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学习,谈修订后的课标在阅读教学要求方面有哪些变化?

时间:2019-05-13 23:5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学习,谈修订后的课标在阅读教学要求方面有哪些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学习,谈修订后的课标在阅读教学要求方面有哪些变化?》。

第一篇:1.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学习,谈修订后的课标在阅读教学要求方面有哪些变化?

1.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一)课程学习,谈一谈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要求方面有哪些变化?

答:通过课程学习,我从两个方面来谈一谈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要求方面的变化。

(一)阅读内容的调整

1.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在课外阅读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二)阅读方法的调整 新版课程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但是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以是学生的理解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

新版课程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第二篇: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一)课程学习,谈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变化

答案 1.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3.提出新的阅读要求——“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要求。

4.此次课标修订,进一步强调要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5.具体提出各学段阅读评价要求。

精读的评价: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第三篇: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二)于原课标对比一下,谈谈识字写字教学要求有哪些变化?

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二)与原课标对比一下,谈一谈识字写字教学要求有哪些变化?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泉河头镇团山子小学

刘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是在新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地实践中的经验,针对一些突出的问题而展开修订的。从基本面貌上看,新课标有较大调整变化,各个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订。认真学习落实新课标精神,对于改进教学,推进课改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仅就课标“识字、写字”部分的更改,谈一些学习体会。纵观整个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有以下五大变化:

一、增加有关“识字、写字”的两个字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2500个左右会写”这个要求不变,但“会写”的字在各学段的数字有变化。概括地讲,第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数量减少,第一学段减少200个,第二学段减少400个,第三学段则增加400个。

这样的调整,各学段的“会写”字任务更为均衡,更好地遵循识字写字循序渐进的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按照课标(实验稿)的规定,第一、二学段识字教学任务偏重,尤其是“会写”的任务偏重,对广大农村小学生而言,这矛盾更为突出。因为,就字的音形义来说,字形教学是主要矛盾。调整后,第一、二学段减少了“会写”的任务,可以减轻学生识记的一些负担,腾出一些时间在听说读写方面多作一些训练,也有利于提高写字质量,有利于广大农村地区完成教学任务。而到了第三学段,学生已经较为牢固地掌握了汉语拼音、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以及查字典等识字的基本工具,为自主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而,此时增加一些“会写”的任务,相对来说,对学生负担不重,而且更有利于让学生自主识字,进一步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二、调整识字量

新课标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课标建议,在低年级阶段“先认写《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在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当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在识字与会写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安排着两个字表,很有意义。对于教师把握识字教学的进度与进行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怎样用好这两表,也值得研究。关于《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所列出的300个基本字,据了解,这300字的确定,是请专家对儿童认字写字做了专门的字频研究,从儿童语文生活角度提出的。笔者以为,300字的字形结构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所以首先要重视这些基本字的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300个基本汉字,这样可以为学生的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三、对识字教学的认识有变化

在课标(实验稿)“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基础上,增加了“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的提法。

这样的提法意味着,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应重视识字教学。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个认识的误区,总认为“识字是低年段的教学任务”,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就拼命向第三学段靠,无形中就削弱了识字教学。其结果之一,就是出现大量的错别字。而到了第三学段,多数老师更是不把识字教学放在眼中。要么一带而过,要么一味让学生自学,更缺乏及时的检查与巩固。这对于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是很不利的,对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也是很不利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识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三学段不但还有识字教学的任务,而且这比过去更重了(会写的增加400个,达到900个)。要自觉地把识字教学纳入整个教学的范畴,尤其要重视抓好这900个要求“会写”的字的教学。当然,在教法上应与低年段有所区别:一是要抓难点字(难写、难读、意思难解的字),予以突破;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主观能动作用,放学于生,让学于生,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三是抓好之前所学的字的巩固工作,利用生字带动已掌握的汉字的复习,在比较中加深印象;四是加强对识字的评价,特别要注意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检查识字的状况,采用各种措施,努力减少学生的错别字。

四、高度重视写字教学

在课标(实验稿)里,仅是第一学段有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而新课标里每一学段都有这一条。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价值。在教学建议部分,新课标增加一段了关于写字教学的建议,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求每一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并规定,(在1-3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强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这种要求是针对前一阶段,写字教学被忽视,学生写字质量急速下降的现实问题而提出。作为母语教育,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汉字的识记与书写。近年来,母语教学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写字教学首当其冲。在实践中,写字教学成了阅读教学的附庸,指导不细致,时间不充足,评价不到位,听课时常常看到只用三五分钟匆匆一写的现象。电脑化的出现,也使整个社会对书写的重视一落千丈。有专家认为,现代人写汉字有障碍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病,而且这种趋势在青少年人群中日益突出。前两年上海一份“汉字书写状况”调查显示,青少年写钢笔字不规范不合格的占70%至80%。“写字已经成为越来越困难的一件事,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是搜狐网站2007年3月底对网民“动笔写字”状况的调查结果。难怪有人在报刊上这样问到:难道“字如其人”这个词要在字典里消失了吗?

要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与发展母语的高度认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温儒敏曾指出:“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可以这么说,加强写字教学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巩固字形,增强汉字的识记效果;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及审美情操;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在强化书写教学方面,首先,老师要自觉作学生的楷模,在板书、批改作业等环节,都要注意把字写好。其次,要确保写字教学的时间。当前,有一个倾向,就是写字教学多安排在课即将结束时进行,时间上没有保证,这对写字教学极为不利。要正确处理识字与阅读的关系,正确处理“识”与“写”的关系。笔者以为,在低年级,凡要求“会写”的生字都应该在课内安排时间认真指导书写。就是到了高年级,一些难写字、易写错的字还要花一些课内时间指导书写。第三,要认真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每天10分钟的随堂练习”。比如:要精选哪些字?怎样有步骤地练习?要采用哪些课堂教学方式,如“指导课、参观课、竞赛课、评讲课、欣赏课、表演课、复习课”等等。除了采用教师“下水”示范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教具演示法、观察法、比较法、形象比喻法、突破难点法、因材施教法等教学方法,还要注意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以实现天天练,逐步提高学生写字的效果。第四,要着眼于教好学生的写字基本功,促进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郭沫若先生曾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横,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姿势”,逐步让学生做到写字姿势正确,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在评价方面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与课标(实验稿)相比,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价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更为具体、详尽,尤其是对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比如“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对考察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在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的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还提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强调“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根据课标精神,要全面加强对识字写字的评价,尤其要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特别要把老师评价与学生互评以及自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进而促进学生主动识字兴趣的激发,促进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的形成。不但要注意写字课中学生作业的评价,更应加强对学生平时作业、习作乃至出黑板报等写字的评价,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第四篇:(《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理念及课标结构)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变化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理念及课标结构)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变化

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出台,通过网上倾听专家的讲座和自学2011版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我觉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因为课堂组织实施的基础是课堂教学设计 把握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及其逻辑结构、具体了解学生的基础与经验与认识发展规律,是进行教学设计、也是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关键。

(二)努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组织的基本功

因为课堂教学组织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保证,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基本功,主要包括学习情景的创设,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有效学习等三个方面。

(三)实施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

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五个关系:即教与学、预设与生成、学习与练习,平时教学与总复习的关系。

1、首先要了解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建构体系。

2、要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科学最基础的核心内容。

3、要理解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教学内容的选编。

4、了解初中学生化学学科知识认识发展的规律。

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知觉的产生以感觉的存在为前提,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验、借助过去的经验或知识来学习。知觉还受到各种心理特点如兴趣、需要、动机、情绪和态度等的影响。初中学生学习动机不成熟,学习化学往往从好奇和直接兴趣出发,对枯燥乏味的内容、抽象的概念和化学符号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要考虑到学生的经验、兴趣和需要,注重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景,运用实验、图表、模型、影像资料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有趣易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的组织不是由教师单方面传授教学内容,应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化学课程一开场,就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实验,为什么要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运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学习。但是,如果只是靠教师讲解实验的重要性和要求,作一些实验演示、表演,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实验的功能和重要性、也不会明白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的必要。这样的化学实验启蒙,难以收到效果。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动手做几个简单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实验的作用和动手实验的乐趣,效果就会好的多。例如,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从未见过的镁条做几个简单的实验,通过实验来了解镁的一些性质和变化:镁像铁那样有银白色的光泽,可以弯折,能导电传热,又可以和沸水作用,可以被食醋溶解、可以点燃能发出强光……,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不仅了解了镁的性质知识,而且初步经历、了解了什么是化学实验,怎样作实验,会体会到通过实验可以了解了自己原来不了解的物质,认识了某些物质变化之间(如导电传热与燃烧)的本质区别。

化学实验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引发、发展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创设学习情景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动手实验,运用实验手段,探究未知的实验现象和数据,运用比较实验,区分不同的物质和变化,学会从获得现象和数据中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得出实,更深刻地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获得对知识本质的准确理解。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作用。化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动手实验。此外,要重视通过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看到学习的成效,看到自己的个性特长达到发展,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逐步转变为内在的需要。

5、有效的设计与组织化学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所选择的素材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有助于解决认识发展的难点、突破关键;让学生从自然、生产、生活实际中学习化学,把化学知识运用与认识、解决自然、生产、生活实际中的简单化学问题。

以上所提到的问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设计合理的练习,最重要的是加强实验教学,多让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第五篇:(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识字写字教学要求的变化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识字写字教学要求的变化

各位老师大家好,或许是教低段的缘故,所以拿到这本书后,我对书中解读的关于识字写字教学要求的变化特别有感觉,所以拿到课件上与大家一起阅读。新课程改革这么多年给我感受最大的是孩子的阅读量确实大,但是字确实写的难看了,出现了: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我觉得它的修订对于目前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出现的——等,这三个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1.适当降低了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 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 左右”;第二学段,写字量由“1800个左右”改为“1600个左右”。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多“认”少“写”,“认”“写”分流,是符合汉语言文字自身规律的做法。它汲取、继承了传统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传统语文教育在识字写字方面的教学经验是分进合击,即不追求认、讲、写、用的一步到位,而是四者先是各走各自的路,到了一定程度才合而为一。

2.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300字)基于专家对儿童识字写字所做的字频研究,以儿童生活和读物为语料,筛选出300个字,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以此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孩子们识字、写字打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和表二共列出了3500个常用字,将“3500个”这一学习要求具体化。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学习表一呈现的2500个字种,这样更有利于较早地顺利开展阅读。根据学生学习的读物、根据学生的所写的内容,然后把这样的最基本的2500个字选出来,便于我们语文的考核和评价。

这两个表为写字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估等提供了确切的参考依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用好两个“字表”。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 300 个基本字,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些时间和力气,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具体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这样的提法意味着,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应重视识字教学。第三学段不但还有识字教学的任务,而且这比过去更重了(会写的增加400个,达到900个)。要自觉地把识字教学纳入整个教学的范畴,尤其要重视抓好这900个要求“会写”的字的教学。

4.关注了写字姿势和习惯,注重了书写的育人功能——在这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第一、第二学段,不要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求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练习的过程和写字的质量,及时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同时,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按照规范要求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加强书法教育,在技法上下工夫,重视其在养成良好习惯、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方面的作用。学习书法重在书写实践,要落实学生的书写时间,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书写实践,并加强指导。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它的修订对于目前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出现的——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等,这三个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载1.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学习,谈修订后的课标在阅读教学要求方面有哪些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1.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学习,谈修订后的课标在阅读教学要求方面有哪些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