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时间:2019-05-13 22:3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第一篇: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1绿手指向我们讲述了老奶奶培育白色金盏花的故事。作者抓住老奶奶立志种植白色金盏花,精心侍弄白色金盏花,静心等待验证金盏花种子等情节,展示出老奶奶的执著精神和不辞劳苦不为名利的美好品质。

2苹果里的星星让我们明白了创新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只要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勇于问几个为什么,就能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就能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

3点金术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告诉人们贪得无厌的人必将受到惩罚。

4小蓝裙的故事,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由小蓝裙引发出的一系列从不协调到协调的变化,最后使整条街道变整齐清洁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变往往是从小的地方开始。5花开了,就感激,通过记叙一个小女孩蓝蓝完成每天睡前的特殊任务:感激三个人或三件事中的一段小插曲,教育我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

二多音字。

挑tiāo挑选处chǔ处理扫 sǎo 扫地俩liǎ 咱俩nàn受难tiǎo挑战chù到处sào扫把liǎng伎俩难nán难过

第二篇:西师大三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22《鲁班造伞的传说》

3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2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鲁班的故事。

教师:准备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鲁班,导入新课

3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2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2段最后一句话,并练习用“既„„又„„”的句式说话。

(2)鲁班发明的亭子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抓住“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两个句子感悟鲁班勤于动脑的品质。

(3)出示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观察两者的相似处,抓住“仔细打量”一词感悟鲁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4)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4四、拓展学习,活跃思维2学态度,保护学生的创造愿望和创造热情。

读给同桌听一听。

(1)鲁班为什么想到发明伞?(2)鲁班发明伞的经过是怎样的?

班是我国古代的一名建筑工匠,在课前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鲁班的故事呢?

板书设计:

《鲁班造伞的传说》夏天

晒太阳

雨天

23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字。

2、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并表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找几个与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水滴石穿”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许多故事的成语吧,这些词语内容非常生动有趣,你能把自己知道的成语说给大家听一听吗?抽生说。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水滴石穿)。

生齐读课题。

2、“水滴石穿”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靠同学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读

1、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谁字音,读通课文,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等会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哪边读得最好。现在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师巡视指导。

2、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3、哪位同学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其余的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抽生读,抽生评价,老师评价,纠正读间“阶jiē”、“嫌xián”,指导书写。

4、请一位女同学与刚才那位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师评:读得太好了。谁读得最好呢?生评。

6、师: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在黑板上给“男生”和“女生”下各画一面小红旗)。老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来,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小组内讨论。

3、各组派代表提出不懂的问题。能当场解释的字词,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解答,难一点的问题梳理出并板书:

(1)“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

(2)水滴怎么会把石阶滴穿呢?

4、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想你们能自己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词的意思。自己再读,找答案。

5、师引导:有同学见过家门前的石阶被水滴滴出了一些小窝窝吗?请见过的同学来描术一下。

你们现在知道“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吗?抽生说,师补充。你能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6、师范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边听边想:(1)水滴和石阶谁的说法对?(2)水滴是怎么把石阶滴穿的?

(四)启发思考,明白寓意。

师小结:上课前老师说过了,水滴石穿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除了告诉我们水滴能把石阶滴穿这个内容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你从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自由发言,师给予肯定,表扬。

师总结:同学说得真好。水滴石穿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不停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像水滴一样,朝自己的目标不停地努力进取,那么,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五)拓展延伸

你能找出与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或名言警句吗?

(不屈不挠积少成多锲而不舍„„)

二、学习“守株待兔”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今天,我们还经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大家齐读课题。

2、想一想,“株”是什么意思?“待”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抽生说。

3、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呢?想要知道吗?请大家翻开书,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农夫、窜出来、撞死、树桩、拎着、喜滋滋”。

3、指导书写:窜、撞。

4、小组检查朗读情况,一人读一段,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三)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读完后,抽生讲故事大意。

2、再一次朗读课文,勾画出写农夫内心活动的句子。抽生读。

3、指导朗读: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农夫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极了)读书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表情?(高兴)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计?(快乐的,喜滋滋的)

4、生自由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

5、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指名读,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请学生评价读得怎么样?(表情、语气、感情)

6、你能读得比他还好吗?再抽生读。师评: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结合最后一句,同学能不能加上什么动作神态,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学生组内练习朗读。

7、请全体同学起立,一齐朗读这段,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

8、想一想,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汇报发言。

(四)读想结合,表演课文

1、自己读第三段,体会农夫感情。

2、你能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吗?可以加上动作说。抽生说,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3、农夫的希望实现了吗?读最后两句话,想一想,农夫这时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失望)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读这一段时,情感有哪些变化?

应该怎样读?(由充满希望到失望)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齐读。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小组讨论。指名说。

师小结:同学们学得真好,老师也想对农夫说:你不应该把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会发生的事,不要再等了,赶快种田吧。

6、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的收获真多,想不想演一演这个故事?你可以按原文来演,也可以创造性地演。

(1)学生组合小组,排练课本剧,师巡视指导。

(2)学生表演课本剧。

(五)拓展延伸

1、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和父母合作表演“守株待兔“。

教学设计:

雨滴:水少

力气小 水滴石穿

一滴一滴往下落

一年一年:把石阶滴穿

24《奴隶和狮子》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了解课文内容,根据批注,学会在阅读中体会词语的表情达意功能。

3、自主阅读,学会批读,会读书。

4、体会课文字里行间表现出的“人狮情深”,激发学生爱动物、爱大自然的情感。

5、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了解奴隶安德洛斯的善良与勇敢,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浓厚情感。

教学难点:根据旁注,体会人救狮子,狮子救人的两个动人场面,能用恰当的语气来表达这两个场面的动人描写。

教学准备:

1、有关的挂图或幻灯片或光碟等。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收集有关古罗马、奴隶、斗兽方面的情况介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昨天,你们都收集到有关古罗马、奴隶、斗兽的哪些情况?

抽生说,从哪儿知道的?

2、师生共同交流查阅的有关奴隶、古罗马的资料。

3、出示古罗马斗兽场的光碟或挂图,学生看画面,师解说:在古罗马的斗兽场上,一个手无寸铁的奴隶面对一只凶猛的狮子,眼前一场血淋淋的惨剧就要发生,可是,奇迹发生了,狮子竟然温顺地舔着奴

隶,全场欢声雷动。《奴隶和狮子》反映的就是古罗马发生的事情。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识生字:(1)学生互助互学(强调“奴隶”的声母);

(2)交流检查识字效果(重点指导“隶”、“德”的笔顺笔画)。

3、(出示词语)这些词语,你能读吗?自己大声地读一读,把它读正确。

4、多种方法调动读书,引导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5、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再看看课文,用比较简单的语言说一说。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部份,用括号括出来,读一读。

2、把让你感动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一听,交流你们的读书体会。

3、全班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入重点段的学习)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安德洛斯给狮子包扎伤口的画或幻灯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3)从安德洛斯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什么?(板:善良、勇敢„„)把你的体会写在批注栏。

(4)我们还学过写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文章吗?翻翻前面学过的课文《雪儿》,想想这两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狮子趴在地上舔安德洛斯的画或幻灯片。

(2)能把你们的感动用朗读告诉我吗?自己练一练。

(3)谁来读?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抽读,评价。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狮子从咆哮到温顺,安德洛斯从绝望到激动的动人场面。找一找这之间的因果关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4)师范读,生齐读。

(5)师小结:多么可爱的狮子,多么可敬的狮子,它知恩图报,用自己的行动救下了安德洛斯。人与狮子之间(生接)——情深意重。板:知恩图报,情深意重。

让我们深情地一起读。“观众席上爆发出„„”。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一个故事总是能带给我们一些启迪。今天,我们学习了《奴隶和狮子》,它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和同桌说一说。抽生说。

2、你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吗?

3、课后阅读老师提供的《奴隶英雄》。

板书设计:

24《奴隶和狮子》

逃进

抜刺

一起生活

受伤

感激

25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4教学重点

这首古诗的教学重在美读。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唐诗,作者张继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师:反映诗中意境的图画或教学挂图,古代弹拨乐曲的磁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2师语言导入,板书课文题目,指名读题、解题,介绍作者。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诗,多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写得自然朴素,情味深远。《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有感而发所写。由于《枫桥夜泊》这首绝句,枫桥和寒山寺成了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

二、感知课文

5今译:月亮慢慢落下去,乌鸦啼声阵阵,秋霜仿佛铺天盖地。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灯,漂泊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读课文,深入领会

诗人的感情? 的资料进行补充)

师小结:这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这幅画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连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鲜明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这首诗有情意,有境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很自然地呈现出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我们就像坐在电影院里看立体电影一样。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有意境的好诗啊!

7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要突出“霜”“愁”“到”等词语。10

1四、扩展

你喜欢这首诗吗?可以用图画来表现这首诗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你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把它写成一首白话诗,配乐朗诵,或几人合作集体表演配乐背诵。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看、听)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 夜半钟声 借景

26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

教学目标

1.了解盖叫天在演《狮子楼》时有哪些感人的表现,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知京剧艺术,感受艺术家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悟具体描写盖叫天在一次表演中的言行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盖叫天演出的剧照及有关文字资料。

2.京剧录像或录音片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京剧录像或听录音片段,然后介绍盖叫天其人及其京剧表演成就。引入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自选方式通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借助字典或与学伴一起以多种形式合作,完成生字、词语的学习。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本文写的是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在演《狮子楼》时,为避免别人受伤而致自己受重伤并坚持演出的感人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自己喜爱的符号标出文中盖叫天受伤后的行为。(盖叫天忍着„„)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盖叫天受伤后的言行的句子,让学生想象一下盖叫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此时此刻你想对盖叫天说些什么?

3.对比读。先读盖叫天说的话,再将文中对盖叫天伤势的描写与带伤坚持表演的描写对比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理解盖叫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言行。(理解盖叫天伤势之重、疼痛之剧、毅力之坚、精神之崇高,体会人物的精神境界,感受艺术家的高尚品质)

4.默读课文,说说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盖叫天热爱京剧表演艺术。

5.再次看京剧录像或听录音片段,根据课文的描述和插图,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表演一下盖叫天的英姿。(学生的表演可以有一定的创造性)

四、拓展延伸

1.了解了这个故事后,联系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2.你对京剧还有哪些了解?(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京剧脸谱的丰富多彩,知道这是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板书设计

一次感人的京剧表演

盖叫天

表演„ 活灵活现

救人„受伤 决不能倒下

忍痛„坚持(爱岗敬业精

积累与运用

(五)教学目标6

教学准备2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体会A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3二、理解搜集歇后语

3三、读笑话,乐一乐,悟一悟句需要修改的句子。

AABB、ABAB、ABB式词语的重叠方式。

四、讲笑话6

1多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我们的头脑里也有许多神奇的想象。我们虽然还小,但也能编出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你愿意试试吗?3

七、阅读《精卫填海》3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了解大意。

子,多读几遍。

六、学习修改符号

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题目。

精彩。

五、用提供的材料编故事,并把它写下来

第三篇:西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选编了

篇课文和

个“积累与运用”

。其中《迷人的九寨沟》《五月的青岛》是讲读课文,《华山的险》是批读课文,《松坊溪雪景》是略读课文。走进这5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九寨沟》秀丽隽永,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展示了大自然的奇特。《五月的青岛》展现了青岛海滨的迷人风光。《华山的险》则是一首磅礴的壮歌,歌咏大自然的力量,展现了大自然的非凡和震撼人心的气魄。《松坊溪雪景》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美,还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趣、大自然的乐,同时也尽情抒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的确,大自然不同季节的景色有着不同的韵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趣、大自然的乐。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措施:

1.充分引导学生用心品读词句,边读边想象。

2.先学后导,当堂训练

情景教学法

3.在读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从而激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教学课时:十三课时

课时安排:

5.迷人的九寨沟——————————————————二课时

6.五月的青岛———————————————————二课时

7.华山的险————————————————————二课时

8.松坊溪雪景———————————————————一课时

9.古诗两首————————————————————二课时

积累与运用————————————————————四课时

单元习题内容:

1.各课后习题

2.同步练习

质量检测形式:

1.听写字词

2.小测验

5、迷人的九寨沟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段。

过程与方法:

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描写九寨沟美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结合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给风景图片配上一两句解说词。

教学准备:小黑板,搜集有关九寨沟的资料。

教学时间:2

课时。

2—6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多如繁星,九寨沟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

(板书:九寨

沟)生齐读课题。

2、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字词,初步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一;

1、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注意“棘”“脊”和“绚”、字的读音。

2、你读了课文,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有什么感受?

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三、理清结构。

出示自学指导二:

1、找出中心句,读一读。

2、哪些段具体描写九寨沟是仙境呢?同桌互读第二至四段,在读中正音。

3、思考第二到四段分别写了九寨沟的哪些方面。

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四、练习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板书设计

5、迷人的九寨沟

1段

总2、3、4

5段

2—7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点名读重点词语。

2、说一说本文的结构。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深入学习

1、学习第二段,感受九寨沟水的色彩斑斓。

出示自学指导一:

(1)小声自由读第二段,思考:九寨沟的海子给你怎样的印象?

(2)你觉得九寨沟美在哪里?“叹为观止”是什么意思?

学生互相评议、交流,有感情的朗读并相机引导背诵。

2、学习第三段,感受九寨沟山林的绚丽多彩。

出示自学指导二

(1)这里山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地方展现出来的?

(2)怎么理解“绚丽多彩”

。你还知道什么颜色呢?

(3)

“点染”是什么意思?

(4)朗读体会树林色彩绚丽多彩。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学习第四段:

出示自学指导三:

(1)“天气多变”表现在哪里?

(2)“一会儿??一会儿??”表示什么?

(3)“天气变,感觉也变”表现在哪里?

(4)用“像??像??又像??”说话。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三、知识延伸

1.查找资料。

(1)九寨沟的水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2)九寨沟为什么会出现东边云雨西边晴的现象?

2.学做小导游。

为课后的风景图片配解说词

四、强化感悟。

朗诵全文,畅谈此时对九寨沟的感受。

五、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5、迷人的九寨沟

海子

山林

瑰丽

深秋景色

多变

6、五月的青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掌握文章写景的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课文,从把握作品的构思、意境和语言特色入手,初步学会赏析散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品味语言的韵味

教学难点:

文章末句抒情包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3---1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五月青岛的美景图(远处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海水,近处一片翠绿掩映,沙滩上游人尽情玩耍……)。请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遇到生字查字典学习,独立感受:五月的青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感受青岛的美。分组分段读,在读中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受五月青岛的特色

1.学习第一、二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介绍了五月青岛怎样的特色?

(2)理解“娇艳”,学会运用。

(3)再读,边读边想象五月青岛的花海,说说它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同学相互评议。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说说五月的青岛山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一、学习三、四段。

(1)读三、四段,思考“春深似海”的含义。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春深似海”的?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勾画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赛读,引导积累好词佳句。

(4)第四段描写了人,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学生再读课文。

二、学习融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手法

1.老舍用他的妙笔向我们展示了五月青岛的独特风光,那作者对青岛怀着一种什么感情?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2.我们以后写景的文章应该注意什么呢?

3.教师小结:我们以后写这类文章也要注意紧扣景物特点,注意用词的准确,可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三、朗诵,强化感悟

1.朗诵全文。

2.畅谈此时对五月青岛的感受。

3.试着用不同层次的颜色描绘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五月的青岛

五彩缤纷

春深似海

充满朝气

7、华山的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批读语,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框架,整体感知华山的险。

过程与方法:运用赏析词句的方法,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进一步感受华山的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受。

2.从文中得到启发,感受到挑战困难,战胜自我,会有所超越,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中感受到华山的险。

2、在关键词句旁试着批下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具准备:

有关画上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3—2

第一课时

一、介绍华山,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去领略华山的险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工具书自学。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全班交流。

本文课分成几个大段

第一段(1)开门见山,直接点出华山的险。

第二段(2、3)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具体写了华山的险。

第三段(4)登上峰顶后的惬意额开阔。

3---3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谈话引入课题。

2.回顾批读文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批读,理清脉络

1.问:

齐读第一处作批,体会问的精妙。

2.第二到五处作批:

抽生读,谈这几处旁批的发现;教师点出这是概括式旁批,渗透作者的写法。

3.交代学习任务:

这节课将重点用赏析词句的方法去批读。

4、师范读全文,学生勾画好词好句。

三、赏析旁批,体会情感

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思考:哪些词句能体现华山的险?用相关符号做记号,在结合上下文写感受。

2.交流展示,重点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夹,龟缩”,体会山路的险,相机指导朗读。

3.教师小结。

第三段:

1.继续运用刚才的方法赏析描写华山险的词句。

2.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抓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第四段:

1.激情谈话创设情景:当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征服华山时,你想说什么?想喊什么?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2.作者怎么写的?齐读最后一段。

3.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华山美景。

4.齐读课文已有的旁批。

5.写自己的感受、想法,交流。

四、总结升华

在生活中做强者,去品味更多挑战的快乐。

板书设计

华山的险

华山天下险

山崖险

山路险

峰峦险

赞叹

热爱

作业:积累文中妙词佳绝。

8、松坊溪雪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

课时划分

一课时

3-4

教学过程

一、欣赏雪景,质疑导入

1.配乐欣赏松坊溪雪景图,导入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3.带着你的疑问,让我们和作家一道去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松坊溪的雪景,让作家郭风印象深刻,他用非常优美的文字记录了那片雪景。让我们来读读他的作品,读了课文,松坊溪的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雪的?先写(下雪)时的景色,再写(雪止)时的景色。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开始欣赏美文吧。

3.课文哪些段写下雪时的景色?哪些段写雪后的景色?

三、研读课文,感悟景美

(一)研读“下雪了”一层。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雪中美景的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最好能讲讲喜欢的原因,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感受。

2.朗读、交流。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交流得也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咱们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分别投影重点句子点拨:

(1)“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课文把在风中飞舞的雪比作柳絮、芦花、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雪花轻、柔而洁白的特点,还写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飞舞有许多种姿态。

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来读句子。抽读。学生相互评价,是否读出雪花的美、雪的大。再全班读。

(2)“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岸。”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动感,把溪石写得栩栩如生。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还会像什么呢?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看谁想得最美妙。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桥落满雪,洁白如玉,描写出了雪中石桥的美丽。)

(4)你们看,置身于这么美的雪景中,你们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下雪了……落在松坊溪上了”,读出欢快喜悦之感。

(二)研读雪后美景一层。

让我们来看看描写雪后景色的有关段落,把你喜欢的句子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读出你的感受来,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来。

重点研读:

1.“我看见溪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发亮的白雪世界”是指远山、石桥、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丽景象。溪中映着雪白的世界,雪白的世界又在溪水旁,不禁使人想到“这样的山倒映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围绕着这样的山”的句子。这样美丽的画卷足以和桂林山水媲美。这不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吗?真是“画意在眼前,诗情在心中”啊!诗一般的文字怎么能让它只躺在书里呢?让我们美美地读读吧。

配音乐朗读第9段(诗情画意,无限深情)。

2.水中还有小生灵呢,溪鱼又有什么特点?(多、美、活。)

小鱼儿们是那么漂亮,那么活泼。同学们,如果将你们自己想象成这一条条小鱼儿,那么你们在这么美丽的溪水里畅游,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你最想对你的家园松坊溪说什么?

3.为什么写雪后景色要写溪鱼呢?

这样描写使静中有动,寒中有暖,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蕴含着生机。鱼儿们使这原本恬静、雪白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了。鱼儿们,你们继续向前游吧,去饱览松坊溪周围无限的冬日风光吧。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呢?又能听到什么呢?请写下来好吗?

4.交流赏析。

5.同学们写得真棒,让老师身临其境了,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四、积累拓展,读写迁移。

1.这么美的雪景,这么生动的文字,让我们牢牢地记在心里吧!选择你最喜欢的句段读背。

2.教师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写雪景的诗文或作家郭风的作品,课后可办成小报。

作业:摘抄文中的比喻句

板书设计

松坊溪雪景

下雪了:雪花

轻盈柔美

溪石

千姿百态

石桥

洁白如玉

雪止了:村庄

溪水

溪鱼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课时划分

二课时

3-5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读通诗句

1.大家还记得《春晓》吗?

2.其实,描写春天的诗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3.请大家自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4.抽生读,在评价中点拨字音。

二、学习《绝句》

1.结合注释,说说“迟日”的意思。

2.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讨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

3.查字典,理解“融”、“暖”的意思。

4.小组讨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

5.抽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余学生补充。

6.有感情地诵读《绝句》,注意读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联系诗句,结合插图,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该怎样读。教师范读。

(3)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诵读。

(4)试着背诵。

板书设计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6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春日》

1.学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4.、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5.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1.享受春日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2.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能背诵该首古诗的学生给同学示范背诵,其余的学生尝试背诵。

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春天的哪些诗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积累与应用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两种形式(有比喻词和没有比喻词)。

2.积累俗语和成语。

3.能清楚、明白地介绍自然风光,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用语言文字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比喻方式的多样性;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课时划分

三课时

3-7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句子,自读自悟。

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

(1)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2)指名反馈,你发现了什么?

(3)分别说一说,这些句子都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总结特点,拓展延伸。

4.教师小结:比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主要看是否把一个事物比作了另一个事物。

二、语海拾贝

1.反复读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

2.读完谈体会。

3.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谈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4.熟读成诵。

4-1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三、点击成语

1.自由练读,读通顺,想想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把读懂的内容与同学交流,或提出自己的疑惑。

3.交流阅读体会,说说成语的意思。

4.说说自己从成语故事中受到的教育、明白的道理。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伴随着作者的足迹,领略了华山的险、九寨沟的美、五月青岛的秀……在生活中,同学们也游览过不少的地方吧,也许你也有新奇的发现和奇妙的见闻。下面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清楚、明白地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2.小组合作,多向交流。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所见到的奇妙的美景,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把美丽的景色描述清楚。

(2)小组内评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明白。

(3)小组汇报交流的情况,推选一位讲得最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4-2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五、习作百花园

1.读懂题意,明确目的。

(1)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2)小组合作,互相解决疑难。

(3)教师引导梳理习作要求,明确选材范围,提示本次习作目标。

2.读写结合,扩展视野。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再次品读与本次习作有关的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表达方式。

(2)教师向学生推荐几篇范文学习。

(3)启发学生联系自己所见到的自然美景选材。

(4)学生练习作文,写完后反复修改。

3.评价修改,乐于交流。

与同桌或四人小组内交换作品读一读、评一评(从两个方面评价:作文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再次修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选合作伙伴和阅读方法阅读短文。

2.边读边想,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生生互相质疑,释疑,交流体会。

4.勾画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或语段,可做记号,做批住,记一记,背一背。

第四篇: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教学时间:5课时

1、《阿长和山海经》

2、《背影》

3、《台阶》

4、《老王》

5、《信客》 兴趣情境导引

相关知识链接:感受真情

具体步骤 1.理清脉落;2.品析佳句;3.分析形象 范例1作者对阿长怀有怎样的感情? 分析: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人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

阿长,即长妈妈。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鲁迅对他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作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长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儿时和阿长的;对后一层意味要透过文字表面去把握.还要注意,作者既然是怀念自己的保姆,为什么在前半篇用抑笔,大写阿长的缺点,诉说自己如何讨厌阿长呢?这要分析,第一,这些确是缺点,但在这些缺点中,可以看出阿长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由于有纯朴和真率做内核,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烦的规矩和讲“长毛”时所表现的愚妄,都是值得同情,可以原谅的。第二,这些缺点,粗俗也好,愚昧也好,都是由阿长所具有的知识文化水平以及她的身份与地位决定的,与其说是阿长的过错,倒不如说是阿长的不幸。解答:

鲁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是对长妈妈深切的同情和真挚的怀念。解题方法链接

这一类问题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许多文学作品在表现人物是用到抑笔,也即欲扬先抑。从叙事的详略上也可以判断,作者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再则就是一些议论抒情句,能直接体现作者的情感,如末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魂灵!”,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不已。

范例2 《背影》中父亲对“我”是什么的感情?“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又是怎样的?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分析:

《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篇末说到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得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读完这篇文章,似乎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这种父子间相爱相怜的感情中似乎渗透着一抹淡淡的哀愁,这到底如何理解呢?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要先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正在清华大学任教。社会的世态炎凉,使作者多年来在寂寞困愁中生活,这种情绪必然流露于笔端。其次,文章记叙的八年前的往事,正是作者家境败落,“走投无路”的时候。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变卖典质还亏空,又添新债办丧事,接二连三的灾难劈头盖脑地袭来,小小的家庭能经受得了吗?在这家庭光景惨淡的时刻,为了“谋事”糊口和读书寻求出路,父子不得不依依惜别,不知何时再能见面。这是旧社会贫寒的知识分子颠沛流离生活的缩影。了解了以上两点情况,文章凝重而深沉的感情基调就好把握了。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回忆那段令人心碎的过去,淡淡的哀愁似乎不难理解了。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变迁,《背影》中的父子之情可能不易引起共鸣。不过父子情深,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文中的父亲在重重悲痛困苦之前,对儿子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大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何等坚强!而另一面,父亲送别时不辞艰辛,尤其是买橘子的情景,又是何等慈祥,为了儿子,勉为其难,这正是中国慈父形象的定格。作者为文与为人是一致的,十分坦诚。从文章看,20岁的作者先是对父爱不理解,觉得父亲说话不大漂亮、“迂”,后来父亲在“买橘子”中表现出的深厚父爱,才深深地触动了作者的心灵。南京分别以后的八年中,作者已经是清华大学讲师,已为人父,心智已经成熟,良心激活了,感情激动了,心灵净化了,对父爱的感受已经迥然不同,作者向读者诉说了自己的后悔,激发了共鸣,引起读者都联想起父爱。这一些,都要深入体会。

解答:

《背影》是传统课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解题方法链接

我们应该认真熟读、体味,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至情。读读想想,看文中的哪一点,打动了我们的心。其次可以从背影入手,理清全文脉络,以便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内容。还要注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范例3 《台阶》是一篇小说,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亲”的形象? 分析: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台阶》与本单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说,但也属于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

小说也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所以更能集中、更深刻、更有普遍的代表性。人物的性格又是通过故事情节展示出来的,小说中的人物不能孤立存在,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所以,我们阅读小说要注意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这样才能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对这篇小说,可以提出三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阶的新屋?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这三个问题来把握全文。全文中有个文眼:“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这个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这样的农民在我国农村何止千万。我们不妨联系现实,看看自己的父亲,看看同学的父亲,看看周围的父亲,加深对小说主人公的感受和理解。解答: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解题方法链接

探究人物形象,应该在通读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点,然后整体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才是性格的核心。还要考虑环境,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考察他的性格特点。

范例4 怎样理解《老王》中作者的善良和“老王”的善良? 分析: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他的文学语言简洁平淡,但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它的内容单纯,线索简明,比较容易把握。作者夫妇与老王身份、地位水平悬殊,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优良品质——善良。从具体事例上看,作者的善良有许多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从经济上给予帮助,还关切地询问生活状况,女儿受她的影响,主动送药治病等等。要注意的是:作者为什么能够那么关心老王?杨绛夫妇是大专家、高级知识分子,对一个目不识丁的最底层的劳动者竟然这样关心,主要是由于在作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者夫妇心目中,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有人道主义思想。人类彼此间相爱,是在长期集体劳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即使拿了也觉得过意不去,受人好处,不忘报答,去世前还拿了香油和鸡蛋上门道谢。解答:

作者的善良是基于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各人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状况的悬殊,但是人是生而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这样才能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作者的善良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老王在那个动荡年代,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是因为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他虽然出身低微,大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坚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善良。解题方法链接

“善良”是这篇文章表达的主旨,身份、知识层次的不同,对善良的理解和表达就不一样,要扣住这一点到文中记叙的几个片断中去总结。范例5 信客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中能打动人心? 分析:

信客是一种不能被称为职业的特殊职业。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信客便应运而生。他们终年跋涉,非常劳苦;他们收入微薄,生活贫困;他们常蒙受怀疑、欺凌和憎恨,那作者为什么有如此热情为他们树碑立传?正是因为他们身上种种可贵的品质。首先,信客任劳任怨,事情不分份内份外,只要有求于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辞,有时候还得忍受无端的猜疑和羞辱;他们诚信无私。洁身自好,从不雁过拔毛,因此不怕别人怀疑;信客待人宽容。他在发财的同乡那里遭遇了凶险,他不想让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回乡后也没有挑事,保护了一个家庭。正是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解答:

信客身上有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等优秀品质。解题方法链接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信客的一生中截取了几个片段来表现他的可贵品质,要从这些事例中抽象出信客的品质来,就要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作者的表达和遣词造句。难点问题2 揣摩效果

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篇篇都感人至深,仅仅是因为感情真挚吗?有时候,我对父母也有深情,可为什么拿起笔来就写不好呢?

师:这倒是一个很现实、很有价值的问题。我相信很多同学都有同感,那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看似平常的人物和平淡的事情,到了作者的笔下,就具有了感人至深的力量呢?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生1:我觉得作者对笔下的人物有全面深刻的了解。

师:对,先要明确写什么,然后才能决定怎么写。

生2:作者记叙的时候,六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待得很清楚,有条不紊。

师:没错,但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些写人的记叙文,选材一般都很丰富,往往要通过若干件事情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六要素也很灵活,不机械呆板。

生3:还有记叙的顺序,有的用顺叙,有的用倒叙、插叙等等;

师:嗯,确实是灵活多变,各有特色,《背影》开头先点背影,用的就是倒叙,这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合理巧妙地安排记叙顺序,往往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4、还有材料安排的详略得当;

师:这一点非常关键,就如同做一件衣服,再好的衣料,如果剪裁不当,也做不成漂亮的衣服。有些同学收集了很好的素材,但是不能好好安排详略,结果偏离了中心,很可惜。材料取舍和剪裁的原则就是:与中心有关的就写、无关的坚决不写,关系越密切写得越要详细生动。

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提醒大家的是:作者在写人记事的时候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生:哪些表达方式?

师:通常说的表达方式指的是: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记叙文中特别强调的是处理好前四种表达方式的关系。首先,记叙文当然以记叙为主,但单一的记叙只能使文章成为“流水帐”,干瘪无味。所以,要适当的辅之以描写、议论、抒情。议论、抒情也只能点到为止,画龙点睛。因为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周密的论述,而针对大量的生动、典型的记叙材料,发表精辟简赅的评论。抒情,可以直接抒发,以引起读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也可以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等。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记叙与描写的关系。可以说,记叙文中,记叙与描写形影不离。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描写,描写可以分为两大类。

生:老师,我知道是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师:对,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是以景衬情。社会环境则交代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

生:人物描写呢?

师:对人物的描写通常是从外貌(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入手,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文中的人物形象才能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这个单元,我们要感受的是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感受课文中一些人物的善良,所以必须把握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重点了解叙述、描写的功能和特点。

当然,记叙文的篇章结构特点也不可忽视,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非常多。光从理论上探讨是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多读,细心体会,才能运用自如。相关知识链接

表达方式 功能特点 方法分类

记叙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议论 针对事例或现象发表见解,常用以点明主旨。摆事实、讲道理

说明 对事物或事理解说,使人有所知。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等

描写 细致刻画,使对象具体化、生动化。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抒情 表达内心感受、情感。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范例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详略怎样安排?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人? 分析:

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鲁迅在他的作品中记叙了儿时印象中的长妈妈。长妈妈的形象栩栩如生,鲁迅写她,即没有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也没有专用自己的保姆做“模特儿”,去塑造一个劳动妇女的典型。阿长是生活中真实的阿长,所写的全部事实,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尽管“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朝花夕拾•小引》),但绝无虚构。她的各种毛病和好处,都是鲁迅曾经亲见亲闻亲历的,一一写来,具有十分亲切自然的情致。人们通过这种情致所得到的艺术感受,是充满幽默的纯真美。但鲁迅写阿长,不仅局限在幼儿保姆这个范围内表现她的性格美,而且把这种性格美同愚昧落后相参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性格美的光辉。文章围绕长妈妈选择了5个方面的事情,又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使长妈妈的品格风貌表现得非常突出。开头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简练的笔法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旨在说明她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们所知的平凡劳动妇女。接着第3~5段,从“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写了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态,刻画了她质朴而唠叨、略带粗野的性格。第6~12段,着重从“我”的“不耐烦”去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如说人死为“老掉了”,不能进死了人和生了房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说这些“琐碎之至”的规矩,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质朴的品质和迷信的缺点。第13~18段:随着感情的变化,作者又从“我”对长妈妈产生的“空前的敬意”,来写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从面揭示了她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文笔一转,写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展示了她的“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从而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和体现出来的热情、仁慈、乐于助人的品质。而长妈妈高洁的灵魂也就在这“剥笋”式的描写里,在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认识过程中得以完整而清晰的展现:她是沾染封建迷信而又质朴、善良、慈爱的劳动妇女。所以,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烦的规矩和讲“长毛”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所表现出来的愚妄,并不令人生厌,反而能够同买《山海经》的举动和谐一致,形成统一的风貌,使我们从她的愚鲁中看到真率,从粗犷里看到细心,而这种真率和细心所体现的实质,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所以,作者的选材,不仅严格地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如实地记叙长妈妈,而且在记叙中始终着意表现她身上最本质的东西。

解答: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解题方法链接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解题时,一定要理清思路,看清作者记叙的真正目的,从作者的详略安排等方面找出解答的钥匙。

范例2 朱自清为什么选择“背影”作为表现父爱的角度?这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分析:

《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读着它,你会被父子间那真挚深厚的感情所激动。本文四次提到“背影”,每次情况有所不同,思想感情却一脉相承。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四次“背影”的出现,第二、三次是实写,第一、四次是虚写。实写是虚写的基础,是虚写的条件,没有实实在在的“背影”的描写,本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虚写是对实写的感情的深化和升华。

一般写人物,较多地从正面入手,但只从一个角度写多了,就会让人感到呆板乏味。作者选择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书写父亲的背影,令人拍案叫绝。作为儿子,对父亲的音容笑貌,无不了如指掌。然而父亲临别送行,为儿子买橘子而艰难地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背影,却深深地打动了儿子的心灵,使“我”获得了特殊的感受。这正是作者不随人后、敢于创新的艺术才华。再则,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伤、父爱的真挚等都通过背影恰当地显示了出来。背影,犹如电光火石,一下子照亮了父亲丰富的内心世界,照见了他的灵魂。背影更能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解答:

背影,可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突出背影,是这篇散文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写人记事,应该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解题方法链接

散文的表现角度,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给散文带来摇曳多姿、群芳争艳的风采;散文的表现角度也需巧于运思,独具一格,散文具有作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所以我们在阅读散文时,要善于把握作者观察和认识生活的角度,学习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范例3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分析:

台阶本来只是用以登上高处的,但在落后的农村、在“父亲们”的眼中,台阶用了不同寻常的意义,那是地位,是一种荣耀。作者不惜笔墨地写台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写老屋前的三级台阶: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了一生的心血。而写新房前的九级台阶:

1、对父亲踏黄泥情景的描写,几近神圣,让人觉得那不是在劳动,而是在进行一项庄严的仪式;

2、写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抽烟,又表现出中国传统农民的谦卑。

3、写父亲挑水上台阶闪着腰,即使写父亲的老态,也写出了的失落和悲哀。解答:

台阶由三级变成九级,这个过程居然耗尽了父亲的一生。作者以台阶命题立意,切入口很小,却表现了父亲艰难而又自强的一生,这样就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解题方法链接

小说不同于散文,它的情节根据可以作者的需要虚构,但是虚构也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立足生活。读小说的时候,要揣摩作者的意图,深入理解作者的构思对表现主题的作用。范例4 《老王》中,作者是如何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分析:

老王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除了琐碎,再无大波大澜。要通过这些琐碎的材料,写出他的精神世界,殊非易事。所以,如何把这些小事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尤其重要。作者着力表现的是老王的“苦”和“善”,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一是职业,二是生理缺陷,三是居住条件,这三者之间,存在因果的逻辑关系,因职业的卑微、生理的缺陷造成了生活的困苦;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表现他的“善”。再则,可以看出,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等等。一切娓娓道来,亲切平淡,有条不紊。解答:

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对老王基本情况的介绍,以逻辑顺序为主,写作者一家与老王交往,以时间顺序为主。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解题方法链接

研究这类问题,最好首先列出或在脑海中梳理出提纲,把有关的材料都概括、罗列出来,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其次,还应该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一般叙事类的文章都有一根贯穿全文始末的线索,或情或物等。

范例5作者是如何描写阿长的?这些描写具有什么特色? 分析:

描写,是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直接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概括地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一些生动的细节,如:动作细节,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语言描写,写除夕阿长的叮嘱,反复运用语言描写,“你牢牢记住”、“记得么?你要记着。”、“不许说别的话!”;特别传神的是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第二天清早始而惶急继而喜欢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入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乐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极其丰富的潜台词。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间接对比、映衬法: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解答:

作者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把阿长的形象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极其真切感人。解题方法链接

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鲁迅善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勾画人物以求传神。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把握那些看似平常但却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细心揣摩。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范例6朱自清是如何描写父亲的背影的。分析:

《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固然是因为父亲的“背影”本身具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与作者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描写有很大关系,所以,认真研读文中的描写,对我们的写作会有很大启示。试举两例:

①动作描写。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没有过多夸张修饰的词语,“攀”、“缩”、“微倾”、“努力”这几个普通的词语却饱含着父亲对儿子的感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平凡中见真情使这篇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那为“我”熟识的父亲的背影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意境,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铭刻在“我”的心中。②语言描写。文中父亲的语言都很简短、平淡,但平淡之中寓深情。

当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我”不楚簌簌地流下眼泪时,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当父亲不放心别人送我,决定亲自送我,我劝他不必去送时,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当父亲要为我买橘子时,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当父亲与我告别时,他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含蓄着许多的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这些虽然不是直接写背影,去也是为背影造势,使得背影的形象更为丰满。解答:

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就直接描写而言,先作外貌描写,写衣貌,然后做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作者自己的感情变化有力地烘托出背影,可以看作是间接描写。解题方法链接

解题时一定要把握文中描写最精彩的的片段,细细品味,只要情真,语言越是平淡,往往越有隽永蕴含。另外,要结合父亲的具体情境欣赏描写。范例7 小说《台阶》是如何刻画“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 分析: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既可从正面入手,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可以从侧面烘托、反面衬托;即可以概括介绍,也可以细节描绘。如《台阶》中的对父亲的一段描写:“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这其中父亲的神情写得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这正是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的农民的神情,非常个性化。解答:

作者把握住“父亲”要强能干而又老实厚道的性格特征,重点从正面描写父亲的动作、神态。解题方法链接

人物形象刻画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小说的优劣。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必然是个性化的。所以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能从小说中找出对父亲的记叙和描写,然后筛选出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相关描写,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范例8 《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接近口语,《信客》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分析:

题材不同、作者个性气质及语言习惯不同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作品不同的语言风格。作为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如“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一句就兼有质朴与典雅的特点。其次,警辟而又畅达。这特别表现在比喻句上:“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有些句子容量很大,一气呵成,又有排比成分,气势十分畅达。解答:

本文的语言典雅而不失质朴,警辟又畅达。解题方法链接

品味语言可以从画出佳句入手。能把佳句画出来,就可以看出自己心中的“佳句”有多少。我们的词汇积累,多数还是日常用语。有点文采,是需要的。画出了佳句,就可以揣摩这些句子是怎么表达一个意思的,怎样措辞,怎样造句,怎样修辞,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美感。这样既可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又可以悟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综合开放课堂 【随堂热身】

一、区别下列各组字形,注音组词。(8分)骇()煌()垓()惶()慕()惮()幕()禅()二.解释下列词语带点的字。(4分)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备课人:李老师

①惧惮: ②震悚: ③孤孀: ④莫名其妙: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4分)

A.忘却——()B.惊异——()C.渴慕——()D.淡薄——()

第五篇:西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西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诚然,事物的接受从理解开始,汲取知识也离不开语文。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西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西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多音字“盛、扇”。

2、通过读文体会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通过说话、写话的训练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

4、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进一步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读文体会真实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进一步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花瓣式词语卡片、笑脸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刚刚老师看到同学们做的作业,做的很工整,谁来跟老师说说,你们回家都什么作业啊?(出示词语:一项作业、布置)

二、揭题质疑,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板书课题:特别的作业)

2、谁能给特殊找个近义词

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计:作业怎么会是特别的?特别的作业是什么?

4、师: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出示:第一自然段)

A、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

B、(指名读)谁愿意用响亮的声音来帮老师布置这项作业

5、有什么特别的吗?

三、初读感知,学习第2~3自然段

1、展示作业:孩子们会怎样展示自己的作业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56页,用自己平时常用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作业呢?

2、指名说,板书:紫丁香

杨花

柳枝青草……省略号说明什么?(贴花瓣展示作业)

3、(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4、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可有趣了,于是给他们排着队伍出来了,我们一来读读吧!

有用水碗盛的紫丁香

有放在铅笔盒里的兰花

有插在瓶子里的柳枝

有装在塑料袋里的青草

5、师生合作读,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6、你能把第一句的动词也学着后面的句式一样放在前面呢?该怎么改同座讨论一下吧!

7、瞧,句子的后面还有个省略号“······”呢,那说明

那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丽的作业吧

四、学习第4~7自然段

1、文章的那几个自然段是关于小丽的作业呢?请同学翻开书自由读读课文

2、哇!这么快就找到了啊,我发现刚才四种作业一个自然段就介绍完了,可现在小丽的一种作业就用了4个自然段来介绍,看来课文有的介绍的很简单,有的介绍的详细。

3、(分角色读4—7自然段)能代表春天吗?为什么没有摘而是画,直接摘一朵玉兰花多简单呀!

五、学习8~10自然段

1、我们再来看看小龙的作业吧!在文章的8、自然段。(分角色读课文)

2、这是你找到的春天吗?

3、你觉得小龙是个怎样的孩子?

4、你能把小丽和小龙的作业也学着上面的句式,送到队伍当中去吗?

5、自由读句式,你觉得谁的作业做得,6、是啊,那些紫丁香、杨柳、青草、柳枝都能代表春天,可是小丽和小龙的作业不仅能代表春天,还表示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爱,难怪于老师说······(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7、(贴笑脸)老师笑了,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棒,胡老师也笑了。

六、拓展延伸

1、(出示配音乐的春天美景)春天到处生机勃勃,桃花开了········

2、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很喜欢,有开在上坡的桃花(老师根据图片示范句式)

3、老师送给你们几幅图片,谁也来学着句式说说:有的七、作业:写写画画

1、今天胡老师也给大家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画一幅一幅美丽的春天的画,你们的画上会画些什么呢?请你先写出来吧。有的2、师巡视指导

3、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作业,老师给予评价

西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要认识的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认识一个新部首立刀旁会写本课的8个字,重点指导两个字“利“和”“江”。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读文。

教学重点:

会认13个要认识的字,学习新部首。会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字义、词义

正确朗读课文、读顺课文。

体会看地图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看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知道是什么图吗?教师大屏幕出示(一张是世界地图,一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师:中国地图像什么?谁能说给大家听听?(报晓的大公鸡)板书:“地图”两个字,学生认一认并找出好的办法记住它们。“图”:加一加,一口吃个大冬西瓜。

2.同学你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生:找发现(有黄色、绿色、蓝色还有许许多多的曲线)那你想知道它们都代表什么吗?师:通过看地图我们就能知道哪是大海,哪是陆地、平原、高山,还能看到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你们觉得看地图有趣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看地图的乐趣一课,教师补充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在文中感知生字的读音。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书翻到33页看地图的乐趣一课,端好书请坐直。听老师读课文,注意预习中圈画的生字词正确的读音。

2.请学生们轻声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读不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请教同桌、老师把生字词多读两遍。生:练习读课文

3.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争取读通顺。生:练习读教师适时评价

三、学习生字

1.感知认读,在词语中了解字义或词义。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些这些词语读得更准吧。那我们就赶快把他们从课文中请出来吧。(课件出示词语带拼音)

同学们,你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开火车读..齐读)(强调“彩、所、乡许的字音)

(2)现在老师把这些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吗?(师去拼音生读词指名领读)

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读给同桌听一听。

(3)现在老师要考一考你们记得怎么样?(师随便指词学生读或开火车读)

(指五彩):谁能快速读出这个词?看地图上有哪些颜色?五彩表示什么?(颜色多)

五彩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表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在这些词中请学生选择喜欢的一个词说话。

(平原)指名读这个词。地图上绿色的代表平原。平原是指比较平坦的地区。

(高山)谁能读一读这个词?

有高山就要有平原,指“平原”一词读两遍。高的反义词是什么?高—低

(所有)谁能读这个词?

(意大利):谁能读这个词?

意大利是一个国家名。利是会意字,甲骨文利是由禾和刀构成,意思是能割庄稼的刀,由此产生刀口快的意思。指名领读一读

(北京):谁能读这个词?

北京是我国的什么?(我国的首都)

连起来说一说(教师引导说: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同学们2021年8月8日在哪里举行奥运会?(北京)让我们一起为中国为北京加油吧!

(宝岛):指名读谁知道宝岛是我国什么地方?(我国的.)

同学们请看地图,这就是.,.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有一天,它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举世闻名)谁能读这个词?名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夕和口组成)

闻名的近义词是什么?()谁能用闻名这个词说句话?指名说话

(家乡):学生齐读。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乡在哪儿吗?

我们的家乡在吉林省桦甸市。

家乡是指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教师指中国地图,请学生看看地图上鸡脖子的位置,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吉林。谁能用家乡一词说话?指中等生说一说

教师引导说:我爱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很美丽。

(喜欢)。谁能读这个词?你喜欢什么或者喜欢谁?

(许许多多)谁能读这个词?这样的词我们把它叫做aabb式的词语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叠词吗?指名说一说并及时给予肯定

学生个别认读再齐读词语。教师评价

2.理解识记生字。(字词句联系,以字为主)

同学们能把词语认得这么好,现在字宝宝要从词语中跳出来了,你们还能把它们认得更准更快吗?课件演示跳出的生字宝宝

(1)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许多好方法来记住它们吧,自己用心记一记,把一些好的识字方法和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交流介绍给大家。(小组学习)

(2)汇报学习成果(记比说兼用,以记为主)学生记一个教师在黑板上贴一个字卡

加一加:彩、利、宝、名、许

形声字:彩教师贴“彩”(“三撇”用蓝.绿.黄三种颜色书写)。谁还能给彩找朋友?(扩词)并用喜欢的词来说一句话彩、菜、采进行区别。选择正确的字填空(1)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五(彩)的天地。(2)今天妈妈买了我最爱吃的蔬(菜)。(3)我和姐姐在草地里(采)了好多的野花。

利:利是会意字,甲骨文利是由禾和刀构成,意思是能割庄稼的刀,由此产生刀口快的意思。谁能用利找朋友?

讲故事;“名”字还有一个小故事想听吗?一个人在夕阳下看不清远处的人只好用口来呼唤人的名字。能给名找朋友吗?

猜字谜:老师出谜学生猜名:(一口咬去多半拉)岛:一只鸟落在山上。高:一点一横口,同字横没有。许:言午许。宝:家中有玉就为“宝“京:一点一横长,口字在.,小字下面有。

顺口溜许:言午许找朋友扩词

生活中识字:喜、所

数笔画:平乡

平请学生用手摸摸平平的桌面感受平平的。同学们知道平和谁长得像吗?区别平与苹。

乡家乡故乡学生读两遍

(3)孩子们你们能把黑板上的这些字帮助老师整理一下吗?学生边口述按其结构整理老师相机摆字卡

左右结构:彩所利许上下结构;高京宝喜名独体字;平乡全包围:图半包围:岛

(4)整理后学生抢读生字

3.反馈巩固生字。(音形义统一,以形为主)

(1)听音举卡游戏。

教师说一个学生找一个并读一遍,边找读边收好字卡放在学具袋里。(学生自带字卡)

(2)教师摘字卡:要求摘一个字卡学生读一个,(3)教师抽读字卡学生认读要求:举高的大声读,举低的小声读

(4)字宝宝要来带来更多的词语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出示34页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4.送回课文,复习巩固生字,读课文。

同学们,你们把生字认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不但能读得正确,还能读得更流利。

四、指导书写生字。

(一看二写三反馈)

你们字认得这么好,课文读得这么流利,相信字也能写得更棒,我们现在就把字宝宝送回家。

(1)指导书写利、请同学们看“利”字,在写字之前,老师先教你们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儿)齐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利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利是正方形的字,禾占左半格,捺变点,立刀旁占右半格,左右一样高。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江”字,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江字从结构来看左小右大,三点水儿是弧形的工第一个横起笔在上一线竖中线往左一点,第二横起笔在下一线左一线起笔,到右二线收笔。竖要短。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坐,姿执笔方法。

(2)展示优秀作品评一评取长补短再写一写

五.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这么多的生字真了不起,并把字写得很漂亮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那你们感到看地图有趣吗?(学生说一说看题图的乐趣)说说地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什么?

西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1、导思考并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一段?段意怎样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把古井比作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又是怎样哺育平原上的儿女的?课文是通过哪些个体事例来说明的呢?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句子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不但……还……)这个句子的前半句总结了课文哪方面的内容?后半句又总结了哪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强调了哪个内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1)“哺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用“哺育”?“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怎样使用“络绎不绝”的?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西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一、教学要求

1、观察图画,看懂图意,对照图画理解句群意思。

2、学会13个生字,会写5个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型,理解字义,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3、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4、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学过的生字,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具

课件、小黑板等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出示拼音卡片,读准下面的音节shuō、shuā、shū

二、指导看图。

出示课件,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景色怎样?

三、学习纯拼音句群。

1、学生试读并找出难读音节。读后检查音节卡片上的读音。

2、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连词读→一句一句的读→两句话连起来读。注意该课的要掌握的生字的读音,读后检查。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四、图文结合,理解全文意思。

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是什么意思?“莺歌燕舞”呢?

2、读其他句子,是什么景色?看图说一说,读准:”融”的读音。

五、自由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2、检查生字,指名认读。

二、认识种笔画和本课的5个生字。

1、学习新笔画横折提。

(1)进一步理解万的意思,口头组词。

(2)教师示范,学生仿写。注意本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认识齐

(1)用齐口头组词。

(2)书空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3、学习百、丁、冬、齐,笔画和笔顺,教学步骤同上。

三、学生反复练习,并用开火车检查本课的生字的笔画、笔顺。

1、出示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告诉学生用田字格写字,要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一笔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

2、练习读全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背诵课文。

1、指导背诵。

2、独立背诵。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五、小结。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应该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春天的气息。

西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认识足字旁、巾字底、丬字边,会写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感叹句。

2、积累文中“……的……”类型的短语,丰富语言资料,了解北京和天山的不同景致。发现课文中叠词的运用,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积累并运用更多的叠词。

3、借助文本句式,结合生活实际,以“我想……”开头,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积累词句,练习表达。

教学难点:

以“我想……”开头,借助文本句式,选择恰当短语,描述生活实际和愿望。

教法:示范朗读法、换词拓展法、情境引导法。

学法:生活引入法、对比观察法、朗读感悟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直入课题,指导朗读:

1、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篇很有意思的文章,题目是《我多想去看看》。(教师板书课题)

2、谁愿意来读读课题?(结合学生朗读点评,突出“多想”,体会愿望强烈,引导质疑,“看”的人物和对象。)

3、结合课题质疑:想看哪里?看什么?

(问题导向课文内容,为后面的整体感知做好铺垫。)

二、阅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注意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正确、流利。

2、师生赛读,全体听辨,注意读音,感受节奏和韵味。

3、师生对读,在示范引领中提升,同时感受文章的内容和句式的对比联系。

4、同学练习后,分组分段展示,提升朗读的质量。

5、学习短语:

(1)在大家读的时候,我特别喜欢一个短语“弯弯的小路”。(课件出示)

这个短语写出了小路的特点——弯弯曲曲,其实,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小路,你能换个词说说吗?(学生自主表达,预设:狭窄、河边、尘土飞扬、坑坑洼洼等。)

(2)你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短语吗?请在下面划横线,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自主勾画)

(3)和同桌比一比,看看有没遗漏的,赶紧补充。

(4)班级交流考验:

课件出示: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宽宽的公路遥远的.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

(出示: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引导提炼“壮观的升旗仪式”,积累“非常”和近义词“特别”“十分”。)

你能记住他们吗?(前后变空练习,增强记忆)

仔细观察这些短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预设:结合“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丰富关于“路”的积累,指导“路”的书写,观察“足”作为偏旁的变化,拓展巩固“足”字旁的汉字。

结合“遥远的北京城”“遥远的天山”丰富关于“遥远”的积累。

结合学生的自主发现,尊重个性化发言,拓展短语积累的量。

(5)看图猜短语,将图文结合,巩固短语积累。

(6)回文朗读,抓住特色短语提升朗读水平。

6、了解课文:

(1)“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是谁说的?你能从书中找出答案吗?

结合学生发言,引导完整表述,.的小朋友说:“我多想去北京看看!”北京的小朋友说:“我多想去天山看看!”

(2)可是这两个地方太远了(结合地理位置说明),他们怎么去看呢?

(听爸爸、妈妈讲)

爸爸、妈妈一边说,孩子们就一边想象,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这样——(教师范读)

你能来试试吗?(学生尝试朗读)

大家的朗读读出了这两位小朋友的心情,他们——特别渴望去看看。你能从哪句话看出他们特别想去?

(引导学生关注段尾的重复句式,体现出强烈渴望之情。)

(3).孩子们的眼中,北京有“雄伟的天安

门”“壮观的升旗仪式”,其实,北京可不止这些!(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完成填空练习。)

爸爸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遥远的北京城,有()的(),()。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北京的孩子们又会怎么说呢?

爷爷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遥远的.,有()的(),()的()。我对爷爷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4)咱们的祖国特别辽阔,每一个地方的风情都不一样,你想去哪里?

(出示特色地域风景,引导学生去表达。)

(5)“我想去看看”,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其实我们的愿望不仅仅是看美丽的风景,应该还有其他的。

(出示句式:我想,因为。)同桌交流,看谁说得清楚。

组织全班交流,听听大家的愿望。

(6)其实,每个中国人都会把去一趟首都北京当做自己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虽然没有办法真的去北京,但是我们可以写下这两个漂亮的字,表达我们的愿望。

指导“北京”的书写,注意“北”第三笔的提,第四笔的撇;注意“京”最后两笔撇和点的位置。及时关注、点评、纠正。

三、课堂小结:

全国美景都想看,人人爱国在心间。千里万里不遥远,只要敢想就能见。

四、板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

疆  北

山  天

莲  升

(美景)(生活)

下载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师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组合,语言来自于生活,文学作品更是生活中的情感升华,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种重要载体。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西师版二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碧草连天 题型专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二组课文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生字词掌握 100%掌握《第十一册第二单元“词语盘点”大检阅》就OK了! 二 、四字词语掌握 峭壁 狂风 攀......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一 、给下列加点多音字注音 瓶塞儿 边塞 塞外 堵塞 塞责 丧事 丧钟 丧命 垂头丧气 闻风丧胆 咽气 咽唾沫 咽喉 哽咽 呜咽 待会儿 等待 夹杂......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单元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学期我们又学习了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学习习惯。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本文通过植树活动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一、重要的词语。 不慌不忙 杂草丛生 聚精会神 模模糊糊 以防万一 断断续续 永驻人间 飘飘悠悠 歪歪斜斜 不速之客 二、重要的多音字。 钉......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要点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要点一、要掌握的词。巴望 纳闷 揠苗助长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鹬蚌相争 用尽力气 喜笑颜开 寓言 两则 宋国 焦急 枯死 毫不示弱 味道 充饥 浪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一、重要的词语。 花繁叶茂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手不释卷 清香袅袅 不假思索 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 重见天日 改天换地 傲然挺立 神气十足 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