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研论文写作培训通知
“教育科研与教育论文写作专题培训”
授课专题及专家简介
培训时间:2012年5月19~20日
参培对象:学校教科室主任及课题组主研人员
培训地点:待定
〖讲座专题〗,专题1:实施有效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授课专家: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副教授
专题2: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授课专家:北师大教育学部胡定荣副教授
专题3:教育反思、案例与论文写作(案例教学)授课专家:西南大学杨晓萍教授
专题4:如何管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授课专家:重庆市教科院王纬虹研究员、副院长
〖专家简介〗,陈大伟副教授,1963年生,中国地理学会学员,四川教育学会会员、发明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课程与教学改革。曾获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研究课题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
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成都市第八届、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在倡导教师的幸福生活、校本研修、观课议课、课程与教学改革等研究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教师教育的“桥梁专家”,所提出的“观课议课”被列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先后出版《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校本研修面对面》、《怎样观课议课》、《有效观课议课》、《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等16本个人专著,近年来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科研论文和教育随笔150余篇。陈大伟老师先后受邀在二十多个省市讲学,并多次在全国学术交流活动中报告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因其在中国教师教育领域的孜孜不倦研究与杰出影响和贡献,2011年5月被邀进驻中国教师研修网开辟“教师教育实践创新研究——陈大伟”专栏网站。
胡定荣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课程改革研究、教学论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科研方法研究及主体教育研究等。主讲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学原理》。曾获“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赛二等奖”和“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主持《城乡课堂教学差距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程文化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提高初中基础薄弱校教学效能的教学模式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等课题研究,著有《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专著)《课程文化建设与学生文化发展》(主编)等教育专著,授课效果深受学员好评。
杨晓萍教授,女,汉族,1963年生,四川自贡人,中共
党员。1985年7 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2002年6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4年晋升为教授,2006年被评为学前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重庆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及幼儿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主讲的课程有《学前教育课程论》《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学》《儿童游戏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
王纬虹研究员,男,1957年生,1975年参加工作。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教育学硕士、中学研究员级教师、中学特级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人民政府兼职督学。重庆市中学教师(文科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硕士兼职导师。兼任中国创造学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目标教学专委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重庆市珠算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重庆市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理事长。主持、主研省市级以上课题10余项,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中国特殊教育》、《中国德育》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教材两套、著作多种。科研成果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奖8项。
第二篇:教师科研论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了解了学习科研与论文写作的学习目的和实用价值。学习本节课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素质,解决好工作中遇见的问题,推行行业、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现实目标是评定职称
作为中小学教师也需要科研(教育教学研究)。一要评职称,二要把工作(教育教学)做好,实现自己的价值,三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时刻要进行研究和总结。
要进行科研(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 就是人们对自身及周围客体的规律性的认识,科学随认识的发展逐步形成。认识分三个层面,一是常规认识仅限于表面,二是科学认识揭示了内在特定的规律,三是哲理认识。科学具有实证性、真实性、创造性、逻辑性等特点。科学也可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部分。所谓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探索性。科学研究就是不断探索,把未知变为已知,把知之较少的变为知之较多的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科研过程及其成果的不确定性。要求科研的组织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创造性。科学研究就是把原来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来,没有创造性就不能成为科学研究;这一特点要求科研人员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
(3)继承性。科学研究的创造是在前人成果基础上的创造,是在继承中实现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科研人员只有掌握了一定科学的知识,才有资格和可能进行科学研究。
(4)连续性。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这一特点决定了在科研组织管理中,要给科研人员指供充分必要的条件。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率并取得成果。
科研论文是一最新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他具有创新性,学术性,可读性特点。科研论文根据研究领域可分为:理论性科研论文、实践性科研论文、应用性科研论文。根据发表形式可分为:期刊论文、学术著作、会议论文等、写科研论文的要符合它的基本结构,要有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收获不小,了解了不少知识,开阔了视野,掌握了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要领。
第三篇:教师科研论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科研论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香山街小学 贾旭蕾
本次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收获却不少。通过培训了解了学习科研与论文写作的学习目的和实用价值。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讲好课、管理好学生,也需要科研(教育教学研究)。一要评职称,二要把工作(教育教学)做好,实现自己的价值,三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时刻要进行研究和总结。
要进行科研(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人们对自身及周围客体的规律性的认识,科学随认识的发展逐步形成。认识分三个层面,一是常规认识仅限于表面,二是科学认识揭示了内在特定的规律,三是哲理认识。科学具有实证性、真实性、创造性、逻辑性等特点。科学也可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部分。所谓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探索性。科学研究就是不断探索,把未知变为已知,把知之较少的变为知之较多的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科研过程及其成果的不确定性。要求科研的组织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创造性。科学研究就是把原来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来,没有创造性就不能成为科学研究;这一特点要求科研人员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
(3)继承性。科学研究的创造是在前人成果基础上的创造,是在继承中实现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科研人员只有掌握了一定科学的知识,才有资格和可能进行科学研究。(4)连续性。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这一特点决定了在科研组织管理中,要给科研人员指供充分必要的条件。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率并取得成果。
科研论文是一最新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他具有创新性,学术性,可读性特点。科研论文根据研究领域可分为:理论性科研论文、实践性科研论文、应用性科研论文。根据发表形式可分为:期刊论文、学术著作、会议论文等、写科研论文的要符合它的基本结构,要有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收获不小,了解了不少知识,开阔了视野,掌握了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要领。
第四篇:教师科研论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笔尖下的成长》讲座心得体会
幼幼学校 傅晓敏
本次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收获却不少。通过培训了解了论文写作的学习目的和实用价值。
1.多看书:首先要看的是老师指定的必读参考书,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遇到某个新闻传播现象时就缺乏新闻敏感和新闻学术敏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要多问为什么。重要的一点是,读书不仅要看到别人写得不好的地方,更要学习别人写得好的地方。
2.多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将基本同类书进行比较,看看各家面对同一问题是如何阐述的,得失分别是什么。这样可以去除对学术的恐惧,避免盲目崇拜学术超人,并采取客观态度正视问题。
3.多思考:遇到问题或者某个现象要多思考,将这个现象与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起来从纵向和横向思考;如果发现自己还无法理解这个现象或问题,那么请查找相关资料或文献进行探究。
4.多练笔:如何讲授论文的文章或著作很多,可是一些老师仍然感到提笔无语,原因就在于没有坚持练笔。常常有这种情况,感觉自己似乎有很多话要说,真正写时却写不下去。这就需要经常练笔,磨砺思维。
5.多请教:论文写好了,冷处理一下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这还不够,毕竟个人知识有限,眼界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深刻,这时一定要多虚心向各位老师请教。老师可以帮你指正很多问题,指出需要努力的方向。
虽然自工作以来,我在报刊上陆陆续续地发表过论文,但是平心而论总体质量并不是特别理想,因此向各位教师讲心得体会有一种盲人指路的罪恶感。好在我不是敷衍,上面所说的都是论文写作的关键之处。然而,我也很遗憾地想,看了李小龙的拳术,没有几人能悟出精髓,即使悟出了,也缺乏那种毅力或资质去练成截拳道。
第五篇:继续教育培训: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继续教育培训: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各位老师:
大家好!受学校的安排,我于12月22日至12月26日参加了“商州区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根据培训时的要求和学校的安排,现在我把培训的一些记录和感受给大家做以汇报。
首先,我想用一首诗作为发言的开头。
年年岁岁,我们在这广袤的土地上
用心灵、用智慧、用生命
耕耘、播种、浇灌、呵护
岁岁年年,我们在这金黄的土地上
收获喜悦,收获未来,收获成功
岁月更迭,变幻的是田野四时无尽的风景
日月轮回,不变的是园丁永远的执著和赤诚!
一、树立教育理想,克服职业倦怠。
记得培训的王老师说过:“我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整天为管理学生、应对考试而疲于奔命,无暇思考、总结,更没时间写论文,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我想,我们双语的老师们都是非常敬业负责的,每天忙忙碌碌、披星戴月地去工作,但是,当一切喧闹沉寂下来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我的教育追求是什么?我是否在进行着机械重复的工作?我把学生带进了快乐的求知殿堂里了吗?面对每天备课、讲课、批阅作业、与学生沟通的繁复劳动,我们是否还有当年的热血与激情?老师们,“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我们的心灵已感觉疲倦、职业梦想不再明晰的时候,就需要树立起崇高的教育理想,用理想点亮我们的教育之路。去年让学生看过一本书,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小说《窗边的小豆豆》。小说的主角叫小豆豆,从常规意义上的好孩子的角度来评判,童年的小豆豆决不是个讨老师喜欢的角色。她“上课的时候,总要把课桌盖开开关关地弄上上百遍”;不认真听课,却站到窗子边上,把化妆品广告宣传员叫进教室来演出;老师讲课
时,她大声嚷嚷着,跟那只在教室的屋檐下筑巢的燕子搭话。她的这一系列虽出自孩子天性,却被老师或者说传统教育观念看做“不规矩”、“奇怪”的行为,终于给她——这个“麻烦”的小豆豆带来了退学处分。
退学后的小豆豆被母亲送进了巴学园。这个没有围墙、只用两棵挂着树叶的小树做校门、用废弃电车做教室的小学校,有一位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的校长。这位“头发稀疏,门牙已经脱落,脸色很好,身材虽不太高,肩膀和胳膊却很结实,整整齐齐地穿着一身已经陈旧的黑色西装”的小林宗作校长,在耐心地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以后,收下了这颇为另类的小学生。小豆豆的新生活画卷由此拉开了。
在这个全新的学校,小豆豆和她的同学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一种新鲜之中。这个学校没有固定的座位,学生们可以根据当天的兴致和其它情况,每天换一个自己喜欢坐的地方;学校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由女老师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都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们说:“好,就从你自己喜欢的那个题开始作吧!”学校集体午餐时,校长会瞧着同学们饭盒里的饭菜,口里问道:“有海里的和山里的东西么?”学校可以依照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学习和活动的内容;学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组织孩子夜宿礼堂,只为了看明白废电车如何被弄进学校;学校为了消除一个残疾孩子的自卑,而让所有孩子裸体游泳,让孩子明白所有的身体都是美好的这个简单审美理念;学校还喜欢组织礼堂里的野营,喜欢“晚上到九品佛寺院里进行‘试胆量’游戏”。总之,这个学校的一切,都和小豆豆原来经历的学校教育截然不同。
在巴学园完全开放式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小豆豆所有的好奇心得到了良好的释放,所有的个性都在“大爱”的包容中自由成长。小豆豆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着到学校上学,并在这种迫不及待中一天天长大,长成一个充满智慧和善良、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好少年。
读完这本书,学生们大都是羡慕和向往,带给我们的也许是对当下教育思考,因为在这阅读中,我分明感受到一种属于理想的东西正与我们的现实渐行渐远。
上学期我读过这样两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和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两本书用理性和热情给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蓝图。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倡导“新教育实验”。他提出了五种设想。第一,新
教育实验提出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价值追求。第二,新教育实验提出了“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理念,努力推动书香校园和书香社会的建设。第三,新教育实验把教师的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号召教师和学生们同写教育笔记,书写自己职业生涯的传奇,读书、写作、思考应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第四,新教育实验主张在实验学校推进“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缔造完美教室、家校合作共建”等十大行动,实践了“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第五,新教育实验通过挖掘各门课程的中国文化元素,提出“知识、生活和生命的共鸣”等主张,并且通过“晨诵、午写、暮省”的方式,以及开学日、涂鸦节等各种庆典和仪式,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中国文化的沃土上。第六,新教育实验提出“文化为学校立魂”的主张,通过开展“文化植根”“文化育人”等方面的学校文化实验,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渗透到学校建设的各个领域。
朱永新2000年提出并践行了他的教育理想,到2003年就有162所新教育实验的挂牌学校。所以,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我们每一位双语人都应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做一个不因循守旧、会做梦的教师,用梦想和激情克服职业倦怠。
二、科学思维,创新为首。
有人说过,教育家和普通教师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但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同行们普遍科研意识不强,过分偏重于对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培养,在应试的压力下,缺乏创新思想。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1、智力人的智力主要体现在五个重要方面,即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2、关于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有许多名言,如:
知识并没有力量,而智慧才有力量。——鲁迅
思维领先,技巧关键,表达至上,拒绝复制。——美国考试思想
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读者》
山高人为峰,人高脑为峰,脑高思为先。——钱学森
3、人的思维活动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等几种类型。
⑴逻辑思维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逻辑思维主要运用于理科、工程技术方面。比如许多学生喜欢看《福尔摩斯探案集》,书中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悬念和周密的推理使人惊叹。
⑵形象思维主要用于表达思想感情方面。例如:
讥贪小利者 ——元代〃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
佛面刮金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膆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⑶直觉思维是人对研究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和理解。往往能帮助人们作出创造性的预见。例如:
青年数学家阿普顿刚到爱迪生的研究所工作时,爱迪生想考考他的能力,于是给了他一只实验用的灯泡,叫他计算灯泡的容积。一个小时过去了,爱迪生回来检查,发现阿普顿仍然忙着测量和计算。爱迪生说:“要是我,就往灯泡里灌水,将水倒入量杯,就知道灯泡的容积了。”毫无疑问,身为数学家的阿普顿,他的计算才能及逻辑思维能力是令人钦佩的,然而,这个问题表明,他所缺少的恰恰是象爱迪生那样的直觉思维能力。
⑷灵感思维是“长期思之,偶然得之。”例如:
美国的迪斯尼曾一度从事美术设计,后来他失业了。原来他和妻子住在一间老鼠横行的公寓里。一天,两人呆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突然从迪斯尼的行李包中钻出一只小老鼠。望着老鼠机灵滑稽的面孔,夫妻俩感到非常有趣,心情一下子就变得愉快了,忘记了烦恼和苦闷。这时,迪斯尼头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妻子惊喜地大声说道:“好了!我想到好主意了!世界上有很多人像我们一样穷困潦倒,他们肯定都很苦闷。我要把小老鼠可爱的面孔画成漫画,让千千万万的人从小老鼠的形象中得到安慰和愉快。”风行世界数十年之久的“米老鼠”就这样诞生了。迪斯尼在穷途末路、面临绝境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灵感,原因何在?其实,“米老鼠”就是触发了灵感的产物。他说:“米老鼠带给我的最大礼物,并非金钱和名誉,而是启示我陷入穷途末路时的构想是多么伟大!还有,它告诉我倒霉到极点时,正是捕捉灵感的绝好机会。”
4、以上说了思维的几种类型,可是说到思维创新,我们的许多观念还是创新思维的“绊脚石”。培训时的王天时老师说了这两个事例:有一位数学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说“一只船上载着86头牛和34只羊,问船长的年龄几何?”学生有答52岁的(牛减羊的数字),有答34岁的(乱猜的),只有个别学生问老师题目是否有问题。
江泽民主席到咱陕西“杨陵”视察后挥笔题字,误把“杨陵”写成了“杨凌”,后政府在报纸上公告把此地改名为“杨凌”。杨陵的得名据说是隋炀帝的陵墓所在地,此地历史悠久,改为“杨凌”后则作何解释?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谈创新思维,在观念上要树立合理的怀疑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培养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公民。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不主观臆断,鼓励多元的思考。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面对着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创新思维。那么,在教育活动中,怎样更深入的进行创新呢?一件平常的事,如果再往深处想、细处想,就可能变常识为创新。常见的思维创新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概括总结
例如: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主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都是对前人理论的提炼概括,这种新结构就是理论的创新。
如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他把他的班级管理概括为“一个理念(让优良的习惯成就每个孩子智慧的人生)、两个高度(把每节课、每个活动都提到教育的高度对待;用科研的眼光浸润德育无痕的高度)、三种意识(自强不息;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四大内容(习惯培养;感恩教育;责任意识;以自信为亮点的美德教育)、五条途径(德育主题生活化;德育哲理故事化;榜样示范法;角色模拟法;契约法)”,这些做法咱们班主任们可能平时比这做得还多,但就是没有及时总结概括发表,失去把自己的经验进行创新的机会。
⑵善于联想
例如有人写了一篇“浅论中山服与孙中山的治国思想”,文中说中山服的五颗纽扣代表行政、立法、司法、检察、考试五权独立,中山服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表示三名,三民主义等。还有人说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日本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东运动的结果,并且这三次地质灾难相隔的时间大概都是3年。这就是善于发散、联想的创新结果。
⑶反向思维
例如:历史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性善论被统治者接受会施行“仁政”,如汉代的“休养生息”政策,性恶论被统治者接受会施行“法治”,如秦朝商鞅、李斯的改革。
又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对这些后进学生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改变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孩子尽可能多地读书。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越是学习差的学生家长越限制他们阅读的错误做法的,他说:“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诗人狄金森写到“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是啊,后进生就像是一个缺乏营养的孩子,读书,读科普、读神话、读传记、读哲理,这些不同类的书就像是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补充孩子贫乏的大脑。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