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重点句子理解(OK)
四上语文重点句子理解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话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而且是雄伟、壮丽、罕见的景象。)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天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具体形象地写了从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到来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的声响,真是“天下奇观。”)
3.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说明榕树很大,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
4.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让我们感受到大榕树枝叶茂盛,充满生机,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5.为什么“鸟的天堂”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加引号?
(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大榕树,是一种特殊称谓,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在作者心里,大榕树让鸟儿生活得幸福、快乐,的的确确是鸟的天堂。)
6.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语,突出猫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快。)
7.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用“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8.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用“无论——也——”说明猫不高兴时极端冷漠。)
9.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10.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11.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周恩来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12.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因为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13.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
14.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15.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让作者终身难忘。)
16.“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原指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句子理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句子理解 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
1、《窃读记》 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秉性才好!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这一大段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这里不乏老人对孩子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①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9、《鲸》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的生长特点。
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③这时,我总会想起 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①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这里作者运用比较说明法,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得多”,以此来说明鲸之庞大。这样写,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起来的人。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3、《走遍天下书为侣》 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①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愈加表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这些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加准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物深信不疑。
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④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作者指的是每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这里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种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5、《古诗词三首》
11、《新型玻璃》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是自动报警,作用是防盗; 的思恋和热爱。夹丝玻璃的特点是非常坚硬,不易破碎,适于高层建筑使用;
《泊船瓜洲》的诗意: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变色玻璃的特点是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因而能调节室内光线,起着“自动窗帘”的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作用;
《秋思》的诗意: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吸热玻璃的特点是吸热,阻挡冷空气,可使室内冬暖夏凉; 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吃音玻璃的特点是消除噪音,使噪音强度减弱。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①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长相思》的诗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人。
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安然无恙”是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受不到任何伤害。“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本文是指玻璃6、《梅花魂》 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伤人。这两个词语生动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课文共写了五件事:外祖父教小孙女读唐诗宋词而时常流泪、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珍惜、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正是由于“夹丝玻璃”有这个特点,所以高层建筑上采用这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外祖父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船快开时,外祖父种玻璃才安全可靠。又送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②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①梅花魂 做“自动窗帘”。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这句话具体介绍了变色玻璃的作用: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室内光线也就暗些;阳光弱,玻“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璃颜色就淡,室内光线也就亮些。所以说变色玻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因而人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把它叫做“自动窗帘”。“自动”指不凭借人的力量而自己活动,“自动窗帘”是指自动拉开或关③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上的窗帘。这里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生动形象,恰如其分。
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③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这段话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总结全文,作者用“正在”一词指出新型玻璃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并不是无法实现的奇迹,它们已经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二是点明主旨,作者又用“将②“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会”一词启示人们创造出更多品种的新型玻璃。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反复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
13、《钓鱼的启示》 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从钓鱼中我获得的启示是: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一个人只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了不起的父有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成功。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①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①“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考验。“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同时也体会父亲的慈爱。普普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通通的一声“孩子”之称,充满了父亲温柔和深情。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②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②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诱惑人的“鱼”: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诸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发点──那就是爱。”
带来一点方便的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与那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③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理解这句话首先要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捕
21、《圆明园的毁灭》 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
1、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德,放掉到手中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 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
15、《落花生》
2、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是因为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①《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不可估量”是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课文一开始用这句感叹句,直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②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②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里。
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既外表好看,又有用,当然更好,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但外表美毕竟不能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说明我国古代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很引人注目的人更难,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这一园林是世界园林之奇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无比热但如若仍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做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爱的思想感情。
③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2、《狼牙山五壮士》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依次写了: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五部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非针对桃子、石榴、苹果等);分内容。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①“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
“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就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地挖掘。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25、《七律长征》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6、《开国大典》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①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③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④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⑤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所为,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第三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背诵及重点理解
四年级上册复习重点
一、必背篇章
第1课:《观潮》全文
第3课:《鸟的天堂》第7、8、12、13段
第5课:《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第6课:《爬山虎的脚》全文
第13课:《白鹅》第1、2、3、6段
第15课:《猫》全文
第17课:《长城》第3段
第18课:《颐和园》第4段
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7、8、9、10段,以及第4段的最后一句话。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第4段
日积月累一、二、六《过故人庄》、七(励志名言)、八(有关创新和发现的名言)资 料 袋:第45页(童话著作)、第85页(21处世界遗产有哪些)送别诗两首:《别董大》、《赠汪伦》
二、课文重点理解题
第4单元描写小动物的课文都利用拟人和反语来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第13课:白鹅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第15课: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17课: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第18课: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颐和园的,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第21课《搭石》描写了哪几个画面,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描写了老人修搭石、一行人过搭石、面对面过搭石和背老人过搭石的画面,通过描写平凡的事情,歌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25课: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第26课: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第28课:掌握书信的格式。
第29课:如何理解下面的句子:
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第31课: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你能找出哪些句子? 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 秦兵马俑
最新版
秦兵马俑
班级 姓名
一、课内阅读。
联系课文,写一写:同学们,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的内容,还要善于从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的知识和方法,使我们读与写的能力同步发展。下面我们一起来一试身手吧?
1.《秦兵马俑》一文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写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写_____________。这;这两方面内容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连接起来的,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
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部分,把这样写的好处写下来。(1)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尝试着完成下面的题目:
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部的拉古纳湖中,是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托大区的首府,有十万居民。
2017.3.1 最新版
威尼斯素有“水都”之称,河、桥、船,构成了威尼斯的三大特色。
威尼斯全市约有150多条大小不同的弯弯曲曲的河道,两岸是各式各样的建筑,河道宽窄不一。大运河最宽,约100米;而最窄的河道,两岸居民可开窗握手。
威尼斯全城有桥梁400余座。它们各具风姿,格调极其不同。其中,有建于1592年的大理石独拱桥——理阿托大桥。该桥建在运河上,桥上还开设了许多店铺。文艺复兴时修建的叹息桥别具特色,全桥由桥屋覆盖。而在涨潮时,水涌入圣马克广场,这时,这里又会出现许多临时的木板桥。
威尼斯的船()实际上是当地唯一的交通工具()这里的船也是各种各样的()集体乘坐的()个人使用的()出租的()游览的()应有尽有()
威尼斯的奇丽风光,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1.将短文分段,用“∥”在文中表示。(4分)2.写出第二段段落大意。(4分)3.给文章的第五节加上标点符号。(4分)
4.读完全文你认为以下哪种讲法是对的,请打“√”。(3分)这篇短文主要是写(景)、(状物)、(叙事)的。
三、信息拓展。
兵马俑的发现与发掘
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西杨村。西杨村南,原是一片柿林,这里墓冢累累,乱事堆积。1974年3月,该村村民杨志发、杨培彦等十几位在这不长庄稼的柿林之上开始了抗旱打井的工程。当他们挖到2米深时,发现了烧红土块;3米深时,发现了陶俑的残断躯体;4-5米深时,发现了砖铺地面、铜镞、铜弩机,以及8个残破的陶俑。这次,他们停下了工程,立即向当地主管部门汇报。第一位进入现场的文物考古专家赵康民一方面收集散失的文物,一方面作初步的清理。这时,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回到家乡临潼探亲,他将秦始皇菱发现大型陶俑的消息在《人民日报》内参上作了报道。中央领导李先念同志看到报道材料,立即批示:“建议请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赏,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随即派有关专家来现场视察。1974年7月19日,省文物局派出了秦俑考古队开赴2017.3.1 最新版
发掘现场。随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师生也前来支援,他们在965平方米的试掘方内清理出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500余件,陶马24匹,木质战车6乘和大批青铜兵器、车马器。通过试掘和钻探,一号兵马俑坑总面积14260平方米,内含陶俑、陶马约6000件。1975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一号兵马俑坑遗址上建立展览大厅。在展览大厅基建工程进行时,1976年4月23日,在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北侧,又发现了二号兵马俑坑。接着,同年3月11日在一号兵马俑坑的西端北侧,发现了三号兵马俑坑。目前,3座兵马俑坑已全部对外开放,在二号兵马俑坑参观时,您还可以看到考古工作者现场发掘的情况。
四、综合能力。
秦兵马俑 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秦始皇陵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陵园规模宏大,陪葬品众多,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1974年在其东侧发现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于1979年10月开馆。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你知道中国的世界遗产还有那些吗?查找一下资料,介绍给大家。
五、读读写写。
这两篇课文所介绍的是我们中国和埃及这两大文明古国中的两处珍贵历史遗产,同学们读完之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下面就请你回忆一下,想一想你在读这两篇课文的时候都想到了什么?请你把他写下来,写成一段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3.1 最新版
参考答案:
1.第一段(第1、2节),第二段(3、4、5节),第三段(第6节)2.威尼斯全市有150多条大小河道,400多座桥梁,各种各样的船。3.。:,。4.状物
2017.3.1
第五篇: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秦兵马俑教案(定稿)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8个,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思考,联系课文内容领会本文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
马
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