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范文模版)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朝初,杨载发现钓鱼岛列岛;1582年,明朝将钓鱼岛归入中国版图,隶属福建。日本明治维新后,推行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1879年占领琉球群岛,但当时日本刊物《琉球志》地图中,并没有将钓鱼岛列岛列入日本领土范围。1884年日本人贺辰四郎才发现钓鱼岛,比杨载晚了500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将钓鱼岛与台湾一起割让给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后,台湾归还中国,但琉球归属权未定。1951年,在中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均无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美日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日本私自将琉球和冲绳交给美国托管,对于这一“和约”,我国政府宣布不予承认。1970年至1971年,美国又将琉球和钓鱼岛一起交给日本,触发全球华人第一次保钓运动。中日建交后,双方同意暂时搁置钓鱼岛主权问题。
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政府不顾中日双方的有关承诺,默许右翼团体到岛上建灯塔、立界碑,派军舰阻止大陆和台湾渔民在钓鱼岛附近捕鱼,甚至阻止我方在该海域进行军事演习,气焰十分嚣张。日本之所以垂涎钓鱼岛,主要是因为1969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称,该地区可能蕴藏着石油。因此,日本政府想通过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将其据为己有,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并说日本政府已与声称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日本国民签订了所谓正式租借合同,以年租金2256万日元的价格租下了钓鱼岛及附近的南小岛、北小岛三个岛屿,租期从2002年4月1日开始至2003年3月31日止,而且,这种租借合同今后将长期维持下去。
中国政府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发表严正声明。同时近几年来,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民间保钓人士多次自发组织保钓活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登上钓鱼岛,维护中国的主权。
我们知道钓鱼岛附近海域是中国渔民的作业渔场,可以说中方派遣渔政执法船是依据中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的渔业管理活动,目的是保护中国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中方希望日方停止对中方渔政执法船的干扰跟踪行动。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更加要觉悟到法制的重要性,要多学习法律,多了解中国的知识。我应该要努力地学习法律知识,以使得当在我的生活中出现一些违法事件的时候可以据理力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自古男儿当自强
自古男儿当自强
自强就是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努力向上,奋发图强。《周易》从效法自然的立场出发,提出“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诗经》上也说:“自求多福”。孔子赞赏“刚毅”的性格,他自己就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孟子则从反面强调“自弃者,不可有与为也。”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自强才能自立。唐人李咸用《送人》诗说的好:“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自强不息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深深熔凝在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得以千载延绵,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是人生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孟子·告子下》说的也很,十分,相当,特别,如此,及其非常,超,巨爆,棒,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个要担起时代付与的使命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磨难,挫折才能拥有坚强的意志,增长才干成以大业。司马迁因为替小李辩护而遭受宫刑,被认为是奇耻大辱。他曾想过自杀,但凝熔在精神中的中华民族的自强自立的品质支撑着他,凭着这个信念他完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巨着记传体史书《史记》。从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及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子囚秦着《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成就概因发奋之缘。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天体运行周而复始,永一为继无止息。因而以天道为榜样激励人们自强不息。正如出自《周易》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来已久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仁人君子,同心同德共御外辱为苍生百姓而抛头颅洒热血奋斗终生。做为民族的未来祖国的明天,如今的我们也该向前人一般自强不息为国为民作出一番努力,也不枉在这人世间走一遭。
李咸用《送人》说的好:“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欸!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面对坎坷,挫折,失败只有遇强愈强才是真男儿当之无愧的炎黄子孙。
第三篇:俄罗斯侵占中国领土
作为一个民族,俄罗斯最早是由公元八世纪到九世纪散居在东欧平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演变而来的,一直到十四世纪未、十五世纪初,俄罗斯才形成为一个有统一语言的民族;作为一个国家,俄罗斯是由成立于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起来的,直到1522年瓦西里三世将梁赞并入莫斯科公国,俄罗斯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式国家才正式形成。当时俄罗斯的边界是:北达北海,南到奥卡河,西至第聂伯河上游,北抵乌拉尔山脉,其国土面积约280万平方公里。在1364年以前,俄罗斯人从来就没有进入乌拉尔山以东。直到1581年俄国人斯托沃夫才在政府的支持下代表俄罗斯国家越过乌拉尔山进入我蒙古同胞的居住地。俄罗斯作为一个国家成立后,其历代统治者都将领土扩张作为其主要的国策,他们通过战争、杀戮、威胁、利诱、欺骗、收买等一切人间可用的卑鄙手段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行扩张,有数不清的国家、民族和当地土著居民在俄罗斯的这一扩张过程中被消灭。到二战结束时,俄罗斯(前苏联)已成为一个拥有2242多万平方公里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也就是说俄罗斯到二战结束时,已经占有其它民族近2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在这近2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罗斯通过不平等条约及野蛮的侵略行为共侵占了中国(含中国的附属国)领土达1400多万平方公里,在这一侵占过程中,屠杀了我无数的同胞,掠夺了中国数不尽的财富。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民族象俄罗斯一样贪婪、卑鄙、野蛮,也没有第二个国家象俄罗斯一样给中国带来如此巨大的民族利益的损失与民族感情的伤害。首先,让我们从领土问题与民族恩怨谈起:
——1689年9 月7日,俄罗斯通过《尼布楚条约》霸占了中国贝加尔湖以东及尼布楚一带和外兴安岭的广大地区(即西西伯利亚),总面积800多万平方公里。
——1727年8月31日签订的《布连斯奇条约》和1727年10月21日签订的《恰克图条约》使俄罗斯侵占的蒙古领土合法化,还把原属于中国的贝加尔湖一带和唐努梁海(今图瓦)以北的叶尼赛河上游地区划入俄的版图,上述两条约中国被夺去了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789年,俄罗斯用武力赶走库页岛上的原住民——我赫哲族同胞并将该岛并入俄罗斯的版图。
——1858年4月16日,在莫拉维夫的刀枪之下,奕山未经清政府同意就签订了《瑷晖条约》,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土地划给了俄罗斯,其面积也有60多万,清政府当时就未承认该条约,并且还处分了奕山。
——1860年11月11日,俄罗斯趁我鸦片战争失败之机,再次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该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了《瑷晖条约》,并将在《瑷晖条约》中规定由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罗斯。该条约还将中国的三个内湖斋桑湖、特穆尔湖、巴尔喀什湖界定为界湖,使中俄边界向中方推进了许多。该条约使中国丧失的领土达100多万平方公里。《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和《瑷晖条约》使中国的整个东西伯利亚(约二百多万平方公里)全部被俄罗斯侵占。
——1881年2月,在俄罗斯与 英国的共同逼迫下,清政府与俄罗斯签订了《伊犁条约》,条约把中国霍尔果斯河以西1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以俄国,1882年到1884年双方又签订了《伊犁界约》和《喀什噶尔界约》,中国再次被割去7万多平方公里。
——1900年7月24日,俄罗斯出动17万军队进入我江东六十屯并将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我汉族同胞(都是宁死不屈的山东籍人士)十六万人全部斩尽杀绝(只有区区数百人泅渡逃脱),其中的绝大部分妇女被**,当时的黑龙江都被中国人的鲜血染红了,江东六十四屯从此成了俄罗斯的领土。
——1912年,俄罗斯趁中国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动荡,策划并胁迫外****,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共戴帝国”。1913年10月,不堪俄罗斯欺压的外蒙古发表声明放弃自治回到祖国的怀胞。1921年,前苏联进军外蒙古,逼迫蒙古同胞签订了《蒙俄修好条约》,外蒙古再次独立。外蒙古的独立始终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承认。
第四篇:关注中国领土争端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以下能力:
1.能对事件进行准确叙述
2.能围绕主题提出具体的问题
通过本次活动课的指导,需要提升的能力是:
1.学会从发现的问题中归纳、提炼、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2.学会正确、规范地表述课题。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领土争端的现状,以及前因后果。
2.能围绕主题提出一两个有意义的问题,能梳理归纳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问题意识和合作探究意识。
三、活动重难点:
学会分析、归纳、筛选、提炼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课题。
四、活动准备:
相关的课件、搜集关于中国领土争端的资料。
五、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主题
1.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大家看一下,然后谈一下你看后的体会。
2.观看南海问题视频。
(二)思考之后 汇报发现
1.师:同学们,这段视频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各小组自由交流。
2.师: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渔民在此生产生活,繁衍生息。但近代随着南海开发的深入,油气资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的陆续发现,让一些国家“眼红”,就企图抢占,这便产生了南海问题。这类领土争端问题不仅在中国南海存在,其他地方也有。大家回想一下,然后发言。
3.发言、总结。
(三)小组讨论 选出问题
1.师: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更应该关注国家命运,国家领土的完整便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大家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中国领土争端是一个大问题,大家研究要深入,具体,就必须选一个切入点,然后进行深入的研究,也就是说要确定一个子课题。
2.教师明确选题标准:
(1)有研究价值
(2)有具体内容
(3)有能力完成3.规范表述课题
可以利用以下几种说法当中一种让我们的问题更规范!
关于()的调查
关于()的思考
关于()的研究
关于()的探索
关于()的现状分析
4.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5.梳理问题、发言
六、归纳总结 升华主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对中国领土争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确定了相关的子课题。接下来大家要开始搜集相关材料,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基础。
第五篇:自古读书皆吟诵
自古读书皆吟诵
邀三五友人,且泛舟湖上,且邀月对饮,且流觞曲水,且登高释怀,且行且吟。吟诵在古代,是如同识字、写字一样,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而对于古人来说就像吃饭穿衣一样的吟诵,如今却少有人知,这是吟诵之殇,也是中国古典诗文之殇。吟诵是通向传统文化的一扇门,是被遗忘的读书方式。经过百年岁月的蹉跎,吟诵已如刚出生的婴儿般孱弱,但是它的背后有3000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所以又充满了希望和生机。
吟诵不仅仅是诵读方式,它还是创作方式、教育方式、修身方式、养生方式,是汉文化的意义承载方式和传承方式,它是中国式读书法,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
几千年来,我们培育了那么多托起灿烂古代文明的人才,他们都是如何教育出来的?古代的老师是怎么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吟诵。吟诵教学法,就是老师带着学生吟诵几遍,外加少量讲解。这种方法,在今天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好像老师太不负责任了,其实却是极聪明、极负责、极深刻的教学法。现在的国学教育,经常提倡小时多背,长大理解。趁着小时候记忆力好,多背,长大了理解力好,再理解。这种说法是不错的,我也赞成,但是并不完善。小时候背过,长大了不一定理解。古代是在小时候背诵时就埋下了理解的种子。埋的方法,就是吟诵。它就像是一套编码,在孩子不懂的时候当成歌一股脑儿教给他,等他有了理解能力,再慢慢自己解开。
吟诵是每个汉语母语者的本能,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从娘胎里带来的本能!吟诵有其内部的规则,但至少可以开始吟诵,这是没有问题的。吟诵对汉语是母语的人来说,是天然的、自然的,所以吟诵对汉诗文才是必然的。当然,是否好听并不重要,因为吟诵的目的在于感人,感动自己,感动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