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台:高考作文错别字该不该“整风”(图)(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23:2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辩论台:高考作文错别字该不该“整风”(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辩论台:高考作文错别字该不该“整风”(图)》。

第一篇:辩论台:高考作文错别字该不该“整风”(图)

辩论台:高考作文错别字该不该“整风”(图)

错别字“整风”总动员

2008年全国高考大纲新措施的出台,虽然没有过多影响到上海市高考对错别字的一贯原则,但是跟往年相比,错别字显然已经开始引起各方面的进一步重视。然而在众说纷纭中,面临高考压力的学生们切忌莫衷一是,把握好最后阶段的复习才是最为关键的。

正方观点

考纲是教学的风向标

冯季杨高二 语文教师

现在的学生真的是不好“对付”,教学不能枯燥,不能够简单的照本宣科,可又要帮助他们在考试中抓住重点,这固然都是老师的义务,但是怎么去平衡,又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平时教语文,太注重基础层面学生们会说高考反正就是阅读和作文,又不会考拼音或者改错,会觉得这些都是舍本逐末;但如果只是强调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其实就像建造空中楼阁,毕竟文字的基础与能力的提高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

全国考纲把不写错别字的重要性再次申明了,其实是很好的,虽然上海高考并没有参照这个新标准,但是这个趋势对教学还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数杠杆让学生们把错别字当一回事了,有了自觉自发的避免的意识,才可以在教学当中更好地推动写作的“净化”。

关键时刻错字“露怯”

Frankie律师

等到离开学校才发现原来很多知识一转眼就没用了,但是写字这件事好像是要跟着自己一辈子的。原来写几个错字不过是换来几个红叉叉,扣掉的那些分数也没有影响自己的人生轨迹,没想到的是,反倒是不用考试的时候,错别字给了我一记闷棍。

详情由于涉及职业机密也不便细说,大概就是那时候做一个招股说明书,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客户那边的代表也真不给面子,当着我们合伙人的面就说:“这个字小学生都不会写错吧?”脸上真是火辣辣的,其实平时大家也偶有写错别字的情况,但是很少碰上这么不给面子的客户。最后这个case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但是面子上确实是很过不去。进入职场以后哪有什么再去纠正错别字的机会,以前养成的毛病如果非要靠一些教训来让自己改正的话,代价就太大了。我很想对过去的自己说一句:趁着还能改,真的少写几个错别字吧。

就算你是“李白”也要高考

刘女士 高三学生家长

现在的孩子们接触媒体太频繁,什么样的奇谈怪论都可以进入他们的视野,尤其是反对考试反对应试教育的,对他们来说正中下怀,成了拿来跟父母辩论的砝码。像韩寒的许多言论,简直被一些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们至为追捧,实在让人不由得苦笑。他又不会替你们参加高考,就算他说错别字用不着扣分,考纲还是老样子,最后吃苦头的还是你自己„„

我家儿子还算是听话的,以前他也一直说什么高考作文扼杀写作才能之类的话。后来我跟他说,即使你是一个作家,18岁也并不是你创作的定型期,也一样需要扎实的基础,何况国情如此。李白生在今天一样要高考,规则是公平的。再说了,有哪个文豪是白字连篇立足文坛的,那些好高骛远的故作惊人语,是幼稚的表现。现在他复习得很踏实,错别字这件小事上也有体现,进步很大,看来考纲的修改还是功不可没的。

反方观点

为什么要我们“埋单”

小波 外地高三考生

其实作文中写错别字的确是应该重视的一个现象,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识字,12年的正规训练,要求你在作文中不要写错字实在不算过分。但是很明显语文这门课我们平时就不是很重视,因为学它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甚至没上学以前就开始学了,难免有点“审美疲劳”了。何况现在大家学英文的劲头明显比学中文足得多嘛,所以错别字也有点越写越多的趋势,的确应该抓一抓。可问题是每次搞什么“改革”总有一部分人要付出更多代价,像我们这一届考生就很无辜啊,大家都在犯的错误,我们就成了“埋单”的第一批人,心里实在不能平衡,为什么不能先纠正教学的偏差再来修正考纲呢?

考纲修改更像作秀

思捷 高二学生

我自己其实不怎么写错别字的,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中文的语感好一点,平时在细节上留心一点,就不至于在错别字上面摔很大的跟头。今年上海高考没有跟全国保持一致,但是我想也这种不一致也不会持续太久的,估计明年我们高考的时候多半要改了,即便改了,我还是觉得这种修改更多地像是一种作秀。

学生都是分成若干档的,成绩优秀的其实本来就不会在这种常识性问题上出太大错误,成绩差的嘛,其他地方的漏洞也够多了,错别字那点扣分就成了九牛一毛,中等生也许是主要针对对象,但是这些变化也就是刚出来的时候大

家嚷嚷一下,真的能有多大影响呢?背一百个常用错别字了不起了,但其实平时这些也都是要背的。把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上升到纲领的高度,不是作秀还能是什么。

为什么总是先来为难学生

江老师 07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

2005年的时候有人爆料说是一篇满分作文都有8个错别字,令人叹为观止!对学生的“扣罚”越来越严格,可那也要落到实处才行。标准出来了固然好,可是在评判的过程中执行不到位,那标准又有什么意义呢?在阅卷过程中其实除了开头和结尾的明显错字,其他地方的错字是有很大的机会可以“逃脱”的,而一些不知其中奥秘的学生很有可能就吃了这个亏,同样的错字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最后的结果也有可能不一样。

语文的教学和考试很难像一些理工科那样有着非常刚性的标准,考纲的指导意义远远大过操作层面上的意义,这次的考纲修改个人觉得确实有严苛之处,电脑普及化如此之高的今天,用现代手段可以避免的错误在手写中出现却要用一种“倒退”的惩戒„„只能说希望学生们借此提高对母语的重视和敏感度,就算是别有收获了。

规避错别字有方法

学习中需重视“写”

虽然我国的常用汉字至多不会超过3000个,但是要把这3000个汉字真正掌握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写错别字,是很常见的现象。

我现在带高中语文,每次批改学生作文,一半以上学生作文中有错别字。华东师大曾经受国家教委委托组织实施了全国初中三年级识字教学抽样调查。发现学生汉字的通过率为55%,测20个次常用字,识别12个,书写8个。从这两个数据对比中可见,学生对字的识别能力大大超过书写能力。尤其表现在对常见错别字的辨识方面。在字词教学中凡是要求学生必须会写的字,就必须充分重视“写”的训练,而不能用“认”的训练来代替。这样才能纠正学生提笔忘字,能认不能写的通病。

最常见的错别字是重点

一般来说,学生写作文,每个人所用的词库都是相对固定的,将以往的作文试卷拿出来,然后寻找出错别字,再对这些易错的字词进行反复强化,就能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在具体方法上,可以要求每位同学建立错别字记录本,将自己作业、听写、习作中的错别字及时记录下来,经常翻看,以防再错。咬文嚼字公布了100个常见的错别字,都是在写作时容易出错的,应该事先辨析清楚。

在教学上,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一次查寻错别字活动,让同学们互相查找作业和习作中老师没发现的错别字。

在高考作文阅卷时,往往会有专门老师找错别字。但是,那些不能够体现学生基本文学素养的无心之失一般能够得到原谅。

学生参与改错效果好

在作业中写了错别字,常常自己意识不到。因为错别字在该学生的脑海中是作为正确的字来记忆的。

以前,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我都耐心地帮学生找出并圈划起来,让学生专心改。实践证明,这种保姆式的方法收效甚微——由于学生在纠正错别字的过程中,并没有经历寻找和发现错别字这一过程,因此养成了辨别错别字并加以改正的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改错的全过程。

后来,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错别字时,我不再帮学生划出,只是在出现错别字的字行末尾打上一个标记,提示这里出现了错别字,要求他们自己找出并加以改正。这样做,促使学生参与了改错别字的整个过程,培养了他们寻找错别字的意识。时间一长,学生具备了发现错别字的能力,在检查作业时,便能够自己找出作业中的错别字,为不写或少写错别字打下了基础。

写作文时拿不准的词可以不用

虽然错别字在高考作文中的分量日益加大,但是每个阅卷老师看作文只挑错字还是不太可能,作文的文采、思想始终是第一位的。

从大的方面讲,中国的词语之妙,在于它内涵复杂,难以穷尽,而且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从小处讲,作文的评分标准主要是紧扣主题,有一定认识深度,而对于语言方面则没有太高要求。所以考生尽量在保证书写正确的情况下讲究遣词造句,用“替代法”将自己拿不准的词换掉。

还有,像作文的题目、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每个段落的开头和结尾这些关键地方一定要注意。如果考生在这些关键部位出现错别字,那自然会“一扣一个准”,影响整体作文成绩。

“名言”堂

没有错别字的不一定是好文章,错别字很多但文采飞扬的仍然是好文章。——名扬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张贤亮直言制定这个规矩的人不懂文学。

错100个字扣1分,还比较合理!高考时间那么紧,检查错别字纯粹是浪费时间。

——80后作家韩寒说自己写文章时不管错别字,怕回头看情感就没有了。我希望再严一点,错一个字扣2分,或者错一个字就打0分!„„中国青年一代受英文侵害太多,这也是考试制度促使他们重视外语而忽视中文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把这项新规上升到了“捍卫中文尊严”的高度。

通过考试罚错字来加强母语地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上海教师研究会会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叹息,学生母语水平下降令人担忧。

专家观点

应该像保卫黄河一样保卫汉语

高考大纲内容公布不到十天时间,《咬文嚼字》编辑部接到了大量家长和学生的电话,说明这件事情的反响很强烈。我们组织了一次座谈会,请来部分教育专家和学校老师,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

首先,大家认为高考作文错一字扣一分的举措具有积极意义,大方向是对的。高考大纲具有“指挥棒”的作用,这一注解势必会引起学生、老师对母语的重视。

其次,要有进一步的跟进措施。错别字的出现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而深层次的原因是对语文教学的不重视。现在的汉语言文学日渐被边缘化,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不高,素质也逐渐下降。而对于外语的学习热情却非常高涨,这种现象是非正常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这样的。作为一种母语,我们应该像保卫黄河一样保卫汉语,治理汉语之乱也必须要重视学校的语文教育,并且建立起整个社会对于语言文字正确使用的评价系统。

很多读者都想知道,怎么能够在短期内减少或消灭错别字。其实在此之前,我们杂志社对上海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进行过抽查,在各类作文考试、作文竞赛中有意识地搜集了学生带规律性的、出错频率最高的字,已整理出一份“学生最易出错的300个字”材料,目前正在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期间有老师和家长认为,光把错别字罗列出来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所以我们也正在着手对这些错别字进行适当的说明,争取近期定稿,4月上旬能够发放到学校,以保证考生有时间进行训练。

第二篇: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辩论

开篇立论

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常携弓带箭遨游于天际,向世人频频发箭,导致了人间一幕幕爱情故事。当然,丘比特也绝不会轻易放过青年人聚集的焦点——大学校园。于是,在这过去以琅琅书声和一圈圈车轮式的眼镜片而闻名于世的象牙塔内,又增添了另一种风景:花前月下,林荫小路,自习室内,餐厅舞厅,到处都闪现着对对情侣的倩影,可以说校园里“爱”已无处不在。

大学时代,是一代骄子的黄金时代。在这个季节里,青春的萌动使他们开始涉足于另一个领域——爱苑。大学生恋爱是生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男孩可以更加成熟,对社会和家庭更有责任心。女孩可以变得更加漂亮,都说恋爱使人更加漂亮。

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下就是大学生谈恋爱的好处:

◆好处之一,可以满足稚嫩心理的好奇心。现在生活好了,人的生理发育加快。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咱们中国的人和中国的教育从来又比较保守,人们一生下来就被包得严严实实,男女双方都不知道对方长得什么样,再加上心理的成长,因此,初中、高中学生潜意识里那对异性的好奇心逐渐地升腾了起来。到了大学自然就膨胀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啊!

◆好处之二,缓解繁重的学习压力,给沉闷的生活增添乐趣。人一生呀,最苦的就是中学生了。小学时代还懵懂无知,天真无邪。中学生就不同了,学习压力增大,前途呀,人生呀,把人一天搞得神经兮兮的。早晨六点多就要起床,晚上十几点钟以后才能睡觉,太苦啦!因此,到了大学,人间的天堂。谈恋爱就像沉闷生活中的一道美味佳淆,也象人生中的一道彩虹,缓解压力,装点生活。至于老师家长的忠告嘛,暂时放一边吧,山盟海誓比数理化老师讲的好听,也比历史地理政治老师来得生动,一想到约会就令人心跳和兴奋。学习虽然有点下降,那有什么关系,以后再补吧,爱情失去了就再也追不回来,不是有句话叫做将爱情进行到底吗?有爱的日子就是不同哦!

◆好处之三,谈恋爱使漫长的路儿变短,由于心情的关系,冬天不再寒冷夏天不再酷热可以使一年的每一天都是春天。有人曾作过统计和心理的分析,说谈恋爱的人和不谈恋爱的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心里有了更多的向往和思念,使人的心景变得好奇、多思、甜蜜,这样的人占90%!虽然有时也苦恼、多疑、无所事事,谁管这些。正如此,恋爱的人过一年好像平常人过一天恋爱的人总把事儿想得很圆满,恋爱的人总是偷偷的笑恋爱的人总是在教室做恶梦在上学回家的路上做美梦。生命诚可贵,前途价更高;若为爱情顾,二者皆可抛!

◆好处之四,大学生谈恋爱能使不生动的课堂生动,再也不会为讨厌的课堂和考试烦恼。因为,不想听课可以想想那个她(他)呀,可以在心头无数次回味

他(她)的音容笑貌。如果做不起题没有关系,谈恋爱的双方可以互相“帮助”嘛,就是考试。

◆好处之五,大学生谈恋爱能充分锻炼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谈恋爱在大学里虽然没有被禁止,但被老师、家长大多还是不同意的,就是被同学发现了也不好。因此,谈恋爱的人就得象革命战争年代的地下工作者,对相关事情要想得周全,要深思熟虑。只差约会时的暗号.如果老师、家长从同学那里听到点风声询问起来,还得编好一套一大堆说词儿不是?这样长久的下去,虽然浪费了些学习上的时间,值!在这当中,不是很好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吗?素质教育是什么?这就是“素质教育”!

◆好处之六,大学生谈恋爱可以催人成熟,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没有人爱的人是可悲的,在学生时代不敢谈爱情的人都是傻瓜,没有勇气”,把一般人不敢做不能做的事儿提前做了,你说这不是提前获得了经验是什么,以后再遇倒这事情,当同龄人还无法面对的时候,谈过恋爱的人已经是见怪不怪,见怪不怪了,怎一个成熟的过来人了得。

◆好处之七,能够让恋爱双方学会照顾、体贴、宽容别人。相信许多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是在父母的阴弊下长大的,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任性是这些大学生普遍具有的品性。因为任性,他们总是责全求备、盛气凌人等等。一旦恋爱了,这些同学就开始在变。他们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任性下去了,而是要学会为身边的人着想,要去照顾、体贴、宽容别人。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相信吧,伴随着青春的脚步,爱情会悄悄降临到青年人身边。恋爱,是一场情感世界的巨变,生活结构的革命,伦理意识的更新。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一种社会趋势,你愿意被排除在外吗?!

总结

首先完整人生关系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亲情、友情和爱情;大学生也是人,所以恋爱即使在大学也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决定了大学没有恋爱不再精彩。其下理由有三 :

1、时间不会逆转,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从生理上说,大学新生的年龄一般也在18到22岁左右,生理心理都趋于成熟,完全具备恋爱条件,自然也会有正常的恋爱需求。理论上青春期的我们只要是正常人在这个阶段都会对恋爱充满幻想和期待,错过这一时期,或许就会留下一生的缺憾。切莫到伤情处,高城望断,可是灯火已黄昏。这正是北邮人论坛征友启示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错过了就只有后悔,还哪谈精彩呢?

2、角色不可替代,恋人是一面镜子,能照射出更深的自我;恋爱是也是一个课堂,让我们懂得付出爱,懂得为他人负责。这是大学其他人和事都不能替代的。大学这个时期也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把大学比作一个木桶,那么学习就是桶底,而恋爱则是组成木桶的一块不可缺少的木板,无论亲情,友情的木板如何突出也无法弥补它的缺失。

3、人生无非亲情,友情和爱情,大学生也是人,所以大学没有恋爱将不再完整,周国平曾说过:“我们遗憾不是因为失去了什么而是那些想做而没有去做的惆怅。”试,想当我们匆匆而繁忙的度过了大学生活,但缺失了学习、社交、恋爱三者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导致我们大学的不再完整。有了这样大块的缺失还能称之为精彩吗?如果大学校园中所有的恋爱都消失了,到处都是匆忙的脚步,你就不会感到压抑吗,这样的大学还精彩吗?

所以,大学没有恋爱不再精彩。最后我还想强调两点。

1、学习与恋爱并不冲突,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拥有足够的意志和理性去处理好恋爱和其他事情的关系,做到多方面兼顾,共同发展。

2、只注重外表和经济条件,或仅仅为了摆脱寂寞而去谈恋爱,都无法产生真挚的感情,这种片面的,纯功利化的做法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恋爱。

梁山伯和祝英台在书院中相知相恋,吟诗作对,早已成为千古传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耶鲁大学时又与西拉坠入爱河。克林顿在随后政界的成功,有很大部分都来源于他妻子对他的支持和鼓励。而台湾才子李浩在大学期间挣来的学业爱情双丰收,这正是恋爱取得双方努力的成果,把双方的理想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从而达到比翼双飞的境界。由此可见,大学因恋爱而更加精彩

有诗云:“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美好的爱情让我们产生无限的憧憬,精彩的大学让我们拥有美好的经历。梁山伯和祝英台在书院中相知相恋,吟诗作对,早已成为千古传颂。所以,大学的殿堂如果没有了恋爱将不再精彩!谢

关于恋爱影响学习

如果说谈恋爱影响学习,那么为什么国家不名门规定不准学生谈恋爱呢?难道那些没有谈恋爱的都是博士硕士呢?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研究生都是结了婚再去读书呢,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意思,那些研究生是不是应该离了婚再去读研究生吗?

学校不准谈恋爱的规定

按理说,作为18岁的大学生,从法律上讲也完全具备恋爱选择和自由的权利,恋爱或者不恋,与谁恋,怎样恋,那么学校的做法又能作何解释呢?无非是整顿校园的纯净之风,敦促学生一心向学。本意虽好,只是实在有违人的本性,粗暴干涉并不能压制校园恋爱的蔓延趋势。相反,如同大禹治水一样,应该多疏导而非堵塞,恋爱至少应该作为大学生的一门额外的课程来对待。所以,经历恋爱比不经历,对大学生的成长来说更有帮助

爱情是建立在物质上

假如说大学生的爱情是建立在物质上的感情的话,那么出了社会以后的爱情难道就是纯粹的爱情吗?我想大家都知道社会上的女性找恋人首先看的是什么?虽然会看看那个人的非外在条件,比如外貌性格内涵之类的.但是,他们更注重的是什么呢?回答是肯定的--钱.假如大学生的爱情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不纯粹的爱情的话,那么社会上的爱情就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更加不纯粹的爱情了!照对方辩友那样说的话,岂不是世界上会多了很多的”单身贵族”???

大学不是恋爱的时间

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女人的支持,然而大学可以说是立业的黄金时期,所以在这关键的时候,更应该找一个女人相互扶持,不是吗?

谈恋爱浪费时间

为什么说谈恋爱就一定是天天粘在一块了呢?那你们的爸爸妈妈不是也在谈恋爱么,他们就不用工作,天天粘一块就行了么,那还用什么来养活我们?他们也还是有自己的时间,生理需求

从生理上说,大学新生的年龄一般也在18岁左右,生理心理都趋于成熟,完全具备恋爱条件,自然也会有正常的恋爱需求。在很多国家,婚龄大多都规定在18岁左右,甚至不乏更小的婚龄。既然婚姻是被允许的,大学生恋爱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多情”

‘恋爱’指的是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而谈恋爱指的是双方相互了解,逐渐熟悉的过程。

如今大学生恋爱早就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如果上了几年大学临到毕业还没有谈过一次恋爱,那绝对会被人笑话这大学白上了,甚至还会被人视为另类。然

而早年在中国的大学里,基本上对大学生恋爱持强烈的敌对态度,那时的大学校园总是会传出这样的趣事:纪检队常常在夜间频繁穿梭在校园的隐蔽处,捕获校园情侣,然后就是无情地隔离盘问,“严重”的甚至记过处分。现在,虽然学校、家长仍旧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但也基本上处于一种“不鼓励,不限制”的态度。

从生理上说,大学新生的年龄一般也在18岁左右,生理心理都趋于成熟,完全具备恋爱条件,自然也会有正常的恋爱需求。在很多国家,婚龄大多都规定在18岁左右,甚至不乏更小的婚龄。既然婚姻是被允许的,大学生恋爱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多情”。同时,作为18岁的大学生,从法律上讲也完全具备恋爱选择和自由的权利,恋爱或者不恋,与谁恋,怎样恋,那么学校的做法又能作何解释呢?无非是整顿校园的纯净之风,敦促学生一心向学。本意虽好,只是实在有违人的本性,粗暴干涉并不能压制校园恋爱的蔓延趋势。相反,如同大禹治水一样,应该多疏导而非堵塞,恋爱至少应该作为大学生的一门额外的课程来对待。所以,经历恋爱比不经历,对大学生的成长来说更有帮助。

首先,大学恋爱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宣泄,平衡学生的身心发展。上大学之前,学生的生活几乎被书本和考试填满,碍于自尊的考虑和学业的压力,对异性的感情基本抑制在朦胧和晦涩状态,而进入大学,环境固然要比中学要自由放松得多,有大把的时间发呆和无聊,课业的枯燥,背井离乡的忧愁,无一大学生需要情感的宣泄和寄托。而恋爱,至少可以有人互诉衷肠,互相倾吐,渡过与亲情割裂的不应期,成就类似于“抱团取暖”的效果

其次,恋爱锻炼学生的情智两商。锻炼情商是因为恋爱过程,从求爱到等待,从确立关系到深度沟通,都需要恰当的选择、判断和回应,否则恋爱就会遭遇挫折或者戛然而止,所以,如何拿捏感情的分寸,如何面对情感和技巧适度,是大学生恋爱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锻炼情商的好机会。另外,恋爱中总会经历羞涩和美好的一面,但恋爱关系确立,退却了热恋的激情之后,恋人们又不得不考虑眼前的现实,上课、各种过级考试、期末考试、论文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意识到,恋爱既然填补了学业之外的空虚,那么努力完成份内的学业,是有利于恋爱双方的顺利发展的。于是学习可以成为恋爱双方的交流和鼓励的谈资,枯燥的书本从恋人的口中道出,原来也能可爱和有趣,感情可以成为学习的催化剂。在大学生里,不乏为了感情而努力奋斗,共同创造事业生活的例子,而且在大学的恋爱里,由于本身就是同学,少了那些世俗的择偶标准,多了共同的语言和基础,使得感情可以更加牢固,而淡化或者消除功利的考虑。

最后,恋爱可以让大学生人格更加健全。恋爱并不一定都会有圆满的结局,或者在最后结局圆满的恋爱经历中,也会有磕磕碰碰。如何处理失恋,或者在恋爱中如何处理双方的关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在大学阶段,先经历一些这方面的历练,对于人格的形成和完善显然是有益的。在美国的中学里,学校都会鼓励男女学生之间的这种交往,目的也就在于让他们处理感情关系的时候更加成熟和老道,能够承受伤害,才能享受快乐。

第三篇:走上辩论台

走上辩论台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思辨能力,并获得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2)通过活动,培养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3)通过活动,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述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5)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主题:

事实胜于雄辩发表见解,活跃思维雄辩的力量,智慧的火花

三、活动形式:辩论赛

四、活动步骤:

1、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介绍双方代表及观点;

2、正方双方辩论开始。

3、评委点评并评比;

4、宣布比赛结果并总结;

活动建议:

1、分组要均衡。

2、搜集资料时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

3、要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国。

五、在《走上辩论台》这一次活动中你参与了什么角色?有什么收获?

答案示例:我在活动中参与了搜集资料、论辩和讨论的角色。(答到一点即可)通过活动,训练了自己辩证的思维方法;培养了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合作精神;提高了自己的参与意识;提高了自己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浏览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六、班上准备开展上网利弊辩论赛,请说说你是怎样完成的项活动的。(1)开展此项活动赛需要做哪些活动准备?

答:

1、围绕辩题分成辩赛双方组;

2、选出辩手;

3、全组同学协同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观点。

(2)、全组同学协同收集、整理资料时,你可以利用校内外哪些学习资源?答:如:图书馆、家中藏书、网络等。

(3)、请简要把活动过程写出来。(见活动步骤)(4)、正反方的观点及理由各是什么?见课本八上P161

(5)、活动结束后说说你在此项活动中有哪些收获?(活动小结)

答: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培养了我从资料中总结、归纳观点的能力。并且进一步加强了我对辩论的认识,让我领略到了汉语的无穷魅力。其团体协作精神,独立思考精神也在赛前、赛中、赛后得到培养和提高。

七、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情况,初三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

①假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②请你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答:①无“文(语文历史等文科)寸步难行”。(意思对且简洁即可给分)②第一、语文是工具,学好语文,才能增强理解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学好文史,通晓古今,有助于理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意思相近突出语文重要性即可给分)

八、有几位同学准备向武汉国际马拉松赛的组委会提议:将吴承恩《西游记》里的“美猴王”作为2007年武汉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的吉祥物。你赞同这个提议吗?请联系孙悟空的特点,说说你的理由。

答:例一:赞同。孙悟空为取真经,长途跋涉,不畏难险。这种精神与马拉松的拼搏精神相吻合。我们希望马拉松运动员学习孙悟空的拼搏精神,在比赛中夺得好成绩。

例二:赞同。孙悟空不仅有顽强的毅力,而且本领高强,一个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将其作为吉祥物,能与马拉松比赛需要的毅力、速度的要求相吻合。

例三:不赞同。孙悟空虽然惹人喜爱,但“猴性”十足,没有耐心,容易急躁,经常有出格的行为,不太符合马拉松比赛对运动员的耐心、守纪的要求。

九、某校九(1)班主持了一场“我看汉语魅力”辩论会,正反方激烈交锋。

正方:。同样一组词语,按不同顺序组合,就能表示多种多样的意思。目前,在亚洲、欧美许多国家,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扩大而日益高涨,汉语必将成为全球的强势语言。

反方:汉语的魅力在消退。(1)汉语中有些同音字、同义词混淆难辨,造成听读障碍,影响我们的学习兴趣。(2)目前,许多幼儿园开了识字课,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幼儿快乐成长。(3)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外语的强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汉语的魅力之光逐渐暗淡了。

1、你为正方确立的观点是:汉语魅力无穷。

2、你再为正方补充一条阐述观点的理由: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汉语认识世界,接纳客体,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的精神世界。或:有关专家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反方辩词的第(2)句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第四篇:走上辩论台

)《走上辩论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辩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资料阐述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整理资料,形成观点,并以辩论形式展示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注意分组大体均衡;搜集并制作有关课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学生:搜集、筛选有关资料,提取依据、形成观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电视中有关辩论赛的录像,让学生从中体验精彩的辩论,鼓励他们成为运用语言的能手和能言善辩的人才。

二、选择活动项目,开展辩论:

1、学习辩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1)先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

(2)用有力的材料证明观点。事实要确凿,资料要来自权威人士或权威机构。

(3)用心听并分析对方的观点、论据,找出其薄弱环节,以便反驳。

(4)答辩时有必要才答复,该避就避,以免言多语失,被对方抓住不放。

(5)变换角度反击对方。

(6)熟悉归谬法、反证法、两难法,灵活运用,使对方陷于被动。

辩论评分表:

辩题:正方:反方:

项目

得分

内容(30)

论辩技巧(50)

仪态(10)

合作精神(10分)

2、活动步骤:

(1)主持人介绍台上正反两方的选手,讲述辩论规则和评判方法,宣布辩论会开台。

(2)正反两方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3)正反两方代表队交锋,互相诘难、反驳。主持人宣布辩论会结束,然后总结正反两方在辩论中的得与失,最后宣布评判结果。

3、教材设置了三个活动主题。一是“上网利弊谈”,设置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对上网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既要学会充分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又要分清网上良莠,自觉抵制网上不健康内容的诱惑。二是讨论“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设置这一主题,意在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关于克隆的争议”,这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但同时它也越来越变得让人类难于控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人类。科学的发展的发展的怎样才能符合人性的,如何为未来营造既是科学的又是人道的社会,这是人类,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都必须面对与思考的大问题。要

通过让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和辩论,为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三、活动写作:选择三个活动主题中的一个,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条理清楚。

四、活动小结。

第五篇:走上辩论台

《走上辩论台》有关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网络:光明?黑暗?(魏一帆)】

光明与黑暗本是一对冤家,但“不是冤家不聚头”。“世界上既没有纯粹的黑暗,也没有纯粹的光明,只有在黑暗中才能发现光明的曙光。”

远古时人类开始创造工具,并学会了人工取火;进入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我们的主观意识,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直到今天,世界经济全球化,网络新经济迅速发展,一场场科技革命将我们推到了有史以来的文明制高点。人们一直尝试着用更新、更快、更成熟的手段去改造世界,网络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最得力的“助手”。20世纪末,伴随电脑的遍及,一张巨大的科技网──Internet 将全球的电脑用户联系起来,它让世界变“小”了,远隔天涯、素不相识的人们可以面对面般地交流;它也让人生丰富了,足不出户就可以尽览世间万象。同时,以网络为龙头的科技新经济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BtoB、BtoC……网络以其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在2000年美联社公布的全球经济发展报告中,仅网络一项科技新增长点所带来的价值就相当于十万家企业近两年创造的价值;而中国2000年的外汇收入中,电子商务占到了3.6%。在美国华尔街股市上,网络科技股占到了40%,带动了整个股市的一波又一波高潮。以往的一些大型公司也发现了网络经济中所蕴藏的巨大利润,开始涉足网络,如微软的“.net”计划,亚马逊的“全球商务”计划等等。网络所带给人们的巨大收益,令我们感到惊讶;网络今后发展的光明前景,令人们感到兴奋。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但网络绝不是慈祥仁爱的圣母,它在向人们洒出甘露的时候,也将灵魂的渣滓抛给了人们。网络黑客的肆无忌惮让人心悸,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2000年统计数字中,黑客的破坏使全球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1999年美国军事演习过程中突然与五角大楼中断联系,导致一架F16迷失航向,二名飞行员受伤,并且使五角大楼网络系统瘫痪近数十小时。结果发现竟是一名14岁的“黑客”的“功劳”!不单单是黑客,网络中还充斥着人类生活中所能见到的邪恶:色情、暴力、谎言、骗局……在今年3月初,一位四川女大学生沉溺于网吧,经常上网聊天,结果因交友不慎,自杀身亡。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也曾报道过网吧对于青少年的危害,许多孩子就是由于过分钟爱网络,结果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走向犯罪……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件令人痛心和感慨:如此蓬勃发展的网络却带给人们数不尽的罪恶,网络到底是光明的使者?还是黑暗的化身?其实,古往今来,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道路都是曲折的。古时商鞅变法,以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商鞅虽死但却奠定了封建制的基础;中世纪,布鲁诺为维护真理而殉难,但真理终究战胜了谬误;近代,大革命虽然被革命势力绞杀,但蓬勃发展的共产党最终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网络,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不也正印证了这个真理吗?

光明中必然隐藏着黑暗,但黑暗中也同样孕育着光明。网络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拥有着光明的未来。我们不应该让黑暗再笼罩网络,不应让黑暗掩盖它的光芒;只有让它充分放射出它的光辉绚丽,才能造就人类美好的明天!

【网络无罪(刘超)】

自从1946年美国佛罗里达联邦国立大学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55年了。在这55年里人类利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因计算机的发明而产生的一个比计算机更伟大的产品──不知创造了多少令人难以统计的财富,难怪有人惊呼智能时代的到来。

人类曾经为了彼此传递信息而建起四方巍峨的烽火台,也曾为彼此互相了解而发明了电报、电话以及电视,前者是人类进入农业时代的产物,后者则是人类跨进工业时代的标志,因此不难看出,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来改造通讯设备的能力,正在“一日千里”的变化之中。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在人类利用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会危及到人类自身,但这都是必然的,唯物辩证法中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任何事物均要将其一分为二的对待,它必定有助于人,也必定对人类有所损坏。

不错,网络的确会让某些人的人性变恶,使其失去作为人的理智。依靠网络进行犯罪活动,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坏的事例也的确屡见不鲜:1996年7月,南京紫金山地区某银行职员杨某,依靠网络进行犯罪,先后破坏该行电脑管理系统数次,非法提取贷款总共一千余万元。两年之后杨某终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有依靠计算机网络诈骗而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因网络犯罪而判死刑的人;1997年,网络黑客大举进攻美国外交部和国防部,造成美国国家机构运作瘫痪,重要情报或被窃取或被删改,一时间搅得白宫和五角大楼乱成一团,该犯罪活动的主犯至今也未被抓获,事隔四年之后,时任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秘书迈克·威尔逊忆起此事还胆战心惊,称那是“上帝安排的悲剧”;1998年中,一场席卷整个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世界经济犯罪巨头索斯莱利用网络系统破坏了当时泰国曼谷股票交易中心的商务网络,从而控制汇市和股市,大量转售泰国货币──铢,因此引发这场自1933年以来的特大经济风暴,一时间破产企业不计其数。可见,网络产生“麻烦”确实不小,但你必须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只是“凶器”,而不是“帮凶”。网络是无罪的,是纯洁的!

人类发明了火药,发明了原子弹,发明了侦察卫星,但谁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啊!我们自身太愚蠢了,我们发明的东西杀伤了我们的肉体,毁坏了我们的文明,阻止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计算机网络同这些东西在本质上是毫无差别的,真正毁坏人类的只有人类自身,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因网络的诞生使得人类的物质文明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获得飞速发展,这难道也是网络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吗?与其给人类带来的损失相比所得出的结果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以上两篇文章均选自《高中生话题作文》,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克隆人”的话题近几年一直是科学界的热门研究课题,但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争议。

支持者理直气壮:“克隆人”技术能使千千万万不孕症患者实现做父母的愿望;能使那些痛失骨肉的亲人重温天伦之乐;能为许许多多不治之症找到新的治疗方案;能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效益……总之,简直就是科学界、医疗界、全人类的新曙光。

反对者言之凿凿:“克隆人”的出现将对现有社会的家庭结构、伦理体系造成巨大冲击;会成为恐怖主义分子犯罪的工具;制造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就目前技术而言,无法保证“克隆”的安全性,可能出现流产、早产、死胎、畸形等不良结果等等。尖刻的批评者说,在创造出一个健康的“克隆人”之前,科学家们可能会先造出成百上千的畸形儿。

谁是支持者?有识之士指出,首先恐怕是一部分野心勃勃的科学家,一心希望自己成为“开创人类生育史新纪元”的先驱者。其次当推一些实力雄厚的药业公司及其他企业,它们看中了“克隆人”将带来的巨大利润,冒着被政府严惩的危险为科学家们提供实验场所和资金;另外,肯定也有那么“一小撮人”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明里暗里支持“克隆人”,这一小撮中甚至包括妄想统治世界的狂人政客和恐怖分子。最后,恐怕才是部分为不孕症所苦或骨肉夭折而已超过生育年龄的夫妇,因为鉴于目前科学发展的水平,治疗不孕症已绝非只有“克隆”这一条道可走。

谁是反对者?实际上,目前对克隆人问题,反对的声音一直是主流。反对者中,最强大也最有制约效果的莫过于各国政府。1998年初美国一位名叫理查德·锡德的科学家率先提出,他将进行克隆人试验,目的是为患不育症的夫妇繁衍后代,是为“克隆人”风声初起。当时,俄罗斯和英国等国就纷纷通过法案,禁止克隆人,违者将受重罚;各种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人类基因伦理委员会等也都表示明确反对,法国、意大利等19个欧洲国家很快签署了严厉禁止克隆人的协议;科学界的主流意见也是坚决反对;而宗教界特别是天主教反对旗帜举得最高,因为“克隆人”等于人取代上帝而自行创造自己,与天主教义提倡的伦理标准背道而驰。最新的反应来自德法两国。安蒂诺里一宣布要克隆人,德法两国政府马上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商议由联合国制订一项全球性的禁止克隆人的协定;欧盟委员会也随即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克隆人。

──摘自2001年8月10日新华网

尘埃落定,从辩论中得到什么?

雨夜,大幕已经落下……

有点茫然。想起每一次比赛结束,突然的欣喜,或者悲伤,这一切有如潮汐,退却之后,沉淀下来的是更深的感叹。转眼间,比赛又结束了,听着窗外的雨声,很平静,复杂感觉说也说不清。

我知道,有人会说,辩论不过是一场游戏;有人会说,辩论是几个人的阳春白雪;有人会说,辩论是可怜的孤芳自赏;有人会说,辩论就是吵架加小品……但我要说,辩论不是这样。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曾经也认为辩论只是孤芳自赏、是吵架加小品,我曾经也为把那么多时间精力投入辩论而悔恨,我也曾经坚信辩论必将衰亡……可是,当一切逝去,所有的抱怨都沉默了,当眼泪结晶成珠子,沉淀出来的是微笑,是思考。

从本质上看,辩论是一个游戏,就如足球、篮球;但当太多的人,把太多的心血寄托在辩论上,它就成了一项事业,同样如足球、篮球。

如果你真的用心于辩论,不要告诉我你毫无收获,或者,只是收获了如簧巧舌,能让人哑口无言,却无法心悦诚服。这不是辩论的本意。在我看来,辩论是最能锻炼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之一,只要你真的用心了,而不是把它肤浅化、功利化,那么你能得到的财富,实在太多。下面只列举几个,与各位共勉。一.思考

所有的著作都在告诉我们,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维的世纪,面对如此多的信息,分析选择判断等等,正成为人际竞争的决胜武器。学习型组织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系统思考,而一个人职业发展中,最关键的是总结提升。明白这些的意义吗?

是不是觉得我在说大话?那就看看身边吧。这个时代让人如此茫然,因为有太多的声音。比如爱情,有人说:“只要你真正努力,去感动她,那么爱情一定会有结果!”有人说:“算了吧,现在的女人都很实际,没事业谈什么爱情?”甚至有人说:“这世界根本没有爱情,那不过是思春现象在精神世界的特殊反应!”你觉得哪种声音,是对的?比如历史,有人说:“历史分明就是成王败寇,胜利者永远标榜自己是正义的。”有人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必将得天下。”你觉得谁是对的?比如人际关系,有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没必要为了迎合他人改变自己!”有人说:“算了吧,这社会讲的就是关系,咱就得给人家当孙子!”有人强调人际关系要亲和,有人强调强硬,有人强调期待值的控制,可是,谁是对的?

辩论让你学会了思考,独立的思考,左右手互搏、层层深入的思考,并且对思考保持强烈的兴趣。真正爱辩论的人,不一定喜欢反驳,但一定有思考的习惯。有人说,糊涂一点不好吗,想那么多不累吗?可是古人还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放弃思考是可以得到暂时的安逸,但长久之后却是更迷茫的痛苦。随大流是可以混在人群当中,但只有独立思考、痛并快乐着的人们,才能走上少有人走的路。

尤其在这个信息纷杂、思潮混乱的时代,思考尤为可贵,不是吗?

当理想遭遇现实,究竟是理想错了,现实错了,还是实现理想的方法要调整?当爱情遭遇危机,究竟是没感觉了,不适合了,不现实了,还是因为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赞美别人,究竟是阿谀奉承,还是双赢沟通的必要因素?

从现在起,所有为了一个完美立论、为了发掘双方最深层、为了一句精妙反驳,醉心于思考的辩友们,请把你的思考能力应用到生活中,思考你的人生,不要被别人的说法所左右,不要被悲观厌世、或者粉饰太平的言论所左右,去得出你自己的结论,建立你自己的人生观,并用思考时时调整。二.辨证

“辨证”是思考的延伸。马哲告诉我们,要用动态、发展、联系、矛盾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这个,大家都会背,可是请问,谁能真正做到辨证?

中国人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喜欢“上纲上线”,喜欢对人不对事,喜欢扣帽子。

比如对人,有的人因为恐惧,怕得罪人,见到别人往往眼神飘忽,满脸假笑,于是大家说“这是伪君子”;比如有的人积极进取,对成功有着过于强烈的执着,人们说“真功利啊”;还比如“爱慕虚荣”、“野心家”、“猥琐小人”等等……但徐华老师曾经说过,我只做客观分析,不做道德判断。人的善与恶并非那么绝对,人性本身是丰富多采的。但人们太喜欢在评价他人时,带上感情色彩,加上个人好恶,于是出现了那么多不该称为恶人的“恶人”,和那么多没多善良的“善人”。

再比如观点。很多时候,观点的分歧会被扣上帽子,异化成道德的对立。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中苏有分歧,于是中国成了“叛徒”,苏联成了“苏修”。再看当今,新新人类出现了——在新新人类的眼中,他们做的一切再古怪,也是“文明进步和个性解放的象征”,比如乱性,而古人的一切,特别是道德的约束,似乎都是“保守主义、吃人的礼教”;而在传统的人们眼中,他们的坚持是“美好朴素的民族传统”,而新新人类的一切都是“堕落、离经判道”。

甚至辩论,我们总是给朋友扣上帽子,“辩论流氓”或者“根本不懂辩论”。

有人说,偏激即深刻。可我认为,让偏激互相碰撞,找出偏激背后共同的声音,才是真正的深刻。而辩论,正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

有人会问,辩论双方都是片面的,非辨证的,怎么能做到辨证呢?没错,辩论双方是片面的,正因为如此,当一个辩手能够同时分析正反方的所有立论空间之时,他就明白了辨证的可贵。越辨证的看待双方,越能发现双方背后共同的道理,从而控制全局。所以,一个立论的高手,往往能看得更远,跳出“偏激”的阻隔,从非辨证中发现辨证。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明白看问题因为角度方法不同,结论也完全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妄下结论、情绪用事,唯有理性思考,分析对比,才能让我们找到正确的路。

这个世界不是只有黑色白色两种颜色,它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是辩证法。

一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最大的缺点。或者说,本没有优缺点,看对自身特点的控制应用。这就是辩证法。

三.理解

明白了辨证之后,我们就开始学会理解。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成就大业的人,往往是最能宽容的人。可宽容为什么那么难?我想,宽容的前提是理解,而理解是最难的。正如先哲所言,他人即地狱。《面纱》中有一句话,这世间最漫长的旅程,是两个人之间的旅程。

在明白了“辨证”之后,我们知道这世间没有那么多的善恶对立。横亘于国家关系之间的,往往是力量利益(威与福)两个词,人与人之间,有时也是这样。我们说,将心比心,同时也说,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太大,最主要体现在“信息”和“性格(即对信息的接受方式,处理方式,输出方式的不同)”两个层面。

辩论场上,正反方的差异往往在于分析的角度、论证的方法、前提的界定,而并非是“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生活中,人与人的矛盾往往在于所处的位置、思考的方法、人生的经历、对对方的了解不足所造成的“误解”,而并非“善良与邪恶的对立”。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你也许会发现,这世上有那么多的矛盾,是如此的不必要,有那么多生死冤家,本可以一笑抿恩仇。如果人们能用理性制约私欲,用自信战胜恐惧,那我们就不必戴上那么多的面具,以至于让人人之间山水相隔;如果我们能放下面具,真诚沟通,这世间又将少却多少的矛盾?

说到这,感谢倪达老大告诉我,要换位思考,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大学四年的辩论,有很多的矛盾都是因为没去理解。老人说新人是“不知天高地厚、离经判道”,新人说老人是“老妖怪、压制新人”,于是,积怨如此之深,本该成为战友的,却纷纷成了陌路人。

我大一刚来的时候,只顾自我表现,全然不顾学长的感受,我总是说,我尊重学长,可我从来没认真去理解他们,去思考他们的感受,没想过怎样的交往方式,才是真正适合他们的。那时陈鹏、陈环等很多学长,被我伤透了心,我还觉得他们是“沽名钓誉压制新人”。可当我大四的时候,当一些孩子的年少轻狂有意无意地触痛我时,虽然尽力微笑,心里还是免不了凄凉。正如一个孩子只有为人父母时,才理解父母的辛酸,一个辩手只有为人师长时,才明白师长的无奈。

可如果我们早一点沟通,早一点理解,事情又何以这样? 打辩论的人不多了,大家是兄弟,兄弟为何要骨肉相残?

只有理解,才是打开心结的钥匙。上纲上线的道德评价、无休止的争吵,只会让我们越走越远。尊重、宽容还有爱,都不是说在口头的,只有理解他人和你的差异,包容这种差异,并且找到适合这种差异的交往方式,你的爱、尊重和宽容才能真正生效。

四.表达

辩论最直接的,就是锻炼口才。

什么是口才?有的人有误解,认为口才就是能“喷”,会“忽悠”人,说得“天花乱坠”就是口才好,这样说来,“口才”好似乎不是优点,反成了缺点。以对口才如此的理解,去进行辩论,辩论怕是只会成为一个怪胎。

口才应该是一种表达的艺术,目的不是夸耀自我,更不是让人云里雾里,他的核心目的应该只有一个——更好的表达。作为辩手,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对手哑口无言,而是让观众心悦诚服。

而辩论,就是在告诉我们怎么表达,怎么说服。

辩论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深入思考的东西,才能引导他人;只有真正感动自己的东西,才能感动观众。所以,我们用心思考,每一个辩题,每一个逻辑,每一个战场,每一句话语。

辩论告诉我们,简单是一种艺术,最深刻的道理往往是最浅显易懂。所以我们深入浅出,不断概括核心观点,不断寻找贴近生活的类比,把每一个抽象的逻辑说得近在眼前。

辩论告诉我们,心理强势是最大的优势。真诚、信心有时具有点石成金的力量,甚至可以变黑色为白色,变诡辩为真理,是我们最后的防线,乃至最强的武器。所以,不论发生什么,我们总是保持冷静,在局势衰微时从容起立,微笑点头,将话语娓娓道出。

辩论告诉我们,说服的关键不是自我表现,而是抓住他人的需要,调动他人的情感。所以,我们总是想着,用怎样的例子和话语会引起共鸣,说到心里,赢得更多的掌声,甚至眼泪。

当这一切都能掌握在手,你不仅有了良好的口才,你还将成为具备领袖气质的人。这样的辩手有很多,远的如倪达、刘亮,近的如牛超群。当你因为辩论的磨练,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沟通意识和情商的时候,你将在工作生活中成为精英。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关系决定成败。

五.战略

战略,就是宏观把握事物,规划调控,抓住趋势和重点的能力。战略思维强的人,往往具备统筹千军万马的能力,和出奇的好眼光。古代的如孙武,如诸葛孔明,现代的如比尔.盖茨,如发掘第二落点的孙正义。

那么,辩论和战略有什么关系呢?

很多人是感觉不到的,甚至辩手。他们觉得辩论只是拼知识、拼反应,拼话语,可事实不是这样。

在比赛中,你准备出了一堆话,这些话中有“骂”对方的,有所谓“立论”,你带着一堆话上场。然后,经过混战之后,你发现效果大打折扣。明明“事先想好这么骂”,到了场上却怎么都想不起来,或者说不出来。这是为什么?

缺的就是一个战略,一个系统化。

其实,你不仅要准备好一堆话,还要根据比赛的需要,把他们划分到一个个“战场”中。你不仅要准备好立论,还要把它简化为三四个“战场”,把这些战场转化成一个动态的、“容易操作”的体系。在具体的“战场”中,你不仅要有逻辑,还要有很多的“炸弹”,让这些战场具备强大杀伤力。这还不够,你还得分析哪个点尽管有了应对和炸弹,仍对对方有利,哪个点必定可以包围敌人,你得思考在各种情况下,队伍怎么应对,比赛的“决战”究竟在哪里发生?

总之,比赛准备不是只有一堆话,它是一个排兵布阵的过程,你得制定一套作战计划,而且这计划不能死板,要能适应场上的突变。像一个金字塔,从宏观,到支撑,到细节,全得靠战略思维去统筹规划。

辩论是一个舞台,是一场战争,你手中握有千军万马。

计划制定之后,又必须依靠团队的配合来贯彻。这时候,你又必须考虑自己的管理艺术,怎么将团队的立论,和个人的思考结合起来?怎么将团队的纪律,和个人的个性发挥结合起来?怎么将思维风暴和高效统一结合起来?如何在队伍精疲力尽之后,找到继续努力的动力?这些,我们一直在思考,在探索。也许结果不尽人意,但确实可以提高你的管理能力。

孙子说,一个好的领袖,应该会造势,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倪达说,一个辩论队长,要目标明确,技术权威,寻求更好。

六.读书

这世上有两种东西能让人变得智慧,你读过的书,你遇到的人。

小时候,我们都知道读书的重要。可越是长大,书店里越是琳琅满目,我们越是不太喜欢“读书”。很多人,在学生时代把读书当做“应试”的工具,当做“敲门砖”,对他们来说,读书是功利,是痛苦的,不是为了求知,更别说“享受读书”。现在的大学生,分数越来越高,读的书越来越少,这是事实——有些人,整天醉心英语,但对中华文化却一无所知;有些人,忙碌于时尚追星,对历史人物却毫无了解——男学生越来越像混混,而女学生甚至是“学生打扮像小姐,小姐打扮像学生”,时代如此浮躁功利,也许唯一能让我们的心宁静和洗涤的,便是读书。

而辩论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强调知识。知广则智,厚积薄发,只有广博的知识,才能让我们超越对手,做出全面深刻的分析。而辩论的辩题,或者在哲学思辩层面,是圣贤先哲千年争论不清的问题;或者在社会生活中,引我们对各行各业关注观察。

一开始,我们为了辩论读书,去“吊书袋”,用知识砸人。可在这之中,我们渐渐理解知识的珍贵,如饥似渴地阅读,寻找启迪、共鸣,寻找那些让人振聋发聩的声音。越是广泛的阅读,越愿意不厌其烦地思考,越是不断思考,越因为知识的缺失而投入书海。

辩论,让我们学会带着思考去读书,为了理解而读书,在读书中抓住要点,在读书后形成系统认知。这样的习惯总结在一起是三个字——

学习力。

那些还在以为辩论只是流氓和技巧的朋友们,赶紧读书吧。真正的辩士,追求的不是口舌之快,而是深刻,是思考。远如倪达、刘亮,近如徐天博,都有着极深厚的知识底蕴。

七.人生

一九九九年,一个来自西安交大的辩手,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赛场,其实就是你我人生。”

到今天,这话语还在我耳旁回荡着。

所有用心去辩论的朋友,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辩论赛,是以一种激烈甚至残酷的方式,把人生中的努力、汗水、成功、挫败、迷惘、复兴……统统演绎了个遍。起落、兴衰、人情冷暖往往就在短短四十五分钟。大一大二,会有最初的爱好,成长中的激情,成功的掌声;大三大四,会有前进中的瓶颈、“盛名之下”的压力、自我实现的愉悦或者“壮志未酬”的眼泪;最后,不论是成是败,是功是过,都将无奈地离开,再美好的故事,也终归要谢幕——有时暗暗地说:“一个老兵永远不会死去,他只会退居幕后。”心里却依然是无奈的凄凉。

倪达老大说,将来到了社会上,不会再有什么能让你体会像辩论这样快意恩仇的输赢感觉了。你不再会有机会带着兄弟们准备一个星期,然后40分钟的表现,一翻两瞪眼,告诉你输了还是赢了。其实也正是因为这种输赢感觉,让我们在辩论中能更明显的体会奋斗和努力的美感,也更能体会伙伴之间的感情。

正因如此,辩论才那么引人深爱,爱到痴迷。我们用四年的时间,学会理想,学会奋斗,学会坚持,学会爱,学会责任,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并最终明白“人心的意义”……在残酷的比赛中,如果还能再多一点总结,一点反思,而不将一切归咎于他人或者客观,那我们的所得,不正是一份历练,一份成长吗?

说到这里,又想起大一时的懵懂与冲动,想起大礼堂的灯光,想起天使之路上的落叶……又想起大二时的老篮球场,想起学生活动中心、外招、天翼宾馆,想起周同的类比,想起张程的宽阔肩膀……又想起大三时寥落的新区,想起柏哥额角苍白的汗珠,想起那一刻几乎要倒下,想起杨鹏红肿的眼睛……又想起大四时半零落的知交,想起看着他们苦战却不能帮忙的无奈,想起陈伟假装镇静的笑脸、努力抑制的冲动、还有最后的眼泪……上一届比赛结束的时候,在摇曳的灯光与漫天雨幕中,与两个好兄弟走了一夜……没想到一朝梦醒,已是恍若隔世。

太爱辩论,因为投入太多,经历太多,所得也太多。但故事毕竟会结束,爱到不能爱,聚到终须散。擦干眼泪,走上陌生而孤独的路,回头望,且问有多少物是人非?

最后,把一首歌献给安大辩坛所有的人,喜欢我的人,不喜欢我的人,我爱的人,我恨的人,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因为我们都是辩手,我们都爱辩论。

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轻轻的唱,你慢慢的和。

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

你我为了理想,历经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

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下载辩论台:高考作文错别字该不该“整风”(图)(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辩论台:高考作文错别字该不该“整风”(图)(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辩论资料 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

    大家好。我方观点是大学没有恋爱不再精彩。首先完整人生关系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亲情、友情和爱情;大学生也是人,所以恋爱即使在大学也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决定了大......

    大学生该不该上早晚自习辩论稿

    “大学还要强制上早晚自习”,想必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却依旧议论不断,到底大学是否该强制上自习?强制上自习的目的何在?究竟是否有意义,天才在这里有话要说。首先面对这......

    春运火车票该不该涨价辩论材料

    一、铁路部门春运期间提高票价的经济依据 1、需求增加,供给不变,价格上升。春运期间,由于人员流动性增加,从而引起人们对乘坐火车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此时,供给曲线不变......

    辩论,学雷锋该不该留名,反方材料

      一个谦虚谨慎的人,一个淳朴目的只为帮助他人的人,一个有深度的人,做了好事他不需要张扬的 古人有一句话“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说的就是"做好事不留名"的意思。”但2010年......

    高考作文200个常见错别字

    高考作文200个常见错别字 1.他擅长描绘市井小民的真实人生, 及对当今社会诸多问题提出针__(biān)。 上题答案:针砭 2.青海省是全国太阳能__(fú)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上题......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100例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100例 全国高考新增语文考试作文“错一字扣一分从08年开始执行”的规定。为满足高考考生的切实需要,《咬文嚼字》杂志集合精英力量,推出了《高考作文常见......

    英语辩论—该不该过西方节日

    Are there not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in the near Christmas and valentine's day at the same time, also learn in the mother's day and father's day to old peop......

    趣味辩论 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剧本

    趣味辩论主持:女士们先生们,ladies and 乡亲们。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由35路公交车特约播出的“吵S你不偿命”杯辩论大赛,这里是决赛现场。有情双方选手入场! (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