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
成都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
(2003年6月1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第10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6月2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98号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重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前期项目(以下统称“市重点项目”)的确定和管理。
第三条 市重点项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对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二)城市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中的重大项目;
(三)高技术产业化以及产业关联度大、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大项目;
(四)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重大项目;
(五)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的重大项目;
(六)利用外资的重大项目;
(七)现代物流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
第四条 符合本办法第三条,当年可开工建设的,确定为重点建设项目;不具备开工条件的,确定为重点前期项目。
第五条 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重点项目办”),负责全市重点项目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发展计划、经济、建设、外经、财政、科技、统计、审计、规划、国土、地震、交通、环保、电力、市政公用、信息化、农牧、水利、林业、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重点项目的指导、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
第六条 有关区(市)县政府和项目主管部门根据重点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合理工期,负责抓好配套资金、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外部配套条件的协调服务和情况跟踪等有关工作。
第二章 报审程序
第七条 市重点项目每年确定一次,按下列程序申报:
(一)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发展计划部门,按照项目的隶属关系,将本部门、本地区符合本办法第三条之规定的项目进行汇总,于每年11月30日前向市重点项目办申报下一年度的市重点项目计划。
(二)无主管部门的非政府投资项目,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项目业主可自愿向市重点项目办申请下一年度的市重点项目计划。
(三)对关系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府投资项目,未申报的,市重点项目办可直接纳入市重点项目建议名单和计划。
第八条 新申报的市重点项目,在报送规定计划表格的同时,还应附下列书面材料:
(一)项目的立项、可研、初设(或概算)审批或备案文件。
(二)项目资本金和其他建设资金落实情况的有关文件。
(三)项目规划、土地及外部条件落实情况的有关文件。
第九条 市重点项目办对各部门、各区(市)县政府和项目业主报送的项目,按本办法第三条的原则进行汇总、筛选,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综合平衡后编制年度市重点项目建议名单和计划。
第十条 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按照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前期项目进行编制。重点建设项目分竣工投产、续建和新开工三大类。
第十一条 市重点项目名单和计划,报经市政府或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后下达执行。第十二条 申请列入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由市重点项目办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按照国家和省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汇总申报。
第三章 重点前期项目的管理
第十三条 市重点项目办建立全市重大项目储备库,将未来2—3年的拟建项目纳入储备库,进行动态管理。
第十四条 重点前期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或概算)以及规划、土地、环保、建设等前期工作,必须按照国家、省、市规定的程序进行报批和办理。
第十五条 项目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的重点前期项目的筛选、申报和落实外部条件等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向市重点项目办通报项目进展情况。
第十六条 市重点项目办负责跟踪重点前期项目,参与预可研、可研、初设(或概算)等评审活动,及时掌握项目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十七条 发展计划、经济、建设、规划、国土、财政、电力、交通、环保、市政公用、地震等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对重点前期项目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在审批、报建等环节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第十八条 重点前期项目在其初步设计获批准后应列入重点建设项目。
第四章 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
第十九条 市重点建设项目应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由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对项目的资金、工期、质量、安全等进行严格管理。
第二十条 项目主管部门、区(市)县统计部门和重点项目业主,须严格执行重点项目统计制度,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月报表,非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季度报表。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准确地向市统计部门报送重点项目的工程形象进度、投资完成情况和建设资金到位情况等项目信息。
第二十一条 重点建设项目业主可向市重点项目办反映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市重点项目办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或报请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第二十二条 市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政府投资项目,除严格执行《成都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外,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责任制等有关规定;
(二)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重要设备和材料采购,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省、市有关规定,认真履行招标核准、备案等手续,依法开展招标活动,择优选定中标单位,中标人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不得非法分包、转包工程;
(三)项目业主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额进行建设,严禁擅自提高标准、扩大规模;
(四)项目的建设资金应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或挪用;
(五)项目业主按批准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建成后,应向市审计部门申请竣工决算审计,市审计部门依法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使用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有关审计情况应及时通报市重点项目办和项目主管部门;
(六)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项目业主应形成项目的后评价报告,报送市重点项目办和项目主管部门;
(七)项目业主应主动接受和配合国家、省、市的稽察、督查、检查、审计等监督工作,真实反映和提供有关资料及情况。
第五章 政策措施
第二十三条 各级规划、财政、国土、电力、交通、市政公用等有关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对重点项目的用地规划、资金拨付、电力供应、物资运输、供水、供气等配套条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给予优先考虑,提供相关指导和服务。
第二十四条 市政府、区(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安排各种财政性资金时,充分体现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倾斜和支持。
第二十五条 市重点项目办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发布重点项目信息,争取多种信贷资金支持,吸引外资和民间资金的投入。
第二十六条 对重点生产性项目和其他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在土地供应上给予相应优惠政策。
第二十七条 除国家、省政府规定的收费外,任何单位不得向重点项目收取其他名目的费用。
第六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八条 市重点项目办会同市政府目标督查办,每年对市重点项目分解下达专项目标任务,就政府投资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有关部门对各重点项目的支持服务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和考核,考核对象为市级有关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和区(市)县政府,考评结果报市政府审定。
第二十九条 市政府根据考评结果,确定年度“重点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三十条 凡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未按照年度投资计划拨付资金,影响重点项目工程进度的有关区(市)县和市级部门,市政府将视具体情况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截留和挪用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市政府将视具体情况予以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责任单位和个人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违反国家、省、市招标投标有关规定的,由市发展计划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若干规定》予以查处。
第三十三条 因弄虚作假、管理不善造成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延误工期、质量低劣、严重超概、损失浪费严重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市政府将视具体情况对有关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承担重点项目的设计、监理、施工和设备材料供应等单位,有违反国家、省、市和本办法有关规定,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除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处理外,并由市重点项目办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限制其参与本市的重点项目建设。
第三十五条 扰乱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秩序,致使其不能正常进行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市重点项目,市政府将取消其重点项目资格,享受的优惠政策相应取消。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国家、省在本市的重点项目按照国家、省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规定执行,同时享受市重点项目的优惠政策和服务。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会同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重点项目管理办法(模版)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吉安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井冈山管理局,井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陵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吉安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12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吉安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全市重点项目的管理,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并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市重点项目。市重点项目是经市政府批准并下达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1— 第三条 按照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重点项目分为建设项目和前期项目。建设项目是指当年内施工建设(包括续建、新开工)的项目;前期项目是指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划和计划,当年内进行前期工作且能争取在两年内开工建设的项目。
第四条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发改委)负责全市重点项目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市重点工程办公室为其日常办事机构,在市重点项目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编制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计划;
(二)监督和检查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执行情况,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问题;
(三)负责监督检查重点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
(四)负责国家、省出资、融资及市本级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稽察工作;
(五)组织或参与市本级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资金调度和竣工后评估等工作;
(六)配合有关部门对重点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七)负责重点项目的目标考评工作;
(八)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
项目所在县市区(开发区、新区)政府(管委会)、项目市直主管部门为市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在市重点项目管理中—2— 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出本单位、本行业市重点项目名单及投资计划的意见;
(二)负责组织编制本单位、本行业项目建设推进工作计划,做好监督管理和协调推进工作;
(三)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每月按时向市发改委报送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第六条 项目业主单位在市重点项目建设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二)对项目的前期工作、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投资效益等全过程负责;
(三)建立项目实施情况的工作台帐,每月按时向项目责任单位报送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第二章 项目确定
第七条 市重点项目遴选范围和条件:
(一)能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项目总投资一般在1亿元以上;
(二)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大城建项目,城建项目总投资一般在5千万元以上;
(三)能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高科技项目,其中工业项目总投资在1亿元
—3— 以上,高科技项目总投资一般在5千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总投资一般在5千万元以上;
(四)能促进精神文明和社会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和谐的重大社会民生项目,社会民生项目总投资一般在5千万元以上;
(五)能增强防灾能力、促进水资源保障、改善环境、保护生态、增进效益的农林水及生态保护重大项目,总投资一般在5千万元以上;
(六)跨续建的市重点项目,原则上转入下一的市重点项目;
(七)市政府确定的其他项目。第八条 市重点项目申报及确定程序:
(一)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按照项目的隶属关系,将本部门、本地区符合本办法第七条之规定的项目进行汇总,于每年11月20日前向市发改委提出列入下一市重点项目计划的书面申请;
(二)市发改委对拟列入市重点项目进行论证和综合比选,并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市重点项目计划安排草案,报市政府批准后下达执行。
需申请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由项目单位提出申请,项目行政主管部门或项目所在地政府提出意见,经市发改委审核后向省发改委申报。
—4—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九条
严格落实项目“四制”。各项目责任单位要认真落实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实行工程质量全程监控。
第十条
实行项目分级协调推进制度。
(一)项目责任单位:负责重点项目日常协调推进,对难以协调的事项,及时报行业主管部门协调;
(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重点项目的协调推进;
(三)市发改委:负责全市重点项目总体协调推进,研究、协调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政策和具有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市发改委和行业主管部门对难以协调的事项,及时报市政府协调;
(四)市政府根据提交的协调事项,由挂项目市领导(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协调推进。
第十一条 实行项目督查制度。市发改委会同市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项目推进不力或服务保障不到位的单位,由督查组明确整改事项,下达督办通知单;对于未按时整改或不配合整改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并在考评中给予扣分。
第十二条 实行项目进展通报制度。由市发改委根据项目责任单位上报的项目进展情况并结合现场督查核实情况,及时进行汇总、梳理、分析,每月通报一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每季通报一次项目进展情况分析。
—5— 第十三条 实行项目动态管理制度。因政策、规划调整、资金安排等特殊原因导致无法开工建设或难以完成投资计划的市重点项目,由项目责任单位于每年9月底前提出退出或调整投资计划申请,经市发改委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可进行调整。因自身原因导致项目不能按期开工建设或施工进度严重滞后的,由市发改委提出建议,报市政府批准后取消其市重点项目资格,并停止或收回该项目原已享受的用地指标、财政性资金和其他优惠政策。对符合列入市重点项目条件的新引进项目,由项目责任单位按程序于每年9月底前提出书面申请,经市发改委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增列为当年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开工建设的认定标准:完成项目主体工程施工招投标,中标施工单位进场且主体工程开始施工。
第十四条
实行项目结(决)算审查(计)制度。市本级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的结(决)算审查(计)由市财政、审计部门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实行项目考评制度。市发改委负责组织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进行考核,考评结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和吉泰走廊建设考核。对市重点项目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由市政府予以表彰。
第十六条
实行项目参建单位业绩信用评价制度。每年底对参加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施工企业和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的当年工作业绩、合同履约信用情况进行评价并在市级媒体上予以公—6— 布。具体评价办法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章 项目保障
第十七条
项目审批职能部门,应优化审批流程,建立“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并联审批服务机制,开辟服务市重点项目“绿色通道”。
第十八条
市、县(市、区)国土、林业等部门应优先保障市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符合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条件的市重点项目,由市发改委会同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国土局等部门优先推荐申报,争取省级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其他支持政策。
第十九条
市级财政性资金、重大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补助资金应当重点保障市重点项目,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扶持政策,争取国家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市重点项目。鼓励、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优先投向市重点项目。
第二十条 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供油等管理部门和经营单位要全力满足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施工和生产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
各地政法部门要依法严厉查处和打击破坏、干扰重点项目建设的行为,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第二十二条 凡列入市重点项目的,享受国家、省和市规定的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对重点项目的相关收费按政策规定予以减免。
—7—
第五章 项目监督
第二十三条
市发改委负责对政府投资的市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稽察,具体包括:对项目审批程序、勘察设计和开工条件等前期工作进行稽察;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资金使用、概算控制以及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项目建设的投资环境和效益进行评价。对在稽察中发现的违规问题,由市发改委根据项目单位违规情节轻重,按程序形成稽察结论,并责令相关部门依据稽察结论限期整改。
第二十四条
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对重点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重点对项目单位和有关方面建立落实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管理体系、操作规程、技术措施情况,执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市财政、审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市重点项目建设相关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国家、省在本市的重点项目按照国家、省对重点项目的管理规定执行,同时享受市重点项目的优惠政策和服务。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8—
—9—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2月31日印发 —10—
第三篇:成都市中介机构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四川省成都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6-05-31 【生效日期】2006-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成都市
成都市中介机构管理办法
《成都市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5月16日市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葛红林
二○○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成都市中介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中介机构管理,规范中介市场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适用范围)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中介活动的中介机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术语含义)
本办法所称中介机构,是指依法登记成立,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向委托人提供有偿服务并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包括:
(一)独立审计机构;
(二)资产、土地、矿产资源、安全、房地产等评估机构;
(三)检测、检验、认证、监理、拍卖机构;
(四)法律、档案等服务机构;
(五)信息、信用、技术、工程、市场(商品)调查等咨询机构;
(六)职业、人才、婚姻、教育(家教)等介绍机构;
(七)工商登记、广告、商标、专利、税务、房地产、招投标、因私出入境等代理机构;
(八)保险、证券、期货、担保等金融中介机构;
(九)各类经纪机构;
(十)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其他组织。
第四条第四条(执业原则)
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第五条(议事机构)
本市建立规范发展中介机构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和协调全市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等相关工作。市工商局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
工商、发改、建设、劳动、人事、司法、财政、国资、房管、质监、国土、民政、公安、税务、教育、商务、物价、安监、审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第六条(管理原则)
中介机构的管理应当按照行政管理部门主管,行业协会自律,中介机构自身规范的原则进行。
第七条第七条(投诉举报)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中介机构违法的,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第八条第八条(信息制度)
市级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中介机构监管信息收集和报送制度,及时收集本系统(含区[市]县)中介机构的监管信息,并向市工商局报送。
第九条第九条(明示内容)
中介机构应当在经营场所明示机构及人员的资格证书、执业守则、执业纪律、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执业人员姓名、服务项目和自律监督电话、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监督电话等内容。
第十条第十条(中介合同)
除即时清结的中介业务外,中介机构提供中介服务,应当以中介机构名义与委托人依法签订书面合同。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执业记录)
中介机构应当做好执业记录。执业记录应当记载下列内容:
(一)委托事项、委托人的具体要求;
(二)收取的费用及支付方式;
(三)履行合同应当遵守的业务规范的有关要求;
(四)委托事项履行情况,包括委托事项的接受、完成过程、终结手续的办理等。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制度建设)
中介机构应当通过制度建设,增强执业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中介机构应当依据有关规定保存原始凭证、执业记录、账簿和中介合同。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禁止行为)
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经依法登记擅自开展中介活动;
(二)对委托人隐瞒与委托人有关的重要事项;
(三)泄露委托人的商业秘密;
(四)从事国家禁止流通的商品或服务的中介活动;
(五)向委托人收取服务费或其他费用,不开具发票;
(六)伪造、涂改交易文件和凭证,出具虚假报告;
(七)采取欺诈、胁迫、贿赂、恶意串通等不正当手段损害当事人利益承揽业务;
(八)发布虚假信息,引诱他人签定合同,骗取中介费;
(九)对服务或商品作虚假宣传;
(十)聘用无执业资格人员执业;
(十一)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审查公示)
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之一,情节严重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市规范发展中介机构联席会议审查确定后向社会公示。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中介选择)
凡是经审查确定被列入向社会公示名单的中介机构和执业人员,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及政府投资项目三年内不得委托其从事中介业务。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责任追究)
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及政府投资项目委托经审查确定被列入向社会公示的中介机构及执业人员提供中介服务的,由行政监察部门追究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行政执法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处罚规定)
中介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相关部门或提请有权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没有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复议诉讼)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解释机关)
本办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成都市公墓管理办法
成都市公墓管理办法
成府发〔2000〕180号
第一条 为加强公墓管理,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四川省公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墓建设、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墓是指依法建设的社会公共墓地和农村公益性墓地。
第四条 社会公共墓地是为社会提供骨灰安葬,实行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农村公益性墓地是为本乡(镇)村民提供墓位的公共墓地。
第五条 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少数民族自愿改革丧葬习俗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六条 市民政部门负责全市公墓管理工作。
区(市)县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墓管理工作。
土地、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卫生、价格等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公墓管理工作。
第七条 公墓应建设在荒山瘠地。
禁止在耕地、林地、革命烈士陵园、文物保护区、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内和水库周围、河流两岸200米内以及铁路、公路隔离带内建设公墓。
第八条 公墓的建设应坚持统一规划、严格控制、合理布局、保护环境、节约用地、移风易俗的原则。
公墓的选址定点,应符合公墓建设总体规划。
第九条 公墓建设应逐步实现园林化,绿化面积应达可绿化面积的90%以上。
公墓应保持整洁、肃穆,禁止封建迷信活动。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建立公墓。
禁止社会公共墓地另设分墓区。禁止设立家族、宗族墓地。
第十一条 社会公共墓地的建立、扩大、迁移或撤销,由墓地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进行初审,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报市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程序上报批准机关。
社会公共墓地的更名以及联办公墓的联办单位的变更,按程序报民政部门同意。
建立农村公益性墓地,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区(市)县民政部门审批,并报市民政部门备案。
/ 5
第十二条 申请建立社会公共墓地,应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申请报告和建墓的可靠性报告;
(二)建墓单位的资格证明;
(三)公墓建设规划图;
(四)土地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
(五)负责城乡规划的部门的选址审查意见;
(六)其他有关材料。
申请建立农村公益性墓地所应提交的材料,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在本市实行公墓服务须取得市民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成都市公墓服务许可证》,并实行检验。
社会公共墓地的服务许可证由市民政部门核发检验,农村公益性墓地服务许可证由墓地所在地民政部门核发检验。
市民政部门应将社会公共墓地的检验结果予以公告。
第十四条 社会公共墓地需跨区(市)县设立服务机构,须经服务机构入驻地民政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社会公共墓地的土地所有权,依法为国家所有。土地使用权实行出让。
第十六条 社会公共墓地应设立管理机构。
第十七条 社会公共墓地管理机构应与丧家就骨灰安葬事宜签订书面协议,协议的内容应包括:
(一)双方当事人的姓名和住址;
(二)墓穴的位置、占地面积和规格;
(三)墓穴的使用期限;
(四)墓穴的费用及付款方式;
(五)变更、解除和终止协议的条件;
(六)违约责任;
(七)有关损害赔偿的俱体事项;
(八)争议的处理方式;
(九)当事人协商约定的其他内容。
骨灰安葬后,社会公共墓地管理机构应向丧家发放规范统一的安葬证。
第十八条 社会公共墓地实行有偿服务,具体收费项目和标准应按照财政、价格行政管
/ 5
理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丧家应依法按期交纳公墓护墓管理费。
公墓护墓管理费专款专用,禁止挪作他用。
第二十条 骨灰墓穴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
每个骨灰墓位占地(含墓穴、墓碑、墓地、绿化、过道)不得超过2.5平方米;墓碑不得高于地面100厘米。
第二十一条 墓位使用年限以20年为一个周期,到期需继续保留的,丧家应按规定重新办理使用手续。
第二十二条 社会公共墓地对外提供墓位、塔位服务,要依据当事人提供的死者火化证明办理使用手续。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炒买炒卖墓位、塔位。除一方已入墓的夫妻合葬墓外,不得预售墓位、塔位。
第二十四条 追记死者生平、事迹、荣誉称号、身份等的碑文,应凭有关单位的证明材料及死者本人的有关证明,经公墓管理机构审核后方能制作。
第二十五条 农村公益性墓地只能为本乡(镇)村民提供墓位用地,不得对外从事营销活动。
第二十六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发布社会公共墓地信息,应持有主管民政部门颁发的公墓服务证书。
第二十七条 社会公共墓地管理机构应当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行政事业收费专用收据。
第二十八条 社会公共墓地工作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做到文明规范服务。因公墓管理机构管理不善造成丧家损失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墓位损坏的,由公墓管理机构负责修复;
(二)骨灰盒损坏、遗失的由公墓管理机构负责等值赔偿;
(三)发生其他差错事故的,可作一次性适当补偿。具体办法由市民政部门制定。
因不可抗拒力的原因,造成丧家损失的,公墓管理机构不作赔偿。
第二十九条 墓穴内不得放置随葬品。丧家放入墓穴的随葬品遗失或被盗,公墓管理机构不负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 因国家建设需要征用公墓用地,给公墓管理机构和丧家造成损失的,征地单位应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 5
因国家建设用地需要占用墓地的,建设单位应在开工30日前通知丧家在规定的期限内迁墓,迁墓补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逾期拒不迁墓的或无主墓地由建设单位处理。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由市或区(市)县民政部门会同建设、规划、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墓地所在地的区(市)县民政部门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到期一年后仍不缴纳护墓管理费或不重新办理使用手续,经公墓管理机构发涵通知,仍未缴纳或办理的,由公墓管理机构在本市主要报纸上公告,自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仍未缴纳或办理的,对该墓位作无主墓处理。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市或区(市)县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市或区(市)县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市或区(市)县民政部门会同价格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公墓管理机构未按规定审核碑文及有关证明材料,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由区(市)县民政部门责令改正,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市或区(市)县民政部门责令公墓管理机构限期改正,可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逾期不参加《成都市公墓服务许可证》检验或年检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从事服务活动。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应给予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的,按《四川省公墓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三条 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5
第四十四条 对树葬、骨灰堂(墙、塔、亭)的管理,参加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五条 革命烈士墓、知名人士墓、华侨祖墓、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及外国人在本市墓地的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成都市民政局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5
第五篇:广元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
广元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在经济工作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作用,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有序推进,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根据《四川省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项目,是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对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支撑作用大,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带动性强,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骨干项目。主要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民生及社会事业、重大生态环保及其他骨干项目。
商业开发类房地产项目及以多个无关联小项目打捆形成的项目,限制供地、禁止供地、用地粗放浪费、投入产出比低的项目,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不得列为市重点项目。
第二章 项目申报与确定
第三条
市政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
— 1 — 际,每年确定一批续建、新开工项目和加快前期工作项目作为市重点项目。续建重点项目是上一已开工并继续建设的项目;新开工重点项目是当年能够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的项目;加快前期工作项目是列入国家、省和市相关规划,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拟在近三年内能开工建设的项目。
第四条
市重点项目申报。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投资导向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实际,每年10月底制定下一市重点项目的申报条件和具体要求。市级有关部门、县区政府以及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管委会将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向市发展改革委申报。按照“谁申报、谁负责”的原则,申报单位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
市重点项目确定。市发展改革委根据申报情况,商行业主管部门,征求相关市领导意见后,研究提出市重点项目建议名单。对符合条件但未申报的重点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程序纳入市重点项目建议名单。市重点项目建议名单经市政府审定后印发实施。
第六条
重点项目调整。市发展改革委根据上半年实施情况,每年第三季度启动重点项目中期调整。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因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调整、市场发生变化或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正常实施的项目,在保持项目责任单位投资任务原则上不减少的情况下,可申请调整。项目责任单位根据重点项目实 — 2 — 施的具体情况提出调整报告,报市发展改革委。市发展改革委根据调整报告,核实整理后报市政府审定。
调整的内容包括:项目调出、调入,计划投资额、计划形象进度以及业主、项目责任单位的调整等。申请调出的项目原则上应由新项目替换,鼓励新增重点项目。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七条 重点项目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重点保障、条块结合、联动推进的原则。
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市重点项目的综合管理、总体协调和监督检查。具体负责重点项目计划的编制、管理、调整、督查等。
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内重点项目建设的业务指导、统筹协调,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法按规推进项目实施。统计部门负责做好重点项目统计入库的指导、督促工作。档案部门负责做好重点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组织进行验收。
项目所在县区政府(含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下同)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要素配置、管理等工作。
— 3 — 重点项目责任单位是重点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重点项目协调、服务、监管、督促工作,包括项目的前期工作、要素保障、项目建设、档案管理及统计入库等工作,对报送的项目信息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
重点项目实行动态信息管理制度。项目责任单位确定专人,每月向市发展改革委如实报送项目实施、投资完成等情况。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收集、整理并发布重点项目动态信息,每月向市委、市政府汇总报告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每月通报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并排位。
第九条
重点项目实行会商制度。市重点项目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加强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协调,及时解决市重点项目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会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召集,市发展改革委具体承办,并拟定需会商的事项。各重点项目责任单位于会前将需会商的事项提交市发展改革委。
第十条
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制度。每年在市重点项目中筛选部分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和影响的重大项目,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实行“四个一”推进机制,即:一名市领导挂帅、一个部门主抓、一套班子落实、一个方案实施。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建议名单由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根据当年市重点项目计划名单筛选提出,报市委、市政府审定。
— 4 — 第十一条
重点项目实行现场巡查观摩考评制度。每季度召开市本级重点项目现场流动会,每半年召开县区项目投资现场流动会,对行业和具体实施的重点项目现场调研述评,督促考评,学习借鉴。
第十二条
重点项目实行督查考核制度。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对县区政府、市级部门以及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管委会推进市重点项目工作及成效分类进行考核。市发展改革委协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制订市重点项目目标考核办法,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市发展改革委协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定期不定期开展重点项目专项督查,对推进滞后项目进行通报,并在考核中扣减目标考核分值。
重点项目完成投资任务原则上以固定资产统计入库数据为准,上报完成投资额与固定资产统计入库数据不一致的,需说明原因。
第十三条
重点项目实行储备制度。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加强项目储备,对储备项目实行滚动建库、动态管理。每年从储备项目中筛选确定一批重点前期工作项目,明确目标任务,各级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第十四条
重点项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相关规定,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
— 5 — 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第四章 要素保障
第十五条
加大重点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在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安排本级财政资金、贴息资金时对重点项目进行倾斜和支持。
第十六条
务实推动重点项目融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实现常态化、高效率融资信息对接。加快构建资源共享、风险分担的融资担保体系,为社会资本投入重点项目提供信用支撑。鼓励和支持重点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和支持重点项目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依法依规发行债券和通过上市挂牌筹集建设资金。探索创新重点项目投融资机制,通过资产债务剥离重组、政策资源整合、引入战略投资者、运用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创造市场化融资主体资格和项目条件。
第十七条
健全重点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快速通道。各级各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主动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第十八条
依法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重点项目坚持 — 6 — 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优先利用存量土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重点项目供地计划安排和报批工作,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应当优先满足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要。
第十九条
强化水电气等要素保障。电力、交通、供水、供气等单位,对重点项目的物资运输、供电、供水、供气等配套条件给予支持和保障。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有效期5年。《广元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广府办发„2013‟79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