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办法
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办法
第一条 为开展因工负伤、患职业病和疾病、非因工负伤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维护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和因工负伤、患职业病和疾病、非因工负伤需要做劳动能力鉴定的各类人员。
第三条 市、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以下简称市鉴定中心)是劳动能力鉴定的专职机构。
市、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技术性鉴定结论。
第四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为非常设机构,它受同级人民政府领导,由同级劳动保障、卫生、工会等部门的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共五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同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第五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颁布的有关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法规、规章和标准,并根据法规、规章和标准修订、补充本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办法和标准;
(二)指导、检查、协调、督促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的工作;
(三)受理申请人对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及市鉴定中心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鉴定申请。
(四)受理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呈报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第六条 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的职责分工如下:
(一)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本地区除为办理社会保障手续要求以外因工负伤、因病和非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申请;
(二)市鉴定中心受理本市职业病和为办理因病提前退休手续等要求作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申请;
(三)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应当及时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呈报本地区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鉴定。
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本单位因工负伤、职业病、非因工负伤和因病致残人员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用人单位不提出申请的,个人也可以按本办法的规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没有单位的,个人可以按本办法的规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第八条 申请人应当如实填写《上海市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表》或《上海市因工负伤或职业病劳动能力鉴定表》(以下简称《鉴定表》)并按规定提供如下材料:
(一)申请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的,提供有关部门对该工伤事故的批复和工伤认定意见;
(二)申请因职业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的,提供职业病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的职业病诊断结论;
(三)申请因精神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的,提供在各级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挂号卡》复印件。
第九条 办理因病提前退休手续劳动能力鉴定的,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距规定的提前退休年龄一年之内或大于提前退休最低年限,且符合养老保险规定的缴费年限;
(二)因病连续停止工作满1年;
患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难治性情感障碍者,还需提供5年以上(含5年)确诊病史;患器质性精神障碍者,还需提供2年以上(含2年)确诊病史。
第十条 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受理鉴定申请后,应当安排被鉴定人到指定的医疗机构作医疗检查(另有规定的除外),并核对被鉴定人身份。
第十一条 指定的医疗机构应当组织有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进行检查,并将职工主要病情填入《鉴定表》,由检查医师签名,门诊办公室或者医务科盖章。
第十二条 市、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应当聘请不少于十人的医疗专家组成劳动能力状况技术鉴定组。劳动能力状况技术鉴定组应根据医疗检查结果、原始病史及相关资料,在面见被鉴定人的基础上,依据鉴定标准进行集体讨论,作出技术鉴定意见。
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审核技术鉴定意见,作出鉴定结论,出具《鉴定结论书》,通知申请人办理签收手续。
第十三条 鉴定结论一般应自受理之日起90日内作出。
第十四条 申请人对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自收到《鉴定结论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鉴定程序作出鉴定结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劳动能力鉴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后,因伤情病情变化,被鉴定人或待遇支付单位可再次按本办法提出劳动能力鉴定书面申请。再次提出申请的时间必须距上次作出鉴定结论日期6个月及以上,但特殊情况除外。
第十六条 因工负伤、患职业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患病、非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费用,由被鉴定人所在单位申请的,鉴定费用由被鉴定人所在单位支付;由被鉴定人申请的,鉴定费用由被鉴定人预付,如经鉴定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及以上的,鉴定费用应由被鉴定人所在单位负担。没有单位的,鉴定费用由个人负担。
重新鉴定的鉴定费用,由申请方预付。重新鉴定结论与原鉴定结论相符,鉴定费用由申请方负担。重新鉴定结论与鉴定结论不相符,鉴定费用由原鉴定机构负担。
因伤情病情变化要求再次申请鉴定所需的费用,由申请方负担。
第十七条 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应当按规定收取鉴定费。劳动能力鉴定的收费标准,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报市财政局和物价局核定。
第十八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织有关劳动能力鉴定业务交流和开展其他业务活动的经费,可以从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每年收取的鉴定费总额中提取。
第十九条 个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单位安排劳动能力鉴定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本单位规章制度处理。
第二十条 从事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法规、规章、标准,实事求是,秉公办事。严禁以权谋私,弄虚作假。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1年6月1日起实施。《上海市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暂行办法》(沪劳保发[94]36号)同时废止。
发布日期:2001年05月24日 实施日期:2001年06月01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
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
◆办事项目
劳动能力再次鉴定
◆办理机构
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每周一、三(9:00-11:30;13:30-16:30)接待,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地址:安远路45号;邮编:200041;咨询电话:1233
3◆办理依据
1.《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9号)
2.《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办法》
3.《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06)
4.《上海市因并非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修订本)》
◆申办条件
1.已经劳动能力初次鉴定,并对初次鉴定结论不服。
2.签收初次《鉴定结论书》15日内。邮寄送达请保留信封,以邮戳为准。
◆申请材料
1.填写完整的《劳动能力再次鉴定申请表》;
2.初次劳动能力鉴定《鉴定结论书》原件;
3.如系工伤、职业病鉴定的还需提供《工伤认定书》复印件。
◆办事程序
1.申请人提出鉴定申请并预付劳动能力鉴定费。
2.缴费后请等待鉴定通知,按通知的时间地点参加检查及鉴定。
3.参加鉴定后,在规定时限内寄发《再次鉴定结论书》。
◆办理期限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鉴定申请后,应当在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结论的时限可以延长30日。
◆收费标准
劳动能力再次鉴定每件收费350元,先由申请人预付。鉴定结论维持原鉴定结论的,该项费用由申请人负担。改变原鉴定结论的,其中属工伤、职业病鉴定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属因病鉴定的,由鉴定机构退回鉴定费。
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办法
第一条为开展因工负伤、患职业病和疾并非因工负伤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维护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和因工负伤、患职业病和疾并非因工负伤需要做劳动能力鉴定的各类人员。
第三条市、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以下简称市鉴定中心)是劳动能力鉴定的专职机构。
市、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技术性鉴定结论。
第四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为非常设机构,它受同级人民政府领导,由同级劳动保障、卫生、工会等部门的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共五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同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第五条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颁布的有关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法规、规章和标准,并根据法规、规章和标准修订、补充本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办法和标准;
(二)指导、检查、协调、督促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的工作;
(三)受理申请人对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及市鉴定中心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鉴定申请。
(四)受理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呈报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第六条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的职责分工如下:
(一)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本地区除为办理社会保障手续要求以外因工负伤、因病和非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申请;
(二)市鉴定中心受理本市职业病和为办理因病提前退休手续等要求作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申请;
(三)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应当及时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呈报本地区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鉴定,鉴定材料《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本单位因工负伤、职业并非因工负伤和因病致残人员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用人单位不提出申请的,个人也可以按本办法的规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没有单位的,个人可以按本办法的规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第八条申请人应当如实填写《上海市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表》或《上海市因工负伤或职业病劳动能力鉴定表》(以下简称《鉴定表》)并按规定提供如下材料:
(一)申请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的,提供有关部门对该工伤事故的批复和工伤认定意见;
(二)申请因职业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的,提供职业病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的职业病诊断结论;
(三)申请因精神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的,提供在各级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挂号卡》复印件。
第九条 办理因病提前退休手续劳动能力鉴定的,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距规定的提前退休年龄一年之内或大于提前退休最低年限,且符合养老保险规定的缴费年限;
(二)因病连续停止工作满1年;
患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难治性情感障碍者,还需提供5年以上(含5年)确诊病史;患器质性精神障碍者,还需提供2年以上(含2年)确诊病史。
第十条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受理鉴定申请后,应当安排被鉴定人到指定的医疗机构作医疗检查(另有规定的除外),并核对被鉴定人身份。
第十一条指定的医疗机构应当组织有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进行检查,并将职工主要病情填入《鉴定表》,由检查医师签名,门诊办公室或者医务科盖章。
第十二条市、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应当聘请不少于十人的医疗专家组成劳动能力状况技术鉴定组。劳动能力状况技术鉴定组应根据医疗检查结果、原始病史及相关资料,在面见被鉴定人的基础上,依据鉴定标准进行集体讨论,作出技术鉴定意见。
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审核技术鉴定意见,作出鉴定结论,出具《鉴定结论书》,通知申请人办理签收手续。
第十三条鉴定结论一般应自受理之日起90日内作出。
第十四条申请人对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自收到《鉴定结论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鉴定程序作出鉴定结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劳动能力鉴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后,因伤情病情变化,被鉴定人或待遇支付单位可再次按本办法提出劳动能力鉴定书面申请。再次提出申请的时间必须距上次作出鉴定结论日期6个月及以上,但特殊情况除外。
第十六条因工负伤、患职业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患并非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费用,由被鉴定人所在单位申请的,鉴定费用由被鉴定人所在单位支付;由被鉴定人申请的,鉴定费用由被鉴定人预付,如经鉴定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及以上的,鉴定费用应由被鉴定人所在单位负担。没有单位的,鉴定费用由个人负担。
重新鉴定的鉴定费用,由申请方预付。重新鉴定结论与原鉴定结论相符,鉴定费用由申请方负担。重新鉴定结论与鉴定结论不相符,鉴定费用由原鉴定机构负担。
因伤情病情变化要求再次申请鉴定所需的费用,由申请方负担。
第十七条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应当按规定收取鉴定费。劳动能力鉴定的收费标准,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报市财政局和物价局核定。
第十八条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织有关劳动能力鉴定业务交流和开展其他业务活动的经费,可以从区、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市鉴定中心每年收取的鉴定费总额中提龋
第十九条个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单位安排劳动能力鉴定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本单位规章制度处理。
第二十条从事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法规、规章、标准,实事求是,秉公办事。严禁以权谋私,弄虚作假。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1年6月1日起实施。《上海市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暂行办法》(沪劳保发36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云南省劳动能力鉴定办法
云劳鉴〔2004〕126
关于印发《云南省劳动能力鉴定办法》的通知
各州、市、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卫生局、人事局:
现将《云南省劳动能力鉴定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云南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人事厅
二OO四年一月十四日
云南省劳动能力鉴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全省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程序,依法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及时、客观、公正、准确地作出鉴定结论,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劳动能力鉴定是依据国家颁布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对职工发生工伤经过治疗后,医疗期满或伤情相对稳定时以及职工非因工伤残、因病后的劳动能力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依法独立进行,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干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云南省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简称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或者雇工(简称职工)。
第二章劳动能力鉴定的职能和作用
第四条劳动能力鉴定作为一项技术性工作,其具体职能和作用是:
(一)确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为合理确定相应的保险待遇提供依据;
(二)确定因病非因工致残职工丧失劳动功能程度,为正确审批职工因病退休提供条件;
(三)确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为正确审批职工享受停工留薪期提供依据;
(四)确定职工供养亲属劳动能力的丧失程度,为保障符合供养条件的职工亲属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提供依据;
(五)确定工伤职工是否旧伤复发,为保障他们享受相应的保险待遇提供依据。
第三章劳动能力鉴定的基本原则
第五条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为尺度,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第六条为使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做到及时、客观、公正,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高度负责、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秉公办事、热情服务,做到鉴定程序规范化、鉴定人员专业化、鉴定依据标准化。
第四章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设省和州(市、行署)两级,委员会成员分别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八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列入专家库的专家应具备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知识和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
医疗卫生专家库的每个相关科室应有3—5名专家。专家每届历任时间为5年。
第九条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政策、规定;
(二)制定和修改本省劳动能力鉴定方面的规章制度;
(三)指导和监督本省各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工作;
(四)负责省级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在省社保局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用人单位职工的因工伤残等级、生活护理等级和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鉴定等鉴定工作;
(五)负责州(市、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呈报的疑难、争议、再次鉴定工作;
(六)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委托州(市、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织鉴定。
第十条州(市、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颁布的有关劳动能力鉴定的政策、规定;
(二)根据本办法拟定、指导和监督本州劳动能力鉴工作;
(三)负责应在本地区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用人单位职工的因工伤残等级、生活护理等级和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鉴定等鉴定工作;
(四)负责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案件工作;
(五)负责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安排的其它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第十一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劳动能力鉴定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承办劳动能力鉴定的日常工作;
(二)管理劳动能力鉴定方面的文书、档案、印鉴;
(三)负责组织劳动能力鉴定专家进行鉴定工作;
(四)负责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的聘请和调整;
(五)负责劳动能力鉴定方面有关问题的咨询;
(六)办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权或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劳动能力鉴定范围:
(一)职工因工伤残等级及生活护理等级鉴定;
(二)职工工伤后是否需要安装辅助器具的鉴定;
(三)工伤职工超过12个月以上的停工留薪期的确认以及工伤部位旧伤复发仍需治疗的确认;
(四)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的鉴定;
(五)职工供养亲属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的鉴定;
(六)对下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不服的再次鉴定。
(七)同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委托的鉴定;
(八)上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的鉴定。
第五章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第十三条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一)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州(市、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统筹申请;
(二)省级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在省社保局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单位,由用人单位、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统筹申请,待下划属地统筹后,劳动能力鉴定即由单位所在地的州(市、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
第十四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提交的材料
(一)《云南省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二)原始伤病史资料、病情诊断证明、伤病的各种医疗检查资料及身份证复印件,患职业病的须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三)属工伤鉴定的须提供有效的工伤认定材料;
(四)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要求的其它材料。
第十五条申请鉴定的病情资料不全或伤病情况不清的,劳动能力鉴定办公室可国家需要要求被鉴定人到指定医院进行检查,申请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进行检查。对制定需要进行检查而被鉴定人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的,劳动能力鉴定办公室有权不予受理鉴定。
第十六条劳动能力鉴定办公室受理符合鉴定的材料后按以下程序进行鉴定:
(一)对鉴定材料进行分类、分科整理、登记;
(二)通知需要进行面视或医疗检查的被鉴定人或申请鉴定的单位进行面视的时间、检查项目及医院等;
(三)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依据国家鉴定标准进行鉴定并提出鉴定意见;
(四)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通知(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第十七条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伤病的主要部位、肢体或器官的功能等伤病情况,职业病名称;
(二)工伤职工是否需要生活护理及护理等级;
(三)作出鉴定结论的依据;
(四)鉴定结论;
(五)辅助器具配备情况;
(六)不服鉴定结论申请再次劳动能力鉴定的部门和时间;
(七)作出鉴定结论的时间。
第十八条再次鉴定
(一)用人单位或者个人对州(市、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逾期申请的不予受理。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二)省级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在省社保局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用人单位或个人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再次鉴定的劳动能力鉴定专家不能与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的专家相同。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再次鉴定的结论为最终结论。
第十九条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病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原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第二十条申请再次鉴定应填写《云南省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复查表》,提出申请再次鉴定的理由,并由原鉴定委员会出具同意上报鉴定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在鉴定结束后,应将鉴定材料立卷归档,至少保存5年。归档材料应包括鉴定表及相关医疗检查材料、专家鉴定意见、工伤认定证明等鉴定依据。
第六章劳动能力鉴定费用
第二十二条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第一次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第二十三条申请再次鉴定或者由于伤情、病情变化,一年后申请复查鉴定的,鉴定费用由申请方负担。
第二十四条劳动能力鉴定收费的使用范围:
(一)劳动能力鉴定聘请专家的费用;
(二)召开劳动能力鉴定会议的费用;
(三)劳动能力鉴定专家鉴定的会鉴费用;
(四)劳动能力鉴定所需表、卡、册、证等印刷费;
(五)与劳动能力鉴定相关的宣传、培训等业务经费;
(六)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日常经费支出;
(七)其他与劳动能力鉴定相关的费用。
劳动能力鉴定的费用支出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劳动能力鉴定费用年终节余部分,可转下年使用。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州(市、行署)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在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成立之前,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
第二十七条非法用工单位受伤人员鉴定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行,《云南省劳动鉴定暂行办法》和《云南省劳动鉴定工作规则》同时废止。
第四篇:大连市劳动能力鉴定办法
【法规标题】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劳动能力鉴定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字号】大政办发 [2008] 209号
【颁布时间】2008-12-12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
http:///gov/detail/detail.vm?go=affair&diid=100D***08123027
【全文】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劳动能力鉴定办法的通知
大政办发 [2008] 209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大连市劳动能力鉴定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大连市劳动能力鉴定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劳动者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省政府令第187号)、劳动保障部《关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2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劳动能力鉴定,是指由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组织医疗卫生专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对被鉴定人的伤、病状况通过医学检查进行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护理等级)的鉴别与评定并作出结论;对被鉴定人停工留薪期(医疗期)、配置辅助器具、旧伤复发、伤与病的关联和转归等,运用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手段作出医学技术性的鉴别与确认并提出结论意见。
第三条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职工或雇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以下统称职工)及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确认),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职工因工负伤(含职业病)的劳动能力鉴定,按照《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国家标准GB/ T16180-2006)执行;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以及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按照《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社部发〔2002〕8号)执行。
第五条 工伤与职业病的劳动功能障碍分为10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1级,最轻的为10级。
工伤与职业病的生活自理障碍分为3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因病或非因工负伤以及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分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第六条 市政府成立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的大连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行使职能。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承担劳动能力鉴定事务工作。
第二章 鉴定专家的选聘和管理
第七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劳动能力鉴定实际需要的专业类别,从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推荐的医疗卫生人员中选聘各专科鉴定专家,履行聘用手续并发给聘
书。聘用期一般为3至5年。
第八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聘用的医疗卫生专家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取得执业资格;
(二)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知识,熟悉劳动能力鉴定的政策法规和鉴定标准;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热爱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第九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实行计算机管理。聘请鉴定专家的数量以劳动能力鉴定的专科和技术需要确定。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每次组织实施鉴定前,随机抽取各专科鉴定专家。
参加鉴定的专家,应服从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的管理,遵守鉴定纪律。
第十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定期召开鉴定专家讲评会,总结经验。
第三章 鉴定的受理范围
第十一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具体承担以下鉴定或者确认事项:
(一)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鉴定;
(二)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的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三)工伤职工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的复查鉴定;
(四)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安装配置辅助器具的确认;
(五)职工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治疗的,停工留薪期超过12个月需延长的确认;
(六)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
(七)因工负伤职工旧伤复发有争议的因果关系确认;
(八)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
(九)因工伤与疾病界限不明的因果关系确认;
(十)用人单位或相关部门委托的以下鉴定:
1.用人单位、职工及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超过工伤认定时限,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能受理认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的;
2.非法的用人单位和非法使用童工的用人单位,其雇佣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
3.离退休人员或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被用人单位聘用后,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
(十一)符合其他受理条件的:
1.其他省、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
2.其他由劳动仲裁、法院、信访等部门委托按工伤鉴定标准鉴定处理的。
第四章 鉴定的申请
第十二条 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受理范围的,可向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申请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三条 申请因工负伤、患职业病劳动功能障碍程度鉴定,应按规定填报鉴定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用人单位填报鉴定申请的1.填写《工伤、职业病伤残程度鉴定表》1份,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粘贴职工一寸近期免冠照片;
2.劳动保障或人事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决定书》(或以前的工伤认定手续)原件并复印件各1份;
3.职工居民身份证原件并复印件各1份;
4.职工完整的连续的原始病历、诊断证明、理化检验报告等资料;
5.属职业病的,须提供《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原件并复印件;属精神病的,须提供市精神病诊断组的《精神医学鉴定书》原件并复印件。
(二)职工及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申请工伤认定并填报鉴定申请的需提供材料同前款。《工伤、职业病伤残程度鉴定表》可以不盖用人单位公章,但须提供用人单位全称、地址、邮编、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第十四条 申请因工负伤、患职业病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应按规定填报鉴定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用人单位填报鉴定申请的初次申请劳动功能障碍程度鉴定的,可同时申请将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一并进行。
已经做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鉴定,需申请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等级鉴定的,提供材料应在申请劳动功能障碍程度鉴定材料基础上,另附《工伤、职业病鉴定结论通知单》(以前的鉴定结果)原件并复印件各1份;
(二)职工及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申请工伤认定并填报鉴定申请的需提供材料同前款。《工伤、职业病伤残程度鉴定表》可以不盖用人单位公章,但须提供用人单位全称、地址、邮编、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第十五条 因工伤残人员配置辅助器具确认,应按规定填报确认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
1.《工伤职工配置(更换)辅助器具申请表》1份,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粘贴职工一寸近期免冠照片;
2.劳动保障或人事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决定书》(或以前的工伤认定手续)原件并复印件各1份;
3.职工居民身份证原件并复印件1份;
4.《工伤、职业病鉴定结论通知单》(以前的鉴定结果)原件并复印件各1份;
5.相关的病历资料。
第十六条 工伤职工评残后的复查鉴定,应按规定填报鉴定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
1.《工伤、职业病伤残程度鉴定表》1份,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粘贴职工一寸近期免冠照片;
2.劳动保障或人事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决定书》(或以前的工伤认定手续)原件并复印件各1份;
3.职工居民身份证原件并复印件1份;
4.《工伤、职业病鉴定结论通知单》(以前的鉴定结果)原件并复印件1份;
5.职工完整的连续的原始病历、诊断证明、理化检验报告等资料。
第十七条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应按规定填报鉴定申请,并提供以下资料:
1.用人单位填写的《因病、非因工劳动能力鉴定表》1份,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粘贴职工一寸近期免冠照片;
2.职工居民身份证原件并复印件各1份;
3.职工完整的连续的原始病历、诊断证明、理化检验报告等资料;
4.属失业职工或灵活就业者,办理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鉴定的,须在《因病、非因工劳动能力鉴定表》上加盖档案托管部门公章。
第十八条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鉴定,应按规定填报鉴定申请,提供材料同第十七条1、2、3项。
第十九条 其他部门委托鉴定,提供以下资料:
1.委托部门出具的委托手续;
2.《委托鉴定表》1份,加盖委托部门公章,粘贴被鉴定人一寸近期免冠照片;
3.被鉴定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并复印件各1份;
4.完整的连续的原始病历、诊断证明、理化检验报告等资料;
5.其他相关资料。
第五章 鉴定程序
第二十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对受理的鉴定申请材料进行分类、登记,确定鉴定时间和鉴定医院(场所),出具《劳动能力鉴定通知书》。
第二十一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组织鉴定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以上鉴定专家依据鉴定标准和被鉴定人伤、病情况(必要时现场做理化检查),填写鉴定意见,并在鉴定意见栏签署姓名和日期;鉴定专家提出在现场不能做的相关检查,由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安排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取得诊断结论,再次组织鉴定。
第二十二条 现场鉴定结束后,由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审核组察看专家鉴定意见,逐份对照鉴定标准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提交鉴定专家复议,必要时组织再次鉴定。
第二十三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根据审核后的专家鉴定意见,下达鉴定结论通知书一式4份,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用人单位、职工或直系亲属各执1份。鉴定结论通知书应写明用人单位、被鉴定人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不服该鉴定结论的权力和申请再次鉴定的途径。鉴定结论通知书上应加盖大连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专用章。鉴定结论一般在受理后60日内做出,特殊情况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可延长30日。
第二十四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作出工伤鉴定结论后,应及时送达给被鉴定人和所在单位。
因病、非因工负伤及委托鉴定的结论,由委托单位、被鉴定人自鉴定次日起15日后到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领取。
第二十五条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个人对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工伤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第二十六条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第二十七条 劳动能力鉴定结束后,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应将鉴定的有关资料整理、归档。有关资料至少保存20年。
第六章 鉴定费用
第二十八条 劳动能力鉴定的收费,按省、市物价、财政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执行。第二十九条 已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工伤(职业病)初次劳动能力鉴定费,可与医疗费收据一并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核销;未参加工伤保险的,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费,由申请人承担;委托鉴定的费用,由委托鉴定的单位缴纳。
单位或个人对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工伤鉴定结论不服,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再次鉴定高于市级等级的,其鉴定费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核销;鉴定后原等级不变或降低的,其鉴定费由申请人承担。
工伤职工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鉴定后级别高于原级别的,其鉴定费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核销;鉴定后原等级不变或降低的,其鉴定费由申请人承担。
第三十条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用于以下项目支出:
1.鉴定专家的劳务费和交通费;
2.鉴定场地的租赁费;
3.鉴定所需的表、册、证、卡等印刷费,档案装订费;
4.有关劳动能力鉴定的宣传、培训、会议等业务费用;
5.用于与鉴定有关的办公、出差等公务开支;
6.用于鉴定的隔离衣、简单的医疗检查设备等购置费;
7.其他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的费用。
第三十一条 参加鉴定人员的劳务费给付范围和标准,暂按辽宁省劳动厅《关于对从事劳动鉴定工作人员实行统一付酬标准的通知》(辽劳字[1995]138号)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被鉴定人应当按照《劳动能力鉴定通知书》所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检查和鉴定。无故不到造成鉴定结论无法按时限作出的,由被鉴定人承担相关责任。
第三十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鉴定专家、工作人员、参检医疗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单位带队人员及其他相关参检人员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均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三十四条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及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参加鉴定的专家,与被鉴定人或申请鉴定的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五条 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机构或工作人员,提供虚假鉴定意见、虚假诊断证明或收受当事人财物的,按《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六条 劳动能力鉴定(确认)所用的鉴定表,由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统一制作。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大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劳动能力鉴定
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组成
二、中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职能
三、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条件
四、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含确认)业务的主体
五、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业务受鉴人需提供的资料
六、劳动能力鉴定(含确认)业务受理机构
七、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出文时间及领取方法
八、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九、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标准
十、中山市定点劳动能力医疗鉴定机构
十一、中山市劳动能力医疗鉴定收费标准
十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争议的处理
十三、广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联系地址和电话
十四、如何确认工伤医疗终结期和确认医疗终结期的有关规定
十五、如何确认工伤期间的停工留薪期
十六、工伤职工劳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的分级
十七、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分级
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组成
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设立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二、中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职能
(1)劳动功能障碍程度的鉴定;(2)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鉴定;
(3)医疗终结期和停工留薪期的确认;(4)医疗终结后仍需治疗的确认;
(5)辅助器具安装、维修、更换的确认;(6)康复对象和康复期确认;(7)工伤复发的确认;
(8)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9)法院、仲裁院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
三、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条件
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医疗终结期满(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接受劳动能力鉴定。所以工伤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需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经过治疗后,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时间上看,就是指工留薪期已满;二是职工经治疗后,发现确实是因工作原因造成职工身体上的残疾;三是工伤职工的残疾对以后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影响,并且伤残程度已经影响到职工本人的劳动能力。
四、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含确认)业务的主体
有权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含确认)确认业务的主体包括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
五、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业务受鉴人需提供的资料
(1)中山市职工劳动能力鉴定业务申请表(到用人单位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领取并填写)。(2)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决定书复印件。
(3)疾病诊断证明书复印件。(4)身份证复印件。
(5)有关急诊、门诊就医原始记录复印件。(6)出院小结(或称出院记录)复印件。(7)凡手术者需提交手术记录复印件。
(8)各项必要检查报告的复印件,其中影像检查还需提供相应的图片资料。例如:A.伤者骨折内固定术后必须提交内固定X光片及报告。B.伤者骨折需提交X光片及报告。C.伤者腰椎间盘突出的需提交CT片及报告。
(9)3R彩照。-size:12px;color:black;font-family:simsun;mso-bidi-font-size:10.5pt;mso-font-kerning:0pt;">1/3以上或截肢;关节位伤后有明显疤痕挛缩或大面积烧伤;面部伤后有色素沉着或疤痕等影响美观;指腹皮肤缺损或植皮,影响感觉;虎口有疤痕者需叉开虎口照3R彩照。3R彩照需要照到上半身和受伤部位)。
(10)凡是在市外就医需提交住院病历(包括手术记录及出院小结)复印件。
(11)同一器官不同时间受伤的,伤者需书面说明最近一次申报受伤时间及部位,并且单位要注明情况属实并盖公章。
(12)根据鉴定情况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六、劳动能力鉴定(含确认)业务受理机构
由受理工伤申请所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接受劳动能力鉴定业务申请。
七、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出文时间及领取方法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书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三十日。
工伤职工及用人单位在有效的期限内(90天)到递交申请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签收。
八、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劳动能力鉴定的依据。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目前,使用的《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06)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并于2007年5月1日起实施。《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网址:
http://www.xiexiebang.com/zcfg_content.jsp?ID=992)
九、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鉴定标准
根据2002年4月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执行。
十、中山市定点劳动能力医疗鉴定机构
中山市中医院、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山市小榄陈星海医院、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鉴定)、中山市奥理德眼科医院(眼科鉴定)、中山市同方(工伤)康复医院。
十一、中山市劳动能力医疗鉴定收费标准
初次鉴定:320元,复查鉴定:380元
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初次鉴定所需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初次鉴定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初次鉴定所需费用由申请人支付。复查鉴定所需费用由申请人支付。
十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争议的处理
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或者用人单位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复查,对复查鉴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查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也可以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
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十三、广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联系地址和电话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路88号 电话:020-83352256
十四、如何确认工伤医疗终结期和确认医疗终结期的有关规定
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 医疗终结期的确认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医疗终结期需要延长的,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批准。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医疗终结期的标准执行《广东省职工外伤、职业病医疗终结鉴定标准(2006年)》。
十五、如何确认工伤期间的停工留薪期
根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停工留薪期根据医疗终结期确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十六、工伤职工劳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的分级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十七、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分级
分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两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