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灾后重建谈效能政府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22:2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灾后重建谈效能政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灾后重建谈效能政府》。

第一篇:从灾后重建谈效能政府

从灾后重建谈效能政府

羊海燕

《摘 要》 5.12地震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现实严峻的灾后重建需要一个效能政府的引领和指导。面临影响深远的重建目标,繁多的重建项目,严重的资金缺口,政府必须高瞻远瞩,科学决策,做好重建的近期和远景规划。一方面,密切参与公共设施的恢复和重建,作“有所为”的效能政府。另一方面,资金的后期筹措、监督和管理,应做到“有所不为”,利用经济杠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激发国民和企业再生产能力,完成后续资金的筹集。另外,政府还应该将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效率评价还权于民。《关键词》 灾后重建效能政府重建现状政府定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撕裂亿万国人肝肠的悲情时刻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淡淡远去,痛失亲人的伤口也因普天的大爱渐渐愈合。而现在,面对堆积如山的废墟,满目疮痍的家园,灾后重建无疑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这次毁灭性的地震灾害之后,涉及到几百万受灾群众生活设施、大面积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和多行业工农业生产设施的恢复重建,灾后重建不但复杂、严重,而且是紧迫的,平常的政府程序和商业运作规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重建的需要,该现状致使我们的灾后重建工作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说,救灾解决的是临时性危机和困难,那么重建则是面向未来的百年大计。缘此,灾后重建与平时建设相比,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灾后重建必须按照规则有秩序地进行,只有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才能起这一历史重任,灾后重建的效能政府也成了人民厚重的期待。尤其是当前,政府置身于学术界和实务界“政府职能转变”的此起彼伏的呼声之中,1其职能的准确定位尤显重要。

一、浅谈“效能政府”

(一)政府职能的一般意义

所谓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所具有的功能。2简言之,就是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是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是各级政府实现国家意志的有组织的活动。政府职能作为上层建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概括地讲,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政治职能,要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和民主政治建设等职能;3第二是公共服务职能,即为人民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整体需要;第三是经济调控职能,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确保经济健康、稳定和高效运行,运用行政权利创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政府的政治职能,是政府职能中最主要的职能,或者说是政府的根本职能。它一般通过行政强力机构如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事机关、情报机关等行使约束性、控制性、防御性、保卫性以及镇压性的职能,以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及内外环境。由于现在国内秩序稳定,国际形势处于基本和平的态势,尤其在抗震救灾的非常时期,本文对此职能不作赘述。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关于政府职能转换,学术界提出颇具现实意义的观点,其主流观点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势下,政府应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政府部门的利益应非市场化、权力亦应非市场化。政府不是一个利益主体,必须实行政企分开,要着力建立服务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余晖:《政府管制改革的方向》,载于《战略管理》2002年第5期。高萍:《经济发展新阶段政府经济职能的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56~61页。1

国家职能除了通过镇压国内外敌人,还必须通过政府对社会经济、文化、公共福利事业等进行必不可少的管理。主要包括公共服务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

1.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主要表现为对公共产品的提供,由于公共产品存在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4必然存在“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这一特征决定了公共产品只能由非经济主体-政府来予以提供。如在地震中被毁坏的道路、桥梁、通信等公共设施。另外,还有执行政府职能的各级政府功能恢复,以及教育、文化和体育卫生事业等。在灾后重建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政府职能实施的畅通和指挥协调功能的有效发挥是保证重建效果的前提条件。该职能还表现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完善法制建设、依法行政,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证企业、团体、个人的合法权益。

2.经济调控职能。经济调控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等;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等。

该职能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适时调整宏观财政政策,保障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防止经济运行的过度波动。另一方面,针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之特点,通过转移支付、税收政策等手段,缩小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也就是说,政府的社会职能就是运用财政税收、金融货币、产业政策,对社会生产进行总量平衡,制定市场运行规则,保证公平竞争;制定社会财富与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制度,保障社会分配的公正与公平;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和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实行有效的社会保障;

(二)效能政府的基本要求

加强政府的行政执行力建设,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公平市场环境的创造者、人民权利的维护者。可以说,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效能政府的最本质要求。

2003年,中国政府把政府职能的重点确定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四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就提出了共产党要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5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级政府作为党的执行和代言机关,理应按照这一要求提高执政能力,构建效能政府。

效能政府应该是工作效率高、执政能力强,清正廉明、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建设效能政府的重要目标,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把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到发展社会事业和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来,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

另一方面,建立效能政府并不否认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是说,政府不能过多和直接地介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而且必须让市场价值规律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了市场4 非排他性是指不可能阻止不付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对公共产品不付费的消费者同付费者同样能够享受公共产品带来的益处;消费上的而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他人从公共产品消费中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成本为零。如:市政设施中的道路、路灯和优美的环境等。详见:萨缪尔森:《公共支出的纯理论》。内容摘自:中央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年版,第59页。

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经济结构才会更加优化,社会总福利才会增加,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学所谓“帕雷托改进”。

二、灾后重建面临的巨大挑战

时光渐行渐远,抗震救灾的决定性胜利将笼罩在我们周围的阴霾慢慢消散。面对灾区人民热切盼望,打好这场灾区重建的攻坚战,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重建工作面临的严峻现实。

(一)灾后重建面临的现状

5.12汶川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0级,最大烈度达到11度,并带来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大量次生灾害。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这次毁灭性的特大自然灾害,其重灾区范围达到10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灾区达到2.9万平方公里,死亡人数近10万之巨,人类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数百万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园,数十年甚至几代人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1)城乡居民住房大量损毁,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和大量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2)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系统大面积瘫痪;(3)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毁,大量文化自然遗产遭到严重破坏;(4)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耕地大面积损毁,主要产业、众多企业遭受重创;(5)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森林大片损毁,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与破碎,生态功能退化。

据统计,灾区的51个县(市、区)直接经济损失8437.7亿元,工业企业直接经济损失961.8亿元,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04.2亿元;损毁公路34125公里,受损水库1263座,受损输变电设施、输电线路61524公里,35千伏以上变电站,250座受损学校7444所,受损医疗卫生机构11028个,受损农村居民住房 倒塌10709.6万平方米,严重受损9432.2万平方米,受损城镇居民住房、倒塌或损毁1887.9万平方米,严重破坏836.2万平方米。6

这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受灾面积广大、受灾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的地区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困难很多、充满挑战、任务艰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承载着灾区群众厚重的期盼,而且全国人民高度重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虽然我们有全国亿万人民的大力支持,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强大综合国力,有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但是,要在三年之内再造一个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新家园,也并非易事。

(二)灾后重建对效能政府的要求

把民生摆在第一位,就抓住了重建的根本,就是真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7灾后重建必须体现其特殊性,尤其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它的优先性,政府议程和商业次序都应当给予其优先位置;第二是它的公益性,政府支持要廉洁无私,商业运行要让利和减利。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政府必须立足现实国情,科学决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的布局,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灾区各级政府为主导、广大干部群众为主体,在国家、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又好又快地重建家园。

另外,政府应根据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的原则,需要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第一,要建立和完善对口支援机制,尤其是要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通过资金、人员、技术、设备、项目等各种手段和途径进行综合援建,使受灾地区重新夯实自我发展的基础,及早恢复自我发展的能力。6以上数据摘自网易新闻网。刘奇葆:《灾后恢复重建杜绝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源自http:///rebuild/showpic.asp?id=10272008年08月27日

第二,要成立灾后重建规划组,在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现场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开展地质地理环境条件评估和建设项目选址工作,抓紧编制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等在内的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与此同时,还要着手编制各专项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项支持政策,包括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科学价值的地震遗址,对损毁的公共建筑进行鉴定,通过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多渠道筹集灾后重建资金等。

所以,政府的决策指挥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切实落实工作责任,集中精兵强将,确保工作质量。并且尽快编制出高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规划,为灾区人民绘制出重建美好家园的蓝图,为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三、灾后重建,效能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支离破碎的山河,无处寻觅的家园,注定了灾后重建的艰巨与繁重。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是政府灾后重建工作的根本目标。加快受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恢复,是政府行政效率的充分体现。本质上,政府的灾后重建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手抓公共设施的重建与恢复,一手抓经济的顺利运行与发展。

(一)提供公共产品,效能政府“有所为”

温家宝强调,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依法行使权力,防止滥用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灾后重建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在非常时期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应当发挥的功能,政府在这项工作中应当充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其高瞻远瞩、科学决策,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十分艰巨,必须切实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紧紧依靠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搞好地区之间对口支援与合作,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使灾区人民在恢复重建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与全国人民共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布局

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规划与重建,灾民的安置与搬迁,次生灾害的防范,是政府灾后重建面临的首要问题。交通、通信的畅通,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应尽之义务,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这些公共产品具有耗时长、资金需求规模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外部性”(externality)8,这都是必须由政府组织和提供的理论基础。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影响深远。政府理应全程参与,科学指挥,高效决策,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政府在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布局工作中必须做到:(1)是根据地质地理条件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建设标准,恢复交通、通信、能源、水利设施,增强安全保障能力。(2)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安排恢复重建的空间布局,要防止在重建过程中对已经十分脆弱的环境再造成新的破坏;(3)是按照恢复完善功能、统筹安排的要求,优化城镇布局,增强防灾能力,改善人居环境;(4)是根据城乡布局和人口规模,推进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自然遗产、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资金筹措、使用与监管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12日发布公告,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和重建任务,恢复8 一般而言,外部性(externality)是指一个厂商或个人的活动对其他厂商、消费者、社会整体造成有利或有害影响,但该厂商或个人并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或并没有承担相应的损失。外部性又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文章此处主要指正外部性。

重建资金总需求经测算约为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四川省去年的GDP总额,相当于全国去年财政收入的近五分之一,即使以我们日渐强大的国力而言,这也是笔巨大的投入。目前已经确定的资金投入为中央财政优先拨付的作为灾后重建基金的700亿元,9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民房、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民政部统计显示,目前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40.37亿元,实际到账款物413.52亿元,其中政府能支配只有是非定向的捐赠款物。从以上数据来看,政府财政的投入加上社会捐赠,灾后重建还存在极大的资金缺口,各级财政及政府投入的资金只能用于短期的灾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的恢复、新建,也就是说,短期内,政府的资金将是灾后重建的主力。因此,灾后重建资金的筹措、使用与监管是解决资金瓶颈的重要环节。

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面对极为有限的资金供给,面对多如牛毛的重建项目,如何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资金效力,将是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分清重建项目的轻重缓急,主要重建项目应当经过专家的科学论证,将资金投向重大的、急需的项目上;不受约束的权利必将导致腐败,所以,一些重建项目的控制权、实施权、管理权、监督权不妨可以直接下放给灾区民众。

灾难考验个体的选择,但它并不改良人性。其次,上级政府、地方人大政协、媒体和公众的社会监督必须直达资金使用的每个细节,让审计提升监督水平;另外,鼓励“参与式重建”。道理很简单,政府机构若一方面掌握资金的使用,一方面也要进行资金的监管,这往往会陷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给腐败滥权和投资浪费留下空间。而市场力量和民间力量参与重建则可以有效减少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且相比而言,它更灵活,更能贴近民意,更有持续性。

(二)灾后重建,效能政府“有所不为”

正如前文所分析,政府应当履行经济调控职能。政府运用市场规律,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不直接参与资金的筹措与管理,放权于民,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资金的短缺。

1.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多元筹资机制,发挥制度优势。

对于一些盈利性的建设项目,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去进行融资。政府要建立一整套优惠政策来吸引重建资本,比如对于施以捐助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激励企业成为灾后资金捐赠的主力军。二是个人的投入,例如帮助农民恢复恢复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可以通过农民的生产收入来重建新居;三是企业的投入,既包括当地企业恢复生产、重建、改造等的投入,也包括当地、外地企业的新投资,这部分主要是赢利性投入。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从世界各地的经验看,每次巨大的自然灾害过后,灾后重建的过程都异常漫长且复杂,对资金的需求量亦非常巨大,以日本新潟地震为例,其灾后重建的费用是紧急救援时期的3~4倍,历经数年才最终完成。面对资金的巨大需求,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各项扶持政策应借助经济杠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利用资本市场多渠道筹措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力量,共同完成灾后重建。

首先,运用财政担保、贴息、以奖代补和必要的税费减免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工具,引导灾民、企业、民间机构支持灾区重建。其次,实施灵活的货币政策,加强灾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特别优惠贷款、农业保险等鼓励灾区恢复重建,同时积极探索地震险的试点工作。再次,加强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可以发行汶川地震重建债券,运用市场化手段,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结语

灾后重建规模大,耗时长,且影响深远,严峻的现实使政府面临严酷的考验,要使灾后重建顺利进行,达到重建目标,成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效能政府,我9 消息来自:http://.cn2008年08月13日

们不能一味强调政府职能转换,只做“守夜人”。一方面,需要政府的经济规划与布局,还需要政府竭尽全力筹措、管理重建资金。另一方面,对于巨大的重建后续资金,政府不能也无力越俎代庖直接参与筹措,应借助经济杠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强企业的“财富效应”,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力量,共同完成灾后重建。同时,灾后重建还涉及到重建项目的评价机制(环境、经济)和审批程序,以及资金的监管细则,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余晖:《政府管制改革的方向》,载于《战略管理》2002年第5期。

2.高萍:《经济发展新阶段政府经济职能的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56~61页。

3.寇炳灿、孔祥敬:《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动因和目标》,载于《中国行政管理》

2002年第8期。

4.孔静:《论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腐败的治理》,载于《社会科学家》(增刊)2005年第10期。

5.郭小聪:《中国地方政府制度的理论、作用与地位》,载于《政治学研究》2000年

第1期。

6.王名:《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下),载于《中国行政管理研究》2001年第5期。

第二篇:2010 灾后重建 工作总结

2010温暖家园灾后重建安置点工作总结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为了加快灾后重建进度,确保我镇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效、有序开展,结合我镇重建实际情况,后洋镇政府成立了某灾后重建办专职负责此事,现将2010工作总结如下:

一、概况介绍

后洋村大窠安置点,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面积295.8亩,分期建设。其中一期规划用地80亩用于灾民安置,采取统规统建方式建设,建设六层小高楼2座(1#、2#楼),发包中标总造价9704840元,建筑面积10682.42㎡,工期140日历天,设计有100㎡、120㎡和140㎡等三种户型共计72套,共计划安置灾民43户177人,其中后草棚村2户、标出村11户、象样儿村22户、打基础村7户,棒子村1户。为了保证重建进度,该安置点由检察院挂点负责。

后洋大窠安置点于8月19日完成选址工作;8月20日施工队进场开始一平工程,同时地质钻探、边坡治理、盲沟施工同步开展;8月27日完成地面物清理;9月20日完成一平工程;9月21日完成建筑主体设计;9月30日工程招投标完成,房屋由某建筑公司中标承建,目前已于春节前完成建筑主体的结构封顶施工并通过区质检站主体结构验收,目前正在进行装修工程,预计2011年3月底全面竣工,2011年4月左右灾民可搬入新居。

二、主要完成工程量及造价

1、安置楼1#、2#楼已完成结构封顶,完成总投资约580万。

2、完成一平土石方约40万立方米,完成总投资195万。

3、完成挡墙约210米长,完成总投资约50万。

4、完成盲沟、管涵、清理淤泥、施工便道等零星工程约50万。总计完成投资约875万元。

三、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措施

灾后重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在市、区挂点帮扶单位的支持、指导下,我镇将紧紧围绕预定的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确保灾后重建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切实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双管单位人员充实队伍,加强力量有力有效地抓好各项落实工作。镇与各村及各安置点责任人签订责任

状,采取灵活多样的灾民建房措施,同时每个集中重建点成立了一套班子,建立一支管理队伍,聘请一名技术指导员,坚持实行领导干部包户的灾后重建帮扶、联系制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重建完不成,帮扶不脱钩。

2、合理安置,科学规划

积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此次灾后重建机会,对家园重建点进行合理安置,科学规划,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做到与造福工程、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江南新区建设、高铁建设有机相结合。对集中重建点,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外观的原则进行施工,力争建设成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

3、加强服务,确保时效。建立每星期实行两次灾后重建会商机制,协助重建户做好建材集中采购工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群众建房成本。

4、广泛宣传,加强引导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干部走村入户、发放宣传单、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宣传形式,及时、准确地把有关灾后重建政策向村民宣传、解释,稳定村民情绪,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畅通群众诉求的正常渠道,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重建秩序,实现和谐重建。

四、实施中重点控制环节

1、正确处理灾后重建工程质量、进度、造价控制、安全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在建工程保证安全质量的宣传、监督和管理,确保无安全、质量事故,委托某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工程施工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均委托具体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完成。

2、财务设置独立账户,专款专用,一切费用均需村书记和村主任共同签字批准方可入账,保证重建补助资金使用安全,对重建补助资金的发放和使用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重建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使用合理,保证资金不被挪用、挤占和私吞。

3、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类档案资料,要求档案资料反映的情况必须真实可靠,相关数据必须准确无误。购房户、联建户等特殊情况须完善协议及新房照片等资料。

4、加大危房拆除力度,保证危房拆除率在规定时限前达到100%。

5、保质量、重安全,对各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做好工程的审核和验收,完善各项结算手续,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存档等工作。

五、工作回顾

灾后重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级党员、干部应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负责的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做到思想统一、认识明确、尽职尽责,将解决受灾群众实际困难与建设和谐美好新后洋紧密结合起来,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确保后洋村灾后重建工作再上台阶,再创佳绩

后洋镇镇人民政府

2011年1月

第三篇:灾后重建自查报告

城郊乡灾后倒房重建工作自查报告

“7.18”暴雨洪灾对全乡民房等造成了灾难性损失。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快速反应。乡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严格按照县上有关要求核查灾情,建立台帐上报;妥善安置灾民,采取各种措施强力推进倒房重建进度。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灾后倒房重建工作。现将倒房重建工作开展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重建任务完成情况

1、全乡共申报审批倒房重建农户83户。截止目前,83户房屋主体已全部竣工,绝大部分已经住进新居。

2、对房屋受损户进行了维修加固,目前全面完成,受损户已住上安全的房屋。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乡成立了灾后倒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乡灾后倒房重建工作的管理、协调和督促。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把重建任务逐一分解,确定明确的目标、时限、进度要求,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采取领导分片包干、乡村干部包户,具体负责所包户倒房重建工作的督促、指导、检查等工作,真正做到村村有人抓、户户有人管、谁管谁负责,确保倒房重建工作顺利进行。

(二)规范程序,加强资金监管。

1、规范涉灾对象评议程序。我乡严格按照群众申报、民主评议、村组公示、乡审核、县民政审批的程序进行,按程序评议公示,做到了涉灾政策落实公开、公平、公正。

2、在重建户的宅基地划拨审批上,城建、土地部门减免一切费用,简化建房审批手续,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边建边批,帮助灾民科学选址,既方便灾民建房又符合规划要求。

3、严格资金兑付程序。按照灾后资金管理和兑付的相关政策,加强重建资金的管理,对倒房重建资金发放,我乡明确资金兑付程序,对房屋主体完工、旧房拆除的由包村组干部与村干部逐户检查验收,符合要求的足额兑付重建资金。目前,已兑付95户,124.5万元。

(三)及时掌握进度,准确上报信息。严格按照灾后重建的工作要求,及时掌握进度,随时掌握重建进度动态,及时、准确上报重建信息和数据,每10天向县救灾领导办公室和县建设、民政报告倒房重建工作进展情况。

(四)规范涉灾档案管理。所有涉灾台账、明细账、原始资料都严格按要求收集整理、规范装订、专人专帐管理。

(五)严格时限,强化督查。集中力量,帮助主体已竣工的群众完成房屋粉刷、门窗安装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收尾工作,严格重建时限,确保受灾群众在年前全部入住新居。切实强化责任考核,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完善考核体系,将灾后重建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对思想不重视包抓工作,履行包抓职责不到位,导致工程进展缓慢,或出现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及时检查、指导、督

促建设的干部,进行表彰奖励,以良好的激励机制加快民房重建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存在问题

由于上级给的重建指标不能满足我乡倒房重建需求,后经乡党委政府班子会研究决定增加12户,使实际倒房重建户达到95户,平均分配原

83户倒房重建资金。

第四篇:灾后重建方案

“7·18”、“7·23”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损毁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

7月16日至25日,我省先后两次出现大范围、长历时、高强度降雨过程,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多种次生灾害,造成大量农村民房倒塌或严重损坏。为了切实做好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坚持“政府指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原则,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力争入冬前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任务。

一是坚持自力更生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原则。受灾群众是住房恢复重建的主体,在自力更生、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财政给予贴息支持。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开展对口支援和捐赠活动,援助受灾地区搞好恢复重建。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选址、择优房型、提高质量的原则。从各地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坚决避开洪水、断层、泥石流和滑坡等危险区。提倡采用建设部门推荐的设计图纸,提高住房质量。

三是坚持恢复重建与农村危房改造、廉租房建设、生态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以及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重建户进入城镇,既解决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又促进城镇化建设。

四是坚持分类施救、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建房补助资金,对重灾区给予适当倾斜。根据受灾群众的实际,实施分类救助,保障救助重点。

五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严格执行政策,加强民主监督,杜绝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等现象发生。

二、补助政策

(一)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需要重建的重灾户,每户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省、市、县按照5︰3︰2的比例再补助1万元。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级补助资金由省财政承担。对居住在深山半坡、狭窄深沟、低洼地、河道(滩)旁、滑坡点等危险地带但房屋并未受损的农户,由国土部门牵头,进行科学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搬迁,不列入此次灾后重建补助范围。

(二)一般损坏房屋需要维修加固的受灾户,每户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省、市、县再补助1000元,其中省财政补助500元。

(三)对房屋倒塌的“五保户”和“三孤”人员,原则上不再重新建房,由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补助资金下拨敬老院。

三、扶持措施

(一)金融机构开设农村受灾群众建房贷款业务,省财政安排资金,给予3年贴息支持。

(二)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厅、省扶贫开发办、省物价局等部门从各自职责出发,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灾后重建。

(三)组织西安、榆林等灾情较轻、财力较好的市以及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中省金融机构,对口支援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白河县,商洛市山阳县、丹凤县、商南县,汉中市镇巴县、宁强县、勉县等11个重灾县(区)开展恢复重建,每个县援助2000-3000万元,对农村低保户、低收入户和“三无”户建房每户再补助1万元。西安市、榆林市各对口支援1个县,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对口支援8个县,中、省金融机构对口支援1个县。

(四)广泛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捐赠资金全部用于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倒损房屋恢复重建。陕南三市募集的捐赠资金由各市安排使用,其他各市募集的捐赠资金全部上解省救灾募捐办公室,由省救灾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使用。省红十字会和省慈善协会接收的捐赠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根据全省救灾工作需要和灾后重建规划,商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统筹安排使用。

四、重建时限

农村受灾民房恢复重建工作从2010年8月启动实施,力争在2010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规模较大的集中重建必须在2011年5月底前完成。

五、组织机构

成立省“7〃18”、“7〃23”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民政厅厅长曹莉莉同志任组长,省民政厅副厅长李保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许龙发同志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国资委、省扶贫开发办、省金融办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由李保存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抽调必要的工作人员集中办公。

省民政厅职责:核实因灾倒塌和损坏房屋数量;指导督促市县搞好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提出中、省农村民房重建资金和捐赠资金分配意见,对资金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省发改委职责: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生态移民搬迁项目与农村民房恢复重建的衔接工作。

省财政厅职责:及时下拨各类重建资金;会同省发改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开发办等单位,统筹安排生态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

省国土资源厅职责:搞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牵头制订陕南山区移民搬迁总体规划,保障灾区民房重建用地。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职责:负责灾区民房重建和集中安置点规划选址,加强建材和建筑质量监管,协调解决施工队伍及建材供应等。

省卫生厅职责: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搞好集中重建点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规划建设。

省国资委职责:组织协调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开展对口支援。

省金融办职责:协调组织中、省金融机构开展对口支援。

六、组织实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市、县民政部门对倒塌、损坏房屋进行全面排查,摸清需要重建和维修加固的房屋数量,建立台帐,为实施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二)核定对象,落实到户。严格按照受灾群众自愿申请、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监督委员会评议、村民委员会审查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确认、县(区)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确定补助对象,实行“三榜”公示,接受各方监督。

(三)制订规划,细化方案。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抗震设防标准制订重建方案,新建住房均采用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确保符合避灾、防灾、抗灾要求。对集中重建点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同步规划实施。各市、县受灾民房恢复重建方案于8月底前完成,上报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备案。

(四)分级负责,落实责任。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由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为第一责任人。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民政、规划、城建等部门和有关乡镇,及时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确保按时完成恢复重建任务。

第五篇:2009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2009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2009.12.02“5.12”XX大地震给我镇造成巨大自然灾害,为又好又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XX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级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有力地推进了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200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确保领导责任到位。为确保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XX党委、政府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别落实分管领导具体抓好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宣传、建材监管和施工安全、信访维稳、日常联络和政策兑现等工作小组,分别由副职领导任工作组组长,抓好各个环节具体工作的落实。同时,根据农房重建和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及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工作的不同性,分别成立了农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城镇住房重建领导小组和各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分管领导,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人头。

二是实行领导联片,干部包村责任制。由党委书记、镇长牵头分别负责XX、跃进两个办事处的灾后重建工作;其他党政副职领导实行包片责任制,分别负责2-3个村(或社区)的农房重建和城镇重建工作;各驻村干部实行包村责任制,分

别负责所驻村灾后重建的具体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并实行“五包”责任制,指导、督促所驻村严格做到“包放线、包安全、包技术、包质量、包验收”。同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灾后重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各项责任落实。

二、精心组织,确保目标按期完成1、农房重建完成情况。我镇经县批准的永久性农房重建对象户共974户,其中2009年3月1日前批准确定的重建户933户已全面开工,已全面完工928户,完工率达99.5%;3月1日后因余震和外出务工返乡新增的41户重建户已开工37户,开工率达90%,已全面完工29户,完工率达70.7%。4687户需维修加固农房已全面完成维修加固任务。

2、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完成情况。我镇经县批准的永久性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对象户共102户,已开工95户,占93.1%,已完工86户,占总任务的84.3%;241户维修加固对象户已全面完成维修加固任务。

3、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完成情况。2009年底前,我镇经县发改局立项批准的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共19个,根据县有关部门要求,启动建设的项目12个。其中10个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全面开工建设,司法所灾后重建项目已通过购买方式完成重建任务,社区居委会、文化站、图书发行网点及政府周转房、劳动保障平台2个整合项目已完成平面图测绘、地勘、地质灾害评估、初步方案设计等前期

准备工作。

三、严格资金管理,确保灾后重建资金安全和及时足额兑现到户

按照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和兑现到户政策,严格按报批、审核、兑现、审计等规范和程序要求。

一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严格实行依据工程实施进度拔付工程款。

二是加强农房及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及维修加固资金兑现到户工作。截止目前,首批824户灾后农房重建户164.8万元过渡安置费已于规定时间内全额兑现到户;824户永久性农房重建户政策补助资金已兑现784户1313.44万元;第一批、第二批一般受损农房维修加固资金788.8万元已全额兑现到户;第三次补助资金133万元中1198980.58元用于集中维修加固示范带(点),131019.42元用于查漏补缺和解决维修加固补助落实中出现的矛盾问题。

四、严格土地政策,加强旧房拆除还耕工作,确保消除危房不安全隐患

党委、政府在加快灾后重建进度,加大资金兑现力度的同时,严格按照灾后重建土地政策,严格执行灾后重建审批审核程序,按照领导干部联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居)干部包户责任制的要求,深入村社、深入对象户家中做工作,加大对灾后重建对象户原有危旧房的拆除还耕工作。目前,全镇

2009年3月1日前确定的933户农房重建对象原有旧房已拆除922户,占应拆除旧房总数的98.8%。

五、分门别类建立档案,规范档案管理

我镇严格按照县民政局、县重建办及公共服务项目重建主管部门关于灾后重建档案资料管理的相关要求,规范收集、整理各类档案资料,建立各类台帐(含电子台账)。同时,对所有农房重建对象和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对象分户建立档案进行规范管理。

六、随时掌握重建进度动态,及时、准确上报重建信息和数据

我镇严格按照县农房重建组和城镇住房重建组的工作要求,随时掌握重建进度动态,按农房重建数据日报、城镇住房重建数据周报的要求,按时、准确上报各种灾后重建数据。截止目前,未出现一次漏报、错报数据情况。

七、加强政策宣传,加大灾后重建政策执行自查自纠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涉灾信访和不稳定因素

我镇通过书写标语、灾后重建政策宣传版报,召开村社干部会、户主会、广播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房重建及城镇居民住房重建政策的宣传,切实做到重建政策透明、公开、家喻户晓。

根据《关于认真做好农房重建政策执行情况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XX函„2009‟126号)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

织,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农房重建政策执行自查自纠工作,对个别村出现的收取保证金(工作经费)、维修加固补助资金进行平均分配、落实重建对象时优亲厚友等违规、违纪现象进行了全面整改。同时,加大对辖区内涉灾信访问题的排查调处力度,今年以来,共排查调处各类涉灾信访问题30余件,其中县重建办、县信访局等上级部门交办的信访件5件,均已全部调查核实清楚并按相关政策解决落实,实现了所有涉灾信访问题全面化解。

八、坚持科学合理规划,严格安全质量监管,确保实现高质量安全重建

我镇针对农房重建和城镇住房重建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重建的特殊性,分别落实了灾后重建工作的安全质量监管人员,并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节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确保实现高质量安全重建。今年以来,我镇灾后重建未出现一起不安全事故和建筑质量问题。

九、存在的问题

1、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程序多、手续复杂,所需时间长,项目推进迟绶。

2、因余震和外出务工返乡新增的永久性农房重建对象已完善相关资料,县相关部门已审核确定,我镇涉及150户,完工率已达到95%以上,但这部分对象重建补助资金还未下拔

到镇乡,镇乡还无法兑现到户,群众反映大。

3、永久性重建补助资金到位不足,已影响到灾后重建政策兑现,我镇收到的县下拔的永久性农房重建补助资金1334.1万元,目前已兑付1313.44万元,只剩余20余万元,已影响补助政策的兑现。

我镇灾后重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确保灾后重建工作各项任务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以全面完成。

2009年12月2日

下载从灾后重建谈效能政府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灾后重建谈效能政府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灾后重建先进个人

    灾后重建先进事迹材料 王茹云,女,中共党员,出生于1983年,毕业于甘肃省财会学校,1994年参加工作,现为秦许乡副乡长。 2012年5月10日的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撕裂了秦许秀美的山......

    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

    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 ——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为例【摘要】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安排十分重要,而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就是指导灾后用地布局的关键......

    灾后重建方案

    通县[2010]19号 中共通化县委通化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通化县水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委各部委办局,县政府各局办、直属事业单位......

    灾后重建先进事迹

    舍家忘我女支书一心为民抓重建 ——记XX县XX乡XX村支部书记XXX先进事迹 个 人 简 历 XXX:女,中共党员,汉族,高中文化,生于1969年4月,现年43岁,住达县XX乡XX村5组。达县XX乡XX村党支......

    灾后重建汇报材料

    关于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的情况汇报 ——2010年3月30日在彭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上 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曹建春 尊敬的龙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

    灾后重建心得体会

    灾后重建心得体会灾区的变化新又新,灾区的颜色亲又亲。这是我们××人对绵竹九龙灾后重建的心得体会。2008年8月23日,我接受任务,前往四川省绵竹市参加灾后重建。这是我作为一......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2、公路损毁情况。截止日前共收到回龙寺、花园、前华、树仁、罗公湾、白马庙、干田坳等7个村组上报公路损毁情况,在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对损......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镇地处隆回北面山区,全镇境内望云山、冷溪山、泉溪山等高海拔山区村落分布较多,属地质灾害多发区、重灾区。特别是今年经过端午前的几次强降雨和6月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