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城”1专题练习
苏教版八上 语 文 “长城”专题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1、把你搜集到的有关“长城”二字的古诗名句写在下面,至少2句。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4)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2、关于万里长城的谚语、俗语、歇后语、成语、传说很多,你再各举两个例子吗?
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左公柳”的传说;“晾经石”的传说。
歇后语:长城上跑步——起点高(大有奔头)长城上的炮楼——根基厚实长城上的砖——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俗语谚语: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成语:烽火连天;兵临城下 ;万里长城;五言长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请拟一则有关宣传保护长城的宣传标语。
1)保护中华巨龙,弘扬民族精神。(2)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爱长城非君子。(3)为长城募集爱心,用爱心保护长城。4)长城的屹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的破坏将是中华民族的耻辱。、长城在2004年已列入世界濒危文化遗产名单,请为保护长城出谋划策,提5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___(1)颁布法规、文件对长城进行保护。(2)提供保护长城的专项科研金费。(3)控制游客数量。(4)对附近居民和游客加强保护意识的教育。(5)保护长城周边环境,改善土质,多种树。
5、据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报道:在八达岭长城,记者看到,由于被人刻上密密麻麻的字,城砖已经面目全非。有的人在长城上表达爱意,也有人把对他人的恨留在长城上,一些外国游客也入乡随俗,将这里当作留言墙,韩文、英文等文字时有出现。
假如请你在网上针对此种现象留言,你的留言是什么?
(1)长城不是留言墙。(2)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相当于把自己的耻辱刻在上面。(3)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二、长城专题练习
1、某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长城》的电视片,请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战争”“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在其他四个角度中选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2分)
“建筑” :巧夺天工历史 :千年沧桑战争:金戈铁马(边塞烽火)
文学: 诗词沃土旅游:登临胜地。
(2)《巧夺天工》一集,打算设计一场辩论。辩题为“如果长城某一段倒塌了,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原样封存为废墟”。正方陈述:“我方认为,应该在原址上重建。重建是对长城的保护,历史上这样的重建就有过多次;不然,我们今天只能从书籍中观贯长城全貌了。” 请你从反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4分)我方认为,不应该在原址上该建。(或“原样封存为废墟”).依据一:封存废墟是对长城的更重要的尊重与保护,通过这个废墟可以感受长城的精神价值;重建不一定是对长城的保护,因为复制己经改变了原来品味。依据二:历史上这样的重建是当时条件限制决定的,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我们现在不是当时了,例如不需要依靠长城抵防外敌入侵。
4、材料探究:说说你的发现和感想
(1)1969年7月16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杰林斯说,他们从月球上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建筑是长城。
(2)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一课《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课文中写道:“飞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上,能清楚地看到我国的长城。”
(3)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
白岩松: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从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⑴大家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⑵中华民族是伟大的,载人航天的成功就是明证。⑶不科学的赞誉是谬误,而明知不对的赞誉又采取认同,同样是不可取的
第二篇:长城专题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写出与长城有关的成语,并解释其大意
固若金汤 :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自坏长城 :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
一字长城 :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谚语、歇后语填空
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不到长城非好汉。、诗词名句填空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沁园春•雪》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等
二、长城专题练习、某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长城》的电视片,请结合“长城”专题的学习,完成下列任务。(6 分,08年扬州中考))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战争”“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在其他四个角度中选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2分)
建筑” :巧夺天工 “ ” : :
《巧夺天工》一集,打算设计一场辩论。辩题为“如果长城某一段倒塌了,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原样封存为废墟”。正方陈述:“我方认为,应该在原址上重建。重建是对长城的保护,历史上这样的重建就有过多次;不然,我们今天只能从书籍中观贯长城全貌了。” 请你从反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4分)、由于人们的保护意识比较差,近年长城遭受的破坏十分严重。学了“长城”这一专题,请你设计一个保护长城的活动。要求:(1)为这一活动设计一个名称;(2)写出活动方案。(6分)
(1)活动名称:(2)活动方案:、中国人对长城有独特的感情,我们也学过了长城专题。下面句子哪一句最能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在横线上写下你的读后所感。2分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写于长征途中)②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我的中国心》)
③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材料探究:说说你的发现和感想
(1)1969年7月16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杰林斯说,他们从月球上肉眼能看到的人类最大建筑是长城。
(2)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一课《长城》是一篇看图学文课。课文中写道:“飞往月球的宇航员所拍摄的地球照片上,能清楚地看到我国的长城。”
(3)杨利伟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
白岩松:还有一点是很多观从也非常关心的,你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看地球的感受是怎样的,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杨利伟:看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是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答案参考:
一、基础知识积累、写出与长城有关的成语,并解释其大意
固若金汤 :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自坏长城 :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
一字长城 :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谚语、歇后语填空
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不到长城非好汉。、诗词名句填空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沁园春•雪》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等
二、长城专题练习、(6 分)
分)示例:历史 千年沧桑 战争金戈铁马(边塞烽火)
文学 诗词沃土 旅游登临胜地。
(4 分)示例:我方认为,不应该在原址上该建。(或“原样封存为废墟”).1 分。依据一(要点):封存废墟是对长城的更重要的尊重与保护,通过这个废墟可以感受长城的精神价值;重建不一定是对长城的保护,因为复制己经改变了原来品味。3 分。依据二(要点):历史上这样的重建是当时条件限制决定的,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我们现在不是当时了,例如不需要依靠长城抵防外敌入侵。3 分。、不设统一答案。(共6分。写出活动名称给2分,例:“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长城的存在源于我们的行动”等。活动方案4分,以4、3、2、1四个等级给分,活动目的明确,活动步骤清楚,可操作性强,语言表达好给4分。只要设计方案,至少给1分。)、参考答案:①表现了红军不取得胜利决不罢休的革命豪情,(1分)表现了红军历经艰险翻越六盘山,长征胜利在即的喜悦之情。(1分)
②表现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说明了长城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或表现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一点一分,答出两点给两分)
③表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坚强决心。(2分,答“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坚强决心”也给两分)、答案:A大家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中华民族是伟大的,载人航天的成功就是明证。
不科学的赞誉是谬误,而明知不对的赞誉又采取认同,同样是不可取的。
第三篇:长城专题
长城专题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初步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占有资料、运
用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学生综合和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
长城文化的内涵外延非常丰富,学习本专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放手让学生先分组搜集资料、制成作品,初步感知长城丰富的文化现象,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引发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学生搜集资料、占有资料、运用资料。(知长城形)
2、初步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识长城用)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抒长城情)
4、训练学生语文写作、表达能力。(我与长城的故事)
(二)教学重点:运用网络资料,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资料的运用、整理、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相应策略:课前布置学生有目的的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并做成自己的作品(可以是自己绘的长城图;拍、收集的长城照片;做的长城模型等等),开课时展示学生作品,初步感知本课内容。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知长城形
识长城用)
一、导入:
不知大家听说过没有,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上,有八大建筑古迹,而西起嘉峪关,东到丹东鸭绿江畔的中国万里长城就是其中之一。
二、教学过程:
1. 检查预习,初步了解长城。
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这个专题,通过预习,同学们对长城一定有了初步了解,谁来谈谈你了解到的长城。
(可让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结合自己所绘的长城图片、所做的长城模型、收集的长城照片边展示边谈谈对长城的了解。)2. 各抒己见,初步感知长城文化。
大家谈了很多。是呀,万里长城蜿蜒于中华大地,见证着华夏民族的荣辱兴衰,那一块块墙砖砌起的,是不朽的长城文化!老师也准备了一些长城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屏幕呈现几幅长城画面)
老师建议大家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系统地、深入的研究长城。课前大家都作了准备,你们来谈谈看长城究竟有哪些价值?
(学生讨论、回答。)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长城文化:长城的军事价值、历史价值、建筑价值、文化价值。教师可作适当引导和提示)
好,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长城主要有军事价值、历史价值、建筑价值、文化价值。(屏幕上呈现总结出的长城价值)
3、探讨问题,深入探究长城文化。
①(军事价值)几千年前,长城之所以形成,主要是因为它在军事上发挥很大的作用,那么哪位同学来谈一谈在战争中长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在现代社会,长城还有军事价值吗?
(投影显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主要是诸侯国家的互相防御。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主要的是防御匈奴奴隶主的扰掠。以后的许多朝代也大都是中原地区的统治者为防御游牧民族统治者的扰掠而修筑的。在这一功能上,长城确是起过不小的作用。许多王朝的前一阶段,政权得以巩固,生产得以发展,与长城的保卫作用是分不开的。而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长城的军事价值已经消失,但我们并不能抹灭它在这方面曾经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②(历史价值)巍巍长城,连绵千里,横贯千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城自有它的历史研究价值。那么就请同学来说一说长城建造的历史年代?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应归谁?
(投影显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长城的修建绵延持续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人们提到万里长城的时候,往往会把它同秦始皇联系起来。秦始皇修万里长城,已成了人所熟知的事,但是远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长城就早已开始修筑了。根据历史记载,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泰、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一万里。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的长度加起来,大约有十万里以上。
③(建筑价值)在长城军事价值已经逐渐消失的今天,人们对长城的关注和赞美,更源于它那无与伦比的建筑价值。同学们可以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思考一下:长城有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结合资料,发挥想象,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建造长城的?
(投影显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明确:(可结合长城的图片、模型来说明长城的组成部分)城墙——城墙是长城的主要建筑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经绝壁,宛如一条巨龙,飞腾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
墙台、敌台——在长城城墙上,隔不多远有一个突出墙外的台子,叫做墙台和敌台。有了突出的墙台若遇故人登城就可从侧面射击,使登城者受到城上和左右两方的射击。
烽火台——也称作烽燧、烽堠、烽台、烟墩、墩台、狼烟台、亭、燧等等。是利用烽火、烟气以传送军情的建筑。如遇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火。
城、堡、堠——这里所说的城,是指与长城关联的防御性城,非为州、郡、县城。在河北省围场县境内秦汉长城遗址旁边,发现了与长城紧密相联的小城,城的面积不大,城与城之间相距数十里不等。城内有官兵驻守,有的也有居民。“堠”也即是候,又称作“斥候”,是一种用来守望的建筑。堡,往往有城墙围绕,也称作城堡。堡也有住居民的。有些堡内也有烽火台,把驻防与通讯结合起来。
关、塞、隘、口——长城的关、塞、隘、口非常之多,是长城防守的重点,也是平时出入长城的要道。
④(文化价值)几千年来,长城一它独特的魅力屹立在东方,人们围绕长城的话题不断,诗歌、故事、传说等等。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好多人表达了他们对长城的不同看法。下面有两段话,同学们,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评价长城?(屏幕上呈现两段话,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
材料一
“其实,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尝挡得住。”长城 “一时还不会灭尽,或者还要保存它”。也正是因为这样,鲁迅感到压抑,感到郁闷,“我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这长城的、构成材料,是旧有的古砖和补添的新砖。两种东西联为一气造成了城壁,将人们包围”,鲁迅在文章结尾处写了震聋发聩的一句:“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
材料二 长城是古代人类防卫设施的杰出代表,万里长城不仅体现在建筑上,而且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长城精神”(《万里长城——古代人类防卫设施的杰出代表》)。
长城就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维护统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
(投影显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明确:一百个人看《红楼梦》,会有一百种不同的读法。每个人看长城的角度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眼中长城“是可诅咒的”,有人眼中却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象征”。我们通过自己的分析,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三:教师小结:
长城是古代华夏民族战略防御的屏障,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创造伟力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文明与进步的丰碑。四:布置作业。
1、请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自己试着为长城山海关拟一幅楹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训练学生语文写作、表达能力。(抒长城情)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从长城的军事价值、历史价值、建筑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深入得了探究了长城的文化,大家对中国的象征——长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很多同学还有了自己对长城的独特的看法。确实,在千年之后,我们应该以理智的眼光去看待长城、去看待长城的价值。去欣赏长城的文化。
二:教学过程
1、诵读长城,培养民族自豪感。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们已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评价、赞美长城的诗文,你能说说你所知道得吗?
(学生一般都能说出一些长城的诗文,如《沁园春·雪》、“不到长城非好汉”、“人民军队、万里长城”等等。学生说完之后,教师可在大屏幕上呈现所准备的诗词引导学生诵读欣赏)。
材料一:居庸关联: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嘉峪关联:二崤虎口夸天险,九折羊肠确地雄。文天祥题孟姜女庙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玉门关联: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萧关城楼对联:峰高华岳三千丈,险据秦关百二重。偏关联:地控黄河北,山连紫塞长。
材料二:长城赞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千多年,有多少将帅元戎,戍卒吏丞,百工黔首费尽移山心力,筑修起伟大工程,聪明智慧,坚强毅力,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丰碑国宝。
跨峻岭,穿草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余里。望不断长龙雉堞,雄关隘口,亭障烽堠,有如玉常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月宫遥见,给世界增添奇观壮丽。
(可用个别朗诵、齐声朗诵、配乐朗诵等形式诵读诗文)
2、抒写长城,训练写作、表达能力。
①古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优美的诗篇,也勾起了我们的创作欲望,你们能够谈谈你们心目中的长城吗?
(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他们心目中的长城。)
②好,既然大家心中有很多关于长城的话语,我们就拿起笔,去描绘我们心中的长城。老师准备了几个话题,你们可以选择你们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创作。(教者也可以把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做话题)
第一组:假如你是长城的导游,请你对游客做一个简要而又精彩的介绍。
第二组:从自然力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简述长城的破坏情况,提出几点可行的保护措施,说一句宣传、保护长城的标语。
长城,以其巍巍雄姿、坚强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精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室外文物,长城历史悠久、体量庞大、工程宏伟,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长城遭受破坏的情况仍较为严重,2002年长城考察公布的结果:明代万里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址部分不到30%,墙体和遗址总量不超过5000华里,里长城上了2004全球最濒危遗址名单,长城保护的问题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
(提供参考:
1、对于保存相对完好的长城墙体与附属建筑进行重点保护。
2、对于长城遗址进行全面保护。
3、对于长城遗址进行适当还原。
4、阻止一切对长城的人为破坏。
5、防止部分具有毁灭性的自然现象对长城造成的破坏。
6、提高公众对长城的保护意识。)
第三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长城所起的作用是利大还是弊大?
(可以用讨论的形式进行)
三:教师小结
太阳照,长城长,长城雄风万古扬。长城是古代建筑典范的代表,它也是金戈铁马、民族争和的见证;它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四:布置作业
1、创作一张关于长城的网页。
附录: 长城传说
万年灰
人们都说,是秦始皇最早修的万里长城。其实开始的长城并不是他修的。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有个燕王,他的国土小、兵马少、力量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的危险。为了保住国土,燕王就征用了民伕,在他的国土边界山顶上筑起高高的城墙,以防外敌入侵。
因为那时还没有石灰,他筑的城墙,石、砖都是用泥抹的。为了抢时间,早日修好城墙,他下令冬天也不停工。天冷,和泥得用热水,因此,民伕们就把大铁锅抬到工地上,用三块石头支起来,添柴烧开水。天长日久,铁锅被烧了个大窟窿,满锅的水全漏光了;把锅下的火浇灭了。可民伕们也意外地发现,水洒在支锅的石头上,热石头遇到水就炸开了,炸出许多白面面,民伕们瞅着、想着,好生奇怪。有个人把这白面面用水和和,觉得比泥还滋润,还有粘性,就把它抹在石条和砖缝里。
第二天,民伕们发现,用这白面面抹的石条和砖缝,要比用泥抹的结实的多。燕国人得到了启发,从此,就烧石灰,来抹城墙缝。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保住他的皇上宝座,也仿照燕王的办法兴工修起了万里长城。动工时,他下了一道旨令,让原来的燕国人包揽烧石灰的活儿。因此,那时修长城所用的百废,全是燕国人烧的。长城修到哪儿,就在哪里山坡上烧灰,而且烧的灰质量非常好,被后人称为万年灰,意思是万年不变质。
长城修完后,别的民伕各回各地。因燕国人烧灰有功,秦始皇又拔下金银,建了个城镇,专为燕园人居住,这城镇就是现在的北京。因此,那时北京叫燕京,北而燕国人烧灰用过石头的山统称为燕山山脉。
定城砖的传说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马跑长城界
秦始皇把胡人打跑以后,为了阻挡胡人兴兵复仇,提出,在与胡人交界的地方,修一座坚固的长城。他的建议,博得了许多大臣的赞赏。并一致认为,应先从东北的辽中开始,因为那里一面临海,还是一个战略要地。从那儿开始,在胡人恢复往日的气势以前,完全可以把长城修完。
那么,到底修到哪呢?秦始皇主张将统一的六国全部用长城围上。许多大臣表示:如果把六国全部围上,长城总长可达几万里,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修完。这样一来,人力物力消耗太大,有可能造成人亡国空。所以,大臣们建议,还是短一点好。但是,不管大臣怎样反对,秦始皇还是极力主张用长城围住六国。他越是极力主张,大臣们就越是极力反对。秦始皇扬头想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冷笑。他提议,跑马划长城界。让一个将官,骑一匹快马,人马饱食之后,人不下马,马不停蹄,由山海关起跑,经由六国边界,能跑几天算几天,跑出多远修多远。
众大臣一想,这还可以。纵然是追风赶月的千里马,跑上两三天,也就是两三千里。所以,他们点头答应谁想到,秦始皇又提出一个条件:沿全国边界,不论山峰还是平地,每三百里修一行营,跑马者从行营中跑过,以壮人马之威。众大臣不知其中用意,也都同意了。
文武百官退下以后,秦始皇把心腹之人找来,如此这般地吩咐几句,他们便分头行事去了。
跑马这天,只见一员将官,顶白盔,骑白马,穿白袍,挂白甲。他从第一座行营中飞出,走平地,越高山,半天多时间,冲到第二座行营。冲出二座行营,直奔三座行营。四座、五座……六天多时间,冲过十座行营。
秦始皇接到探马的传报:跑马者已冲过十座行营。
这些大臣很纳闷,这马怎么这样能跑啊,六天多了,还跑啊。
又有五六天功夫,探马又报,跑马者已冲过二十座行营。大臣更奇怪了,怎么,这马还跑哪?这是什么人?骑的是什么马?十多天了,俄不死也该累死了。想必是仙人骑神马?
又过六天多,探马又报,跑马者再次冲过十座行营。
这回大臣都明白了,就是神仙也不行吗。你瞅我,我瞅你,是不是秦始皇从中搞鬼了?
探马接连传报,跑马者冲过四十座行营。秦始皇这个高兴呀,就甭说了,可是,有的大臣鼻子都气歪了。
白袍将还在骑马飞跑着。战马跑到嘉峪关的时候,只见白袍将猛抽白马几鞭,白马口鼻流水,一个大翻个倒在地上。白袍将也从马上掉了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一匹马怎么一气跑了一万多里?原来,这是秦始皇用的计。为了达到长城围六国的目的,他提出每三百里设一行营,他派心腹之八,每座行营都备一匹白马,一员白袍将。第一座行营的白袍将到第二座,第二座的预备人马接着跑出,看上去如同一个人一样。就这样,一共传了四十多座行营。
那为什么到嘉峪关人落马倒呢?原来,驻嘉峪关行营有个姓赵的将官,对秦始皇这种做法极为不满。他认为,长城修到嘉峪关,就可以阻挡胡人的进犯,何必要修那么长呢?太劳民伤财了。所以,他见前营快马一到,让俄了几天的战马一个劲的喝水。他上马以后,猛打战马两鞭,战马一机灵,紧跑几步,呛水倒在地上。
秦始皇听说马倒嘉峪关,很不高兴。但是,按照他事先的话,长城只得修到嘉峪关了。
长城成语:
雄关万里
狼烟四起
烽火连天
兵临城下
众志成城
固若金汤
自毁长城
孤城绝塞
长城诗歌:
【出塞二首】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七首】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沁园春 雪》毛泽东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 六盘山》毛泽东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第四篇:长城范文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河津市西梁希望小学 杨晓芬
(一)概述
·课名是《长城》,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长城》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组课文都是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 读懂课文,来理解文中“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过程方法:
· 通过自主识记、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
· 通过两两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 通过阅读拓展资源、写作、展示等活动,提高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 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产生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整合法”,以有关长城的视频、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多读,以读促悟。
· 任务驱动法
本课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来达成教学目标。
·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
·学生对说明文体裁的课文很熟悉,而且对长城很感兴趣;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资源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
(六)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3分钟)课始,展示长城的视频短片,[链接]之后用富有深情的导语进行过渡,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那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是什么。(长城)【板书: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登长城,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生齐读课题:长城)。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一种情境之中,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同时以教师自身语言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去刺激学生,去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产生一种“我想学”的冲动。
二、精读课文(出示幻灯片)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1.课文哪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一)远看长城
过渡:现在我们就先站得远一点,高一点,看看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幻灯片)自主读书我能行 认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远看长城,长城有什么特点?(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边读边画:长城的起点和终点; 先看第一幅图。
1、观察图画,先用自己的话讲。再指名读课文的相关句子。(像一条长龙)
2、出示文字: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3、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用手势表示出来。(补充资料:出示地图,长城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体会到长城的长。)
4、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长、大、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5、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
设计意图:其间穿插长城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使学生知道这样写,使文章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长城的雄伟壮观。
(二)近看长城
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1、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近看长城)
你从哪儿知道的?(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出示幻灯片)合作学习我能行
想一想:近看长城,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找一找:城墙上有哪些特殊构造,勾画出名称、作用。
议一议:第二幅插图上哪里是垛子、哪里是瞭望口、射口、城台?标注在图上。(温馨提示: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合作讨论。)
出示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给我们介绍一下。(瞭望口、射口、齿形墙总称“垛口”。)
4、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近景图边给大家介绍。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
5、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北方匈奴慢慢地靠近了我们的长城,企图入侵,请你说说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生活想像展开。)
小结: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正是这设计十分巧妙的长城,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6、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写作中如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写具体,写生动。然后再利用形象的图示来理解长城的另一个特点:坚固,主要采用让学生到前面来进行批注的方法。这一部分教学始终遵循引导学生从整段文字的研读中入手,去体会长城的特点。
(三)由长城产生的联想
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1、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的劳动人民)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指导朗读。)(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引导: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的外貌穿着„„,他们的神情动作„„
(3)师:在同学们的叙述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回到了古时候。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资料吧:
出示资料:
公元607年,暴虐荒淫的隋炀帝杨广发动人民修筑长城,死亡人数多达六七十万人。当时隋朝总人口约4000万,筑长城的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1.7%,也就是说,平均每百人死一个半。但杨广不管百姓死活,又在公元608年春天,“出塞巡长城”,并于当年七月再“发男丁二十余万筑长城,自榆谷而东”。
据统计,我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个朝代修筑过长城,累计总长度在十万里以上,仅以明朝所筑的长城粗略估计,将“长城的砖石、土方来修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墙,则可环地球一周有余。如用来铺筑一条五米宽,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则可绕地球三、四周”。
看完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言)
师: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读:
课件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3)请读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
*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配乐)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想象再次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作者对伟大的劳动人民的赞叹。之后,请学生把自己刚才想象到的直接用朗读表现出来。这样,整段的教学就形成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情”的一个模式,同时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就突破了“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朗读,引起了和作者的共鸣,然后再让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且再一次地齐读课题,这一次读课题是把刚才前面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都融进去并且读出来,达到对课文更加透彻的理解。
(四)赞美长城
1、教师小结:
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这样的赞叹: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联系前文,从长城的长、高大坚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来谈。)
4、配乐,把最后两段连起来读,读出自己心中的赞叹。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尽情的流露出来,其实这样做,目的也是想体现中年级读写结合这个训练点,提高课堂效率。
三、写话寄情
正是这样的雄伟气魄,正是这世界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奇迹,吸引了全世界的人。看,这些名人在登完长城后留下了自己的题词。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学生写,汇报)
师总结:长城,已被写进了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她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样,带给学生一种前后呼应的感觉,让学生一看到长城便会想起长城的样子,便会联想起古时候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的伟大,那么,作为龙的传人,他自己又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这样一来,课文会在学生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四、课后作业:
1、再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长城。
2、写一则保护长城的公益广告词。
3、观看《世界遗产在中国》纪录片,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继续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愿望,激起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远看
一条长龙
17、长城
近观
设计巧妙
奇迹
感想
血汗智慧
第五篇:长城:[范文]
长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长城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预习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进行指导。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二、浏览全文,梳理顺序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读后交流,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