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政府采购实施监督的若干对策及建议
对政府采购实施监督的若干对策及建议.txt27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对政府采购实施监督的若干对策及建议
日期:2010-01-20来源:张雁
建立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规范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运作效益,促进廉政建设。通过政府采购审计监督,一些地方采购中出现了贪污、受贿、泄密、拿回扣、开大发票、购进假冒伪劣商品等以权谋私、损公肥私腐败现象,阻碍了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切实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提高监督效果。
一、强化监督机制,规范运作
一是要实行采购、验收、付款三个环节的分离。采购由政府采购中心组织实施;验收由使用单位(必要时会同采购中心)执行,并签发验收单;由财政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验收情况直接将资金拨付给供应商,以分解权力,形成相互约束的监督机制。二是要实行采购管理、实施、监督三种职能的分设。财政部门只负责采购计划审核和采购资金管理,不包揽采购事务;监察、审计、工商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等部门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监督,不直接经办采购业务,让管理、实施、监督三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政府采购中心、监督部门分别承担,相互制衡,相互约束。三是要建立和强化三项工作制度。建立内部监督制度,通过政府采购办公会议、民主生活会、内部信息及时通报情况,相互监督;要坚持事前报告与定期报告相结合的制度;重大采购业务要事前报告,让监督部门做到心中有数,主动介入,主动实施监督;要建立干部岗位交流制度,让采购岗位的干部不断摆脱各种关系的羁绊,减少谋私的可能。
二、加强过程监督,跟踪设防
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公开明示
要建立和认真落实采购事务公开制度,做到“六公开”即将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项目、采购过程、采购结果、举报电话(传真)等向社会公开。还可以采取设立举报箱、发送调查问卷、走访等形式征求群众意见。采购公开要做到“公开、具体、实在、全面、”采购前公开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项目、举报电话;采购后公开采购过程、采购结果、合同履行情况。公布的情况越具体越能堵塞采购漏洞。实事求是地公开各种数据,决不能糊弄群众、弄虚作假。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公开的都要让其见“阳光”,防止暗箱操作。
四、完善法律法规,依法监督
目前,政府采购领域仅仅只限于一个《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一些地方性政策法规,尚不很完善。应尽快制定出台《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监督实施细则》、《政府采购审计监督制度》、《对供应商准入政府采购市场管理的规定》、《对政府采购人员从业资格的规定》等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逐步形成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管理监督政府采购行为,保证采购活动的正常、有序运作。
关键词: 监督 建议 政府采购 对策 若干
第二篇:政府采购对策和建议(精选)
确保政府采购价格合理的对策建议
实行政府采购,有利于促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省财政开支;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还有利于政府更好的治理社会以及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政府采购制度值得继续推行并深化落实,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政府采购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少政府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等。因此,必须强化标前的管理、招标中的运作和招标后的监督,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某一项目的政府采购任务。
一、产生政府采购价高原因
(一)实行竞标产品报备行规,垄断货源提高销售价格近年来,制造商在各省建立总经销,总经销建立若干经销商,形成完整的销售网络。规定各省之间不能串货,同种型号产品编制不同的产品编码。经销商与采购单位形成默契后,将采购招标单位及货物技术配臵报备给总经销及制造商,制造商供给唯一编码,其余的经销商拿不到该型号的编码产品。因此,制造商确保高价出厂,经销商抬高销售价格,通过串标围标获得高额利润。
(二)自由的网上报价,提高网上询价的预算价 政府采购网上商品广场的商品价格是供应商自行报价。由于政府采购招标环节多、时间长、因素多,供应商在网上报价时必然考虑此因素;办公设备、IT产品降价频繁,供应商不能及时调整报价;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和物价部门未能进行有效监督,造成网上询价的预算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三)恶意操纵招投标,抬高政府采购价格
恶意操纵招投标九法:一是标前管理缺位,放纵投标人设定有利条件。有的采购单位未建立相互制约的工作制度,出现将采购项目技术配臵和预算价、招标文件和采购合同初稿由参与投标的投标人提供,设臵有利条件,使公平招标留下隐患,造成采购价偏高。二是指定设计指定招标,内定中标人。招标单位有关人员为了使某公司承接项目,私自指定某公司提供项目设计、技术指标配臵和预算价,为某公司在招标文件设定有利的条件。三是制定量身定做的标书,内定中标人。投标人为了中标,事前与招标人或招标机构有关人员私下约定,在制作招标文件时,按投标人有利的资质、品牌、型号、编码和业绩等条件来设定招标文件中的资质、技术要求和评分办法,使内定中标人高价中标。四是巧妙设定特殊条件,排挤竞标对手。在招标文件中,注明品牌、设备型号、特殊编码、技术指标进行倾向性描述和特定技术条款,使大多数投标人被拒之门外,私下围标高价中标。五是买通评标专家,搞权钱交易。投标人与招标人、招标机构有关人 员相勾结,安臵耳目,了解评标专家。投标人在开标前与经常参加评标的专家沟通联系,在抽出评委后及时与评标专家沟通联系,在开标地点的大门前、电梯口等候评标专家,私下约定,要求照顾。一旦评委被买通,失去公正性,导致质差价高的投标人中标。六是投标企业串通投标,高价围标。有的投标人为了确保中标,私下串通三家投标企业来陪标,排挤竞标对手,高价围标。有的投标企业挂靠或租用数家企业参加投标,通过编制不同的投标方案进行串标、围标,中标后私下给予报酬。
恶意操纵招投标的根源:一是招投标法律规定存在缺陷。法律对招标文件制作的管理没有规定,设臵监督的范围存在漏洞。如规定行政监督部门不得干涉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等事项的自主权,使招标文件制作的监督出现真空,给制定量身定做标书等提供土壤。法定入围合格投标人三个数量太少,便于围标操作。二是招标代理机构处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圈。发育不健全的招标代理机构处在多种经济利益的交接点。有的招标机构,挂靠在行政机关,存在隶属关系;有的虽说脱钩,但仍藕断丝连;政府是最大的招标人,拥有大量招标资源,投标机构难免会受其影响;投标人采取各种手段,协调招标机构给予关照。因此,招标机构处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圈。三是投标企业唯利是图。由于招投标市场是开放的,外来投标企业不需履 行登记报备手续,参加投标的企业诚信差异,受利益驱动,串标围标,损害国家利益。
二、确保政府采购价格合理的对策
政府招标采购工作必须加强招标前的管理、招标中的运作和招标后的监督,才能实现合理的采购价格,保质保量地完成招标采购任务。
(一)标前规范管理
标前采购单位内部正常运作,各施其责,提出既能保障质量又有竞争性的产品共性技术配臵,做好采购招标前的网上询价、市场菜价等工作,把好招标文件第一关尤其重要。
1.规范采购单位内部运作,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为认真履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定的采购人职责,防止职责不明、责任不清,采购人必须设立工作机构和科学的采购管理制度。即:一要建立工作机构。应成立项目采购工作小组,配备专职和兼职人员,配齐必要的工作设备。二要建立科学的采购制度。采购单位应根据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该办法对采购物品的询价和市场采价、提出采购物品技术指标的配臵、招标文件的审核、合同的起草审核、采购物品的验收等重要工作必须分权制约、明确职责、分清责任。同时,必须依据有关规定结合部门特点明确有关法律和纪律责任,使该办法有较强的刚性。
2.专家商议共性技术配臵,消除竞标产品报备垄断。在 制作招标文件前,可委托3至5名单数以上专家,根据采购人的工作需求,提出三个品牌以上的共性技术配臵和投标的资质条件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内容。专家必须根据采购人的工作需求,科学合理地提出没有倾向性的技术配臵,使招标文件具有竞争性,打破竞标产品报备制度的垄断地位。
3.加强网上询价平台管理,使采购预算价趋于合理。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政府采购中心和物价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网上询价平台的管理,制定供应商上网产品及报价的申报、审核、更新、检查、监督和法律责任等内容的制度,要督促供应商及时更新价格,及时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确保采购人网上合理询价。
4.采取协议供货价折扣措施,实现采购价低于市场价。采取协议供货价格折扣和高于市场价格可从价格低的非协议供应商购买的新措施。在招标前只定折扣率,折扣率在协议供货期内保持不变。先由采购人到市场中通过对供应商进行询价,确定一个供购双方平等协商价格,这个价格不允许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最终协议供货价格=供货双方平等协商价格×折扣率,这就确保招标价格低于市场价格。采购单位若发现高于市场价格,可从价格低的非协议供应商购买。采用公开招标采购的,采取最低价中标方式确定中标单位,但制定招标文件时,设定资质条件要把好投标供应商的质量。
(二)标中阳光运行
标中阳光运行,就是实行集中招投标管理,建立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割断了招标人、招标代理、评标专家与投标人的直接联系,减少了串通围标的土壤,增强招标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有效防止暗箱操作、权力寻租,降低招标成本。
1.实行集中招标,加强采购招标管理。集中招投标管理就是,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规范管理政府采购招投标行为。在大中城市建立政府招标管理中心,配齐管理人员;设立专家库;提供电子抽取专家、电子评标、随机摇号、电子监控和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等设备;分别设立电子招标、投标、自动抽取专家、评审、摇号和监督管理室,加强各类招投标的管理。
2.推行电子招标,实现招标公平公正。建立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以遵循招投标法律法规为前提,依托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化的数据交换,采取电子签章的第三方认证技术,实现网络发布公告、网上下载标书、网上答疑、网上匿名投标、专家匿名抽取及匿名评标等功能,达到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正、透明和高效等目的。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由招标人与投标人信息管理等11个系统组成。
3.规范电子招投标服务平台运作程序。一是网上申报招标或采购。招标人将电子签章的申报采购材料,通过网络向 “平台”上传申报材料。采购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审批后,传给招标人;二是随机抽取招标机构招标。招标人从“平台”随机抽取招标机构,委托招标并草拟招标文件。招标人审核招标文件及预算书后,经招标人电子签章,上传“平台”,由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审核;三是对外发布招标信息和答疑。政府招标管理中心将审批的招标文件,在“平台”发布信息,并进行答疑;四是网上匿名投标。投标人通过网络向投标文件数据库上传经电子签章的投标文件,系统自动作匿名处理;五是随机抽取联系专家评标。从专家信息管理与抽取系统随机匿名抽取并自动联系专家,专家通过权限进行网络评标,经电子签章后,上传“中心”。该管理中心根据专家上传的评标情况,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计算平均分总分,推荐中标人给招标人确认。六是上传履行合同情况。招标人将与中标单位签订的合同和履行合同的情况,上传招投标平台备案,便于监督和管理。
(三)标后监管到位
一要提高标后监管重要性的认知。招标后的管理和监督关系到能否保质保量实现招标文件的规定;关系到能否签订严密有效的合同;关系到能否进行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关系到能否严格有效地进行质量验收;关系到招标工程和采购项目能否如期完工、如期采购;同时,也关系到能否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为此,加强招标后的监督工作尤其重要。
二要建立标后监管的工作机制。实行标后工作责任制,加强标后监管工作。中标单位确定后,招标单位采购小组请有经验的同志草拟合同,特别要制定好购买原料、质量监督、中途抽检、检测验收、违约处理等重要条款,并与有关处室汇稿,严把合同关;加强工程监理和施工的监督;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工程或采购货物进行认真检测验收;加强对工程结算审核的监督管理;专人负责对违约问题的处理;加强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
三要实行标后风险点监管。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标后存在的风险点,对签订合同、项目验收、结算审核和固定资产管理等风险点进行监管,防止招标后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要加强投标企业的诚信建设。制定《招标投标机构诚信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招标机构和投标企业诚信档案建设,建立部门信息沟通及共享机制,建立完整的招投标企业诚信档案。通过健全诚信信息申报、采集、提供等制度,定期收集诚信信息或失信信息,及时进行诚信评定。对失信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要严厉查处并在媒体上曝光,同时列入“黑名单”,凡被列入“黑名单”的三年内不得参与招标和投标活动。
五要严厉查处招投标违法行为。要加大对招标机构和投 标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并给予曝光,强化震慑作用。
第三篇:对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几点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对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几点建议 作者:杨静 张世敏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09期
第四篇:政府采购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本站推荐)
政府采购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开始走上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政府采购法推行10年,其采购规模也增长了10倍,2011年全国政府采购资金突破1万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0%,规模效应得以显现,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节约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对于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政府采购规模还处于一个低水平状态,政府采购工作还处在规范完善阶段,近来年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及延伸审计调查,发现在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审计监督也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亟待加强。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分析。
一、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必要性
对政府采购行为实施审计监督,是政府采购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审计监督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审计法、政府采购法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 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 审计机关应当对政府采购进行审计监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政府采购各当事人有关政府采购活动,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而政府采购对采购方式而言,改变的只是对商品或劳务的购买形式,并未改变采购资金的性质,它仍然是一种财政资金,政府采购行为仍然是一种财政支出行为。既然如此,政府采购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理所当然地要依法接受审计监督。通过有效的监督,一方面可以促进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有效节约财政资金,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从源头上杜绝公共采购活动中的暗箱操作行为,防止腐败,促进廉政,有利于维护政府形象
(二)开展审计监督有是提高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政府采购实质上是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搭建的一个交易平台,其基本要求是充分体现公开、公平竞争,通过公平竞争实现同质同价,质高价优的目的,同时以公开方式和严格程序保证采购结果客观公正,防止暗箱操作产生腐败行为和暴利现象。审计监督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据有关资料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市政府采购计划资金51816万元,实际采购支出46972万元,节约资金4844万元,资金节约率平均在9.35%,效果较为显著。
(三)开展审计监督是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保证政府 采购活动健康有序进行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法规制度还不完善,各地都在探索中不断推进,尽管采购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诸如机构设臵、人员培训及业务素质问题、各项管理制度和实施操作规范的建立完善问题、采购当事人对法定采购方式、采购程序的认知及贯彻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以及建立长效的监督体系和机制,法律监督、业务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协调配合问题等。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加之巨额的政府采购支出和复杂的政府采购活动过程,都需要审计监督的跟进,以维护采购当事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政府采购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政府采购审计监督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的改革仍然处在不断推进、不断完善的阶段,正因为如此,对其进行审计监督,同样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政府采购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由于市县乡大量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少,经费支出规模小,一部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没有形成,岗位职责不明晰,没有建立采购管理的内控制度,实际运行中往往是单位领导直接指派某个内部机构的人员具体办理采购事务,既是当事人又是监督者,程序简化,监督缺失,管理存在漏洞,容易出现问题,也给审计监督带来困难。
(二)政府采购程序不规范。一是一些部门、单位管理人 员观念陈旧,不学习政府采购法规制度、不研究采购政策程序,认识模糊,盲目乱干,造成未经审批擅自采购、不按程序违规采购现象发生。二是规避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以时间紧迫、专业性强、供应商少等种种理由,该公开招标采购的要求非招标采购,该政府集中采购的要求部门集中采购或者分散采购,甚至拆解整体项目,搞化整为零,同类项目一年内重复采购。三是不按政府采购法规定的程序实施采购,方法简单,程序粗放,政府采购的三公(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得不到落实,采购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引起供应商投诉质疑,导致采购失败。四是对供应商的监管流于形式,导致一些采购项目出现质次价高或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
(三)实施政府采购审计中审计人员面临诸多困难。面对政府采购支出的迅速增加,采购范围的日渐扩大以及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日趋复杂,以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评价政府采购开支是否合理,有效,程序是否合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这就需要建立相关的政府采购内控制度并且使用先进的绩效审计的方法,来监督政府采购活动是否建立了公开和公正的竞争机制,并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客观评价,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没有一个公认可适用的操作规范或者准则。目前能评价政府采购绩效的指标体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监督方法上也是注重形式,看是否参加了政府采购,并非对采购过程关键环节进行实质性审查,采购当事人各方也并没有足够重视审计监督的存在,所以审计对政府采购活动的 监督也只是初步的或者浅层次的。此外,一些采购项目专业性很强,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性具体措施,仅靠审计部门现有的人员及专业知识是不能适应对这一工作进行监督的需要。如目前普遍存在的招标文件有的带有明显的倾向性,通过构筑技术壁垒排挤其他品牌,破坏公平的竞争环境等这些问题,短期内审计监督部门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四)政府采购监管部门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采购面对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工作质量的精细化水平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监管和操作的从业人员所具备和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与之相适应。目前,市县级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和采购执行机构缺还乏具有较高水准的组织管理大规模政府采购项目的业务人员,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也缺乏既熟悉政府采购政策业务又懂商业贸易、工程咨询、质量控制、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性能、技术参数等技术人员,而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益。
三、完善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采购过程的全程审计监督,逐步探索向绩效审计转变。对采购过程的全程审计监督主要包括:采购预算审计,采购程序审计,采购管理审计,采购效益审计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采购预算审计包括预算编制是否遵循法定程序,是否进行周密计划,;采购范围、规模、数量、品种、金额是否合理;采购 程序的审计包括采购计划是否得到有关部门批准;采购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采购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不同采购方式是否按规定的程序要求实施采购;;采购管理的审计包括是否从计划的制定到产品的验收实施全过程的管理;财务部门对采购的管理是否从资金的支付延伸到使用环节;资产账目是否及时登记;采购效益的审计包括是否实现货币价值最大化,财产物资的利用是否充分、有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这四个方面综合反映了政府采购的绩效情况,所以审计监督也要逐步探索向绩效审计转变,以促进政府采购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政府采购效能。
(二)突出审计重点,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针对政府采购活动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应突出以下重点:一是要把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采购执行机构、采购人、供应商、中介代理机构都纳入审计监督的范围;二是要加强对重点行业政府采购和重要工程项目、大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对应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实行政府采购而采取其他方式逃避政府采购的,要及时查明原因,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三是把政府采购审计情况列入“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之中,及时向各级政府和人大报告,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政府采购向深层次发展。
。(三)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在履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职责方面,采购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政府采购监管)、行政监察及审计机关都有体现各自 职能的监督检查职责。监督的内容包括采购预算、采购计划是否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编报,并经有关机关批准;采购活动是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预算,是否存在无计划、超计划采购的行为;政府采购资金筹集、支付和管理是否合规合法;;是否严格执行了省级政府制定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采购方式的确定是否符合法定情形;采购程序是否合规合法(包括采购信息公开,专家评审制度落实、投诉质疑答复处理、采购合同的签订与执行等);重大采购项目现场监督制度的落实、参与采购公职人员的廉政履职情况等方面。一方面各监督机构要各尽其责,认真履行职责,形成相互配合、监督有力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保证政府采购活动规范有序运行,实现“阳光”采购。另一方面,要尽量协调好各监督部门的关系,按照统一、效能的原则, 既要发挥职能作用,又要避免重复监督,既不要缺位也不能越位,切实做好政府采购监督工作。
(四)克服政府采购审计中审计人员面临的瓶颈问题。一是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加快绩效审计准则或指南的制定工作步伐,同时,建立一个能够指导审计活动的公认可接受的绩效标准,使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评价做到有据可依,提高绩效审计的质量。二是要解决违规处罚难的问题,政府采购法规定的违规处罚条款,相对于不断发展的政府采购活动,操作性不够,特别是对采购单位违规问题的处罚条款较粗,缺乏针对性,而审计发现问题也往往是事后,造成整改难,处罚难,只能是警告或者搞“下 不为例”,起不到惩戒的作用。在国家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出台之前,可借鉴其他地方政府成熟的管理办法,加大对违规采购行为的处理处罚力度,提高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五)重视审计监督人员的能力培养。政府采购工作不同于一般的事务性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和专业性,涉及到政治、经济、市场营销、经济法规等多方面知识,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审计人员作为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者,对其素质要求更高,不仅需要熟悉预算法、合同法、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知识,还要具备建筑、设备、质量等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采购程序和谈判技巧,还要有较高的审核各类采购文件的能力。为此,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通过举办学习班、鼓励岗位自学等方法,促进审计人员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甘肃省武威市审计局 李永富 2012年8月10日
第五篇: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一、现行采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个别县、市、区未实行采管分离,对监督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
2、由于政府采购实施细则迟迟未出台,造成在政府采购活动过程中的操作性和实务性不强;
3、政府采购专家在数量上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政府采购评审工作需要,加之对政府采购专家管理和评审约束不够强,政府采购结果评审不够公平的结果时有发生;
4、采购人作为政府采购当事人之一,其权利太大,出现问题又得不到有效的监督,采购人的不公平是造成质疑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
5、政府采购执行机构的队伍建设急待加强,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两方面必须大力提升才能真正满足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需要。
6、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两个系列的法律之间,多年来一直存在交叉、冲突和矛盾。
二、对策和建议
1、建立形成一整套内外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方面要内、外监督相结合。外部监督包括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引入司法公证、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社会公众和新闻监督。内部监督要形成决策、执行、履约三阶段的制约监督机制,决策与采购执行分开、采购执行与合同履约监督分开,规范操作规程使各操作环节之间具有一个严密的监督制约,做 1 到记录详实,交接有序,追朔有源,整体上形成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内部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另一方面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将从采购项目信息发布开始到供应商产生、专家选评、评标过程及结果、中标考察、合同履约等全过程均纳入监督范围。达到对某一项目在采购执行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将不公正和腐败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使政府采购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工程”。
2、呼吁监管部门尽快出台实施细则,使采购活动能够在一个较为规范的法律体系下开展工作。
我国进行政府采购管理的探索才短短的几年,与西方2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我们还处于尝试阶段,各方面还不成熟。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成功的政府采购制度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之上,并将管理模式法律化、制度化。《政府采购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但是其仅确立了我国政府采购的基本法律框架,实际操作性较差,为了确保执行力度,还需根据法律规定,对《政府采购法》颁布以前制定的有关政府采购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政府采购的预算和计划编制、信息发布、政府采购的程序和方式、机构设置和权责的划分、资金拨付、监督检查、质疑和投诉等制度。
3、以信息化建设提速政府采购工作。
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从减化政府采购环节和手续、节省政府采购时间、提高政府采购成功率入手,加强政府采购工作改革,大力发展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采购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作用,及时地发布政府采购法 2 律、法规、规章制度、采购信息等动态信息,增强采购透明度。实行网上信息采集、招标操作、数据管理、实时监控和后续管理等多种操作,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同时加强政府采购网络的各项数据监控管理,让网络真正服务于政府采购工作。
4、建立政府采购评审现场监督制度,对评审专家评审行为和现场监督做出具体规定。
政府采购将定标授权于对开标项目前因后果不甚清楚的临时抽取的兼职评委,但从体制上说兼职评委责任心是有限的,他们隶属于各个不同部门,从事着各种职业,即使名字列入评委库也仅是偶尔被随机抽取到,评委仅是政府采购工作中一个匆匆过客,虽然责任心与敬业心有高有低,评标疏漏与缺陷在所难免。但要真正追查起他们责任来,似乎缺乏名正言顺的依据。由于现在的专家库中专家总体数量较少、分布不均匀,专家素质参差不齐,权责不对等,评审专家的违规成本较低,致使评审不公正的情况时有发生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虽然《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财库[2003]19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监督机关要对属于行政监督对象的专家的个人行为加强监督检查,涉及有关违规违纪行为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关人员行政处分”,但由于没有明确监管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鲜有监察、纪检部门出现在评标现场,而且即使监管主体在现场,往往也只能监管评标程序,对于评审专家的评标合理性的监督形同虚设,出现问题,很难取证。并且规定中所提的“有关规定”究竟是什么规定呢?无从查证,也无从遵循。《管理办法》对采购代理机构在评审中的作用也未予以明确。同时,《管理办法》规定评审专家应独立评审,自己对评审结果负责,造成评审专家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对评审专家的评审结果,采购代理机构不好评价,导 3 致对评审专家的监督缺失。
设计一套体系,使得专家的权责利相符,让专家真正公正公平负责的评标。这里需要相关部门(比如公安机关或者反腐败贪污局)介入整个过程,监督专家在评标前后的整个过程中的行为、银行账户等,同时也需要政府采购的管理部门对专家的采购效果进行披露,动态反映到专家管理库中。在评标前要求评标委员会及其成员都要签订评标责任承诺书,评标委员会的责任承诺书由其负责人签订,承诺与投标人没有利益关系,严格遵守评标纪律,因玩忽职守不认真评标、或有违法舞弊行为的,一经发现自愿承担法律责任等。采用远程监控的方式加强对评标现场的监督。透过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平台,相关监督人员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实时查看、监控开标、评标以及专家抽取的现场情况,并可点播、调阅以往的录像资料。这打破了监督工作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监督的主动性和便利性。
5、建立政府采购的独立验收体系
目前政府采购“三权”中的“两权”基本上是在采购人手中,即验收权与付款权,虽然付款权名义上在采购管理部门,但采购人可以利用验收权、报帐制等利器予以实质性地掌控。形式采购、黑幕采购、阴阳合同等现象时有发生,从维护政府采购正常秩序来说,采购人权力过大,应采取实质性措施把权力回归给相关部门,由有关部门派员组成验收机构或者成立中介验收部门,改革不合理的付款制度,让付款权真正交回财政。
4、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
《政府采购法》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集中采购机构对其工作人员应当加强教育和培训,对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状况等进行考核,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任职。”,政府采购不同于一般 4 的采购业务,它涉及到经济、贸易、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求管理、执行和评标人员不仅要熟悉财政业务,还应掌握招投标、合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1)抓政府采购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和廉政教育,锻造一支依法行政、依法采购、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的采购队伍。同时要抓队伍的业务建设。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的财政、产业、贸易政策及法律知识,还必须准确掌握招投标程序、商务谈判以及商品、工程、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2)加强对现有政府采购人员的专业培训,可通过对一些比较成功的政府采购招标项目范例的剖析等方式,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3)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向社会招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既懂经济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现有的政府采购队伍中间,优化政府采购人员的整体知识结构,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范围和工作效率。
5、集中采购机构要规范操作,规避质疑投诉
处理质疑投诉会耗费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督管理部门的许多精力、时间,作为集中采购机构应该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才能有效地规避质疑、投诉事情的发生。一是要树立执法意识。集中采购机构是一种讲法制、讲程序、的代表政府履行政府采购职能的执法主体。必须毫不动摇地以《政府采购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指针,在政府采购文件的制作、开标、评标和定标过程的组织,以及合同的履行、验收等环节上建立健全一整套规范和操作性强的规程,以制度管理政府采购行为,使责任明确,职责到人,加强检查督促。同时对一些较敏感的或重大的政府采购项目,要制定相应的政府采购质疑投诉应急预案。当操作出现失误时,能够迅速地采取措施将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维护 5 集中采购机构的良好信誉。二是要加强对业务人员的管理教育。采购项目负责人是实施政府采购的“导演”,一个称职的项目负责人,不仅能够为采购人和供应商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能够把一些纠纷或认识误区消化在细致的工作之中,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其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政府采购服务质量优劣和采购项目成败的关键。必须对所负责的采购项目事事处处小心谨慎,做到心中有数,树立“政府采购无小事”的机感,时刻加强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因责任感和危机感,集中采购机构加强项目负责人的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素质全面高端的政府采购队伍尤为重要。三是加强与供应商的培训。提高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的能力和水平是降低和减少无效或恶意投诉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些供应商对政府采购还比较陌生,有的认为政府采购就是在市场上购物一样,有的认为政府采购与工程招投标一样,对于政府采购的一些法定的规则缺乏了解,对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以侥幸的心理,盲目地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其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因此,加强对供应商的培训,加强政府采购的知识灌输,这是化解供应商对集中采购机构质疑投诉的一项必要和长期的工作。
6、出台公共采购法,实现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融合
招标投标从西方引进后已在中国存在发展了近三十年,而政府采购从1996年试点、2003年政府采购法出台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两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突出问题也考验着这两种法律制度的走向。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两个系列的法律之间,主要在管理部门的交叉和冲突、如何操作的问题和如何界定采购对象问题方面存在着交叉、冲突和矛盾。这主要体现因而,两 6 法未来8至10年内融合将是公共采购法的一种方向。到底是将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条例作为政府采购中的一种规范程序,还是将招标投标作为国家的一种基本竞争制度长期保存发展下去,或将考验立法机构的智慧和勇气。不过,归根到底,招标投标属于政府采购中的一种采购方式。对于财政性资金的政府采购将会越来越规范。为了实现服务型政府及其“政务管理、经济调节与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基本职能和规范公共资金(当前主要是财政性资金)采购的需要,一部涵盖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的公共采购母法将会呈现在全社会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