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南: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
甘南: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
甘南是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变迁中挺起的一座生态脊梁。然而,顶着“九色香巴拉”光环的甘南,“只顾温饱、不顾面貌”的传统陋习,一度使这片大自然恩赐的美丽山水黯然失色。“脏乱差”引发的“破窗效应”在美丽的甘南草原上愈演愈烈。2015年,甘南州委、州政府痛下决心,果断出手,在甘南大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这场整治行动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甘南藏区可谓是一场彻彻底底的革命。
为持续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甘南州在总结提炼过去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统筹考虑今后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让环境综合整治走向纵深和常态。
一场改变甘南的“环境革命”
甘南,因其独有的生态自然景观和民族人文景观而被世人所广泛关注,被美国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要去的五十个地方之一,被誉为人间仙境、户外天堂。甘南藏族自治州全境9.5万平方公里,人口74万,藏、汉、回等24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黄河、洮河、大夏河以及长江重要支流白龙江在这里纵横驰骋、奔流不息。
随着自治州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袤的甘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普遍提高,贫穷落后封闭的甘南逐渐走向了开放稳定富裕。
然而,物质生活的不断充裕却没有带来同样的精神富足,广大农牧民群众生活在多年留下的陈规陋习中,思想观念落后、生活方式单
一、行为习惯陈旧。
不管在城市还是农牧村,处处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乱采乱挖、乱贴乱画、牲畜乱跑、柴粪乱堆,“只顾温饱、不顾面貌”的传统陋习,一度使甘南这片大自然恩赐的美丽山水黯然失色。
生活环境的恶化带来的不仅是对大自然的“伤害”,更多的是污染了心灵、亵渎了思想、沉沦了道德、丧失了信心。城乡综合环境问题久拖不决,“脏乱差”引发的“破窗效应”愈演愈烈。2015年,甘南州委、州政府痛下决心,果断出手,在甘南大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这场整治行动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甘南藏区可谓是一场彻彻底底的革命。环境综合治理革除的是陈年积淀的陋习,触碰的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唤醒的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尘封的心灵,点亮的是对美好生活的信心,打开了一条通往生态甘南、绿色低碳、小康家园的康庄大道。
桑科草原是每一个人心中的甘南符号,所有来甘南旅游的人都想去桑科,看草原美景,享受人间天堂。然而,随着人流量的大幅度增加,美丽圣洁的桑科草原遭受着人类陋习的重创。
垃圾污染、草皮破损、随地大小便、污水横流……这让一度声名远扬的桑科美景黯然失色,甘南旅游在外地游客心中也大打折扣。
去年,甘南州在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下狠心、出重拳,大力度提升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观景台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甘南州旅游先行赔付机制”等一批治理旅游环境的政策措施,实施了万亩油菜花种植和绿色长廊建设。
如今,桑科草原再现昔日容光,碧草蓝天,绿水清清,满目花海,游客或骑马、或拍照,沉醉在美丽的香巴拉。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明码标价、服务周到,赢得了国内外游客的点赞。甘南州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以超常的勇气、巨大的信心和决心,提出了“视线内见不到垃圾”、创建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打造全省最干净城市的铮铮誓言。
环境整治产生“蝴蝶效应”
两年时间,三大目标一一兑现。“一江三河”在甘南大地纵情歌唱,藏区群众在美丽家园和谐共生。环境整治带给所有来甘南的人眼前一亮的震撼,造就了“甘南之外留得住声誉”的良好口碑。
“甘南好干净哦!进入甘南一个纸片片都没有,每次路过甘南,心情都不一样!”这是与甘南州接壤的四川若尔盖县一名幼儿教师对甘南的真情点赞。
甘南州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彻底改善农牧村综合环境的治本之举,全面践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以“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打造美丽、和谐、宜居的生态家园。
玛曲县欧拉乡**新村是1984年第十世**大师考察玛曲欧拉时在这里留宿而命名的。该村先后投资2602万元,实施了水、电、路、房、文化、健身等多方面的重点建设,如今一个面貌崭新、特色浓郁、时尚现代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已呈现在人们面前。环境变了,人心也变了。在**村生活的才多一家,不再过着“一心为牛羊”的生活,开始更多地关心自己的生活品味和质量了,是美的环境触动了他们追求幸福的愿望。他们的庭院干净整洁,卫生间、洗澡间样样具备,身上特有的酥油味没有了,更多的是灿烂的笑容。
在州府合作市,夜幕降临,华灯璀璨,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建筑闪烁着五彩霓虹,格河两岸夜景迷人,浪漫温馨。在藏王故里、洮砚之乡卓尼,洮河展示诱人风姿,灯光点点,波光粼粼,与当空明月交相辉映,勾勒出洮河之滨的多彩与时尚。
甘南州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大目标,以提升城市生活环境和品位为出发点,深入开展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打造各具特色、层次分明的城市夜景观带。
寒风瑟瑟、瑞雪纷飞,车巴沟的牧民群众手捧洁白的哈达迎接环境综合整治观摩团的客人们,飘香的奶茶、深情的握手使这里不再寒冷。
在政府的帮助下,尼巴乡尼巴村桑杰肖一家,今年修建了新大门,装上了新式的玻璃暖廊,改造了新的厕所,屋内屋外整齐有序,一家五口人其乐融融。“村里的房子全部改造了,村道全部硬化,活动广场也有了,新修的河堤也很漂亮,生活越来越好了”桑杰肖一边给客人们切肉,一边讲述着说不完道不尽的身边故事。
昔日背负“尼江问题”和脏乱差帽子的尼巴、江车两村,各项基础设施及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清车巴河见证着古老藏寨每一天的变化,一个美丽、和谐、文明、小康的车巴沟即将破茧成蝶。
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发展之计、稳定之举、改革之策、民生之道实实在在地改变着甘南的现在与未来,正在由时间上的量变向空间上的质变深化拓展,由阶段性裂变向常态化聚变华丽转身。”
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
甘南州不忘初心、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奋斗两年的这场“环境革命”,到底进行得怎么样?怎样巩固既有成果?下一步工作方向在哪里?11月19日,甘南州隆重启动“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健康人生、廉洁社会”主题活动,号召每一个与甘南前途命运休戚与共的人积极行动起来,争做绿色文明的引领者、低碳环保的推动者、健康人生的向往着、廉洁社会的实践者。12月3日,甘南州召开全州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表彰总结暨现场观摩推进大会,来自全州各行各业的代表实地观摩、交流经验、探讨未来。
为持续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实现这场“环境革命”由时间上的量变向空间上的质变深化拓展、由阶段性裂变向常态化聚变深化拓展、由波浪式递进向螺旋式上升深化拓展、由人人上手抓整治向个个上心抓环境深化拓展、由描绘自然环境底色向彰显生态发展特色深化拓展,甘南州委、州政府在总结过去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今后发展方向,再次吹响了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的时代号角,全力构建甘南“十大环境”。
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接受甘肃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甘南州要紧紧围绕“闻名全省、领先藏区、叫响全国”的目标要求,确保城乡环境整治成为改革开放的“先手棋”、转型升级的“催化剂”、维护稳定的“助推器”、改进作风的“主课堂”、自信自强的“动力源”,成为革除陈规陋习、接轨现代文明、展示魅力风采的一面旗帜,为加快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甘南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甘南高位谋划、立体布局、全面推进开展的这一场“环境革命”,为这块古老大地在将来跨步进入“后碳时代”做了从基础设施到社会意识的先手准备,为建设以人为本、智慧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大美甘南提供了前提条件。
这场“环境革命”也真实地改变着甘南
第二篇:形象打造及升级策划方案
(00总监)形象打造及升级策划方案
00作为亚太纹饰科技艺术产业发展研究会理事、浙江美协纹绣美容专业委员理事、炫彩纹艺执行技术总监等,随着市场的需求与发展,她的个人形已对公司形象产生强大关联性,对00形象打造与升级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结合实际现象,从以下几点进行形象打造与升级
一、外在的社会性要素
1、参与各类纹绣协会或研究会,在圈子内取长补短。一方面继续升华其技术,另一方面尽可能多的取得各方有价值的证书。
2、有选择性的参加一些赛事,用一些优秀记录来为其宣传从而达到提升其知明度的效果。
3、谨慎举办一些培训课,而每个场地必须摆设梅总个人海报、个人及公司简介。
二、人员配置
1、有传车司机
2、助理(学员)两名。
三、从仪容仪表上着手
1、穿着上讲究清爽,干练大方。衣服颜色原则上不超过三个种。不穿暴露过度的服装。
2、选择最优秀美容美发店或女子SPA会所,并建立合作(内容待定)关系,为00做最优秀的发型、体形、皮肤保养与护理。
3、规范微笑,由总经理选择最漂亮的微笑并训练下去,并保证工作期间时刻展示最美最有亲和力的微笑。
4、就餐行为规范。尽量避免在不入流的就餐点就餐,除非是不得已而为之。就餐要讲究所吃食物营养搭配及卫生(公司内部为其进行营养搭配分析)。只能用自已的传用杯子喝水。
5、到任何地方要有优美的坐姿和站姿。
三、从使用工具上着手
1、配备传车司机。一方面是工作劳累,另一方面也为提升身价。不允许自己开门下车,必须由司机开门后才可以下车。
2、工具箱由助理提,物品由助理搬,00的手只允许拿自己的包或手机。
3、所的化妆品及工具必须有条不紊、必须一目了然、必须档次分明。
四、到达工作地点前准备工作
1、宣传及时到味。
从与合作方恰谈当日计算,预约时间必须为公司公关留足至少一周的时间,打出0总莅临条副,陈列0总个人海报及公司其它产品的海报。从而提高公司知明度,引导市场消费。
2、休息区准备工作。
必须为0总准备安静的休息场所,尽量避免无价值的谈话。
3、操作区准备工作。
0总操作期间不得允许近距离看客,一方面为保证工作期间不受外在环境影响,另一 方面为保证0总不可近距离接触的高姿态与身价。
(费用投入:目前市场司机待遇底薪约为2500元,补贴及伙食费约500元,共计约3000元。司机也可临时从公司内容调拨,从而可以节约开支。)
以上几点最终目的是先提升0总个人形象最终提高公司形象及知明度,公司目前大量培训新人,在未来两个月后我们可以迅速进入中、低档市场,0总的升级符合公司长远利益。
第三篇:升级晋档村庄街道环境
程家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
组 长: 张彩铃 副组长: 李公社
成 员: 赵锦荣、邹粉婷、孔天华、赵开昌
责任:张彩铃、赵锦荣、赵开昌主要负责张李村环境卫生,定期整治、维护,并由专人负责打扫。
李公社、邹粉婷、孔天华主要负责程家村环境卫生,定期整治、维护,并由专人负责打扫。
程家村委员会
2010年4月
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太平镇程家村位于太平镇南部,辖5个村民小组,310户,1321人,耕地3000亩。
年初以来,我村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使我村卫生环境有了新起色,村容村貌有了新改观,为镇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年初以来,我们按照县委的统一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确立了“打造清洁乡村,建设文明家园”的总体思路,同时提出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巩固提高”的工作方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以3个自然村为重点的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取得成绩
(一)从责任落实入手,建立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近年来,随着“畜牧立县”方针的提出,使全县乡村经济实现了快发展,农民收入得以显著提高,但是脏、乱、差等传统的生产生活陋习,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制约了乡村的和谐发展。县委提出环境整治活动以来,我们便把此项活动作为暖民心、赢民心之举,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一是纳入日程,加强领导。乡村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以来,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环境整治工作,制定了三年规划,村干部参加的环境整治工作动员会,就宣传发动、分片包干、责任落实做出了具体部署,统一了思想。各支部均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入户宣传。对重点户进行包扶,促使其思想转变。有声宣传。为了使群众提高认识,我村将环境整治活动的内容录制成磁带,指定专人每天早晚按时循环播放,扩大了宣传面。通过这一有效形式,全村大部分群众积极踊跃地参加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有形宣传。为了保证宣传的效果,我们还通过张贴标语、印发宣传单、制作板报、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形成声势。目前,全村共张贴、书写标语22条,印发环境整治宣传单1000余份。三是分片包干,落实责任。活动开展之初,我们便把环境整治工作确定为村“一把手”工程,层层落实责任,签定了责任状,把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年初定标、季度检标、年未兑现,把此项活动直接与村干部工资奖惩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
(二)从抓机制入手,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落实一是坚持标准,统筹规划。我村距县城较近,村内又有两条柏油路通行,交通便利,这就决定了我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我们采取因户制宜的办法,科学划分了柴草区12个、垃圾区17个、粪肥区14个,严格杜绝畜禽散放、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肥乱堆、污水乱泼五乱现象。二是履行程序,修规定距。结合草原禁牧工作,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的形式重新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增加了畜禽舍饲、柴草粪肥出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门前三包等内容。同时,对奖惩
也进行了明确。由于《村规民约》经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且符合我村实际,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约束力,对保障我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三是建立队伍,日常保洁。我村成立了专业清扫小分队。全村卫生清扫队员达5人。同时,我们把突击性会战和长期活动相结合,把每月的18日确定为全村“清理生活垃圾卫生日”,使环境整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四是协调配合,人人参与。
(三)从抓载体建设入手,将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环境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我们积极搭建有效载体,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常抓不懈。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实施整修村路、挺进巷道的推进机制。
二、存在问题
随着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深入,我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个别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还存在不到位问题,各村活动开展得不平衡。部分干部群众还存在认识不清、办法不多、措施不够有力的问题,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二是由于村两级财力有限,致使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绿化、硬化程度不高。建议镇党委、政府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实行资金报批制,扶持村级兴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三是柴草粪肥集中堆放场地小,不能全部出村。
三、明年打算
我们将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陕西省文明村镇建设管理办法》、《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和县《城镇建设管理条例》为依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认真汲取2010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资金补助机制,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环境整治任务。一是在责任落实上下功夫,全面约束干部群众。层层签订责任状,使村干部常思环境整治之事,常务环境整治之实。进一步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真正调动起群众积极性。二是在推进机制上下功夫,确保环境整治活动不反弹。全面实行实名播报制和领导小组、支部书记月联检制,并实行随机抽查、考评制,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纵深开展。三是在典型示范上下功夫,尽快掀起活动高潮。以村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评选“党员清洁卫生户”,扩大典型示范覆盖面,提高典型示范水平。四是在巷道整治上下功夫,柴粪全面出村。组织各村出动车辆、出人力平整村屯路和巷道,修排水沟,确保村屯路和巷道畅通。以巷道整治,加快柴粪出村步伐。
程家村委员会
2010年12月
第四篇:环境打造红旗村
营西村争创环境打造红旗村工作总结
营西村位于九华镇的西南部,共19个村民小组,805户,2720人,总耕地2098亩,北至碾砣港,西至如海运河,南北长度5.8华里,共有东西村庄线10条,硬质性水泥路5条,计6100米,建造桥梁5座,防渗渠3条,共3000米,建造固定农灌车口4座,起建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按上级规定建造了公益性公墓,几年来入墓率100%,另外我村共有4级河道10条,家沟家塘22口。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环境打造的具体要求和九华镇农村环境管理考核条例精神,营西村两委会一班人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层层统一思想,建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以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精神文明为宗旨,建设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人际关机和谐的新农村,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环境打造工作领导组,落实责任人
2011年我村根据九华镇环境管理考核条例精神,建立了以党总支书记兼主任挂帅、副书记副主任具体负责的工作领导组。村内组建了农村环境“四位一体”管护人员队伍。具体做到,按照划片分工,划段包干的原则,各人做好责任区内的“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按照统一的管护时段进行作业,认真坚持岗位,做到不擅自离岗、脱岗,坚持管护质量达标。
二、明确环境打造目标,抓落实
今年来,营西村在圆满完成镇下达567户改则任务后,又对每户 的化粪池逐个进行检查,编号,确保省市验收合格,对村内的所有道路、河道落实专人进行整治,绿化工作专题补栽管护。我村购置垃圾桶12只,设立垃圾房2处,有效遏制了垃圾乱堆乱扔的状况。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村两委会一班人决定对营西5组顾南生向北至10组殷志祥处810米南北路,14组570米东西路和16-17组700米东子路,总合计2100米,浇筑水泥路。现已正式完工两条,营西17组王光华处的桥梁,因年久老化,车辆无法通行,经多方努力,得到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审批,新桥预计在9月份完工通行。
三、加强村民的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村两委会根据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广泛地进行健康教育活动,一是召开广播会宣传,二是开展“科普入户”活动,三是组织老年人身体检查。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形式向广大村民宣传,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增强村民的防病、治病意识,促使广大村民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环境做起,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以上是我村在环境打造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在今后的工作毫不放松,在农村改厕,道路和桥梁建设,河道整治,垃圾处置等方面认真抓好长效管护,确保上级领导验收合格。
第五篇:弘扬革命光荣传统 打造红色教育平台
弘扬革命光荣传统
打造红色教育平台
贵溪市周坊中学开办特色教育
周坊是老区中的老区,重点中的重点。确实,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红旗能打多远”成为一个无法解答的难题时,在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邵忠、邵棠等人的领导下,英勇的周坊人民就义无反顾地投身土地革命,使周坊成为贵溪、余江、万年三县交界处的革命中心,打响贵余万暴动的第一枪,更成为贵余万革命苏区的中心,为赣东北苏区成功开辟了第二根据地,从而挽救了弋、横苏区,壮大和巩固了赣东北苏区。
身处这方红色的热土,周坊中学领导班子油然而生一种历史的负重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产生了一种迫切的更是不可回避的愿望:要建立一个教育平台,让这一红色的传统和精神在革命老区生根、在一届届学生中传承、发扬。
从此,周坊中学开启了具有该校特色的对学生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序幕。
建构立体的红色教育平台
周坊是一片被革命志士的鲜血浸染的土地。有史料记载,贵溪人民各个时期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的烈士有5639名,其中有名有姓的周坊儿女就有1600多名,占当时全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建国后,曾在周坊生活过、战斗过的江西省人民政府首任省长邵式平,特别指定要将贵溪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建在这里,并不辞辛苦为纪念馆选址。
贵溪革命烈士纪念馆自1954年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清明和“七一”
时,总有大批的学生、工人、党政干部蜂拥赶来,或者献上花圈,或者栽种松柏,或者对着党旗宣誓,或是别的什么方式,只为寄托心中那份对先烈的哀思和敬仰。
为弘扬革命光荣传统,周坊中学积极行动起来,在校内也创建了一个红色教育基地。
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全体师生积极行动起来,收拾出一间教室,找资料、打橱柜,甚至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到周坊革命烈士纪念馆临摹,自己动手。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具有周坊中学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建成了。在宣传橱柜中整齐的排放着老师、同学们自制的革命先烈参加暴动时的简单工具、烈士的名单,墙上张贴着烈士的遗像、周坊暴动的宣传画,正面墙上是鲜艳的国旗、党旗。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也以“红色教育”为主题,从《红色采风》到《寻家乡红色文化资源,扬我校特色教育之帆》,从《争做红色传人》到《走在红色之路上》,形成了系列化的“红色教育”精品综合实践活动课。
校本课程的开发、红色文化特色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品牌打造四位一体的红色文化多元立体开发,这是周坊中学红色教育的特色;“打造特色——形成文化——建立品牌”,这就是我校“红色教育”品牌打造之路。
“喊”出一片天
“我宣誓: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我是镇中人,我爱我的学校,我肩负着学习的重任。我要:文明守纪,勤学善思,荣辱分明,活泼健康。让祖国因我而骄傲,让学校因我而自豪。”
这是周坊中学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全体学生在宣誓。
多年以来,周坊中学一直把师生宣誓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段,全校学生在学生代表的带领下,举起右拳,向国旗庄严宣誓。
每周二的班会课上,各班学生在班长的带领下,全体起立,庄严宣誓:“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已逝,明天待来„„”、“在这珍贵的一天里,我要用最响亮的声音迎接朝阳,我要用最积极的心态走进课堂„„”、“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我要无愧父母的养育之恩,我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我要拒绝平庸的生活„„”
为了那份重托,周坊中学数年来坚持宣誓、呼号、齐唱国歌活动,加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是的,也许这些宣誓、这些呼号、这些国歌的齐唱只是一种形式。但是,数年的坚持,呼号的内容便深入到了人的心灵深处,宣誓的形式便衍化成了学校的一种仪式。它喊出了周坊中学的良好的三风,喊出了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喊出了凝聚力,喊出了向心力,喊出了“团结拼搏,彰显特色;强势发展,勇立上游”的周坊中学精神,也喊出了这所只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周坊中学的骄人成绩。
从形式蜕变为仪式,周坊中学“喊”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喊”出了植根于全体师生员工心底的红色精神。
“三做”,延伸了“红色教育”的空间
为弘扬革命光荣传统,周坊中学开展了学生“三做”活动。周坊中学地处农村,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的占比很大,留守儿童节假日无人监护,出现了“5-2=0”的现象,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也是“红色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红色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举止和高尚品质,把学校德育工作延伸到校外,周坊中学一班人在思考,在寻觅,在求索。于是,学生“三做”养成教育方案应运而生。
“三做”就是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为了让“三做”工作内化为学生的内在要求,学校开展“三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班班召开“三做”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学生写“三做”日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三做”,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平台,成为“红色教育”的载体,成为学生一切活动的主旋律。
七年级(1)学生李苗的父亲李果林被邀请到了台上谈孩子参加学校“三做”活动的收获。他动情地说:
“作为家长,我非常感谢学校开展的‘三做’活动,她让我的孩子李苗在活动中得以茁壮成长。我发现,一个多月来孩子在家里变得
懂事了,原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她抢着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了;在学校,能更听老师的话,学习的劲头更大了,目标更明确了;在社会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德,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残疾儿童捐款等活动,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
为了永远的红色精神,为了永远的红色传承,周坊中学一直努力着。
发展,时不我待;追求,永无止境。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全力打造“红色教育”学校品牌,周坊中学永远行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