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期末作业总结

时间:2019-05-13 23:4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播学期末作业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播学期末作业总结》。

第一篇:传播学期末作业总结

传播学期末作业总结报告

2012年6月5日,我们小组成员包天平,陈飞,程震军,张镭开始了传播学期末选题的完成工作。在6月5日我们确定小组研究选题为“大学校园信息的传播方式”,后在老师的建议下改为“甘肃政法学院校园信息的传播方式”在整个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有些地方做的到位,但是也却在一些地方出现纰漏或者不足。

在我们的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在最开始我们四个人一起做作业,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进度很慢,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作业的进度一直停留在确定选题的阶段上,没有丝毫进展。后来我们即时明确了各自的作业分工具体为:包天平同学负责整体作业的方案策划,个人的分工情况,陈飞同学跟进作业的实施情况,负责记录我们收集到的各种材料,有关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及发放回收等有程振军同学负责,而张镭同学则主要提供我们作业中所需要的传播学理论知识的支持。通过这种个人的分工合作我们的作业效率有了很大提高,短时间内就将问卷设计,问卷发放回收等工作完成,最后我们有集合在一起分析问卷结果,通过近三个晚上激烈的讨论才最终完成问卷的结果分析。虽然最后的结果可能由于我们所欠缺的知识而显得作业并不够完美,但是我们各抒己见的讨论选题,认认真真的设计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分析结果,写调查报告都让我们充分发挥了各自最大的努力。在整个的作业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最首要的就是我们不能尽快的确定我们的研究选题,四个人提出了“宿舍卧谈”、“校园广播研究”“甘肃政法学院学生微博试用研究”等多个假想选题,最后在经过四个小组成员反复的讨论之后才确定研究选题为“大学校园信息的传播方式研究”。其次就是我们小组在发放问卷时候也遇到了很大困难。最初我们设想四个小组成员各自带二十份问卷发放给自己的同学然后回收问卷,但考虑到这样的选择不能体现我们问卷调查的随机性,所以决定由程振军同学到自习室随机发放问卷。但是在自习室里,在程振军同学的发放过程中有很多同学误会他发放的问卷的意图,并不愿意配合他的调查。在程振军同学的耐心解释下才有一些同学开始愿意配合,开始做问卷。这可能使我们在整个的作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还有就是我们对于作业的排版也出现了分歧,我们讨论该不该用很多的图示来表示一定的现象。图太多会不会影响整体的作业信息量的减少等都成了我们讨论的话题,最后我们一起适当的经过一起的协商在作业中用了一些需要的图示来让我们的作业看起来更加的直观。

在我们6月10日做好调查问卷之后。我们对问卷中设计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以确保问题的正确、思维的顺畅。完成之后我们打印了80份问卷。我们刚开始想每个院发十份。但后来我们讨论认为每个院的学生数并不相同,这样

做也不符合问卷的随机性。我们又想是不是能想发传单一样在校园人流量密集的地点请同学们帮我们做问卷。但是这样很不方便,而且条件也很不方便。最后我们想了一个方法就是去图书馆。在图书馆随机发放问卷。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轻松很多,做问卷的同学也很方便。于是程震军同学就去图书馆发放问卷。在反方问卷的过程中在自习室中抽取了五个自习室共发放了60份问卷。

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有人拒绝填写问卷调查、也有人问是否或有礼品相赠,但大多数同学还是很高兴的填写了我们的问卷。在发出六十份问卷之后,程震军发现图书馆中都是大二大三或者大四的甚至还有一个读研的。但是却没有一个大一的。这样的话问卷就不完整了,于是程震军同学又想到大一自己刚上来的时候经常上自习的地方是学校三教的空教室,于是他又跑到三教去找学生填写了12份调查问卷。完了之后,因为还有一部分2010级的同学在校外桃海公寓住宿,他们因为不在学校所以有一定的特殊性,又把剩下的问卷调查拿到桃海公寓请那儿的同学帮忙填写了了最后的八份问卷。问卷调查收回之后,全组同学又对问卷进行了精确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校园信息传播方式采取抽样调查,得出随着年级和性别的不同,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方式有所不同。随着在校园生活时间的长短,对于校园信息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对于信息的筛选各有不同。

就上网来说,高年级的学生的上网频率明显比低年级的高,上网频率最高的是大三的学生,最低的是大一的新生。另外,在上网的时候,大一的学生往往没有针对性,在网上除了浏览网页就是看电影,但是大三的学生就不同了,他们上网主要是为了搜集各种学习资料,很多人都在关注考研、考公务员的信息。

就登录校园网的情况来看,大

一、大二的学生一般不会关注校园网,而大

三、大四的学生对于校园网的关注度相当大。就他们关注的内容来看,大

一、大二的学生主要是在每次考试之前关注考试信息,而大

三、大四的学生更加关注的是与他们的就业、考研有关的信息。

对校园广播的关注来看,女生的关注度要远远地超过男生,大多数男生都不知道校园广播的播出时间。大多数人认为校园广播对于自己的帮助不大,基本上没有涉及个人利益的事。对于校园海报的关注度,不管男女、年级都普遍关注度较高。各级学生对于海报的筛选有所不同,由自身的需求所决定。但是大家普遍认为校园海报还是以学习方面的为主最好,尤其是各种学术、考研方面的讲座。

在传播方式上,同学更倾向于校园网站和校园广播。各个年级的同学认为关于学习性信息学校应该及时地在校园网站或校园广播上公布。

虽然在整个的作业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在共同的磨合,不断的讨论中还是交上了我们自己满意的传播学期末答卷。

第二篇:广告学期末作业

广告学期末作业

从下列研究方向中任选一个,自拟题目,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相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要求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立论要鲜明,内容翔实,表达清晰,文笔流畅,字数2000字左右, 如果有作品,字数1000。(A4)

格式:

1、标题: 2号,宋体加黑,居中排列。

2、正文: 4号宋体。

3、引文与注释:文章中直接应用的资料来源必须指明出处或专用名词而又需解释的应在其后标注①、②、③……。并在页底脚用5号宋体标注。

作业截止日期:第十三周 5月11日前,集体交给孙荣凯,过期不。(纸质,如有作品、刻光盘)

参考方向:

1、结合课堂所提到的一个实际案例,谈广告与整合营销的关系;

2、结合课堂案例或自身实验, 谈广告创意、文案与市场调研的关系

3、展望并论述未来广告媒介的发展趋势和一些具体应用

4、结合课堂案例或自己作品,谈电视广告与电视专题在拍摄上的异同

5、结合自己的作品, 谈广告制作的特点与体会

第三篇:民俗学期末作业

襄阳的民间传说

摘要: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流域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其贯通南北、承启东西的地理位置,自古即为交通要辏,有七省通衢的美誉。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

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中国书法名城”。人杰地灵的襄阳,古往今来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关键词:

一、老龙堤的传说

从前,襄阳市襄河南岸是一条小土埂子,这就是古襄阳有名的老龙堤。老龙堤西起万山,东接襄阳城,全长约4.5公里,号称十里大堤。至今,襄樊的老人们大都知道一些关于老龙堤的传说。

传说在几千年以前,襄河水经常泛滥成灾。为了拦住河水,古襄阳老百姓日夜挑土筑堤,可却屡筑屡垮,屡垮屡筑,就是修筑不起来。一天,一个道人经过襄阳时看到襄阳人修堤情况,十分同情。于是,这个道人脱下草鞋,拆开绳子,一头拴在万山腰上,一头钉在城墙上,人们沿草绳填土筑堤,从此拦住了洪水。

原来这个道人是个镇河神,他拆的草绳是一条老龙,后来人们就称老龙堤。

据《襄阳县志》记载:“相传修堤时,有老人取草曲折之形以授之,云‘如是则固’。语讫不见,人疑为老龙,堤成故以为名”。清末襄阳名士、翰要院编修王万芳总纂的《襄阳府志》中也说到老龙堤的来历:“堤以老龙名,不知自何时。询问士人云:堤累筑累圮。后遇一老人,折草为形,投之曰:‘堤如是筑,则固矣。’语讫,忽不见,人异之,则依草之曲折以筑,而堤乃告成。曰,此固我老龙所授也,因以名堤。”这段文字是说,告诉人们筑堤方法的老人,是一条老龙,因此就以老龙给堤命名了。

在襄阳民间还流传关于新堤和旧堤的故事,也与堤名来历有关。

相传大堤修好后,从南山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身穿白衣裳,拄着白龙头拐棍儿。老头儿走到一个年轻人面前,问道:“小哥哥,你说是新堤好还是老堤好?”年轻人想,老堤是个小埂子,又窄又矮,新堤又宽又高,就说:“当然是新堤好。”刚说罢,老头儿不见了。

年轻人一句话坏了事。原来白胡子老头儿是玉皇大帝派下来的镇河神。仙界不知道凡间的事,镇河神听年轻人说新堤好,第二年就发大水冲跨了这条堤,人们只好又修。七月大堤又被冲垮。这样垮了修,修了垮,年年筑新堤,年年被冲垮。

有一年,襄河又涨大水,襄阳城房倒屋塌。水退了,人们哭喊着从山上冲下来,玉皇大帝在天宫听到襄阳百姓在哭喊,派镇河神来襄阳察看大堤,他问城门口一个老头儿:“老哥,襄阳人到底是喜欢老堤还是喜欢新堤?”“新堤是泡的,不结实;我们巴不得有个老堤哟!”老头说。“怪不得襄阳人说,劈柴劈大头儿,问话问老头儿。请老哥叫城里百姓都来,我帮你们做一条堤,能万年不垮。”

镇河神把手中的龙头拐棍往地下一横,那拐棍成了一条大白龙,拿起一根铁桩,往龙头上一钉,他又扯一把稻谷草,揪住龙尾巴就往上续,拧起草绳子来。稻谷草往龙身上一续,都变成龙身了,只见镇河神将龙尾拴在万山脚下,然后让全城的老百姓往龙身上填土、修堤。

堤修好了,人们怕堤下的白龙复活,就在龙头上盖了座老龙庙,龙尾巴上修了座保堤寺,堤中间盖了个太子庙。从此以后,河堤再没有垮过。多年后,新堤成了老堤,本地人就叫它“老龙堤”。

二、伙牌来历的传说

从襄阳市区往北行15公里许,有一个乡镇叫伙牌镇,属于襄阳区管辖。过去,伙牌镇管辖面积非常大。伙牌因此一度成为襄阳地区的重镇,是进出襄阳的北大门。然而,关于伙牌镇的来历,却鲜有人知道。

记者曾参与伙牌镇镇志的修撰,搜集到有关伙牌来历的说法。据说过去伙牌因水源丰富,物产富饶,而经常受到附近一些盗贼的侵扰。有一年,外地的一伙强盗决定在晚上洗劫伙牌村。村民得到这个消息后,都惶恐不安。这时,村里的族长召集大家想办法,怎样才能赶走盗贼,但却一筹莫展。

就在大家都准备收拾东西出逃时,一名刚搬来的外乡人出了个主意。当天晚上,村里人在村子四周点燃柴草,将村子照得灯光通明,村民都高举着火把在村子里走动,一些人还把锅碗瓢盆敲得惊天动地。结果,蜂拥而来的盗贼还没走到村子边,就被这种气势吓得落荒而逃。后来,族人为了感谢这个外乡人,便在村子边竖立了一块石牌坊,专门记载该村用火退敌之事。后来,石牌坊日久残破,但牌子上的“火”字却清晰可见,便被人们呼之为火牌,后来以讹传讹为伙牌。

三、襄阳鹿门山的传说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位于襄阳市东南15公里处的襄阳区东津镇境内,与岘山隔江相望。鹿门山林木昌茂,葛藤缠绕,泉水清澈,幽邃寂静。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别有一番情趣,定会亲身感受到唐代田园诗人孟浩然“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意境。孟浩然长期把鹿门山作为隐居之地,并留下了“渐至鹿门山,山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和“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等千古绝唱。

历史上凡来襄阳的文人墨客大都慕名前往游览。被誉为“唐宋诗词八大家”之一的宋代进士曾巩巡游苏岭山时,曾写下“不踏苏岭山,虚作襄阳行”著名诗句。据《清·襄阳府志》记载,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刘秀带领侍中郎习郁,巡游苏岭山一带。夜间,君臣二人梦见苏岭山神前来护驾,刘秀遂封习郁为襄阳侯。习郁到任后,诏令督工,建修寺庙于苏岭山,以示崇极。竣工之日,又令工匠雕石鹿一对,卧置寺门左右,寺祠故称“鹿门寺”,老百姓称它叫“鹿门庙”。随着烧香的人越来越多,一座小庙发展成一座寺院,苏岭山也因“鹿门寺”演变成为“鹿门山”。到西晋时,“鹿门寺”更名为“万寿宫”。从唐代开始又恢复为“鹿门寺”至今。在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鹿门寺发展成中国境内规模较为宏大的佛教圣地。宋代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至1117年)最为兴盛,“闻风受教者千里云集,一时香火不断”,有佛殿、僧寮、斋堂、方丈室等房屋537间,和尚100多人,现在还留有和尚开垦的稻田100多块。鹿门山文脉连绵,气贯古今,被专家学者誉为“一座诗化了的古诗山”、“一座神化了的生态佛山”、“一座人格化了的傲帝隐山”、“一座史化了的三国奇山”。

四、襄阳仁义街的传说

据说在清朝咸丰年间,襄阳有两个大户,一个是单家,主人单懋谦是当朝宰相;一个是杨家,主人杨君盘是安襄荆郧总绅士,两家住一条街,门对门。这两家的家族亲戚倚仗权势,在城里启梁造屋,抢占屋场,把城里的一条路挤得只剩几尺宽。谁要打这儿过,骑马调不过头,挑担换不过肩,人们称这儿叫“巷道子”。就这,两家还不罢休。有一年,杨家又要扩建大院,墙根脚下到巷道子中间。单家见杨家占了便宜,就不依不饶,说占了这边的屋场。杨家却偏不认帐,说巷道子是杨家屋场。两家闹得不可开交,县衙、府上都不敢管这个闲事。单家见杨家死不服输,就写了一封家书,叫单大少亲自送到京城给单懋谦,想用当朝宰相的行势来压杨家。

单懋谦看了信后,他二话没说,提笔就在纸上写道:“千里送信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教训家人,眼皮子莫太浅了,要给后人留下好名声!不光那一墙不争,还要让两墙!

单大少碰了一鼻子灰,气儿都没缓过来,又打马赶回襄阳,赶紧差工派役,准备挪墙。这挪墙比不得挪桌子板凳,伸手就动,单家硬是把临街的房子拆了,重新摆治椽木檩条,重新下墙脚,比盖新房子费的功夫还大!

大门大户的墙,都是三、四尺宽,两墙一让,巷道子就宽了丈把子。城里百姓们见单家腾宽了巷道子,说单懋谦肚量大,积了功德。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杨家本想多占点儿屋场,没想到单家来这一手。杨绅士想,单家如此大的权势,却有这般肚量,我杨君盘要是还死脑筋,岂不遭众人耻笑? 想到这儿,他也差工派役,把自家的墙也往里缩了几尺。

这一来,巷道子不光骑马能调头、挑担子能换肩了,三张牛车并着走还大宽大展呢!打这以后,人们称巷道子叫“仁义街”。

五、“襄阳”地名正说

明末顾炎武纵论天下大事说:“以天下而言,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而言,则重在武昌。”襄阳,处于全国中心腹地,历史悠久,地势险要,历为兵家、商家必争之地。襄阳城是一座古城,而“襄阳”地名正是这座古老城市的珍贵遗产。

1、“襄阳”的三种理解。

据《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沔水》记载:襄阳城位于襄水之阳。“襄水”是襄阳城南一条独立的水系,只不过旧时的襄水要比现在要大得多。古人称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故而得名襄阳。襄阳城位于“襄水”之北,并且北临汉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位置。

从地名学的特性分析,“襄阳”可以有三种理解:以地理位置取名,“襄阳”是一座城池,“襄阳”地名最早是指襄阳城;“襄阳”是一个主地名,随“襄阳”地名应运而生的一个或多个行政区域名称,以及更多的其他名称;“襄阳”地名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襄阳历史悠久,位置独特,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襄阳”是形成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据。

2、“襄阳”地名的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当时尚无“襄阳”之名,但襄阳已经是一重要的城镇;秦统一天下后,设三十六郡,襄阳为南郡;西汉时期,“襄阳”地名作为行政区域名称出现;公元9年,新汉王莽改“襄阳”为“相阳”;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时恢复襄阳名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始设襄阳郡。由此,襄阳历为州、郡、道、府、县治所,是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襄阳”地名作为行政区域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设置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暑,下辖8县;1950年5月,以襄阳县的襄阳、樊城两镇为基础设置襄樊市,直属襄阳行政区专员公暑,襄阳县政府驻地由襄阳城迁址樊城大庆西路;1979年襄樊市升格为省辖市;1983年9月撤销襄阳地区行政区公暑,地、市实行合并;1994年襄阳县政府驻地由樊城迁址襄樊市东部的张湾镇;2001年撤销襄阳县,设立襄阳区。“襄阳”地名同时作为城镇地名和行政区域名称并用。

3、“襄阳”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

由于历史的原因,“襄阳”地名存在着一名多用的现象,出现了主地名不明确,派生和延伸地名突出的问题,使“襄阳”这一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历史地名,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现在能够证实“襄阳”地名的记录,莫过于“襄阳古城”的图文资料,以及襄阳城墙上镶嵌的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襄阳城墙”标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意识中的“襄阳”,似乎离我们今天很遥远,只有谈古才话及“襄阳”;人们看到的“襄阳城墙”标牌,似乎只是相当于一个建筑物标志,并不是真正的“襄阳”地名。只有保护好“襄阳”地名文化的遗产,才能更好地建设襄阳历史文化名城,才能更好地拓展襄樊现代城市的风情,才能使这座兼具古典风情和现代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更具魅力。

六、襄阳的端午节

端午节在襄阳一带是隆重的节日,它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诞生的。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要佩戴五色线和五香布袋,门前插艾,吃蒜头,鸡蛋,用竹叶包粽子,喝雄黄酒,并举行龙舟赛。此外还要上演有关纪念屈原的戏。至于“白蛇传”,过去每到端午节,戏院里是少不了这个节目的。

端午节在襄阳还有神话传说,早在宋以前就做了记载。如《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五页中写道:“襄阳风俗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云:原通梦告妻:所祭之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日,皆带五色丝,食粽,言免狡龙之患。又原五日先沉,十日而出。楚人于水次迅楫争驰...风俗迁流,遂有竞渡之戏。”

当然,端午节在襄阳虽主要是纪念屈原,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一次群众性除害灭病的日子。如门上插艾、身佩五香带是为了驱蚊虫;喝雄黄酒,吃大蒜,在阴湿处做雄黄是为了杀菌。至于划龙船和绣制“五香布袋”对于开展竞赛和手工工艺表演,也是有益的事。

第四篇:农业传播学期末考试卷

传播学考试卷

一、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communication)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接受及反馈活动的总称。2.农业传播学:农业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指的是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涉农信息的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中,涉农信息指的是农业生产信息、农村农民信息、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流通信息、农业科技信息。

3.守门人(把关人)理论:守门人理论是传播学的理论,起源心理学家卢因建构的名词“守门人”,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和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年,怀特进一步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该理论内容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门区,或是根据一些公认的规定、规范,或是根据把关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把关是一个信息的筛选、信息控制的过程。把关人是这在采集、制作、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及决策发生影响的人或机构,具有角色三重性、依附性和追加性。4.乐队花车法:源自英语bandwagon,即盛会中的花车。参加者只要跳上了这台乐队花车,就能不用走路轻松的“进入主流”。因此,“乐队花车”又被看做一种“从众”的社会心理的状态,代表人类害怕在社会中被孤立,因而向社会其他多数靠拢的一种过程。利用这种“从众心理”进行宣传手段,即“乐队花车法”。

二、简答题:

1.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及其主要理论贡献:

答: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拉斯威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学科创立者:施拉姆

1)拉斯威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

拉斯威尔(1902-1977)是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他提出的5W传播模式明确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2)卢因与“把关人”研究

卢因(1890-1947):德国犹太人,原柏林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1933年为躲避法西斯迫害逃亡到美国。提出传播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3)霍夫兰与说服效果实验

卡尔·霍夫兰(1912-1961)是美国心理学教授。(1)把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2)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研究集中在态度这一问题上: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劝服与态度的关系、劝服技巧与方式等。4)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是奥裔美籍著名社会学家。他是“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者,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从而导致了“有限效果论”问世。

5)施拉姆与传播学学科的创立。

施拉姆(1907-1988)“传播学之父” 他将前人的研究加以综合、整理,把传播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开创了美国传播学硕士博士教育的先河,主编了最早的一批传播学的教材,他是 “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的人。1949年《大众传播学》代表作《男人、女人、信息、媒介:人类传播概览》

2.传播学的原则有哪些? 答:

1)可信性原则:要求传播中的信息真实可靠,符合客观实际。

2)针对性原则:要求传播者根据接受者的个性特点、具体需求和意识水平,恰当的选择传播形式、内容和方法技巧。

3)实时性原则:恰到好处的把握时间和时机进行传播,4)有序性原则:依据传播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有次序有步骤的进行传播。5)协同性原则:要求传播者和媒体领导做好传者与受者,传播与接受的关系,使其处于协同操作、相互促进的传播状态。

6)适量性原则:只有一定限度和尺度的信息量,才是最适合受众接受和感知的信息量。由于受者的动机不同,所以对信息会进行选择性的接受、理解和记忆。3.农业传播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答:(1)真实性原则:要求传播中的信息真实可靠,符合客观实际。

(2)针对性原则:要求传播者根据接受者的个性特点、具体需求和意识水平,恰当的选择传播形式、内容和方法技巧。

(3)效益性原则:有效性和回报率

(4)合作性原则:要求传播者和媒体领导做好传者与受者,传播与接受的关系,使其处于协同操作、相互促进的传播状态。4.阿特休尔的媒介三体系理论基本含义。

答: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新闻媒介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1)西方媒介体系

市场经济世界的媒介体系。新闻事业的目的是,教育人民正确地投票选举,以此来捍卫社会秩序;要求大众追求真理,善尽社会责任;以非政治方式告知新闻;公正地为大众服务,支持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但媒介本身又作为监督政府的工具。西方新闻传播者信守的原则是:媒介不受外界干涉;为公众的知晓权服务;要力求反映真理;要公正客观地报道世界。他们认为:新闻自由就是记者的活动不受外界控制;新闻媒介也不屈从于权力,不受权力操纵;甚至新闻自由本身也不需要国家新闻政策来保证。这一体系中的传播者和理论家总以为他们的媒介体系是最好的。(2)东方媒介体系

指马克思主义世界的媒介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新闻事业的目的是教育人民正确地为人处事,并以此来捍卫社会制度;要求人民寻求真理,善尽社会责任;以政治方式教育人民并争取盟友;要求人们拥护社会制度;在重大问题上,要求统一观点,协调行动。东方乐章中的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帮助人们改变错误的意识,并教育工人使之具有阶级觉悟;媒介努力满足人民的客观需要,客观地报道世界的变化,并促进社会变革。在对新闻自由的认识上,这一体系认为,新闻自由不仅仅是富人的意见表达自由,而应是全体人民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新闻自由必须建立在反对或没有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上;为确保新闻自由的正确实施,需要推出一项国家性的新闻政策。这一体系中的决策者们较为重视新闻媒介的政治功能,而一般不太重视其商业功能。(3)南方媒介体系

指第三世界或欠发达国家的媒介体系。这一乐章“在全部三个乐章中最公开、最直接地把新闻媒介当作教育的工具。”新闻媒介既被用来捍卫社会制度,又被用来改造社会制度,具有雄壮有力、变革创新的特点。媒介以政治方式教育人民服务于真理和社会,与政府合作,为各种有益的目的和和平的事业进行变革发展。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事业的信念是:新闻媒介是一种团结稳定的力量,是一种有益于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社会公正的工具,是传播者与受众交流思想、沟通信息的双向传播工具。第三世界的人们认为,新闻自由意味着新闻传播的心灵自由,其重要性仅次于国家存亡,因此,需要一项国家性的新闻政策来对自由提供合法保障。这一体系较重视媒介对发展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作用。

5.传播谋略的特点。

答:传播谋略是指传播者为了实现传播目的而根据客观情况对传播机制、传播方式所进行的先期谋算、策划和采取的对策。是媒介组织面对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的环境,为实现自己的总任务和目标所制定的长期性、全局性、整体性的规划。其特点是:

(1)对策性与策略性。(2)利己性与互利性。(3)稳定性和灵活性。(4)情报性和依赖性。

三、案例分析

1.运用农业传播学知识分析以上信息对传播的性质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答:。

2.试用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进行分析。

答: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说、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即“5W模式”。奠定了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五W”模式的意义:

(1)该模式第一次详细科学的分解了传播过程,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

(2)第一次明确界定了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这个模式形成的。

“五W”模式的局限:

(1)将传播局限于单向运动,没有揭示人类传播的双向互动性质(2)忽视了传播活动所受外界干扰因素的描述

四、论述题

综合论述农业传播中受众的特点以及对农业信息传播效果的改善措施。答:农业受众同一般大众传播的受众类似,数量众多而且 组成混杂。农业受众的主体是农业生产者,中国人口中约有14亿人,9亿是农业生产者,包括各民族、各阶层的农业生产者。经过历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本身具有的特点,农业受众有其自身的特点:

1.在政治和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政治上,农民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享有法律上的平等权和参与权。农民是工农联盟的基础,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和后备军,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初发起者和推动者,最后又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忠实支持者、拥护者和推动者。在经济上,农民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处于很重要的地位,承担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变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是各种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和提供者;是乡镇经济的发展主体(如果把整个国民经济分为城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和乡镇经济三部分,则农民三分天下有其二)。2.数量众多,但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当代农民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社群团体。尽管我国长期奉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由于地区经济的发展限制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农民整体内部依然存在一个庞大的文盲阶层。人口众多的农民决定了中国末来的发展,而农民整体较低的文化素质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3.职业科技文化和技能水平偏低,凭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有关栽培、播种、施肥、治虫、储藏等传统技术经验来进行生产。农业劳动力技能水平的低下,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4.传统思想观念(包括是非观、荣誉观、金钱观、婚育观、择业观、娱乐观等)仍然深深地支配和束缚着农民。5.在传播领域属于弱势群体。

改善措施:

第五篇:网络传播学期末复习重点

网络传播: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网络传播是人类历史上最新一次信息革命的产物

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目前,信息社会已经并且正在表现出以下特征: 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力量; 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产业主体; 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巨大改变。

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用户生产内容”,即网友将自己DIY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在新的应用功能的推动下,网民日益成为网络内容的重要生产力量。网民生产的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网站生产的内容产生冲击。有些媒体还有专门负责拍摄UGC内容的团队。

网络的传播媒介属性是不言自明的。与传统的媒介相比,网络传播的特征性突出表现为复合性、连通性、开放性、多级性与网状化。

(一)传播的复合性

1、传播形态与形式的复合性。

2、传播手段的多媒体融合。多媒体融合趋势,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主要特征,其含义有两个层面:一是指网络平台可以承载任何一种形式的信息;二是指在有关某一事件或主题的信息传播中,可以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

3、传播功能的多重性。由于网络的多重传播属性,他们所承担的传播功能也是复杂的。从个人层面看看: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形象塑造,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平台。从群体层面看:群体的维系、发展、群体文化的形成与维系。从组织层面看:组织的工作平台、组织内的信息沟通、组织文化的形成与维系、组织外的信息传播与公关。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信息的传播、社会舆论的形成、社会环境的监测、社会文化发展与传承等

4、“公共话语空间”与“私人话语空间”的统一性

(二)传播的连通性

1、网络结构的连通性(技术层面)

网络的技术结构本身具有连通性的特点,理论上说网络上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通都是可能的。技术结构上的连通性促进了网络信息在网络中的自由流动与相互渗透,也对信息传播控制提出了很大挑战,削弱了网络媒介进行宏观控制的能力。

2、网络信息的连通性

表现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连通。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信息在技术上连通的可能性,给人们拓展新闻的广度与深度提供了一定基础。

3、传播者与受众的连通性 网络传播中,传者与受者的沟通方式不再是简单的反馈交流,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协作。(如内容的生产,UGC)

4、受众之间的连通性 超越时空进行交流;信息流与意见流四通八达造成控制困难;使弱小的个人意见集中成一种强大的声音,但集体的声音并不等同于民意,并非总是理性的,并非总是带来积极的效果。

(三)传播的开放性

1、传播格局的开放性

传媒机构在传统媒体时代垄断地位被打破,网络传播的参与者可以是任何有条件利用网络的人。这种开放性使网络传播格局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2、传播过程的开放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可以全天候的处于信息发布的状态,做到及时发布、全程跟踪、滚动报道,不受版面篇幅和播出时间段的限制。

(四)传播的多级性

网络传播通常是大众传播渠道、群体传播渠道与人际传播渠道三者的组合,这中间经过的环节数量还可以无限增加,也就是说,传播技术可以无限增加。传统媒体的多级传播中,一级之后的传播通常是在媒体之外完成的,而网络中的多级传播可以全部利用网络这个媒介实现。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会以多级方式流动。信息进入多级流动状态,有着一定的动因,如信息本身与受众兴趣的吻合度及信息方不的方式等。(五)网状化

网络平台上的传播还有一个特点:传播路径网状化。信息不是沿着一条线性路径传播的,而是在进行着网状扩散。从理论上看,每一条信息在数字平台上都可能借助这种网络从一个点扩散到一个面。

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网络人际传播特点:(1)传播渠道——以网络这一大众传媒为中介。(2)传播手段——多种手段并存,文字交流为主。(3)传播情境——虚拟性。(4)传播主体——可匿名性、多面性。(5)传播范围——广泛性、偶然性(6)传播辐射作用——基于人际交流的社会网络 网络群体传播特点:(1)传播范围——跨地域性。(2)传播渠道——多样性。(3)传播者——身份公开性与匿名性并存。(4)传播情境——虚拟化环境中实在的结构关系。(5)传播动力——群体认同与群体承诺。网络组织传播特点:(1)组织在宣传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掌握主动权。(2)组织在网络中宣传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网站的影响力。网络大众传播的特点:(1)传播主体的多元性(2)传播过程的复杂性(3)传播手段的复合性(4)受众的高能动性:信息生产方面、信息消费方面、通过与专业机构的互动所表现的能动性(5)传播效果的开放性

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也称六度分割理论或小世界理论),该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提出。

超链接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意义:

1、改变传统新闻线性传播的固定顺序

2、使得网络新闻可以通过超链接扩展、解释词义

3、延伸报道、扩展相关阅读

网络新闻的基本层次:

1、标题

2、内容提要

3、新闻正文

4、关键字或背景链接

5、相关文章等延伸性阅读

“大数据”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具有4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真实性)等特点。

网络营销(E-marketing)是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网络营销是对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的一种发展。

网络营销的特点:(1)网络营销可以借助多元复合的渠道与手段

(2)网络营销倚重人际传播与口碑营销(3)网络营销能更好地实现4C' S策略【Consumer needs 顾客需求、Cost成本、Convenience方便、Communication 沟通】

社会化媒体营销是指运用各种社会化媒体平台和手段开展的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客户服务、企业公关等活动。

网络公关:E公关,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借助互联网等传播手段实现公关目标、影响公众的行为。其核心是帮助企业或组织解决与社会大众间的各种关系。

网络广告:通常指以广告主的名义,用付费的方式,通过网络媒体向特定的受众传播产品信息,以期达到产品营销的目的

异同:

(一)目的与效果不同

广告:推销产品,促进消费;

公关:引起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关注,产生对组织的好感,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宣传内容不同

广告:商品推介 公关:组织形象推介

(三)传播手段不同 广告借助明确的广告形式,借助一定形式的媒体的特定版面与时段进行发布,公关活动的形式则更广泛多样。

我国网络媒体主力的结构性要素:

1、专业新闻机构:有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商业性的网站

2、网民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保持放缓的态势。2013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高于其他设备的使用比例,这意味着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6:44,与2012年情况基本保持一致。庞大的网民基数影响下中国网民性别比例保持基本稳定。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2%,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和2012年底网民结构一致。而低龄和高龄网民略有提升,这意味着互联网的普及继续深入。2013年,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继续保持增长,从74.5%上升至81.0%,增长6.5个百分点。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则略有降低。网民的总体特征:

1、个体性、2、社会性、3、虚拟性、4、自主性、5、参与性

“公民新闻 ”(Citizen Journalism)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今天Web2.0时代的到来而兴盛。对公民新闻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还有的学者认为,公民新闻是指公民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摄录、通讯工具(诸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计算机网络等)为广大受众选择、撰写、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行为和现象后者的定义可谓更加具体与易于理解。例如当你将突发事故现场的见闻发到微博上的时候,你正在扮演一个公民记者的角色,而你所发布的微博就是公民新闻。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假设。它的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来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议程融合: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必须通过加入某个社会群体来降低人之不协调以获得安全感和确定性。为了融入自己想要加入的群体,个人必须接触与该群体相关的媒体,使自己的议程与这一群体的议程一致。

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媒介中体现出来的社情民意,它不是个别网民的个别意见,而是网民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意见的综合状况。在特定时期或特定事件发生时,网上会爆发性地形成一些舆论热点,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热点就是网络民意的风向标

网络舆论的主要作用:

(1)意愿声张:网络舆论是对一部社会成员意见的直接反映。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它能直接反映一部分网民的态度与心声;

(2)意见整合:舆论有整合社会意见的功能。网络舆论也具有着一种功能,它使人们具有相对一致的关注焦点,且最终能在这些焦点问题上形成一种主流的意见;(3)行为导向:网络舆论是社会中的一种“意见气候”,给人们提供一种参照,使得人们以此为依据来调整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4)社会监督:网络舆论也是一种社会监督力量,不仅体现专业媒体机构的监督能力,同时体现网民的力量;(5)情绪宣泄:人们在网络中的各种活动,都有其现实依据。有时并非为了参与社会事务,而仅仅只是宣泄个人情趣而已。

下载传播学期末作业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播学期末作业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整合营销传播作业

    整合营销传播 分组名单(第一位默认为组长) 作业请往下拉!第一组:陈静娴、黄静贤、罗梅燕、李家茵、蓝志龙、周世昌第二组:梁斌、曾庆飞、黄小芳、周柏玲、林夏青、陈睿哲第三组:陈......

    生态学期末作业25篇

    谈学习《生态学》的体会 ——人类的生态的破坏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计科0901班0909050116曾利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而生态学问题更是影响着整个人类......

    社会人类学期末作业

    一,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谈谈人类学由进化论向结构功能主义的范式转变。(30分)二任选下列书目中的一本,阅读后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读后感。(70分) 1.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2.......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查作业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查作业》姓名周龙学号1008020009专业材料类日期2011.12.19一. 内容小结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微观经济......

    史料学期末考查作业

    中国近代史史料学期末考查作业——史料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中国近代史史料选用与史料解读 岳麓书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内......

    企业管理学期末大作业的格式

    第一章 公司基本情况(5分) 第二章 公司战略分析(15分) 2.1 公司总体战略 2.2 公司部门战略 2.3 公司总体战略和部门战略的匹配 2.4 竞争对手战略与公司战略的对比分析(问题) 第三......

    教育学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期末作业考核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

    中科大运筹学期末大作业

    运筹学综合性上机实验报告 管理学院PB12001035 孙璐 一、 实验题目:某企业最优生产方案选择 二、 实验目的: 1.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并区分运筹学中不同问题的特点,握运筹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