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银行服务业质量调查报告
我国银行服务业质量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通过调查了解银行服务业的结构,并对银行服务的业务运作情
况进行分析,我们认识到虽然有多数评论对银行服务的质量评价很高,但我们银行业务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银行的业务情况,并且以客观的态度对其提出自己的建议。
调查时间:2010-08-01——2010-09-01
调查对象:长沙市部分银行
调查方式:访问法、文献查阅法
在以前我国的银行是以国有银行为主,但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商业银行逐渐变成了市场的主流,一直到现在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同时它又让我们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问题被我们慢慢的解决。
一、银行服务业业务种类
(一)自动服务机业务
一般的小额的存取都是在自动存取款机上进行操作的,在自动服务机上我们还可以查看银联卡上的现今的情况,在银行的里还有些可以让我们查看理财的一些信息,让我们能更加方便的对自己的财产进行管理。
(二)柜台业务
现今一般比较小的业务我们并不会去柜台办理,只有一些大业务才会去柜台办理,而因为是自动服务机不不能办理这些业务所以办这些业务的时候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这些业务一般是办理开户、办理遗失、销户、寻回密码、存取上了限度的现金等。
(三)理财业务
这个一般是和银行一起存在的,需要与银行的服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者是进行电话交流,不能直接在柜台办理更加不能在自动服务机里进行操作。理财业务涉及了个人或企业的大额财产的管理方向,银行必
须十分谨慎的处理这类业务,这也是花费时间最长的一种业务。
二、现今服务业业务状况
现今的服务业状况有好也有坏,大量的自动服务机的开设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柜台业务却有时很是恼人,下面就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一些描述。
(一)可取之处
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电子信息和其他新兴高技术,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为表现形态,服务手段更先进、服务内容更新颖、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新兴服务业。以上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义,都是依托现代技术的变革,把企业的主要竞争力都主要集中到了企业提供服务的外部条件上。
1、充分的利用了外部资源
我国的银行服务业已经达到了现代服务业的标准,现在我们正加速向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前进,使我们现在主要是提供电子产品让我们使用,大大的减少了纸质资源的浪费以及地理空间的占用,使我们有更多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使用。
2、服务内容更加贴入生活
现今银行不停的增加新业务,使我们有更多的选择,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满足了不同层次了顾客要求,使我们更加有效的管理我们自己的财产。
3、加快了信息时代的发展
银行服务业不断的往电子信息业上发展,使人们更加的注重网络,提高了人们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加快的信息的传播,使世界更加走向一体化。
4、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银行使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额交易,并且无需本人的到场,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用在发展经济的事情上。
(二)不足之处
1、差别服务导致顾此失彼
一般银行为了提高利润,都会有一些VIP的服务,而这些让那些不是VIP的人会在办理业务的时等候的时间加长,有时甚至有1-2小时,使银行顾此失彼。
2、资源配置不足导致供需矛盾
一般银行的资源配置都会有不足的情况出现,办理柜台所需的时间一般比较长,但一个银行的分布只有五个柜台,在一般上班的时间还可以及时的办理业务,可是一到那些高峰期银行总是应接不暇,忙不过来。人们只有慢慢的等,有时为了去银行办理一些业务都不得把时间好好的排一下。
3、绩效考核机制不尽合理
目前,各机构一线柜员工作量大,收入偏低,一旦出现业务差错所要承受的处罚较重,一线柜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普遍抱有宁慢不错的心态,直接影响了业务办理时间。
4、业务培训力度不足
近年银行业新兴业务发展迅猛,辖内多家机构都在实施“从业人员换血 工程,加上岗位轮换、离职等因素影响,一线员工的流动性很大,相应的业务培训跟不上,直接降低了柜台业务办理效率。
5、软环境建设力度不够
各银行机构对网点的前台服务、业务指引等软环境建设力度不够。根据调查,到银行一般窗口排队办业务的主要是三种人:老人、下岗人员和民工,由于大堂经理的作用不到位,主动引导和适时引导意识薄弱,答疑和应变能力不足,往往使一些琐碎事情上升为客户的不满甚至投诉,影响了工作效率。此外,各银行机构主要通过在营业大厅放置宣传单张等被动手段宣传新业务,大部分客户对新产品认识不足,办理业务时才详细咨询,延长了办理时间。
6、服务时间不尽合理
银行网点在中午时段都减少对外服务窗口,相当部分网点只开设一个窗
口对外营业,而这一时段正是很多行业的下班时间,到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很多,银行网点仅凭一个窗口当然是应接不暇。
三、对服务业缺陷之处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IT技术来管理流程的资源分配
虽然我国已经大量采用高新技术服务,但还没有在每一个领域涉及,有时还是会有很大的不便。即使有些部门已经涉及了IT技术,但它们的分配并不是很合理,所以导致这其中浪费了我们大量的人力资源。
(二)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原则
世界不管怎么变,人还是生活中的主流,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以客户为 向导的服务原则,这样以人为本将会更加符合我们的生活理念。
(三)建立服务失败的补救策略
有时我们生活中会发生一些意外,比如自动服务机突然坏掉,使我们 无法完成我们要完成了事情,所以银行必须采取服务失败的补救策略。
(四)根据不同客户群需求的服务水平容忍区间来设计服务流程。
每个人的需求和容忍度以及时间安排不同,所以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 提供不同的服务流程,这样将更加的符合现代的生活的需求。
(五)全面分析客户流量和工作时间的关系,找出工作高峰和低谷所在时间区域,将午休时间调整到客户流量低的时间区域
(六)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以及效率
有些工作人员为了让使自己犯错误了机会少些,就故意在办业务的时 候减慢工作速度,使那些排队等候的人必须长时间的等待,甚至有时去晚了,还因为银行要下班了而无法办理业务,白白去了趟银行。
(七)关系营销是中国银行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应把营销的重点由交易转到客户价值
银行也是一种企业,因此它也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优先,进而剥削了一 部分接受服务的人的利益。因此若银行将客户的利益放在前头,那么办理理财业务的人将会增加许多,同时银行的利润也会因薄利多销的原则而增加。
(八)创新与服务
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世界每天都在变”,不 但环境在变,人的思维也在变;不但产品在变,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变。近年来由于信息科技的快速成长,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更显得“捉襟见肘”。而保险业的产品种类为因应客户需求呈现多样化,且政府法令规章多,作业流程较长,倘若在组织行政效率与经营效益的竞赛上稍有疏忽,恐将造成无法弥补的经营困境。1990年代管理策略专家Gary Hamel在其著作《启动革命》(Leading the Revolution)一书中,曾提到“保险公司遭逢最大的危机是——以后再也没有愚蠢的客户了”,而事实上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就是保险业经营成效的最终目标。今天,就由这个角度去探讨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与“服务”。
(九)电信售后服务
在电信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种种事实表明,服务特别是售后服务,是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恶性价格战“圈”不住用户 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失去了用户,企业就失去了衣食来源。然而,近年来,为了抢占更多的用户,电信业竞争正步入误区,不少运营商误以为抢到了用户,就等于抢占了市场,赢得了竞争。于是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而售后服务却被抛置于脑后。
(十)跟紧政府策略
政府的政策对人们的投资有很大的影响,银行要是不跟紧政府的政策,那么将会受到很大的危险,在此银行接受服务的人将会因为这样而从此不在这里进行投资,存款等办理这些业务,最终的结果是银行的顾客不停地减少,直到银行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才能挽救这样的局面。
四、总结
本文先介绍银行服务业的类型,然后详细的描述了银行服务业现在的状况,分析出银行服务业的优势和缺陷,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银行服务业的情况,并以一分为二的态度看待银行的业务情况,同时我根据自己的观念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银行服务业的业务情况改善有些帮助。希
望在未来我国的银行服务业能做得越来越成功,同时我们这些客户业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我们必须完成的银行业务以及出现更多的投资理财方案,使中国的经济更加的发达,人民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第二篇:泉州服务业调查报告
泉州服务业市场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在服务业的理论演进中找寻泉州发展服务业之路,通过借鉴港韩新的国际经验,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工业化中实现服务业的载体一厦漳泉城际群互动,谋划泉州服务业发展布局,拓宽泉州服务业发展领域,提供服务业发展保障,在海西区错位发展中,搞好服务业与制造业、技术、人才、法律体系的关系,整合资源,在民营经济参与中,通过做大做强中小服务业,实现泉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服务业;泉州服务业;发展经济
当今时代,全球GDP总量中服务业产值的比重已超过60%。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25%以上,服务消费占所有消费额的50%左右,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既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转变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泉州是福建省经济总量最大的地级市,在福建省服务业平均发展水平偏低的背景下,泉州加快发展服务业不仅有利于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率,拉动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通过服务业体系的建立,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可以进一步优化泉州的城市集散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和创新功能,提升泉州的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泉州这个以交通、商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导,物流、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服务业,振兴本地经济的背景下,作为福建经济总量第一的区域该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呢?
一、关于服务业发展的演进规律
服务业有传统服务业与服务业或新兴服务业之分。传统服务业是指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的各种服务行业,如饮食业、旅店业、商业等,大都历史悠久。服务业是指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产生或有较大发展的服务行业,如信息咨询、汁算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都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此时为服务业,彼时则为传统服务业。但也不是转瞬即逝的,它们都有相对的稳定性。
根据著名的“配地一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将会不断提升,这已经成为产业结构演进的普遍规律。而服务业尤其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服务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等)演变的结果。传统服务业向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变动可以从三个层次理解。市场需求导致产业规模扩大,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为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其增加导致服务业规模日趋扩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日益提高。从产业组织发展上看,分散的、小规模的竞争转向以集中性、大规模竞争的方向发展,规模经济的利用程度大大提高。同时,产业间关系趋向复杂化,产业联系越来越密切,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专业化协作越来越紧密,企业多元化经营范围越来越广。市场需求决定经济活动,市场规模决定着服务业的发展和存在。分工和专业化促进现代服务行业产生。市场一体化程度和市场容量的增大,企业专业化程度和全社会企业多样化程度的提高都与分工和专业化相关联。随着社会分工向着高度专业化及一体化方向发展,各种服务性劳动也从生产部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形成了种类繁多、层次复杂的社会服务部门,服务行业的独立化、信息化、标准化使得服务业以现代化的面貌出现。信息技术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支撑,社会服务需求的不断积累,促使新技术的不断发明与应用,又引起满足需求的手段、方式不断变化。信息技术推动了传统服务业的提升,扩大了传统产业的服务“半径”,使服务半径不再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服务业地域的限制,为服务业的产生发展起到了带动和支撑作用。
服务业产生与发展的动因在于,从产业形成的角度看,服务业就是专门从事生产或生活服务的企业的集合。服务业中每一个行业或部门的出现都是分工发展的产物,更是专业化的结果。专业化和分工能够使企业降低成本和集中核心业务.促进了生产和交易效率的提高。需求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开始增长并发生变化,这使服务业产业结构凋整与产业的发展有了市场的基础。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竞争压力已越来越成为加快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动力之一。城市化发展、人口聚集、生活方式的转变,引起了许多为消费服务的服务行业大发展,如金融服务、城市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服务行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个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生活化需求,导致消费的多样化。而?肖费者的知识水平的增长促使新兴消费服务行业不断涌现。类似行业性的服务业演进越来越多的现代消费服务行业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服务业内涵和外延。
二、泉州服务业的现状
(1)服务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日益明显,总量规模继续扩大。在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逐年提高,2005年泉州服务业地方税收入库32.4亿元,占地方税收总收入的52.4%,已经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2005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4.7%,比2000年提高3.2个百分点。2007年泉州市服务业增加值为827.32亿元,增长速度为14.8%,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2%。(2)服务业行业结构呈现集聚态势,内部结构正逐步优化。交通运输、邮政、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近年来增长保持稳定、比重相对下降的发展态势,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新型行业发展势头良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3年的13.5%上升到2004年的15.1%,提高了1.6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也达到了41.8%,比1993年的41.1%提高了0.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商贸、旅游等传统行业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占泉州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70%;现代物流、信息、文化、中介、会展等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行业迅速崛起,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3)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重点行业投资增长较快。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8.7:57.0:34.3调整为2005年的6.1:57.7:36.2。第三产业则经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发展过程,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大产业。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在产业结构演进中起主导作用。2007年,泉州服务业总产值达到827.32亿元,增长14.8%,是2000年的2.04倍,平均每年递增11.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34.3%上升到2007年的36.2%,平均每年提高0.38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172.40亿元,增长18.2%。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作用日益突出。2006年泉州服务业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2611亿元,同比增长23.3%,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56.2%。重点行业中,其中房地产业投资21446亿元,增长25.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1140亿元,增长25.7%,住宿和餐饮业投资929亿元,增长3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666亿元,增长37%,批发零售、文化娱乐和体育等行业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4)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并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2006年服务业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5284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211.8亿美元。其中批发零售业外资合同项目4664个,同比增长79.3%,实际投资金额17.9亿美元,同比增长72.3%,房地产业合同项目2398个,实际投资金额82.3亿美元,同比增长51.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亿美元,同比增长93.9%,住宿和餐饮业、科学研究、地质勘查和技术服务等行业都取得较快增长的外资投入。
随着服务业规模的扩大、领域的拓宽和业态的创新,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泉州服务业从业人员102.29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4.52%,比2001年提高了0.27个百分点。三.泉州服务业存在问题
虽然泉总体上发展较好,但从发展趋势上看还有以下方面不尽人意。(1)传统行业比州服务业重大,新型行业比重小
从泉州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而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档次,这些行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形成了很大的障碍。第三产业比重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包括物流、中心城市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等行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会影响中心城市对经济的组织协调和辐射作用,同时阻碍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服务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泉州市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服务业的发展应该快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007年泉州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为14.8%,低于泉州制造业的增长速度1.2个百分点,2005年泉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36.2%,2007年仍为36.2%,与2005年持平。这个水平远低于南京市的46.9%,上海的50.48%。“从全球的眼光来看,服务业产业占世界GDP的比重持续上升,发展中国家达到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相比较而言,泉州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而泉州国内生产总值1626.3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9.01亿元。区位商(LQ)一(某地区A行业增加值/该地区全部行业增加值)/(全国A行业增加值/全国全部行业增加值)。由此计算得出泉州的第三产业区位商为0.899。低于1,相对全国来说属于弱势产业,其第三产业的供给能力不足以满足整体经济发展的要求,还需要从区域外调入,其比较优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服务业投资不足,服务业规模比重偏小。2007年服务业投资增长23.4%,低于泉州全社会的投资增速17.2个百分点,其中对于新兴服务业投资量过少,大量的外资投向传统的服务业,导致结构越来越不平衡。泉州在“十五”以来的经济增长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减少,从1999年的1.5%降到2005年的0.6%。
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保持着较高的贡献率,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7%,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低于第二产业,占34.7%,而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如厦门、大连、宁波这一比例都接近或达到50%以上。总体来说产业的贡献率仍偏低。2005年,泉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40.3%低4.1个百分点、比福建省平均水平38.2%低2个百分点,比福州的41.2%低5个百分点、比厦门的42.4%低6.2个百分点,在生产总值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偏小,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另一方面,泉州服务业的总量仍然偏小,仅占第三产业的三成,从业人员的这个比例还不到两成。而在这一行业中,邮电通信、金融保险、卫生和教育等仍占了大头,比例高达85.46%,而公共服务、计算机运用服务、信息咨询业、科研等高端行业仍然发育不足,与大泉州主导产业制造业相关的金融服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培训、信息服务也明显不足。
(4)服务业结构层次偏低,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进展缓慢。从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看,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现代物流、信息、商务等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为城乡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活动提供服务的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相对较为充分,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服务业中的大多数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对外、对内开放度小,市场准入门槛高,竞争不充分。
(5)服务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缺少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人才不足。首先是城乡发展不协调,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服务业发展条件好、总量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农村服务业则相对薄弱;其次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沿海与山区之间服务业发展的梯度差异明显,沿海服务业发展层次较高,已开始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山区服务业发展层次则相对较低,仍停留在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再次是服务业企业规模小且分散,核心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创新不足,服务业态和方式陈旧,服务附加值、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较低;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服务人才缺乏,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目前泉州还没有一家全省性的股份制银行,没有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全国性企业,没有一家国内知名的信息资源服务商,制造业中的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非生产环节尚未形成专业化、社会化供给。服务业人才较为缺乏,尤其是缺乏支撑服务业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四.泉州服务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五、泉州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按照通常的分类,服务业包括研发与技术服务业、现代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会展与机构服务业、教育培训业等。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泉州在尚未摆脱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主导情况下,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金融、信息、物流、咨询等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加之泉州城市聚集功能正在形成中,依据服务业发展演进的规律,泉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借鉴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三个新兴经济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经验作为泉州发展服务业的依据。由于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的途径上有迥然不同的进化模式,其规律和经验难以直接应用到发展中国家,不可生搬硬套。而发展中国家,其服务贸易发展在发达国家已经充分发展的背景下必然要经历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而政府在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导向作用。香港地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服务型经济体系,2001年其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达94.1%,就业比重为93.1%,服务贸易额全球第十,在亚洲排名仅次于日本。香港的货物运输、金融及电讯服务等产业在全球有重要的影响。实行低税率的自由贸易政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带动本地运输、仓储、金融、商业咨询等服务业共同振兴。近年来,香港制造商纷纷把增值较低的生产工序迁移至内地和发展中国家,而专注于管理工作和其他生产支持服务,这种“前店后厂”式的分工模式为香港创造了在贸易、航运、融资和其他专业服务方面的大量需求,进一步加强了香港作为亚洲区贸易中枢和全方位服务中心的角色。香港政府一般不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服务贸易市场,而是对其进行法制化管理,并通过许多半官方和非官方的行业协会、同业组织引导和监督服务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新加坡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服务业的发展。产业政策随经济发展进行阶段性调整。新加坡大体经过了制造业,制造业和转口贸易,金融和服务,金融、服务、旅游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其产业政策的重心都有所不同。自始至终对金融行业给与大力的扶持。新加坡离岸金融中心的确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确立都与政策的倾斜扶持密不可分。韩国则奉行谨慎开发和行业壁垒并存。韩国政府采取渐进的方式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并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开放计划,确定不同的开放密度,尽可能使竞争能力弱的行业有较长的适应和缓冲时间。注重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对小企业、小业主加以联合,以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通过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其中许多服务都是免费提供的;通过对出口企业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企业的困难,帮助解决问题;对中小企业出口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免费为中小企业制作网页,在海外进行宣传推介活动。通过各种非关税壁垒对国内服务企业提供实际上的保护和支持。对重点行业实行政策扶持。根据这三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可以借鉴的经验为对重点发展的行业从税收、融资、硬件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大力发展以金融保险、物流、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注重行业协会的协调管理作用,通过其为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立足于国际竞争力。由于泉州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因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和扶持功能,在管理模式上应有别于制造业的出口扶持,更多的要在完善法律法规、营造有利的竞争环境上下功夫。
2.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工业化中实施服务业的载体一厦漳泉城际群互动。城市是服务业的主要载体,服务业对推进城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各产业和各企业在中心城区的集聚。使各产业和各企业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带来的外部性收益,单个企业的内在规模经济收益,同类产业的簇群经济收益、不同产业间的城市化经济收益、地方性知识外溢收益等;此外,中心城区空间的集聚使经济主体还可以共享非排他性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如公共通讯和通信网络等)外部性收益。服务业各产业和各企业在中心城区的集聚所获得的收益总和远远大于他们所支出的以租赁成本为主的各种成本之和,从而使中心城区成为服务业在此集聚的“洼地”。服务业是城市功能的“经济生态环境”。服务业的生存、发展和集聚是以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为基础和环境的,这一城市功能是由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供给的。服务业的生存和发展还要以能够接受国际服务业的辐射并能够形成对全球经济的辐射同时能够辐射国内先进制造业,接受辐射和对外辐射的前提是城市与城市以外其他地区之间的基础没施。所以。就泉州发展服务业的需要来说,泉州的城市功能建设应当包括以下三个域: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城市与周边地区(城郊、闽南三角带、海西经济区等)在经济上互补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泉州中心城区服务业走向世界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泉州对应厦门中心城区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经济功能和优秀楼宇资源,这三者构成了绝无仅有的发展服务业的经济生态环境。这一“经济生态环境”导致信息、金融中心、人才、旅游的规模性集聚,这种规模性集聚形成了对中心城市群功能和现代化楼宇的巨大需求,从而拉动以城市功能区建设和楼宇为主业的房地产业的巨大发展,完善的城际功能和现代化楼宇的供给反过来又为服务业各产业在中心城际的集聚和各企业的群集创造了客观的经济发展环境。
泉州中心城区服务业是辐射海西所需的基础设施。由于泉州在闽南三角洲、海峡地区及沿经济带等地区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上的客观地位,泉州城区的服务业客观上必然要与该地区的先进制造构成相互联系的产业循环圈。依托泉州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功能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历史文化优势、旧新楼宇优势等发展起来的各类服务业能够为该地区的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强化品牌效应、辐射全国市场提供一流的服务。而泉州中心城区服务业和该地区先进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就会更加突出泉州在海西金融、经济、贸易、航运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服务业是一个产业簇群。在这个产业簇群内部,各产业之问形成互相依赖、相互服务、前后一贯、纵横交织的产业网络和企业网络。与此同时,服务业还要与其他产业发生联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构成产业循环圈,具体表现为: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对先进制造业服务,通过服务贸易走向国际化,正是这些先进化了的服务业,在全球星罗棋布的制造业之间以及全球制造业和全球的消费者之间架起了纵横交织的网络。这个网络,和其他网络(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等)一道,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商品流、人流、货币流、信息流、技术流在区域范围内流动,使区域的经济在连续不断的经济循环中向前发展。服务业的先进化是城市郊区和其他相关地区先进制造业走向国际化的前提。一方面制造业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了的服务业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来实现。另一方面,先进制造业所需要的先进人才队伍,也需要信息化的服务业来提供。
3.找准切入点,谋划泉州服务业发展布局。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泉州市已进人工业化转型期和城市化加速期,服务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必须立足现有的资源条件、市场潜力和比较优势,抓住关键环节,尤其是要认真执行《泉州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突出重点项目的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的建设性详规,合理布局,统筹发展。泉州服务业的发展定位:围绕建设现代科工贸旅游文化名市的总体目标,按照“产业结构合理化、行业服务现代化、区域服务中心化、经济实力领先化”的发展思路,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举,拓展服务空间,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推进服务业的质量增进、结构升级和现代化进程,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服务业新体系,成为辐射闽南、影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服务业发展中心。泉州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比重提升,结构更优,领域延伸。比重提升,即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增强;结构更优,即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中介服务、文化旅游等新兴行业,使生产型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提升;领域延伸。即扩大覆盖面,让服务业在涉及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渗透。4.选准着力点,打造泉州服务业发展特色。谋划泉州服务业的未来发展,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抓住关键环节。利用中央的鼓励台商投资先行区和海峡两岸三通效应条件下,选准着力点,在提高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文化旅游业和中介服务业的发展。
5.立足着眼点,拓宽泉州服务业发展领域。把握泉州服务业的立足点,明确着泉州服务业的着眼点,是“兴业”的根本保证。发达国家服务业向我国转移的步伐将明显加快,金融、保险、旅游、教育等重点服务业领域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因此,泉州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资金、业态,努力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1)放宽准入标准。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改革,放宽教育、卫生、文化、中介服务等资格限制,减少政府行政干预,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人制度。探索将研究咨询、业务培训、招商活动、会议服务、公务交通、物业管理、环卫保洁等可以实行外包的服务,通过政府采购、社会招标、委托代理等方式实现社会化服务。
(2)注重引进。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急需发展的基础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重点瞄准国内外先进业态、先进管理技术和知名品牌,有步骤地进一步开放文化、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中介咨询,国际货运代理等服务领域,主动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产业转移,吸引跨国公司、跨国采购中心、市场中介机构等来鲤城设立分支机构。依托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上市、重组等方式,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型服务业企业,提高知名企业和商品品牌集聚度,增强泉州服务业的区域竞争力。
(3)扩大出口。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过程中,突出泉州中心城区的核心作用,扶持发展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特色产品、对外工程承包等行业,形成比较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减少服务贸易逆差。鼓励进出口业务量较大的企业直接在境外设立采购中心、分销巾心和物流中心。
6.强化支撑点,提供服务业发展保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要促进泉州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将服务业列入政府扶持项目,以组织、政策、人才为支撑点,提供强有力的综合保障,促其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1)组织保障。成立发展服务业领导小组,负责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工作。强化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反映服务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统计指标和服务业统计制度,重点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房地产、文化旅游、中介服务等行业和领域的统计体系。建立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监测工作,把服务业发展各级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2)政策保障。在税收优惠上,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出台的有关服务业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对重点领域的服务企业,按税收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酌情给予税收减免和投资抵免;对小型服务行业适当降低纳税人税负。在用地保障上,对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项目用地,优先办理各项手续,为项目建设提供最便捷条件。在资金支持上,可以建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为发展服务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3)人才保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加快实施人才战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为主体,与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多门类人才队伍建设。因此一是引进急需人才。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博士服务站为载体,积极引进服务业发展急需人才。每年举办服务业人才交流专场,通过该平台吸引国内外服务业高素质人才来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另外还可由政府牵头会同企业走出去引进泉州急需的国内外高级人才。二是培养实用人才。加强与高校、职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首先可以与仰恩大学、黎明大学、中营学院等民办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有步骤地设置相应的学科和专业,扩大紧缺专业学生规模,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快培养服务业.需要的人才。其次建立健全泉州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培育体系,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通过开展各类进修班、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引进职业认证教育等方式拓宽培养途径;另一方面,围绕泉州服务业重点行业的建设,与市劳动保障部门等部门合作,推出泉州试点的服务业从业资格体系及相应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各类在职教育培训;最后放宽户籍以及就业市场等方面的限制,大力引进国内外服务业方面有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充分利用泉州地区以及国内外其它城市的教育资源,建立金融、物流、会展和中介等重点领域的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服务业专业技术人才。
六、结论
政府要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中心,提升泉州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泉州生产服务业的升级换代。通过加快垄断性服务业改革进程,引入竞争,促进消费;推动服务企业改革和管理科学化,提升消费性服务供给水平;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的整体升级和服务消费水平的提高.加强服务业监管和中介机构建设。完善行业标准,规范经营秩序,让老百姓放心;合理降低服务业税负,促进消费;大力完善服务业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为扩大服务消费搭建更好的平台;加快服务业专门人才培养和知识培训,促进消费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改善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服务消费;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为扩大服务性消费提供渠道;大力培育通信、旅游、健身等服务性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通过培育通信、旅游、健身等消费热点,带动整个服务性消费的发展,提高服务性消费的比重。大力发展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构筑人才高地,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制定服务业总体政策,完善宏观管理统筹服务业的方式和途径,利用市场机制和通过资本市场促进服务企业的重组、兼并,壮大龙头企业,政府和民间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营造发展环境。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泉州服务业一定会成为海西区的经济推动力。参考文献:
[1] 泉州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www.xiexiebang.comki.net.[10]中国泉州政府在线报告总结市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2007年、2008年.[11]
第三篇:泉州服务业调查报告
泉州服务业调查报告
一,引言
泉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它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体改委批准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之
一。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闯出一条以市场调节、外向型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内实力不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速度超过
18%。商贸、房地产、信息咨询、餐饮服务、中介服务等服务业发展迅速。
我是福建泉州人,下面我将根据调查,对泉州的服务业状况做一个报告分析:
二,服务业雇员的结构及其比重
在经济发展和就业调整中,泉州市努力开辟适合妇女特点的就业领域,大力发展和扶持第三产业、社区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特别是开辟非全日制及季节工、小时工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为妇女就业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逐步提高了妇女的就业比例。现就
2003 年泉州市在岗职工劳动统计资料,对泉州市女性从业状况进行分析。、女性在从业者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大。
2003 年,女性从业人员 33.6 万人,占全部从业者的 45 %,比 1995
年增加了 15.7 万人,比重增加 6
个百分点。就业机会增多,女性在从业者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制造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女性占该行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均为 53 %,分别比 95
年上升了 15 个百分点和 4 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中,女性在该行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分别为 52 %、42
%、42 %、38 %,比 95 年分别上升了 26 个百分点、5 个百分点、5 个百分点和 4 个百分点。这是泉州市女性文化素质提高的结果。和 95
年相比,除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的女性比重略有下降外,其它职业中女性比重均有提高。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中女性占该行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最低,仅为%,比 95 年下降了 3.3 个百分点。.女性就业结构有所改善,职业层次逐步提高。
从总体看,妇女的职业分布根据妇女生理、心理特点,正朝着有利于发挥女性长处的方向发展。
据 新华网消息,目前,中国的第三产业、社区服务业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为 70 %,发展中国家平均 40 %,中国还不到 30
%;发达国家社区服务从业人员约占就业总人口的 20 %到 30 %,中国只有 4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百甫认为,我国服务业发展前景宽广,是今后全国产业发展和投资的重点领域,也将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产业。从长远看,中国第三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也将为下岗和失业人员提供巨大的再就业空间。
三,服务业占 GDP 比重
2003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整体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初步统计,2003 年泉州市生产总值达 1380.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
560.72 亿元,增长 11.4%。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 6.8%、52.8%、40.4% 调整为 6.1%、53.3%、40.6%。人均生产总值为 18414 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到 2227 美元。
2004 年泉州市GDP完成 1602.9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2 %,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 652.02 亿元,增长 13.9 %。2005 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41.0%。其中,2005 年 1-3 季度 泉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315.8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 13.0%,增幅与上半年持平,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 541.12 亿元,增长 13.1%。
其中显示出以下特点:、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共同拉动经济平稳增长。1-3 季度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99.4 %,共同拉动经济增长 12.9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 60.7 %,拉动经济增长 7.9 个百分点,增幅比上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38.7 %,拉动经济增长 5.0 个百分点,增幅比上半年回落 0.3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传统行业依然起主导作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是第三产业中增速最快的行业。
1-3 季度,泉州市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 180.12 亿元,增长 18.1%,拉动 GDP 增长 2.2 个百分点,对 GDP 的贡献率为 16.9%,是第三产业中贡献率最大的行业。1-9 月份全市公路完成旅客周转量 51.13 亿人公里,增长 1.7 %,货运周转量 42.73 亿吨公里,增长 1.9
%,水路完成货运周转量 153.52 亿吨公里,增长 40.9 %,水路运输的快速增长是交通运输邮电业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邮电业务总量增长 8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逐季回升。1-3 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12.1 %,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和一季度提高 0.3 和 0.9
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 13.1 %,住宿餐饮业增长 12.5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完成 136.46 亿元,增长 9.9%,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 7.6 %,拉动 GDP 增长 1 个百分点。
四,主要的服务业领域,发展方向
第三产业产业发展重点:
A .信息服务:信息咨询;网络服务;软件产品开发、生产。
B .旅游: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旅行社。
C .交通运输:公路、独立桥梁和遂道的建设、经营;港口公用
码头设施的建设经营;公路货物运输公司;运输业务相关仓储设
备建设和经营。
D .商业零售:一般商品的批发、零售、物流配送。
E .房地产:普通住宅的开发建设。
F .社会服务:污水、垃圾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厂(焚烧
厂、填埋场)及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经营。
G .科技服务:生物工程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海洋开发及海洋
能开发技术;海洋监测技术;节约能源开发技术;环境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高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企业孵化中心。五,服务业将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
泉州市企业调查队最新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将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而外资来源也将更加多元化,除了原来的港澳台和东南亚的中小资本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瞄上了泉州。
据统计,泉州利用外资的项目,第一产业占 1.98%,第二产业占 92.28%,第三产业占 5.74% ;外资的投入金额,第一产业占 2.5%,第二产业占
76.3%,第三产业占 21.2% ——很显然,外商投资集中向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倾斜,而第三产业并不红火,从而加剧了泉州三大产业的结构性偏差。
与此同时,2001 年合同外资第二产业占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 6.45 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却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2.75
个百分点。市企调查分析认为,这是受到政策的局限,以致第三产业中的许多领域对外资开放程度低,甚至仍是外商投资的禁区,但是,随着加入 WTO
投资准入限制的进一步开放,特别是服务贸易业领域市场准入扩大,相信第三产业会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届时,经政府的引导,外资将投向商业零售业、旅游、金融和保险等服务业领域。
六,服务贸易情况
泉州与香港、澳门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至 2003 年 9 月,已批准设立港澳投资企业 7120 家,总投资 136 亿美元,其中合同资金 113.7 亿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量的 74.3%),实际投产开业 4713 家,实际到位的港澳资金 61.5 亿美元(占全市外商实际到资总额的 72.7%)。泉州市在引进香港、澳门资金方面,主要投资在第一、二产业,服务业方面总量不够,质量不高。
在服务贸易方面,按照我国入世承诺书服务贸易开放时间表和 cepa
协议的内容,泉州市还不是大部份服务贸易的开放地区。综合来看,最先进入的应该是商业零售业。开放港澳资投资商业零售、批发将促进泉州商业零售、批发的发展。由于外商投资商业零售可拥有进出口权,一些事实上存在外资成份、但以内资企业出现的大型零售企业可能会以港澳资企业重新报批,以谋取更大的利益。目前在泉州事实存在的港澳资金通过亲戚、朋友投资的名义从事商业零售的现象,可能因政策开放纷纷“正名”,因此可能利用港澳资金方面还会出现较大增长。由于港澳公司取得了比其他世贸组织成员“抢跑”两年的机会,除商业零售批发外,预计诸如法律服务、建筑、旅游等行业港澳资金进入泉州也会加快。根据中国在寿险领域的开放承诺,外资要进入中国寿险市场只能采取合资公司的形式,外资保险公司目前在营业地域和业务范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限制。而根据《安排》对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在取得中国精算师资格后可直接在内地执业,这有利于加快泉港澳保险业合作步伐。
七,存在问题和策略分析
一、问题
1、总量规模小,后劲不足。
2、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3、调查显示,泉州市物流供给企业仍以手工作业或半机械、半手工作业为
主,35% 的企业主要运作方式为手工作业,60%的企业主要运作方式为半机械、半手工作业,被调查企业中无一家企业采用完全机械化作业。同时物流供给企业服务范围仍停留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传统物流项目,分别有
85%、80%、55% 被调查企业提供上述服务,仅 30% 的企业提供物流信息服务,10% 的企业提供物流系统设计服务,5%的企业提供物流回收等服务。
4、服务业人才较为缺乏。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传统观念上轻视服务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金融业、物流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其他行业都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制约了泉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入
WTO,又要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将会加剧,第三产业人才严重不足将会显现出来。
二、对策措施:
1、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做强做大城市功能。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租赁等现代金融业,装饰、物业等房地产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移动通讯、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行业。要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要注重产业政策的引导,大力发展与其地位相适应的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科教中心、文化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商贸中心相关的金融、保险、中介、通信和网络等现代服务业,努力使各种服务与工业化进程的要求相适应。
2、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充分利用泉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宗教胜地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在文化宗教旅游上做好文章。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和新产品开发力度,以承办第六届泉州旅游节为契机,大力整合和宣传泉州的人文品牌、旅游品牌、企业品牌,突出深层次、多视角、全方位地宣传“海丝”文化、侨文化、对台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南少林文化、南建筑文化、美食文化等品牌,提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江南生态旅游圈,改善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会展资源和市场,促进会展旅游与观光旅游的有机结合。
3、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重视典型示范引导,促进投资多元化,充分利用与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具有特殊的地缘、人缘、商缘关系,围绕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对国外、区内外投资,要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真正能使人“进得来、坐得住、留得下”。
4、要培养高素质的高层管理者。
5、积极培育技术市场。建立健全以科技产业化为方向、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中介机构为桥梁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服务的社会化。主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在江南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台湾学者创业园”基地,增强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
资料来源:
第四篇: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2000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18%。预计到2040年我国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安义县目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3.1672万,占总人口的11.73 %。各种养老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养老事业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了解安义县社会化养老事业现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安义县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最近,我们对全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结合外地的做法和经验,就进一步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我县养老事业发展现状。
1、目前,我县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子女、后代居家瞻养老人;二是五保老人(含城镇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经费由财政负担;三是福利机养的自费代养;四是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近年来,我县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发展较快。5年来,通过向省市争取资金及我局自筹资金,共投入了2500余万元,兴建了十所农村敬老院,一所老年公寓和一个现代化的福利中心。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敬老院,使全县上千名孤老老有所养。2010年建设了文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创了我县社区居家养老先河,拓展了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共有五保对象1580人,其中集中供养186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3744元,实现了全县五保对象应保尽保。
2、城乡老年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县共有106个农村老年协会、158个基层老年体协。县老干部活动中心还设立的协会、学会、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业余社团,基本能满足有参加集体活动意愿的老年人需要。全县老年社团发挥群众性组织优势,积极引导老年人发挥专长,培养兴趣和爱好,丰富和活跃了城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我县养老方面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县老龄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大,个体私营企业参保率低。二是政府针对“五保”老人兴办的敬老院供养水平还比较低,公办的老年福利机构体制不活,入住率偏低。三是民营养老机构仍处在起步阶段,政府缺乏支持政策,全县仅有1所老年公寓,规模较小、设施简陋,而且护理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经营状况不佳。四是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系统规划,因地方投力限制,投入严重不足,全县只有一个社区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点,因处于起步阶段,效果还不明显。同时,居家养老还处在社区组织的自愿服务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化的低偿服务政府补贴机制。五是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六是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养老事业发展。老年人家庭观念较强,不愿离开家人入住养老场所。比如我县的老年公寓设有床位160张,受传统观念及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现入住老人只有54人,护理人员均是来自下岗职工和农村打工人员。
三、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1、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各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事业投入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鼓励下岗、失业等人员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开展老年护理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创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应区分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其中,属孤寡老人且没有生活来源的养老服务,应由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属生活困难的高龄老人,可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实行民办公助,由政府购买部分服务,并给予相应政策优惠;属较高收入群体的,应实行市场化经营,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支持兴办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性质的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开展
第五篇: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河梁社区)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2000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18%。预计到2040年我国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河梁社区目前的人口数为5680人,老年人口为712人,占总人口的12.54%。各种养老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养老事业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最近我们对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行了调研,结合外地的做法和经验,就进一步加快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本地养老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子女、后代居家赡养老人;二是五保老人(含城镇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经费由财政负担;三是福利机构的自费代养;四是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
二、养老方面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大,个体私营企业参保率低。二是政府针对“五保”老人兴办的敬老院供养水平还比较低,公办的老年福利机构体制不活,入住率偏低。三是民营养老机构仍处在起步阶段,政府缺乏支持政策,全社区仅有9个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规模较小,而且护理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经营状况不佳。四是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系统规划,因地方投力限制,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居家养老还处在社区组织的自愿服务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化的低偿服务政府补贴机制。五是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六是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养老事业发展。老年人家庭观念较强,不愿离开家人入住养老场所。
三、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1、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各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事业投入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鼓励下岗、失业等人员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开展老年护理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创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应区分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其中,属孤寡老人且没有生活来源的养老服务,应由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属生活困难的高龄老人,可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实行民办公助,由政府购买部分服务,并给予相应政策优惠;属较高收入群体的,应实行市场化经营,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支持兴办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性质的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
2、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所有社区都要兴建福利型养老服务中心,或居家老家服务站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拓展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等业务,向居住在社区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社区负责为空巢家庭建立档案,并根据空巢家庭的要求实行包干制或定期服务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安装有远程中央控制和服务的电子呼叫系统。社区卫生部门要定期上门为老人体检,对长期老年病人上门问诊、送药到门。
3.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其功能。在发展社会养老模式的同时,不能忽视居家养老的作用。居家养老模式的益处主要体现在:①可以在及时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同时,不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从而照顾到了老年人“故土难迁”的习惯。②可以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③可以开辟新的就业途径,解决社区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④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居家养老服务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但仍需在管理上规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增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机与活力。
4、加快老年人文化娱乐、教育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大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建具有一定规模、满足不同老年人需要的、层次不同的老年活动中心及老年学习、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组织老年人开展经常性的老年文体、学习活动,街道办事处周周有活动、社区天天有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5、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加快培养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积极鼓励职业教育机构设立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医学、管理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食品用品开发等专业,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推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采取委托培养、政府资助的形式对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在岗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大力提倡社会互助,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规范志愿者培训,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
6、进一步加强《老年法》的宣传,要突出颂扬参与、支持、赞助老年人事业的单位、个人及各类好人好事。要动员全社会积极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大家了解当前社会的人口结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4-2-1家庭模式带来的危机。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城市交通等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要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开放免费的优质服务。同时要倡导现代养理念,改变传统养老观念。要以“老人节”宣传月等节庆活动为抓手,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人人关心老年人事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