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答案(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22:3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小平理论》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小平理论》答案》。

第一篇:《邓小平理论》答案

邓小平理论答案

一、1、D2、D3、B4、B5、B6、C7、C8、C9、B10、A11、B12、D13、A14、C15、C

二、1、ABC2、ABCD3、ABCDE4、AE5、ABE6、ABCE7、ABCD8、ABCDE9、ABC10、ABCDE

三、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系。因为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学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义的世界方法论为指导的。②它们有着共同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来源实践,服务于实践,为实践所检验,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科学。“三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具有新的时代内容;一脉相承,又别开生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③它们有着共同的、人民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学说主张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每个人都得到自由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张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利益。(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鲜活的时代内容它集中反映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和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宝库的新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需要不断发的科学体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理论品质,理论创新产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是永葆命力的不竭源泉。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神,关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关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政之基、力量之源。首先,“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进一步回答了党应该怎执政的问题。只有按“三个代表” 的目标和方向支建设党,才能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完全固、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党,才能经得起各种风险的考验,真正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次“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的执政之基,进一步回答了党应该怎样执政者的问题。它从根本上答了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执政的内容、执政的任务和执政的要求。最后,“三个代表”揭示我们的力量之源,进一步回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个代表”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什么样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课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任务作出了新概括,丰富和深化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内涵为学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要求,提供了衡量我们党执政兴衰成败的准,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它形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设的指导思想。

2、(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2)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所以改革也可叫做革命。(3)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的一般性变革,而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4)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5)改革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改革决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度的自我完善的发展。

3、(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分)(2)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3分)(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2分)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建设的必由之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2分)(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2分)

4、(1)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地照顾到一些有关国家在这的投资和其他利益。(2分)(2)“一国两制”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安居乐业。(2分)(3)“一国两制”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2分)

第二篇:201001邓小平理论答案

“10年1月”论述题

1.如何正确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答题要点:

(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体现。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 ;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

(4)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解决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为此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2.试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

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要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把广泛开展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3.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

答题要点:

(1)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问题,是由要长期保持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断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

(2)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就成了在全国执政的党。党在执政的50多年时间里,总的来说工作是努力的,成绩是显著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有过失误,党在执政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挫折。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承担着十分艰巨的领导任务。如何能够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并且领导人民按照预定的目标取得成功,还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4)党在执政之后的所有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来展开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第三篇:《邓小平理论》复习题与答案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社会实践基础

答:1.历史定位: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成为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成为邓小平理论。

2.形成条件: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

3.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4.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性质:一方面仍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答: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意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反复思考和强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搞清这一问题,是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所决定的。根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的思考,邓小平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回答,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模糊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于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突出生产力,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第一目标。

在生产关系上,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

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手段与目标的辨证统一。

四、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答: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原因是:

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第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时代主题的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因为:(P228)

第一,中国发展的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第二,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第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3.“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对改革开放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为我们扫清了阻碍改革开放的种种“左”的思想和观念的障碍,它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种种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二,以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是由我国是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以及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所决定的。

第三,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第四,“三个有利于”标准为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提供了根本依据。

第五,“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基本路线以及其关系。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社会主义共性,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性,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层含义是有机统一的,二者不可偏废。但在当前,应当特别强调和重视它的后一层含义。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

3.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是关键。“两个基本点”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这三方面之间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不可偏废。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七、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答:1.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三个目标:经济上富强、政治上民主、精神上文明。

3.三个重点:第一,农业;第二,能源与交通;第三,教育与科学。

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答:1.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2.中心:提高经济效益。

3.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4.结构:优化结构就是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5.原因:第一、可以节约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

第二、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第三、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九、区域经济梯次推进。

答:1.内容:“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987年邓小平提出)

2.依据: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再到新的不平衡”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构想,正是运用这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3.加快中西部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部发展更快,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了,于是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把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方针。

十、基本经济制度。

答: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在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所决定的。具体原因是: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凭借自身的力量和手段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第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控制着生产和流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

第四、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切实保证。

第五、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所有制与非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区别: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社会或劳动者集体支配、经营生产资料并对产品进行分配的具体方式,它主要是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十一、分配制度

答:1.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劳动作为人个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分配制度的内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一、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第二、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

第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第一,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需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是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时,把劳动报酬和劳动效率挂钩。在其它分配方式中,需把生产要素获得的利益,同各种经济的效率相结合。

第三,兼顾公平就是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做到合理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第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兼顾公平有利于防止收入的过分悬殊,保持社会稳定。

第五,在微观层次应坚持效率优先,侧重于效率实行;在宏观层次,侧重于体现公平。

十二、社会保障制度。

答:1.含义: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2.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3.核心:社会保险

4.社会保障的功能:第一,社会稳定功能。第二,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第三,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第四,经济调节功能。

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内容:

第一,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第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对立的。资本主义可心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第三,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国家对市场的调控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第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十四、邓小平的新判断: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十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答:1.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由地处理本国对外一切事物。

2.对外开放的含义及其体现。

我国对外开放采取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办法。建立经济特区,逐步完善对外开放的格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十六、社会主义民主。

答:1.社会主义民主是指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2.特点: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是具有广泛性的民主。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是维护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人民内部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与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3.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这集中体现在:

第一,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真正享有。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泛的民主政治。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4.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新型民主的三个特点:)

第一、两种民主的经济基础和宗旨根本不同。

第二、两种民主的阶级实质不同。

第三、资本主义民主是虚伪的、形式上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是真实的、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十七、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答:1.共产党为领导,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2.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基础。

3.以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

4.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甘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基本方针。

5.以宪法为活动准则。

十八、依法治国。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十九、精神文明建设。

答:1.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总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在全民族、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原则是:重在建设。重大建设也就是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毋求实效。

二十、一国两制。

答:1.“一国两制”的内容:

第一,“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第二,实行“两种制度”

第三,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的局面;

第四,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高度自治、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二,“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把党的统一战线学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二、赋予“和平共处”以新的涵义,把和平共处思想和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与解决国内问题。)

3.“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

第一、他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二、他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

二十一、新时期统一战线。

答:1.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2.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3.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二

十二、民族问题。

答: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十三、三个代表。

答:“三个代表”的内容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篇:邓小平理论考核册答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考核册

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贫穷与富裕

2.我国在(B)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A.1949 年 B. 1956 年 C.1957 年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A)上来的战略决策。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4.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是在(B)。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C)。

A.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全 B.世界经济发展我极化

C.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C)。、A.改革开放20 多年来历史经验和科学总结

B.新中国成立50 多年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C.党成立80 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和科学总结

7.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A)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A.人民的根本利益 B.人民的当前利益

C.人民的长远利益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加强(A)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9.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国内生产总值突破(C)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A.2000 B.1500 C.1000

10.2004 年9 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C)的能力。

A.领导政治 B.领导经济 C.领导发展

11.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B)。

A.第一目标 B.第一要务 C.第一职责

1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B)的集中体现。

A.政策和策略 B.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C.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B、C、D)。

A.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酝酿生产阶段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的提出阶段

C.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D.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

2.我们党在新的世纪要副食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B、C、D)。

A.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推进现代化建设

3.科学发展观坚持(A、B、C)。

A.发展为了人民 B.发展依靠人民

C.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发展方向由人民决定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B、D)。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高速发展 D.可持续发展

三、简答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指什么?

主要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密集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新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和实践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力量。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

第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

第八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

第九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的历史实践有哪些经验最重要?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第二、必须始终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第三、必须始终自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5、简述如何统筹城乡的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根据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相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6、简述如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了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作业

2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C)。

A.1945年 B.1966年 C.1978年

2.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B.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实事求是

3.思想路线的本质在于(B),在于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探索中前进。

A.与时俱进 B.创新 C.革命

4.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改革和开放

C.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

5.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有优越性,根本上决定于它能否(C)。

A.实现社会公平B.消灭剥削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城市和农村的矛盾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8.在党的十五大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9.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B)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A.和谐 B.进步 C.发展

10.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中,“和谐”是指(A)。

A.社会现代化 B.政治现代化 C.文化现代化

11.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B)。

A.2000年翻一番 B.2000年翻两番 C.2010年翻两番

1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是(A)。

A.农业 B.工业 C.第三产业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A、B、C、D)。

A.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B.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D.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3.改革开放主要解决(C、D)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如何坚持社会主义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4.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设是(A、B、C、D)。

A.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 B.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

C.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 D.实现共同富裕

三、简答题

1.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意义在于:(1)保证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对于制定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意义;(3)保证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正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深入贯彻,我们才不断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政策。

2.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答:因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实事求是的深度。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人的思想只有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发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2)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认识符合新情况,做到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3.如何理解“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答: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微型机和活 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和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4.建国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答:(1)对中国的国情缺乏全面的了解;(2)错误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忽视发展生产力;(3)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这种不发达,既表现在生产力上,也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归根到底,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6.简述党的十五大“新三步走”战略。

答: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在21世纪前50年,我们的目标是:(1)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3)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为:

(1)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推动生产不断发展,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解决好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才能接受时代挑战,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2)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伯全面发展。

2.如何正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

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试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答:(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五篇:邓小平理论作业3答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二版)作业3答案

官联勋2011年04月16日文章浏览次数:12822

资源来源: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二版)作业3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A 2.C 3.A 4.C 5.C 6.A 7A 8.C 9.A 10.B 11.C 12.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AB 2.ABCD 3.ABCD 4.ABCD

三、简答题(每题5 分,共30分)

1、怎样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

答: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l)发展是目的。发展首先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只有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3)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

定不变。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4)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简述 “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把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4)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如何?

答:(1)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2)从法治和德治所属的领域看,它们同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3)从实践着,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实际生括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5、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方法是什么?

答:(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3)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4)必须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确保国家的安定团结。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 论述题(选做2 题,每题17分,共34分)

1、如何正确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答:(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体现。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 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 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这是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必然结果。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大愈好,要防止产生两极分化。

(4)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解决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针对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为此必须:取缔非法收人;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2、试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作出的强调。

答:(1)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4)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答:“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和谐文化建设起着统摄和支配作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和谐文化的灵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的核心。(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下载《邓小平理论》答案(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小平理论》答案(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邓小平理论概论(第一次作业及答案)

    《邓小平理论概论》2010年下半年第一次作业(非毕业班)一、单选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

    邓小平理论和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 1-5 BBABA 6-10 AABAC 11-12 BB 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BCD3 AB4 ABD 三、简答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

    邓小平理论(精选合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稳定发展,新农村逐渐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一切都离不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

    邓小平理论

    认真学习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王蓓 党的十五大和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推进 机构改革的任务。在这个时候,我们重温邓小平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 思想,对于......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一块石头两只猫三条鱼四只鸡 还有五十加一百所谓‚一块石头‛,指的是邓小平说过:改革开放和搞经济特区前无古人,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所谓‚两只猫‛,指的是白猫黑猫,......

    2014邓小平理论

    产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教育思想 [单选题]1.邓小平教育思想是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什么说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A:邓小平理论B:毛......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试题及答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题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以及最新理论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 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开国大典)......

    川大《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100.0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03日 16点04分 说明: 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而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