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范文模版)
××单位××年司炉工安全培训试题
部门:姓名:时间:月日分数
一、名词解释
1、锅炉:
2、蒸发量:
3压力:
4、最低安全水位:
二、问答题
1、司炉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职责?
2、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哪些?
3.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是什么?各有可作用?
4锅炉压力容器发生事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5、锅炉运行中常见的事故有哪些?
6、司炉的工分类及司炉工基本条件?
附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锅炉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能或其他热能加热水或其他工质,以获得规定参数和工质的蒸汽,热水或其他工质的热动力设备。
2、蒸汽锅炉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的条件下长期运行中每小时所能产生蒸汽的吨数,称之为这台锅炉的蒸发量,用符号D表示,单位为吨/时。
3、垂直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压强”,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Pa)在锅炉上常用兆帕(MPa)表示。在锅炉专业上习惯常把“压强”称为“压力”。
4、锅炉在正常运行时的极限低水位。水管锅炉的最低安全水位应保证对下降管可靠的供水;锅壳式锅炉的最低安全水位应高于最高火界100㎜,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1500㎜的卧时锅炉的最低安全水位应高于最高火界75㎜。
二、问答题
1、答:(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精心操作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2)、按工艺要求执行养护参数,开阀通气,随时注意观察温度等参数变化情况
(3)、定时检查蒸汽压力表、数量表、减压阀等表件情况,发现损坏不灵等情况及 时报告。
(4)、做好运行记录和锅炉本体、辅机、散热片、管道等的维修保养工作。
(5)、及时正确地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处理运行中的设备故障,对有异常现象危急安全时,应采取紧急停炉措施,并报告有关领导。
(6)、明确水质标准。定期除垢,保证炉水合格。
(7)、遇到有碍锅炉安全运行的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或向当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机构报告。
(8)、上下班认真清理打扫,保持锅炉房及养护窑内的清洁卫生。
(9)、在分汽缸、管道附近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10)、严密监视锅炉内水位,定期冲洗水位表,每班至少冲洗一次,当水位炉表看不到水位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在未查明锅炉内实际水位时,严禁上水。
(11)、严密监视压力表,避免超压,防止因操作失误引起超压。
2、答: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电工、起重工、锅炉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焊工、建筑登高作业人员、机动车驾驶员、瓦斯检验人员、爆破作业人员等。由于他们的作业对操作者本人,尤其是对他们周围人员和设备设施的安全具有重大的危害因素,因此,必须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
3、答: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是安全阀、压力表和水位表。安全阀的作用是当锅炉内蒸汽压力超过允许值时,安全阀自动开放,向外排汽。当压力降到规定值时自动关闭,防止锅炉因超压而发生爆炸事故。压力表是用来测量锅炉内蒸汽压力大小的仪表,司炉工人通过它来监视锅炉内蒸汽压力的变化。水位表是用以反映锅筒内水位状况的直读仪表,司炉工人通过它来监视锅筒水位的变化。
4、答:造成锅炉与压力容器事故的原因是很多的,一般常见的原因有:(1)设备本身的缺陷。设备缺陷可以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形成,如结构不合理、材质不合格、焊接质量不好、受压元件强度不够。也可以在运行中因疲劳、腐蚀而逐步形成。(2)安全附件不全或失灵,或是未安装安全附件,或是安装不合理,但更多的是由于长期运行而又失检失修,导致安全附件不准确或失效。(3)管理不良或运行失常。如违章作业、误操作、锅炉水质管理不善、缺乏定期检验和检修制度等。
5、答:(1)锅炉缺水。锅炉严重缺水,会造成受压元件变形和损坏,甚至发生炉管爆炸,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发生锅炉爆炸事故。发现锅炉缺水时,应严禁进水,并采取紧急停炉措施。造成锅炉缺水事故的原因大多与运行人员松懈麻痹和误操作有关,或是与水位表因无冲洗措施而发生堵塞故障有关。(2)汽水共腾。汽水共腾的特点是:水位表水位剧烈波动、锅水起泡,蒸汽中大量带水,蒸汽温度下降,严重时管道内发生水冲击。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水质不良,含盐太高或锅炉负荷增加过急等。发现汽水共腾时,必须加强水质处理和加大连续排污。(3)锅炉超压。锅炉超压运行,轻则引起元件变形,连接处损坏:严重时会引起爆炸事故。发生锅炉超压的主要原因是:司炉人员盲目提高工作压力或擅离工作岗位造成的。有时,由于压力表和安全阀同时失灵也会引起锅炉超压。因此,必须加强对司炉工岗位责任制和安全附件的检查。(4)炉管爆炸。炉管爆炸时,有显著的爆破声、喷汽声,同时,水位和汽压明显下降。发现这种情况时,必须采取紧急停炉处理措施。发生这种情况的一般原因是:水质不良引起炉管结垢或腐蚀;缺水和爆管也可能互为因果。此外,由于设计缺陷、材料强度不足和焊接质量不好,均可能引起爆管事故。
6、司炉工分为四类:
类别 允许操作的锅炉
Ⅰ 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炉
Ⅱ 工作压力小于等于3.8MPa的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炉
Ⅲ 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6MPa的蒸汽锅炉;额定功率小于等于7MW的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炉
Ⅳ 工作压力小于等于0.4MPa且额定蒸发量小于等于1t/h的蒸汽锅炉;额定功率小于等于0.7MW的热水锅炉
司炉工基本条件
(1)、年满18周岁;
(2)、身体健康,没有妨碍司炉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文化程度要求:Ⅰ、Ⅱ类司炉一般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Ⅲ、Ⅳ类司炉一般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第二篇:特种设备岗前培训及安全教育复习资料
特种设备岗前培训及安全教育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简答
1危险源:
2重要设备:
3特种劳动保护用品:
4专职安全员:
5我院的安全管理目标:
6质量管理体系
7我院的质量方针
二 选择题
1、是本部门(单位)的安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单位)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
A、院长B、分管副院长C、部门主任
D、部门分管副主任E、安全员
2、处理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是指:
A事故原因没查清B事故未结案C没有制定防范措施D事故未上报E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没有受到教育F责任人未追究
3、安全教育中的“三级教育”是指:
A、院(分院)、部门、项目组安全教育
B、安全意识、安全技术和安全法规教育
C、警示教育、法规教育、生产教育
D、学徒教育、上岗教育、带班教育
4、特种劳动保护用品的验收必须具备:
A、生产许可证B、质量保证书C、检验合格证
D、安全鉴定证书E、专用发票
5、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当迅速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并根据事故的大小和事故报告程序相关规定,在分钟之内,分别向有关部门报告。
A、10B、30C、60D、5
三 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
1、各项目检验师为项目组安全员,负责本项目组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
2、我院安全工作考核是检查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的手段和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纳入到单位或部门的目标考核之中,实行一票否决。()
3、进入检验检测现场时,要考虑抢救后备措施,必须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及时进行妥善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4、我院《安全手册》是我院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制性文件,是实施各项安全工作的基本准则,全体员工应认真学习并自觉贯彻执行。分院可以结合单位具体情况组织编制实施细则。()
5、对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分包和协作方,签订的协议应明确安全安全责任,由分包和协作方对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确保检验安全。
三 问答题
1、劳保用品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2、检验检测报告和证书的更改有哪些规定?
3、请简要叙述我院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4、我院的《安全手册》对你的安全职责是如何规定的?
5、作业现场受伤人员急救原则和步骤有哪些?
6、我院特种设备检验安全工作的特点
7、特种设备常见事故有哪些,8、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控制要素有哪些
第三篇: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档案
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档案
2012年6月20日-----22日北京爱倍生动物药品技术有限公司对全公司职工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培训中经理陈敏讲: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及常识
2、劳动保护意义和任务
3、厂安全规章制度守则
4、常见事故剖析
5、工伤事故处理
6、希望和要求
车间主任杨千成讲:
1、车间生产、工作特点、危险区域,要害部位及设备情况
2、安全教育基础知识
3、车间安全生产组织和制度
班组长刘春秀讲:
1、班组生产特点、作业环境、危险区域、设备情况、消防设备及措施
2、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3、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和文明生产
4、实际安全操作示范
此次培训受到了全公司职工的欢迎,同时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第四篇: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档案是鉴定和评价设备技术状态的科学资料,是为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并处于良好状态的重要依据。根据我院设备情况,特制订随机技术文件和直接接收、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归档保存制度。
一、设备档案归档范围
本科锅炉、电梯等设备均属归档保存范畴。
1.申请订购的文件、合同、定货单(卡);
2.随机的全部技术文件(开箱单、说明书、结构图纸和线路图纸、合格证半 式记录及验收报告:
5.设备转让协议,报废的技术鉴定材料,报告和主管部门批复的文件。
二、设备档案收集与整理、分类、立卷
1.收集:购置设备随机全套资料,由拆箱负责人收集齐全,及时移交院档蒙
和集中保管;
2.分类整理、组卷:按名称分类组卷,将一组内容上具有有机联系的材料缍
单位。卷内文件排列,依照设备材料的自然形成过程排列;
3.编目、立卷:一个保管单位编一个流水号,一件编一个件号,然后编写巷
表和卷面,立卷归档时归档号依照类别编流水号。
三、设备档案的使用
1.编制分类案卷目录的检索工具;
2.凡需要利用(借阅)须履行登记手续。
四、设备档案的保管期限为长期。
五、设备档案的销毁
对确已无保存价值的设备档案,列出销毁清单,经院领导审批后,由销毁人、监销人、并签名注销。
第五篇:特种设备使用档案
威顿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特 种 设 备 使 用 档 案
二〇一四年
威顿水泥有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简 介
威顿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地处新绛县泽掌镇石门峪,北距临汾60 km,南离运城90km,东临侯马20 km,西至河津50 km;新(绛)乡(宁)公路邻厂而过,侯西铁路、108国道距厂20 km;大运高速和侯禹高速在距公司17km处交错而过。
公司现有1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一条、4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及余热电站改造项目一期工程、4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二期工程。公司在运城、临汾、曲沃配套建设有三个年产150万吨以上的水泥粉磨站,是一家年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的新型干法水泥大型现代化生产企业。公司两条生产线都采用了当今国际先进的悬浮预热及窑外分解技术,分别从美国、德国、丹麦引进了处于世界领先技术的自动化控制、计量控制、质量控制和立磨系统。
公司主要产品有“威顿”牌P.O52.5级、P.O42.5级、P.S.A42.5级、P.S.A32.5级和P.C42.5级、P.C32.5级通用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全部通过了ISO9001产品质量认证,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大坝、机场、桥梁、电厂、隧道、高层建筑等重点工程。主要业绩:禹闫高速公路寺庄河、芝川河、太枣沟、徐水沟特大桥、禹门口黄河特大桥,晋侯高速公路,霍州兆光电厂,山西铝厂80万吨氧化铝工程,霍州煤电集团,山西焦化厂,临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临汾鑫明搅拌站,郑西客运专线,山维,河津宾馆大楼、华泽电厂、丰园大厦和体育馆、运城机场等国家重点工程。08年以来,公司早强型矿渣硅酸盐水泥大量销往四川灾区,有力地支援了灾区的重建工作。公司主要产品有“威顿”牌普通硅酸盐52.5级、42.5级,矿渣硅酸盐42.5级、32.5级,复合硅酸盐42.5级、32.5级,低热矿渣32.5级水泥。
公司产品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2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四项认证,被国家质检部门认定为山西省名牌产品、山西省质量信誉等级AAA级企业、低碱水泥和绿色建材产品,公司也成为了山西省水泥行业的骨干企业。
公司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管理原则,近年来先后被国家、省有关部门授予“绿色建材产品”、“山西省著名商标”、“山西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品牌”、“中国著名品牌”、“山西省质量AA级企业”、“山西省用户满意企业”“山西省纳税信用A级企业”、“山西省实施卓越绩效式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都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
公司特种设备主要有:压力容器、锅炉、安全阀、桥式起重机械、电动葫芦、压力管道。所有特种设备与主机设备同步运行,正常使用。
威顿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威顿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现场指挥部、应急处理部。
(一)、领导组成员及职责 领导组组长:支振义 领导组副组长 :支俊秉
成 员: 徐永生 蔡天明 彭 利 薛金虎 聂鑫磊 汪文智
家小军 荣新平段建宁
主要职责:负责本公司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救援的组织协调工作,直接领导应急救援队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做好事故预防和应急专项救援准备工作。
(二)、领导组办公室人员及职责 办公室主任:姜财旺
成 员: 赵 丽 赵志荣
主要职责:在领导组领导的检查督促下进行预案的落实,组织协调应急专业队进行工作;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补充;接到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领导组负责人报告,并向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报告,同时组织专业应急救援队迅速赶赴现场;收集事故情况,及时传达领导组的各项指令,确保迅速实施。
(三)、现场指挥部组成人员及职责 总指挥:支俊秉
副总指挥: 徐永生
成 员: 家小军 张绍亭 段建宁 梁旭东 郑红福
荣新平王建奇 刘永新 沈艳军
主要职责:发生事故时,负责组织指挥应急专业救援队实施救援行动;及时向领导组汇报抢险工作和事故应急处理进展情况;适时按规定发布事故信息,并对救援工作进行总结。
(四)、应急处理部组成人员及职责 应急救援处理部负责人:支俊秉
成 员: 徐永生 蔡天明 薛金虎 孔繁喜
李海龙 毛家奎 聂鑫磊 梁旭东
主要职责:协调有关部门按照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统一部署,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救援工作,并起草事故情况报告;根据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的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威顿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连续进行,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一、特种设备是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二、特种设备使用车间位必须对特种设备使用和运行的安全负责。特种设备使用车间必须使用有安全许可证或安全认证的特种设备。对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公司规定有关要求定期检验所使用的特种设备。
三、新增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持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验收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证,将安全检验合格证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
四、使用车间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包括技术档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规检查、维修保养、定期报检和应急措施在内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行的管理制度,必须保证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
五、特种设备停止使用一年以上时,或发生设备事故后,再次使用前,使用车间必须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消除影响安全的隐患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装、维修、操作等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后,可从事相应工作。
七、使用车间应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年检、月检、日检等常规检查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处理,严禁带故障运行,检查要做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八、在用特种设备实行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合格标志超过有效期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
九、标准或者技术规定有寿命期限要求的特种设备或者零部件,应当按相应技术要求以报废处理,特种设备报废处理后,使用车间要向生产部及安环科报告备案。
十、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各使用单位必须采取紧急救援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生产部、安环科报告。
威顿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规定
一、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单位必须向生产部、安环科备案、登记取得相关使用证后,才能将设备投入运行。
二、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空压机、空气炮、氧气、乙炔等)必须安装精确度不低于2.5级,其表盘刻度极限值应为工作压力1.5-3.0倍的压力表。
三、压力表安装使用前必须有校验封印,并注明校验的年月日,使用后一般每半年至少校验一次。
四、锅炉、压力容器(空压机、空气炮、氧气、乙炔等)的安全阀必须安全可靠,定期检验保养并经检验结果记入技术档案。安全阀经检验合格后应加锁或铅封。
五、修理或改造锅炉、压力容器(空压机、空气炮等)的单位,必须编制安全技术和修理改造方案,报生产安全部门备案,参与修理和改造的焊工,必须是经过市级压力容器安全机构考试合格人员,方可焊接受压部件。
六、氧气、乙炔的运输、贮存和使用必须有专人负责气瓶的安全生产,氧气、乙炔不得混装,必须分开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库顶应通风良好,进行登记保存管理和使用。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定期对气瓶的运输、贮存和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七、各单位在运行中发现有严重缺陷的压力容器,要及时上报有关领导 和生产部、安环科,排除隐患后方可继续投入运行和使用。
威顿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部和外来单位在我公司作业的桥式吊车、汽车吊及电动葫芦等。
第三条 起重机的司机和起重工经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证后,方准独立操作起重机械和指挥。起重司机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十不吊”规定。
第四条 各单位对自己的起重设备要逐台建立技术档案(包括安装、验收、大修、实验、改装等内容)。
第五条 新装、改装、大修后的起重设备,首先要经本单位检查验收,自检无问题后,再向技术设备科和安环科申请检查验收,验收时必须把基础轨道部分与起重设备分开进行,基础轨道部分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起重机械。未经验收合格或验收不合格,不准使用。
第六条 起重设备不准任意改变技术性能,如改变时(增加起重量,加快速度,增大跨度时)必须对改变部位进行设计,并将整个设备的强度、刚性、稳定性和功率验算,上报技术设备科和安环科批准。
第七条 起重设备不许任意改变位置,如因工作需要必须改变时,要提出方案,技术发展中心部同意,符合安全技术规程后,方可改变,同时报安环科备案。
第八条 起重设备报废,必须向技术设备科部提出申请,从此准报废之
日起,停止使用。报废的起重设备不准降低吨位使用,不准挪用或转让。
第九条 桥式吊车、电动葫芦等,必须由专职驾驶员凭证操作。定人操作,做好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第十条 起重设备严谨超负起吊和起拔埋入物。严禁使用起重设备吊人和易燃易爆物品。
第十一条 起重设备每1-2年由技术设备科作一次技术检验和静动负荷试验。超过技术安全标准的必须进行修复,否则不准使用。检验结果要记入技术档案。
第十二条 对信号装置、安全限位装置、钢丝绳、链条及其它工具,每班前必须进行检查。失灵和达到报废标准的,要按要求立即修复或更换。
第十三条 传动带、名齿轮、砂轮、电锯联轴节,转轴、皮带轴和飞轮等危险部位都要有安全装置。
第十四条 新设计制造的安全防护装置和改造模具、工艺夹具上的安全措施等必须经过技术设备科、机修车间和安环科共同鉴定,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 投入使用的安全防护装置,图纸、资料必须齐全。对于防护装置的维修、保养,技术设备科要将其纳入维修计划内。
第十六条 投入使用的安全防护装置,不得随意拆卸,不得丢失。检修时需要拆除的,检修后要按原标准装好。如有损坏和丢失,要查清责任,对责任人要严肃处理。
第十七条 生产部对每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要经常检查,保障生产安全、并要加强维护。
威顿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公司各种机动车辆无论时上路(可厂驶入公路)车辆还是仅限于厂区内行驶的车辆,都必须做到车辆整洁、结构完整、性能可靠,制动、倒车镜、喇叭齐全、有效。驾驶人员思想、性能过硬。
第二条
厂区内机动车辆仅限于在厂区内施工作业,不得上路(厂区公路)行驶,出厂必须经保卫部门报请交通部门批准。
第三条
对厂内机动车辆实行年检制,每年由技术部门组织年检。年检不合格的车辆无年检合格行驶牌照的车辆不得投入工作和行驶。
第四条
车辆在厂区行驶时,直线行驶不得超过15公里/小时,进出厂门、车间库房和拐弯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车体须设明显的安全标志。在厂区所有路段区域行走的机动车辆和人员,都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交通安全规则,人员和车辆一律靠右行走,并要做到礼让“三先”,严禁抢道行走和强行超越。
第五条
非司机不准开车,不准任何无该型车辆驾驶证者驾驶车辆。发生事故责任人和有关人员根据情节轻重,损失大小,追究经济、行政责任,直到刑事处分。
第六条
如有人员伤害的事故发生,由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安保部和公安交警部门共同组织处理。
第七条
机动车辆出车前和收车后,要认真检查车辆,特别是方向盘、刹车灯光、喇叭等有关行车安全的有效部位,否则不准开车。
第八条
叉车作业仅限于再厂区短距离装卸货物,叉运物体时距离目的地不得远于50米。
第九条
所有厂区内机动车辆无论有无驾驶室,仅限司机一人乘坐驾驶,其他任何人不得随车乘坐。
第十条
叉车、装载机作业时,在视线不清的情况下,不得盲目作业。必要时,需由专人负责指挥,并要预先联系好共同确认的手势和信号。
第十一条
骑自行车的人员在厂区行驶也应遵守交通规则,骑车行驶时严禁骑“飞车”,严禁骑车打闹,严禁酒后骑车,在遇有拐弯处和通过机动车和公路道口时,要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宁停一分,不抢一秒”。
第十二条
厂区清扫公路卫生的人员,在作业时,要精力集中,随时注意来往行人和车辆,不许再工作中说笑打闹,遇有机动车辆通过时,要主动避让。
第十三条
厂区行车道、人行横道和车间地面要平坦畅通,夜间要有足够的照明,道路和轨道交叉处设有明显的标志、信号等。
第十四条禁止小孩入厂。员工和子弟乘通勤车,上下车应在厂外停车站,不准在车库门前和车库内上车,以防发生意外。
威顿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则
一、为有效迅速地处置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事故,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发展,加强对处理突发事件的综合指挥能力,提高紧急救援的快速反应和协调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引起的人民群众伤亡、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及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关于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预案。
二、本预案所称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是指在公司使用特种设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特大人身安全和重特大财物损失的事故.包括以下的重特大事故:
(一)桥式起重机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二)锅炉爆炸事故;
(三)压力容器(含固定、移动式)泄漏、爆炸事故;
三、重特大事故的分级:
特别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
重大事故三类
四、公司特种设备事故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事故报告、调查和统计,并作为事故应急处置的指挥系统,明确职责,一旦事故发生,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处理系统,统一组织实施。
五、本预案特种设备所涉及的事故与相关联的应急预案保持协调,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领导组的统一部署,接受统一的信息,接受统一的指挥。
第二章 事故指挥系统及救援队伍
六、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在办公楼。
七、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八、不同类别的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各相应的应急抢险救援小组应立刻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组织救援人员和救援装备赶赴现场,科学处置事故,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第三章 事故报告制度
第九条
事故紧急报告:事故发生后,当事人、知情人应当立即向其直接领导报告,并逐级报告。
第十条
事故紧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位置、联系人、联系电话;
2、事故发生时间;
3、事故发生地点;
4、发生事故设备名称;
5、事故类别;
6、人员伤亡、初步估计的经济损失及事故概况;
7、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第四章 事故应急救援
十一、接到事故报告后,事故发生单位领导或业主应当立即带领有关人员迅速赶赴事故地点积极参与抢救工作,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十二、特种设备领导组应立即成立现场指挥小组,加强现场的指挥、协调和救援工作。现场指挥小组在实施紧急救援时,应严密组织,加强联
络,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鉴于特种设备事故情况各异、救援具体方案由救援实施人员根据情况确定并实施。
十三、重大以上事故发生后,在迅速组织抢险救护工作的同时,应对事故现场进行严格的保护,防止与事故有关的设备、器材、物品、文件及其他操作凭证等被随意挪动或丢失,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及时摄像、拍照,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十四、未发生人员死亡但性质特别严重、影响重大的事故及爆炸、泄漏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及时指派有关单位和人员对事故迅速进行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十五、救援工作纪律。各单位的领导和相关人员都必须自觉遵守本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必须把救援工作放在第一位,按规定应立刻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工作。服从统一指挥,开展积极有效地应急救援。如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严肃处理。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第五章 应急救援装备
十六、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实施机构根据不同类型特种设备配备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装备:工具、设备、仪器、车辆、防护服(防爆背心、防爆钢盔、防化服及防毒面具、防静电服、防静电鞋;)、医疗急救箱及常用抢救药品、氧气呼吸器。
第六章 应急响应
十七、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做到:
十八、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做好现场警戒和因抢救伤员必须移动物体的拍照和移动标志等工作;当事态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时,由现场总指挥及时向区政府以及上级报告事故情况。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的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部门主管,分管领导、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立即启动并按照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在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期间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得擅离职守。
第七章 后期处理
十九、事故危险消除以后要及时组织事故调查,按“四不放过”的要求进行处理。事故调查和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发生单位、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查阅有关资料并收集有关证据。事故发生单位及有关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向事故调查组提供有关设备的情况,如实回答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并对所提供情况的真实性负责。
二十、调查处理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理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等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科学地查明事故原因,客观公正地分清责任,严肃处理相关人员,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