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培养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思与行
一、语文老师,你在教什么
我不知道别的老师在工作间隙,有没有读书的习惯,有没有记录的习惯,有没有写作的需要。对于我来说,我离不开书,一有时间就会看一些,但我似乎很久没有写东西了,到了又要上交论文、故事、总结的期末,我才知道我真的是很久没有敲打键盘流泻文字的那种畅意的感觉了。我不知道自己因何如此忙而碌碌,抑或是如此的懒惰,还如此的麻木呢?我知道,在年终岁末,会有无数的革命工作者呕心沥血从无所不能的网络上复制粘贴来完成一年的总结来交差,总结着别人的总结,收获着自己的名利。别人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呢?但我知道,那不是我的风格,对于一个执拗的人来说,在某些事情上,我是坚持原则的。我可以不高明,但是我坚持我的真实。那么今天就静下心来,借着要交租的心情,写一点属于自己的想法,也许也可以称之为思考吧。
十月份,我给校报写过一则微薄,是这样的文字: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我们不能只是埋头赶路,不能只是关心自己脚下的方寸之地,而应该时不时停下来欣赏一下文化的大风景,坐下来思考一些语文教学的本源所在。新教改掀起的热潮,如果只是感染我们语文教师深深痴迷于钻研怎样把一节节语文课上得充满诗情画意、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却几乎遗忘了几千年来人类历史文化的宝库,那么,我们现在做的,无非是一些修枝剪叶的杂活,并没有明白什么是语文教学之根本。我以为此种所谓的研究,至多算是“技”,非“道”也!“道”是什么,是阅读,是涉猎,是影响,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丰沛广博。语文学习自然得益。
这则微薄虽然也是被征集的,但是是我真实的心声。当我每日埋头在上课、作业、班务、活动中时,当我看到我们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像一只只辛勤的蜜蜂那样忘我工作时,当我时不时感觉到灵魂的干渴,我抓紧课堂间隙、睡前时光的五分十分钟的时间来看看教育理论、教学案例等方面的书时(今年真的没看过其他书籍,看的都是纯教育的,崇拜自己一下),我觉得自己呼吸到了课堂外的、校园外的新鲜空气。可是再看看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学生,一年如一日地挖着那一册课本,我不禁想大声呼唤——老师们,读书吧,将孩子们引向广阔的文学天空吧。吴建豪教授曾经对小学三、五年级阅读教学课效率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对三所不同学校的前测与后测,发现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大,有些学校甚至出现经教师讲解后的阅读检测能力倒退的情况。(三年级学生前测时的均分为73.17,后测均分为83.82;而到了五年级,学生前测时的均分为70.3,后测均分仅为71.7。个别学校前测时均分为64.5,后测为55.3。)也就是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老师讲课文对孩子阅读能力提高的影响已经不是十分显著。换句话说,如果继续就教材教教材,教师的工作意义已经不大。我想这时候我们应该思考和关注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经常在教研会上听到这样明智的言论:教材只是一个范本,是语文教师用课本上的例子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们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有道是“语文小课堂,生活大语文”。我们学语文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说通俗一点就是感悟人生,学会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将他们从狭窄的课堂视野引向广袤的、神奇的文学大殿堂是多么重要多么有
意义的事情啊。80后涌现在文坛的郭敬明、韩寒们,他们对于自己今日拥有文学成就的有极端的言论:千万不要听语文老师课堂上讲的。那他们的文学成就是怎样来的呢,除了天赋,我只知道他们都是嗜书如命的人。其实,说这么多,谁会不明白呢,要真正的学好语文,功夫在课堂外。
二、午休前的朗读时光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培养这群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脑子里有过很多想法,也采用了不少的方法。每当我浮想联翩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肺叶里面进出的空气都充满了热情,我幻想我和我的学生们有一个诗意的、浪漫的、有阳光从屋顶照进来、有风儿轻轻呢喃、有雪花悠悠飞舞、有月亮朗朗悬挂窗外的教室,我们一起朗诵诗歌、一起欣赏音乐、一起讲故事、一起幻想,在身体不能到达的时空,我们的心儿会飞翔期间。那多么美妙!于是,午休的时候,我常常带着我的书,也允许学生拿自己正在看的书,但是,午休室一片翻书声,还有说话声,无法继续;于是,午休时,我放弃了自己的读物,选择儿童喜欢的童话《天蓝色的彼岸》,凡值班时,都会给他们读一段,但是太缓慢了,一个学期就读了一本,这远不是我理想中的目标。让我欣慰的是,那个学期,不管是我班的,还是三一班的,许多孩子都买了那本书,因为他们实在等不及我的每日一章,迫不及待地读完了全本,等我每日一章时,他们依然津津有味地听着,到精彩之处,往往会会心一笑,这时候,我也会报之一笑,我们心灵的桥梁就像书中的彩虹那样架起来了。
遗憾的是,这样美好的睡前十分钟仅仅持续了一学期,今年调整了寝室,人数多了,和同办公室的老师一起值班,我心里突然就有了一点不好意思在里面。回头再想,自己口干舌燥落一个特立独行,不如安然看自己的书吧。一个人流放在文字中的感觉,很安宁、很辽远、很安静,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再没有给孩子们读书了。但是,我多么希望自己能读下去,我甚至幻想每一天中午,每一间寝室里,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能给孩子们读书,什么样的都可以,当这样的氛围出现的时候,你敢想象吗?孩子们不会爱上阅读吗?但是,我的想法千万不要被其他人知道哦,我的这些文字也不要被领导看到,要不然,我会成为一个多事之人的。我还是做好自己吧,希望到下学期,我可以克服羞怯,再能继续我们的睡前朗读。
三、绘本,我并不想推广
从四年级下半学期开始,我将学生假日的阅读读书笔记作业改成了绘本创作。为什么呢,因为我眼看着读书笔记的质量一天不如一天,西安的学生假日的作业太令我失望了。回想原来的学生,阅读习惯基本养成,几年来坚持的读书笔记是我最骄傲也认为最有价值的作业,是提高语文水平和语文成绩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在这儿效果太差了。于是,在看到网络上、教育书籍里几个有见识的语文名师在语文学习中尝试绘本这种激发阅读兴趣的方式时,我迅速查阅了绘本的概念,也找了一些好的绘本来看,拿到班上让学生看,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创作绘本。大家的热情很高,于是就有了我们坚持一年的班级阅读特色活动——绘本作品。去年年底,我把许多优秀的绘本封塑,在班级和学校推广,在家长会
上,也让家长来欣赏,并督促自己的孩子认真阅读精心创作。绘本这种文学形式虽然集中了文学和美学的双重要素,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激活他们美感思维,将文字、画面的美相互展现,并达到奇妙的融合。但是在我心底里,我还是认为四年级以下搞绘本比较合适,虽然我知道低段学生读绘本,高段学生创作,也能说得过去。但是,我思想里依然认为绘本的阅读和创作是对儿童阅读的窄化,对于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高年级学生(课标中对小学高段学生的阅读要求),这是不是一个幼稚化的引导,是不是一个思维的束缚。因此,我在心里反复问自己:绘本幼稚吗?绘本浅显吗?绘本有必要坚持下去吗?
当我看到一部分学生对这个作业也开始应付,质量很差时(其实,这几个学生疲态入骨,任何作业都差劲,令人不爽),我下定决心停止绘本这个作业,但是我还是去征求孩子们的意见,你们是愿意写读书笔记呢,还是愿意继续绘本创作呢?答案你猜到了吗——大家异口同声地选择了绘本,这样的结果倒令我无从判断了,他们是因为喜爱呢,还是觉得这个比读书笔记容易,或者还有其他的什么原因?询问半天,他们也说不出一二三来,刚好在这个当口,我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儿童阅读的推广,作为儿童阅读事业“形象代言人”的绘本,在唤醒、软化成人,温暖、呵护儿童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还将一直发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多么希望中国的读书人,都能与绘本相伴,从绘本中汲取童心独有的快乐、温暖还有创造力。
我想,我们对于绘本的尝试,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未及侵润,就怀疑反思,这是一种浮夸和时尚吗,这也不正是时下语文教学中特有的浮躁和急功近利?
那么,我还要不要坚持?不知道。等待讨论。
四、终于开辟出了阅读时间
未完,等会儿再写。
第二篇: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驱使人接近自己所喜欢的对象,驱策人对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索,从事创新的、有趣的,或个人爱做的的事。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源动力的作用。一个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在学习活动中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英语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兴趣的培养成为低年级教学的主要目标。但进入高年级后,由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教材内容的变化、学习难度的加大等原因,使得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下降。为此,教师应从学生、教材、教法等方面入手,继续努力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 高年级英语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下降的原因
(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高年级大多数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一定发展,他们能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一些较复杂的内容,因而理解能力明显提高。能按照一定目的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各种智慧品质的有意性已显示得较清楚。
2、个性心理品质开始走上自我完善的道路:① 情绪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能以某种道德规范在一定时间内调控自己的情绪;②活动中表现出较明显的自我意识;③自控能力逐步发展,且逐步具有自觉性;④逐渐能独立自觉地认识具有远大意义的、抽象的行为动机、行为目的,以及较复杂的行为方案;⑤能较为持久地从事日渐复杂和困难的活动。
3、已能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学习的责任感加强。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和欲望增强。
(2)小学高年级英语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牛津小学英语》, 它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体系,设计和安排了大量形式多样、情景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并且设计了视、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版块来让学生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体验,逐步领悟语言基础知识,掌握语言基本技能,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三、四年级版块较少,主要强调听说练习。需要掌握的词语约140个,认读词语约140个;
五、六年级版块增多,且在听说的基础上,又强调了抄、读、写、默的要求。需要掌握的词语约280个,认读词语约280个,是中年级的一倍。板块中的对话篇幅明显增长,难度也增加,又出现了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作主语)、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情态动词、there be结构等等难度较大语法知识。
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中年级英语的教学方法,如简单的跟读朗诵单词,小游戏等已经不能吸引他们。甚至会产生厌恶、感觉幼稚等反感情绪。再加之高年级教材的难度加深,读、背、写、默的力度加大,更容易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枯燥乏味,困难较大。英语成绩相较于中年级又有了明显地下降,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导致对英语学习失
去兴趣。这样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对英语这个科目产生畏惧心理,不愿学、不想学,甚至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竭尽所能扭转这一局面。在小学高年级英语的教学中,不仅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更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创新,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提高英语成绩。
二、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人都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小学生。而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故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认知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爱注入学生心田,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心理已逐步向成人化发展。对事物有自己个人的见解和想法。以往命令式的口吻和简单传授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教师必须通过交流来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需要什么,能够接受什么。然后在具体通过教学环节中的动作、语言、表情、姿态乃至眼神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因此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表扬和激励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我们都有体会,当认知水平较低、学有困难的学生表达辞不达意时,教师应鼓励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可就是语言未能组织好。”,“你再想一想,我相信你一定会答得很好!”。学生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进一步求知的意念和力量。高年级学生更看中精神上的鼓励,他们更在意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奖励和口头的夸奖。往往一个赞许的眼神更能让他们体验到满足与成功。这种由成功的体验所产生的情感满足就会转化为他们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强大动力,由此认识到“英语是有趣的”、“英语是美的”、“英语不难学”、“英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助信心。
(2)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高涨的学习情绪
少年儿童具有活动的天性,只有尊重儿童爱玩、爱动的天性,创造轻松活泼、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积极的学习情绪。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已有明显发展但还不成熟。因此,我认为还是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设置情景进行了教学。如:教学5B第六单元“At a PE lesson”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所教运动项目的记录片,如NBA、欧洲杯等。还可以准备体育器材等,让学生来讲述这项运动甚至表演。这样轻松活泼的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
在教 5B第五单元“Hobbies”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当小老师。让他们来讲述自己的爱好,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和他们平等的朋友,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学习新授内容、巩固了所学英语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以及共同参与交流,互相合作的精神。
利用各种条件和环境,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和宽松的活动氛围,学生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情绪高涨,兴趣倍增。
(3)寻找榜样目标,培养积极情绪
榜样的作用是推动学生进步的一个重要发面。高年级学生对于榜样的选择已逐渐脱离低年级时的不切实际,盲目崇拜。那些真正在不同领域取得骄人成绩,受到世人景仰的人物,往往更能引起他们崇敬的情绪。追求成功是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和强烈的动机趋向。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充分发挥榜样对学生的这种引导、激励作用。适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成功的典型,激发他们向往成功的愿望。
(4)完善激励制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少年儿童有巨大的情感能量,只有在积极、主动的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中,他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实践、探索。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如让学生跟读录音磁带,教师定期抽查。对于那些语音面貌好的同学,教师不仅要积极地表扬。更可以任命他为小辅导员,帮助其他学生纠正发音。对于那些经过努力语音面貌有改善的同学,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
另外,我认为“高分”能帮助学生树立一定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特别是小学阶段,如果一个学生经过努力英语取得了好成绩,他就会认为英语是他学得好的一门课程,是他喜欢的课程,并会保持兴趣,且学习情绪积极,继续努力以争取更好成绩。反之,则会丧失信心,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尝试“高分”机制,也就是说在为每一位学生打分时,可以打上一个高出他原有水平“高分”。以此给予他鼓励和成功的体验,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所打的“高分”也要恰当,切记盲目偏高,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过度膨胀的心理。
这样,学生在激励中情绪高涨,不断成功,成功的体验不断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1)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讲,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产生兴奋情绪。因此,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去,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数字的时候,因为数字比较枯燥,于是在学习的同时教学英文歌曲,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学,以唱促学,以学优唱,并在唱的同时辅以手势,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且增强了记忆。
(2)一个有趣好记的顺口溜
英语自身富有音乐节奏,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让学生感到是在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把一些枯燥的、但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编成一个个简单易学的顺口溜,再辅以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充满激情的教学,如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这一举手一投足,使整个课堂就宛如一场醉人的配乐诗朗诵,学生从中体味无穷,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例如在讲授身体部位的单词时,就可以把各部位名称编成了顺口溜:eye-eye-nose , ear-ear-mouth ,hand-hand-face。在做示范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动作,边说边夸张地用手触摸自己或学生的eye, nose, ear, mouth ,hand, face等器官,然后带着全体同学一起边说边做动作,先慢后快。重复几遍之后进行比赛,看谁“说得最好,动作最准”。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基本使每个学生熟练地说出这6个单词并准确地指出来。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正好说明了编顺口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简单、生动,印象深刻。同时,教师生动夸张的表演和学生由于轻松学会知识而产生的积极向上、欢乐愉快的情绪又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3)生动真实的情景对话
1、说一说
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渴望说的这种情绪体验,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种说话训练中来,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开口说一说。并及时的运用言语和体态语言对他们的说话训练给予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允许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尤其对后进生要降低难度,让他们有条不紊的进行,放慢说话的速度,首先第一步做到敢说会说。学生有了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他们便有了一种参与的意识,并使之在后面的活动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2、演一演
演一演是在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生的自由组合、自由编排而产生的具有生活情境效果的对话再现。这个过程重在让学生学以致用,充分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在这个环节中,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将语言串联并很好的寻求到相适应的对话场景中,讲得有声有色。
如:两位学生表演对话,设置这样的场景:一位学生扮演花甲老大爷,一不小心跌倒在路边,一位系红领巾的学生赶忙冲上去扶住老大爷。这个编排既训练了对话,又充分体现了少先队员内在的好品质,能给其他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自然真实的生活写照,不浮夸,易于接受,对所有学生也是一次很好的情感教育。
3、比一比
让学生比一比,既是对学习成果的汇报,又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巩固所学知识。面对一大群积极举手的小学生们,教师要有选择地让他们表演。后进生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和勇气,基于这点,教师可以让他们先做尝试,避免他们受到好同学的压力,愈发消极。每次表演后,都要对他们集体表扬,希望他们再接再厉。表演的次数一般控制在3~4次为宜。教师可以制定几条评选最佳表演者的标准。
如:1.对话语音无错误,声音响亮,有感情;2.表演有创意,并和对话含义相符合;3.表演时态度端正,神情自然;4.思想健康,可以让我们得到一点启发。表演结束后,和全体学生公平客观地选出优胜者,教师给予个别奖励,并对全体学生的表现都给予肯定,一方面给予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还能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
通过这一手段,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能综合灵活运用简单的交际用语。这也是对学生语言潜能的一种挖掘。让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大胆实践,体验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快乐中学习,树立起自信心。
(4)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每节课,教师都可以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具体做法如下:上课前,由当天的值日生(两个),先用英语作Duty Report。内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况、天气等。(未学到的项目可适当删减)。然后由这两个值日生,或者他们再邀请别的两三个同学一起,表演他们课前已编排好的短剧,剧情可依照已学过的课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创设情景,但是台词必需要运用已学过的类型。之所以这样做,为了复习旧课,而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而收效却远远超过后者。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试得一试。
(5)开展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学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们肩负的担子是沉重的,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敢说英语、爱说英语,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基础,这才是从事起点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责任所在。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采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 才能真正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因为教学内容的吸引而兴奋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只有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更具科学性,才能更加符合语言学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范文
信阳市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单位:平桥区洋河镇中心校
作者:
焦
长
龙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平桥区洋河镇中心学校 焦长龙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排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才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前提。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兴趣确实是一种学习的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显然,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爱写作文、乐写作文的兴趣。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作文呢?
一、巧借做游戏唤起写作兴趣
游戏的方法能够提高孩子们的作文能力,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但是,作文中的游戏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系统性。具体步骤可概括为“玩玩、说说、写写”三步。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在适当时期,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再口述游戏的内容及个人感受。最后把口述的内容整理成文章。这种方法学生兴趣高涨,游戏本身又为作文提供了素材。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游戏是手段,作文是目的。不能为游戏而游戏,把作文课变成了游戏课,但游戏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设计。譬如进行成语接龙,如果是单纯的一个接一个地请学生出来回答接龙的成语,那只是简单的重复,是没有任何游戏性质的。但是,我们只要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说一个,看哪个小组最先词穷,就算输!”立刻,游戏的意味产生了。这里的成败输赢的刺激,使学生感到了游戏的紧张、小组的荣誉,一种竞争并且希望获得胜利的心理,马上达成,而这种心理活动的出现,正是搞好这次游戏活动的基础和关键。又如:写四分钟的“随笔”,老师一旦命令开始,学生就必须开始伏案写作,不得停笔,哪个停笔,就被开除出局!同样,竞赛的出现,使学生忘却了这是在写文章,而是它错误地当成了一个游戏。游戏就是玩,玩是轻松而愉快的。于是,作文的艰苦和困难在游戏的外衣下变得温和起来,变得被学生接受了。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不就被唤醒了吗?
二、深入社会生活实践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的学习更多地受兴趣的影响,因而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诱发兴趣,利用生活作文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感到最难的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没材料可写,不仅是因为缺乏兴趣,还缺少生活体验。教师就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这是写作客观规律决定的,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春游活动》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没有老套的按习作要求去指导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春游前推荐春游的地点,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地点确定后还可以让学生设计春游的路线,把游览顺序和旅游点简要写下来;可以制定春游的安全和卫生守则,让班会讨论通过;可以设计几项在草地上做的游戏,以书面报告形式征求同学意见;也可以写一个表演节目单等等。春游后的作文也不一定非要描写景色,可以写春游时某人的表现,春游中发生的高兴的、有趣的、尴尬的、伤心的事情,出一期有关春游的小报,为春游所拍的照片配上说明等等。设计了这样的春游作文教学方案,学生玩得痛快,写得真实,既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采取有效方法积累素材培养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实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学习与运用结合。“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三有新鲜感的词句。”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从阅读中积累、从生活中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去阅读,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强调学生对所读内容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善于从社会中汲取素材,提醒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进行积累既是学习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头脑中的语言材料增多了,具有丰厚的语言积淀,说话时就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就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四、教给学生作文方法,提高写作兴趣
学生初学作文,都觉得作文无规律可循,困难重重,从而影响了学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总结经验,寻找化难为易的途径,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们知道,作文虽无定法,但也有规律可循。小学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写记叙文注重“六要素”,但“六要素”不一定要求齐全;写说明文注重有一个恰当的说明顺序;写童话、寓言必须能说明一个道理等。二是在遵循这些基本规则后,为了使文章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更简洁、更具有感染力,要运用一些“锦上添花”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找出文章的规律,传授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作文的兴趣。例:在要求学生完整、通顺、具体、生动地“记一件事”的教学过程中,第一步要教给学生“基本规则”,要求学生审清题意后,明确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然后要求学生想想,自己写的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事?有哪些人参与?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通过师生讨论,学生就能完整地说出这件事的六要素。第二步教给学生用“分解事物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件事一步一步分解开来。如:写“种树”这件事,可把它分成挖树坑,放苗,填土,提苗和浇水等几步,使之通顺、有条理。第三步教给学生用“步步联想法”把种树过程中的环境,种树的每一步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以及碰到的困难和怎么克服困难等有关细节加以细致描绘,达到写具体的要求。第四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修辞和精彩优美的词、句,给文章中的语言加以修饰,达到生动的目的。这样指导,学生都能写出比较完整、通顺、具体、生动的叙事文,都觉得先依据文章的基本规则,再恰当地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来写作文,易写并写得好。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是记叙文的顺叙法,还有倒叙法、插叙法、散叙法、概括细叙法等等,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文章的中心,写出更多的创新作文。这样学生会觉得在学到写作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写作世界的无穷乐趣。同时,因精彩的范文有较强的示范性,教师应精心挑选范文,引导和点拨学生分析和理解范文内容,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真正懂得写作文有章法可依,有规律可循,简单、有趣,从而提高写作文的兴趣。
五、创新评改作文,增强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是学生积极作文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有兴趣就有写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写作文的潜力。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在这里强调两种评改方法:教师评改和学生自改。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儿童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儿童的写作愿望。在孩子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学生的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这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影响力的。因而,我们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我们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作文,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的脉搏跳动,才能有分寸有说服力地批改他们的作文。在批改作文时,我们要时时处处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一种准备欣赏精彩节目的情绪去“读”学生作文,用心去体会。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对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得到赞许,这些都会使他们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
以往,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几乎成了传统作文教学天经地义的事。我认为,作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因此,教师只有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自改过程中得到炼意、炼句、炼字的反复训练,通过自评自改,让学生在具体材料面前,根据教学目标,在修改的实践中去认识正误,分辨优劣,得到习作的审美感悟,达到提高认识和写作能力的目的。这一作文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只重教师批改的单边教学模式,将评改放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把批阅、修改、讲评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每次习作后,要求学生把文中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多余的词句删除,把不合适的地方修改过来,把错乱的段落与层次整理过来。要求学生做到:评---评出主要问题;改---改的有方法,懂门道。当学生看到自己修改的作文通顺了,流畅生动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有了满足感,也就增强了写作兴趣。
另外,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要侧重于评改方法的推介,如符号圈点、批注、谈看法、查反馈等,快捷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评价活动中,问题的发现、解决的办法、成功的经验、内心的感受都融汇到了一起,有启发,有支持,也有批评。通过师评、生评、师生共评、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的运用,唤醒了学生自写、自改、自评和自悟的意识。这为再创造提供了鲜活、动态的写作环境。
六、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调动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以满腔的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开展作文竞赛和评选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巩固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在竞赛、评选中学习探索,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和荣誉感,磨炼学生的意志。针对作文方面存在的审题不清、重点不突出、中心不明确等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让学生都有获得胜利和成功的机会。具体做法:一是仿效电视台举办知识竞赛的方式,以笔答、必答、抢答、抽签回答等形式,每两周举行一次“作文知识竞赛”;每月举行一次“命题作文竞赛”;二是,为使每个学生均有获奖机会和参与整个活动的始终,评委由任教老师和学生轮流组成。个人评优分三个等级,设“最佳”、“优秀”、“进步”奖。在公布个人竞赛结果时,重视鼓励暂时成绩稍差的学生,使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在某一个方面写好一点就能超过对方,同样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从而变过去“要我写、厌恶写、惧怕写”为“我要写、愿意写、喜爱写”的喜人局面。三是集体评优将全班分为四组,按小组累计成绩,得出竞赛结果。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会使学生不甘落后,思维活跃,竞争异常激烈。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朱熹云:“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作文教学教师要摸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找准学生的情感触发点,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地教给写作方法,并挖掘其闪光点去赞赏和评价,多种途径培养其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四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初探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初探
一天朝读时,我见学生脸上露出了愁容,连忙问道:“你们不喜欢读书吗?”没料到一个学生竟这样回答:“语文书中的文章开始读时觉得很有味,可是,现在我们已经会背了,您还要我们读,真没劲。”是啊!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一味地强调学生读课文,却不知学生在反复地读中,早已失去了初读时的兴趣。学生对预习课文比再读课文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有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后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自读自悟,乐在其中
在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中,常常强调某个地方要重读,某个地方要轻读,哪些句子和段落要用高亢的语气去读,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没有感悟,没有真情实感。
课标中曾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和提问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享受阅读乐趣。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营造民主宽松的阅读氛围,把阅读的权利交给学生,倡导自己选择阅读方式,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如,我在教《开国大典》时,就留给了学生很大的阅读空间。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课前,我没有做任何指导,而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部分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来了,一个个争先恐后抢着读,从同学们的神态中,我早已看出同学们被开国大典那热闹而充满激情的场面陶醉了,我感到了同学们在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欢呼而自豪,此时,我无需再多言,学生对朗读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自读自悟中,学生的阅读升华了课文,释放了孩子们的灵性,再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心灵阅读课文。
二、体验情境,乐在课堂
语文中常有许多情感等待我们去体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等待我们去挖掘,这些内容单靠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分析远远不够的,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巧设情境,让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通过阅读仿说仿写去感悟。例如:我在教《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学会课文,有条理地描写事物的方法,让同学们细细品味课文中对桂林山水那如诗如画的描写。那天,我们里恰好有大雾,我就出这样的练习题让学习练习:今天的雾真大啊,;今天的雾真美啊,;今天的雾时间真长啊。学生看着窗外的雾,想着课文中对山水描写的句子,都情不自禁地诵读起课文来。
三、拓展阅读,乐在课外
一本语文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渴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需求。我要求同学们每天每人身上都要有一本课外书,交换着阅读,并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一本课外书,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谈体会。同时,我还布置同学们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编手抄报等。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时,我安排学生上网或去图书室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知识,学生们以极大的兴趣了解到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懂得了计算机的发展史,认识到多媒体确实“神乎其神”,有个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我感到学好科学知识非常重要,不然我们会成为未来的文盲。”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更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兴趣。
第五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摘要】:本文从学生学习需要兴趣才能学好出发,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教会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实践。通过实践证明,只有使全体学生真正的树立起学习的兴趣,用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字】: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兴趣教学方法
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兴趣,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会孜孜以求。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探究、最后获得成功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上好化学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
化学是初三学生的一门新课程,刚开始学习化学时,许多学生对化学认识不够,总感到化学比较抽象、难以学好。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不良现象,本人根据学生的特点对课本的第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创造出几个具体鲜明的有趣实验奉献给学生。实验(1):课前先在一张白纸上先用无色氢氧化钠溶写好:“欢迎您到化学世界来”九个字,稍凉干,上课时用自制喷雾器喷无色酚酞试液,白纸上立即出现“欢迎您到化学世界来”的大红字就显示在学生的面前,一会儿,又用另一个自制喷雾器喷稀盐酸溶液,大红字又逐渐褪色到最好完全消失,实验(2):用含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滴在白纸上,一会儿,白纸着火燃烧;实验(3):在一杯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杯中的石灰水很快就变浑浊了,已浑浊的石灰水很像是一杯纯牛奶,往已变浑浊的石灰水继续通二氧化碳气体,一会儿,石灰水又变为原来澄清的样子。这三个实验很吸引学生,在实验中,学生像看“变魔法”一样,如痴如醉.通过几个实验的观察和操作确实满足了全体学生的好奇心,于是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油然而生。此时,作为教师的我结合现行教材的特点,进一步阐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学习化学的方法,特别强调学习化学本身是抽象的,但可以借助于实验,把问题简单化和形象化,这样学习起来就感觉比较轻松.通过这一节课的精密设计,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很好,学生对化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个学生都很乐意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都对化学科及科任老师产生浓厚的感情。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
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考察本乡镇的水污染情况,有无浪费水现象,污染后的水对人和工农业生产有哪些危害,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源在哪里,怎样防止水污染等。要求学生通过访谈、资料查询、实地考察,设计好方案并实验,最后写一份“我所认识的水“的科学小论文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全体学生得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而且不同的学习个体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产生各自的体验和认识,好奇心得以满足,探求自然奥秘,追求科学真理的情感得到培养,在活动中学习兴趣变得稳定、持久。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分子式写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五、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学生主动性强,知识接受快,教学效果好,还可以为扩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提供机会.特别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中,我只要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的社会、生活、自然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多种刺激,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化学现象和本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第三单元课题《水的净化》一课中播放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和一些贫困农村用明矾净化的录像,能激发学生探究净水方法的热情;在第一单元课题《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课中播放形声兼备的录像片,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沉浸在奇妙的化学世界中,认识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起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突破难点。教学中的难点,有些很难用传统的方法讲清楚,若用电脑模拟,往往能取得很好效果。例如,在第二单元课题《分子
和原子》中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和氧化汞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电脑设计flash动画模拟,可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分离、组合、聚集、变抽象不可视为形象可视,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探究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独立思考,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等。例如,在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由分成五个小组,每一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最关心的酸雨的形成或酸雨的危害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利用计算机查找资料,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参与、探究、讨论、交流、表述、汇报的过程中学会了团结协作,并自主建构了知识,也尝到了通过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成功感觉,于是他们对信息技术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想彻底全方位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使得兴趣能陪伴学生的中学时代,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除按上述方法操作以外,还需深入学生当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帮助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同时多鼓励后进生,表扬进步的学生,使得同学们每天都能愉快的投入学习之中,最后取得不断的进步,成绩才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