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心得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后感
焦荡实验学校李萍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主要讨论了一些很实际的问题,例如,如何选择图书、如何为孩子念读故事,甚至包括书籍的摆放等具体问题。而我想,在中国讨论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还包括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和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关于儿童阅读,我们喜欢用诗意的句子来描述,但如果从阅读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更加清楚:第一,阅读能力是所有学习能力的核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前没有学会阅读,那会影响他整个学习阶段的各科成绩;第二,阅读是一个孩子成才的低成本方式,在阅读方面的投资更能得到成长的回报。所以,我们要从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面来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并不一样:学校受制式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惯性的限制,推展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社区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社区文化的配合,推展起来也颇为不易。那么,儿童阅读从书香家庭开始,从早期教育开始则相对容易些。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书香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书香家庭的设立与延续,需要父母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例如,了解优质童书的选择标准和出版信息,了解如何安排阅读时间,了解如何为孩子念读故事,了解如何配合阅读做拓展的游戏。这一切,的确需要父母的付出,但是这些付出是必要的,如同阅读教育专家弗兰西斯•莎耶所说的,“这一切,总是需要投入许多时间的。然后,绝对不会有任何其他的投入,或者是其他领域的学习能够有相同的影响力,让文学为孩子们活起来。”
在儿童阅读中,需要改变观念的或许正是成人。例如卡通,很多成人盲目反对,唯恐自己的孩子“迷”上它。但是,卡通在培植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方面功不可没。有一项调查表明,曾有来自32个国家的二十多万名儿童参加阅读方面的测评,结果发现芬兰儿童的阅读分数最高。而芬兰的九岁儿童最普遍的消遣书刊是什么呢?恰恰是卡通漫画书,59%的芬兰儿童几乎每天看一本漫画书。所以,儿童文化学者Peter Hunt曾说,“令人心惊胆战但又无法控制的想法是:从大人观点来看,绝对不好的书,也许就是好的童书”。我以为,儿童阅读是一个涉及儿童心理、儿童教育、儿童文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在这些问题还缺乏相关理论支撑时,多给孩子阅读的自由也许更明智。
第二篇:《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后感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后感
艾登·钱伯斯是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的不仅为儿童写书,并因此获得了安徒生奖,还用了30多年的时间研究儿童阅读的推广。我手中这本《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就是他的研究成果。这本书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和《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旨在指导家长和老师通过活动、提问等技巧,帮助孩子亲近图书、自主而愉快地阅读。这本书为常年与儿童、图书打交道的老师和家长而写,它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规划、建立一个让孩子能快速进入状态的阅读环境,学习、实践一种让孩子与别人分享阅读并拓展个人阅读的方法。
钱伯斯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地阅读,但这其实是需要引导的。如果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孩子提供各种协助,与孩子分享阅读经验,孩子就可以排除各种障碍,尽情地遨游在阅读世界中!
对于具有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我来说,这实在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从书中的案例可以看出我们中国推进课外阅读比外国至少晚了二十年,但现在起步能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近年国家读书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国民养成自主阅读习惯的阅读率只有5%,少而又少,一个人的阅读习惯是需要从小就进行渗透和培养的。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课外阅读总量达145万字。只有喜爱阅读的孩子,才能自得其乐,使阅读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一种愉快的享受过程。因此,语文教师怎样帮助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显得很重要。一位诗人说: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有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也就应该是符合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的。
摘要:每次阅读,我们都在经历一定的阅读循环。选书是阅读活动的开始。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批有用的藏书,这些藏书要包括我们感兴趣的种类,而且这些书是随时可以拿得到手的。这些书如何陈列也是一个关键,我们很可能因为一本书的陈列展示情况而决定是不是拿起它来阅读。
感受:原先我以为,藏书的数量和种类越多越好,希望孩子们能像蜜蜂采蜜一样,采不同类型的蜜。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是不太妥当的。只有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后,才有可能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引导逐渐拓宽阅读的范围。
说到让身边的藏书可以随时拿到手,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自己小时侯发生的例子。其实这种类似的情况依然存在。就拿我所在的学校来说,学校不惜耗费血本,派专人去浙江一带购买来大量的图书,图书馆的藏书非常丰富。而且按照设想,孩子们在新建的宽敞舒适的现代化阅览室可以席地而坐,随心所欲地专心阅读,享受其中的乐趣。可是实际上,孩子们到这里来的机会很少,能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的机会当然是更少了。虽说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图书角,里面是孩子们自己和学校的部分藏书,但相对于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自己,身为母亲,非常重视女儿的课外阅读指导,也时常为孩子寻觅各种合适的课外读物。但是迫于实际环境的局限,有时也为了省事,当书架上放不下时,我会把书放在纸箱子里。那么放在纸箱子里的书,反复阅读的机会明显就少了很多。如果可以,我也希望为女儿建造一个能存放大量藏书的独立空间。
“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我们渴望从“心境”和“情境”两方面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最佳的内部、外部条件。因为每一种人类活动,不管是独自参与的还是多人合作的,参与者愉悦与否就取决于“心境”和“情境”两个因素。如果我们有合适的环境,有好的心境,从而自发地想去阅读,就很容易进入状态并乐在其中了。那么在校时间我们如何给孩子营造温馨宁静的阅读环境和心境呢?学校氛围就是一种语言,她无声地告诉蕴涵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如: 校园里学生能在清清的小池边、绿绿的草坪上读自己心爱的图书,感觉就是不一样。全校人人安安静静地读书,那轻轻地翻书声伴着情不自禁的唏嘘声,是校园里最美的乐章。校园里可以张贴一些师生的“阅读心语”。图书室,也是开放的港湾。每个教室里还有一个开放的图书角,孩子们可以随时看,班与班也可以经常流通,给学生一个“图书室就在身边”的感觉。我们还提倡“漂书”,这不过是交换图书的一种新名词,提倡学生间交换、师生间交换、班际交换、年级交换等各种形式,让学生随时随地与书为伍!另外,读书节也是推进阅读的好机会。
适合儿童的“阅读环境”,我以为,是一种阅读的“场”,什么是“阅读场”,我无法用专业的术语来表达,那是一种氛围,一种容易让人沉浸、专注于阅读的氛围。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班级,这种场的力量都无可比拟。每个晚上,我们一家都会靠在床上,各自捧着书,沉浸其间。从前,只是我一个人,或者是给女儿读故事,这些天,先生专注于《三国演义》的研读,时常会慨叹的确有点意思,边看边查阅字典解决一些生僻字,他说,等这遍扫清了障碍之后,再来回读上几遍。女儿有时看《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会情不自禁咯咯咯地发笑,梅老头的语言风趣到无与伦比,他似乎摸透了孩子的行为和语言习惯,绕出来的话让人忍俊不禁。在班级里,形成这样的阅读场需要一段时间慢慢进入,一开始可能还有说话声,还有孩子因换书而来回走动,但渐渐地,整个教室就会安静下来,师生一起浸润在无声的却缤纷的世界里。
在这样沉静的繁荣状态形成之前,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付出很多的辛劳,把一个对书本不感兴趣的淘气孩子,带到书本中来,用这本书中的话来说,需要一个有协调能力的大人。这个大人自己必定是爱好读书的,而且确切地知道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有多么重要——赋予我们无穷的想象力;让我们能化身为不同的人物体验不同的生活;引导我们探索、追寻及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经历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人生,透过文学,我们将更能宏观而诚实地洞悉生命中所有的脆弱。文学的力量强大到可以打败一切,让一个人拥有最富足的内心。
通过讲故事和朗读故事作为有效引领,带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仅仅是读字还不够,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者,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这一点,同样要求这个有协调能力的大人,通过自己的丰富的阅读经验,带领孩子穿越文字的表象,到背后去寻求深意。闲聊和讨论是到达这个神秘背后的路径。同伴之间的“煽动”,会让孩子去看好朋友看过的,喜欢的,常常津津乐道的那本书,彼此之间的交谈不仅可以加深读这本书的兴趣,观点的交锋和碰撞更促使他们不断地阅读思考,甚至想说服对方。
“浏览”时间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点,我前先存在错误认识,我总是功利地希望每一个孩子能够充分地享受手中的那本书,越是深入地阅读越好。当孩子喜欢把书换来换去的时候,我就反感,甚至会用眼神制止。也许,我们的确应该给予一个固定的交换浏览的时间,正是在这样随意的浏览中,孩子可能寻觅到自己喜欢,并且能够看了就淫浸其中的适合自己的书。
“阅读时间”安排也有讲究,书上提供了这样的参考建议:7岁左右的小朋友,一次大约15分钟(一天可安排两次);9岁以上的小朋友一次大约30分钟;13岁左右的小朋友,一次大约40-45分钟。整段时间都用于阅读,不应该包括准备、调整心情安定下来以及老师指导的时间。这段时间应该不受干扰,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时候,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比较安静的阅读氛围,因为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而陷入嘈杂和混乱。
关于“阅读笔记”,本书中提倡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阅读过的书目情况记录下来。我以为可以独创一些方式,比如,做成各种小卡片,张贴于阅读角,教室里可以开辟专门的“领地”,划分不同的区域给孩子,既能够促进彼此的阅读进度,又是一种把关于图书的资讯带给其他孩子的好方法。
„„先零散写这么多,我的头脑里一直浮现出一个家长的形象,耳畔一直是她的声音,她说,给孩子买多少书都舍得,但是,孩子就是不读。她说这些话时的神情像是一种宣战,又像是表白自己的无辜。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还能做什么。只有家庭和学校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把孩子引上阅读之路。
第三篇: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后感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后感
丁军梅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地阅读,但这其实是需要引导的。如果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孩子提供各种协助,与孩子分享阅读经验,孩子就可以排除各种障碍,尽情地遨游在阅读世界中!
这是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这本书中告诉我们的。
假期里,我们名师工作室为每位成员购买了一本《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要营造一个儿童良好的环境,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并要协助孩子来达成的。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已经能够独立选书的孩子们,当他们站在班级书柜或进入图书馆中,便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挑选他们想看的书;但对于许多尚未建立阅读习惯的孩子们,便很难感受到书中的乐趣,只想打发时间罢了,于是就会很无奈或随便的抽取一本书。这样一来孩童跟好书相遇的机会可能越来越难了,这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损失,也是很可惜的事。在这本《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的书中,作者 站在教师或有志推动阅读者的角度,提供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和实务经验,我想藉由书中的一些想法提出来,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也希望能带动班上的阅读风气。
一、读书的心境十分重要
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批有用的藏书,而且这些书是随时可以拿得到手的。当孩子去注意到书架上的藏书,并能在架上挑出一本他想读的书,最后终于能够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阅读这本书,这就达到了阅读的起点。之后,孩子可能更期待经历相同的乐趣,例如:想再重读这本书或想再看相同主题的作品,甚至于会迫不及待的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或重点,那么这就已经达到了所谓的“阅读循环”。然而,这对学习刚起步的孩子来说,如果有大人在旁边引导孩子,去了解这种阅读境界,才会让他们更快的进入状况,并能够让他们自由自在的遨游在阅读世界中。阅读基本上跟其他活动是一样的,如果是自动自发的去读,那就很容易乐在其中所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心无旁骛的阅读环境十分重要。对于学校来说,有一个环境幽静、陈列方式恰当的图书馆十分重要。对于班级来说,有一个专门的阅读区也很重要。
二、阅读时间要有保证。
我们不能期待每个孩子会利用下课或回家后去阅读,而且很多孩子都是来自没有阅读习惯的家庭中,可能都会因为看电视、玩耍、睡觉,而虚渡了时间。所以可以的话,一定要在学校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在孩提时期或青少年时期若培养阅读习惯,那么他以后一定是个好的读者。
固定的阅读时间长短是指整个时段都用在阅读,这时间不包括准备、调整心情安定下来,和老师指导时间。通常 7 岁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约 15 分钟; 9 岁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约 30 分钟; 13 岁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约 40~~45 分钟左右。有时我们看学生拿出书坐下来,一会儿又蠢蠢欲动时,也就是专心度减弱了。而在这个时候老师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老师应该避免利用这个时间批改作
业本,老师也应该利用这段时间阅读自己想看的书!有时低年级的孩子看书,总喜欢和同学分享有意思的故事情节,进而比手画脚起来,这时间老师不需要太过于、并刻意去要求他们安静,否则他们会觉得阅读被压抑了。中年级以上的孩子,便要要求他们安静,因为要开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
三、教会孩子做读书笔记。
很少人能够过目不忘,所以当我们再次翻阅这本书时,我们可能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到之前未能注意到的地方,而对一本书有不同的看法或是观点。所以,若是我们能对书中做个简单的记录时,就像念书记下重点,那对书中的情节会更有记忆,也会增加阅读的乐趣。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在阅读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老师和其他人又将如何得知孩子的阅读历程?所以每个孩子都有必要记录下他们的阅读笔记,并善于运用。老师要不断鼓励孩子做这件事。
在记录时不要强迫孩子写下他们对书的感想,因为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在写评语时大部份只会写“很好看!”“很有趣!”所以不需要特别写读后感。老师也绝对不要将同学之间互相做比较,老师和家长也避免在孩子的阅读笔记本上写“你写得太简单了!”,因为这纯粹是记录阅读笔记,如果将它看成一项作业,那么孩子会有压力的。
四、坚持 “讲故事 –读故事”。
有专家指出,时常听讲故事的孩子将来也会有机会成为一位读者。讲故事,是着重在说者与听众间的互动活动;读故事,是着重在作品内容呈现的活动。孩子若不曾经历过听讲的话,便很难迈向自行阅读的阶段,为孩子念读故事是帮助孩子成为真正读者的必经历程。而作者也认为针对所有在学的孩子们来说,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与必要,不是只有低年级的孩子们。最理想的状况,是应该让孩子每天都有机会听上一段文学念读,这一点我上学期做的不错,这学期还将坚持做下去。
相信每个老师都曾经念读故事给孩子听,孩子们专注的眼神、聆听的表情,在这当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彼此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所以若时间允许的话,多花些时间念故事给孩子听吧!
五、举行读书交流会和积极的回应。
有时候我们在选择一本书最普遍的理由,就是从友人处听到某某书不错,于是我们便会拿来看。所以,花些时间鼓励孩子们彼此谈论阅读过的一些书籍,就等于是帮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书。我们可以安排一个固定的时段,让孩子畅所欲言他们所读过的书,以及他们希望同学也能读一读的书。这时候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主持人,尽可能的让同学交流。读书会的活动,也正是老师引导孩子们发挥同学影响力的最佳活动。
我们最希望孩子们能够有的阅读回应,就是他想再继续阅读,不管是再读一次刚看完的书或是读另一本书,因为孩子能够周而复始的阅读循环,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位爱好文学的读者。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只有一次,而当我们每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也是不可能有再重新来过的机会。当我们跟孩子接触到的第一天,我们就应该多协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
第四篇: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后感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读后感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地阅读,但这其实是需要引导的。如果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孩子提供各种协助,与孩子分享阅读经验,孩子就可以排除各种障碍,尽情地遨游在阅读世界中!
这是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这本书中告诉我们的。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和《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旨在指导家长和老师通过活动、提问等技巧,帮助孩子亲近图书、自主而愉快地阅读。这本书为常年与儿童、图书打交道的老师和家长而写,它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规划、建立一个让孩子能快速进入状态的阅读环境,学习、实践一种让孩子与别人分享阅读并拓展个人阅读的方法。其中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家长应该静下心来与孩子阅读,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氛围。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许多家长是自己一边打牌,一边让孩子在旁边看书,试想孩子能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吗?家长的心是浮躁的,孩子的心也是浮躁的。每一位家长在家庭中都应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场所看书,在孩子随手就能摸到的地方摆放一些孩子喜爱看的书籍,经常带领孩子逛一逛书店等,使孩子渐渐地爱上阅读,自发地去读书。钱伯斯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地阅读,但这其实是需要引导的。如果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孩子提供各种协助,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与孩子分享阅读经验,孩子就可以排除各种障碍,尽情地遨游在阅读世界中!对于具有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我们来说,这实在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二、阅读时间要有保证。
我们不能期待每个孩子会利用下课或回家后去阅读,而且很多孩子都是来自没有阅读习惯的家庭中,可能都会因为看电视、玩耍、睡觉,而虚渡了时间。所以可以的话,一定要在学校保证孩子的阅读时间。在孩提时期或青少年时期若培养阅读习惯,那么他以后一定是个好的读者。固定的阅读时间长短是指整个时段都用在阅读,这时间不包括准备、调整心情安定下来,和老师指导时间。通常 7 岁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约 15 分钟; 9 岁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约 30 分钟; 13 岁左右的孩子,一次大约 40~~45 分钟左右。有时我们看学生拿出书坐下来,一会儿又蠢蠢欲动时,也就是专心度减弱了。而在这个时候老师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老师应该避免利用这个时间批改作业本,老师也应该利用这段时间阅读自己想看的书!有时低年级的孩子看书,总喜欢和同学分享有意思的故事情节,进而比手画脚起来,这时间老师不需要太过于、并刻意去要求他们安静,否则他们会觉得阅读被压抑了。中年级以上的孩子,便要要求他们安静,因为要开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
三、教会孩子做读书笔记。
很少人能够过目不忘,所以当我们再次翻阅这本书时,我们可能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到之前未能注意到的地方,而对一本书有不同的看法或是观点。所以,若是我们能对书中做个简单的记录时,就像念书记下重点,那对书中的情节会更有记忆,也会增加阅读的乐趣。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在阅读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老师和其他人又将如何得知孩子的阅读历程?所以每个孩子都有必要记录下他们的阅读笔记,并善于运用。老师要不断鼓励孩子做这件事。
在记录时不要强迫孩子写下他们对书的感想,因为我们常常会发现孩子在写评语时大部份只会写“很好看!”“很有趣!”所以不需要特别写读后感。老师也绝对不要将同学之间互相做比较,老师和家长也避免在孩子的阅读笔记本上写“你写得太简单了!”,因为这纯粹是记录阅读笔记,如果将它看成一项作业,那么孩子会有压力的。
四、坚持 “讲故事 –读故事”。
有专家指出,时常听讲故事的孩子将来也会有机会成为一位读者。讲故事,是着重在说者与听众间的互动活动;读故事,是着重在作品内容呈现的活动。孩子若不曾经历过听讲的话,便很难迈向自行阅读的阶段,为孩子念读故事是帮助孩子成为真正读者的必经历程。而作者也认为针对所有在学的孩子们来说,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与必要,不是只有低年级的孩子们。最理想的状况,是应该让孩子每天都有机会听上一段文学念读,这一点我上学期做的不错,这学期还将坚持做下去。相信每个老师都曾经念读故事给孩子听,孩子们专注的眼神、聆听的表情,在这当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彼此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所以若时间允许的话,多花些时间念故事给孩子听吧!
我们最希望孩子们能够有的阅读回应,就是他想再继续阅读,不管是再读一次刚看完的书或是读另一本书,因为孩子能够周而复始的阅读循环,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位爱好文学的读者。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只有一次,而当我们每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也是不可能有再重新来过的机会。当我们跟孩子接触到的第一天,我们就应该多协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
第五篇:环境打造红旗村
营西村争创环境打造红旗村工作总结
营西村位于九华镇的西南部,共19个村民小组,805户,2720人,总耕地2098亩,北至碾砣港,西至如海运河,南北长度5.8华里,共有东西村庄线10条,硬质性水泥路5条,计6100米,建造桥梁5座,防渗渠3条,共3000米,建造固定农灌车口4座,起建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按上级规定建造了公益性公墓,几年来入墓率100%,另外我村共有4级河道10条,家沟家塘22口。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环境打造的具体要求和九华镇农村环境管理考核条例精神,营西村两委会一班人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层层统一思想,建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以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精神文明为宗旨,建设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人际关机和谐的新农村,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环境打造工作领导组,落实责任人
2011年我村根据九华镇环境管理考核条例精神,建立了以党总支书记兼主任挂帅、副书记副主任具体负责的工作领导组。村内组建了农村环境“四位一体”管护人员队伍。具体做到,按照划片分工,划段包干的原则,各人做好责任区内的“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按照统一的管护时段进行作业,认真坚持岗位,做到不擅自离岗、脱岗,坚持管护质量达标。
二、明确环境打造目标,抓落实
今年来,营西村在圆满完成镇下达567户改则任务后,又对每户 的化粪池逐个进行检查,编号,确保省市验收合格,对村内的所有道路、河道落实专人进行整治,绿化工作专题补栽管护。我村购置垃圾桶12只,设立垃圾房2处,有效遏制了垃圾乱堆乱扔的状况。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村两委会一班人决定对营西5组顾南生向北至10组殷志祥处810米南北路,14组570米东西路和16-17组700米东子路,总合计2100米,浇筑水泥路。现已正式完工两条,营西17组王光华处的桥梁,因年久老化,车辆无法通行,经多方努力,得到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审批,新桥预计在9月份完工通行。
三、加强村民的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村两委会根据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广泛地进行健康教育活动,一是召开广播会宣传,二是开展“科普入户”活动,三是组织老年人身体检查。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形式向广大村民宣传,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增强村民的防病、治病意识,促使广大村民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环境做起,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以上是我村在环境打造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在今后的工作毫不放松,在农村改厕,道路和桥梁建设,河道整治,垃圾处置等方面认真抓好长效管护,确保上级领导验收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