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市2014年语文中考变化
【命题解析】
语文总分120分。去年均分未过80,为78.4.要引起足够重视。高分与读死书的去年多阴沟里翻船。教训惨烈。
2014年的语文中考仍以微调渐进的方式做小幅度的改进,要关注《中考指导》,它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全书基本沿用了近年来的编制体例,分为两部分:“考试说明”和“复习训练”。“考试说明”部分也仍然分作“考试范围与内容”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两部分。
“考试范围与内容”: “古诗文阅读的命题材料选自课外浅易的文言
文”-----要加强古诗文的阅读量,加强分类积累,如:诗歌分为诗与词,有抒情类、描写类、议论类等。
“复习训练”还是分为“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
“写作”四大块,对接以往的复习步骤,利于学生形成复习的整体感。其中各部分内容仍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便于学生拾(读“”shè)级而上,循序渐进。
“积累与运用”与“古诗文阅读”:---
1、“默写部分考查《语文课程标
准》推荐背诵的50篇古诗文,以及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其他古诗文、小学(苏教版)70篇“。这也扩大了背诵默写的范围。
2、重视审题、答题规律(套路)的总结与变通,训练中寻求规律是必不可少的。如,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书法的鉴赏就要高度重视。另外,要重视行楷的书写(中考写一两行,3分)
“现代文阅读”要关注各类文体的阅读材料,注意类型的搭配,如:散文阅读材料就兼顾了叙事类、抒情类、写景类等多种,不仅更相应于阅读的常态,拓宽复习应对的面---要重视文体概念的积累与辨析,如描写的分类、修辞的辨析、表达方式的细化、写作手法的归纳等等,要进行大量练习,方能熟能生巧。
再如:“欣赏文学作品,能理清文路,感悟形象,领悟作品的情感和内涵;能分析作品的创作特色,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要能逐点对应加强训练。
“写作”部分精选2010年全国中考优秀作文题,做了细致的分析和引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审题、立意和构思等能力---尤其是关注读书主题的变通与演化、关注与身边生活的关联、审题要精准、选材立意要独特,切忌出现偏题与选材撞车现象。2014年作文题依旧是为了倡导学生多读书,考试作文是导向,这可以引起社会各界对读书的重视。此前有调查显示,中国人读书量偏少,这也是希望从年轻一代开始,能有所改观。作文题更加倡导“真”阅读,“真”写作,更加强调读书与自我的对话,要求读出自我,用我手写我心。读书既是读世界,读书也是读自己。这一点尤其要关注,作文题依旧会乍看容易 从何下笔要思量。
第二篇:南京市2014年中考历史指导书的主要变化(含要点)
南京市《2014年中考指导书·历史》概貌
⒈整体设想:基于标准,在2013年框架基础上稳中有减。
⒉与去年相比,有四方面主要变化。
一是在考查内容与能级要求上做了减法,适当降低教与学的负担,预留适应训练的时间。共删减19个考点,其中一级考点5个(收复新疆;最可爱的人;人类的形成;动荡的中东地区;现代音乐和电影)、二级考点11个(昭君出塞;云冈山窟和龙门石窟;雕版印刷术;敦煌莫高窟;元朝的民族融合;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詹天佑的成就;863计划;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凡高的《向日葵》)、三级考点3个(元谋人;四大名著只保留《红楼梦》;洋务运动的地位),没有新增考点,删减幅度约为7.8%;降低了8个考点的能级要求(商鞅变法;元朝的民族融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洋务运动的作用;重庆谈判;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理解、应用层次降幅约为8.3%。
二是调整了试卷题型结构,缩减了试卷总容量。题量由33题减少至28题;选择题、非选择题比例分别约为42%、58%。
三是新增了“教学建议及应考提示”栏目,侧重介绍2014届初三历史教与学的基本思路与建议,分类列举往年初三历史教与学中的常见问题与成因。
四是调整了“题型比例及题型样例”“考前检测及样卷训练”栏目内容及呈现方式,侧重介绍中考评价的思路与特点,进一步丰富教与学的训练资源,增强教学过程中使用资源的便利性。
第三篇:2013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语文答案
南京市市学科带头人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王跃平
《2013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语文》已经面世。这本书凝聚了南京数十位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心血和智慧,吸纳了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先进经验,代表着我市中考发展和复习教学的趋势,有助于全面提高2013届初中毕业生语文复习的效益。
一、渐进修订
尽管《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颁布,但2013届学生入学时所遵循的仍是《课标》(实验稿)。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本书依然以《课标》(实验稿)为依据,作小步幅改进。其中,“考试范围”在原先的基础上略有扩大,将《课标》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里120篇(段)全部纳入到默写范围,进一步强调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语文功底的夯实;在“考试内容”中,将“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改为“运用基本的语文知识理解文章,分析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其表达效果”,把语法、修辞知识扩展为“基本的语文知识”,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试卷分值比例”中,将去年书写所占的“2.5%”提高到“3%”。0.5个百分点的提高,强调了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书写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语文学习的发展大有裨益。总体来说,本书的修订不多,但点点滴滴都在努力促进语文教学向素质化方向发展。
二、务实编排
服务教学,讲求实用,是本书编写和修订者们的另一个追求目标,因此,本书在编排上特别注重与复习教学同步。全书的“复习训练”完全以中考的基本考点及顺序安排,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三部分构成。“阅读”部分也按照近年来中考题的试卷样式,从古诗、古文到现代文。而其中每一种文体的阅读,又按照该文体从内容到形式的不同类别编辑,比如:古诗阅读按时间顺序排列,涉及古诗的大部分体裁,能让学生形成古诗发展的脉络,从而有效搭建知识的框架;议论文选取的十二篇材料,既有常见的规范议论文,也有杂文、书信、演讲稿和辩论词等,不但与学生所学的课文相应,而且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关联,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师生举一反三的类型。初三的老师和同学可以根据这些基本类型进行扩展和延伸,丰富复习的容量,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创意设题
虽然本书整体变化不大,但在编写修订过程中,老师们还是参考了各地中考的新题型,融合了命题的新经验,在个别题中呈现出了小小的创意。例如:在“语言运用”训练中,有题目出现了“团购”、“给力”、“雷人”、“云计算”、“山寨”、“PM2.5”等热词,并要求学生根据语境理解与运用。还有“综合性学习”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分析等,都有了一定的创新;阅读中还出现了少数以推断和评判等方式,考查理解感悟能力的题目;写作则在部分练习后增加了方法总结。这些题目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复习教学中能给师生一定的启发。
第四篇:2014年中考语文之变化
2014年中考语文之变化
惠东县教育局教研室张运先整理
一、结构与分值变化
1、基础由原来的25分减为24分。阅读题改为46分,其中文学文本变为17分。课内文言文由12分改为10分,四道题改为三道题。
2、结构变化,阅读部分的四个文段变为:课内文言文(10)、课外文言文(9)、实用文体
(10)、文学文本(17)。名著阅读放在附加题中。
二、考试内容的变化
1、终合性学习探究将不在考试范围。连词写话将变为仿写。
2、增加词语运用题。
3、《论语》十七则变为十九则。
4、名著阅读《名人传》改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三、考试题目的细微变化。
1、变化一,课内文言文选择题将改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变化二,课外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3、变化三,实用文本的考查,继续淡化文体,只求读懂,获得感悟。涉及的名词术语的内容,将不再出现在试题中。也即是说今年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将不命题的范围之中,说明文只注重读懂,获得感悟与启示、运用。议论文阅读,同样读懂,获得感悟,区分观点与材料,并找出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4、变化四,文学文本阅读,在考纲中只列出五个考点,命题也会从中选取去命制。即:理清思路与基本内容,作品中的情境或人物形象,揣摩作品中的细节,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或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或获得启示。
5、变化五,文学名著阅读,文学常识将再出现在试题中。后面两题的难度将会比原来更大。
(以上只是本人根据考纲、样题、相关信息、相关资料简单的整理,仅供老师们在复习中参考。老师们在复习中就要以考纲作为参考,对复习资料中的题目要加以辨认并有选择地运用。)
第五篇:名师分析:2014年南京市语文中考试题
中小学网校排名:http://edu.21cn.com/net/zhongxiaoxue/
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充分关爱每一位学生,表现出“平稳、平和、平易、平实”的特点,试卷沿用了多年来的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的结构,每一板块的样式也与往年基本相同。所以,整份试卷会给学生一种熟悉感。名句默写的考查对象多为初中课本中的经典名句,优美、生动,耐人回味,生命力强;诗、词、文的比重适当,排序合理,恢复了理解性默写,有助于纠正部分师生对古诗文名句重机械识记,轻理解、运用的偏向。学生默写容易出现记忆不够牢固、会背不会写、笔误等错误,这是需要在平时多加注意的问题。
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辨析题挑选了4个常用词,分成2组,一组是考查字音,一组考查字形。题目选材均出自课本中要求掌握的重点词语和常用词语,兼顾易读错字、多音字、形近字等的读音辨析,涉及声、韵、调等方面。此题难度不大。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字不离词地掌握字音,善于辨别,积极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
书法题一是考查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二是考查具有形容性质的词语的运用。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积累字词的过程中,对字词进行分类记忆,这样便于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搜寻到合适的四字词语或者成语。
基础综合题型这几年变化多端,但是都是以课本综合型学习为纲要,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命题,失分率较高。题目本身难度不大,但是,在考场上,临场梳理整合信息,并进行有序表达,对很多学生来说心理障碍难以克服,同时,很多人也在语言表达上追求尽善尽美,甚至不断否定自己。其实大可不必,扣准信息点,进行整合即可,一般来说,改卷时老师更关注信息是否齐全,表达是否简洁有序,只要没有明显的病句,语句通畅即可。
古诗词鉴赏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虽然不多,但是一直失分率仅次于阅读,是难度较高的题型。本次考试的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诗歌内涵的把握,理解不了诗歌内涵是无法抓住得分点的。文言文阅读部分,结合题型和考点来看,不设置审题障碍,文章基本上能够读懂,以课外考查课内的倾向明显。从分值趋势来看,近几年这个模块的分值一直在往下降,中考文言文的能力考查趋于简单,意味着学生升入高中后文言文学习的压力会相应加大。现代文阅读部分是一篇议论文和一篇散文。整体上看都是在最后一道题设置了比较灵活的、或者比较有深度的题型。
今年南京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题“只是因为”,有三个选项可选,那条路、那本书、那个人——没有再单纯地局限于“书”,给了多种选择的可能,考生切入的角度、可写的内容、可用的文体都没有受到太大的限制,所以说偏题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但是文章是否能够出彩、出众,还是要看考生的语言表达功力、内在的积累沉淀以及平时的写作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