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
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
本报北京1月6日讯 记者周萃报道 中国银监会今天召开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当前形势,部署全年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银行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改进金融服务,着力防范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银行业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会议指出,2014年银行业监管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要深化银行业治理体系改革。改进绩效考评,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和发展观,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推进子公司制、事业部制、专营部门制、分支机构制改革,完善业务治理体系;加强集团并表全面风险管理,强化集团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和监管机构监督责任,完善风险治理体系;巩固行业协会自律机制建设,强化服务和救助功能,完善行业治理体系。
扩大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方面,要探索逐步放宽外资银行进入门槛、经营人民币资格条件以及分行营运资金要求,进一步支持上海自贸区和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银行业改革。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和方式,一方面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另一方面试办由纯民资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做好试点制度设计,强调发起人资质条件,实行有限牌照,坚持审慎监管标准,订立风险处置安排。试点先行,首批试点3至5家,成熟一家批设一家。
此外,在明确职能定位前提下,推动政策性银行改革,实行政策性业务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监管。同时大力推动监管改革,改革完善分类分级管理,实行有限牌照制度。
银监会强调,2014年要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一是缓释平台贷款风险,坚持“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审慎稳妥地缓释平台贷款风险。二是严控房地产贷款风险,高度关注重点企业,继续强化“名单制”管理,防范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可能产生的风险传染。三是防化产能过剩风险,通过产能整合重组、技术改造,促进生产资源有效利用,盘活沉淀在过剩产能上的信贷资产,减少风险总量。
第二篇:推进改革开放
推进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活力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用改革的办法,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精心部署,把握节奏和力度,各项重点改革继续深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医药卫生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迈出新步伐,资源税改革稳步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出台,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这恰恰说明,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除,深层次改革还没有到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过去30多年国家的沧桑巨变,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要靠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老矛盾交织,短期困难和长期问题叠加,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结构调整艰难,收入差距拉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一个个难题绕不开、躲不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深化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扩大开放就抓不住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开放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开拓创新,完善机制,扫除障碍,突破瓶颈,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就是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强化改革的统筹规划和方案设计,加强协调配合,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财税金融、资源环境、收入分配、社会事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同时,深化对外开放,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促进对外经济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为促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还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敢于攻坚,锐意进取,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年银行业发展纪实
改革开放30年银行业发展纪实
[11-02 20:49]共有0条点评
据新华社11月2日消息,新华社刊发改革开放30年银行业发展纪实,全文如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近日陆续发布2008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工行实现税后利润930亿元,同比增长45.7%;建行实现842亿元,增长47.5%;中行实现599亿元,增长31.8%。
这是几份令世界惊异与称羡的业绩报告。但就在5年前,这些银行还被普遍认为是技术上濒临破产的“问题银行”。5年来通过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上市等重大举措,它们一跃成为具有广泛国际认知度的大型商业银行。
放眼改革开放30年,中国银行业更是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深刻变革:从一元银行体制到多种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从银行间无序竞争、高风险运行到有序发展、风险可控运行,从长期封闭发展到全面对外开放,银行业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从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到大型上市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三部曲”,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主旋律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又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从其成立或恢复营业,到专业化发展,再到商业化改革,不仅贯穿于中国银行业30年改革全过程,而且始终是焦点和难点。
1978年1月,从财政部独立出来的中国人民银行,既是发行钞票的中央银行,又是受理居民、企业储蓄的经营机构。1979年3月,农行恢复设立,中行从人民银行分设;8月,建行从财政部分设;1984年1月,工行成立,承接人民银行所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能。
从此,中央银行与国家专业银行分离,四大银行分别在工商企业流动资金、农村、外汇和基本建设领域占据垄断地位,且业务严格划分。为促进银行业竞争,打破这种专业银行垄断的市场格局,1987年,交通银行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运而生。四大银行的业务藩篱渐被打破,专业银行展开了企业化改革步伐。
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1994年,3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先后成立,接受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政策性业务,政策性金融开始与商业性金融分离。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将四大银行定位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1997年1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四大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不良贷款比例过高。清理整顿和加快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成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首要内容。随后,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1999年成立4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4万亿元不良贷款。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注资和剥离不良贷款并未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旧的包袱没能完全卸掉,新的风险还在不断产生,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截至2002年底,四大银行账面不良贷款仍然高达2.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达25%,远高于5%的国际风险水平,加上透明度不够,一时猜疑四起,一些境外媒体和国际评级机构纷纷作出四大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的判断。
200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是这一时期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提出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2004年1月,国务院公布中行和建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的决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随后,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发行上市”思路,被称为“背水一战”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相继取得突破:2005年10月27日,建行在香港上市;2006年6月和7月,中行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10月27日,工行在上海和香港同时上市;2007年9月25日,建行在上海上市。
2008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收官之战”正式打响。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是30年银行改革史上的最大突破。经过股改,国有商业银行一跃成为具有广泛国际认知度的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交通银行在内的工、中、建、交4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从2003年末的2.11%增至2007年末的13.17%,不良贷款率从16.84%降为2.81%,平均资本利润率从-0.88%增至15.57%,均达到国际先进银行平均水平。从长期封闭发展到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银行业在“引进来”的同时稳健“走出去”,开始全面融入世界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经历了从局部地区到全国范围、从外币业务到本币业务、从外国居民到本国居民,在循序渐进中稳步推进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说。
1979年2月,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首设代表处,拉开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1981年,第一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香港南洋银行深圳分行获准设立。此后,银行业对外开放地域逐步从经济特区扩展到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
1994年,中国颁布全面规范外资银行的第一部法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银行业对外开放地域由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进一步扩展到全国范围。1996年,进一步向外资银行开放对外资企业及境外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加速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5年过渡期内,中国有序地推进了银行业对外开放。尤其是2003年4月中国银监会成立后,秉持改革与开放并举、开放与监管并行、监管与服务并重的方针,以深化改革迎接对外开放,以强化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以优化服务改善开放环境,银行业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截至2008年9月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资产达1.38万亿元(约2022亿美元),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2.33%;在中国注册的外商独资银行和合资银行30家,下设153家分行及1家附属机构;25个国家和地区的75家银行在华设有116家分行;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6家银行在华设有238家代表处。此外,28家中资银行引入了37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外资余额达236亿美元。
在“引进来”的同时,一些中资银行积极“走出去”,尤其是2006年以来,中资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投资并购迈开了新步伐。2006年12月,建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中行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2007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收购英国巴克莱银行3%股权;2007年9月以来,工行相继收购印尼哈里姆银行90%股权、澳门诚兴银行79.93%股权、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2008年3月,民生银行收购美联银行4.9%股权;9月,招行
收购香港永隆银行53.12%股权。截至2008年9月,工、农、中、建、交5家银行共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0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
“没有银行业的开放,我国银行业改革不可能像目前这样快速、全面和深入地推进。展望未来,在全球金融一体化时代,必须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使银行业通过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说。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到政策性银行,从邮政储蓄银行到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和重组改革也在顺利推进,银行业整体风险状况不断改善,资本充足水平、拨备覆盖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截至2008年6月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类农户贷款余额达1.33万亿元,比2003年末增长了86.7%;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杆,不断深化改革,资产质量明显好转;城市商业银行进入良性发展阶段,2007年全国124家城商行经营利润达248.1亿元,比2003年增加194.6亿元;邮政储蓄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国36家一级分行、312家二级分行、2万余家支行全部挂牌成立;政策性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破冰启航;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已转亏为盈。
一位见证了银行业30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业内人士总结道:显著的阶段性递进并加速发展,是30年银行业改革开放的主要特征。从1979年到1993年,我国银行业从一元银行制向多元化银行体系转化,用了15年;从1994年到2002年,开始对金融系统清理整顿,启动国家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着手化解历史风险,用了9年;从2003年到今天,基本完成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化解历史积累风险,对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全方位的重组改革,实现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仅用了5年左右时间。这一特征体现了我国银行业在发展中不断汲取教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并不断走向成熟。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已今非昔比。截至2008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从2002年末的23.7万亿元增至59.3万亿元,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则从2002年末的23.6%降至6.01%,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从2003年末的8家增至192家,达标银行资产已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4.9%。
“回顾过去的30年,我国银行业每一次大飞跃、大发展无一不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结果。改革开放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免疫力,才能使我国银行业更好地把握新的历史机遇,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银行业体系。”中国银监会负责人说。
第四篇: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战
略选择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紧迫形势加入世贸组织两年来中国政府及银行业监管机构严格依据世贸组织基本原则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时间表履行了银行业的市场开放义务与此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压力和激励效应也逐步显现出来
(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4家资产管理公司、112家城市商业银行、182家外资银行营业机构、209家外资银行代表处、731家城市信用社、35544家农村信用社、3家农村商业银行、52家信托投资公司、74家财务公司、12家金融租赁公司和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约26.5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85%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在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四家银行)长期以来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家银行资产约占全部银行业资产的60%在国有重点企业贷款中四家银行份额约占80%;在国有重点建设贷款中四家银行份额约占70%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四家银行不断采
取措施加强管理推进各项改革并取得了——定成效一是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目前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均建立了资产负债比例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审慎会计制度普遍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统一管理、下查一级的内部稽核体系二是促使不良贷款数量和比例持续下降;从1999年到2002年底四家银行按四级分类口径测算的不良贷款比例平均下降了13个百分点(因2001年以前未实行五级分类)年均下降4个百分点这其中既有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贷款的因素也有商业银行自身努力的结果特别是自2000年第4季度以来连续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比例“双下降”今年前三个季度又继续保持这一态势到今年9月末四家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比例为21.4%比年初下降4.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19880亿元比年初减少888.8亿元三是机构人员不断精简特别是四家银行仅1998-2002年就精简机构约4.5万个(其中县支行约1800个)净减少人员约25万人
(二)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一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差距我国银行业是脱胎于传统体制下政府主导型的银行体制许多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特别是四家银行长期以来扮演着第二财政的角色政银不分基本执行国家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导致所有者缺位和职业银行家缺位近年来这种状况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真正市场化的货币金融企业相比仍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符合现代
银行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也未建立起来股份制商业银行虽初步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但却存在着公司治理架构不健全、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督机制有效性不足等问题有的还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与上述两类机构相比其他大多数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则处于更低的水平二是资产质量方面的差距截至今年9月末已实行五级分类的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7%其中四家银行为21.4%政策性银行为18.1%股份制商业银行为8.4%;仍实行四级分类的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农村商业银行为5.6%城市信用社为23.8%农村信用社为30.3%信托投资公司为42.4%相比之下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则要小得多如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分别只有2.7%和3%较高的不良贷款给中资银行特别是四家银行带来了沉重的包袱影响了中资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资本金与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与资产质量低下相对应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也处于较低水平就目前情况看按中国现行标准不考虑拨备等因素也只有国有银行中的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中的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达到了8%其余银行业金融机构都未达到8%的要求中资银行资本金比率偏低表明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另外许多中资银行盈利水平不高有 的甚至亏损除上述几方面外中资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也存在明显差距业务大多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领域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中资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推进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必要性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之间必须遵循良性互动的准则改革需要开放开放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改革二者只有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银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到2006年我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届时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而在此之前如果不能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中资银行特别是四家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其后果是不仅中资银行将受到巨大冲击还会延缓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进程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绝大多数国际先进银行都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借此产生出持续发展和不断变革的内在动力大多数国际先进银行都是股份制银行和上市公司它们借助国际资本市场通过扩大资本规模进行业务扩张、市场扩张和机构扩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资银行尤其是四家银行应该遵循国际银行业的通行惯例、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管理模式大力进行综合改革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今年3月份根据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
委员会统一负责对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成立银监会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深化银行改革、加强银行监管、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促进我国银行业更好地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一个重大举措
(一)中国银行业开放的战略取向金融业开放是大势所趋各国经验表明在开放与银行安全的关系上一国银行体系的安全不在于是否开放而在于是否稳妥、渐进、有序地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银行业开放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按世贸组织规则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一是要对现行的银行监管法规进行清理凡与世贸组织规则有冲突、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相违背的应予废止存在缺陷的应予完善目前我们正在做这项工作初步统计需要清理的法规达2000多件二是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目前全国人大正在审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草案)》此外我们还先后颁布了《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和《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制度规章还有一些法规、规章在草拟、修改、征求意见过程中三是要加强银行业的执法力度坚决做到依法办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二消除金融隐患运用世贸组织规则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加入世贸组织必将对中资银行产生冲击这种冲击的程度可大可小关键要看我们加强监管和促进发展的力度当前迫切需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消除金融隐患确保金融安全降低四家银行不良资产、促进其经营状况根本好转是防
范金融风险的关键二是充分运用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对中资银行进行保护为确保发展中国家金融稳定世贸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规定了大量的“不对称”条款主要有“保障条款”、“国际收支条款”、“普遍例外条款”以及有关的金融附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特殊保护显然充分运用这些条款为银行改革争取时间对确保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逐步开放分步骤分阶段实现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全面接轨目前我国已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了外汇业务正在逐步扩大其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范围从12月1日起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已扩大到上海、深圳、天津、广州、济南等13个城市同时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2002年以来共批准设立了28家外资银行代表处12家外资银行分行;批准了44家外资银行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12家外资银行在华开办网上银行业务;批准了5家外资银行分行开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最近都已发布这对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二)四家银行改革的战略取向鉴于四家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的独特地位和突出作用深化四家银行改革、提高四家银行竞争力已成为中资银行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成败的关键银监会成立伊始即开始关注四家银行改革并将推进四家银行的综合改革作为工作的重点1.四家银行改革的目标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所
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四家银行综合改革的目标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内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将四家银行改造成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同时按“一行一策”的原则对四家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进行彻底的、规范的改造具备条件的银行可以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银行;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有条件的可以上市在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安排上根据各行的条件有的可能早一些有的可能晚一些2.四家银行改革的治标措施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四家银行改革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全面提高其综合竞争力治标就是要解决四家银行的历史包袱消化较高的不良贷款四家银行历史包袱是多年积聚起来的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总的来看四家银行历史包袱的形成除自身体制落后、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薄弱外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过低企业严重缺乏自有资金生产经营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为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国有企业重组四家银行发放了大量特定贷款;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未能实行审慎会计制度造成大量虚盈实亏;等等由此可见四家银行历史亡积聚起来的各种损失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损失它是我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而必须付出的成本四家银行历史包袱的处臵要充分发
挥各个主体的积极性首先要从加强内部管理人手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立足自身多消化历史包袱四家银行要加强财务管理努力增收节支树立过紧日子的财务工作指导思想各行要将利润指标与费用指标挂钩坚决压缩各项非利息支出力争在努力提高盈利能力的基础上加大核销损失力度其次是国家进行适当扶持包括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银行注资提高银行的资本金水平增强四家银行的损失消化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以及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为四家银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3.四家银行改革的治本措施国家的扶持措施不是简单地帮助银行降低不良资产而是要借此换得银行一个良好的治理机制四家银行在消化历史包袱的同时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结合各行实际情况进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革使四家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有一个彻底的改变从根本上提高综合竞争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四家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一是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按照“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和恰当的制衡机制确保各方独立运作、有效制衡二是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变单一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四家银行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制定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业务增长战略、地域发展战略和持续增长战略提高金融资源配臵效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四是建立科学的决策体
系、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加快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五是按照集约化经营原则优化组织结构体系整合业务和管理流程实现机构扁平化和业务管理垂直化六是建立市场化和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根据市场化原则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制度改革破除终身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岗位目标责任制等七是建立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四家银行要建立完善以国际会计准则为标准的会计标准和核算制度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资产五级分类制度和相应的准备金提取制度同时还要注重管理会计建设加强信息披露工作八是加强信息科技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四家银行要加强信息科技的开发建设加强网上银行和电子银行建设增强业务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营销能力和对客户持续的跟踪服务能力展望未来的中国银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只要以发展的眼光通过标本兼治的措施进行综合改革中国银行业一定能获得进一步发展
第五篇:坚定不移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决定》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目标、新观点、新论述、新举措。尤其在总的目标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新的说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决定》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全面勾画出了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党的建设制度上的改革方向,这是决定我们党正确把握未来中国改革方向的总路线图,它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决定》还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和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全面阐述了我们党对新时期改革的历史使命和重要担当的深化认识,深刻表明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我们坚信,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必将继续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建立完善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体制机制建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将“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由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将继续引领未来中国的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美好和广阔的时代前景。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一些问题之所以难推进、难解决,是因为有的属于体制机制遗留的老问题,有的属于前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源自思想观念障碍,有的受到利益格局掣肘。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有靠进一步改革的办法解决。我们必须从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前途命运,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高度,深刻领会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重大意义,吃透中央《决定》精神,结合我省省情实际,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学习贯彻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力求做到掌握精髓、把握要义,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汇报人:xiexie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