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时间:2019-05-13 22:4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一篇: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推进农村中医事业发展

冉隆邦

重庆市江津区卫生局(重庆江津 402260)

摘要:文章提出,要解决当前农村中医事业诸多层面的矛盾,首要认真解决好农村中医发展的政策环境问题,要在人财物、技术、信息和管理多方面打造有利于农村中医药生存与发展的政策环境。

关键词:中医事业;发展;政策环境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203(2007)08-0559-0

3发展中医是我国卫生工作既定的方针,系关医疗卫生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是各级党政“执政为民、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内容与艰巨任务。近年来,我们通过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简称“中医创先")的实践,就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进农村中医事业作了一定尝试。现讨论如下: 1 问题的提出

2002年,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区在岗中医药人员已不到360人(原800余人),中医业务收入、中医门诊人次、中医住院人次在医院相应年度指标中所占比例均低于20%;中医院自制中药制剂被迫停止;乡镇卫生院几乎不设中医临床诊室,中医病房、中药炮制加工等荡然无存;刮痧、熏洗、拔罐、贴穴、艾灸、针刺等群众乐于接受的中医适宜技术难得一见;中医毕业生就业难;名老中医师带徒寥寥无几;远近闻名的栀子、枳壳、黄连等中药材的规模种植无人问津;政府对中医的投入每年不到50万元,且多年未增加。农村中医药事业明显萎缩,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不适宜农村中医事业的发展规律。尤其是卫生部门各医疗单位中实行的自主创收、自负盈亏政策与采取自找工资、联劳计酬等企业性的管理,严重阻碍了农村中医药的发展。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大多数中医药人员因创收不济个人收入微薄,中西医人员收入“两级分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利益驱动下中医药人员“西化”的走势愈演愈烈等等。农村中医药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令人担忧的窘迫。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振兴中医药、发展农村中医事业才亟不可待地被提上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2003年10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我区开展了三年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活动,在改善农村中医政策环境推进中医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 主要做法

2·1 举合力 兴中医 积极制定适宜政策

2002年,江津区政府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中医事业的决定》,成立了以副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和区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区政府办、卫生局、计委、财政局、国土局、人事局、建委、广电局、统计局、药监局和区中医院为成员单位的“江津区农村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也相继成立了领导及办事机构。随即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还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和文件:《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卫生事业发展专业规划》、《江津区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规划》、《江津区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实施意见》以及《江津区2004年—2006年中医事业发展规划》、《江津区中医创先工作政府职能部门单位职责任务》、《江津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中医中药)定点医疗机构的通知》、《江津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活动社会宣传工作方案》和《江津区中医创先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江津区中医师带徒管理办法》、《江津区名中医评选管理办法》、《江津区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中医管理科的通知》、《江津区关于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的通知》、《江津区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江津区实施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建设的通知》。还将中医药引进社区卫生、初级卫生保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定下发了《2003—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和包括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在内的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等政策和文件。从而为打造我区农村中医事业的政策环境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2 削“瓶颈” 投重金 改善发展环境

资金保障是发展农村中医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而解决经济“瓶颈”的问题又是振兴中医药的关键。2003年—2006年,江津各级财政相继投入中医事业专项经费650万元,占同期卫生事业费的25%以上,年均增长达30%以上。区规划、国土和建委等部门加大对中医的扶持力度,在土地征用、改扩建项目、房产置换、人员编制以及办理相关手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捷措施。区卫生局还在卫生事业费中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病房、中药房、中药库房和中医诊室、中药炮制加工室、煎药室建设。各医疗单位也积极开源节流,累计投入中医事业资金5千余万元,用于改善就医环境、扩大中医药服务项目、中医人才培养和工资补贴、医疗设备配置、中医科室建设和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

2·3 抓机遇 重特色 营造中医中药发展氛围

江津区政府抓住新一轮城镇扩张、库区移民的有利时机,着力于“构建一个龙头,抓好一批示范”。一是加大中医院高等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培养中医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充分发挥其在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中医科研方面的“龙头”作用;二是打造示范中医卫生院和示范中医科室,建设好一批重点;三是大力扶持中医“名科”、“名医”,吸取和继承发扬名老中医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四是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开展对急难危重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攻关,鼓励对中医古验方、名中医医案的研究;五是发挥政府对外交流合作的主导作用,积极引进中医药新技术,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还紧紧抓住江津成为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总结与推广试点单位的机会,结合农村中医药市场需求和多发病、常见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促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根据江津特殊的农业地理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依托医药企业和科技力量因地制宜的开发自然资源,建成了20余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了金银花、栀子、黄连、黄柏、杜仲、枳壳、党参、天麻、红花等30多种中药材。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和采取生产、收购、供应、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群众栽种中药材。为振兴与开发中医中药创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2·4 施重拳 壮“龙头” 促进中医创先活动

区中医院是农村中医事业发展的龙头单位。在创先活动期间,政府将创建示

范中医院和等级中医院纳入工作目标,通过资源整合,资金投入,调整业务结构,合理布局,规范管理,狠抓中医人才培养与引进、改善医院设施条件与就医环境,实现了“三年三级跳”的奋斗目标(即相继建成了重庆星级护理站、重庆市县级示范中医院和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促使医院整体水平和两个效益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强了综合实力。同时,该院狠抓了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一是广泛接纳基层中医药人员的进修学习;二是主动开展业务技术培训,不断促使基层中医药人员、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的更新与提高;三是抽调业务技术骨干,巡回指导各乡镇卫生院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四是督导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面开展中医创先工作。体会与思考

3·1 基本体会

发展农村中医事业,首先要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有人大、政协的持续监督,有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民众的响应。第二,要有目标规划及相应衔接的阶段性工作计划,配之目标指导下的工作方案、工作步骤及其考核考评体系。第三,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单位上下贯通横向联系的组织网络和工作程序,充分发挥各级办事机构的职能,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及其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任务。第四,要有相应的财力作保障和科学合理的配置与运用资金。第五,坚持把发展中医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报告,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考核。第六,要本着“先易后难、先摸底后规划、先基础后提高、先启动后规范、先试点后展开、先普及后重点”的管理法则,逐步推进各项具体工作。第七,要坚持将平时工作考核与年终工作考评紧密联系起来,与实施奖惩、文明单位建设评比、干部政绩评价等挂钩,实行专题和综合考核评价。第八,要坚持认真做好信息沟通,尤其是要处理好上级要求与实际工作进度协调发展的关系,重视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规范管理。第九,要在坚持创先《标准》的同时,适时组织开展各种专题活动,以推动重点指标的实现和难点工作的突破。

3·2 几点思考

为确保农村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好政策环境的建设问题。为此,需要继续努力:

(1)建立和完善法制体系,确立中医药的法律保护地位。目前,国家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仅有国务院2003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而在现有国家有关卫生事业的专门法中,关于中医中药的法律还是一个空缺。更不用说依据法律建设与完善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保障体系和依法监督管理中医药,这于国情于宏扬中医药都很不适应。因此,制定一部适应我国国情、民情的中医药国家法律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其法制管理体系已是迫在眉睫,不容忽视。

(2)各级政府对中医事业的投入应有长效保障机制。一是要具体明确中医药在卫生事业乃至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经济地位,建立政府财政对中医事业年度投入基数核定及增长比例的管理机制。二是设

置中医事业费投入与产出(或称社会经济效益)的指标衡量体系(特别是要明确基础指标和发展指标、医疗卫生指标和中药发展指标等分类),明确资金配置与社会经济效益考核原则。三是将其经济投入与效益产出列入政府及财政、卫生等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政绩考核,实行问责制。四是将中医事业投入及社会经济效益纳入专项审计和政务、院务监督管理制度。五是建立完善中医药专项财务管理和法定统计报表制度。

(3)多方面多层次打造有利于发展中医药的政策环境。如遵循中医药自身发

展规律,采取不同于西医人员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考试办法,有利于中医药人员尤其是名老中医获得执业资格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国家对中医药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等赋予倾斜性政策保障(至少不低于同级别西医人员待遇)。政府在中药材种植、收购、销售和技术指导方面应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给予政策扶持。在医疗卫生管理中,将中医中药的运用纳入到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标准和资格准入的范畴加以规范化管理。在各级卫生事业建设专题项目管理中,应加大中医中药建设项目的计划比例和实施力度,促使项目设置与布局更加合理和确保资金、技术、管理到位。国家应有明确的政策将中医中药的运用纳入到新农合制度管理和社区卫生管理,各级各地依据国家政策制定切合实际的运作方案与工作措施等等。结语

发展农村中医事业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奋斗目标。欲解决当前农村中医事业诸多层面的矛盾,首要的就是要认真解决好农村中医发展的政策环境问题。要在人、财、物、技术、信息和管理等多方面

从上到下积极打造有利于农村中医药生存与发展的政策环境,促使中医中药的发展在医疗卫生各层面乃至社会有关领域都能得到充分体现。我们期盼业内人士能形成共识,为继承和宏扬中医这一中华优秀文化,为振兴中医做出积极贡献。(收稿日期: 2007-04-20)

第二篇:打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

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打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

——哈尔滨市平房区2010年诚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政府

2010年,市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新时期发展战略,作为肩负“南拓”重大战略任务的平房区将制度建设、服务保障和依法行政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着力点,以争创全市诚信区、(县)市为目标,把打造“诚信平房”作为实施“南拓”战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促进了全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快速适应体制变化,全面推进哈南工业新城“诚信政府”建设

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由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平房区共同组成,这种“政区合一”的新体制对平房区继续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来说是一大挑战,为尽快适应机制变化,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两区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不断加强工作衔接配合,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推进部门整合,推进职能相近部门合署办公,人员交叉任职,实现新城核心区规划布局统一谋划,行政资源统一配臵,资金项目统一安排,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的工作新格局,大幅提高新城核心区工作效能,使“诚信政府”建设得以快速推进。

(一)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力度,拓宽诚信宣传渠道 “南拓”战略实施后,平房区主要负责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内各项社会事业工作,相应的政务公开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平房区从哈南工业新城的整体发展方向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哈尔滨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等有关要求,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开辟展示渠道,推动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截至2010年12月,平房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354条,全文电子化形式公开的信息数为1531条,政府网站专栏页面访问点击量10万次,现场接待人数98人,网上咨询数167条,咨询电话接听数273个,全年共回复“百姓谈”和“百姓之声”网贴500余件,播出哈南要闻16期,通过各种媒体播出、报道哈南工业新城相关新闻33次,撰写哈南政务专刊5期,同时在区内繁华地段增设一处100平方米LED电子屏电子公开屏幕用于政策对外宣传。

(二)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进诚信服务机制 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完善了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全力推行“一审一核、一审一查、一费制、一表制”的新型审批工作方式,实现行政审批“无障碍、无差错、无投诉”,满意率100%。

(三)进一步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打造诚信发展环境

推进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制定了《平房区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办法》及《平房区行政效能电子监察量化考评细则》(试行)规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及时向政协通报情况,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建议和意见,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5件和区政协提案146件,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2件和市政协提案10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行政复议案件息诉率达100%。“五五”普法圆满结束,政府机关行政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四)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民主法治的政府

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依法履行职责,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完善信访稳定工作机制,畅通社情民意沟通渠道,努力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得到切实维护。

二、切实找准切入点,推进商业与企业诚信建设

(一)开展“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座谈活动,提高企业诚信意识

为扎实推进“诚信平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活动,努力改善全区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哈南工业新城经济社会实现跨跃式发展,组织全区50余家商业、工业企业召开“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座谈会,与参会企业签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承诺书》,组织动员得到企业积极相应,表示将从自身做起,努力打造诚信品牌,共同营造诚信环境,为构建和谐哈南作出应有的贡献。(二)继续在全区开展“价格诚信单位”建设工作,加强价格监管机制

通过企事业自我申报、区内现场考核和查看相关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区开展 “价格诚信单位” 评查工作,在市“价格诚信单位”建设工作办公室配合下,对满克隆超市等3家“价格诚信单位”参评单位进行了联查联评,同时对太平洋商厦等5家市级“价格诚信单位”的价格政策执行情况和诚信工作进行了检查回访,对“价格诚信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价格诚信档案,并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和管理,强化商服企业诚实守信经营理念,取得良好效果。

(三)开展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工作,优化信用服务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六部门《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按照《哈尔滨市物价局关于开展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工作方案》要求,对辖区内各类中介机构的价格公示情况进行检查。要求符合政策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一律在收费场所的醒目位臵重新进行公示,未经公示,不得收费。共检查政府定价中介机构1家、政府指导价中介机构2家、市场调节价中介机构28家。涉及公证、律师、房屋中介、婚介等多个领域,并推荐平房公证处等五家中介机构为价格公示优秀中介机构。通过规范检查,切实规范了辖区内中介机构的收费行为。

三、加大管控力度,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一)重视教育、提高认识,为诚信建设树立正确理论观念 在推进诚信工作中着重加强廉政教育,是各级干部群众的廉洁自律效果显著提高。积极开展“学《准则》,促廉洁”十个一主题教育。推荐20余件优秀廉政文化作品,组织近千名党员干部参加网上知识答题,组织观看廉政教育片47场次,观看人数达1617人。制定分岗分层教育活动方案,组织实施分岗分层,在农村、机关、社区、参与重要项目建设等人员中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活动。参加全市“迎国庆、学《准则》、促廉洁”知识竞赛,我区代表队取得决赛第三名成绩。抓好市管干部“每季一案”撰写体会文章活动,全年上报近50篇体会。坚持领导干部重要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控制出国、购车审批,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围绕《廉政准则》52个不准开展自查自纠。

(二)奖励守信、惩戒失信,为新城建设营造积极氛围 哈南工业新城在建设中涉及到大量征地、拆迁工作,为营造公平、诚信发展环境,我区深入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从公职人员抓起,加大力度查处违反财经纪律、违反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案件,全年共查处案件6起,处分公职人员5人;另一方面从打击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抓起,对在征地拆迁中内外勾结、以非法手段诈取国家征地补偿款的犯罪嫌疑人,立即立案侦查、认真查处,严厉打击。到目前为止,共侦破诈骗征地补偿款案件2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人左右,已起诉2人,批捕5人,取保候审9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600多万元。

与此同时,我区加大了对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金融机构贷款的清欠力度,2010年,全区在金融机构逾期借款的国家公职人员借款金额已完成清收任务的100%。

(三)组织现场咨询宣传等主题活动,宣传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8月中旬举行了平房区“诚信活动周”活动,围绕“营造诚信和谐社区生活”的主题,由区文明办、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局等单位联合部分企业现场设摊,现场制作了“推进新城发展,营造诚信环境”、“讲诚信,共建和谐社区”等宣传标语及26块宣传展板,烘托出热烈气氛与热闹场景,吸引了市民的关注和参与。工作人员对市民现场的相关咨询都逐一给予认真解答,并热情地向他们宣传及发放有关《节能减排》、《办事指南》、《个人信用服务指引》、《产品质量12315投诉》、《食品药品安全小知识》和《消费提示》等资料。活动从不同角度进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咨询、宣传、投诉受理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提高信用服务水准,完善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工作

(一)政府带头使用信用产品,推进信用服务业发展 在政府采购招投标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嵌入信用产品。探索专利质押信用评估,成功实现了无形资产信用融资质押的新尝试。为支持新城建设,全年通过信贷、社会融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近45亿元,有力地保障了新城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征地拆迁的资金需求。

(二)完全兑现承诺,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平房区在村屯拆迁、棚户区改造中积极推进“阳光动迁”暖人心行动,以诚信的惠民政策推进拆迁工作,截止到2010年12月末,完成村屯搬迁和棚户区改造实现净地2.8平方公里,改造棚户区77.2万平方米,新建的3个棚改项目拆迁居民如期回迁,针对村屯拆迁专门制定的拆迁政策受到农民一致好评,无一例因拆迁上访者,真正做到和谐拆迁。

(三)开展“诚信企业”等级评定工作,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在全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现已向市诚信办推荐哈尔滨金龙振兴物流运输有限公司、黑龙江新洋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弘瑞电器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参加全市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诚信建设工作推进

开办诚信网页,为政府、企业、个人发布和查询诚信信息提供网络平台。通过网页的建立,进一步唤起诚信意识、营造诚信环境、规范诚信行为、促进和谐发展。网站设政府机关、企业个人、政治法律、信用评估、失信曝光、本地动态等相关栏目,定期发布工商、税务、食品药品监督、质监、卫生、劳动等部门提供的企业良好信息、严重失信信息及有关资质信息;为了方便市民参与和监督,网站还提供了相关的监督投诉电话。

四、制定计划,把2011年建设诚信政府落到实处

(一)深化政府信息公开,主动接受公众考评检查 充分利用哈南工业新城创建有力时机,完善开发区与平房区信息共享模式,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一体化”服务机制,实现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互动。关系民生的重要决策,通过各种宣传平台,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将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平房区行政责任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健全考核评议机制,接受群众监督。

(二)政府部门带头使用信用产品,积极培育信用交易市场 各部门要提高意识,积极在履行政府监管和服务职能时,推广政府采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使用信用产品的经验,通过制度安排,在项目招标、审批事项、登记注册、人员录用、相关专业资质认定以及人力劳务市场等方面,要把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作为考核的依据,扩大信用产品在全区各领域的使用面。

(三)充分发挥平房政府网站作用,建立健全社会惩戒机制 政府诚信网页要尽可能把所有部门行政执法监管和信用服务信息都纳入进来,为政府部门监管、信用服务中介、企业及广大消费者提供相关服务,为建立全社会“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惩戒机制奠定基础。

(四)不断营造良好环境,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政府在带头讲诚信的同时,还要加强环境营造,引导和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一是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推动企业信用管理档案建立和信用岗位设臵,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和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二是加强诚信宣传培训,组织各种形式的诚信创建、信用知识培训等活动,特别是要认真做好对公务员的诚信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的诚信意识、道德修养、敬业精神和服务水平,加强公务员个人诚信建设,营造“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三是要加强信用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度研究,开展在扶持信用机构、推动信用产品使用、培育信用市场等方面的制度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建设诚信政府是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的基础。我们相信平房区政府在信用中介机构、区内企业和广大居民的共同配合下,必能为建设诚信平房,推动哈南工业新城实现快发展、大发展、好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营造良好办公环境,打造文明办公文化

营造良好办公环境,打造文明办公文化

5月15日上午,渭城区文汇初级中学全体行政人员在校长梁康的率领下,对每个教师办公室进行检查评比。

学校总共有16个教师办公室,全体行政人员逐一检查,其中也包含校长梁康的办公室。梁康校长认为,办公室的整体形象其实也能从侧面反映一位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

检查不走过场,每位行政人员手里都拿着一张办公室评比评分细则并对照细则进行打分。主要检查内容有:地面干净整洁、无尘土和杂物;墙壁、墙角无蜘蛛网、无乱写乱画;门窗、玻璃、电扇、日光灯架、电脑、办公桌干净整洁;办公室物品摆放整齐;私人生活用品放在各自桌兜里,无乱摆乱放现象;卫生工具摆放整齐、纸篓每日清理;卫生值日表或卫生值日制度能整齐张贴;办公室整体布置优雅;删除电脑里有关游戏、股市行情、淘宝购物等与工作无关软件;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全体行政人员对各个办公室的整体情况都表示满意,认为办公室从侧面反映了文汇初级中学全体教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敬业、乐观的工作态度。

这次检查各个办公室是学校进行作风整顿的行动之一。校长梁康介绍,文汇初级中学这几年取得的成绩不少,这源于全体教职工的辛勤付出;但是,根据区教育局有关工作作风建设的文件精神,学校也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整治个别“庸、懒、散”现象,将学校工作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第四篇:打造良好选人用人环境的路径

打造良好选人用人环境的路径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着力点

县(市)区委书记在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中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三种意识,深化五项改革,处理三个关系,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巩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树立三种意识,夯实贯彻四项监督制度的思想基础

(一)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深入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一把手”重要的政治责任。市委常委会听取专题汇报,全委会专项讨论,细化具体实施意见,以制度的形式把握好干部调整的动因和时机、初始提名的原则和范围、推荐考察的方法和步骤、酝酿决定的程序和效果,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氛围。

(二)牢固树立保护意识。四项监督制度是对“一把手”选人用人权力的规范和监督,也是一种关心和保护。抓好四项监督制度,坚决防范39种追究责任的情形,认真把握12种应当报告的事项,真正抓好“一报告两评议”结果的运用,按照离任检查的要求谨慎用权。由此,既可确保选人用人行为科学、高效、廉洁,也有助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三)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一把手” 在干部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负有重要责任。四项监督制度强调报告及时、查处有力、追责到位,能够及时对干部工作进行处错纠偏。既对领导干部提出了纪律要求,也明确了党委主要领导、组织人事干部、干部考核组成员需要承担的责任,务求履岗尽责,在其位,谋其政,推动干部工作科学发展。

二、深化五项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一)干部工作规范化。确立编制的“法制”意识,坚持在编制限额内调配干部,逐步消化镇长助理、组织员等职务。积极实施“四个差额”选拔干部,推行全委会无记名票决,组建了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集组织、群众、舆论为一体的监督网络。确立了凭实绩用干部、重用基层一线干部的用人导向,坚持不懈引入“赛场选马”,推动竞争性选拔方式科学化、经常化。

(二)初始提名公开化。一是扩大提名主体。除组织部门推荐提名、四大班子领导署名举荐、单位党组织集体推荐外,公开引入正职推荐和干部自荐,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二是推行空岗预告制。民主推荐前应向社会公布,增强提名推荐的公开性和针对性。三是实行民意否决制。提名干部须过民意关,初始提名人选从推荐和测评得票名列前茅的人选中产生。四是落实首提责任制。严肃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首提责任人”对推荐提名承担相应责任。

(三)民主推荐扩大化。一是推荐对象从职级向职位转变。根据不同职位编制相应的职位说明书,由群众根据职位要求权衡推荐。二是推荐数量从等额向差额转变。根据岗位特点,每个职位的推荐数量从1个扩大到3~5个,考察对象从1人扩大到2~3人,扩大干部遴选的余地。三是推荐方式从集中向分散转变。统一发表、现场说明、分散填写、限时收回,给推荐人提供自主表达意愿的空间,使民意不因客观推荐条件的限制而发生变异。四是推荐范围从内部向与社会结合转变。被推荐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本单位内部,也可以来自于社会各个单位、各个部门,谁更适合就推荐谁。五是推荐结果从封闭向适时适度公开转变。

(四)干部考核实绩化。规范考核内容,健全各类干部岗位职责规范,确定不同岗位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对镇(办)、市直委局和企业干部进行分类考核。

(五)公开选拔常态化。回顾巩义最近几年的公选历程,无论公选的规模还是层次,都在不断扩大、提高。在公选的机制上,也不断丰富和拓展。尤其是去年采用“三类五阶”公选43名科级干部,做法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的关注,并为社会所认同。

三、处理三个关系,狠抓四项监督制度落实

(一)正确处理全面落实与突出重点的关系。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既要全覆盖,更要单项跃升。“一报告两评议”不仅体现领导干部的选拔,还要推行到中层干部的任免。实施离任检查要做到不漏一人,不走过场,形成机制。既要强调四项制度之间的无缝衔接,更要强化关键环节的着力防范。

(二)正确处理坚持惯例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四项监督制度为干部选拔设置了“红线”和“禁区”,不得违反和突破。但也要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当前,要着重围绕“一把手”调整动议、提名推荐、组织酝酿、主持决策、监督管理五方面的权力进行程序规范,设立试点、制定制度、严格要求,着力解决用人不公、考察失实、民意失真等问题。

(三)正确处理监督约束与保护干部的关系。四项监督是手段,目的在于保护。应该从爱护、培养干部的角度,变责任追究为防范保护。规范县(市)区委书记的用人权,维护党委和组织部门的用人形象。作为“一把手”,在作出表率的同时,还要督促纪检、组织部门加大四项监督制度学习贯彻力度,指导制订有效贯彻措施,切实做到惩防结合,创造一个地方选人用人良好环境。

(作者为郑州市委常委 巩义市委书记)李公乐

营造风清气正选人用人环境

古往今来,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今年,中央出台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选人用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四项监督制度的颁布实施,有效回应了干部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制度保障,必将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加公开、更加透明。

深刻理解四项监督制度

四项监督制度相互配套衔接,构成了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把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都纳入了监督范围。通过细化政策界限、规范操作程序、明确追究措施,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主体不清、情形不明、追究不到位的问题,使责任追究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尤其是加强了对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督,明确了监督重点,抓住了关键环节,完善了监督方法,增强了监督效力,对有效解决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四项监督制度对选人用人者是一种制约,更是对选人用人者的保护,为选人用人者制定了正确履行职责的标准,也为选人用人者抵制不正之风、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提供了有力武器。

严格落实四项监督制度

四项监督制度颁布后,新密市委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纪检、组织部门全体人员进行了专题学习,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各级领导班子把四项监督制度作为 2

今年中心组学习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并与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干部读书竞赛、干部教育培训活动结合起来,在电台、电视台、党建网等媒体开辟专栏,编发手机短信,广泛开展宣传,进行知识测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对待选人用人问题上,新密市委严格按照四项监督制度和民主集中制的要求,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不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真正做到了程序合规、用人公正。新密市委明确提出“四条用人理念”:用那些能力强、作风正的干部,用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用那些勇于创先争优的干部,坚持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对广大干部“约法三章”:不准跑、不准送、不准要,凭德才、看公论、重实绩,决不让老实人吃亏、决不让干活人受气、决不让跑要者得逞,在全市形成了旗帜鲜明的用人导向,使广大干部增强了干劲、激发了活力。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坚持全委会票决制度,今年以来先后对16名拟调整重用正职人选进行了全委会票决;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规范干部选任初始提名,探索运用差额推荐式、首推责任式、组织点将式等多种方式,形成了多渠道初始提名、组织部门综合提名的长效机制。在选人用人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严格的监督措施,构建了电话、信件、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网络,拓宽和畅通监督渠道。在任前环节,坚持档案联审,相关部门联合对考察对象档案进行认定审查。在任中环节,实行考察预告制和任前公示制,大力整治拉票贿选问题。在任后环节,实行跟踪评议,了解新提拔干部的履职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单位群众民主评议,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警示谈话或诫勉。

做学习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模范

一个地方的用人之风正不正、干部风气好不好、事业氛围浓不浓,都和“一把手”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这次出台的四项监督制度,可以说每一项都关系到书记、每一条都激励约束着书记。贯彻落实好四项监督制度,必须突出“书记抓、抓书记”,在选人用人的酝酿、考察、研究、决策等各个环节,都要将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作为重中之重。作为县委书记,我一定要带头学习和模范遵守四项监督制度,确保相关规定得到严格贯彻落实。第一,带头学习、模范遵守。认真学习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时刻自警、自律。第二,带头履责、严格把关。坚持全面识人、科学选人、正确用人,把选人用人置于党内外的监督之下,用铁的纪律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努力建设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第三,带头自律、接受监督。带头严格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规定,做到未经上级组织部门同意,不越级、破格提拔干部,不集中大批调整干部,凡需报告的干部选拔任用有关事项必须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强化用人行为的自我约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监督、感情上真诚欢迎监督、行动上自觉接受监督,真正将四项监督制度落到实处,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和干事创业氛围。

(作者为中共新密市委书记)王铁良

突出导向功能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

中央出台的四项监督制度,对于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荥阳作为中组部干部监督工作联系点、省委组织部“科学规范与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和全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单位,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不仅有利于两个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且有利于 3

建设一支领跑发展、善建和谐、全心为民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

一、发挥表率作用,做贯彻执行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率先学习、自觉遵守、严格落实,做贯彻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一是率先学习。要认真研学四项监督制度,充分认识四项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四项监督制度的精神实质,自觉遵守四项监督制度的具体要求,以自己深学多思的具体行动带动班子,乃至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学习。二是自觉遵守。严格按照四项监督制度和《干部任用条例》要求,遵循选人用人的规定和程序,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履行选人用人职责,科学行使县市委书记用人权力。三是严格落实。要带头落实好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民主评议等,在思想上正确认识监督、感情上真诚接受监督、行动上自觉接受监督,强化用人行为的自我约束。坚持以坚决的态度同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作斗争,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加强教育引导,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贯彻落实好四项监督制度,就必须做好四个结合。一是与党委中心组学习相结合。把四项监督制度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集中学、系统学,市委组织部定期组织抽查会议记录和学习笔记,确保四项监督制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二是与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相结合。把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主题,深入查摆、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整改提高,提高领导班子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执行力。三是与领导干部读书竞赛活动相结合。把四项监督制度列入党员领导干部读书竞赛必学内容,引导学、督促学,增强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责任感。四是与干部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把四项监督制度纳入各种主体培训班必学内容,开展经常性培训,提高党员干部四项监督制度的知晓率。

三、突出导向功能,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

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就必须突出导向功能,坚持全面识人、科学选人、正确用人。一是严格选任标准。坚持在工作中识别、考察、使用干部,对完成目标任务、表现突出的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不得力、不作为、乱作为的要坚决予以调整;对失职渎职、临阵退缩的要严肃追究责任,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二是创新选任机制。要继续推行四大班子领导实名推荐、党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大会民主推荐、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市委全委会票决的公推票决办法。严格提名主体,强化初始提名推荐责任。实行领导干部推荐、党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三种提名推荐方式,改变以往的干部提名主要掌握在领导核心层、权力相对集中、提名范围窄等单一的做法,引入公开竞争机制,鼓励报名,公开竞争。严格“公推票决”,强化选人用人公信度。在提名的基础上,进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民主推荐、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市委全委会票决,邀请部分党代表和新闻媒体记者列席市委全委会,进行全过程监督。三是加大惩处力度。要对照四项监督制度,严肃查处用人方面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特别是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等腐败行为。

四、强化监督制约,增强制度落实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一要构建监督网络。充分发挥组织监督、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个监督渠道的职能作用,积极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网络化的监督格局,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整体合力。二要加大信息公开。在干部选任过程中,通过适当方式将空缺职位、任 4

职资格条件、提名范围、提名方法和程序、符合条件人选的基本情况和工作实绩、监督方式等内容进行公开公布,扩大群众的知情权,接受群众监督。三要扩大群众监督。健全和完善干部公示、谈话、组织函询、诫勉、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把干部选任、干部政绩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严把群众民主推荐关,充分考虑群众意见,保障群众选择权的有效落实。四要强化监督检查。健全和完善信访、电话、网络“三位一体”的干部监督举报平台,拓宽和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对群众举报的人和事,要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违规必究、失职问责,切实让群众看到成效。

(作者为中共荥阳市委书记)杨福平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为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了制度保障。县(市)区委书记作为党在当地执政团队的带头人,要带头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认真履行职责,为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用公平的机制选人。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以民主、公开、规范的程序选拔干部,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促进从“以人选人”向“以制度选人”转变,从“伯乐相马”向“赛场竞马”转变,从“少数人选人”向“多数人选人”转变。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把好“五关”:把好酝酿关,先定原则,后定人选,以岗定人,充分酝酿讨论;把好推荐关,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把好考察关,既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又听取普通群众代表的反映;把好集体决定关,严格按程序集体研究决定;把好任前谈话关,对新提拔干部进行任前谈话和廉政谈话,让其有压力、有动力,到新岗位上有激情、有干劲。

用良好的环境育人。干部成长的环境至关重要。要结合四项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坚持“选才、育才、引才、用才、爱才”相结合,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业”的浓厚氛围。要给舞台、把握用人导向。坚持“创业一线选人才、赛马场上论英雄”,凭政绩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按贡献排座次。要在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主战场来考察、识别和任用干部,真正让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创业的人有地位。要给任务、注重实践锻炼。要给环境、促进健康成长。对干部和人才培养,要“铺路子”,不断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为他们走上领导岗位、施展才华铺平道路;要“搭台子”,拓宽选人用人范围,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将优秀干部纳入组织视野,为他们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搭台架梯、创造机会。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在基层不事张扬、埋头干事,在艰苦环境中做出贡献的优秀干部要多理解、多帮助、多支持、多关怀,让他们各得其所、心情舒畅,进一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用健全的制度管人。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要围绕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根据领导班子建设和工作需要,研究制定干部管理和监督的一系列制度办法,推动干部退职管理规范化、交流轮岗正常化、公选差额安置制度化、后备干部使用严格化、素能测试常态化,提高干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行性。要建立“凡提必试”的制度,对拟提拔干部,除进行正常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等程序外,均进行素能测试。

用模范的行动带人。县(市)区委书记在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中地位特殊,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充分发挥好表率和带头作用。要带头加强学习、模范遵守。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干部政策法规,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的要求,带头遵守选人用人的 5

规定与程序,科学行使选人用人的职责与权力。坚持以最坚决的态度同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作斗争。坚持全面识人、科学选人、正确用人,全面履行选人用人的指导、监督、把关责任,切实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完全置于阳光下,公开透明、规范运作,公开选拔干部的标准、程序、结果及选拔对象的更多信息,旗帜鲜明地宣扬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要带头严格自律、接受监督。严格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规定,做到思想上正确认识监督、感情上真诚欢迎监督、行动上自觉接受监督,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作者为中共新郑市委书记)吴忠华

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贯彻四项监督制度要做到“四心”

在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中,县(市)区委书记的认识是否到位,推动是否有力,是否做到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于制度能否落到实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县(市)区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中要做到“四心”:

一、广泛学习、积极宣传,表“诚心”

对于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宣传,极个别领导干部或许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基层的干部群众如果掌握了详细的政策规定,就可能到处“找茬”,影响正常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形成不稳定的因素。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各级党委是主导者,但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开展广泛的学习,积极的宣传,使各级领导干部熟知四项监督制度,组工干部精通四项监督制度,广大群众了解四项监督制度,才能为制度的贯彻落实打下良好基础。只有真心把政策交给群众,实意邀请群众监督,才能表现出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诚心”,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二、坚持不懈,狠抓落实,立“恒心”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是对选人用人权力的规范与约束,它的贯彻实施,必然打破传统的权力格局,对惯性的思维和行为造成冲击。因此,它的贯彻落实必然会存在困难,甚至阻力。在具体落实中,可能有的人会搞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口头上落实,实际上仍按老规矩办事;有的人会贯彻落实不彻底,上级要求得紧了,就落实一段时间,上级不强调了,就反弹回老样子;还有的人刚开始贯彻落实可能很坚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信念动摇,最终又滑回老路。作为选人用人第一责任人的党委书记,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坚决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把四项监督制度看作防范自己在选人用人上出现问题的安全屏障,衷心拥护、真心落实。要树立坚持不懈、狠抓落实的“恒心”。

三、主动放权、接受监督,下“决心”

党委书记要想避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犯错误,就必须明确自己的权力边界,不仅不能一味揽权,还要学会主动放权。要有放权的决心与艺术,要有接受监督的胸襟与气魄。要舍得放权,懂得放权,善于放权。要痛下“决心”,真正让选人用人权回归集体、回归组织。一要把权力放给常委会、全委会,接受常委、委员的监督。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坚持酝酿、集体研究和无记名票决等好的制度。二要把权力放给组织部门,接受组织部门的指导、提醒与监督。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遇到自己把握不准的情况,要及时向上级组织部门请 6

示、报告,接受组织部门的指导。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要勇于接受组织部门的提醒与监督。在具体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属于组织部门的职权,应该由组织部门做的工作决不干涉,把权力充分放给组织部门。三要把权力放给群众,接受群众的监督。要畅通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渠道,拓宽参与范围,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干部提名、民主推荐、考察、任前公示等重要环节,自觉自愿地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四、引进竞争、阳光运作,强“信心”

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直非常关注,并且能够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说明干部群众相信我们党有能力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愿意帮助我们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如果有一天,广大干部群众对整治工作失去了耐心,变得漠不关心,那么我们就面临失去民心的危险。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选拔出更多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信心”。要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要坚持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识别干部、使用干部,树立干部在一线锻炼,在一线考察,在一线提拔的用人导向。把干部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拆迁改造、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中的表现作为考察干部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人员到项目建设一线跟踪考察。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

(作者为中共登封市委书记)王福松

做到“四个强化” 全面落实四项监督

四项监督制度的颁布实施,是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建设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县委书记处于县级领导班子和县域工作全局的核心地位,在县管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作用关键、责任重大,必须增强自律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带头贯彻落实好,认真组织实施好四项监督制度。

要强化学习教育,增强贯彻制度的自觉性。四项监督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重头戏”,要把学习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的前提和基础,切实抓紧抓好。一是领导干部要熟悉制度。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把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干部的重点,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干部培训主题班次、领导干部专题谈心谈话、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组工干部要精通制度。要加高标准,创新形式,采取举办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对组工干部进行轮训,查找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为四项监督制度的正确执行奠定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要强化宣传引导,营造维护制度的舆论环境。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四项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扩大干部群众的知晓率,提高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二是引导干部常怀敬畏之心、公正之心,增强干部的制度意识。注重运用制度和机制遏制各式各样的“潜规则”、抵制方方面面的“说情风”、破除形形色色的“关系网”,扫除干扰和影响四项监督制度执行的各种路障,确保四项监督制度的有力实施。三是注重发挥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制度的表率作用。四是创造条件全力支持和鼓励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执行 7

监督制度。五是建立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正确引导舆论指向,努力为四项监督制度的执行营造良好氛围。

要强化改革创新,增强制度执行的实效性。一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始终把握“以科学发展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政绩、以招商引资论本领、以贡献大小论奖惩”的用人导向和工作导向,把真正干事创业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用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广大干部埋头苦干、干事创业。二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各项制度。要积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推荐环节改革,逐步建立起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初始提名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全面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继续实行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加快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

要强化跟踪监督,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坚持自我监督、上级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带病提拔”、跑官要官等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的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做到事前请示,事中沟通,事后报告,自觉接受上级组织部门的监督;建立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抓好问责和惩戒,形成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的合力,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作者为中共中牟县委书记)崔绍营

第五篇:环境政策

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三大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八项制度

一、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通过签定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明确了一个区域、一个部门及至一个单位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者和责任荡围,理顺了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关系,从而使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能够得到层层落实。这是我国环境环保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是我国在总结近年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通过定量考核对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三、污染集中控制

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所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污染集中控制,应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依据污染防治规划,打基础安照污染物的性质、种类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以集中治理为主,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效果。

四、限期治理制度

限制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区域采取的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及治理效果的强制性行政措施。

五、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按照国家的规定和标准,缴纳一定费用的制度。我国从1982年开始全面推行排污收费制度到现在,全国(除台湾省外)各地普遍开展了征收排污费工作。目前,我国征收排污的项目有污水、废气、固废、噪声、放射性废物等五大类113项。

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止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质量预断评价,是指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或其他开发建设活动,事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为防止和养活环境损害而制定的最佳方案。

七、“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八、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指凡是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按规定程序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所拥有的排污设施、污染物处理设施及正常作业情况下排污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的一项特殊的行政管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是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础。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方式等的一项新的环境管理制度。我国目前推行的是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

下载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效能建设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小编整理]

    如果把一个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作一个放飞的“风筝”, 基层党委、政府要做的,就是要搭建让“风筝”飞得更高的平台,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打造同舟共济的和畅环境......

    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保障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蓟县)

    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保障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 天津市蓟县村镇银行于2008年5月12日获准筹建,于2008年8月26日正式开业,是当时天津市金融创新20项重点工程之一,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

    如何打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如何打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班主任要建设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优秀班集体,就必须依靠一支素质良好、认真负责、积极肯干、能独立高效开展工作的班干部队伍。因此,在班级管......

    统筹规划蓝图 打造良好开局

    统筹开展工作 打造良好开局—董店乡2015年第一季度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董店乡党委、政府,欢迎大家到董店乡检查指导工作。下面车辆将进入我们董店乡......

    如何打造良好的班风

    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风 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气,也是班级工作方方面面的体现,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良好的班风对班级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行......

    心理健康教案-打造良好人际关系

    第五届(暨首届青爱杯)江阴市中小学、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会课比赛教案集(2013年) 打造良好人际关系 江阴市商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对象】中职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45......

    如何打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如何打造良好的团队氛围良好的团队氛围无疑是提高团队活力、增强团队凝聚力的保证。那么,如何打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呢? 如何打造良好的团队氛围?这是困扰许多团队管理者的问题之......

    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保障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蓟县)(5篇)

    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保障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 天津市蓟县村镇银行于2008年5月12日获准筹建,于2008年8月26日正式开业,是当时天津市金融创新20项重点工程之一,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