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
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
第九条 劳动能力鉴定执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在该标准颁布前,执行《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和《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
第二章 劳动能力鉴定受理范围
第十条 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范围:
(一)中央驻鲁企业(含省煤炭系统企业)的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的职工提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二)用人单位或个人提出的再次鉴定申请;
(三)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劳动能力鉴定事项。
第十一条 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范围:
(一)本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亲属提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二)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职工提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和复查鉴定申请;
(三)省和其他市以及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市(地、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劳动能力鉴定事项,自我鉴定《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
第三章 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和审查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或个人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报告;
(二)《山东省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报表》;
(三)申请鉴定职工的身份证明以及受伤部位的彩色照片;
(四)申请鉴定职工的原始病历有效复印件、相关检查报告,属职业并精神病的,需提供有效的诊断证明;
(五)被鉴定人与死亡职工存在供养直系亲属关系的有效证明;
(六)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需提交工伤认定结论和复印件;申请再次鉴定或复查鉴定需提交原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和复印件以及收到原鉴定结论时间的有效证明。
(七)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按规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不符合鉴定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在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四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组织鉴定前,应对受理的材料进行分类和登记,并根据鉴定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及结论
第二篇: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文号:鲁劳鉴发[2004]8号 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中央驻鲁企业:
现将《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劳动能力鉴定,是指由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组织医学专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对劳动者伤、病情况和供养直系亲属丧失劳动能力情况,进行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鉴定并作出技术性结论的活动。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的职工或雇工(以下称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省和设区的市应当分别建立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由专人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和劳动能力鉴定组织管理工作。
第五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
(二)制定本地区劳动能力鉴定规章制度并监督组织实施;
(三)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四)选聘医疗卫生专家组成专家库,并根据医疗卫生专家的意见作出鉴定结论;
(五)领导和监督其办事机构开展工作;
(六)组织交流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经验。定期通报劳鉴工作情况;
(七)负责劳鉴干部的业务培训和管理考核;
(八)研究和协调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成员单位处理涉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重大事项等。
第六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承担下列职责:
(一)承办劳动能力鉴定的日常工作;
(二)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授权,对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和劳动能力鉴定医疗机构进行管理、考核和监督;
(三)管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文书、档案、印鉴;
(四)负责劳动能力鉴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和咨询服务;
(五)办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授权或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要客观、公正和准确。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和参加鉴定的医疗卫生专家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八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劳动能力鉴定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并向社会公开。
第九条劳动能力鉴定执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在该标准颁布前,执行《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和《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
第二章劳动能力鉴定受理范围
第十条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范围:
(一)中央驻鲁企业(含省煤炭系统企业)的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的职工提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二)用人单位或个人提出的再次鉴定申请;
(三)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劳动能力鉴定事项。
第十一条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范围:
(一)本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亲属提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二)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职工提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和复查鉴定申请;
(三)省和其他市以及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市(地、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劳动能力鉴定事项。
第三章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和审查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或个人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书面申请报告;
(二)《山东省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报表》;
(三)申请鉴定职工的身份证明从及受伤部位的彩色照片;
(四)申请鉴定职工的原始病历有效复印件、相关检查报告,属职业病、精神病的,需提供有效的诊断证明;
(五)被鉴定人与死亡职工存在供养直系亲属关系的有效证呢
(六)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需提交工伤认定结论和复印件;申请再次鉴定或复查鉴定需提交原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和复印件以及收到原鉴定结论时间的有效证明。
(七)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按规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不符合鉴定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在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四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组织鉴定前,应对受理的材料进行分类和登记,并根据鉴定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第四章劳动能力鉴定及结论
第十五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要求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专家库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和专业类别,满足劳动能力鉴定的专业要求和技术要求。列入专家库的医疗卫生专家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选聘。医疗卫生专家库每年调整一次。
第十六条实施鉴定时,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按科别从医疗卫生专家库申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
第十七条专家组依据国家制定的鉴定标准和申请鉴定职工的伤病情况,通过临床检查和诊断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检查或诊断。
第十八条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自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送达用人单位、个人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申请鉴定的用人单位或个人对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
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用人单位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的职工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复查鉴定申请;对复查鉴定结论仍有异议的,可在收到复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第二十条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作出生效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机构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第二十一条受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承担相应劳动能力鉴定任务的设区的市,应自收到委托鉴定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提出鉴定意见,并报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由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和个人。
第五章劳动能力鉴定费用
第二十二条己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X工伤劳动能力鉴定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省物价、财政和劳动保障等部门规定的标准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XX伤劳动能力鉴定费,由用人单位承担;因病、非因工负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费,由用人单位或个人承担;委托鉴定单位的劳动能力鉴定费,由委托单位承担。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或个人申请再次鉴定,再次鉴定结论与原鉴定结论一致的,鉴定费由申请方承担;再次鉴定结论与原鉴定结论不一致的,鉴定费由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第二十四条劳动能力鉴定费用于以下项目支出:
(一)医疗卫生专家的劳务费和交通费;
(二)劳动能力鉴定的场地租赁费;
(三)劳动能力鉴定所需的表、册、证、卡等印刷费;
(四)劳动能力鉴定的宣传、培训、会议等业务经费;
(五)其他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的费用。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年终结余部分可转下年使用。
第二十五条被鉴定职工在劳动能力鉴定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检查诊断的费用,属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属因病、非因工负伤的,由用人单位或个人承担。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对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二十七条被鉴定人应按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安排的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检查和鉴定,无故不到造成无法鉴定的,由被鉴定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提供虚假鉴定意见、虚假诊断证明或收受当事人财物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59条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2004.1.1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文件
鲁劳鉴发[2004]8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中央驻鲁企业: 现将《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劳动能力鉴定,是指由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组织医学专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对劳动者伤、病情况和供养直系亲属丧失劳动能力情况,进行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鉴定并作出技术性结论的活动。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的职工或雇工(以下称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省和设区的市应当分别建立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由专人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和劳动能力鉴定组织管理工作。
第五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下列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二)制定本地区劳动能力鉴定规章制度并监督组织实施;(三)受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四)选聘医疗卫生专家组成专家库,并根据医疗卫生专家的意见作出鉴定结论;(五)领导和监督其办事机构开展工作;(六)组织交流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经验。定期通报劳鉴工作情况;(七)负责劳鉴干部的业务培训和管理考核;(八)研究和协调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成员单位处理涉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重大事项等。
第六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承担下列职责:(一)承办劳动能力鉴定的日常工作;(二)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授权,对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和劳动能力鉴定医疗机构进行管理、考核和监督;(三)管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文书、档案、印鉴;(四)负责劳动能力鉴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和咨询服务;(五)办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授权或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要客观、公正和准确。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和参加鉴定的医疗卫生专家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八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劳动能力鉴定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并向社会公开。
第九条 劳动能力鉴定执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在该标准颁布前,执行《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和《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
第二章 劳动能力鉴定受理范围
第十条 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范围:(一)中央驻鲁企业(含省煤炭系统企业)的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的职工提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二)用人单位或个人提出的再次鉴定申请;(三)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劳动能力鉴定事项。第十一条 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范围:(一)本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亲属提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二)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职工提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和复查鉴定申请;(三)省和其他市以及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市(地、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劳动能力鉴定事项。
第三章 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和审查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或个人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时,需提交以下材料:(一)书面申请报告;(二)《山东省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报表》;(三)申请鉴定职工的身份证明从及受伤部位的彩色照片;(四)申请鉴定职工的原始病历有效复印件、相关检查报告,属职业病、精神病的,需提供有效的诊断证明;(五)被鉴定人与死亡职工存在供养直系亲属关系的有效证呢(六)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需提交工伤认定结论和复印件;申请再次鉴定或复查鉴定需提交原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和复印件以及收到原鉴定结论时间的有效证明。
(七)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按规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不符合鉴定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在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
第十四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组织鉴定前,应对受理的材料进行分类和登记,并根据鉴定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及结论
第十五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要求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专家库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和专业类别,满足劳动能力鉴定的专业要求和技术要求。列入专家库的医疗卫生专家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选聘。医疗卫生专家库每年调整一次。
第十六条 实施鉴定时,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按科别从医疗卫生专家库申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
第十七条 专家组依据国家制定的鉴定标准和申请鉴定职工的伤病情况,通过临床检查和诊断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检查或诊断。第十八条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必要时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自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送达用人单位、个人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申请鉴定的用人单位或个人对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用人单位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的职工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复查鉴定申请;对复查鉴定结论仍有异议的,可在收到复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第二十条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作出生效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机构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第二十一条 受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承担相应劳动能力鉴定任务的设区的市,应自收到委托鉴定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提出鉴定意见,并报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由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并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和个人。
第五章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
第二十二条 己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X工伤劳动能力鉴定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省物价、财政和劳动保障等部门规定的标准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XX伤劳动能力鉴定费,由用人单位承担;因病、非因工负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费,由用人单位或个人承担;委托鉴定单位的劳动能力鉴定费,由委托单位承担。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或个人申请再次鉴定,再次鉴定结论与原鉴定结论一致的,鉴定费由申请方承担;再次鉴定结论与原鉴定结论不一致的,鉴定费由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第二十四条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于以下项目支出:(一)医疗卫生专家的劳务费和交通费;(二)劳动能力鉴定的场地租赁费;(三)劳动能力鉴定所需的表、册、证、卡等印刷费;(四)劳动能力鉴定的宣传、培训、会议等业务经费;(五)其他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的费用。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年终结余部分可转下年使用。
第二十五条 被鉴定职工在劳动能力鉴定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检查诊断的费用,属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属因病、非因工负伤的,由用人单位或个人承担。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二十七条 被鉴定人应按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安排的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检查和鉴定,无故不到造成无法鉴定的,由被鉴定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 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提供虚假鉴定意见、虚假诊断证明或收受当事人财物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59条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附件:《山东省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报表(表式)附件:
山东省职工劳动能力鉴定 申 报 表 用人单位名称: 被鉴定人姓名,社会保障号码:
第四篇:劳动能力鉴定
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组成
二、中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职能
三、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条件
四、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含确认)业务的主体
五、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业务受鉴人需提供的资料
六、劳动能力鉴定(含确认)业务受理机构
七、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出文时间及领取方法
八、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九、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标准
十、中山市定点劳动能力医疗鉴定机构
十一、中山市劳动能力医疗鉴定收费标准
十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争议的处理
十三、广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联系地址和电话
十四、如何确认工伤医疗终结期和确认医疗终结期的有关规定
十五、如何确认工伤期间的停工留薪期
十六、工伤职工劳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的分级
十七、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分级
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组成
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设立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二、中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职能
(1)劳动功能障碍程度的鉴定;(2)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鉴定;
(3)医疗终结期和停工留薪期的确认;(4)医疗终结后仍需治疗的确认;
(5)辅助器具安装、维修、更换的确认;(6)康复对象和康复期确认;(7)工伤复发的确认;
(8)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9)法院、仲裁院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
三、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条件
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医疗终结期满(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接受劳动能力鉴定。所以工伤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需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经过治疗后,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时间上看,就是指工留薪期已满;二是职工经治疗后,发现确实是因工作原因造成职工身体上的残疾;三是工伤职工的残疾对以后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影响,并且伤残程度已经影响到职工本人的劳动能力。
四、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含确认)业务的主体
有权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含确认)确认业务的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
五、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业务受鉴人需提供的资料
(1)中山市职工劳动能力鉴定业务申请表(到用人单位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领取并填写)。(2)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决定书复印件。
(3)疾病诊断证明书复印件。(4)身份证复印件。
(5)有关急诊、门诊就医原始记录复印件。(6)出院小结(或称出院记录)复印件。(7)凡手术者需提交手术记录复印件。
(8)各项必要检查报告的复印件,其中影像检查还需提供相应的图片资料。例如:A.伤者骨折内固定术后必须提交内固定X光片及报告。B.伤者骨折需提交X光片及报告。C.伤者腰椎间盘突出的需提交CT片及报告。
(9)3R彩照。-size:12px;color:black;font-family:simsun;mso-bidi-font-size:10.5pt;mso-font-kerning:0pt;">1/3以上或截肢;关节位伤后有明显疤痕挛缩或大面积烧伤;面部伤后有色素沉着或疤痕等影响美观;指腹皮肤缺损或植皮,影响感觉;虎口有疤痕者需叉开虎口照3R彩照。3R彩照需要照到上半身和受伤部位)。
(10)凡是在市外就医需提交住院病历(包括手术记录及出院小结)复印件。
(11)同一器官不同时间受伤的,伤者需书面说明最近一次申报受伤时间及部位,并且单位要注明情况属实并盖公章。
(12)根据鉴定情况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六、劳动能力鉴定(含确认)业务受理机构
由受理工伤申请所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接受劳动能力鉴定业务申请。
七、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出文时间及领取方法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书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三十日。
工伤职工及用人单位在有效的期限内(90天)到递交申请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签收。
八、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劳动能力鉴定的依据。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目前,使用的《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06)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并于2007年5月1日起实施。《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网址:
http://www.xiexiebang.com/zcfg_content.jsp?ID=992)
九、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标准
根据2002年4月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执行。
十、中山市定点劳动能力医疗鉴定机构
中山市中医院、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山市小榄陈星海医院、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鉴定)、中山市奥理德眼科医院(眼科鉴定)、中山市同方(工伤)康复医院。
十一、中山市劳动能力医疗鉴定收费标准
初次鉴定:320元,复查鉴定:380元
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初次鉴定所需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初次鉴定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初次鉴定所需费用由申请人支付。复查鉴定所需费用由申请人支付。
十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争议的处理
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或者用人单位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复查,对复查鉴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查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也可以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
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十三、广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联系地址和电话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路88号 电话:020-83352256
十四、如何确认工伤医疗终结期和确认医疗终结期的有关规定
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 医疗终结期的确认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医疗终结期需要延长的,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批准。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医疗终结期的标准执行《广东省职工外伤、职业病医疗终结鉴定标准(2006年)》。
十五、如何确认工伤期间的停工留薪期
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停工留薪期根据医疗终结期确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十六、工伤职工劳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的分级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十七、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分级
分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两个级别。
第五篇: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人事
劳动鉴定工作程序
1、申请
职工因工、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要求提请区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的,须由本人填写区劳动鉴定委员会统一印制的书面申请(一式二份),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近两年来的病历和病情诊断证明材料,递交所在单位。
2、受理
(1)、单位在收到职工的书面申请后,对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和原省劳动局、省卫生厅、省人事局、省总工会苏劳险[1988]27号文件进行初审,认为基本符合条件的,由单位劳动鉴定组织填写统一印制的《江苏省职工因工、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鉴定审批表》(一式三份),在填写该表时,应将申报鉴定的主要病情种类填写清楚,以便医院有的放矢进行病情技术鉴定。
(2)、单位劳动鉴定组织指定专人将申报人的书面申请书、鉴定审批表、原始病历、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整理好装入区劳动鉴定委员会统一印制的鉴定材料袋,送主管局劳动鉴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送区人事局)审核盖章后,由主管局集中报区劳动鉴定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保险福利科)。
职工工伤的确定,应先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保险福利科确认工伤,签署意见并盖章。
(3)、区劳动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根据主管部门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统一编号,出具《伤、病情技术鉴定介绍信》,由单位持介绍信和鉴定材料袋及时送交指定医院预约,由医院医务科出具《伤、病情技术鉴定通知书》。单位将医院出具的《伤、病情技术鉴定通知书》,在规定的鉴定日期前及时交本人。
3、伤、病情技术鉴定
(1)职工携《伤、病情技术鉴定通知书》和身份证,按规定的日期及有关事项去医院医务科接受指定医师的诊断鉴定。鉴定材料袋留在医院医务科。诊断所必要的检查费用,先由职工本人垫付,单位按原规定的医疗费用报销范围报销。
(2)医院应根据职工的病情,进行认真的检查,结合原始病历情况,对照鉴定标准,做出客观、公正的病情技术鉴定意见(该意见不须向职工公布),并在《江苏省职工因工、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鉴定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签名,交医院医务科,经医院医务科审核盖章后,由区劳动鉴定委员会统一取回。
4、审查
(1)劳动能力鉴定由区劳动鉴定委员会所属办公室成员根据体检记录及技术鉴定证明,按有关法规、鉴定标准进行对照,做出伤残等级的初步鉴定结论递交区劳动鉴定委员会。
(2)区劳动鉴定委员会成员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法规和鉴定标准,对照鉴定医院的病情技术鉴定意见及办公室提出的初步鉴定结论,审查上报鉴定的所有材料,综合考虑职工的病情、病休时间、工种、年
龄等因素,集体讨论,作出劳动鉴定的最后结论。未经区劳动鉴定委员会出具介绍信,以及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的一律无效。劳动鉴定会议一般每年一次(医疗期鉴定除外)。
5、批准
区劳动鉴定委员会在《江苏省职工因工、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鉴定审批表》上签署结论意见,并加盖区劳动鉴定委员会公章,《江苏省职工因工、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鉴定审批表》一份交单位存入职工档案,一份留主管局备查,一份由区劳动鉴定委员会存档。
6、办理
区劳动鉴定委员会在作出最后结论意见审批后的10天内将审批意见告知主管部门并返回所有上报的鉴定材料。主管部门接到返回材料后应及时通知单位,单位根据区劳动鉴定委员会的审批意见告知职工本人,符合退休、退职条件的一般应在1个月内及时办理完有关手续。因工、因病劳动鉴定的结论意见,具有法律效力。单位和被鉴定的职工对劳动鉴定意见如有疑义,可在告知劳动鉴定结论意见后的十五天以内可逐级向无锡市、江苏省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复查。区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鉴定结论意见自批准之日起六十天以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