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则(试行)

时间:2019-05-13 06:4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则(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则(试行)》。

第一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则(试行)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则(试行)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05年10月10日第45次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为充分保护执行案件当事人、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增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规范性、公开性和公正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省法院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执行听证,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根据执行案件当事人、案外人对具体执行行为的合法性提出的异议和复议,或为了重大执行措施的决定实施,组织听证参加人进行公开举证、质证,以确定执行异议和复议是否成立、执行措施是否正确,并依法作出裁决的司法活动。

第三条 听证程序应当公开进行,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 听证参加人在听证程序中有平等的权利义务。

第五条 执行听证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若干规定》的规定,实行回避制度。

第六条 执行听证应当遵循公正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听证应在决定听证之日起一个月内完成。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提前5日书面提请执行机构负责人审批,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天。

第七条 当事人申请听证应在结案前提出。

第二章 听证主体及其权利义务。

第八条 执行听证由负责案件执行或案件审查的人民法院执行机构组织进行。

执行实施事项的听证由执行机构实施部门组织进行,执行裁决事项的听证由执行机构裁决部门组织进行。

对重大执行实施事项和属于执行裁决事项的听证,应当组成合议庭,审判长或执行长为听证主持人。案情简单的执

行实施事项的听证,可由执行法官独任主持。

第九条 听证参加人包括申请执行案件当事人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异议人、申请复议人。

第十条 听证参加人享有以下权利:

(一)委托代理权;

(二)申请回避权;

(三)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的权利;

(四)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案卷材料的权利;

(五)和解的权利;

(六)依法应当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十一条 听证参加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按时出庭参加听证的义务;

(二)遵守听证纪律的义务;

(三)依法履行举证责任的义务;

(四)履行听证裁决的义务;

(五)依法负有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 听证适用范围

第十二条 执行程序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听证:

(一)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的;

(二)当事人对变更或者追加其为被执行主体不服的;

(三)被执行人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

(四)需依职权裁定中止、终结执行的;

(五)债权人申请参与分配的;

(六)重大疑难的执行监督案件;

(七)当事人对评估、鉴定结论有异议的;

(八)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举行听证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当事人因不服执行法院裁决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的,上一级法院应根据案情需要,决定是否听证。

第四章 听证前的准备

第十四条 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书或异议书、复议书及副本,并附有相应的证据材料。

第二篇:关于执行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与规

执行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与规制

朱建军

听证是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制度。将这一制度引入执行工作,有利于保证执行的公开与公正并不是所有的执行案件都需要听证,而是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执行听证程序在立法上应尽快予以规范

“听证”一词衍生于英美普通法系的“自然公正原则”。这一原则包含两项基本内容:首先是要听取对方的意见,其次是不能作自己案件的法官。作为制度,听证是指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尤其是在作出不利于当事人的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从而体现公正。一直以来,由于我国法学界存在着认为执行过程法律关系明确,是一套实现债权的机械操作过程,执行人员只需要通过强制措施控制和处分被执行人的财产就可以了,一般不需要执行人员行使裁判权能这样一种误识。使执行裁判权能的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中有意或无意地被忽略了,在执行机制上缺乏相应的规则限制。面对这一现象,很多法院在改革实践中,借鉴国外的行政听证程序和仲裁听证程序,将听证这一制度引入执行工作,促进了执行程序的公开与公正。

所谓执行听证,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因处理案外人异议及其他重大执行争议事项,需有关当事人到庭以便查明事实时,由审判人员或执行人员召集各方当事人及其他有关人员到庭,就争议的有关事项和法律问题进行公开陈述、申辩、质证的执行工作制度。在对抗双方当事人均到场的情况下,以公

开的方式让双方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并通过公开法官裁判的事实基础和法律过程,达到监督执行裁判权行使、促使执行程序公正的目的。

一、执行听证的适用范围

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执行案件都需要听证,而是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具体有以下几类案件可以适用听证程序:

(一)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难以查清和中止、终结执行的案件。执行工作当中,一些被执行人有意躲债、匿债,造成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假象,成为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难题。对这类案件通过执行听证,由申请人、被执行人自然举证、质证,答疑解惑,消除隔阂,以便查清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切实掌握被执行人是否有履行能力,作为裁定案件执行中止、终结的依据。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提出执行异议的案件。只有案外人才有权提起执行异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七十条规定,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主张权利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对异议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这是对案外人提出异议进行听证的法律依据。案外人主张权利主要是物权,对异议的处理,不仅直接影响到案外人权利的保护、申请人债权的实现,也影响到被执行人的利益。处理不当,易引发当事人之间的冲突,导致上访申诉,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故对此争议应适用听证程序。通过执行听证,对案外人提出的执行异议依法予以确认或驳回,以切实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涉及当事人主体扩张的情形和当事人有异议的案件。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主体是多年来一直延续的习惯做法,是执行裁决的重要内容。其最早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七十一条至第二百七十四条和《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七十六条至第八十一条,相继规定了在执行过程中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人的情况。被执行人主体的变更或追加,涉及原判决的效力及义务主体的扩张,直接影响到被追加、变更主体的切身利益和实体权利。这类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听证来确定变更、追加的被执行人确有法律的义务关系。

(四)上级、人大批转、当事人对立情绪大、矛盾容易激化的案件。上级及人大批转的案件,一般都是较为敏感、公众反映较为强烈、矛盾较大的案件。有些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申请人又无理纠缠、上访告状,要求法院尽快解决。运用执行听证,能使双方当事人将事实和证据均在听证中当庭展示并质证辩解,使他们充分了解,化解对立情绪,防止矛盾激化而引发事端。

(五)对多个债权人参与执行财产分配方案的异议。多个债权人对被执行人财产提出参与分配申请的案件,不仅涉及到被执行财产的分配比例,而且关系到财产的清偿顺序,直接影响到各个债权人债权实现的程度。这类案件当事人较多,但法律关系较为明确,只有较为复杂、争议较大的,当部分债权人就其他债权人是否取得执行依据、是否有优先受偿权、财产分配比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提出异议时,才可以组织债权人进行听证。

(六)人民法院认为需要听证审查的其他情况。除上述五种情况外,对以下几种情况,人民法院认为必要的,也可以组织听证:被执行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请求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被执行人提出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请求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被执行人认为执行措施损害了其合法权益而提出异议;对罚款、拘留决定不服的复议申请的审查处理;被执行人以暂无履行能力为由申请延期执行,而申请执行人提出异议的;其他需要听证的情形。

二、执行听证程序的规范

执行听证程序是目前执行工作中推出的一种创新性制度。依照有关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参照审判庭审判模式,结合执行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将执行听证程序在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听证准备。一是举证指导和告知权利义务。指导申请人、被执行人、案外人或第三人对自己的主张或理由,如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向听证当事人告知权利义务。二是执行法官在听证7日前传唤、通知当事人及执行参与人,告知举证听证的时间、地点。三是由执行裁决监督机构的三名执行法官组成合议庭,其中一人为主审法官。四是执行法官要认真熟悉卷宗,了解案情,掌握执行争议的基本事实和法律依据。五是听证开庭前,主审法官分别核对申请人、被执行人或执行参与人的基本情况,审查委托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和代理权限。六是主审法官宣布听证事由、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并向被执行人宣布不如实申报财产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向申请人告知具有举证义务,向听证参与人讲明提供虚假证据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二)听证调查。听证调查应包括当事人陈述、出示证据、双方质证和法院认证四个层次。在执行听证程序中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申请人主张权利的应陈述事实,举证说明自己的证明目的。被执行人主张权利的应陈述事实和对申请人意见提出异议,进行反驳并提出相关证据。案外人、第三人主张权利的应陈述事实,对申请人、被执行人的陈述提出承认或否认的意见,并提供证据。各方当事人出示的证据应进行当庭质证。主审法官出示法院调查收集的证据,申请人、被执行人、案外人或第三人进行质证。

(三)听证辩论。听证辩论是有别于行政听证和立法听证的主要阶段,一般听证只需解决对相关事实的确认问题,而执行听证既要解决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又需要对如何适用法律听取当事人特别是代理人的意

见,是执行听证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在执行听证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均享有辩论权,通过辩论证明案件客观事实,进一步阐述和维护自己的主张。主审法官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辩论核实证据,查明事实,作出正确的裁决。

(四)合议裁决。合议庭对双方质证的证据进行认证,认定案件事实,作出处理,通过合议、民主认定和裁决,从而保证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保证依法公正执行。

你好哦啊,

第三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督促实施暂行办法(试行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督促实施暂行办法(试行)fficeffice"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10年第18次会议讨论通过

为进一步发挥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平台的延伸作用,创新执行工作机制,以开展执行督促实现执行工作窗口前移,形成以“督促促履行,保全促和解,监督促执行”的良性运行机制,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省法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 执行督促是指依据当事人申请或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隋况,对有可能自动履行、达成履行和解协议的案件,在执行立案前督促义务人及时主动履行义务,以及对已进入执行程序尚未执结的案件,查询执行进展情况、催促执行的工作机制。执行督促包括执行通知督促、执前保全督促、执行程序督促等。

第二条 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执行督促窗口,由执行督促工作组或者执行督促员开展执行通知督促、执前保全督促和执行程序督促,并落实与执行督促工作相关的协调、联络等事宜。

第三条 执行督促窗口的执行督促工作组或执行督促员原则上由执行部门派驻,相关部门协助。

执行督促窗口日常管理由诉讼服务中心负责。

第四条 执行督促要坚持当事人自愿的原则,申请人坚持要求直接立案的,应及时立案移送执行部门执行。

第五条 执行督促要坚持快捷、便利原则,整个督促期限应当在20日内完成,特殊情况经报请执行局长审查批准后可延长10日,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延长期限的除外。

人民法院立案前进行执行督促的,自当事人申请之日起申请执行时效中断。

第六条 执行督促只适用于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且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

第七条 执行督促不适用于下列情形:

(一)需要委托外地法院执行的案件;

(二)情况紧急,须立即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案件;

(三)其他不宜适用执行督促的案件。

第八条 在执行通知督促履行期限内,可以同时进行执前保全督促;执前保全督促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执行通知督促。

二、执行通知督促

第九条 执行通知督促是指对义务人有可能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规定义务的,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向义务人发送相关通知,通过适时提醒、法律释明、说服教育及后果警示等多种形式,督促义务人主动履行义务的工作机制。

第十条 执行通知督促既包括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已经届满尚未立案的情形,也包括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并未届满而权利人申请法院督促义务人履行的情形。

第十一条 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尚未届满的,权利人书面向人民法院申请督促义务人按法律文书规定的期限、标的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向义务人送达《履行法律义务提示函》,或直接电话通知,提示义务人依照法律文书规定主动履行义务,并且释明不主动履行的法律后果。

第十二条 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已经届满的,权利人书面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义务人有可能自动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审查阶段采用邮寄送达、直接送达或直接电话通知等方式,先行发出《执行督促履行通知书》,限令义务人在收到通知之日起7日内到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执行督促窗口履行义务。

人民法院在发出《执行督促履行通知书》的同时,可以向金融、工商、房产、国土、公安、车管等部门发送告知书,限制义务人贷款、投资、消费、出境等行为。

被执行人为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可以同时抄送其所在单位;被执行人或其法定代表人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可以同时抄送其所属人大或者政协组织。

义务人经执行通知督促主动履行债务的,或经强制执行完毕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之上述相关部门。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向义务人送达《履行法律义务提示函》或者《执行督促履行通知书》,应当自收到当事人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

在执行督促道程中达成的和解协议义务人未履行的,权利人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第十四条 经执行通知督促主动履行完毕的案件,不收取执行费用,相关执行材料于执行督促完结后,单独立卷归档。

第十五条 《执行督促履行通知书》的效力等同于《执行通知书》,经执行督促未履行或未达成和解协议,或者义务人达成和解协议但未按和解协议履行的,在执行督促履行期限届满,或收到申请人要求签字执行的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立案移交执行部门进行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可以不再向被执行人另行送达《执行通知书》。

三、执前保全督促

第十六条 执前保全督促是指生效法律文书送达后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前(包括履行期限未届满的情形),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通过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督促义务人主动履行或到期及时履行义务的工作机制。

第十七条 执前保全督促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生效的执行依据;

(二)申请人提出书面保全申请;

(三)有明确具体的执行标的(物);

(四)履行期限未届满的案件,申请人需提供担保。

第十八条 执行督促窗口受理当事人执前保全督促申请后,应当在3日内审查并制作财产保全民事裁定书(执前保全裁定编「执保字×号」),并向义务人送达《履行法律义务提示函》或《执行督促履行通知书》的同时.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财产保全措施。情况紧急时,应当立即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采取执前保全措施后,应及时向申请人送达《执前财产保全情况告知书》,告知申请人已保全的财产内容(被保全的标的物、保全方式、保全地点、保全起止时间)及继续申请保全的注意事项等情况。

第二十条 执前保全费用按照有关规定减半收取,确有困难的可以缓交或者免交。

第二十一条 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经人民法院法律释明、说服教育及后果警示后,义务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主动履行,或未达成和解履行协议的,应当及时立案移送执行部门强制执行。

四、执行程序督促(查询)

第二十二条 执行程序督促(查询)是指人民法院对已进入执行程序尚未执结,当事人通过来信、来访等方式查询、催促案件执行,以及法院内部督促执行、查询执行进展情况的工作机制。

第二十三条 执行督促窗口应当对当事人通过书面来信、来访等方式查询、催促执行情况逐件登记备案,根据案件需要填写《执行督促(查询)流程表》。

第二十四条 执行督促窗口填表后于当天通知执行部门(人民法庭执行的3个工作日内通知),并且办理相关流程交接手续。

第二十五条 执行部门(包括人民法庭)应当在接到《执行督促(查询)流程表》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执行基本情况及意见反馈给执行督促窗口。执行督促窗口在1个工作日内,将反馈的执行情况告知来访人。

第二十六条 已经立案的执行监督案件,按照执行监督案件办案流程处理,执行部门应当及时将进展情况通报执行督促窗口。

五、执行督促考核

第二十七条 执行部门派驻执行督促窗口工作人员的年终考核由诉讼服务中心和执行部门进行双重考核。执行部门对于驻派人员在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业绩计人所在部门年终工作业绩和个人业绩。

第二十八条 下列情况下,人民法院在年终考核时应当按照一定的工作量予以考核奖励:

(一)对判决或调解结案的案件,承办人直接督促当事人在结案前全部自动履行完毕的;

(二)对判决或调解分期履行的案件,原承办人在判决或调解结案分期履行期限届满前,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完毕剩余的款项或达成和解协议的;

(三)对判决或调解结案分期履行的案件,原立案阶段或审理阶段已经采取诉前或诉讼保全的,原承办人在保全期限届满前,及时通知当事人或本院执行部门的。

六、附则

第二十九条 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开展执行督促的,参照本规定实行。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本院以前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不再适用。

第四篇:江苏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则

江苏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条 为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要求听证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拟作出的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

前款所称的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非经营活动中公民违法行为处以500元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20000元以上的罚款。行政机关确需拟定高于或者低于上述规定的较大数额罚款标准的,应当报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局批准并公布后方可实施。

按国务院规定应当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确定较大数额罚款标准的,有关部门按照其主管部门确定的标准执行。

第三条 听证由拟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组织。

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拟作出的行政处罚需要听证的,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组织。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拟共同作出的行政处罚需要听证的,由共同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组织。

第四条 听证程序遵循公正、公开、便民和效率的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听证应当以公开的方式进行。

听证实行告知、回避制度,依法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听证工作实施指导和监督。行政机关作出的应当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须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的15日内报本级或上一级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备案。第二章 听证参与人

第六条 听证参与人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案件调查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与案件处理结果可能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

第七条 听证主持人是指由行政机关负责人从本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中指定的,具体组织听证工作的人员。听证主持人一般由本机关法制机构的人员或者专职法制人员担任。

听证员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案件需要,指定或聘请的协助听证主持人工作的非本案件调查人员。

记录人是指负责听证笔录制作、协助听证主持人办理其他事务的人员。记录人由听证主持人在非本案调查人员中指定。

第八条 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责:

(一)将听证通知书按时送达当事人和其他听证参与人;

(二)就案件事实及其适用的法律依据进行询问;

(三)维护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人员进行制止和处理;

(四)其他可以由听证主持人行使的职责。

第九条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为下列人员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本案的调查人员;

(二)当事人或者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三)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

听证主持人是否回避,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 人是否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十条 案件调查人是指承办行政违法案件调查取证工作的人员。

第十一条 当事人是指符合《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要求举行听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十二条 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要求或者放弃听证;

(二)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为本规则第九条所列人员之一的,可以申请其回避;

(三)可以委托1至2人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并出具委托代理书,明确代理人的权限;

(四)对案件的事实情祝和适用的法律依据等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核、补充或者修改;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第三章 听证的告知、提出和受理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

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四)告知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的组织机关。

听证告知书须盖有行政机关的印章。

听证告知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向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书面提出听证要求,采用邮寄方式提出听证要求的,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准。当事人书面提出听证要求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提出,由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记入笔录。

当事人明确提出放弃听证权利的,不得对本案再次提出听证要求。超过期限未提出听证要求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当事人要求撤回听证要求的,可以撤回,但不得对本案再次提出听证要求。当事人申请撤回听证要求的,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提出,由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记入笔录。

第十五条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行政机关应当受理。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超过期限或者不符合听证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听证要求之日起3日内书面告知当事人不予听证。第四章 听证的举行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决定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当事人听证要求之日起3日内,确定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并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向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和其他听证参与人送达听证通知书。除《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情形外,行政机关应在举行听证的3日前,以公告的形式,将听证的案由、时间、地点、方式公开。

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

(三)听证主持人的姓名;

(四)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五)告知当事人准备有关证据材料。

听证通知书须盖有行政机关的印章。

第十七条 听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事由及听证纪律;

(二)听证主持人核对案件调查人和当事人的身份;

(三)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的组成人员,交代听证的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报请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申请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决定;

(四)案件调查人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及法律依据;

(五)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六)听证主持人就案件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依据进行询问;

(七)案件调查人、当事人作最后陈述;

(八)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在听证举行前,将委托代理书交听证组织机关。

第十八条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案由;

(二)当事人的姓名、名称、法定代理人及委托代理人,案件调查人的姓名;

(三)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姓名;

(四)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五)案件调查人提出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及法律依据;

(六)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内容;

(七)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听证笔录应当经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阅读核对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笔录中有关证人证言部分,应当交证人阅读核对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笔录上记明情况。

第十九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写出听证意见书。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或者案件调查人因不可抗力的事件,不能参加听证的;

(三)听证主持人需要回避,一时无法更换的;

(四)在听证过程中,需要对有关证据重新调查或者鉴定的;

(五)其他确需终止听证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

(一)当事人撤回听证要求的;

(二)听证通知书送达后,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的;

(三)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3个月后,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四)将要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改变,已不属听证范围的;

(五)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组织听证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第二十三条 本规则具体适用中的问题,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则规定的有关文书式样,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局统一制定。

第二十五条 本规则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江苏省行政许可听证程序暂行规定

江苏省行政许可听证程序暂行规定

(苏政办发[2004]74号 2004年8月4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许可听证程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许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拟作出下列行政许可,适用本规定: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举行听证后作出决定的行政许可;

(二)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

(三)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许可。

第三条 听证由拟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组织。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拟共同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由拟共同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组织听证。

第四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第五条 听证实行告知、回避制度,依法保障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第二章 听证参加人

第六条 听证参加人包括听证主持人、记录人、审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申请人及其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及其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

听证主持人是指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的具体组织听证工作的非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

利害关系人是指其合法权益可能受到行政许可决定重大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七条 听证主持人、记录人、鉴定人和翻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审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

(二)是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审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的近亲属;

(三)是行政许可事项的利害关系人。

听证主持人是否回避,由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负责人决定;记录人、鉴定人和翻译人是否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八条 听证主持人履行下列职责:

(一)确定听证日期,签发听证公告或者通知书;

(二)对相关人员提供的意见及证据、理由进行询问;

(三)要求相关人员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四)维持听证秩序;

(五)决定中止听证;

(六)应当由听证主持人行使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要求或者放弃听证;

(二)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参加听证;

(三)认为听证主持人、记录人、鉴定人和翻译人有本规定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其回避;

(四)对审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提供的审查意见及证据、理由,进行申辩和质证,并可以提出新的证据;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核、补充或者修改;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章 听证的告知、提出和受理

第十条 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在作出本规定第二条第(一)、(二)项所列行政许可决定之前,应当将行政许可申请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告,公告期限不得少于10日。

利害关系人应当在公告期内,将姓名或者单位、联系方式向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登记。登记人数不超过15人的,可以全部参加听证。登记人数超过15人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可以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确定参加听证的人员,但不得少于15人。

行政许可实施机关举行听证的,应当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向确定参加听证的人员和申请人发出通知。

第十一条 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在作出本规定第二条第三项所列行政许可决定之前,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听证告知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有关行政机关或者组织送达,或者邮寄送达。

第十二条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也可以在听证告知书送达回执上签署要求听证的意见。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前款规定期限的,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障碍消除后3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决定。

申请人逾期未提出听证要求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第十三条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依法提出听证要求的,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

第四章 听证的举行

第十四条 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在作出本规定第二条第三项所列行政许可决定前,经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要求,行政机关决定举行听证的,应当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书面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二)听证主持人、记录人的姓名;

(三)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回避的权利。

第十五条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应当按时参加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正当理由要求延期的,应当在举行听证的3日前提出;是否准许,由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决定。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未按时参加听证并且事先未说明理由的,或者未经听证主持人批准中途退出听证会场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第十六条 听证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事由和听证纪律;

(二)听证主持人核对听证参加人的身份;

(三)听证主持人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关的听证权利和义务,询问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报请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申请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决定;

(四)审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陈述审查意见以及相关的证据、理由;

(五)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六)听证主持人对相关人员提出的意见及证据、理由进行询问;

(七)审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最后陈述;

(八)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在举行听证前,将委托代理书交行政许可实施机关。

第十七条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事由;

(二)听证参加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法定代理人及其委托代理人;

(三)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四)审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的审查意见及证据、理由;

(五)申请人、利害关系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内容;

(六)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听证笔录应当经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审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听证主持人确认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笔录上记明情况。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中止听证:

(一)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审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参加听证的;

(二)听证主持人需要回避,无法及时更换的;

(三)在听证过程中,需要对有关证据重新调查或者鉴定的;

(四)其他需要中止听证的。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

(一)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撤回听证申请的;

(二)听证通知书送达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的;

(三)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

第二十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根据听证笔录写出听证意见书。

第二十一条 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组织听证的费用,由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承担。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则(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则(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法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则

    北京市法院执行试行)107912623 为保证在执行程序中依法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充分保护执行案件当事人、案外人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并进一步增强执行程序的规范性、透明度和......

    北京市中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定

    北京市法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则(试行)( 京高法发[2004]390号)为保证在执行程序中依法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充分保护执行案件当事人、案外人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并进一步增强执行程序......

    江苏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则(5篇)

    江苏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则(试行) 江苏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则(试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条 为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公......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电传 苏高法电【2013】205号签发人:杨晓蓉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第一庭关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有......

    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

    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 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

    上海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试行规定

    上海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试行规定 (1996年8月26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障和监督本市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公民、法......

    听证程序(汇编)

    省粮食行业行政 处罚听证程序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障和监督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要求听证......

    听证程序

    上海市听证程序 第五十一条 公安机关在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违法嫌疑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一)责令停产停业;(二)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三)较大数额罚款; (四)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