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
1月31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动员大会在南昌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该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以后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探索,即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建设一个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开创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如何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实现绿色发展与加快发展的统一,是新一届江西省委、省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总结经验和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新一届省委、省政府不断深化和创新发展理念,提出“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并在2008年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续和拓展,是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探索奋斗的结晶,是全省干部群众半个世纪奋发努力的结果。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标志着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得到了更高层面的升华和飞跃,必将开创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充分发挥江西省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更好地策应了国家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提升和突破了江西原有的区域发展战略,为江西发展争取到了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应有地位。
为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将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对外经济政策、重大项目布局上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领域,赋予了江西省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的权力。这些政策措施,为江西创造了一揽子争取国家支持的优越条件,有助于从国家战略层面,集中政策、项目、资金资源,为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提供持久强大的支撑。
鄱阳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出现富营养化的湖泊,经鄱阳湖调蓄注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海河与淮河入海水量的总和,承担着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鄱阳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
在这一地区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推广生态文化,保护“一湖清水”,可以为我国开展国际生态经济合作交流提供重要平台,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实样本,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鄱阳湖更是江西省生态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事实证明,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资金可以引进资金,没有项目可以获得项目,没有人才可以吸引人才;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就可以避免环境污染的拖累,步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必须突出生态这个特色,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着力提高调蓄洪水能力,有序安排项目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努力实现鄱阳湖地区经济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是发展,绝对不是单纯地保护生态,更不是守着金山受穷,而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好地为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造福。
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关系紧密,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只讲发展、不讲保护,结果必然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而只讲保护,不讲发展,只能是守着青山绿水受穷,抱着“金饭碗”讨饭,结果往往也不利于保护。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绝不仅仅是一个生态保护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决不是只讲保护、不讲发展。规划和建设的核心都是发展,必须把发展贯穿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并以发展实际成效检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成效。
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不加快发展、尽快扩大经济总量不行。但如果不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可能失去宝贵的发展机遇和生态优势,这样即使GDP上去了,也会大而不强、难以为继。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坚持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坚持把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把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以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十大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加快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的大战略,是惠及全省、造福子孙的大工程,是实现江西省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大机遇,是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致力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对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具有超出省域范围的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
胡利民
软件0902班
第二篇:鄱阳湖生态文明
鄱阳湖生态文明发展
摘.要: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早已引起国际上的关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植被、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水情水势及泥沙等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指出了鄱阳湖区湿地植被退化较严重、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土地沙化El趋严重、洪涝灾害益频繁、血吸虫病猖獗、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等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战略和全局角度出发,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开发、注重保护的若干对策与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鄱阳湖是那么的美丽,是那么的清澈,那就想我们的另一个世界一样啊。如果我们是鱼儿那是多么的幸福。如果我们是鸟儿那是多么自在呢。鄱阳湖位于长江以南,江西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9.~116o46.、北纬2824.~2946.,是与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以下简称“五河”)尾阊相接的类似盆状天然凹地,受江(长江)、河(五河)水位制约水量吞吐平衡而形成的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湖泊,洪、枯水位面积相差l0多倍,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淡水湖泊,1998年7月31日的最高水位22.59.m(吴淞高程)的湖面面积为4.070.km2.’2.J鄱阳湖及湖区属亚热带潮湿的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1.400.1.900.mlTl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7℃.,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为4.7℃,每年无霜期约为280.d.J鄱阳湖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之一,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维护生物多样性、长江中下游洪水调蓄控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引作为通江湖泊的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连接处东、西承上启下的战略位置和贯通本区京九铁路大动脉,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江海一体的“T”形战略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由于鄱阳湖流域占江西省面积的94.1%L6J,鄱阳湖流域的发展对于江西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恶化趋势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湖区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
2010年1月28日上午十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国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了鄱阳湖生态经
济区规划新闻发布会,邀请了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介绍江西近年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等方面的情况,并答记者问。该新闻发布会引起各界的关注。在此次发布会上,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江西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鄱阳湖的一湖清水?而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回答说,为把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高度融合,保护好生态环境,江西近年来重点实施了四项工程:植树造林,实施“一大四小”;污水处理;在全省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开展“五河一湖”源头环境治理保护工程。除此之外,吴新雄还介绍了江西将采取的三样措施:第一严格把好项目关坚决做到“三个不准”,凡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坚决不搞,凡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高危项目坚决不搞,凡是黄赌毒的项目坚决不搞;第二坚持生态环境立法;第三加强对市县各级领导环保政策的考核。以上是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对于江西关于鄱阳湖的生态建设提出的几项具体的方法。
我对于他所说的这些方法都是相当赞同的。俗话说得好:“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列出的具体做法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纵观当今世界,不少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后反过来保护环境,并且通过保护环境来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再看看发展中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环境越来越差,最终拖垮了经济的发展,如此恶性循环,致使世界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些实例都说明发展经济的前提是保护环境。如今很多国家都渐渐地意识到了这个道理,许多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国际会议及条例也不断召开与制定。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近年来,中国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些保护环境的政治决策不断提出并付诸实践,中国局部地区的环境与经济都得到了可观的恢复与发展。江西省紧跟历史的潮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环保经济,以鄱阳湖为试点,逐步在全省推广绿色经济。
除此之外,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还特别强调了要坚持生态环境立法,加强对市县各级领导环保政策的考核。根据依法治国的治国方针,提出具体的依法治省,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同时,以人民与国家的利益为标准,切实维护人民与国家的利益。
当然,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上面说的具体做法都得不到落实。路透社记者便提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投资的金额是多少钱?目前有哪些企业、公司到江西省投资你们的鄱阳湖经济区?”对此,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作了解答。他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浩大的工程,非短期内可完成的,具体的投资数字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很难确定,但值得肯定的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时一个开放的过程,江西省不仅欢迎来自国内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也欢迎外国投资者来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不断地发展,尤其以
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显著,并且西部地区也通过边境贸易等开放方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中部地区却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此次,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出欢迎外国投资者的参与,积极、主动地邀请外国投资者,开展对外交流,正好为中部地区的各省份开了个好头,成为“中部崛起”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外国企业与公司不仅能够为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提供资金,并且由于发达国家落实保护环境的时间比较长,它们还能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丰富的经验,为工程节省不少的时间与材料。该新闻发布会拉开了江西省发展生态经济的帷幕。我生活在江西省宜春地区的高安市内,正好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之内。我期待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鄱阳湖地区人民,为江西省的人民带来福音,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江西与及其他地方的人民能够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环境里,过着富足、充实、幸福的生活。
第三篇:浅谈鄱阳湖生态文明
浅谈鄱阳湖生态文明
(南昌理工思政部 方霞)
摘要:作为一种发展理念,鄱阳湖生态文明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和粗暴的掠夺,而是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思路,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新要求。关键词: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式、生态道德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一直广受关注,这是中部地区崛起的新探索,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试点,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更是人类文明成果特别是生态文明成果的一大新成就。
江西最大的优势是生态,而地处长江中下游,江西北部的鄱阳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水质量最好的湖泊,被誉为长江中下游的“天然调节器”1.,鄱阳湖还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世界重要的候鸟保护区。[]
鄱阳湖区亦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东部在快速发展,西部在大开发,而地处中部的江西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是“先发展后治理”还是“边发展边治理”,生活在蓝天碧水下的人们感激大自然给予的馈赠,朴素的生态观念,扎根于人民内心的优良传统道德品质,与不断学习贯彻落实的科学发展观念,促使江西人果决地选择了“生态立省”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的新路子。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过程中,无处不体现了鄱阳湖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一、鄱阳湖生态文明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五个统筹”,特别指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基于我省的省情和温总理视察我省有“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的嘱托,2008年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首次向世界表明了江西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伟大构想。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文审批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从此刻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建立,她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
一方面,科学编制规划,加强政策引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经济地域的内在联系,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不同区域的区域功能各不相同,使人口适度增长与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不断强化政策引导。江西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山江湖工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等发展理念,2008年
又提出“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伟大构想,在政策引导方面做了积极的部署。
另一方面,坚持生态优先,依靠科技进步。为了永葆“一湖清水”,发挥鄱阳湖在保障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例如,建立鄱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鄱阳湖珍稀候鸟保护工程等,切实维护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同时,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总之,鄱阳湖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始终把自然环境的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拒绝对大自然粗暴的掠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这一理念指导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从初期的构想,到当前的建立,也将指引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向未来的明天。
二、鄱阳湖生态文明展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思路
胡锦涛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相结合的方式。经济发展一般分为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与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方式,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则与粗放型相对立,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及通过生产要素科学合理的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关系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2.[]
早在1995年中央就提出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战略转变,但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从粗放式发展所付出巨大的代价中才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而鄱阳湖生态文明在这里再次召唤创造文明财富的人们,转变发展方式,认真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首先,我们应摈弃传统的发展观,树立生态的发展观。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盲目的认为数量越多越好,在一定程度上经济有所增长,结果造成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许多地区资源濒临耗竭。这种错误的发展观念必须加以摈弃,只有确立生态的发展观,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停止物理性增长,推进质量性改进,实现发展方式的大转变,才是科学、生态的发展观。
其次,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新技的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按照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在创建新型工业体系当中,突出特色、严格准入、优化布局,以工业园为平台,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节能减排降耗,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现。
三、鄱阳湖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新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指人的需要得到全面满足,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得到全面占有。实现这一全面发展必须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而衡量人的素质除了知识、能力、业绩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道德。鄱阳湖生态文明所蕴含的生态道德不仅拓展了传统社会学意义上的道德内容,更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关怀,自觉承担对自然环境的道德责任。生态道德的蓬勃发展,预示着现代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道德品质,也是衡量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道德要求。
鄱阳湖生态文明所蕴含的生态道德启迪着人们要不断加强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特别是加强大学生群体生态道德观念。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的构建与生态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鄱阳湖生态文明作为新世纪发展的重要理念,指导着寻求发展、尝试变革,励志图新的中部地区,其文明内涵也将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与完善。作为后发地区的江西必须传承这一文明,将自身的生态优势变为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使这片红土地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环境更优美,从而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生态江西 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行》.2010《江西教育》增刊[J].3
[2]《科学发展观大学生读本》[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修订版.189-190
第四篇:鄱阳湖生态文明
鄱阳湖生态文明发展
摘.要: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早已引起国际上的关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本文通过对鄱阳湖区植被、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水情水势及泥沙等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指出了鄱阳湖区湿地植被退化较严重、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土地沙化El趋严重、洪涝灾害益频繁、血吸虫病猖獗、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等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战略和全局角度出发,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环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开发、注重保护的若干对策与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鄱阳湖是那么的美丽,是那么的清澈,那就想我们的另一个世界一样啊。如果我们是鱼儿那是多么的幸福。如果我们是鸟儿那是多么自在呢。
鄱阳湖位于长江以南,江西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9.~116o46.、北纬2824.~2946.,是与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以下简称“五河”)尾阊相接的类似盆状天然凹地,受江(长江)、河(五河)水位制约水量吞吐平衡而形成的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的湖泊,洪、枯水位面积相差l0多倍,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淡水湖泊,1998年7月31日的最高水位22.59.m(吴淞高程)的湖面面积为4.070.km2.’2.J鄱阳湖及湖区属亚热带潮湿的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1.400.1.900.mlTl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7℃.,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为4.7℃,每年无霜期约为280.d.J鄱阳湖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之一,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维护生物多样性、长江中下游洪水调蓄控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引作为通江湖泊的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连接处东、西承上启下的战略位置和贯通本区京九铁路大动脉,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江海一体的“T”形战略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由于鄱阳湖流域占江西省面积的94.1%L6J,鄱阳湖流域的发展对于江西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恶化趋势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湖区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
2010年1月28日上午十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国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新闻发布会,邀请了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介绍江西近年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等方面的情况,并答记者问。该新闻发布会引起各界的关注。在此次发布会上,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江西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鄱阳湖的一湖清水?而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回答说,为把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高度融合,保护好生态环境,江西近年来重点实施了四项工程:植树造林,实施“一大四小”;污水处理;在全省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开展“五河一湖”源头环境治理保护工程。除此之外,吴新雄还介绍了江西将采取的三样措施:第一严格把好项目关坚决做到“三个不准”,凡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坚决不搞,凡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高危项目坚决不搞,凡是黄赌毒的项目坚决不搞;第二坚持生态环境立法;第三加强对市县各级领导环保政策的考核。以上是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对于江西关于鄱阳湖的生态建设提出的几项具体的方法。我对于他所说的这些方法都是相当赞同的。俗话说得好:“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江西省省长吴新雄列出的具体做法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纵观当今世界,不少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后反过来保护环境,并且通过保护环境来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再看看发展中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环境越来越差,最终拖垮了经济的发展,如此恶性循环,致使世界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些实例都说明发展经济的前提是保护环境。如今很多国家都渐渐地意识到了这个道理,许多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国际会议及条例也不断召开与制定。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近年来,中国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些保护环境的政治决策不断提出并付诸实践,中国局部地区的环境与经济都得到了可观的恢复与发展。江西省紧跟历史的潮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环保经济,以鄱阳湖为试点,逐步在全省推广绿色经济。
除此之外,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还特别强调了要坚持生态环境立法,加强对市县各级领导环保政策的考核。根据依法治国的治国方针,提出具体的依法治省,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同时,以人民与国家的利益为标准,切实维护人民与国家的利益。当然,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上面说的具体做法都得不到落实。路透社记者便提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投资的金额是多少钱?目前有哪些企业、公司到江西省投资你们的鄱阳湖经济区?”对此,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作了解答。他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浩大的工程,非短期内可完成的,具体的投资数字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很难确定,但值得肯定的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时一个开放的过程,江西省不仅欢迎来自国内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也欢迎外国投资者来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不断地发展,尤其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显著,并且西部地区也通过边境贸易等开放方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中部地区却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此次,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出欢迎外国投资者的参与,积极、主动地邀请外国投资者,开展对外交流,正好为中部地区的各省份开了个好头,成为“中部崛起”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外国企业与公司不仅能够为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提供资金,并且由于发达国家落实保护环境的时间比较长,它们还能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丰富的经验,为工程节省不少的时间与材料。该新闻发布会拉开了江西省发展生态经济的帷幕。我生活在江西省宜春地区的高安市内,正好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之内。我期待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鄱阳湖地区人民,为江西省的人民带来福音,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江西与及其他地方的人民能够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环境里,过着富足、充实、幸福的生活。
第五篇:由鄱阳湖联想到生态文明教育
由鄱阳湖联想到生态文明教育
鄱阳湖浩瀚万顷,水天相接,湖泊面积为3960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59.0亿立方米,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泊。鄱阳湖镶嵌在江西北部,湖面浩瀚,碧波万顷,白帆点点,渔歌飘扬,湖中水产丰盛,光鱼类多达百余种,由于气候湿润、调料丰富,是白鹤、天鹅、黑鹤等多种世界稀有禽类越冬的理想之地,成为举世瞩目的“鹤类王国”。
但近年来美丽的鄱阳湖遭到了破坏,湖区不少村民捕杀珍稀候鸟牟取暴利,当地接连发生白鹤、白鹳、天鹅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被天网毒饵捕杀的事件。其他惨死在天网以及毒饵之下的越冬候鸟则不计其数。而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也造成湖泊污染严重。这些问题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鄱阳湖的前景堪忧。
为保护好鄱阳湖“一盆清水”和鄱阳湖流域,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策略,与会多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围绕鄱阳湖水环境污染机理进行广泛讨论,探讨水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机理的关键科学问题;积极推进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新技术新方法;探讨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体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关乎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使之得以不断地延续和传承,就必需从娃娃抓起,着眼于发展的未来。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一代,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一代。
教育的使命是育人,本质是塑造灵魂,教育工作务必求真。为“戒虚求真”,教育局结合教育实际,重点做好“两个结合”。一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学校改造建设相结合,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于学校建设和布局优化调整,全面启动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通过绿地、树林、人工湖、雕塑等有机连接,彰显“校在林中,林在校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特色。
课堂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要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教师可以适时讲述一些与课文相关,有趣味性、故事性的环保事件,让他们记住这些有趣的故事,知道其中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在数学应用题的案例编制过程中,也可以融入一些日常生活中节约、环保的要素,如对不节约的生活习惯造成水、电浪费的现象等。
学校也成立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努力优化校园环境,致力于创建
生态文明教育的氛围,在加强设施建设的同时,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爱护花草树木等做起,倡导全校师生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的行为。教室内统一安装了节能灯具,师生养成了随手关灯、人走灯熄的好习惯;走廊统一安装了声控灯具;草坪安装了喷淋设备,统一配置了节水水笼头,卫生间冲刷使用地表水;推行无纸化办公,信息交流尽量用网络发布的形式;打印纸实行两面使用的制度;校内垃圾分类回收,可回收垃圾以班为单位统一管理,变废为宝。
学校积极拓宽生态文明教育的渠道,不仅让生态文明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还让活动课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有益补充。学校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环保知识系列活动,内容包括讲环保故事、环保小品表演、创作环保画、写调查报告、环保小论文答辩等。同时学校还做到了让生态文明教育主题活动不断深化,结合“植树节”、“
4、22地球日”、“节水周”、“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日”等,组织学生出展板、办手抄报,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利用学校周一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环保国策教育;专门聘请知名专家为学校师生进行环保讲座;鼓励学生面向社会调查体验,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
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各班也适时组织了环保实践活动和环保公益活动。广大师生纷纷表示要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各中小学校应积极渗透、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教育,使学生多掌握一些生态文明的知识,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同伴,让生态文明之花开遍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