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村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3 23:1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域农村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域农村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县域农村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县域农村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银行卡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之一,近年来我国的银行卡业务迅猛发展,各行都积极开拓县域农村银行卡业务。本文主要以山西省平定县及内蒙古达茂旗县域农村银行卡受理现状为例,分析影响县域农村银行卡发展的原因以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农村、银行卡、发展现状、原因、对策

银行卡作为一种现代化金融产品,具有携带方便、支付结算快捷的特点,消费时不需要支付现金,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并在社会上得到广泛普及。银行卡在拓宽支付渠道、促进消费信贷等方面,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银行卡不仅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得到推广,即使在边远的县域农村地区,银行卡的使用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信用卡同时也是一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在县域地区由于受金融环境的约束,银行卡业务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了银行卡业务在县域地区的推广使用,并直接关系到信用卡的风险隐患。

下面以山西省平定县及达茂旗县域地区作为典型分析县域农村银行卡普及与业务发展情况、原因及对策建议。

一、平定联社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情况

为进一步拓展平定县银行卡市场,平定联社紧紧抓住银行卡发展的良好机遇,创新营销方式,促进银行卡业务快速稳健发展。截止2012年9月末,平定联社共发行信合通卡14.7万张,其中信合通福农卡7万余张,实现卡手续费收入60万元,发展特约商户343户,助农取款服务点134个,充分满足了辖区广大农村、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提升了服务水平。虽然农村信用社银行卡受理市场已初具规模、进入快速扩张的时期,但不容忽视的问题随之显现,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平定联社发行的银行卡基本上达到了当地辖区居民一户一张,但是睡眠卡数量居高不下,占比就达到60%以上,而剩余的40%的卡中,半数以上的卡还只是被当做“活期存折”来使用,而真正做到持卡消费为信用社带来效益的人数不到一半。平定联社在县城和每个乡镇都布放了自助取款机,基本能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但是相比城市而言,农民们对ATM设备认识不够,实际操作少,多数宁可去柜台排队办理,使得ATM成了摆设,自助取款设备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二、达茂旗县域地区银行卡受理发展情况

达茂旗地处内蒙古中北部,为自治区19个边境旗县市和23个农牧业旗县之一,全旗总人口11.8万人,辖区共有5家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2家(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达茂支公司)、农村信用联社(12个基层农村信用社、4个储蓄所、1个营业部)和邮政储蓄机构各1家、新型金融机构包商惠农贷款公司。2009年末,全旗GDP为108亿元,财政收入13071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6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6879万元。截止2010年上半年末,全辖区各项贷款144618万元,各项贷款103152万元,经济金融总量处于自治区中等水平,但人均占在量处于自治区前列。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全旗各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类借记卡、准贷款卡、贷记卡总数达20余万张,现代化结算工具POS机具和ATM机具的刷卡率快速上升。其中普及率较高的有农业银行的金穗卡、农村信用社的金牛卡、邮政储蓄的绿卡等,信用卡只在城镇职工中广泛使用,信用额度人均不超过2万元。另外,个别人员有在异地办理信用卡或拥有异域银行信用卡的情况,但在本地刷异地信用卡进行消费的金额不大。

三、影响县域农村银行卡受理发展的原因

(一)宣传力度不够,农牧民对银行卡认识不到位

银行卡业务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工具,县域金融机构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的力度不够,方法单一。人们对银行卡业务的一些功能和优越性不清楚,认知度较低,特别是一些乡镇偏远地区对银行卡业务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但农牧民不懂得信用卡、借记卡的功能,受观念束缚,往往是将借记卡只当做普通的储蓄存折使用,不懂得借记卡作为转账支付工具具有非现金支付的功能。同时,借记卡在使用时一般需要密码,农牧民害怕出具密码或持卡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资金损失,或者对现代化结算工具POS机具和ATM机具的认知程度低,根本不懂得刷卡消费或转账结算,因而向农牧民等群体开展银行卡业务的宣传显得迫在眉睫。

(二)银行卡使用效率低

县域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居民手持现金较少,存放在银行卡上的资金就更少。虽然有很多居民都办理过银行卡,但卡上余额极少,并且大部分宾馆、超市、商场等场所由于种种原因根本不受理“刷卡”消费业务,银行卡成了“睡眠卡”。在某些县域农村的银行卡基本上达到了当地辖区居民一户一张,但是睡眠卡数量居高不下,在用的卡中半数以上还只是被当做“活期存折”来使用,而真正做到持卡消费为信用社带来效益的人数不到一半。

(三)可用于刷卡的现代化支付结算机具少、利用率低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支付结算体系建设的日益现代化,柜员自动取款机ATM和POS机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迅速发展,但在边远的县域地区,现代化支付结算机具布设不多。对于安装POS机的商户,大多数由于经营规模小、碍于手续费电话费等成本考虑,不愿推荐持卡人刷卡消费,常常以机具损坏、线路故障或其他理由拒绝消费者刷卡,以致于农村金融市场的银行卡受理环境差,严重制约了银行卡发展市场。

(四)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套现现象频繁

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作为一种信用支付工具,2008年以来在县域的广大工薪阶层中逐步得到推广使用。但是,目前信用卡管理机制却很滞后,由于银行缺乏与持卡人和特约商户之间有效的制约机制,更没有建立有效监控银行卡使用情况的机制,这为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开展套取银行现金的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人同银行特约商户勾结,在POS机以刷卡消费为名进行套现。这种不法行为给银行卡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五)部分信用卡存在恶性透支现象

商业银行通过向县域地区扩展信用卡业务可取得更高的收益,但是却疏忽了对持卡人的管理,特别是县域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为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发卡指标,只追求发卡数量,而对申请人状况审查不严,或者降低门槛向收入不稳定人群(包括没有固定收入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信用卡,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异地信用卡由于在本地还款不方便,有些持卡人信用风险意识淡薄,将信用卡转借他人,导致他人乘机恶意透支该信用卡金额的现象发生。恶意透支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于本地信用卡在外地随意透支导致失信,也可能存在持卡人丢失信用卡或信用卡被盗后未挂失,被他人冒名顶用,恶意开展透支。这种情况形成了发卡银行的资金风险,极易造成银行资金的连锁不良反应。

(六)银行卡业务功能品种单一

尽管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推出不少业务品种,但我国各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明显滞后,各种银行卡功能、品种单一,不能适应不同阶层客户的需要。而在县域农村地区,信用卡业务功能品种更加单一。而在发达国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电子化步伐的加快,银行卡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使银行卡已远远超过了它本来的含义。持卡人不但可以凭卡消费,而且可以据此转帐、存款、取款。高级的信用卡,除了用作信用凭证、综合实现各种信用卡功能外,还可以有个人身份证明卡、病历档案、地铁月票等各种用途。

四、县域农村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银行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大力开展银行卡宣传活动,特别是多向农牧区有针对性地开展银行卡相关知识的宣传。目前边远农牧区对银行卡的了解程度十分低下,因为不了解,农牧民持卡出现操作风险的现象很普遍。因此,各金融机构应将开展银行卡知识的宣传活动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持久地开展下去,并同新型金融结算业务如电子银行业务、网上支付、股票债券认购的电子化支付等相结合。必要时,可在基层乡镇举办银行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专门培训,使广大农牧民尽快熟悉银行卡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银行卡市场的培育,要通过增强信用社银行卡创新功能、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来实现。一要提高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员工发展银行卡意识,从内部员工入手,号召银行全体员工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行为起到宣传效果,带动亲朋好友积极了解银行卡、使用银行卡。二是创新宣传手段。利用节假日、村庙会等农民朋友比较集中的时间,通过电视、广播、电台、报纸、LED显示屏、柜台展架等多种媒体形式,全方位向客户宣传银行卡产品及服务。

(二)加快现代化支付结算机建设

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加快现代化支付结算建设的步伐,增加ATM机具的布设。针对当前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县域内现代化支付结算手段落后的现状,要在县域内的经济相对活跃、商品流通频繁的区域增加POS机具的布放,特别要在农牧产品流通业相对发达的乡镇增加ATM机、POS机的布设,以确保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在县域地区的推广与安全使用。

(三)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严格业务流程

银行卡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应从主要业务岗位和工作环节入手,防止和化解风险,保障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在内部管理方面,应当做好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的落实,严禁授权和会计、征信和催收等不能交叉的岗位交叉顶岗严格控制基础薄弱、内部管理混乱的分支行银行卡业务系统的上线,严格考核银行卡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业务知识和道德素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精细化管理,使业务人员处理业务时有章可循。

建立健全对特约商户和POS机具的管理制度和日常监控机制。严格按照相关业务规范强化对特约商户的风险控制,对商户的交易量突增、频繁出现大额交易等可疑异常现象,及时进行监控和调查,以防范特约商户套现等违规行为。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持卡人防范意识

银行卡业务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业务人员应为复合型人才。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会分流国内部分优秀的银行卡业务专业人才。因此,要树立危机意识,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稳定银行卡从业人员。要建立竞争形势下新的用人机制和健全的激励机制,形成一个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的人文环境,不断脱颖而出优秀人才,以适应银行卡业务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

持卡用户提高警惕。仔细检查柜员机表面各部位的颜色、痕迹和装置等有无异常后再进行操作。持卡用户不乱丢弃交易凭条,是对自己的存款安全负责所必须做到的。使用ATM机前,先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看看身后以及旁边是否有可疑的人,ATM机一旁或上方是否有摄像头等多余装置,ATM机的键盘是否真实,ATM机取款是否正常。若有可疑现象,则应立即停止操作。而一旦银行卡被吞,千万不要离开现场,目光要紧盯吞卡处,以防一时疏忽银行卡就被不法分子抽走,然后拨打银行储蓄网点的电话,告知吞卡情况(不必告知密码)。若有同伴,应一人坚守现场,一人去银行办理取卡手续;若无同伴,应在确认是真吞卡(一般是多次输入密码错误)后,才能离开现场。在ATM机前,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能将自己的银行卡交给他人操作。ATM机取不出钱时,宁愿多走几步路,更换别处取款,切不可在该ATM机前执着地试卡。

(五)规范发展受理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一商户POS布放应严格遵循“一柜一机、一机多卡”的原则,禁止布放不能受理银联标识卡的POS,确保所有发卡机构发行的银行卡被受理,保持资金清算网络畅通,严禁故意或恶意设置刷卡障碍的情况,严禁不计成本降低手续费、变相返还商户手续费等恶意竞争行为,对已形成的网络接入格局和存量市场保持相对稳定,把新的资源主要投入到增量市场建设中,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银行卡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进行银行卡业务的创新,丰富和发展银行卡功能内涵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和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化。因此,银行卡也应不断推出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银行卡新产品和新功能。要以银行卡为载体,推动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发展。要以“新一代”推广为契机,以借记卡为基础,把现有个人银行产品改造创新有机归集到以客户为标志的一个综合账户上,方便客户使用,尽快实现针对同一客户的产品与服务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在外部形成个人产品的联动优势,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总结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市场迅猛发展,然而在一些欠发达县域农村银行卡业务受理发展不足,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县域农村银行卡受理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农牧民对银行卡认识不足,银行卡利用率低,ATM、POS机等设备安装不足,恶意透支套现现象等。各银行应考虑县域农村自身特点,积极开拓县域农村银行卡受理市场,通过加快服务渠道建设、推进产品功能开发、完善风险监控体系,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本明、宋成林:《影响县域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年第1期。

[2]钟莉:《浅析县域银行卡收单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代金融》2013年第23期。

[3]李越峰:《县域农村市场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现代商业》F832.2

[4]陈敏安、任梦奇、刘旭华:《 改善县域银行卡受理环境初探》,《金融时报》2013年

[5]王涤非、徐红霞:《“银医一卡通”信息系统特点与应用前景》,《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年第29期

[6]徐靖元: 《浅谈经济欠发达地区银行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华南金融电脑》2010年第11期

[7]袁冬:《县域银行业亟需有效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切实维护县域金融平安》,《金融时报》2011年第29期

[8]丁志宏:《湖南省县域银行卡业务创新探索——基于平江县域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创新试点县的调研》,《金融经济》2010年第4期

[9]苏宁、许罗德:《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1》,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10]岳国锋、王阿林:《银行卡业务营销技巧与案例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二篇:长兴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长兴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丁欢欢

2012-9-21 15:35:30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6期

摘要:近年来,位于浙江省北大门的长兴县依托自身优势和生态资源,旅游经济稳步增长,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旅游设施日益完善,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旅游管理规范有序。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旅游资源开发还有待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强化;旅游发展机制还有待完善。因此,在“十二五”期间,长兴县主要从理顺旅游产业机制;推进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开展旅游业主题形象定位与市场开发大力发展本县旅游产业。

关键词:县域旅游,现状,具体战略,长兴县

旅游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能带动、吸纳就业,推动和刺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已然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县域经济的推动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县域旅游经济角度出发,以长兴县为例,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和未来方向。

长兴县是浙江省的北大门,与苏、皖两省接壤,位于太湖的西南岸,是浙江省湖州市下辖的三县之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长兴县经济和社会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成功打造了“国际花园类城市”城市金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科普示范县、省生态县等各类名片。

一、长兴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旅游经济稳步增长。近年来,长兴旅游在省、市旅游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政府主导、体制创新、特色打造,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努力使长兴旅游实现“从有到优”的发展。数据显示:2006-2009年,长兴县接待游客从146万人次上升到624.38万人次,年均增长62.3%;旅游年收入从8.7亿元上升到44.1亿元,年均增长71.6%,2009年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县GDP的18%,景点门票收入从241万元上升到2032万,年均增长103%。

2.旅游资源特色鲜明。长兴建县历史悠久,是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诞生地,历史上佛教兴盛、名刹众多,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共有大小寺院200余座,被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誉为“帝乡佛国”。茶圣陆羽在长兴写就了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明代中叶,散文大家归有光、小说家吴承恩曾同治长兴,吴承恩在长兴为写《西游记》积累了大量素材。长兴是革命老区,有被誉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群。近年来,长兴以生态、休闲、度假为主题,着力建设以探远古生态、品唐代贡茶、访帝乡佛国、赏太湖风光、享农家体验为主要特色的“十大景点”,构成了长兴独特的旅游景观。

3.旅游设施日益完善。长兴县用于旅游景点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近10亿元。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扬子鳄村、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城山沟桃源山庄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3A级景区;大唐贡茶院、四座文化名山、朱氏宗祠、仙山湖景区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2009年仙山湖景区又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湿地公园和省级生态旅游区,成为湖州市首家省级生态旅游区;陈武帝故宫、西太湖旅游度假区等景点建设顺利推进。一大批景点的建成和成熟,彻底改变了长兴无景的历史,为打造长三角生态休闲度假新选区奠定了厚实基础。

4.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借助发展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我县交通、区

位和自然优势,因势利导,长兴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多次得到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经营户300多家,初步建成和启动建设的休闲农业观光园20处,乡村农业旅游固定节庆活动13个,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2007年至今长兴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596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7.28亿元。

5.旅游管理规范有序。全县已发展旅行社(营业部)12家,其中三家旅行社年营业额超过千万元,一家连续五年进入全省五十强。星级饭店8家,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4家,二星级酒店3家,正在申报三星级酒店1家,接待国内旅游者等各项旅游指标增幅明显,同比增长均在35%以上。全县旅游从业人员从2006年的1182人上升到目前的3818人,年均增长50.76%。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也于近年得到突破性发展。一个以“探远古生态、品唐代贡茶、访帝乡佛国、赏太湖风光、享农家乐趣”为主要内容的长三角生态休闲度假新选区旅游目的地形象日益彰显。

二、长兴县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有待加强。长兴虽具有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源,但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民间文化资源开发深度还不够,趣味性、参与性项目的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还不能全部投入到使用中去,旅游景点内部配套功能还有待继续完善,如大唐贡茶院目前需进一步做好深层次开发和设施维护工作,扬子鳄村因征地与当地村民发生矛盾,需要建立一个保护区参与式管理、合作管理、协作管理模式。同时,已开发的景区景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低、小、散”现象,只见星星不见月亮,文化内涵挖掘还不够,知名度还不高。

2.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强化。目前全县能够接待旅游团队的二、三星级中档旅游饭店数量还不够多,吸引中高端消费者的高档商务、会务、休闲度假的度假村或度假酒店还没有,休闲接待设施明显不足,各个景区内休闲配套设施也相当缺乏。通往部分景点的交通指示牌还不够健全,给外来旅游车辆带来了不便。旅游景区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不够。县城的旅游集散功能不强,缺乏县城直达景点的旅游公交线路。中心镇旅游宾馆、休闲娱乐和购物场所比较缺乏。

3.旅游发展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产业,长兴通过实施目的地营销方式,已经初步将一些资源整合起来,但与大部分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与运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如包括旅游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林业部门等经常因为部门利益关系而相互牵扯,直接导致旅游产业发展过程牵绊多、步伐缓。同时,由于旅游起步较晚,行业整体素质还不高,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现象,缺乏带头示范性企业;与国际国内品牌企业相比,长兴本土企业经营理念、发展规划、品牌意识较为滞后,在行业内不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三、长兴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战略

1.理顺旅游产业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进一步坚持和强化旅游核心资源的开发投入政府主导机制建设,把重要旅游景点和旅游基础项目列入政府基础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强化乡镇主体意识,将乡村旅游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魅力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规范引导农家乐和现代农业观光园发展,积极举办各类农业节庆活动,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进一步强化部门、乡镇联动,强化对部门、乡镇综合目标责任制中旅游工作的考核,更好地形成相关部门

和旅游部门协同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加速旅游“资源向产品转换”。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既整合产品资源又整合营销资源。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方向,支持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或主导旅游产品资源的整合和开发;通过人才引进、培养和规范管理,强化旅游要素的培育和建设,积极开展投融资活动,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强化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性作用,建立和完善旅游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多种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一是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尽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资投向旅游景区(点)建设项目、生态环保项目、观光农业项目、休闲度假项目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鼓动工商企业投资旅游,我县旅游发展筹资丰厚的资金。

2.推进旅游空间发展布局。“十二五”期间,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形成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有机结合,空间布局合理的“一中心六区一廊道”的空间发展格局。“一中心”:以县城城区为中心,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要素,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将县城打造为旅游服务和集散的中心,宜游的城市。“六区域”:(1)顾渚茶文化旅游风景区。以大唐贡茶院为龙头,建设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2)合溪水库古生态旅游区。以十里古银杏长廊、合溪水库、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为重点,将其打造成为古生态旅游的精品产品。(3)仙山湖湿地生态旅游区。以仙山湖景区、中国扬子鳄村、二界岭山乡休闲度假区为主体,初步形成一个集科普、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带。(4)城南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区。以城山、周坞山、城山沟桃源山庄、白茶特色街等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园和高端休闲度假产品。(5)环太湖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区。塑造长兴县太湖旅游度假区的个性特色,打造与无锡和苏州太湖差异鲜明的太湖休闲度假品牌,初步形成环太湖旅游度假区雏形,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6)经典红色旅游活动体验区。以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旧址群为核心,争创4A级

风景区,以“江南小延安”为亮点,初步建成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廊道”:乡村休闲观光绿色廊道。将顾渚、金钉子、二界岭等各组团串联起来,形成乡村休闲观光绿色廊道。

3.开展旅游业主题形象定位与市场开发。强化旅游市场营销。搭建旅游营销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介的传播推广功能。同时,以旅交会为重点,组团参加浙江省、长三角、国内、国际及周边重点友好城市旅交会,积极探索展会促销新方法,增强推广实效。充分调动各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全面扩大长兴县长三角地区旅游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巩固并深度开发以上海、江苏、浙东南、皖东南为主的长三角市场。积极培育市场半径500公里范围内的赣、湘、闽、鄂、鲁等新兴市场。组织特色专项旅游活动。大力培育发展独具长兴地方山水特色的各类节庆活动,如登山节、自行车赛、垂钓节、摄影赛以及采摘、土特产展销等活动,不断扩大长兴旅游的影响力,全面提升长兴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发展旅游网络营销。进一步推进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的结合,充分利用电子网络载体,对长兴县旅游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细分和目标定位。完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研究、提升和确定旅游主题形象,建立全县旅游视听识别体系、游客解说系统、形象宣传推广系统,通过外部加大宣传和内部打造品质,进一步提升长兴旅游在长三角乃至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作者单位: 长兴县虹星桥镇人民政府)

第三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乡县大河镇

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 文

学 校:西乡县农广校 班 级:2011级

专 业:农业技术推广 姓 名:张 峰

二〇一三年七月八日

西乡县大河镇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香菇产业是加快西乡县大河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新兴产业。通过分析该镇香菇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提出了推进大河镇香菇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香菇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优势条件;对策;西乡大河

一、发展现状

西乡县大河镇下辖12个行政村,截至2009年仅有按板镇种植香菇,种植农户30户,共种植香菇2万袋,总产鲜菇160斤,产值8万元,菇农共计获纯收入6万元,农户最高收入达0.2万元。目前,西乡县大河镇栽培种植的品种有135、939、9608等5个,其中以939品种产量最大、效益最好。食用菌人工种植过去在大河镇一直是空白,香菇是大河人工种植的第1个食用菌品种。

2010年,在冬季农业开发中,县委、县政府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快该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农民寻找增收新途径,引进香菇订单生产试种,当年引导农户生产种植了10万袋,总产值32万元,平均产菇0.38 kg/袋,产值仅1.52元,纯收入0.22元/袋。造成产量低、效益差的原因是因为技术人员对该镇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缺乏充分的认识,照搬照抄福建的种植管理技术,致使菇农在种植管理中出现了问题,且公司在收购中不严格执行标准,压级压价,严重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但有少数几户种植成功,香菇产量平均0.52 kg/袋,产值达2.08元/袋,纯收入0.78元/袋,效益达到了香菇种植较好的中上等种植水平,极大地增强了政府发展香菇产业的信心。

2012年底,政府又引进了袋料香菇种植,并签订了2年的发展合同。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组织香菇生产。同时,政府组织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回来后协助进行生产管理,组织发动群众。这期间,香菇种植曾一度发展到了6个村150户农户中,最高年份曾发展到了120万袋,产量126 吨,产值226.8万元,纯收入58.8万元,平均纯收入0.49元/袋,香菇产业呈现出兴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由于种植管理技术较好的农民组建起来的,经济基础薄弱,在大量香菇产品涌到收购点时,根本无法组织大量资金按合同收购;加之缺乏有效的大批量的销售路子,资金周转困难,出现了“打白条”现象,诚信受到了菇农的质疑,使香菇产业跌入低谷。但是通过连续3年的发展,广大香菇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已趋于成熟,出菇量和品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培育出了一批从菌种选育、生产到栽培技术的本地农业科技专家。大河镇香菇在全县有了不小的声誉,部分县市纷至沓来取经学习。

2011年,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了相应的设备,建起了香菇生产基地,建起了冷库。至目前香菇产业逐步跨入了正轨,并形成了一条产供销为一体的生产销售网络。几年来共计种植香菇60万袋,共计产鲜菇326吨,其中县内销售200吨,总产值230万元,县外销售126吨,销售收入达89万元。但菇农产值仅为2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菇农发展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成熟

香菇生产工序多,辅料多,运距远,是一项消耗型的产业石油价格不断上扬,成本高,达1.6元/袋。由于受技术条件的制约,在辅料的替代产品攻关能力方面力不从心,难于在短时间内降低成本。西乡县大河镇香菇种植采用高架棚栽培技术。高棚架栽培效益好,投入产出比高,但一次性投资较大大部分农户投入较为困难;加之香菇市场价格多变,风险比较大,农民不敢冒险投入,从而限制了香菇生产快速发展。大部分菇农未接受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加之农民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低,未能全面地掌握技术,影响了香菇产量和质量,使产业效益未显现出来。

(二)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大河香菇产业发展一开始就以企业带动起步,但引进的公司、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有的不是以发展壮大自身为目的,只是来进行投机生意,无法带动香菇产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公司没有长远发展目标,只顾自己眼前利益,压级压价,严重挫伤菇农的积极性,导致香菇产业发展徘徊不前。

三、发展香菇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优良的气候环境条件

西乡县大河镇位于西乡县的西南部,地处巴山腹地,两省三县交界处,东邻镇巴县永乐乡、大池乡,南与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接界,西连南郑县白玉乡,北接本县左溪乡和骆家坝乡。距县城105公里,全镇总面积39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80米,平均年降雨量1300毫米,境内峰峦叠翠,山水秀逸。大河镇位于低纬度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境内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地形波状起伏,地貌类型多样复杂,形成了暖温、亚热、热3种不同的气候类型和“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立体气侯、立体农业十分显著。境内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温18.5 ℃,最高26.3 ℃,最低13.2 ℃,月均温≥10 ℃有365 d,日平均≥10 ℃的积温6 781 ℃,年均降雨量1 279 mm,年相对湿度为77%,年日照时数2 064.6 h,平均日照5.66 h,无霜期达340~365 d,特别是11月至翌年4月,月平均温在13.2~20.2 ℃;境内无工业大气环境污染;优良的气候环境条件非常适宜香菇的生产和发展。

(二)丰富的原料资源

大河镇幅员面积39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1.71%,自然常绿阔叶植被保存较好,乔木层、灌木层次清楚,有着丰富的常绿原生黄栎、青冈栎、山茶花、麻栗树、水冬瓜树、野樱桃等树种,是发展香菇产业的优质原料,资源丰富,只要采伐得当,不但不会破坏生态,还会促进林产业发展,达到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三)独特的区位优势

大河镇的独特区位,在对外开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两省三县交界处,东邻镇巴县永乐乡、大池乡,南与四川省通江县空山乡接界,西连南郑县白玉乡,是西乡西南部通往外县及外省的重要门户,虽然该县香菇产业起步较江浙沿海地区晚、规模小,但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大河镇的香菇产品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四)良好的发展基础

大河镇香菇种植有4年的历史,产业发展从开始就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采取行政之手与市场相结合的运作手段。从行政上成立了香菇产业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宣传发动,积极协调林木采伐,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栽培技术,负责香菇的生产技术指导;市场运作方面引进、支持汉中市外具有一定种植技术、营销经验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或个体来大河开发基地,进行订单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一批高技术的科技人员队伍,他们可解决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具备了二级菌种的大规模繁殖技术及生产能力,能保证香菇产业所需的大量菌种,香菇产量产值得到了逐年提高,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示范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因而,发展香菇产业有良好的技术及栽培基础。

(五)优惠的政策环境

政府采取协调低息或无息贷款,无偿使用国家闲臵的公共设施等措施,扶持引进的香菇企业和种植大户,调进各种香菇辅料,预先给带动起来订单生产的农户先期赊用,交菇时分批结款,为各菇农解决了生产中资金周转难的问题。同时,出台了香菇种植户进行香菇种植时必要的林木、简化采伐办证手续、菇农无需交育林费、育材费由香菇企业统缴纳等对菇农有利的一系政策。

四、发展对策

(一)加大投资力度,增强香菇产业发展后劲

香菇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技术研发、推广、广告宣传、行政执法等工作都需要资金投入。要继续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更多有效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投入镇沅,进行香菇产业化开发。财政今后要采取对企业和基地农户贷款贴息的办法,支持香菇产业的发展。积极争取各级金融单位资金支持,确保香菇产业有足够的经费投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推进香菇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香菇对生产管理的要求极其严格,从育种到栽培、产品干燥,一个小的环节出问题,都会产生不良后果。相同的品种,县(市)乡(镇)村和菇农之间,产量有多有少、质量有高有低、效益有大有小,究其因之一就在于标准化生产的水平不同。要迅速扩大香菇发展规模,应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标准化生产上来,这就应认真制定和完善标准化生产规程,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广泛宣传规程,让菇农家喻户晓。层层培育示范大户,用典型引路,让事实说话,靠示范的力量启发、引导和激励菇农。聘请和组织专家学者,有计划地对基层干部、专业人员、示范大户和广大菇农进行培训。定期检查标准化生产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和交流先进经验。对新菇农,应力求使他们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对老菇农,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开眼界、长见识,从而自觉自愿地接受标准化生产。在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努力打造镇沅香菇品牌。积极引进、研制和推广拌料、装袋、打孔、烘干等生产机械,用机械化保证和促进标准化。还应坚持不懈地积极努力,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三)强化科技服务

要立足于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在品种选育、标准化配套技术研究、菇品加工储藏、新材料开发(如辅料的替代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深入研究,探索对策。要加速品种选育和栽培模式的革新,直接减少菇农损失,提高栽培效益,服务菇农,增加收入。

(四)扶持香菇合作组织

要尽快成立镇香菇协会,将真正关心支持香菇产业的单位和个人、专业人士吸收到协会中来,共同为振兴香菇产业献计献策,形成行业自律的中心;同时让协会与公司协调好与菇农的利益分配,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要对各类从事香菇行业的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扶持,让其在产业的基地化、组织化、标准化升级、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五)扶持种植大户

要鼓励发展种菇大户,以联户、农庄等形式组建标准化生产大户,一头连基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企业,成为香菇栽培、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生产的带路人,引领其他菇农共同致富。

(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动香菇产业化发展

按照“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建立一个基地、覆盖一批农户”的模式,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对开展香菇产销服务的经营大户,要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使其扩大规模,增强带动能力。对外来的客商要热情服务,帮助其组织好货源,协调办理相关手续,疏通外销渠道。建立“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中介组织或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形成产业化经营机制。通过增加投入、强化素质、优惠扶持政策等办法,逐步建成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营销能力强的香菇龙头企业或专业营销队伍。发挥其拓市场、带基地、连农户、搞加工的作用,推动香菇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参考文献

[1] 王宏宇,侯桂森,王长娜.林下栽培香菇培养料配方筛选[J].食用菌,2010(1):43-44.[2] 朱海平,叶建军.袋料香菇烘干加工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8.[4] 赵翠芳,张忠伟.香菇覆土栽培模式[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12):24-25.

第四篇: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前言

在目前资源、能源和环境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紧约束的大环境下,推动开发轻质结构材料——镁,已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镁合金的优异性能和产业化、市场化前景,使其成为公认的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而运城镁产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因此,研究镁产业的发展,对推动运城产业转型,具有特殊意义。

一、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镁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其密度只有1.74克/立方厘米,仅相当于铝的2/

3、钢的1/

4、铜的1/

5、钛的2/5。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镁合金、稀土合金、阴极保护材料、金属还原剂和化工等方面。其中镁合金的应用前景最为广泛,镁合金是以90%左右的金属镁加入铝、锌、锰、稀土等其它元素组成的合金。由于镁合金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重量轻、屏蔽性良好以及较强的抗震减噪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国防军工等领域。同时,由于镁合金具有极强的可再回收利用特性

1、镁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是性能优势。镁属于轻金属,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是目前实际应用的最轻的工程结构材料,也是重要的功能材料。是减重、节能、环保、健康的优异材料。镁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其密度只有1.74g/cm3,仅相当于铝的2/

3、钢的1/4,铝的2/3,,铜的1/5, 钛的2/5;镁的比强度和比刚度高;耐冲撞,阻尼吸震性能极佳;镁合金抵抗震动及降低噪音的性能特佳;镁的散热性佳,极适用于高散热要求的电子产品;此外,镁合金还具有电磁屏蔽性能优异、摩擦时不起火花、热中子捕获截面小、液态成型性能优越、切削加工和热成形性好、易于回收利用等一系列的优点。

二是资源优势。镁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镁矿资源种类繁多。我国材料界泰斗师昌绪先生认为:“镁是包括海洋在内地球表层最为丰富的金属元素,在诸多金属趋于枯竭的今天,大力开发金属镁材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国是世界上镁矿资源最富有的国家,丰富的镁矿资源为中国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资源保障。

三是环境优势。镁及镁合金是环境友好型的材料,镁在其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贡献远远大于其一次性生产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在生产过程,污染可有效治理,废物可利用,中国镁冶炼企业首创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模式极大地改善了环保条件,镁工业逐步开始走上清洁生产之路;在使用过程,镁的轻量化性能优异,对节能和减排贡献大。镁合金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在降低油耗的同时,尾气排放也将大幅度降低。镁合金应用于汽车还可以改善车辆的设计,提高车的性能和舒适性。若再考虑镁合金在摩托车、列车和其它交通工具上的应用,其应用将可为国家减少的油耗和污染排放十分可观。在回收环节,镁可以反复回收使用,每次所需能源只是原生镁的5%,能耗进一步降低。

四是价格优势。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原镁生产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一直呈不断下降趋势。金融危机以来,镁价格又出现理性回归,目前镁价格与铝价格之比维持在1.02-1.15之间,大大低于专家公认的1.3的水平。与其他铜、锌、塑料材料相比,性价比也明显提高,这使镁的扩大应用有了极好的前提条件。随着镁合金领域若干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这种价格优势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将更大的得到释放。其未来的潜在价值在当前被明显低估,增值空间也十分巨大。

2、镁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镁合金的诸多优势以及其生产过程具有“一次生产、终身清洁”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展前景。

我国材料界泰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先生指出:“镁是包括海洋在内地球表层最为丰富的金属元素,在诸多金属趋于枯竭的今天,大力开发金属镁材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交通工具轻量化、节能减排等理念的深入人心,镁合金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美国战略研究表明,当镁合金及其加工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镁在汽车上的应用将达到100-200公斤,由此造成的汽车减重可达10%-15%,油耗可减少6%-10%,不但降低能源消耗,并相应减少污染排放。此外,镁合金应用在手机、电脑、摄像机及电动工具等便携式产品上,不仅节能降耗,而且轻便美观。根据国际镁协预测,未来十年国际镁合金的需求量将会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国对镁合金的需求量,随着汽车、高速列车、城轨的快速发展,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总之,可以说镁材料的应用和镁产业的发展发展是全球潮流,中国机遇,是国家战略、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大力发展镁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材料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我市镁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运城金属镁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起步,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市重要的特色产业,是全国最大的金属镁及镁合金生产基地,在世界上也占据重要地位。2012年,全市金属镁产量14.9万吨,占全省的65.35%,全国的23.28%,世界的1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9%。

(一)运城镁产业基本情况

镁及镁深加工产业是我市重要的新兴产业。多年来,我市依托全省丰富的白云石资源和煤炭、电力优势,镁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运城市共有镁生产企业30家,原镁产能57万吨,镁合金产能20万吨,深加工能力6万吨。主要分布在闻喜、稷山、万荣、夏县、盐湖区、绛县等,其中闻喜县镁企业相对集中,占到了全市镁企业的近一半,无论在规模、技术水平上都占有绝对优势。

2010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统计的64家镁冶炼会员企业中,原镁产能、产量前10名,山西占到6家,运城占到4家,产量均在1万吨以上,全部为闻喜镁企业,分别是山西银光镁业集团、闻喜县八达镁业、闻喜宏福镁业和闻喜瑞格镁业。特别是我市银光镁业集团多年来坚持不懈在镁深加工上做文章,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积极扩大产学研合作,先后建成镁合金、压铸、板材、挤压型材、连续铸锭、镁合金汽车轮毂等多条生产线,开发出了航空航天、兵器镁合金零部件、纺织机械型材、高速列车型材、汽车轮毂、摩托车轮毂、电动工具等一系列新产品,并投入批量生产,银光集团军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全产业链的镁及镁合金产品生产企业,也成为运城乃至全国引领镁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二)运城市发展镁及镁深加工产业具有明显优势 一是原料储备丰富。白云石是原镁生产的主要原料,我市已探明稷王山、中条山多处白云石储量约20亿吨,可开采储量约10亿吨,并且品位高、杂质少、易开采。以年产30万吨原镁的生产规模计算,每年白云石用量300万吨,可满足生产300年。

二是初步形成专业人才队伍。我市原镁生产起步早,加上银光集团深加工技术上积累,具有企业多、规模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育出了一大批熟悉生产装备、技术、工艺的熟练工人、技术人才和管理团队,三是技术工艺先进。在原镁生产上,双蓄热式还原的精炼工艺国内领先;在镁合金深加工上,形成了镁合金、镁合金板材及挤压型材、镁合金轮毂等系列产品。银光集团有全国镁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镁合金关键技术及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拥有专利30余项、核心技术20多项;银光集团是镁行业标准委员会成员单位,参与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银光集团承担了国家863、国家支撑计划等待20多项国家、省级项目,多项技术国内外领先,其中有两项技术分别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市整体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四是产业布局相对集中。我市镁及镁深加工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初步形成了以闻喜、稷山、万荣为中心的“镁三角”。涌现出银光镁业、华宇实业、金星镁业等10多家重点企业,其中,闻喜银光镁业是“国家级镁及镁合金产业基地”。

五是市场交易平台逐步形成。由于运城金属镁产业起步早、规模大、销售网络成熟,目前中部、西部包括陕西、宁夏的金属镁,都是利用闻喜现有的营销渠道进行产品销售,我市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的镁交易中心。

(三)镁行业产学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多年来,我市镁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镁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尤其闻喜银光镁业集团,已与清华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金属所、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同时,为加快提升我市铝镁工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市政府与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成立了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运城分院,由运城分院、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闻喜银光镁业三家单位联合在西安阎良建设高性能镁铝合金产业化应用研究中心,在闻喜银光镁业建设产业化基地。目前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运城镁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市金属镁及深加工产业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原镁冶炼成本优势逐渐丧失。近年来,随着煤、电等资源成本的增加,全国镁冶炼向陕西、内蒙等具有资源优势地区发展。目前,陕西已发展到24家,规模接近运城,内蒙发展到7家。陕西神木地区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焦-镁产业链,利用焦炉煤气冶炼金属镁,成本比我市低2000元/吨左右。

二是镁合金生产仍存在不少技术瓶颈。与铝合金相比,镁合金要替代铝合金得到广泛应用,还存在很多技术瓶颈。如铝合金已开发出几百个牌号,而镁合金只有几十个牌号。镁合金板材是镁合金中最高档产品,在航空、交通运输、国防工业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而传统的镁合金板材主要采取热轧和挤压方法生产,工艺流程长、成材率低、成本高,是镁合金大量应用中的主要产业瓶颈。

三是镁合金加工专用设备缺乏。当前镁合金加工大多采用铝合金设备,但镁合金与铝合金存在若干特性差异,使得镁合金表面质量和内在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四是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全市镁产业主要以低端原镁材料生产为主,以资源性产品出口为主,以简单的初级加工为主,高端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高附加值产品亟需开发,并亟需提升转型。

五是镁合金制品成本较高。与铝合金相比,镁合金塑性成型加工难度大,比铝合金加工成本高,如铝板材价格在3万元/吨,而镁合金薄板价格达15万元/吨,镁合金挤压型材价格也达4-10万元/吨,这在很大程度上拟制了镁合金的推广应用。

三、当前制约镁产业提升和镁应用的主要障碍

当前,我市和全国一样,镁产业面临的突出的障碍和问题是: —在国家及政府层面,镁合金及其产品的研发缺乏系统性规划,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研发内容涵盖面有限。镁材料应用和镁合金产业的战略和规划还未能明确和细化。推广应用较难,政府引导不够。

—在市场层面,已有的镁合金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未建立成果共享机制,产业化应用较少,产学研用还未能有机结合。镁行业还是以生产和出口原镁及镁合金初级产品为主,镁合金深加工产品产量不到总产量的20%,出口的镁合金深加工产品不足出口量的5%。

—在行业层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镁合金应用的认知有差异,前瞻性不够,行业间缺乏有效协同和协调,难以启动和实施大的推广项目,镁合金产品标准体系不完善,汽车能效和轻量化标准门槛还有待提高,以上原因导致镁合金应用一直处于徘徊局面。

—在企业层面,镁合金产业化及应用开发的投入不足,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的投资主体科技创新的实力不强,风险准备不够,难以推动镁作为新材料的替代和建立新的材料开发应用体系。由于国内镁合金应用有限,在汽车等领域扩大应用的进程进展缓慢,产量难上规模,订单批量小,导致生产加工成本偏高,出口量又出现下降,全国镁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50%,镁及镁加工企业普遍效益不佳,镁及镁合金企业举步维艰。另外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而散,人才缺乏、大部分企业没有竞争力。

四、我市镁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1、发展思路

我市镁产业发展的思路是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以资源、区位、产业优势为基础,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重点,以体制创新、环境创优为动力,以集聚高端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育创新人才为支撑,充分发挥大企业集团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投资融资、技术创新和项目推进的作用,加快推进镁产业向园区集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推动镁产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升级,将运城建成全国最大、竞争力最强的镁产业生产基地。

2、发展方向

按照我市发展镁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为动力,加快提升现有镁冶炼技术工艺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原镁清洁文明生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建设高水平的镁合金深加工生产线,扩大镁及镁合金的广泛应用,逐步实现以原镁生产为主的粗放型经营向高端镁产品、高科技含量的镁合金制品的转变;

3、发展重点

通过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以面向汽车、高速列车、航空航天军工三大领域为重点,建设高强高韧镁合金、宽幅板材、大截面型材、铸锭、压铸、砂型铸造、汽车轮毂等生产线,建成以银光集团为龙头的闻喜镁合金制品加工园区,真正建成全国最大、品种最全、技术先进,镁产品生产基地,并不断完善建设市场机制,形成全国最大的镁及相关产品的交易中心。通过推动运城市镁产业的发展,带动全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几点建议

目前,运城的镁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但是也面临着转型的巨大压力与挑战,产业自身发展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技术及装备落后,加工成本偏高,国家政策扶持不够,缺乏相应的标准等。这些问题有的靠企业自身努力可以得到解决,有的则需要市、省、国家层面去落实解决。为加快我市镁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促进镁工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关键技术难以突破,是制约镁工业发展的主要难题,技术难度与研发实力之间的巨大反差是仅靠资金投入难以弥补的,也是企业无力做到的,需要省级,甚至国家级研发团队介入,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技研发工作力度。建议省、市政府以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运城分院为牵头单位,以银光镁业为产业发展基地,积极联合国内知名院校等科研单位,把镁合金应用作为重大科技专项,拨付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镁合金的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争取早日取得突破。

2、建立镁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议省、市政府把镁产业作为我省、市的一个特色产业重点加以倾斜扶持,以我市闻喜县银光镁业集团为龙头,加快建设闻喜镁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园,使其成为镁产业科技研发、新产品孵化、应用推广的产业化基地。政府要加大投入,吸纳外地客商、企业入驻园区,共同推动我市镁产业快速发展。

3、积极争取扩大镁合金应用领域的国家政策。建议政府积极与国家相关部委沟通协调,建立国产车辆镁合金新产品及轻量化的补贴机制和奖励机制,参照对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方式,将单车使用镁合金材料质量超过一定水平的节能示范性汽车列入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在采购环节给予补贴,对制造企业的研发给予奖励,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使用镁合金也可以采取类似的鼓励政策,以此大力推动镁合金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政府要积极组织镁合金汽车轮毂的示范应用,镁合金汽车轮毂对乘用车节能效果明显,但真正大面积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议省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加强与汽车行业协会的沟通,争取能够在城市出租车上进行小批量试用,成熟时再进行大面积推广。

4、促进与大企业、大集团项目合作。如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汽车零部件等生产的高新科技企业,具有雄厚的科技研发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目前年深加工原镁4多万吨;抓住发达地区产转移的机遇,不断创优环境,加快推进与大企业的战略合作,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资金、市场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更能带动我市镁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5、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中小企业投资和年青人来园区创业。镁产业涉及领域很广,有许多新产品市场非常广阔,附加值很高,亟需开发;比如休闲运动器材、儿童用具、医疗器具、家饰产品、旅游工艺品以及精密铸造、精密锻造,只要用心去做,小产品可以打出大市场,做成大产业。

第五篇:我国银行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银行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我国银行卡现状

银行卡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银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自动出纳机卡、记账卡和灵光卡等。因为各种银行卡都是塑料制成的,又用于存取款和转帐支付,所以又称之为“塑料货币”。

1985年3月,“中银卡”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这是我国内地发行的首张信用卡,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银行卡产业正式起步。2010年4月5日,四大行信用卡发卡量破亿:中行、工行、建行和交行已公布的年报中显示,四大行2009年新增信用卡贷款576亿元,其中中行增幅最高,同比增长132.4%。截至2009年末,四大行信用卡发卡量达11110万张,比2008年底增32.26%。

对于银行卡业务如火如荼的发展,繁荣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隐藏着的危机,粗放型的业务增长模式以及滞后的银行卡理论研究水平,使得各种银行卡问题日益凸显;盲目的竞争、超速的发展、持卡人的过度集中、服务水平低下、管理技术滞后,使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了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成为制约银行卡业务健康发展的“瓶颈”。总体而言,我国银行卡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用卡的消费日益活跃

(2)银行卡市场品牌格局逐步形成(3)银行卡风险管理日益加强

二、我国银行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银行卡发展的主导权面临丧失危险

银行卡市场的主导权主要体现在标准制定权和品牌影响力上,在银行卡市场发展初期,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创建自主品牌、掌握银行卡产业主导权的战略价值认识不足,选择了依靠跨国银行卡公司的全球网络来实现银行卡受理的道路,其后果是境内银行卡产业的标准和市场主导权完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银联数据显示,2008年1至5月,银联标准卡的发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银联标准信用卡的发卡量同比增长62.3%。另外,截至5月底,银联标准公务卡发卡量超过50万张。同时,银联品牌国际化取得重要进展。同年,银联卡境外ATM受理网络已延伸至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持卡人可在境外27个国家和地区刷卡消

费,已有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家金融机构累计发行银联标准卡超270万张。

(二)缺乏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导致银行卡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支撑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最基本的两项传统业务是ATM交易和POS交易。ATM交易主要又分为取款和查询。在ATM交易中,银行主要成本包括ATM机具的投入、场地使用、加钞成本、相关银行卡系统成本等。POS交易中,银行主要成本是信用卡发卡银行的资金成本、相关银行卡系统运行成本、收单机构的POS机具等。

目前,我国银行卡产业中产业的供给方存在了诸多的免费服务,但产业需求方仍然持续不断地要求免费或降价。如果对降低费率不能进行理性分析,一味迁就消费者的暂时利益而忽视供给方,必将影响产业供给方的发展动力,对银行卡产业而言,就会影响到ATM机具和POS机具的投资布放,影响受理市场的建设,最终影响对持卡人的服务质量。

(三).监管体制不顺,“多头管理、无人负责”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银行卡产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成为我国个人使用最为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银行卡的支付领域已由传统的商户消费,逐步扩展到水电煤、电话、物业、保险、交通等与广大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支付领域,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银行卡支付的消费交易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比2005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正因为银行卡产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加以有效监管和适当调控,就有可能引发比较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我国自1993年提出启动金卡工程以来,政府高度重视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人民银行、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规范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但目前还存在着监管主体职责分工不明、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滞后以及受理市场建设不规范等问题。

(四).银行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约为20.7亿张,较2008年末增加2.7亿张。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共计28.1亿户,较2008年末增长17.2%。其中,个人银行结算账户27.9亿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2191万户。与国外相比,持卡消费比例、用卡频率、商户普及率等指标与国外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银行卡的支付功能还未充分发挥,银行卡的服务内容还有待开发。

(五).银行卡风险比较突出,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与风险防范制度尚不健全。商业银行发放银行卡后,对持卡人具体的使用行为缺乏监管,单单依靠中央银行的征信管理系统还不足以对银行卡的使用进行监控,容易产生休眠卡,使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加大,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产生影响。

(六).银行卡发卡的覆盖面不广

我国现有的银行卡持有人大多数在城市,由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商户、银行网点很少,ATM机、POS机只有零星布放,导致大多数农民使用银行卡困难,即使宣传再到位,没有设施支持,农民的办卡积极性还是调动不起来,从而造成农村银行卡市场的搁置,使银行卡在农村的发行量降低。

三、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学习国外先进的银行卡服务经验,增加银行卡的服务内容

我国银行卡业的发展比国外晚,受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和国情国力的制约,我国银行卡的服务内容远小于国外的银行卡业务。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是借记卡,与集消费、借贷、结算于一身的信用卡相比,借记卡的功能主要以存取款为主,信用卡的大多数功能借记卡无法使用。发卡机构应不断提高银行卡经营管理能力,利用现有科技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丰富银行卡品种和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满足持卡人多样化的需求。研发适合我国发展形势的银行卡服务业务。

(二)完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

提高银行业务水平,提供高品质的银行卡服务。一是加强银行卡的售后服务,满足持卡人多样化的需求,改善网络运行质量,提高差错处理速度,提高持卡人的满意度。二是加强内控管理,完善银行卡业务处理技术安全系统,建立发卡机构、收单机构、转接机构联合风险防范体系,同时,加强与银行卡监督部门、公安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和案件预警合作机制,形成多渠道、多方位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开发农村市场,增加银行卡发卡量

我国现有银行卡持有群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努力扩大银行卡在农村的受理范围,积极推动银行卡在农村的推广使用;加快经济活跃、有发展潜力的城镇的特约商户的发展;增加ATM机、POS机的数量,加强对商户的引导,提高机具利用

效率;加强与工商、税务、公共事业单位合作,促进银行卡在与农民生活密切的相关领域的使用;加大银行卡使用知识的宣传,增强农民的用卡意识;按照农村银行卡的使用情况,制定适用于农村银行卡使用的收费标准,按照物美价廉的营销方式,增加农村银行卡的发卡量。

(四)充分认识银行卡普及使用的积极意义

银行卡的普及及使用对货币政策、经济发展、税收征管以及方便百姓生活、增进社会文明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应积极采取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以弥补产业需求方的付费意愿不足,保障银行卡产业具有足够的发展动力。

(五)依法经营,加强管理,降低经营风险

明确各部门对银行卡产业监督管理的职责。银行卡产业专业化程度高,涉及主体多,管理协调难度大,应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跨部委的银行卡工作协调机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推动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常设机构,通过广泛的多方协商,立足行业高度,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制定银行卡产业发展规划,落实日常监管职责

下载县域农村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域农村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贫困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

    贫困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第一次进村开展工作的时候,在和村干部及村民的交谈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这样的事情就算了”“随便他了”“管他怎样了”。也许是他们对政府并没有太多......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马铃薯适应性很强,而且产量高、热量低、营养成分丰富,因此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甚至被当作主粮食用。但是在我国,直到去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才被提......

    甘薯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甘薯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雷文华,廖菊英,梁天明,何胜生 (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介绍了甘薯全粉的加工前景,并对甘薯全粉的生产工艺和应用作了综述......

    四川花生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大全)

    四川花生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崔富华,夏友霖 (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0)摘要:本文根据四川花生生产、加工利用状况,分析了四川花生产业现状及主要问题,预测了“十......

    亳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经管系学年论文 亳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作者 指导教师 杨 攀 张正琴 论文摘要:亳州是中国四大药都之首,又是神医华佗的故乡和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亳州现为全......

    竹溪县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竹溪县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初探 夏良荣1陈世春1彭家春2 (1、竹溪县农(魔芋)办;2、竹溪县魔芋研究所 湖北竹溪442300) 摘要:通过对享有“中国魔芋之乡”之美誉的湖北省竹......

    安徽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1.1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007年,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与效益......

    山丹县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山丹县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梁金花 摘要:加快发展羊产业,对于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山丹县羊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制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