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经验和做法(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23:3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州市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经验和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州市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经验和做法》。

第一篇:常州市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经验和做法

常州市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经验和做法

发布时间: 2007-05-28 15:04:57

2006年,常州市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常州市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确定的改革任务,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特别是在建立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建章立制,进一步明确城市长效管理的要求

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完善城管长效管理机制,创造全市人民受益并长效保持的环境,是造福人民群众的有效途径。

1、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我市针对城市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道路保洁纠纷、商店文明卫生、马路随意设摊、车辆违章停放、建设工地扰民等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机制的意见》、《市政府关于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的意见(试行)》等规定,对城市管理中的日常保洁管理、“五小”行业管理、市场管理、城市交通管理、道路容貌管理、市区河道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建设工地管理等十三方面工作,进行具体分解,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主体。

2、细化标准,强化考核。为了确保城管长效管理落到实处,专门成立了由市14个职能部门组成的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委员会,负责对五个城区城管长效管理工作进行考评。为提高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市考评委结合市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考评内容和要求,在反复征求各区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各辖区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

考评办法》、《各辖区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计分细则》,为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启动城管长效管理考评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机制,切实把城市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城市建设管理,关键在建,根本在管。其核心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确保城管长效管理落到实处,必须进行创新机制。

1、实施重心下移,落实属地管理。以前我市城市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严重。城市管理权限和管理资源的配置分散在市、区和建设、城管、文物、园林、公安等管理部门,使城市管理和执法部门职能交叉,出现了多头管理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努力深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管体制改革,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要求,强化街道在城市管理、乡镇在农村环境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了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市级有关部门负责研究拟定市容管理法规、规章和行业政策;编制市容管理专业规划,依据规划指导和监管等。将道路绿化、养护作业权下放到城区,实行属地化管理。城区负责辖区内市容管理和综合执法。将过去由三支队伍管一条道路,改为由一支队伍“捆绑式”管理。

2、强化高位监管。对各区、各部门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天天检查、月月点评、年度考核,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公布考评结果。区、街道(镇)也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形成三级考评体系。

3、建立城市管理指挥平台。组建常州市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各区和涉及城市管理的部门建立二级平台,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和

协调,保证城管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4、完善城市管理保障。重点落实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经费投入保障。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落实城市长效管理机制所需要的经费,每年从市、区土地收益中划出专项资金,弥补目前城市维护费的不足,保证各项长效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是工作人员保障。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要求和进一步完善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需要,适度调整、设置或明确相关机构,适度增加编制,充实人员。凡需增加或配置人员的工作,市相关部门和各区进行统筹兼顾,一并做好安排。

5、建立及时整改机制。落实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关键在于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各城区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完善管理机制,逐条进行整改,问题整改率达90%以上。市各职能部门下放职权,分解责任,层层考核,高位监管。市城管局在扩大日常保洁一体化范围的基础上,延长了市区主要道路的保洁时间;市卫生局全面出动整治“五小”行业,新发放卫生许可证2113家,持证率达到76.44%;市工商局制定市场基础标准,配合市经贸委做好菜市场改造工作,逐步推行标准化管理;市园林局合理界定市、区两级绿化管养范围,强化以区为主,属地管理。

三、深化改革,探索多元化城管设施投入管养方式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除了要建立制度、创新机制、严格考核外,还必须探索多元化城市管理投入和管养方式改革,基础

设施、公共服务等公益事业必须政府投资,可以市场化营运的管养服务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确保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落到实处。

1、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入力度。结合新一轮城市建设三年纲要的实施,有序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完善中心城市路网,进一步打通小支路、断头路和瓶颈路段,加强背街里弄等的维修及改造,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加快交通管理科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技水平,进一步扩大摩托车禁行区域,增加公交车辆道路资源供给;加快推进江边污水处理厂二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一批污水、环卫设施工程建设,增强城市环境服务能力;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开放市区所有公园,实施八路八口绿化改造,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整治步伐,专门出台了老小区改造政策,制订了分年度的改造计划,从2003年初至今,全市共投资3亿元,整治中心城区52个较大规模的老小区,面积达570万平方米、共2320幢房屋,直接受益人口达到40万人。该项工程在受到老百姓普遍拥护的同时,受到国家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嘉奖。

2、探索基础设施管养运作方式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的要求,加快市政设施维护、城市绿化养护、道路清扫、垃圾清运保洁、公厕管理等工作的市场化营运进程。首先,对新增道路清扫作业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招标。其次,对原有道路开展市场化发包试点。将我市天宁区作业范围内的总计32.4万平方米的17条市区道路清扫权进行市场招标采购,通过市政府采购中心,经严格的评标和定标,苏州市虎丘环境卫生管理站获得了该标段为期一年的清扫保洁权。试

点工作成效显著,为大面积推开市场化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对中心城区的24条主干道实行一体化保洁作业试点,统一作业主体,将快慢车道、人行道几绿化带清扫保洁实行“一把笤帚扫到底”;第四,选择了局前街街道进行了街巷里弄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试点,采取划片方式面向社会发包。

3、六管齐下推进“公交革命”。一是降低票价,实惠市民,快速公交车、空调车要和普通车实行同一票价;二是增加车辆,提高档次,今年新增215辆空调车,市区范围内要逐步全部改为空调车;三是科学规划,优化线网,做好远期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以及近期的快速公交规划;四是专道提速,确保准点,辟出公交的专用车道,规划建设快速公交,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保证公交车的按时准点;五是常武地区,公交一体,提高乡镇和村的公交覆盖率,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六是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公交车的软硬件环境要让群众满意,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同时,加快公交场站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市民候车环境,推进红梅公园公交中心站、常柴桥公交回车场、丽华南路公交回车场、一公司停车保养场及凌家塘修理厂等公交场站及一批老旧站房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同时,对延陵路、常澄路等27条城市主要道路上的255座候车亭及附属站牌设施全面进行了更新,极大的改善了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差的状况。市财政对公交的补贴和建设投入将由2006年的1亿元增加到7.5亿元。

4、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为了促进停车场的建设和规范管理,我市出台了《常州市市区机动车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办法》,市政府成立由公安、规划、建设、城管部门组成的综合整治办公室,被挪作他用的停车场恢复了停车功能;首批向社会开放了41家单位停车场,市区公共停车泊位增加了3300多个,比原来翻了一番还多;还规划在市区新建12座停车场,其中包括6座停车楼,新增3000多个停车位。新建停车场将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公开招标,谁投资,谁得益。

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机制启动以来,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围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建设常州城、造福常州人”的目标全面展开,城市面貌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已显示出实在的效果和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春节期间,“新体制”威力突显,道路日常保洁、城市交通秩序、菜市场管理等方面明显提高,全市人民有目共睹。2007年全市上下将“巩固提高,再攻难点”,即攻克“五小”行业、城郊结合部、市区河道水环境、住宅小区管理“四大堡垒”。一是“五小”行业管理。“五小”行业面广量大、情况复杂,要坚持标准、实事求是,妥善处理实际问题。通过降低门槛,帮助规范;逐家过堂,完善设施;全员培训,全面达标;监督检查,严管重罚等方式管理。二是城郊结合部管理。做到拉网式查,地毯式清,包干式管,重点地区严。三是河道水环境治理。做好河道分类、制定标准、包干负责、组织会战。四是住宅小区管理,主要是物业管理落实到位。确保2007年5月1日前大见成效,9月28日前全面达标。

第二篇:规范城市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城市建设管理监察的执法历史不长,从其诞生之日起至今也不过有20余年的历史。肩负着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市容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违章违规的查处职能,面临着点多、面广、线长和工作量大的局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窗口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其诞生之初着烙下了先天不足的印记,是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长期处于分散、多样、无序的状态,且大多数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仍处于委托执法的地位,给许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弊端。笔者根据执法局的要求就德化县城市管理监察工作情况作了深入的调查,结合自身工作岗位的实际和工作实践,得出以下结论:

一、如何看待“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含义。到目前为止,对什么是城市管理,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立足现代城市的客观实际,并借鉴国际上城市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城市管理应是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互动合作,整合各种资源,实现高效协调运行和各项功能正常发挥,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活动。

所以,城市管理的目的是维持城市高效、协调运行和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城市管理的水平最终要体现在管理的效益上,即是否以最低的社会和经济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整合城市资源,实现城市高效、协调运转和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对象敏感。城市管理的执法对象极大多数是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以及孤、寡、残疾等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从事着最简单的商品买卖活动,维系着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其艰难处境易博得市民的同情和谅解;加之部分违章者自身存在的陋习,使其对城市管理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抗法。执法中稍有不慎,执法人员便会成为众矢之敌,引来路人围观、起哄。令执法人员进退两难。

2.司法保障不力。在具体执法中,大案要案很少,多数案件处罚数额较少,难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使违章者抗法有了可乘之机。由于城市管理执法不具有人身强制权,又缺乏有效的司法保障,在遇到现场纠纷时,极易发生围观、拥堵,执法人员往往势单力薄,孤掌难鸣,有口难辩。如遇到暴力抗法时,求助于公安,公安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视事态为一般的打架斗殴处理,从而降低了城管执法的严肃性,造成了极不好的负面影响;严重则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3.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有关城市管理法规虽然较多,但仍不够健全。一是城市管理的有关条文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中,没有一部独立完备的城市管理法律;二是现有的法规不够完备,可操作性不强,有些城市管理法规对某些行为只有禁止性条款,没有详细的处罚规定,执法工作难于落实。如流动摊贩的管理,就缺乏具体的条文;三是立法空白或立法不配套。如摩托车出租扰乱客运市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既影响市容,又阻碍交通。但对其进行处罚时,却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令执法工作无所适从。

4.市政公用设施的不配套和城市功能的残缺,孕育着城市管理的好与坏。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入,使得城市人口逐年增多。而这些人,一无雄厚的资金开设门店,二无专业技能受聘于单位从事固定的职业,他们为了生活只能凭自己微薄的经济从事最小的商品买卖生意,从而流落于街头巷尾,占道经营,用获取的薄利养家糊口,跟我们的执法队员开展“游击战”,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我们的执法人员去管,他们首先的回答便是,“不准在街头巷尾卖,叫我们到哪里卖”,这一简单的回答,反映出一个城市功能完善与否。如果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有配套的各种公用设施,健全的专类市场,齐备的环卫基础设施,使那些为生计所迫的占道摊贩、乱停乱放的各类车辆“有场可进”、“有市可归”。那么,城市管理的矛盾就会少得多,从而城市的文明程度将很快得到提升。

5.执法力量薄弱,目前我们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力量和后勤保障状况与工作任务要求还不适应:一是执法人员不足与执法任务繁重不相适应;二是经费短缺,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三是必须的执法装备不足和办公设备较缺。

6.队伍素质不高。由于城建监察执法队伍是地方性组建的,其编制受到限制,而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仅靠在偏人员管理发展的城市,人力严重不足,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1、改革现行执法体制。抓住目前国务院清查统一各执法队伍服装和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时机。首先,从改革体制入手,改变自下而上成立执法队伍的现状,把各地的执法队伍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现有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纳入公务员系列,统一实行省或市(自治区)“垂直管理”,便于异地轮流执法,打破长期在本地执法有人情关系,束缚执法队员想干不敢干的格局,有利于加大执法力度,从而树立执法队伍新形象。其次,借鉴部分城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成功经验,在规定时限内全面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执法体系。第三,着装的统一应纳入规范化管理,建议先由建设部统一标准(款式、颜色、标志等),报国务院批准,列入执法着装行列,以避免同一支执法队伍着装混乱的现象。

2、建立司法保障体系。在具体的执法工作中,暴力抗法事件频繁出现,仅依据现有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规及规章,城市管理部门难以独立解决此类问题,因此,借鉴部分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建立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与公安协同执法的执法机制,既可对违章者形成震慑,又可随时调处城市管理执法中的各种纠纷,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可与法院联合成立“城市管理事件执行机制”,专门对拒不服从城市管理行政处罚的实施强制执行,快速稳妥地解决执法中的执行难题,切实维护执法的严肃性。

3、完善法律支撑体系。首先要把“城市管理”这个新生事物在法律意义上明确下来;第二是城市管理机构的设置应有法律依据和相应的执法主体地位;第三是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应有确切的法律支撑。解决上述问题应该看到,现在使用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规及规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与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发展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且各地出台的一些规章、规定又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不具备强大的民意基础和足够的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根据新的形势和条件加快城市管理立法,对原有的法规、规章进行修订。修定时需根据综合执法试点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成功经验,并考虑大中小各类城市管理执法的各种因素,尽早出台专门的城市管理法,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统一的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法律体系,同时,要重视城市管理中的执法和监督,要加强各种制度建设,避免执法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行,保证依法行政,防止徇私枉法,以言代法的行为。

4、明确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职能权限。“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这是人皆知晓的,但是在全国极大多数的市、县仍然沿袭着原先的建制,城市管理执法机构隶属于建设局,重建轻管的现象依然存在,建设局既是城市建设的实施主体,又是城市管理的执法主体。一方面履行着监督建设活动的各种违章、违规行为职能;另一方面自身又承担着加速城市建设的任务。这样,既当裁判,又是运动员的建制,难于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理顺关系,明确职能权限,将有利于城市管理步入法制化的轨道。

5、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执法”也只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毕竟现在很多让城市管理工作者为难的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和行为主要还是因经济、文化条件和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故意违法的人和事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是少数的。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如何采取一些更具有人性化和人情味的管理作方法来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这正是我们城市管理工作者应该探讨和追行的目标。

首先,加强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并力争建设得更多更快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充分满足老百姓的合理需求,消出一些影响城市环境的现象和行为产生的根源。

其次,根据城市的区域功能、交通流量等因素,在城市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下,为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应考虑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提供部分场地及次要街道,通过审批、核准、许可、支持等行政管理手段,让一些弱势群体有谋生之希望,真正体现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教育和监督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经营行为,使其树立自觉爱护城市环境卫生的意识,以引导的方式逐步规范和提升城市的品味。

6、全面提升依法加强城市管理水平。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提高工作效率。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立足本职,奋发有为,积极主动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特别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实践中,要坚持以民为本、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范围,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完善监督制度,理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与专业管理关系,增强执法为民的自觉性,让人民群众不仅在理智层面上认同并接受执法权威,而且在情感层面上尊重并信仰执法权威。要高度重视行政执法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经常开展换位思考,加强行政执法机关的窗口建设,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要正确认识城市管理工作在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作用,实现发展思路再创新、体制机制再创新、工作方式再创新,全面提升依法加强城市管理水平。

7、营造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城市管理单靠城建监察执法队伍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使各单位、市民主动参与城管工作,协助城管工作。因此,必须在深化服务上下大力气、做大文章。一是加大对城市管理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向单位、市民广泛宣传,使城市管理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促进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要主动贴近群众,做好自身的服务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管理部门既是城市文明窗口的管理者,更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要经常到各单位、门店、居民当中征求意见,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三是要加强同横向、纵向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协调,集中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第三篇: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高效能的城市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扩大城市功能空间,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升城市对资源要素的聚合力和功能的辐射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市以创省级卫生城市、创一流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改造旧城、开发新区、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成果斐然,为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奠定了基础。但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环境卫生不洁、违法建筑等“顽症”仍有不同程度的反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些问题?通过深入城市管理一线调研,我们感到,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只有进一步转变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

一、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关系到千家万户,大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小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具体到个人利益。城市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矛盾和问题无时不在,主要表现在:

(一)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屡禁不止。一些违法者根据城管执法工作的规律,采取“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迂回游击战术,与执法人员打“时差战”。也有一些违法者针对城管执法中的薄弱环节,钻执法空子,采取“打擦边球”的战术,在商店门前摆放的三轮车上卖物品等,城管来了就暂停经营,“老鼠躲猫”的“拉锯战”屡见不鲜。

(二)对违法事实拒不承认。在具体的工作中,城管执法人员往往不是违法者实施违法行为的第一见证人,这给调查取证工作增加了难度。现场的群众由于是熟人或是害怕报复或是同情违法当事人(大都为弱势群体)或是仇视城管等感情色彩原因,往往不愿意作证甚至还为违法者帮腔。执法人员虽然知道违章者在狡辩,但就是拿他没办法。

(三)“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在日常劝导教育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一些小商贩或商店经营业主在违法事实真相面前,摆出一副可怜相,道出要养家糊口等各种充分理由,并虚心接受执法人员的教育,给人唯一的感觉就是认识错误的态度非常好,但换个地点又“重操旧业”。

(四)暴力抗法时有发生。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与被管理人员发生摩擦是在所难免的。有些管理相对人的素质相当低,任你“动之与情,晓之与理”,就是我行我素,唆使家人或社会上不明真相的好事者,对城管执法人员撒泼耍赖,故意将违章物品捣坏或躺倒在地上(有的甚至躺在执法车辆下),或者说,一边喊着“城管打人”,一边主动袭击执法管理人员,致使执法工作无法开展,事后还到效能、人大等监督部门“莫须有”投诉城管。据调查,暴力抗法事件发生地多在市区繁华区域的五一桥、五四路、铁路供应站附近等路段,发生时间多在夜间执勤,发生的对象多发生在工作认真的执法人员身上。

(五)交通秩序混乱。我市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将市区道路施划大量占道停车泊位,但部分驾驶人员随意停车现象还大量存在,随意上人行道;非机动车辆和摩托车停放无序,横七竖八停在商店门前或是占用盲人通道;载客摩的蜂拥在斑马线两端;摩托车修理行业占道修理等影响市民出行现象普遍存在。

(六)环境卫生状况差。2011年,芒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响亮省内外,创建过程中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形象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好景不长”,现在环卫设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市民随地乱扔垃圾、商店随意将垃圾堆放到人行道上、违章饲养家禽家畜的现象严重,成了社会评论焦点。

(七)违法建设现象难绝。一些小区或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私自占地或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未拆的违法建筑“步步为营”扩大建设规模,在屋顶上违法建设搭盖现象依然严重,影响了建筑物整体景观和空中美景。

(八)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大城管意识,公安、工商、城管、卫生等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大局

意识、协作意识不够,对职能交叉的问题无人“抱养”,相互推诿,削弱了城市管理力度。

二、城市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既得利益驱动。流动商贩占道经营是市场规律的产物,流动商贩占道摆摊设点逃避各种税费,以低成本赢得经营成果。商店经营业主店外经营,以获得经营场地和烘托浓厚的商业气氛,赢得不正当竞争力。部分市民的私利心态重,“只顾小家不顾大家”,在房前屋后擅自违章搭盖饲养家禽家畜或出租收取租金,污染环境卫生和破坏市容环境,周边居民怨声载道。

(二)市民素质良莠不齐。随着我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农民进城定居,外来农民工、下岗工人及残疾人等城市底层的弱势人群占相当大比例。客观上使这类人群通过违法乱搭乱建,改善居住条件,占道经营摆摊设点,靠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维持生计。部分市民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差,乱扔垃圾、乱倒垃圾和随意乱停放车辆的行为习惯成自然,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的行为犯不了大法观念,法律意识淡薄。

(三)部门配合不力。由于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多,又因我国法律体系复杂,职责分工存在交叉和划分不明确,从而制约、弱化了城市管理的职能,由此而使相关部门你推我、我推你,其结果是大家都不管,或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有利益的事,大家都争着管,没有利益的事,大家都不管。

(四)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城建监察部门是城市管理专业队伍之一,在城市管理方面充当重要角色。目前,我市城管大队人员由于受到编制、经费等因素限制,人员很难流动及培训、教育,因此造成个别队员素质较低、执法水平不高,工作方法单一,不讲究执法技巧,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影响执法效果。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管理面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加,行政执法所用的车辆、通讯装备较为落后,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现有的城管队伍已经滞后于目前快速发展的城市管理的需要,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正常运行。

(五)执法环境不佳。许多群众甚至部门单位的个别领导同情违法者,对城管执法人员的行为不理解、不支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偏向管理相对人等弱势群众;市民群众在自身利益未与城管执法冲突时又对执法工作要求高,评头论足。

三、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市城市管理需要科学、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需要。

(一)树立大城管理念。因城市管理工作的广泛性、经常性、长期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城市管理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所以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出发,坚持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理解、齐心协力、多管齐下。城市管理委员会及城管办,在发挥领导、协调、监督检查职责基础上,要着眼调动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协作能力,推行违法违章行为“抄告”、“责成整改”制,当好“转换器”,将掌握的问题及时下达给有关职责部门处理,建立良好的城管运作网络,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局面。

(二)严把行政许可关。严格控制门店审批,从源头上杜绝店外堆放、经营、作业现象,转变过去占道收费管理为占道处罚管理。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关于加强市区城市长效管理的实施办法》的要求,严把行业准入标准和我市市区路段行业设置控制要求,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扫清障碍。在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规划建设的同时,应同步考虑公厕、垃圾中转站、公交车站、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其数量足够且分布合理。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参与开工前的规划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对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实施人性化管理。一方面要根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张贴现象,严管,规范次干道,加强城区主次干道、社区、居住小区小市场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又要照顾残疾人和下

岗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协调民政、残联、社区居委会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开办福利厂吸收弱势群体就业,切实解决其生活出路,使其不再从事违法违章经营等。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仍停滞在粗放型管理模式,紧盯几个蔬菜水果摊,偏重于大的建设项目批后跟踪管理等。应从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化,一要根据路段所处地域环境不同划分为示范街(步行街、燕江东路、燕江中路、新西路、新府路)、严管街(燕江南路、五四路、江滨路、中山路、南坑路、国民路、大同路)、监管街(大小街、解放路、东坡路、新安路、巴溪大道),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化管理规定;二要统筹兼顾,全方面、全时间段监管;三要有数字观念,用数字来衡量管理是否达到标准;四要精细管理手段,采取“盯、守、防”的方式,执法人员做到“四勤”,即眼勤、手勤、脚勤、嘴勤,将违法、违章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五要杜绝城市管理工作时紧时松的现象。

(五)强化集中整治。营造严管重罚声势,形成高压管理态势,震慑违法当事人,遏制违法行为蔓延势头。随着我市建成区的扩大和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部分人为在拆迁改造中获取政府的巨额补偿,乱搭乱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城郊村,执法人员在强制拆除时易遇到围攻和暴力抗法。为打击违法者的嚣张气焰,应组织国土、房管、建设、公安等部门集中拆除违法建筑和违法搭盖,展示出行政执法队伍的声威。市城管办立足标本兼治的原则,集中执法部门力量,拎成一股绳,重点治理反弹严重的“顽症”,将整治与日常化管理纳入双轨管理机制,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

(六)改革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按照“统一管理、权责一致,条包块管、以块为主,强化城区、立足社区”的原则,建立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把城市管理任务落实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管理为基础,各有关部门的职能管理为支柱,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协调作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可以探索环卫、市政、园林养护的企业化管理模式,通过招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管理和运行效率,让政府部门从具体管理转为日常监督。

(七)打造特色城市管理品牌。作为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广大市民的城市管理,应抓住有利时机,深度挖掘,高度提炼,形成符合城市精神的特色城市管理品牌。我市的商业步行街就是一条典型的特色管理品牌街,用品牌服务吸引市民,用品牌服务吸引商家,用品牌效益促进发展,用品牌形象赢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真正实现“城市管理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境界。

(八)强化城管队伍建设。一是强化队伍素质教育,提高执法技巧,规范执法程序,不断提高队员的执法水平;二是实施量化考核,明确路段、明确人员、明确标准、明确责任、明确目标;三是推行未位淘汰待岗制,增强队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改进执法队伍的工作作风;四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管好、用好城管干部,要逐步建立起城管人员优胜劣汰、能进能出、交流轮岗等制度,弘扬队伍正气,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职业精神;五是政策倾斜,充实执法力量,城管人员参照公安民警提高福利待遇和完善执法设备,提高执法科技含量。

(九)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要依靠社区、学校和新闻媒体作用,积极引导从自身做起、从娃娃抓起,广泛宣传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浓厚的城管氛围,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宣传部门要开辟专题栏目,进行全方位报道,对破坏环境和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要及时曝光,提高广大市民自主管理、自我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市民关心、支持、理解、配合、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为城市管理工作和行政执法创造良好环境。

第四篇: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城市管理

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城市管理

井研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北至成都140公里,西至乐山35公里,东南至自贡118公里,幅员面积840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井研古城“蒲亭”,历史文化悠久,被誉为“天府灵秀”。县城研城镇依山傍水,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辖6个街道社区,文化、教育、卫生、生活设施基本完善,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

近年来,随着大陆新希望集团、香港大中华等一批知名企业集团的落户,以及一批本土企业的崛起,井研盐卤、食品、轻纺、机械等产业优势日益凸现,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但同周边区县相比,在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资源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经济方面,井研还存在较大差距。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目标,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应以此为突破口,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着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全力打造“西部盐城,靓丽井研”。

一、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是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的重要保障。而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目的在于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提升井研的对外开放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为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一)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可以促进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

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它涉及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布局,具体说,它涉及到城市的生产、生活、商贸、文化娱乐、教育科技、环境保护、市容市貌、市政建设、交通运输、治安秩序等等,可以说涉及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卫生建设同步进行的战略思路。立足创卫,把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放到城市建设的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之中,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把建设、治安、秩序、服务、交通、绿化、亮化、美化结合起来,以最大的努力和决心实施高规格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使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和提高。

(二)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是提高城市市容卫生水平的重要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城研城镇也加快了发展步伐,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人口增加、城市扩大、交通拥挤、城市基础设施和卫生设施不完善……加上城市居民的卫生观念、卫生习惯、城市的市容市貌、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都同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不相适应。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就是用目标、检查、评比、竞赛的方法,推动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的水平。

(三)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造福民众的一项重要工作

市容卫生水平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志。更重要的是,市容卫生水平的好坏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正是为城乡人民创造一个整齐、清洁、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实际工作,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实事、好事,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党和政府造福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市民传统卫生意识落后

县城研城镇是由一个西部内陆小镇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目前县城聚集人口7.2万人。在7.2万聚集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步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由于农村固有的环境和条件限制,造成部分市民小农意识比较浓厚;旧城市民则受传统的小商品经济的熏陶和影响,小市民意识比较浓厚,而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城市意识、现代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比较淡漠。近年来虽然进行了市民文明守则、文明卫生知识教育,但教育不够全面、深入,没能从深层次上触及每个市民的心灵。人们的文明卫生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影响了市民形象的树立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二)城市建设和管理滞后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近年来城区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太多,给市民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给实施长效管理带来许多困难,落后的基础设施现状,客观上成为市民陋习难除的隐形保护伞。二是城市管理水平滞后。井研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流动人口多,暂住户多,管理难度较大,加之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管理办法和措施。三是城市管理体制不完善。这也是城市管理水平滞后的重要原因。目前城市管理条块之间、条条之间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是职责不清、责权利不统一。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行政许可随意放宽条件,只批不管。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的开展已经为城市管理的加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摸清底子、找准路子、理顺体制、强化管理需要一个过程。

(三)经济相对落后

近年来井研的经济发展较快,成绩显著,但同周边发达的区县相比,井研经济还比较落后,人均收入还比较低,人们的文明素质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成为居民文明素质难以提高的基础性原因。经济相对落后对我县对外形象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

三、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对策和措施

(一)领导重视

各级各部门领导要把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作为实现井研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从领导力度、组织措施、工作步骤、经费投入等方面作精心安排和部署,这是我们实现创卫目标的根本保证。第一做好组织领导。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前提和关键,要把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既贯穿于创卫工作的全过程,又覆盖创卫工作的每一项内容,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第二做好组织协调。在实现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都会遇到困难和矛盾,这需要政府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去解决。第三做好经费落实。多方筹资,加大资金投入,是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必要条件。

(二)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也是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治本措施,基础设施搞不好,市容环境卫生难以巩固。因此,应根据井研的实际情况,对照《四川省卫生县城标准》,做好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案,确定各方责任,多渠道筹措经费,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大为改观。

按照县委、县政府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争创省级卫生县城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要积极转变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治城为民”的宗旨,用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实现由单一管理向多元管理、由突击管理向长效式管理、由行政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转变,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第一加快城市综合管理的立法进程,形成一整套层次有序、相互衔接、较为系统的城市市容卫生管理规范。第二积极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狠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的建设,整合城市管理执法力量,努力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平。第三对违反城市管理和卫生法规、规章的行为,必须按有关规定处罚,用法治的手段促进市民卫生意识、卫生行为、城市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和提高。第四积极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治城为民”的城市管理理念。

(三)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市民的卫生意识和城市意识

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同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需要广大群众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但由于长期形成的诸多历史原因,许多市民的卫生意识、城市意识还很淡漠,还未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乱停乱放的行为还相当普遍。因此加强文明卫生知识的宣传,既是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过程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也是一个基本的工作方法,只有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市民认识到卫生与自己利益和城市利益的关系,树立社会大卫生观念,强化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积极投入到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中去,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才有扎实的社会基础,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宣传动员是一种大宣传,宣传部门要和工、青、妇等组织配合,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工具,造成一种舆论声势,形成有利于创卫的社会环境。报纸、广播、电视尤其要发挥新闻媒介传播快、影响大的优势和各自的特点,用组织讨论、表扬与批评、现场曝光等形式,起到舆论动员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四)上下齐心,共同参与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对改善居住条件、交通秩序、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既是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要求,也是全县人民的意愿。县委、县政府作出争创省级卫生县城的决定顺应了全县人民的愿望,一定会深得群众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有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全力支持,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就有了最可靠的保证。

第一,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既是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因此,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发挥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应有的表率作用,带头作用,从而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精神,投入到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去。

第二,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能否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是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关键,关系到我们创卫工作的成败。一定要把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与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结合起来,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动员,帮助群众正确认识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重大意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更要以高度的政治热情,要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实际行动,团结和带动全县人民,加快推动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促进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取得最后胜利。

总之,能否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工作目标,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指挥等综合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同时,也是对全县人民整体素质的一次重要检阅。只要广大干部群众动员起来,团结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建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从而顺利实现争创省级卫生县城的奋斗目标。

井研县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局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各地城市管理的经验做法

安阳市殷都区实行“3+N”城管新机制

“3+N”中的“3”指“干、管、罚”三支队伍,“N”是指由上级领导和部门检查,区主管领导和部门检查,新闻媒体监督,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共同构成的一个监督检查体系。

1、“干”的队伍专业化。“干”的队伍主要由区环卫处和招聘的保洁公司组成。殷都区原有环卫队伍的基础上,采取“政府出钱买服务”的方式,以乡办和相关部门为主体,每年投资一千余万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市容卫生保洁、秩序协管、绿地管护、农村公路养护、垃圾清运、公厕保洁等6类8家专业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

2、“管”的队伍日常化。“管”的队伍主体是各乡办及其所负责的“城管联合执法队”。各乡办联合执法队成员包括乡办自身的城管办专职人员和区级下派到各乡办的城管扩充人员、行政执法、工商人员。联合执法队由所在乡办统一协调、调度、指挥,负责对“干”的队伍(保洁公司)检查考评,并对日常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纠章、整治。

3、“罚”的队伍制度化。“罚”的队伍是以区执法局为主,抽调城管、卫生、质监、文化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一支财政全供的专业巡查队。狠抓日巡查、日通报、一月一考核、两月一奖惩制度的落实。对发现的各类违规违章等问题,根据情节轻重,用亮黄牌、红牌的方式进行警告、纠章、限改或处罚。

4、“大众”队伍正规化。殷都区尤其注重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城市管理,结合“争当十大员、为民促发展”、“诚信殷都”建设和“十佳标兵”评选三大举措,动员4万名“十大员”、连带16万人参与创卫,为“五小门店”建立创卫诚信档案,评选“创卫十佳标兵”,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创卫的积极性,使广大群众由城管创卫工作的旁观者、议论者转变为建言献策者、参与者,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正规化的生力军。

— 1 — 南宁市兴宁区城市管理的具体做法

(一)细化工作责任。实行“属地管理、领导挂帅、责任包干”的方法,各镇(街道)、村(社区)全面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综合整治工作;各机关部门和单位负责责任区内的综合整治,逐级签订责任状,确保人人有责任、处处见管理、件件有落实。兴宁区还建立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度,在城区推行“干部包街”责任制,副处级以上领导每人负责一条街,按照“谁的属地谁管理、谁的管辖段谁负责”的原则,做到每天街上有人巡查、问题有人纠正、执法有人配合。

(二)严格整治管理。

1、堵疏结合,整治“摊点乱摆”。整治前,对摊点管理,采取的是主干道禁止、次干道有序、小街小巷放开,整治开始后,在有效疏导的基础上实行“全面封杀”,规定所有道路一律不得占道经营、沿街店家一律不得倚门出摊,对违反规定的由执法部门严厉查处。在全面禁摊的同时,该区还注重管理服务设施的配套和弱势群体的疏导,采取“建市场安置、租门面房安置、强化配套安置”的方法,引摊入市、入室、入社区、入小区经营,在新改扩建的农贸市场内预留10%的摊位安排马路市场经营户转入正规农贸市场经营,并给予免半年租金等优惠政策;强制开发商为较远的社区、小区开办规模不等的便民农贸市场,免费为原马路经营户办理营业执照。

2、规范管理,整治“车辆乱停”。一方面加大停车场规划建设力度,规定新建或新开张的大型公共建筑、写字楼、宾馆、餐馆、市场等都必须配套规划建设停车场,否则不予批准建设、经营,同时鼓励沿街单位拆庭院围墙建设生态停车场,以满足城区车辆停放所需;另一方面严厉查处乱停车现象,对辖区未经审批的车辆停放点进行了全面、彻底清理,规定沿街经营者按“门前三包”要求负责雇人管理门前车辆停放,否则将予以重罚。

3、教罚相辅,全面整治“垃圾乱扔”。采取以处罚为主、教育与 — 2 —

纠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执法管理,在城区主干道设立禁令告示牌和“垃圾乱扔”处罚点,对公共场所乱吐痰、乱便溺、乱扔废弃物等行为将给予严厉处罚。同时,为加强监管,环卫工人24小时保洁,路面不许有积存小堆垃圾,垃圾不能出户堆放,凌晨0—4时专门安排环卫巡查人员实施“零点捡拾垃圾行动”,并组建果皮箱清理队伍,专门负责收集果皮箱内垃圾和清洗垃圾箱。

4、多管齐下,有效遏制“广告乱贴”。对未经登记擅自发布户外广告的单位和个人,限期予以拆除,没收违法所得,并从重罚款;对雇用、指使他人实施乱贴小广告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拘留、处罚,协调电信部门强制停机;对主要道路两侧和小区内的“牛皮癣”由专业清洁公司负责每天清洗;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墙体上的非法小广告,按“谁家孩子谁家抱走”的原则,由产权单位负责,要求早上8:00前必须全部清除;对临街建筑、橱窗违章广告和门店玻璃上的小广告,要求责任单位自行清除,不清除的一次警告,二次处罚,三次由工商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5、严管重罚,治理“工地乱象”。对工地管理不到位、运输车辆抛撒滴漏污染道路的建设(施工)单位,通过视频监控,结合巡查,采取一次督促整改,二次严厉处罚,三次取消其建筑工程招投标资格,并给予严厉处罚。

(三)加强监督检查。一是领导监督。成立了“城乡清洁工程”督查办公室,采取蹲点督查,并明确责任:凡督查不到的问题,由督查组承担责任,凡督查到的问题,但整改不到位的由所在镇、办承担责任。二是群众监督。设立24小时投诉举报电话,敞开群众投拆举报反映渠道,广泛接受市民群众监督。另外,还聘请了一批老干部作为监督员,进行巡查拍照,督促整改。

(四)注重宣传造势。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在党政机关、工矿企业、建筑工地、中小学校等组织召开荣辱观座谈会、讨论会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以文明市民学校为阵地,进行系列教育与培训;在公共场所、学校、社区、工地广泛发放“城乡清洁工程”宣传品;在城区主干道、旅游景点周边、镇(办)、社区等设置广

— 3 — 告牌发布市容环卫宣传标语、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广告;组织主题文艺演出、有奖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西湖区争创“杭州最清洁城区”的经验和做法

1、洁化城区,打造城市管理亮点工程。一是积极开展环卫保洁管理工作。根据道路分类保洁的新形势,增加道路保洁作业人员,增加保洁车辆,协调工商、执法等职能部门携手联动、无缝链接,彻底解决道路保洁分类的难点问题,提高了道路保洁作业质量。二是深入开展渣土运输联合整治。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管理责任,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组织城管、执法、交警部门开展渣土运输联合整治,查处各类违章车辆。三是开展垃圾处置、环卫设施标化管理。制定完善了公厕、垃圾中转站的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健全了考核机制,每日检查、每周考核、每月通报。四是强化市政设施养护工作。制定完善了《西湖区市政设施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等一系列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办法,明确养护单位工作职责、标准、奖惩细则,并加大了考核力度,改月度考核为周考核,并将养护质量与经费相挂钩,提高了养护单位的工作主动性。

2、绿化城区,打造城市管理绿色工程。一是规范绿地养护管理。进一步完善绿地养护管理巡查机制。逐步规范养护单位定人、定岗、定车辆,确保巡查力量。在此基础上实行绿化监管人员专人、专车进行现场督检,对辖区绿地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抄告,督促整改。二是提高绿化养护水平。通过举行绿化养护知识讲座,组织专家授课、参观先进城区绿地养护、开展同行间的相互交流。三是服务重点工程。对辖区重点工程的绿化项目,实行绿化监管单位专业人员提前介入绿化方案审核,施工图交底、施工现场检查等环节,提出专业意见,避免因不符合绿化工程规范而返工现象的发生。

3、序化城区,打造城市管理有序工程。一是全面推进“牛皮癣” — 4 —

作业市场化。对全区道路两侧建筑物的“牛皮癣”实行公开招标,“牛皮癣”清理作业基本实现城市主干道、城市支路、背街小巷的全覆盖。二是深化户外广告的规范设置。组织城管、执法、交警部门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在日常取缔违章广告的基础上开展了“广告乱贴”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城管、执法、工商、公安、交警部门,对主要道路违章设置的户外广告进行强制拆除。三是积极开展市容秩序专项整治。对沿街店家无序设摊、装潢、车辆修理、洗车占道经营、乱堆放物品、“笃牌”、违章接坡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四是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组织城管、执法、工商、街道等单位,开展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试点工作,采取宣传、教育、劝导、评比为主的人性化管理,将市长令规定的沿街店家“门前三包”责任细化分解为必须履行的社会公共责任和主动承担的社会公共义务两块分别进行考核,在管理上将以前职能为主的管理手段变为奖励、激励为主的管理手段。

(四)亮化城区,打造城市管理美化工程。一是积极推进亮灯工程。重点对人流量多、商家密布的路段和建筑进行亮灯改造;二是突出景观亮灯特色。在亮灯建设时充分贯彻节能、环保理念,尽可能采用节能灯,并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位置,增强夜间环境要素的运用,体现显著的个性和特色性。三是加强亮灯设施维护。由区亮灯办牵头,定期联合开展亮灯工作检查,同时完善亮灯工作监管机制,定期召集建设、执法、工商等部门召开亮灯工作协调会。区亮灯办还与专业公司签订公共结点亮灯的日常维护、维修代整治协议书,强化亮灯工作的日常维护。

(五)技化城区,打造城市管理数字化工程。在借助杭州城管数字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加大城市管理信息化投入,建立数字城市管理信息交换、处置、共享的平台,对全区各条道路、各个楼院进行24时监控,使窨井盖破损丢失、垃圾死角、占道经营、路面破损等现象在电视屏幕上一目了然,并在第一时间发指令给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置。

— 5 — 南阳市卧龙区治理小广告的做法

1、加大清理力度。组织人员对管辖区域墙体、灯杆、树干、公共设施以及路面上的各类小广告进行清理。对最难清理的路面油漆广告,用沥青覆盖。

2、规范信息发布渠道。针对小广告的社会需求,在各社区醒目地点设置便民张贴栏,允许市民张贴小广告等宣传品,这样既减少了乱贴乱画行为,又方便了供需双方。

3、加大查处力度。在清理小广告的同时,采取车巡人盯的办法,对辖区主次干道进行布控和巡查。办事处负责对辖区背街小巷进行日常巡查和管理。另外,办事处还与安保公司签订协议,由安保公司在每天晚上7点至次日早上8点这个时间段,对七一路、中州路、新华路、文化路、梅溪南路等重点路段进行巡防,加大夜间对小广告的查处力度。这样,城管、办事处、安保公司三个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天候不间断巡查管理,不给乱贴小广告者得手机会。

4、建立查处案件奖励制度。城管部门每天安排3名队员在大队值夜班,随时接手安保公司抓获移交过来的乱贴小广告人员。安保公司在移交时,书面写明事情经过,交由城管部门处理。城管部门接手后,对乱贴小广告人员进行取证调查,并让其自己写下以后不再张贴小广告的保证书后,移交城管警察大队。在公安部门进行笔录、备案底等法律程序后,大队再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所有程序走完后,材料报送市治安支队综合科,由市治安支队对抓获乱贴小广告人员进行物质奖励。

5、注重舆论宣传。在抓获和处罚乱贴小广告人员时,注重舆论宣传报道,及时联系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宛都播报等新闻媒体给予曝光。另外,大队还注重在互联网上宣传报道查处乱贴小广告行为,积极与南阳网、百度南阳吧等网站合作,通过互联网论坛发布此类信息,让社会各界关注,形成全民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广西玉林市环卫作业体制管理改革实践

1、玉林市城区道路由原来单一的市级管理改为市级和玉州区、玉柴集团、市经济开发区分级管理。同时将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分成四个等级,城区重点道路由市级管理,其余按管辖区域由玉州区、玉柴集团、市经济开发区管理。

2、道路清扫保洁内部承包的主要做法:采取“五定”法。一是定任务,以路段小组为承包单位,明确清扫保洁等承包内容。二是定责任,环卫管理所从管理人员到清扫工人,层层明确岗位职责。三是定人员,参照有关劳动定额标准,结合各路段的商业繁荣程度、人流量、车流量、垃圾量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减员20%。清扫人员自由选择,优化组合。四是定标准,制订了岗位目标考核办法和细则,详细规定考核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有责可究。五是定奖惩,对照岗位目标建立奖励制度,对职工违反规章制度的进行扣分处罚,环卫管理所的相关管理人员承担连带责任。

3、车队运输作业内部承包的主要做法:一是结合实际合理核定承包经费。承包内容包括垃圾运输、道路洒水、机械清扫等内容,承包经费包括人员工资和福利、燃油费、维修配件费、不可预见支出等,实行费用包干,节约归己,超支不补。二是责、权、利相统一。车队承包人作为车队队长,并与环卫处签订承包协议书,明确承包的内容和责任。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协议内容,明确承包者必须配备、维护消防器材配备,如发生生产作业事故,责任及赔偿金由承包者承担。三是加强监督考核和宏观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对车队作业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承包经费挂钩。同时,还派出有关人员协助和指导承包者制订一系列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加强管理。

西安市莲湖区细化城市管理处罚标准

— 7 — 该区对正在执行的数十部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全面梳理,对现有适用法条进行整合,选择执法效力最高的一种,固定为对某一违法事实的唯一处罚依据。并制定出台了《城管执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对工作中最常遇到的72种违法行为,分别按照违法事实性质、发生频率、发生的地点和影响程度大小,在法定裁量幅度内细化成2至4个档次,制作成表格,使执法双方一目了然。

下载常州市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经验和做法(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州市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经验和做法(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立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回访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经验做法

    建立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回访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经验做法 针对信访问题突出的实际,**县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制定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回访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的......

    公安局构建民警大走访长效机制经验做法

    **市公安局浉河分局在开展“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中,结合实际,在征求群众意见和民警深入讨论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爱民、利民、便民八项举措作为全区公安机关大走访长效机制......

    工会建立送温暖帮扶工程长效机制经验材料

    三年来,**市总工会在市委和自治区总工会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以职工为本,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丰富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模式、整合社会资源等形式......

    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油田政研会2014年政研成果申报 浅谈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

    建立合理化建议长效机制

    畜牧公司建立合理化建议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推进公司健康和谐发展,更好的实现畜牧公司年度目标任务......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长效机制,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确保党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

    建立长效机制汇报材料(定稿)

    张果屯乡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工作 汇 报 材 料张果屯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是连续19年被市委命名的“五好乡镇党委”,全乡辖30个行政村,49500亩耕地,37500口人,39个基层党支......

    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调查报告

    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调查报告在城市管理上,除葛洲坝、夜明珠、西坝3个街办部分由葛洲坝工程局履行城市管理职能外,其余均由市、区两级政府按其划分的职责管理。区管道路共1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