在个人或者民营企业与代表国家的政府、有国家投资的公司或者集体发生民事纠纷时,要切实贯彻平等保护原则。只要人民法院的裁判是依法进行的,那么使国有企业或者国家参股的企业资产流失的责任就不在人民法院,而在于这些企业的具体经营人员,不能把具体经营人员经营不善的责任强加给人民法院,损害司法权威;同时,也要防止违反法律规定保护个人或者民营企业一方的财产。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合同效力与物权效力相区分的原则。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原因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结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律事实,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除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至于所签合同最后能否履行,标的物能否办理物权登记,并不是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而不动产物权发生变动必须经登记才生效。要妥善处理涉及物业权益的各类案件,对业主委员会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车位、车库的归属在没有约定时如何处理等敏感问题,要加强研究,慎重下判,相关司法解释出台后,要认真及时地学习贯彻。

(二)关于贯彻诚实信用原则问题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义务。民法通则从基本法的角度,确认了诚实信用原则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规范民事活动、弘扬道德观念、维护交易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一些民事主体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不重信用、不守合同、见利忘义的情况还比较多。人民法院在民事审判中要充分运用诚实信用原则,保护诚实守信一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以自己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反而主张合同无效的,要认真分析其是否属于恶意抗辩,不能草率予以支持。人民法院裁判的结果要注意不能让失信者、见利忘义者、毁约者在经济上占任何便宜。在具体案件中,如果适用某一条法律的结果反而会使不守信用、见利忘义、毁约方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就应该注意考虑该条法律规定的价值,是否存在两种以上的解释,或者 2 考虑体系解释的方法、利益衡量的方法,向有利于诚实信用的一方解释,保护诚实信用一方的合法权益。

(三)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的若干问题

1、关于彩礼问题

(1)彩礼的认定。

对金钱、实物的给付是否构成彩礼,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进行认定。如果当地有彩礼给付的习俗,且给付的金钱数额较大,或者给付的实物价值较高,均可以认定为彩礼。(2)返还彩礼诉讼当事人的确定。

男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一方当事人提起离婚诉讼,并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的,应当以婚姻双方当事人为彩礼的返还义务人,不列彩礼的实际收受人为第三人。一方当事人以对方不是彩礼的实际给付人或者自己不是彩礼的实际收受人、使用人为抗辩,拒不返还彩礼的,不予支持。

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一方当事人起诉要求对方返还彩礼的,该诉讼非离婚诉讼,而系普通的返还财产之诉。人民法院应当列返还义务人的实际收受方为当事人;女方使用了相关财产的,视为共同返还义务人。(3)返还尺度的掌握。

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同居时间长短或者结婚时间长短、双方的家庭状况、财产用途去向、有无子女、当地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酌情全部或者部分返还。(4)“生活困难”的认定。

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十条规定的“生活困难”的认定,应采用“绝对困难”标准,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二十七条规定,以“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为认定标准。

(5)一方起诉离婚与另一方提出返还彩礼的关系

离婚案件诉讼属于复合之诉,当事人提出的返还彩礼的请求不应作为反诉处理;但返还彩礼部分的诉讼费用应由提出返还请求的当事人预缴。

2、关于夫妻忠诚协议的认定

忠诚协议指男女双方约定夫妻在感情上必须互相忠实,如一方有不忠行为,应当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量的违约金而订立的协议。一方当事人依据忠诚协议起诉或者在离婚诉讼中要求对方按“忠诚协议”的约定支付违约金的,不予支持。但一方当事人违反忠诚协议且构成“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情形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婚姻法的规定请求离婚损害赔偿。

4(另一种意见认为,夫妻相互忠诚为道德上的义务,一方当事人根据婚姻法第四条的规定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违反忠诚义务的,不予受理。但双方对违反忠诚义务的后果作出约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忠诚协议,另一方当事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应予支持。)

3、为解除不当同居关系承诺给付补偿款的处理

当事人为解除“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关系,以借款形式确定补偿金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借款协议,另一方当事人以借款协议为依据起诉要求履行的,不予保护。

4、关于禁止结婚疾病的认定

判断哪些疾病属于影响婚姻效力的疾病时,人民法院应当征询医学专家的意见,并结合该意见对婚姻效力作出认定。

5、关于事实婚姻的处理

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符合事实婚姻构成条件的,与合法登记的婚姻同等对待。人民法院可以调解或判决准予离婚,也可以判决不准离婚。

6、关于骗取结婚证案件的处理

在离婚案件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提出,因有领取结婚证时非双方亲自到场等程序上的瑕疵,要求宣布登记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按行政程序处理,离婚案件中对此不予理涉。

7、关于诉讼外离婚协议的效力

男女双方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订立离婚协议,但未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协议离婚手续的,该协议未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均不产生法律约束力,也不能作为人民法院处理离婚案件的直接依据。但人民法院可以参考该协议处理离婚案件中的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

8、关于离婚损害赔偿

因重婚导致离婚,重婚一方已经受到刑事处罚,另一方依照《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要求重婚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应予支持。

9、关于探望权

对探望权的判决不应超出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范围,在双方当事人均未主张探望权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就探望权问题向当事人进行释明。如果当事人经释明后仍不主张探望权的,人民法院不应就探望权作出判决。

10、关于买断工龄款性质的认定

对一方当事人所得的买断工龄的款项中,属于夫妻关系存续期内的相应部分,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11、关于房屋权属性质的认定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所有权的房屋,无论是登记于夫妻一方名下还是双方名下,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但一方当事人能够举证证明房屋系其以婚前个人财产购买且所有权登记于个 6 人名下,只是婚后方领取房屋权属证书的,应当将该房屋认定为登记一方的个人财产。

12、关于按揭房屋权属的认定

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名义办理房贷,且用个人财产支付首期房款,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如果婚后取得房屋所有权的,无论登记于一方还是双方名下,均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对于一方婚前支付的首期付款,由另一方返还一半;尚欠的贷款,作为夫妻共同债务,由双方返还。

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名义办理房贷,且用个人财产支付首期房款,如果所有权系婚前取得且登记在一方名下,但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用共同财产还贷的,该房屋应认定为登记一方的个人财产。对于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的贷款部分,由享有所有权的一方予以返还。如夫妻另一方要求分割房屋增值部分收益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另一种意见认为,个人出资部分不应返还,而应拆成份额分配)

13、关于房改房权属的认定

一方婚前承租、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购买并登记于一方名下的房改房为夫妻共同财产。

一方婚前承租、婚后以个人财产购买并登记于一方名下的房改房,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时,对出资方可以适 当多分。但一方当事人举出充分证据,证明该房改房是其婚前利用个人的福利因素取得,只是婚后方领取权属证书的,可以认定为该方当事人的个人财产。

14、夫妻共有的房屋登记在子女名下的房产认定

夫妻双方将共有的房屋登记在子女名下,视为双方将该房产赠与给子女。离婚时,一方以该房产为夫妻共有财产为由要求分割的,不予支持。

15、关于夫妻共同债务外部关系的处理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一方名义所负债务,债权人要求夫妻双方共同偿还债务的,应举证证明该债务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如夫妻中非借债一方举证证明该债务确为借债一方个人债务的,不应承担共同偿还的责任。

16、关于夫妻共同债务内部关系的处理

夫妻一方对外承担偿还债务的责任后,在离婚案件中以该债务系夫妻共同债务为由要求对方承担的,应当证明借债经双方同意或者借债用于共同生活;对此举证不能的,另一方当事人不应承担还款义务。

夫妻共同对外偿还债务后,一方当事人主张追偿权的,应当由借债一方当事人对债务的性质承担举证责任。

17、关于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应当以双方自愿为原则。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进行亲子鉴定,导致亲子关系无法确认的,在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时,可以推定对其不利的事实成立:

(1)提出申请的一方是亟待抚养和教育的非婚生子女或与非婚生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

(2)提出申请的一方已经完成了与其请求相当的证明责任;

(3)被申请人提不出足以推翻亲子关系存在的证据;

(4)被申请人拒绝做亲子鉴定。

(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的若干问题

1、项目经理以施工企业名义订立的合同的责任

项目经理系施工企业在特定施工项目上的委托代理人和所属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代表。项目经理以施工企业名义订立合同的,一般应当认定该代理行为有效,但施工企业能够证明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项目经理没有代理权的除外。

2、挂靠纠纷的处理

挂靠人以被挂靠人名义订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或者其他合同的,因履行该合同产生的风险,由被挂靠人承担;因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的责任,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共同承担。

3、竣工结算依据的认定

当事人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的”,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文件不能作为工程款结算的依据。

4、无效合同的价款结算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或者能够举证证明合同约定的价款低于施工成本并请求按实结算的,应予支持。

5、对实际施工人的保护

实际施工人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和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发包人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与转包人、违法分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实际施工人要求按承包人的资质等级向发包人主张权利的,不予支持。

对工程价款是否欠付的举证责任,由发包人承担。

6、约定管理费的收取

因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基于挂靠关系形成的合同约定了管理费,如果按照约定收取管理费的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实施了管理行为并在招投标过程中缴纳了相关费用,且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可以参照合同约定收取管理费。

7、未经验收擅自使用工程的后果

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后,又以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之外的使用部分质量不符合约定为由主张减少工程价款或要求承包人承担违约责任的,不予支持;但发 包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要求承包人承担保修责任的,应予支持。

8、装饰装修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

家庭住宅装饰装修合同以外的装饰装修合同纠纷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家庭住宅装饰装修合同纠纷适用法律关于承揽合同的规定,对合同效力以外的问题可以参照司法解释处理。

(五)房地产案件中的若干问题

1、没有达到开发投资法定比例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合同效力问题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关于土地转让时投资应达到开发投资总额25%的规定,是对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标的物设定的于物权变动时的限制性条件,转让的土地未达到25%以上的投资,属合同标的物的瑕疵,并不直接影响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中的该项规定,不是认定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效力的法律强制性规定。当事人以此主张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2、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受让人不具备开发经营资质的合同效力问题

作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受让人的企业,如无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合同一般应当认定为无效;但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该受让人以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转让人的名义进行开发、销售,转让人配合、协助受让人进行开发、销售,转让人以受让人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3、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转让房地产的合同效力问题

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转让房地产的,分以下情形处理:转让的标的物属于违法建筑的,应当依照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认定合同无效;转让的标的物属于因生效法律文书、继承或者受遗赠、合法建造取得物权而未办理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应当依照物权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认定合同有效;转让的标的物属于连环买卖中登记在他人名下但出卖人有权处分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并判决补办相关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4、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处理

既要严格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并参照国务院的决定和通知精神以及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定合同效力,也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诚信。对同一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村房屋流转,应当尽量维护买卖合 同的效力。对城镇居民和其他不符合买受人条件的农户购买农村房屋的,认定买卖合同无效后,应当依照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结合个案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交易时间长短、是否发生连环买卖,以及翻建、改建、装潢、添附等因素,作出合法、合理的裁判。

5、商品房交付使用的条件问题

房地产开发项目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取得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明,将符合合同约定的商品房交付买受人使用。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出示证明文件或出示证明文件不齐全的,买受人有权拒绝交接,由此产生的延期交房责任由出卖人承担。

出卖人交付使用的商品房不符合合同约定的交付条件,买受人接受房屋后要求出卖人承担迟延交付的违约责任的,不予支持。

6、迟延或不能办理商品房的房屋权属证书问题

取得房屋权属证书既是买受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也是买受人依法负有的义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协助买受人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买受人能够证明“由于出卖人的原因”导致买受人迟延或不能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出卖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双方未约定由出卖人代为办理房屋权属证书的,出卖人完成协助办证义务的时间,应确定为其采用了合理的通知方式,将办证所需的相关资料如购房发票等交付给买受人之时;双方约定由出卖人代为办理房屋权属证书的,买受人如主张出卖人未尽办证义务,应先证明其已向出卖人提供了身份证复印件等办证所需的材料。

房屋权属证书包括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由于出卖人的原因导致买受人只能办理部分房屋权属证书,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的,应予支持,但可酌情降低违约金的计算标准。

7、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的诉讼时效问题

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出卖人交付房屋的期限届满,买受人根据合同约定请求出卖人交付房屋的,应当适用民法通则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上,应当区分具体情况:房屋具备法定交付条件,诉讼时效期间自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如果房屋尚不具备法定的交付条件,诉讼时效期间从房屋具备法定的交付条件之日起计算。

出卖人已经将房屋交付于买受人,买受人实现对房屋的占有后,请求出卖人移转房屋所有权、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的,不适用民法通则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但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逾期办证违约金的,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诉讼时效期间从约定办证期满时起计算。

8、没有取得房屋所有权证订立房屋租赁合同的效力问题

根据合同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认定房屋租赁合同因出租房屋未办理产权证书而无效,缺少法律依据。当事人以出租人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为由主张租赁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9、未经出租人同意订立转租合同的效力及赔偿问题

依照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故出租人是否同意不是认定转租合同效力的标准。当事人以未经出租人同意为由主张转租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出租人解除租赁合同要求收回房屋的,转租合同终止履行,次承租人要求承租人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次承租人要求出租人赔偿损失的,不予支持。

10、对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保护的范围

出租人违反合同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出卖租赁房屋的,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该买卖合同无效的,应予支持;但出租人主张依据第三人购买房屋的条件取得房屋的,不予支持。

11、承租部分房屋的承租人在出租人整体出卖房屋时是否享有优先购买权的问题

结合以下因素妥善处理:第一,从房屋的使用功能上看,如果承租人承租的部分房屋与房屋的其他部分是可分的、使用功能可相对独立的,则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应仅及于其承租的部分房屋;如果承租人承租的部分房屋与房屋的其他部分是不可分的、使用功能整体性较明显的,则其对出租人所卖全部房屋享有优先购买权。第二,从承租人承租的部分房屋占全部房屋的比例看,承租人承租的部分房屋占出租人出卖的全部房屋一半以上的,则其对出租人出卖的全部房屋享有优先购买权;反之则不宜认定其对全部房屋享有优先购买权。

(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共性问题

1、“侵害行为直接结合”的判断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中的“侵害行为直接结合”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加害行为相互结合而为损害结果的唯一原因,缺少其 中任何一个加害行为都必然不会导致只有加害行为相互结合才会出现的特定的损害后果;二是加害行为具有时空同一性。当上述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可认定为侵害行为直接结合。

2、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界定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和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应当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受害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等因素,确定适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的标准。一般以户籍登记作为标准,将登记为非农业户口的人确定为城市居民,将登记为农业户口的人确定为农村居民。但是登记为农业户口的人有下列情形的,可认定为城镇居民:

(1)因实行户籍制度改革而无法确定是否为农业户口且无其它证据证明其是农村居民的;

(2)虽是农业户口,但其承包地被国家征用的;

(3)虽是农业户口,但在城镇工作、学习、生活、经商居住的。

3、医疗费的确定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病情与医药费数额悬 17 殊过大足以引起合理怀疑的,以及非因该损害引起的医药费用,可通过司法鉴定或要求受害人提供用药清单,以证明其合理性。

4、误工费的确定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应当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休息证明书等证明确定。如果证明开具的误工期限与公安部发布的《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中的期限过于悬殊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过对误工期限进行鉴定的方式予以确认。收入状况应当根据受害人单位的误工证明、工资单和收入实际减少的证明等予以确定。

5、伤残等级的确定

受害人身体多处遭受损害、鉴定机构认定其构成两处以上伤残等级的,人民法院应要求鉴定机构对其伤残等级进行综合评定作出总的伤残等级。鉴定机构如无法作出总的伤残等级,人民法院可分别情况确定伤残等级:如伤残等级不一致,可确定伤残等级中最高的;如伤残等级相同,可在该等级的基础上增加半级;如伤残等级中包含一级的,则应确定为一级。

(七)医疗赔偿纠纷案件中的若干问题

1、医疗赔偿纠纷案件的分类

医疗赔偿纠纷案件包括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和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案件。

其他医疗赔偿纠纷案件包括:

(1)故意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

(2)诊疗护理行为存在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但不构成医疗事故的;

(3)美容医疗机构在医疗美容服务过程中造成就医者人身损害后果,但不构成医疗事故的;

(4)因医疗机构使用的药品、医用设备、医疗器械存在质量

缺陷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

(5)因输血感染病毒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

(6)其他医疗活动造成他人人身损害后果的。

2、鉴定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要求再次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应当委托医学会组织鉴定。

当事人申请对医疗行为有无过错、医疗过错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医疗过错行为在医疗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及伤残等级、治疗患者原有疾病的费用、营养和 护理费用等事项进行鉴定,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司法鉴定。

人民法院在委托鉴定前,应当组织双方当事人对提交的病历资料的真实性进行确认。对病历资料的真实性难以判断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文证检验。文证检验应当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过错鉴定前完成。

人民法院委托医学会组织鉴定的,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预先缴纳。重新鉴定的鉴定费用由申请人预先缴纳。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赔偿权利人支付。

司法鉴定的鉴定费用由提出申请的一方当事人预先缴纳,并由人民法院根据鉴定结论确定鉴定费用的承担。

3、过错的认定

人民法院在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具有过错及过错大小时,应当结合医疗行为发生时的医疗规范、医疗机构所在地的现行医疗水平、医疗机构的等级以及医疗行为是否存在时间和事项上的紧急情况等因素综合认定。

医疗机构是否就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履行告知义务以及履行告知义务是否妥当,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精神状态、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认定。医疗机构为安慰或者鼓励患者所作出的不符合实际病情的陈述,一般不应视为侵害患者的知情权。

对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或委托学术团体编写的诊疗护理规范;

对一方当事人提交的医学教材中记载的医疗规范、方法、观点,对方当事人不能提供足以反驳的证据的,人民法院在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时应当采纳。

4、赔偿责任的确定

人民法院审理因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在确定医疗事故赔偿责任时,应当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和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办理。

对诊疗护理行为存在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但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在确定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时,应当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上述规定办理。

对其他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案件,在确定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时,应当根据《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赔偿项目和标准计算出赔偿总额,结合医疗机构应承担的责任比例,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

(八)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若干问题

1、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乘客依据客运合同向承运人主张违约责任的,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承运人在赔偿了乘客的损失之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向交通事故责任人主张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承运人因自身过错造成乘客(消费者)人身伤害、残疾或死亡,受害人或死者的继承人主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赔偿的,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江苏省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的相关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第三者”,不包括被保险机动车本车人员、被保险人。本车人员、被保险人要求本车保 险公司根据该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应当包括死亡、构成残疾的人身损害和不够成残疾的人身损害的情形。

4、机动车本车人员向本车所有人或实际控制人主张侵权损害赔偿的,本车所有人或实际控制人应对承保对方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在保险限额内承担了赔偿责任之后存在的超出保险限额的部分,和对方机动车的所有人或实际控制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5、超过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的赔偿责任主体,应当根据当事人与车辆之间是否存在运行支配或运行利益的归属关系予以确定。

6、使用以盗窃、抢劫、抢夺等手段非法占有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由肇事人承担赔偿责任。

7、盗用他人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证件办理入户登记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由盗用人或车辆实际控制人承担赔偿责任。

8、挪用他人车牌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挪用人或车辆控制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被挪用人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9、未经车辆所有人或控制人的同意,擅自驾驶他人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擅自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该车辆的所有人有过错的,应当对损害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0、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驾驶车辆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的,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

11、雇员在驾驶车辆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如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向雇员追偿。

受雇人非因实施雇佣行为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损害的,雇主与雇员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受雇人自带车辆的,受雇人非因实施雇佣行为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损害的,雇佣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12、车辆所有人将车辆出租给他人使用期间,承租人使用该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出租人与承租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另一种意见:应由承租人承担赔偿责任。)

13、车辆所有人将车辆出借给他人使用期间,借用人使用该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借用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出借人明知借用人不具备驾驶车辆的资格或者出借车辆本身存在安全隐患的,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另一种意见:应由出借人与借用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4、车辆所有人将车辆发包给他人承包期间,承包人使用该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发包人与承包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即使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约定发包人对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免责,该约定也不能对抗第三人。

15、车辆所有人将车辆挂靠在他人名下,挂靠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被挂靠人与挂靠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即使挂靠人与被挂靠人之间约定被挂靠人对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免责,该约定也不能对抗第三人。

16、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购车,出卖人在保留车辆所有权期间,购买人使用该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购买人承担赔偿责任。

17、车辆买卖未办理过户手续,但车辆已实际交付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由车辆买受人或控制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车辆买受人或控制人下落不明或无力赔偿时,可判令车辆原登记所有人分担部分赔偿责任。

(另一种意见:车辆所有人与购买人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18、在车辆送交修理或交付保管期间,修理人或保管人因使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修理人或保管人承担赔偿责任。但车辆所有人有过错的,应当对损害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9、车辆被质押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车辆控制人承担赔偿责任。但出质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0、报废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损害的,报废车辆的出卖人与买受人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

21、车辆所有人或控制人无偿邀请或允许搭乘的人因交通事故导致人身损害的,车辆所有人或控制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乘车人有过错的,可减轻车辆所有人或控制人的责任。

22、两个以上机动车共同侵权致他人人身、财产遭受损害的,如受害人的损失超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总和的,各保险公司以其保险责任险限额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另一种意见:保险公司之间对受害人应承担连带责任);超过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的部分,由交通事故当事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3、两个以上机动车共同侵权致他人人身、财产损害,如受害人的损失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总和之内的,保险公司之间对受害人平均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一方保险公司在限额内不足以赔偿的,其他保险公司应在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

24、机动车一方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对交通事故的发生均有责任的,互相抵销赔偿数额后,机动车一方要求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赔偿其损失的,不予支持。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刑罚裁量权,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实现量刑均衡,维护司法公正,根据刑法和刑事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的具体规定,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量刑的指导原则

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近或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二、量刑的基本方法

1、量刑步骤

⑴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⑵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⑶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考虑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

2、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的方法(1)具有单个量刑情节的,根据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直接对基准刑进行调节。(2)具有多种量刑情节的,根据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确定全部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再对基准刑进行调节。

(3)对于具有刑法总则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量刑情节的,先用该量刑情节对基准刑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再用其他量刑情节进行调节。

(4)被告人犯数罪,同时具有适用各个罪的立功、累犯等量刑情节的,先用各个量刑情节调节个罪的基准刑,确定个罪所应判处的刑罚,再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

(5)对于同一事实涉及不同量刑情节时,不重复评价。

3、确定宣告刑的方法

(1)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刑幅度内,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如果具有应当减轻处罚情节的,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确定宣告刑。

(2)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具有减轻处罚情节,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只有从轻处罚情节的,可以确定法定最低刑为宣告刑。

(3)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高刑以上的,可以法定最高刑为宣告刑。

(4)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可以在10%的幅度内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结果仍然罪责刑不相适应的,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宣告刑。(5)综合全案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依法应当判处拘役、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或者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依法适用。

(6)宣告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依法宣告缓刑;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三、常用量刑情节的适用

量刑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根据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以及量刑情节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量刑情节的适用及其调节比例。对严重暴力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毒品犯罪,在确定从宽的幅度时,要从严掌握;对较轻的犯罪要充分体现从宽的政策。对以下常见量刑情节,可以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具体调节比例。本实施细则尚未规定的其他量刑情节,在量刑时也要予以考虑,并确定适当的调节比例。

1、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⑴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60%。⑵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50%。⑶未成年罪犯多次实施违法行为的,或酗酒、赌博屡教不改的,或曾因淫乱、色情、吸毒等违法行为被处罚或者教育过的,或有涉黑恶势力苗头的,一般适用从宽幅度的下限或采用折减幅度之内的较小比例。

⑷未成年罪犯一贯表现良好,无不良习惯的,或被教唆、利用、诱骗犯罪的,一般适用从宽幅度的上限或采用折减幅度之内的较大比例。

⑸未成年罪犯确实因身心成长曾受严重家庭暴力、社会政治压迫等其他客观因素影响的,可以在本条规定从宽幅度的基础上再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但减少基准刑的最终幅度不得高于60%。

⑹未成年罪犯可能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符合初次犯罪、具有监管帮教条件、一贯表现较好,人格健全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未成年罪犯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情节的,应当宣告缓刑。

⑺行为人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实施了不同种犯罪行为,对其未成年以前实施的犯罪,应当依照本条⑴至⑹项的规定确定从宽的幅度;行为人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实施了同种犯罪行为,在量刑时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从宽比例。

2、对于六十五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犯,综合考虑老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心智、情节、后果以及悔罪表现等,并结合其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对符合缓刑条件,一般应当宣告缓刑。⑴对六十五周岁以上不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人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⑵对七十五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3、对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综合考虑犯罪性质、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犯罪时精神障碍影响辨认控制能力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精神障碍严重影响行为能力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40%;影响较小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4、对于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综合考虑聋哑或视力障碍影响其辨认能力的程度决定从轻幅度。

⑴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30%;犯罪情节较轻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⑵聋或哑,视力或听力存在严重障碍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5、对于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过当的,综合考虑危害后果的大小、危害后果与必要限度的差距、被防卫行为或被避险情况危害性质等因素,可以减少基准刑的60%以上。

6、对于预备犯,综合考虑预备犯罪的性质、手段、准备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⑴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绑架等严重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60%。⑵实施其他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70%。其中,没有造成损害后果的,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⑶预备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不认为是犯罪。

7、对于未遂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实行程度、造成损害的大小、犯罪未得逞的原因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⑴实行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未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⑵未实行终了的未遂犯,造成损害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未造成后果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

⑶对于同一罪名中,既有犯罪既遂,又有犯罪未遂的,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从宽比例。

8、对于中止犯,综合考虑中止犯罪的阶段、是否自动放弃犯罪、是否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自动放弃犯罪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大小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⑴在犯罪预备阶段自动放弃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70-90%。

⑵在犯罪实行阶段自动放弃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50%;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60%。

⑶中止犯罪,并且没有造成损害后果的,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应当免予刑事处罚。

9、对于共同犯罪,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况确定增减基准刑的幅度。

⑴对于共同犯罪中作用相对较小的主犯,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⑵对于从犯,应当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⑶同一案件中有数个主从犯的,可依其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等次,比照本条规定分别量刑。

⑷共同犯罪未区分主从犯的,对各被告人可依其作用相对大小,确定不同的等次,比照本条规定分别量刑,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⑸对于胁从犯,可以根据犯罪性质、被胁迫的程度、实行犯罪中的作用等情况,减少基准刑的70%以下;作用较小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70%以上;作用较小,并具有从宽处罚情节的,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⑹对于教唆犯,综合考虑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被教唆的对象,以及被教唆的人是否实施犯罪实行行为等情况,确定从宽或者从严处罚的比例。a、对于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较小或属于从犯的一般教唆犯,比照本条规定确定从宽的比例;

b、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所犯罪行较轻或者未造成严重损害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30%以下;所犯罪行较重或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40%以下;教唆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比照此项规定确定从严处罚比例。

10、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投案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⑴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⑵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已被司法机关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调查谈话、讯问、未被宣布采取调查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判决确定的罪行不同,以自首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⑷并非出于被告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者亲友送去投案等情形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⑸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⑹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以及其他类型的自首,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⑺具有以上自首情节且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11、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根据坦白罪行的轻重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2、对于当庭自愿认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依法认定自首、坦白的除外。

13、对于立功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

⑴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⑵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5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

⑶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

14、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⑴主动全部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被动全部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⑵主动部分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被动部分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⑶积极配合办案机关追缴赃款赃物,未给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或者损害较小的,可以减少基准刑10%以下。

⑷犯罪分子的亲友代为退赔的,可视为犯罪分子退赔,可以按照上述相关比例从宽处理。

⑸共同犯罪中,部分被告人退赃、退赔的,仅对退赃、退赔的被告人予以从宽。但全部退赔的,可以减少其他同案被告人基准刑的5%以下。⑹有退赃、退赔能力而拒不退赃、退赔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30%。

15、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⑴积极赔偿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赔偿全部经济损失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一般也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⑵积极赔偿被害人大部分经济损失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⑶由于被告人经济能力确实有限,但是确实积极筹措,穷尽赔偿手段,赔偿部分损失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

⑷有能力赔偿而拒不赔偿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30%。

15、对于取得被害人或其家属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罪行轻重、谅解的原因以及认罪悔罪的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6、对于被害人有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的,综合考虑案发的原因、被害人过错的程度或责任的大小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⑴被害人有明显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⑵被害人有一般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负有一定责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17、对于累犯,应当综合考虑前后罪的性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至再犯罪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罪行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40%,再犯罪时间越短或犯罪越严重的,增加基准刑应趋近上限,反之则趋近下限。

18、对于有前科劣迹的,综合考虑前科劣迹的性质、时间间隔长短、次数、处罚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过失犯罪的除外。

19、对于故意利用精神病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犯罪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20、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恶势力犯罪的,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21、对于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孕妇、患有严重疾病人员、又聋又哑的人、盲人等弱势人员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暴力型犯罪可趋上限,非暴力型犯罪可趋下限。

22、对于在重大自然灾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犯罪的,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四、常见罪名的量刑(一)交通肇事罪

1、构成交通肇事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⑴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重伤人数达到四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⑵死亡三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可以在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⑶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无能力赔偿数额达到三十万元,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无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基础上每增加五万元,可以增加三个月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⑷重伤一人,负事故主要责任并且具有以下六种情形之一,即①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②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③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④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⑤严重超载驾驶的;⑥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等六种情形之一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每增加①至⑤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有期徒刑;重伤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2、构成交通肇事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1)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2)死亡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在三年至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三年六个月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增加一年至一年六个月刑期;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增加九个月至一年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3)重伤五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在三年至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三年六个月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重伤人数每增加一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增加三年月至六个月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4)死亡六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可以在三年六个月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九个月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5)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无能力赔偿直接经济损失达六十万元,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可以在三年至三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可以在三年六个月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基础上每增加五万元,可以增加三个月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具有本条第(2)至(5)款之情形,又具有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情节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3、构成交通肇事罪,法定刑在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因逃逸致一人死亡的,可以在七年至八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三年至五年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4、交通肇事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

(二)故意伤害罪

1、构成故意伤害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幅度的量刑起点为:轻伤一人的,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3)被害人伤残等级由十级到七级,每增加一级残疾的,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4)被告人持枪支,管制刀具等凶器作案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2、构成故意伤害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为:重伤一人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3)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4)被害人伤残等级每增加一级残疾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5)被告人持枪支,管制刀具等凶器作案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3、构成故意伤害罪,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为: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伤害致一人重伤,造成六级严重残疾的,除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之外,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故意伤害致一人死亡的,除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之外,可以在十二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3)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4)被害人伤残等级每增加一级残疾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5)被告人持枪支,管制刀具等凶器作案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4、雇佣他人实施伤害行为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⑴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 ⑵犯罪后积极抢救被害人的。

(三)强奸罪

1、构成强奸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为:强奸妇女、奸淫幼女一人一次,可以在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强奸妇女或者奸淫幼女二人,可以增加二年至三年有期徒刑。

(2)对同一妇女强奸或者对同一幼女实施奸淫,每增加一次,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3)强奸或者奸淫幼女造成被害人轻微伤的,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 月刑期。

(4)强奸或者奸淫幼女造成轻伤的,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5)被害人伤残等级每增加一级残疾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的刑期。(6)持枪支、管制刀具等凶器或者采取非法拘禁、捆绑、虐待的方法作案的,可以增加六

个月至一年刑期。

2、构成强奸罪,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强奸妇女或者奸淫幼女三人,每增加一名妇女或幼女,可以增加二年至三年刑期。

(2)对同一妇女强奸或者对同一幼女实施奸淫,每增加一次,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轮奸的,每增加一次,可以增加一年至一年六个月刑期。

(3)每增加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的五种情形之一,即①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 的;②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③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④二人以上轮奸的;⑤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可以增加二年至三年刑期。

(4)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5)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6)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7)被害人伤残等级每增加一级残疾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的刑期。(8)持枪支、管制刀具等凶器或者采取非法拘禁、捆绑、虐待的方法作案的,可以增加六

个月至一年刑期。

3、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调节基准刑: ⑴奸淫幼女的,应当增加基准刑的20-40%。

⑵强奸怀孕的妇女或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少女,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⑶利用教养、监护、职务、亲属关系强奸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四)非法拘禁罪

1、构成非法拘禁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幅度的量刑起点为:非法拘禁他人,不具有殴打、侮辱情节,未造成伤害后果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非法拘禁时间满二十四小时的,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每增加十二小时,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2)被害人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3)每增加一次,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4)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5)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6)造成十级到七级残疾的,每增加一级残疾,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7)使用戒具或者捆绑等手段的,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

2、构成非法拘禁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为:非法拘禁他人,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非法拘禁时间满二十四小时的,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每增加十二小时,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2)被害人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3)每增加一次,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4)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5)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6)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7)被害人伤残等级每增加一级残疾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8)使用戒具或者捆绑等手段的,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

3、构成非法拘禁罪,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为:非法拘禁致一人死亡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非法拘禁时间满二十四小时的,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每增加十二小时,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2)被害人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3)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4)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5)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6)被害人伤残等级每增加一级残疾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7)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三年至五年刑期。

(8)使用戒具或者捆绑等手段的,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相应增加或者减少刑罚量,调节基准刑: 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拘禁他人的,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⑵具有殴打、侮辱、虐待情节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⑶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⑷因积极参与传销非法拘禁他人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⑸为索取合法债务、争取合法权益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五)抢劫罪

1、构成抢劫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为:抢劫作案一次的,可以在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⑴抢劫财物数额每增加一千元,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⑵被害人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⑶抢劫二次的,可以增加二年至三年刑期。

⑷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⑸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⑹被害人伤残等级每增加一级残疾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⑺持枪支之外的械具抢劫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2、构成抢劫罪,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除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之外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⑴抢劫财物数额满八千元后,每增加五千元,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⑵被害人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⑶抢劫次数超过三次,每增加一次,可以增加二年至三年刑期。⑷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⑸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⑹每增加重伤一人,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⑺被害人伤残等级每增加一级残疾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⑻每增加刑法第二百六十三规定的八种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⑼持枪支之外的械具抢劫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刑罚量,调节基准刑:

⑴为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活动而实施抢劫的,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⑵确因生活所迫、学习、治病急需而抢劫的,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六)盗窃罪

1、构成盗窃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量刑幅度的,盗窃数额达到数额较大起点标准的;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在公共场所扒窃三次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盗窃数额每增加一千五百元,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

(2)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盗窃三次以上的,每再增加一次作案,可以增加二个月至三个月刑期。

2、构成盗窃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盗窃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标准的或者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三)项规定情形之一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盗窃数额每增加四千元,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

(2)每增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三)项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3、构成盗窃罪,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盗窃数额达到特别巨大起点标准的或者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三)项规定情形之一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盗窃数额每增加三万元至五万元,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

(2)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三)项规定情形之一的,每增加一种情形,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4、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调节基准刑,但累计不得超过基准刑的一倍:

⑴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三)项规定的七种情形之一的,未被分别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50%以下。七种情形每增加一种情形,可以再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

⑵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一)项规定三种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三种情形每增加一种情形的,可以再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⑶具有多次盗窃情形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⑷入户盗窃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⑸为吸毒、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而盗窃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5、有下列情节的,可以减少相应的刑罚量,调节基准刑:

⑴确因生活所迫、学习、治病急需而盗窃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⑵案发前主动将赃物放回原处而被害人及时发现的,或者归还被害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将部分赃物放回原处而被害人及时发现的,或者归还被害人的,可以按比例减少刑罚量。

⑶盗窃近亲属财物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不作为犯罪处理的除外。

6、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和盗窃珍贵文物等物品的,依照有关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办理。

(七)诈骗罪

1、构成诈骗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幅度的量刑起点为:达到诈骗数额较大起点标准,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诈骗数额每增加一万元,可以增加六个月的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2、构成诈骗罪的,法定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诈骗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标准的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诈骗数额每增加一万元,可以增加六个月的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2)具有可以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之一的,每增加一种情形,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二年刑期。

3、构成诈骗罪,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诈骗数额达到数额特别巨大起点标准的或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诈骗数额每增加五万元,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

(2)每增加可以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一种情形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二年刑期。

4、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调节基准刑,但累计不得超过基准刑的一倍:

(1)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三款规定情形之一的,而未被认定为具有其他严重情节或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50%以下。每增加一种情形,可以再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

(2)多次诈骗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

(3)为吸毒、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而诈骗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5、有下列情形的,可以相应的减少刑罚量,调节基准刑:

⑴确因生活所迫、学习、治病急需而诈骗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⑵诈骗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下。不作为犯罪处理的除外。

(八)抢夺罪

1、构成抢夺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幅度的,抢夺财物数额达到数额较大起点标准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抢夺数额每增加一千五百元,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3)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2、构成抢夺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抢夺财物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标准的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抢夺数额每增加二千元,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3)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3、构成抢夺罪,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抢夺财物数额达到数额特别巨大起点标准的或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抢夺数额每增加二万元至三万元,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3)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4、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调节基准刑:

(1)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情形之一,而未被认定为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50%以下。每增加一种情形,可以再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2)利用行驶的非机动车抢夺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

(3)为吸毒、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而抢夺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5、有下列情形的,可以相应的减少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⑴确因生活所迫、学习、治病急需而抢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⑵在案发前自动归还被害人财物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九)职务侵占罪

1、构成职务侵占罪,法定刑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的,非法侵占数额达到数额较大起点标准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侵占数额每增加一万元,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2、构成职务侵占罪,法定刑在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非法侵占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标准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五年至六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侵占数额每增加三万元至五万元,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从而确定基准刑。

3、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调节基准刑,但累计不得超过基准刑的一倍:

(1)职务侵占行为严重影响生产经营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50%以下。两种情形同时具备的,可以再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2)多次职务侵占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

(3)职务侵占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款物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4)职务侵占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5)职务侵占的款项用于吸毒、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4.因治病等急需而实施职务侵占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十)敲诈勒索罪

1.构成敲诈勒索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幅度的,敲诈勒索财物数额达到数额较大起点标准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基准刑。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敲诈勒索财物数额每增加二千元,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3)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4)在敲诈勒索过程中,使用暴力,或者非法拘禁,或者以危险方法制造事端,或者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隐私勒索他人财物等手段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每增加一种手段,可以再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

2.构成敲诈勒索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敲诈勒索数额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标准的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基准刑:(1)敲诈勒索财物数额每增加一万五千元,可以增加六个月刑期。

(2)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即①一年内敲诈勒索作案三次以上;②敲诈勒索严重影响生产经营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③导致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之情形的,每增加一种情形,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二年刑期。

(3)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4)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5)在敲诈勒索过程中,使用暴力,或者非法拘禁,或者以危险方法制造事端,或者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隐私勒索他人财物等手段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每增加一种手段,可以再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3.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具有以下情形之一,未被认定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即①一年内敲诈勒索作案三次以上;②敲诈勒索严重影响生产经营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③导致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等三种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50%以下。每增加一种情形,可以再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

(2)为吸毒、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而敲诈勒索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4.因婚姻、邻里之间等民事纠纷引起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十一)妨害公务罪

1.构成妨害公务罪,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3)被害人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4)持械妨害公务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5)妨害公务造成交通堵塞,影响社会秩序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6)妨害公务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2.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或减少相应的刑罚量,调节基准刑:(1)妨碍公务毁损财物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2)煽动群众阻碍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3)因执行公务行为不规范而导致妨害公务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十二)聚众斗殴罪

1.构成聚众斗殴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幅度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3)聚众斗殴人数超过五人,每增加三人的,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4)聚众斗殴二次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5)聚众斗殴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2.构成聚众斗殴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为: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每增加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一款四种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2)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3)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4)聚众斗殴次数超过三次,每增加一次,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5)聚众斗殴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3.有下列情形的,可以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刑罚量,调节基准刑:(1)组织未成年人聚众斗殴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2)聚众斗殴造成财产损失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3)因民间纠纷引发的聚众斗殴,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十三)寻衅滋事罪

构成寻衅滋事罪,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3.强拿硬要或任意毁损、占用财物三次以上,再每增加一次,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

4.每增加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四种情形之一,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5.持械寻衅滋事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6.因追逐、拦截、侮辱他人,造成他人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7.寻衅滋事严重影响社会秩序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

(十四)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1.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量刑起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数额达到五千元至一万元的,或依法构成本罪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数额每增加三万至五万元,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2)掩饰、隐瞒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每增加一辆,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3)犯罪的手段或者情形每增加一种,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三个月刑期。2.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数额达到五十万元或掩饰、隐瞒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达到五辆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数额每增加三万元至五万元,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2)掩饰、隐瞒盗窃、抢劫、诈骗、抢夺的机动车超过五辆辆,每增加一辆,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3)犯罪的手段或者情形每增加一种,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3.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调节基准刑:

(1)多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2)前罪行为较重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十五)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1.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幅度的量刑起点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足或达到二十克,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一克,或者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可以在四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1)每增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一克及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可以增加三个月刑期。

(2)每增加鸦片十五克,可以增加三个月刑期。

(3)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两种以上行为的,每增加一种行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2.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法定刑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足或达到一百四十克,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七克,或者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毒品犯罪的数量未达到前款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①国家工作人员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②在戒毒监管场所贩卖毒品的;③向多人贩毒或者多次贩毒的;④其他情节严重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每增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一克及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可以增加一年刑期。

(2)每增加鸦片十五克,可以增加一年刑期。

(3)毒品数量达到本罪实施细则的第1条规定的标准,同时又具有第2条第二款所列四种情形之一的,先按照第2条第(1)至(2)项的规定增加刑期,然后可以按照每增加一种情形,增加六个月至一年的刑期。

(4)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两种以上行为的,每增加一种行为,可以增加六个月至一年刑期。3.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法定刑在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幅度的量刑起点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足或达到二百克,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十克,或者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可以在七年至八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每增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五克及其他数量相当毒品的,可以增加一年刑期。

(2)每增加鸦片一百克,可以增加一年刑期。

(3)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两种以上行为的,每增加一种行为,可以增加一年至二年刑期。

4.具有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二款五种情形之一,即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或者可卡因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达到数量大起点的;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③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④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⑤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且不宜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量刑起点和基准刑为十五年有期徒刑。

5.有下列情形的,可以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刑罚量,调节基准刑:

(1)组织、利用、教唆未成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疾病人员、又聋又哑的人、盲人及其他特殊人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2)毒品再犯,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

(4)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严重疾病人员及其他特殊人群被利用或被强迫参与毒品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5)存在犯意引诱、数量引诱情形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6)受雇运输毒品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7)毒品含量明显偏低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五、附则

1.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有期徒刑以下的案件,其中第一至第三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所有罪名。

2.本实施细则所称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

3.本实施细则将随法律、司法解释和刑事司法政策以及上级法院规定的变动适时作出调整、修订。

4.本实施细则由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负责解释。5.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规

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规范审判委员会工作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审判委员会是人民法院的最高审判组织,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第三条

审判委员会会议分为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和专门委员会会议。

专门委员会包括刑事审判专门委员会,民商事、行政审判专门委员会和执行工作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超过审判委员会全体委员的半数。

第四条

审判委员会设大要案审判委员会,大要案审判委员会根据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的授权,可以代行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的职责。

第二章

审判委员会审议事项

第五条

审判委员会履行审理案件和监督、管理、指导审判工作的职责:

(一)讨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二)结合本院和本地区实际,总结审判工作经验;

(三)审议有关审判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四)听取业务庭的工作汇报;

(五)讨论决定指导性案例;

(六)进行审判管理宏观决策;

(七)讨论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履行下列监督、管理和指导职责:

(一)听取审判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审判工作形势;

(二)审议有关审判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三)总结审判经验;

(四)讨论决定指导性案例;

(五)进行审判管理宏观决策。

第七条 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决定下列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

(一)审判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二)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

(三)违法审判责任的认定;

(四)其他应当讨论决定的事项。

第八条

专门委员会总结各相关专业审判、执行工作经验,讨论决定各相关专业审判、执行工作中的其他问题。

第九条 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决定下列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一)审判委员会委员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案件,合议庭意见分歧较大或者难以作出裁决的案件;

(二)专门委员会未能形成决议或者认为应由全体会议讨论的案件;

(三)认为案情重大、疑难、复杂,需要报请移送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

(四)院长认为应当提交全体会议讨论的其他案件。

第十条 大要案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下列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一)专门委员会存在较大分歧或者未能形成决议的案件;

(二)院长认为应当提交大要案审判委员会讨论的其他案件。

第十一条

刑事审判专门委员会讨论决定下列刑事案件:

(一)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需要再审的案件;

(二)本院发现下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认为需要提审或者指令下级法院再审的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

(四)拟判处死刑以及原审判处死刑拟改判的案件;

(五)拟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案件;

(六)拟宣告被告人无罪的案件;

(七)拟就法律适用问题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的案件;

(八)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其他部门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犯罪的案件;

(九)重大涉外、涉港澳台案件;

(十)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合议庭拟改判的案件;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者指令再审的案件;

(十二)党委、人大等有关机关进行督办,合议庭拟维持原判的案件;

(十三)在全国或者全省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十四)分管院领导同意或认为需要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

(十五)院长提请复议的案件;

(十六)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授权研究的其他案件。

第十二条 民商事、行政审判专门委员会讨论决定下列民事、商事和行政案件:

(一)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需要再审的案件;

(二)本院发现下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认为需要提审或者指令下级法院再审的案件;

(三)检察机关提起抗诉的案件;

(四)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合议庭拟改判的案件;

(五)合议庭拟对下级法院经审判委员会决定作出的判决予以全部改判(提供新证据的除外)的案件;

(六)重大涉外、涉港澳台案件;

(七)最高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者指令再审的案件;

(八)党委、人大等有关机关进行督办,合议庭拟维持原判的案件;

(九)拟就法律适用问题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的案件;

(十)赔偿委员会认为需要提请讨论决定的国家赔偿案件;

(十一)院长提请复议的案件;

(十二)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授权研究的其他案件。第十三条 执行工作委员会讨论决定下列执行案件:

(一)案情重大,可能引发上访事件或者矛盾激化的案件;

(二)不同法院判决相互冲突导致执行障碍的案件;

(三)重大涉外、涉港澳台案件;

(四)党委、人大等有关机关进行督办,合议庭拟维持原执行裁决的案件;

(五)合议庭拟撤销原执行裁决的案件;

(六)合议庭拟撤销或者纠正下级法院执行裁定的复议案件;

(七)拟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的案件;

(八)院长提请复议的案件;

(九)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授权研究的其他案件。

第十四条

下列案件,合议庭可以建议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

(一)合议庭意见有重大分歧、难以作出决议的案件;

(二)法律规定不明确,存在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的案件;

(三)案件处理结果可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四)对审判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新类型案件;

(五)其他需要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合议庭没有建议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院领导或者庭长认为有必要的,可以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第十五条 需要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由合议庭报请庭长同意,由分管院领导决定。分管院领导或者庭长认为不需要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可以要求合议庭复议。

第三章

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 第十六条 审判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刑事审判专门委员会会议于每周一下午召开,民商事、行政审判专门委员会会议于每周二召开。必要时,可以提前或者延期召开,也可以随时召开。

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大要案审判委员会会议和执行工作委员会会议根据需要随时决定召开。

第十七条

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和议题,审判委员会应当在一个月内讨论决定。

第十八条

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和议题,应当有全体委员的二分之一以上出席方可进行。

第十九条

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大要案审判委员会会议由院长主持。院长因故不能主持会议时,可以委托副院长主持;专门委员会会议由院长委托的副院长主持,执行工作委员会会议由院长委托的副院长或执行局长主持。

第二十条

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和议题,分管院领导不能出席会议的,应当暂缓研究。

第二十一条

下列人员可以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

(一)提请讨论案件的合议庭全体成员或者议题的承办人及所属部门负责人;

(二)本院审结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提起再审的,原审合议庭成员及所属部门负责人;

(三)会议主持人决定列席的其他人员。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者检察长委托的副检察长可以列席。

第二十二条

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大要案审判委员会会议讨论案件和议题进行表决时,按照全体委员过二分之一以上多数意见作出决议。

专门委员会持多数意见的委员,超过审判委员会全体委员二分之一的,多数意见视为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决议,合议庭应当执行;未超过审判委员会全体委员二分之一,但超过专门委员会全体成员二分之一的,由合议庭根据专门委员会多数意见进行复议。经复议,合议庭一致同意专门委员会多数意见的,以合议庭复议的意见直接裁判;合议庭不同意专门委员会多数意见的,可以提交大要案审判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

第二十三条 审判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合议庭、有关部门以及下级法院应当执行。合议庭和有关部门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复议;下级法院有异议的,逐级报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决定是否提请审判委员会复议。

第二十四条

出席、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的所有人员,对审判委员会讨论的内容应当保密,不得泄漏。

第四章

审判委员会会议程序

第二十五条

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或者议题应当向审判委员会办公室报送相关材料,由审判委员会办公室审查登记。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退回补正。

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或者议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附有提请审查表;

(二)已经庭长审核,并经分管院领导批准;

(三)附有符合要求的案件审理报告或者议题的书面材料;

(四)案件审理报告应当写明合议庭各成员以及审判长联席会议各成员的意见;

(五)附有其他有关材料。

按照法律规定必须提请审判委员会决定的刑事案件,除提请复议的案件外,可以不经分管院领导批准。

第二十六条

审判委员会办公室对于符合要求的案件或者议题,应当登记排序,并予公布。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应当按照排序进行。特殊情况下需要调整顺序的,应经分管审判管理办公室的副院长或会议主持人同意。

第二十七条

审判委员会办公室应当于会议召开三日前,将案件或者议题的提请审查表及材料呈送审判委员会委员。

临时召开会议的,一般在会议召开前一日呈送。

第二十八条

审判委员会办公室应当于会议召开前一日统计能够参加会议的委员人数,将有关情况报告会议主持人,并通知审判委员会委员、汇报人、列席人按时到会。

第二十九条

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按照听取汇报、询问、发表意见、表决的顺序进行。

案件由承办人汇报、合议庭其他成员补充。审判委员会委员询问案情,合议庭成员、列席人员应当据实回答。

第三十条 审判委员会委员发表意见时,由承办业务庭的庭长委员首先发言,其他委员发言一般应当按照职级高的委员后发言的原则进行,主持人最后发表意见。审判委员会委员发表意见后,主持人应当归纳委员的意见,按多数意见拟出决议,付诸表决。少数委员的意见应当记录在案。

第三十一条 检察长或者受检察长委托的副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会议,可以在人民法院承办人汇报完毕后、审判委员会委员表决前发表意见。

审判委员会会议讨论与检察工作有关的其他议题,检察长或者受检察长委托的副检察长的发言程序适用前款规定。

检察长或者受检察长委托的副检察长在审判委员会会议上发表的意见,应当记录在案。

第三十二条 未经审判委员会委员询问或者同意,列席人员不得发表意见和阐述观点,不得相互争执或者与审判委员会委员进行辩论。

第三十三条

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审判委员会可以指定审判委员会委员、其他审判人员或者法律适用研究小组阅卷并提出参考意见后再行讨论。

第五章

审判委员会委员的权利义务 第三十四条

审判委员会委员对讨论的案件或议题应当发表意见,有发表赞成、反对、变更、保留意见的权利。

第三十五条

审判委员会委员在审判委员会会议上应当客观、公正、独立、平等地发表意见,发表意见不受追究。第三十六条

审判委员会委员应当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审判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

第三十七条

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其他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案件,可以提交专门委员会讨论;审判委员会委员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案件,合议庭意见分歧较大或者难以作出裁决的,提交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

审判委员会委员遇有法律规定应当回避情形的,应主动提出回避。

第三十八条

审判委员会委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审判委员会会议内容。

第三十九条

审判委员会委员应当按时参加会议,因故不能参加的,应当于会前向会议主持人请假,并告知审判委员会办公室。

第六章

审判委员会办公室及其职责

第四十条

审判委员会办公室是审判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承担下列职责:

(一)办理审判委员会会务;

(二)组织业务庭向审判委员会汇报审判工作情况,分析审判工作形势;

(三)根据审判委员会的要求,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审判经验;

(四)组织审判委员会委员观摩案件庭审;

(五)办理审判委员会委员参加合议庭审理案件的有关事宜;

(六)根据审判委员会的指示,负责组织法律适用研究小组对有关案件提出咨询意见;

(七)根据院领导指示,对涉及两个以上业务庭的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和议题进行组织、协调;

(八)负责指导性案例的遴选、整理、公布事宜;

(九)对审判委员会就案件或者有关事项作出的决定进行督办;

(十)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商事、行政案件提出抗诉的,负责通知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

(十一)承担审判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十一条

审判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办理下列日常事务:

(一)审查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或者议题的材料;

(二)对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或者议题进行登记和排期;

(三)整理、呈送会议讨论材料;

(四)通知审判委员会委员及有关人员出席、列席会议;

(五)负责审判委员会会议记录;

(六)负责对审判委员会委员的考勤工作;

(七)办理其他有关事务。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规则由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规则自下发之日起施行。二○○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同时废止。

下载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江苏《量刑指导规则(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江苏《量刑指导规则(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