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心目中的重庆城市精神
我心目中的重庆城市精神
浩浩巴山,环矗千仞屏障,纵揽秦陕雄风,荆楚长烟,西蜀流霭,云贵苍月;绵绵渝水,冲决百里长峡,挟涌巴僰古韵,唐宋烟尘,抗战峰火,时代新声„„
重庆是一座山灵水奇、自然天成的城市,是一座历史悠远、人文荟萃的城市,也是一座雄踞中国西部,期冀把握时代脉搏、引领发展潮流的城市。这样生机勃勃的城市,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城市精神!
我心目中的重庆城市精神,首先在于它的负重坚韧。独特的自然环境,艰辛的历史磨炼,赋予了这块土地负重自强、坚韧不拔的卓越品格。巴人先祖廪君,率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终于崛起清江流域。南宋末年,钓鱼城以区区孤城,抵抗强敌达三十六年之久,击毙元酋蒙哥,成为世界战争史上一大奇迹。抗战时期,重庆作为东方反法西斯的精神堡垒,当欧洲各大城市相继陷落之际,苦撑危局,演绎了多少悲壮故事!日常生活中,无数普通重庆人,更是以坚韧乐观的性格,挑战命运,笑对人生。如三峡纤夫,拉着岁月的纤绳,在大浪淘沙中苦苦跋涉;如山城“棒棒军”,挑着沉重的担子,在大街小巷默默奔波;如个体老板,驮着自家的产品,在烈日炙烤下殷殷忙碌„„这些不正是重庆城市精神一道最鲜明的底色吗?
俗性的耿直、粗豪,更不是血气方刚、两肋插刀,慷慨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为正义事业勇于献身,是为大众利益乐于牺牲,是为国家发展甘于奉献。巴蔓子为国家利益,割头谢绝楚王;巾帼英雄秦良玉为民族大义,率众征讨叛逆,七十岁时仍坚持“反清复明”;三十万川军将士脚穿草鞋、身背大刀,告别父老走出夔门,为抵御倭寇而洒尽热血;红岩英烈为寻求真理,“甘愿将牢底坐穿”,直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三峡百万移民为祖国建设,“舍小家,为大家”,泪别桑梓远赴他乡„„这些事迹,虽然历史时段不同,行为主体不同,但都体现了慷慨大义、舍己为人的精神。古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我巴渝大地,从古至今,又岂乏人哉!
我心目中的重庆城市精神,还在于它的包容大度。包容大度是一个城市走向成熟大气的文化气质。重庆是一座移民城市,历史上先后大规模移民十余次,包括秦汉时期獠人从秦巴地区移至长江、嘉陵江畔,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抗战时期全国各地民众避乱陪都,“三线建设”时期大量军工企业内迁重庆„„无论何时,重庆都以开放的胸襟迎纳这些移民,让他们在这里扎根、繁衍,成为这里的主人。正因为有这种包容大度,重庆的文化性格才显得大气、外向、开放,而不是保守、褊狭、偏安。当然,重庆要建成长江上游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一座国际大都市,还必须进一步敞开胸怀,以“会当凌绝顶,一 更在于它的敢为人先。重庆人虽然居
个吃螃蟹的人”。秦时寡妇巴清冲破礼教羁绊,业,成为川中巨富;清末民初,邹容以二十一岁青春芳华,勇作“革命军中马前卒”,为反封建反帝制奔走呼号,成为时代弄潮儿;民国年间,实业家卢作孚积极创业,先后创办多家知名企业,为民族抗战大业作出赫赫贡献;而今天,重庆人“雄起”的呐喊声排山倒海,重庆人勇于进取、创造辉煌的佳话更是不断涌现,连重庆美女都比其他城市的姑娘穿得更靓、更新潮,让八方游客为之瞩目。这就是重庆敢为人先的文化性格,盆地装不下它的激情四射,巫峡挡不住它的豪情奔放,它注定要以大江一泻千里的气势,冲出群山,拥抱大海!我祝愿重庆前程似锦,更祝愿重庆城市精神发扬光大,引领时代的风骚!
摘自[龙华网 ]冰一剑/文
第二篇:我心目中的城市精神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的是:我心中的洛阳精神!
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她叫洛阳;有一座开放的城市,她叫洛阳。穿越时光的隧道,撩去岁月的风尘,感受千年帝都的博大和厚重。洛阳,历来被称为“王者之里”,儒学从这里兴起,玄学在这里形成,佛学从这里传播,经学于此处兴盛,历史的灵魂在这里凝聚,文化的底蕴在这里沉淀。“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历史赋予了洛阳这座城市独有的传奇,打造了河洛文化无与伦比的精、气、神!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久远,洛阳的历史就有多久远;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灿烂,洛阳的历史就有多灿烂;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辉煌,洛阳的历史就有多辉煌。
放眼洛阳的今天:“一中心五组团四支撑”的发展格局已经拉开,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重要经济版块、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福民强市”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
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一个时代需要一种精神,开放崛起的洛阳,同样需要一种精神。精神是图腾,精神是动力,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意志和品格,是文化特色、价值追求的高度凝炼,它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影响着一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洛阳的城市精神应该是:厚重大气,崇德包容,活力开放,和谐奋进。
首先是厚重大气。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雄踞中州,北邙为骨,黄河为怀,洛水为乳,有包举宇内,吞吐天下之势,丰厚文化底蕴无与伦比。人类文化的始祖伏羲氏曾降服龙马,创造了先天八卦;古丝绸之路从这里启程而联通欧亚;大运河从这里贯通而连接南北;龙门石窟在这里雄立而傲视天下。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山水赋予育了洛阳一种雄浑,一种厚重,一种无与伦比的磅礴之气。正是这种厚重、大气、开放的胸怀,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掬起一捧水,挖起一掊土,你都会感觉到一种来自上苍的恩赐,一种来自天地的浩然大气,一种来自历史的沉甸甸的厚重!
其次是崇德包容。洛阳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怀,《道德经》著于洛阳,太学兴于洛阳,礼仪光大于洛阳,体现了洛阳作为河洛文化核心的包容性。洛阳不排外,不封闭。才不产于洛,而养于洛。老子来自楚,孔子来自鲁,洛阳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这些圣哲,同时又把这里的文化魅力传播到四面八方。历史上,洛阳还接受过多次民族的大融合,正是这种大融合加速了中华大家庭的形成。
然后是活力开放。洛阳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但同时又是一座充满了青春、朝气和旺盛生命力的城市。古代先民们开发了洛阳这片热土,现代洛阳人以无限的活力在塑造着这座城市。逐鹿天下,问鼎中原,方显英雄本色。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洛阳,要成就崛起的巨大事业,必须塑造一种与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城市新形象。图强、争先,是远景、也是目标,更是进取的洛阳人民满怀的激情壮志。今天,洛阳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幕已然拉开,洛阳正敞开胸怀,以开放的胸襟,奋发崛起。
最后是和谐奋进。人类需要和谐,世界需要和谐,城市同样需要和谐,和谐是城市长久发展的基础。如今,洛阳这座人文荟萃,名人辈出的古都,千年历史积淀了这座城市厚重大气的王者风范、崇德包容的高尚品质、活力开放的进取意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河洛文化自然发展、兼收并蓄的和谐精神,架起了古代与今天、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自然之间的桥梁,创造出了天人和
一、雅俗共赏、中西合璧、古今通融的城市风尚。竞争和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需要我们同心同德,携手奋进。奋进就会不甘于人后,奋进就会勇于超越历史,奋进就会登高望远,奋进就会厚积薄发,奋进就会一鸣惊人,奋进就会面向未来,奋进就会谱写出洛阳美好明天的壮丽颂歌!
第三篇:我心目中的长征精神
我心目中的长征精神
化学许飞
“长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我的记忆里应该是在2001年。
那年,我和爸爸几乎每晚八点都准时守在电视机旁看央视一套播放的电视剧《长征》。其实,刚开始我是不愿意看这种历史剧的,要不是家里只有一台电视机,而老爸又是退伍军人特别喜欢战争影视剧,我早就和我的《海尔兄弟》在一起了,也许就是这么的机缘巧合,让我初次接触到了“长征”这个词。
那是在1934年的10月份,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超过一半。12月份,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第2年1月份,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也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同年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才宣布长征胜利结束。整个长征历时两年,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红军依靠非凡的智慧、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奇迹,谱写了人类战争史上一部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
虽说红军最终胜利到达陕北,但是,这一路走的却并不容易。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这些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们凭借着不怕牺牲的精神做到了!
渡过24条河流、爬过18条山脉(有5条被终年积雪履盖)、经过14个省份、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开进并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放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这二万五千里的路程他们仅凭借一双草鞋做到了!
装备简陋,物资匮乏,环境恶劣,前有敌人后有追兵,那是怎样的艰难啊!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却并不曾埋怨,不曾懦弱,不曾屈服。他们做到了!
他们把个人命运与党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一起,义无反顾肩负起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历史重任,他们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抒写了一首荡气回肠、感动世界、震惊历史的英雄史诗!
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在长征这一历史题材中,属于今天和未来的,就是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
今天是和平和建设时期,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红军的长征精神也同样能带给我们当代大学生启发,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长征精神可以提高我们的爱国精神。
在当今以自我为主的不良价值观支配的我们这一代,爱国精神的培养是必须的,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就更应该身先士卒
一个没有灵魂,没有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可言的。而爱国主义精神也不能仅停留在嘴上,要烙印在思想意识上,要有真正的民族荣誉感和国家主权意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只有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在缺乏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精神的我们这一代,弘扬长征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迫不及待的。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无论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贯穿其中的红线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是高素质的人才,也可能仅仅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所以说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理想、立志成才的重要条件。
三、在困难面前更应该保持团结的精神
在当今畏难情绪、个人自私主义盛行的我们这一代,团结互助、互相支持是克服困难的最有效的武器。
长征是一曲团结协作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数不清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故事。团结,它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它并不只存在于志同道合的人群之中。想要成为一个团结优秀的集体,只需要我们都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让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心灵的温暖。学会在他人的赞赏中寻得自信,而不是狂妄自大;学会倾听他人的话语,而不是妄加评论;学会客观地看待他人的言论,而不是偏袒憎恶;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而不是放大缺点;学会平和地对待他人的缺陷,而不是挖苦讽刺;学会在必要的时候让步,而不是斤斤计较,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理所当然的,彼此之间还要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而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当代大学生就更应该传承长征精神,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努力创造未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四篇:我心目中的大学精神征文
我心目中的大学精神征文----------------------
大学,你在哪里?
接到这个主题时以经精疲力尽,给班里的同学说了好几遍,无人愿写,无奈之下,我敲起了键盘。。
今天我愿以在这里展开一次讨论,诉说心底痛苦的呐喊。。理想的“大学精神”我们的校训就总结的很好:“厚德 强能 求实 创新”。可是,今天哪个学生做到了?不说做到,谁还记得?
看看我们的学校吧,横幅满天飞,各个活动都在开展,部门与部门的竞争、系与系的竞争,搞活动固然好,可是太多了会不会泛滥,而且几乎都是强制性的,比如:每个班必须(至少)交一篇或出多少人参加演出、比赛、公众。有同学跟我说:“班长,学校搞活动很好,但太多了大家就没积极性了”。
当一个活动被加上“必须”、“至少”等词时它本身就失去了意义。我做为一个学生干部、学生会成员,几乎天天都在思考怎样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包括活动和学习),现在发现: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我们也有很大问题,学生会就像一滩泥,这么多人的一个团队,就只有几个积极的在硬撑着,能不累么?能不出问题么?这就是管理上的严重失误,举个例子:3月份的爱心餐票送到各个系里的时候已经是3月15号,幸亏我及时发现帮忙把不该我干的事干了,我在晚上11点左右送到了男寝室各个班长、团支书手里,不然又要在系里被拖延多久?很明显,时间过了,15号之前的票就不能用了,损害了受助同学的利益,一个学生干部如果损害了同学的利益,那么一切都是扯
淡。当我们的学生干部都在懒散、都在以耍为主,怎让我们同学们积极起来?
说了学生干部的问题,我们有关部门的领导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呢?看看我们的各种鲜红的横幅,我们是一个大学还是一个“活动乐园”?我为此专门在4月30日走访重庆各个高校(专本都有),绝对没有那个学校和我们学校这样没有一点大学韵味,横幅挂满街,人人脸上都是浮躁的表情,这不是校园,这是“文化大革命”,我们都应回头看看我们的校训,想想我们是否还在以学习为主,学生会的主要职责是辅助学校、服务同学还是搞各种活动,领导们是否应该管理一下少一些无用的活动,多一些经典、有意义的活动?今晚我去陈家桥学府广场看了关于“喜迎十八大”的文艺演出,搞得很好,除了我们学校的《海那边》都很扣主题,很有新意,歌颂了党的正确领导、党的伟大,团的爱党、爱国、青春气息,陈家桥的发展、创模以及革命的艰辛。其中大学城一中的舞台剧《真实的故事》很出色,有创新、有正面教育意义。
最后我衷心的希望学校能把我们的校训重新拿出来,不要让她只存在纸上,而让她存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血液里,我们校园的每个角落,因为这是一种精神,重电的大学精神,中华民族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个大学也应该有。
当然我们的学生干部更应该率先有这种精神,大家一起努力,净化自己、改革团队,活动不宜多,而在精。当然这是困难的,一时半会儿是实现不了的,但祖国的飞速发展容不得我们继续懒散下去,“生
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必须肩负起身上的责任,只有这样,当我们走社会时才能对自己的未来出选择,增强忧患意识,肩负起历史责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同学们:勇敢的接过我们的使命吧!
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最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
第五篇:安全城市重庆
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近日,中央综治委发文通报称,重庆在2010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中居全国第一。该考评主要考核群众安全感、严打整治等指标。据重庆社情民意调查,该市公众安全感指数连续7年在90%以上,2010年达到95.89%,创历史新高。
刘光磊说,近年来,我市公众安全感指数大幅提升。据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我市公众安全感指数连续7年在90%以上,2010年达到95.89%,创历史新高。在全国综合考评中,2008年我市排名全国第19位,2009年排名第13位,2010年综合得分93.48分,在全国排名第一,连续两年成为综合治理工作全国优秀省(区、市)。考评结果充分说明,重庆已成为全国最安全、最稳定的城市之一。
又讯 昨天上午,我市召开全市重要目标“四防一体化”(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建设推进工作电视会议,对上半年全市重要目标“四防一体化”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了讲评,就下一步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