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构建和谐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如何构建和谐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和理念,作为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对于我们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来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思想和理念,要求我们的行政执法工作既要严格依法行政,又要体现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执法的效果,实现城管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是一种高水平、严要求的执法,对城管执法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城管体制调整以来,城管执法工作为城市环境和面貌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地解决了城市管理方面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提高了执法水平和效能,降低了行政执法成本,使城市管理工作有了一个新的面貌。但城管执法面对众多的执法项目、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城管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执法方式、手段与行政执法的任务及要求还不相适应,存在着宣传教育不深入、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责任不落实、执法效率不够高等问题,难以达到日益提升的城市管理工作要求,影响了群众对城管执法队伍的认知度,社会舆论和环境对城管执法也有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是我们城管人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努力营造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的社会氛围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城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城管执法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城市广大群众服务,因此,如何让广大群众理解和支持城管执法工作,对城管执法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城管执法部门在加强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同时,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使群众在获取环境享受的同时普遍承认并自觉承担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义务。城管执法部门要充分利用全民普法教育和各种新闻媒体、网络等平台,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加大与新闻媒体、社会各阶层和广大群众的沟通,特别是对网络上的各种言论和报道要积极应对,从而使群众了解城管、理解城管、支持城管,明确接受城管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是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明确不接受处罚或暴力拒绝城管依法行政是违法行为。只有在城管执法被市民普遍认同为是保护城市环境、服务群众的行为,在外部环境优化、执法环境成熟的情况下,文明执法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要转变观念,加大投入,逐步形成部门协同联合执法机制。城管执法队伍是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市容市貌的主力军,为城市管理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其目前的社会地位和面对的社会环境及基本保障很不理想。城管队伍装备差、经费缺、待遇低是不争的事实,在执法中遇到的矛盾冲突、暴力抗法现象十分突出。尤其是近几年来,城管执法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开展文明执法,树立城管执法良好 形象,但由于社会环境和群众的意识得不到切实改善,使城管执法工作始终处于风口浪尖。城管执法队员忍辱负重,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开展工作,即便如此,队员被辱骂、殴打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新闻媒体也往往关注城管执法的负面新闻。因此,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报到,城管队员要在执法中求文明,在整治中求安全,在困境中求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践表明,失去必要的装备保障、经费扶持,失去安全感的重负无法使城管队员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城市管理工作。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城管的投入力度,提高城管队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改善城管装备,完善城管执法中的强制性措施。同时,公安、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达成共识,认真履行职责,协同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管执法效率,确保文明执法。
二、加强行风政风建设,树立城管队伍良好形象
1、坚持深化教育,大力培育城管文化。由于受编制、体制、机制等问题的影响,城管执法的合力和解决问题的力度方面受到制约;城管执法对象多为社会弱势群体,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对城管工作存在很多误解和偏见,缺乏良好的执法环境;城管执法力量不足,执法队员超负荷工作等等,造成部分城管执法队员对城管事业的认识产生偏差。对此必须深化对城管队伍的教育引导,使其看到城管执法所面临这 些问题都是推行行政执法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在城市管理领域的显现,是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推进行政执法既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转变政府工作职能的重要内容。用行政执法事业凝聚城管执法队伍,增强从事城管执法事业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发扬城管执法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城管人精神,用城管人精神激励城管执法队伍全力城市环境秩序;要大力培育城管文化,用城管文化增强城管执法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执法行为。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实施对队伍的严格管理,确保队伍建设保持健康的序的强劲发展势头。一是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城管行政执法实行“准军事化建设和准军事化管理”,既要参照国家公务员条例建设标准,又要参照军队管理模式要求,这就是“准军事化建设”的内在特点。因此,必须有一套满足准军事化建设需要、符合队伍建设实际且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言行,真正做到在制度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大家养成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形成行动统一、步调一致的战斗集体观念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服从意识,不断提高组织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铸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准军事化”行政执法队伍。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坚持做到政务“四公开”,即:执法依据公开、执法责任公开、执法程序公开、执法结果公开;坚持实行挂牌上岗和两人以上着制服执勤制度,采用简易程序处理每一项违法行为时都要做到“三先三后”,即:先亮证表明身份,讲明道理,后管理;先告知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指出违法事实,后整改;先讲清执法依据和标准,后处罚。在执法过程中始终做到“五统一”,即:风纪严整服装统一,持证执法证件统一,挂牌执勤标志统一,文书齐全程序统一,认真处罚票据统一。三是严格落实执法责任。执法责任制是督促依法行政的一种层级监督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是保障和监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要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的法定职责和行为规范确定为内部考核目标,通过逐级分解、检查考评等方式,促进依法行政。要加强对执法责任制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分工和目标任务,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承办部门具体抓,执法业务处(室)责任到位的工作推进格局。
3、树立弘扬典型,营造城管良好氛围。典型就是榜样,就是方向,就是力量。舟山市普陀区城管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张如年,在执法工作中,不顾自身安危,勇救民工,身负重伤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改善城管执法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城管执法队员每天战斗在城市管理执法第一线,推进“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实行便民为 民服务,为改变城市市容、市貌和环境秩序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过硬、业务娴熟、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管理高效、文明规范、开拓创新的优秀单位和爱岗敬业、文明执法、诚信服务、勤政廉政的优秀城管执法队员。但是,由于我们在宣传队员事迹,弘扬先进典型上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城管执法队伍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大力宣扬城管执法工作中的先进事迹作为城管事业发展的一项有力措施,要在挖掘、树立城管执法先进典型上下功夫,以此促进城管执法事业长足发展,树立城管执法队伍新形象、新面貌。在城管执法系统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励队员为城管执法事业建功立业。
三、必须注重内强素质,提高城管队伍整体水平素质是立队之本,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发展的办法解决自身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1、注重固强补弱,打牢基础素质。城管执法人员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基本思路,下功夫把城市管理最需要、自身素质最弱的能力素质补上去。要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抓紧补充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技能,切实把基础素质打牢。在基础素质方面,要在强化“三熟、四会”上下功夫,三熟,即:熟悉城管职能、熟悉行政法规、熟悉执法程序;四会,即:会法言法语、会文书 制作、会装备操作、会电子政务,以便更好地开展城市管理工作。
2、着眼岗位需求,增强必备素质。城管执法工作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岗位有不同的标准,每名城管执法人员必须要具备与本职岗位要求相适应的素质。一是要着眼岗位需要不断增强素质,要盯着职责“补课”和“充电”,领导干部应着重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和协调控制能力,执法队员应着重提高依法行政和办案能力;二是要加强协调沟通,促进素质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队员都要善于在工作中联系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内外,努力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动城管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要重视在重大活动中催生本领。参与重大活动特别是重大专项执法活动,是检验队伍执法绩效高低的标志,也是锻炼和催生自身素质的重要机遇,要把能够参与重大活动作为提升素质的一种机遇,要把能够组织重大活动作为施展本领的一种待遇,要把在重大活动中得到的褒奖作为检验素质的一种荣誉。
3、创新学习方式,提升整体素质。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必须切实把自己紧缺的素质内容搞清楚,把面临的突出问题搞清楚,把解决的思路办法搞清楚,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使自身整体素质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一是要围绕重点学。要结合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学习共同的、了解相关的、精通本职 的,不断完善充实理论底蕴,提高工作能力;要系统地学习城管业务知识,特别是相关行政法规,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要针对课题学。要按照城管工作为建设城市优美环境服务的要求,注意研究政府的中心工作,研究城市改革的大政方针,找准城管工作的努力方向;要“创建学习型城管,争做知识型队员”,积极更新学习理念,加强对党的政策的学习,注意重大改革措施出台的背景、内涵和相关举措,研究可能出现的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时提出应对和治理对策,切实把城市管理工作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保持城市管理工作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三是要结合实际学。要把本职岗位作为提高素质的主要平台,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强化素质
通过上述途径,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同时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为构建和谐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如何构建和谐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来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思想和理念,要求我们的工作既要严格依法行政,又要体现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执法的效果,实现城管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如何构建和谐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是我们城管人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努力营造文明执法的社会氛围,增强市民
城管意识
首先,要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城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典型经验和新风尚,曝光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营造“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氛围。使市民在获取环境享受的同时普遍承认并愿意承担保护城市环境的义务,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其次,政府要转变观念加大投入,相关职能部门要协力配合。近三年市执法局通过开展构建和谐城管活动,社会的满意度和公信力不断得到提升,但执法中遇到的矛盾冲突却日趋激烈,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报道,城管队员要在执法中求文明,在整治中求安全,在困境中求发展,是很不现实的事。因此,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城管的投入力度,提高城管队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改善城管装备,完善城管执法中的强制性措施。同时,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协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树立城管执法队伍良好形象
坚持深化教育,大力培育城管文化。要开展“创城管执法品牌,树文明队伍形象”活动凝聚城管执法队伍,增强从事城管执法事业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发扬城管执法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城管人精神,用城管人精神激励城管执法队伍全力保障九江经济发展环境秩序;用城管文化增强城管执法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完善制度建设,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实施对队伍的严格管理,确保队伍建设保持健康有序的强劲发展势头。一是抓好规章制度建设。二是规范执法行为。三是严格落实执法责任。
大力弘扬典型,营造城管良好氛围。典型就是榜样,就是方向,就是力量。市执法局走过了七个年头,始终在全市无“叫得响”先进典型。面对九江市环境秩序保障任务、面对九江市“奋起赶超,争得应有地位”目标、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市执法局要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为城市管理事业建功立业。
注重内强素质,提高执法队伍整体水平
注重固强补弱,打牢基础素质。下功夫把城市管理最需要、自身素质最弱的能力素质补上去。
着眼岗位需求,增强必备素质。一是要着眼岗位需要不断增强素质,要盯着职责“补课”和“充电”,领导干部应着重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和协调控制能力,执法队员应着重提高依法行政和办案能力;二是要加强协调沟通,促进素质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队员都要善于在工作中联系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内外,努力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动城管任务的顺利完成。
创新学习方式,提升整体素质。一要围绕重点学。二要针对课题学。三是要结合实际学。
狠抓市容市貌管理,提高九江城市整体形象
要抓住全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契机,大搞全社会参加的城市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统一行动,落实目标责任制,对各责任路段、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进行市容整治,清扫卫生大行动。进一步发动社区、学校等积极参与,开展“城管进社区、园区”活动,全市动员,全民动手,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统一执法”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网络。狠抓专项整顿,治理城区“六乱”。乱摆乱卖、乱堆乱占、乱贴乱挂等现象时有反复。要把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当作是市容管理重点,采取专项整治和日常治理等有效措施加大整治力度。组织相关人员大力拆除城区内违章户外广告、“牛皮癣”;进一步规范“蔬菜早市”的管理;城区的主要马路和重点部位,人流车流量大,繁华拥挤,乱摆摊点,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采取机动巡查与分片包干相结合,正常班与时间差相结合的办法,严格监控,规范管理。(
第三篇: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高效能的城市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扩大城市功能空间,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升城市对资源要素的聚合力和功能的辐射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市以创省级卫生城市、创一流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改造旧城、开发新区、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成果斐然,为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奠定了基础。但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环境卫生不洁、违法建筑等“顽症”仍有不同程度的反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些问题?通过深入城市管理一线调研,我们感到,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只有进一步转变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
一、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关系到千家万户,大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小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具体到个人利益。城市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矛盾和问题无时不在,主要表现在:
(一)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屡禁不止。一些违法者根据城管执法工作的规律,采取“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迂回游击战术,与执法人员打“时差战”。也有一些违法者针对城管执法中的薄弱环节,钻执法空子,采取“打擦边球”的战术,在商店门前摆放的三轮车上卖物品等,城管来了就暂停经营,“老鼠躲猫”的“拉锯战”屡见不鲜。
(二)对违法事实拒不承认。在具体的工作中,城管执法人员往往不是违法者实施违法行为的第一见证人,这给调查取证工作增加了难度。现场的群众由于是熟人或是害怕报复或是同情违法当事人(大都为弱势群体)或是仇视城管等感情色彩原因,往往不愿意作证甚至还为违法者帮腔。执法人员虽然知道违章者在狡辩,但就是拿他没办法。
(三)“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在日常劝导教育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一些小商贩或商店经营业主在违法事实真相面前,摆出一副可怜相,道出要养家糊口等各种充分理由,并虚心接受执法人员的教育,给人唯一的感觉就是认识错误的态度非常好,但换个地点又“重操旧业”。
(四)暴力抗法时有发生。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与被管理人员发生摩擦是在所难免的。有些管理相对人的素质相当低,任你“动之与情,晓之与理”,就是我行我素,唆使家人或社会上不明真相的好事者,对城管执法人员撒泼耍赖,故意将违章物品捣坏或躺倒在地上(有的甚至躺在执法车辆下),或者说,一边喊着“城管打人”,一边主动袭击执法管理人员,致使执法工作无法开展,事后还到效能、人大等监督部门“莫须有”投诉城管。据调查,暴力抗法事件发生地多在市区繁华区域的五一桥、五四路、铁路供应站附近等路段,发生时间多在夜间执勤,发生的对象多发生在工作认真的执法人员身上。
(五)交通秩序混乱。我市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将市区道路施划大量占道停车泊位,但部分驾驶人员随意停车现象还大量存在,随意上人行道;非机动车辆和摩托车停放无序,横七竖八停在商店门前或是占用盲人通道;载客摩的蜂拥在斑马线两端;摩托车修理行业占道修理等影响市民出行现象普遍存在。
(六)环境卫生状况差。2011年,芒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响亮省内外,创建过程中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形象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好景不长”,现在环卫设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市民随地乱扔垃圾、商店随意将垃圾堆放到人行道上、违章饲养家禽家畜的现象严重,成了社会评论焦点。
(七)违法建设现象难绝。一些小区或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私自占地或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未拆的违法建筑“步步为营”扩大建设规模,在屋顶上违法建设搭盖现象依然严重,影响了建筑物整体景观和空中美景。
(八)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大城管意识,公安、工商、城管、卫生等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大局
意识、协作意识不够,对职能交叉的问题无人“抱养”,相互推诿,削弱了城市管理力度。
二、城市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既得利益驱动。流动商贩占道经营是市场规律的产物,流动商贩占道摆摊设点逃避各种税费,以低成本赢得经营成果。商店经营业主店外经营,以获得经营场地和烘托浓厚的商业气氛,赢得不正当竞争力。部分市民的私利心态重,“只顾小家不顾大家”,在房前屋后擅自违章搭盖饲养家禽家畜或出租收取租金,污染环境卫生和破坏市容环境,周边居民怨声载道。
(二)市民素质良莠不齐。随着我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农民进城定居,外来农民工、下岗工人及残疾人等城市底层的弱势人群占相当大比例。客观上使这类人群通过违法乱搭乱建,改善居住条件,占道经营摆摊设点,靠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维持生计。部分市民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差,乱扔垃圾、乱倒垃圾和随意乱停放车辆的行为习惯成自然,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的行为犯不了大法观念,法律意识淡薄。
(三)部门配合不力。由于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多,又因我国法律体系复杂,职责分工存在交叉和划分不明确,从而制约、弱化了城市管理的职能,由此而使相关部门你推我、我推你,其结果是大家都不管,或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有利益的事,大家都争着管,没有利益的事,大家都不管。
(四)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城建监察部门是城市管理专业队伍之一,在城市管理方面充当重要角色。目前,我市城管大队人员由于受到编制、经费等因素限制,人员很难流动及培训、教育,因此造成个别队员素质较低、执法水平不高,工作方法单一,不讲究执法技巧,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影响执法效果。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管理面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加,行政执法所用的车辆、通讯装备较为落后,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现有的城管队伍已经滞后于目前快速发展的城市管理的需要,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正常运行。
(五)执法环境不佳。许多群众甚至部门单位的个别领导同情违法者,对城管执法人员的行为不理解、不支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偏向管理相对人等弱势群众;市民群众在自身利益未与城管执法冲突时又对执法工作要求高,评头论足。
三、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市城市管理需要科学、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需要。
(一)树立大城管理念。因城市管理工作的广泛性、经常性、长期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城市管理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所以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出发,坚持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理解、齐心协力、多管齐下。城市管理委员会及城管办,在发挥领导、协调、监督检查职责基础上,要着眼调动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协作能力,推行违法违章行为“抄告”、“责成整改”制,当好“转换器”,将掌握的问题及时下达给有关职责部门处理,建立良好的城管运作网络,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局面。
(二)严把行政许可关。严格控制门店审批,从源头上杜绝店外堆放、经营、作业现象,转变过去占道收费管理为占道处罚管理。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关于加强市区城市长效管理的实施办法》的要求,严把行业准入标准和我市市区路段行业设置控制要求,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扫清障碍。在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规划建设的同时,应同步考虑公厕、垃圾中转站、公交车站、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其数量足够且分布合理。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参与开工前的规划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对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实施人性化管理。一方面要根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张贴现象,严管,规范次干道,加强城区主次干道、社区、居住小区小市场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又要照顾残疾人和下
岗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协调民政、残联、社区居委会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开办福利厂吸收弱势群体就业,切实解决其生活出路,使其不再从事违法违章经营等。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仍停滞在粗放型管理模式,紧盯几个蔬菜水果摊,偏重于大的建设项目批后跟踪管理等。应从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化,一要根据路段所处地域环境不同划分为示范街(步行街、燕江东路、燕江中路、新西路、新府路)、严管街(燕江南路、五四路、江滨路、中山路、南坑路、国民路、大同路)、监管街(大小街、解放路、东坡路、新安路、巴溪大道),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化管理规定;二要统筹兼顾,全方面、全时间段监管;三要有数字观念,用数字来衡量管理是否达到标准;四要精细管理手段,采取“盯、守、防”的方式,执法人员做到“四勤”,即眼勤、手勤、脚勤、嘴勤,将违法、违章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五要杜绝城市管理工作时紧时松的现象。
(五)强化集中整治。营造严管重罚声势,形成高压管理态势,震慑违法当事人,遏制违法行为蔓延势头。随着我市建成区的扩大和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部分人为在拆迁改造中获取政府的巨额补偿,乱搭乱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城郊村,执法人员在强制拆除时易遇到围攻和暴力抗法。为打击违法者的嚣张气焰,应组织国土、房管、建设、公安等部门集中拆除违法建筑和违法搭盖,展示出行政执法队伍的声威。市城管办立足标本兼治的原则,集中执法部门力量,拎成一股绳,重点治理反弹严重的“顽症”,将整治与日常化管理纳入双轨管理机制,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
(六)改革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按照“统一管理、权责一致,条包块管、以块为主,强化城区、立足社区”的原则,建立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把城市管理任务落实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管理为基础,各有关部门的职能管理为支柱,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协调作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可以探索环卫、市政、园林养护的企业化管理模式,通过招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管理和运行效率,让政府部门从具体管理转为日常监督。
(七)打造特色城市管理品牌。作为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广大市民的城市管理,应抓住有利时机,深度挖掘,高度提炼,形成符合城市精神的特色城市管理品牌。我市的商业步行街就是一条典型的特色管理品牌街,用品牌服务吸引市民,用品牌服务吸引商家,用品牌效益促进发展,用品牌形象赢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真正实现“城市管理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境界。
(八)强化城管队伍建设。一是强化队伍素质教育,提高执法技巧,规范执法程序,不断提高队员的执法水平;二是实施量化考核,明确路段、明确人员、明确标准、明确责任、明确目标;三是推行未位淘汰待岗制,增强队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改进执法队伍的工作作风;四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管好、用好城管干部,要逐步建立起城管人员优胜劣汰、能进能出、交流轮岗等制度,弘扬队伍正气,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职业精神;五是政策倾斜,充实执法力量,城管人员参照公安民警提高福利待遇和完善执法设备,提高执法科技含量。
(九)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要依靠社区、学校和新闻媒体作用,积极引导从自身做起、从娃娃抓起,广泛宣传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浓厚的城管氛围,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宣传部门要开辟专题栏目,进行全方位报道,对破坏环境和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要及时曝光,提高广大市民自主管理、自我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导市民关心、支持、理解、配合、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为城市管理工作和行政执法创造良好环境。
第四篇:关于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市委书记陈安众在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部门协调、权责分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这对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在执法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城管工作者,笔者尝试就如何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展开浅论。
我市自2002年开始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以来,城市管理目前总体上运行良好,管理效能日渐提高。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笔者以为,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必须从队伍建设入手,建立完备的路段管理权责体系,加强部门协调,完善保障措施,创新执法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一、狠抓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效、严明的城管“新军”。
孔子云:修己以安百姓。九江市执法局组建仅五年,是一支年轻、充满朝气的队伍。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0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近94.3%。但这支队伍也存在着干部队伍年龄梯度结构不合理、专业素养配备不齐、从政经历单调等不足。部分一线队员存在业务不熟、经历单纯(很多刚从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等问题,导致目前城市管理中依然存在思路不多、方法单一和办案技能低下的现象。建议首先从干部配置上配足、配强,让不同专业、不同经历、多种年龄结构的干部进入队伍中的中层甚至高层,从而提高城市管理决策机构的指挥效能,更好地把握形势、驾驭全局,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出点子、谋思路、定决策。要在全局积极倡导并形成“少谈理论,多讲实战”,“既讲战略,更重战术”,“多谋操作,力戒虚浮”的务实政风,使整个城管指挥系统更好更高效地运作。
其次要加强基层执法队员的业务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城市管理涉及到数十部法规、上千个法条。执法者若不精能法规、精能业务或者经验欠缺,就必然导致乱执法、乱作为或不作为。应经常性地开展法规闭卷考试,将日常应用较多的法律条款和办案技能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考试成绩张榜公布并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在教育形式上要改变只在会上讲大道理的做法。业务培训既要讲基本理论,更要注重具体操作技能,注重细节,并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具体要做好“四书”、“两录”、“两票”、“一证”的制作、填写方法和格式方面的学习。“四书”指整改通知书、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听证通知书,“两录”即询问笔录、现场检查笔录,“两票”即罚款标据、收费票据。“一证”指送达回证。针对部分队员临场处置经验不足的问题,可现场设计情景模式,由有经验的老队员表演处置、应对方法,演示如何在语言、行为上做到既文明又不失威严,集体执法中处置矛盾较大事件时如何做好队员分工,如何把握分寸、临机应变等。通过多层次培训教育,提高基层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城市管理执行力才能进一步增强。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作风教育,切实有效地改进政风,塑造城管新风尚、新形象。
二、落实定人定岗,构建完善的路段管理权责体系。
市容管理动态性、反复性强,必须从制度设计上切实建立起人、事对称,权责挂钩的完备体系,达到事有人管、路有人包的权责统一。
(一)定人定岗,不留空档。可仿效公安部门“片警”制度的做法,将涉及城市管理的每一路段、每一个点的管理责任依次明确划分到大队、中队及每名责任队员。大队长负管理全区总责,副大队长负责所分管街道(乡镇)辖区,中队细分落实各社区、各路段管理责任到普通队员。重心下移到中队,中队长负本中队辖区总责,副中队长负责管片,责任队员管路、管点。达到不留盲点、不留一处死角,覆盖城市每条街巷、每条支路、每个社区。
(二)依托政府,紧密联系。紧密依托基层政府,逐级与区政府、街道、社区紧密协作配合。大队长联系区政府,中队长联系街道(乡镇),责任队员联系社区(村),确保每一社区(村)至少有一名责任队员为联系人或驻点人。
(三)集中整治,攻坚攻难。日常工作分兵把口,各负其责,对重点、难点、热点路段须集体攻坚的,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中队内部全员集中、大队跨中队调派、市局跨大队调派等集中方法,不定期实施集中整治、交叉执法,以加大执法威力和效力。
(四)完善考评,奖优罚劣。将个人考评与单位考评有机地结合起来。个人考评采取按职位、权责同位考评的做法,即大队长、副大队长、中队长、副中队长、责任队员五个层次横向比较、考评,达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绩效。考评细则应尽可能量化,方便操作。日常考评与集中考评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分数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每季度对各单位、各责任人打出一个最终考勤评分,分数张榜公布,考评结果与单位评优评先、个人评优评先及年终公务员考核挂钩。可评出前三名与后三名,实行奖优罚劣。为配合考评,建立日常工作量化登记制度,中队在做好每天的工作日志的同时,指派专人对责任队员每天出勤的工作量、工作内容及绩效实行登记,对其清理占道、制止乱晾乱挂、清理牛皮癣、规范门头广告、制止乱扔乱倒、拆除乱搭建、办案处罚、收取规费、送达法律文书等工作内容逐项统计,每周汇总上报,作为考评的一项重要依据和内容。
(五)重划职能,合理配置。考虑到与基层政府的衔接配合等问题,建议以属地管理为原则,调整现行各大队管理分工。即直属大队负责机动支援及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单位(法人)违章建筑查处,其它各大队按区属划分分别负责辖区内除国有土地上单位(法人)违规建房查处以外的所有城市管理职能,包括户外广告(门头)、余土的申报收费等。市局机关(除办证大厅窗口外)不参与广告、余土的审批、收费等具体工作,相关业务科室重点抓好对各大队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的适用法律及程序等方面的检查、监督、指导等。
三、加强部门横向沟通、协调,努力培养和营造“大市容”格局,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
市执法局履行的现有职能是从市容环卫、市政、园林、规划等四个部门的剥离出来的全部行政处罚权及从环保、公安交警、工商三个部门剥离出来的部分行政处罚权。但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很多职能是“剥”而不“离”。如处罚乱扔乱倒涉及环卫清扫,处理占道施工涉及到市政部门占道审批,处理乱砍滥伐涉及到园林部门的复栽、定价,查处违章建筑涉及到规划部门的对违章程度(是严重影响规划还是影响规划)的认定和规划审批材料的调取,治理油烟污染和施工噪声涉及到环保部门的专业检测及环评,查处无证经营涉及到工商部门的发证审核、市场建设等,遏止路面余土泼洒、带泥上路涉及到建设部门从源头监控土建工地、规范施工企业行为,强制拆除违章建筑涉及到人民法院如何受理、执行的问题(一些法院不愿受理拆除违章建筑案件)。而效区农民私房的强制拆除涉及面更广,如果缺少乡、村、组三级干部的配合、区政府的组织实施,“拆违”则无从下手等。
目前,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的衔接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处罚余土泼酒、带泥上路后,因执法局无清扫、洒水专业队伍,在督促当事人整改上显得被动,难以达到好的清洁效果。联系没有隶属关系的区环卫工人作业,环卫部门要么不情愿要么嫌服务费少等;市政部门负责审批占道施工,但市政部门往往难有市容方面的考虑;园林部门担心市执法局只罚不顾复栽、赔偿,执法局担心园林部门只顾复栽;规划部门只批不罚,对市执法局的认定申请及在办案中调阅审批资料的要求往往不甚热情、主动,造成执法局办案陷于被动,甚至发生过规划部门越权、越位争罚款的事件;环保部门的专业检测若只是为执法局无偿服务,其决不可能甘当这个“冤大头”;个别工商人员为完完成收费任务而对无证经营的马路摊点收费甚至发证,造成部分地段城市管理陷于被动,而在市场建设、市场规划等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上,城管部门也常常难以发声;建设部门对建筑企业的规范施工约束力不够,没有将市容环境的保护纳入监管重点,建筑法也没有相关硬性条款,建筑工地的市容管理从源头抓起便成为一纸空谈;由于法院不愿受理违法建拆除案件,一些企事业单位违章建筑案卷至今仍在法院的抽屈里沉睡;规划审批权上收到市里后,对农民建房申请的受理仍未形成市、区、乡、村、组五级有效衔接,对农民违规私房的强制拆除仍停留在运动式集中整治,日常的强制拆除和动态管理效果不明显等。因此,与各相关部门明晰职责、明确分工、紧密衔接、正确处理部门利益关系非常紧迫。建议在执法局自身主动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协调的同时,市政府建立一个强力的行政协调机制,定期协调在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有关部门衔接、职责划分、有效配合等问题,化解部门间因利益或责任而互相扯皮、互为掣肘、互相推诿等矛盾,使城市管理凝聚强大合力。
四、完善保障措施,为正确履行职责提供坚强后盾。
(一)执法安全保障。城市管理对象大多为下岗职工、进城农民、不确定的外来人员(如制“癣”者)、建筑业工头等法律意识较淡、城市地位较低的特殊群体。发生因管理而引发的治安纠纷甚至群体事件在所难免。过去,我市城市管理领域存在着城管队员“打了白打”、行政相对人“打了赔钱”等许多不正常现象,状况堪忧。如2005年的“十项整治”虽然成效显著,但执法力度的加大也造成了多起执法人员被打、行政相对人受伤的事件,对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政风造成了负面影响。执法人员无论被打或打人,无非是造成两种不良结果:要么城管执法形象受损、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积怨,要么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挫、城市管理力度弱化。建设借鉴宜春、长沙等先进城市经验,在治安事件隐患较多的城管执法领域尽快导入公安协同机制,组建城管公安大队(中队),专司处理城管执法纠纷事件,有效预防、制止、惩处暴力抗法或暴力执法。
在具体操作上,考虑到目前九江治安任务较重、公安队伍警力不足的实际,建议由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派出五名警员、交警支队派出一名警员进驻市执法局,组建城市管理公安大队(正科级),为市公安局派出机构,接受市公安局和市执法局的双重领导,日常业务工作以市执法局领导为主。各辖区大队成立城管公安中队,协助公安大队开展一线值勤业务。从市执法局现有的原在公安系统工作过的队员中选拔素质好业务精的人员(按执法局现有的建制每中队2名)组建五个城管公安中队,接受执法大队、公安大队双重领导,以公安大队领导为主。公安中队队员着协警制服,工资、编制、经费仍保留在市执法局,日常办公在各执法中队,公安中队队员上岗前接受市公安局严格的专门业务培训。
建立城管公安协同机制可产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效应 :
一是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执法威力、执法效力,从速查处暴力抗法事件。对法律意识淡薄、恶意阻挠城管执法的少数人可达到较好的震慑、教育效果,形成查处少数、教化多数的效应。交警的配合可有效地解决城管队员查处余土泼洒、无证运输、人行道乱停放车辆中遇到的扣车难、验证难等问题。
二是有效预防、减少执法引发的群体事件、暴力抗法事件,保障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落到实处。执法局组建五年来,遭遇暴力执法上百起,但公安机关介入并抓人的不到5起(基本上是造成了执法人员受伤住院的),其余暴力抗法案件均以民事纠纷调解处理了事。由于公务人员在受到侵害后得不到有效救济,基层队员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挫伤,部分执法队员难免产生执法畏难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促生了少数队员或协管员以暴易暴、伤害行政相对人。有了公安的坚强后盾和安全保障,执法人员才能真正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才能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规范。
三是有效减轻各警种的出警任务。由城管公安大队专司处理城市管理领域治安事件后,相关辖区派出所可不再受理此类案件。除发生重大群体性、恶性案件,由城管公安大队直接联系110指挥中心或其他警种外,110指挥中心及其它各警种均无须介入城管领域警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警种的出警次数、人数。在现行没有城管公安协同机制下,110指挥中心、公安各警种、各辖区派出所都因城管领域执法纠纷而承担了较繁重的出警任务。由组建的城管公安大队专司处理此类案件,也有利于统一把握处理标准、规范公安办案程序和尺度,使城管执法机关和行政相对人双方都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对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政风大有裨益。
(二)、财政财力保障。城市管理没有昼夜之分,动态性强,管理面广点多,行政成本投入耗费较大。因此应从财政上切实保障城市管理机关的人员、车辆、办公、加班、装备等必要经费。一是可以保障执法效力,二是可以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乱罚乱收、以罚代管、只罚不管等不良现象。目前,市执法局相对集中了七个部门的行政处罚职能,财政保障若不予以完善极易导致基层滥用、乱用处罚权、以罚代管、只罚不管等。建议参照南昌、宜春等城市做法,以执法局组建五年来的各项经费开支数为为基准,制订一个基本的财政经费标准,编列纳入市级财政预算。
(三)、执法装备保障。城市管理仅靠队员双手很难实施。如清理门店占道砂石、水泥、砖块等建材须用铲车、运输车,拆除违章建筑须有钩机、铁锤、钢钎,拆除违章门头、广告须使用电焊机、长梯及相关保险设备,处理违章停放车辆须使用拖车等。建议将装备购置纳入机关建设规划,分步实施。部分设备可由指定的社会机构专门配置,实行有偿服务,从而保障行政强制措施顺利、安全实施。此外,在各基层中队配置上网电脑,将执法业务输入数据库进行网络化管理,机关内部可顺利实现网络传输信息,使文件交换、传输便捷化,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往来和经费开支。
(四)、城市管理相关职能保障。建议在法制的框架内由市政府赋予市执法局以下配套职能:
1、赋予参与市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资金分配及集贸市场建设规划等职能。市容管理难易在很大程度与市容环卫基础设施息息相关。如果壳箱配置不足,处罚乱扔乱倒就显底气不足;缺少垃圾中转台,垃圾箱设置在人行道上让执法局接投诉后也无奈;地面清扫不干净,清理占道时往往引起业主找茬;公厕严重不足造成的随地大小便让执法人员管理时遭遇尴尬……;集贸市场没规划建设好,摊点管理就难以实施疏堵结合、长效管理。目前市区市容环卫基础设施经费由各区承担,由于区级财力不均,造成各区市容环卫基础设施配置不平衡,相对于浔阳区,庐山区、开发区明显薄弱。为有利于城市管理,建议在市级城维费(该费中本身就包含市容环卫设施建设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待市执法局结合各区实际,制订分配方案及相关建设规划及资金分配方案后,由市财政拨付各区弥补市容环卫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使各区均衡发展。参与集贸市场建设方案的规划可使工商部门听到并采纳城市管理部门有针对性的意见,有利于市容的长效管理。
2、赋予对九江市区环卫清扫保洁及各县(市、区)的城市管理工作的检查、评比、监督、指导职能。俗话说:“体育要竞赛,卫生要评比,文化要交流”。建议设立市容环卫专项奖金,对市区的清扫保洁绩效和各县(市、区)的城市管理质量进行奖惩,市区每季度一次,各县(市、区)每半年一次,检查评比评出名次,对名次靠前者给予适当奖励,对后进者公开通报,推动全市市容管理工作整体进位。
3、赋予参与城区房屋建设项目的先期规划及峻工验收职能。《江西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第13条规定:“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规划要求,统一组织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第15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在进行城市社区开发或者旧城改造时,应当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进行规划,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开发和改造工程总概算中,环境卫生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作为市容环卫主管部门的执法局参与项目的先期规划,可有效防止一些开发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小区内配套垃圾收集设施的建设用地、建设资金投入。参与开发项目峻工验收,可形成与规划审批部门的紧密衔接,防止规划部门因部门利益或人情案以收代罚或对较轻的违规行为隐瞒不报。规划审批部门与处罚部门的相互监督可大大增加规划的透明度和严肃性。
4、赋予将车辆乱停放违章处罚导入交警车管部门对驾驶员和车辆的年检、扣分的审核环节的职能。自2006年开展“彬彬有礼过马路”活动以来,市执法局依法加大了对人行道违章停放的处罚力度,但执法手段单一,仅靠数台锁车器锁扣,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发生了多起违章驾驶员趁执法人员离开现场后撬锁逃逸案件,事后处理费神费力,耗费相当的行政成本。而50-150元的处罚幅度也明显偏低,仅罚款了事,对违章者震慑不足。建议对车辆在人行道乱停放的,由市执法局负责取证并告知,定期汇总报交警车管部门备案、处理。对已取证的在人行道乱停放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城管、交警分别予以罚款、扣分等处罚措施。逾期未接受处理的,由车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城管部门发现“黑车”的应及时移交警部门没收处理。
5、赋予对影响市容的乱搭建物、广告招牌或其他设施强制拆除的批准权。《江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第34条规定:“凡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者设施,由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部门责令有关单位或个人限期改造或者拆除;逾期未改造或者拆除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实行强制拆除,并可处500-2500元罚款”。该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这一规定限制了作为一个县级机构但非一级政府的市执法局的批准权限。在批准程序的实际操作上,如果拆一个门头还要报经市政府批准的话,执法效率则大大降低,也增加了市政府的审查工作量。建议以专门文件明确赋予市执法局对拆除影响市容的建筑物或者其它设施的批准权,从而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也避免出现了程序缺失、程序不当等问题。
五、创新执法方式,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千秋伟业在于创”。创新是是活力的源泉,进步的源泉。市委书记陈安众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也提出了“完善城市功能、创新城市管理”的明确要求。城市管理如果仍走过去“掀摊子、踢担子、踩篮子”,“一吼二叫三撕票”,只堵不疏,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间“有利的争着上、难缠的全推让”等老路子,执法形象将继续受损、执法效果将无法提高。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执法方式和工作方法,才能真正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这也是对城管机关执政能力的一项重大考验。个人以为,当前我市的城市管理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
(一)实施疏堵结合,破解市容与繁荣互为矛盾的难题。
对于一个城市政府而言,要市容还是要繁荣确实是个两难选择。这边是城市底层人群要就业要生存、广大市民需要便利实惠的送到家门口的商品、劳务服务;那厢是城管机关依法履职维护市容市貌、规范城市秩序。表面看来两者似乎水火不相容,但若通过实施疏堵结合,市容与繁荣间的矛盾应可化解。可仿效上海、青岛、石家庄等地做法,对马路摊点实行“改禁为限”,结合九江实际,在征求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九江市临时摊点设置导则》,以指导市区临时摊点的规范设置。在指导思想上可确定十六字方针,即“分类设置,便利群众;规范管理,严格准入”。城管执法部门通过实地勘察,结合平时市容管理动态实际,充分听取街道、社区、物业等基层单位意见,将市区道路划分为“禁设”、“限设”、“规范摆设”等三类路段,对临时摊点的经营种类、范围、时间、地点进行严格、详细的设定,并予以公布。可将所有摊位划分为四大类以进行分类管理,即:社区便民服务摊位(如修补、水果摊等),季节性摊位(如西瓜、清明花、冷饮、烧烤等摊位),早夜市摊位(如放心早餐、夜宵摊等),旅游景点服务摊位(如摄影、水果饮品、地方特产摊等)。临时摊位各要素均精确设立后,由政府牵头,城管、工商、交警、防疫、民政、环卫、劳动、社区等多个部门联合成立受理临时摊点申请的专门机构,对申请资格、项目等进行严格审查,审查结果对社会公布。各相关部门对经批准的临时摊点依法进行严格管理,对超过规定时间、地点经营,或超范围经营,或弄虚作假、随意转让摊位从中牟利,或多次违反规定拒不服从管理的,取缔其摊位更换业主。确保临时摊位的经营活动不扰民、不妨害公共安全,不损害公共利益,便利群众,秩序井然。
(二)、开展亲民执法,破解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不相统一的难题。
“管理即服务”。应将用情执法、用心服务、亲民爱民作为今后城管执法的主旋律。通过教育在全体城管工作人员心中树立强烈的、发自内端的服务意识。戒除“利”字当头、随意处罚的不良习气。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宗旨,通过教育可达到管理目标的一律不罚,可罚可不罚的一般不罚,确应罚的尽量少罚,即便实施处罚也应实行“三先一后”,即查明缘由在先、宣讲法律在先、帮解困难在先,依法处罚在后。严格慎用各类行政强制措施,多用沟通、协调、教育、疏导等手段达到管理目的。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每个社区安排一名城管员,面对面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对首次违章行为人发放“温馨提示卡”,向管理对象发放“便民联系卡”,既宣讲城管法规,又在管理和被管理都间架起沟通之桥。塑造和谐城管、亲民城管的良好形象。同时,利用摄影、摄像、居民举报等方式,对屡次违章、严重侵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的违章行为加大调查取证力度,按法定程序依法予以处罚,抗拒执法的交由司法机关惩处,从而达到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的真正统一。
(三)、利用社会力量,破解行政力难涉及领域的缺位难题。
行政力并非万能。城市管理牵涉到千家万户,加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即使执法人员24小时不间断巡查仍难以在管理上做到滴水不漏、万无一失。例如,为了遏制居民在夜间私运乱倒余土(含装修垃圾)的不良现象,执法局及各街道都曾派出专门人员昼伏夜出不间断巡查,结合蹲点守候、居民线报等方式,仍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此类违章形象。究其原因,与市区现行的余土申报审批程序的设计有密切关系。如某居民家里装修产生500公斤垃圾,需缴纳余土规费仅1元(物价部门核定每吨余土收调剂费2元),但他要完成以下申报程序:打电话预约执法局工作人员上门量方---接通知后在家等候量方---填表申报---接通知后到执法局取表---回家联系余土承运车辆---运土出门倾倒到指定地点。这套程序下来,居民电话费、交通费平均要10元左右,而执法局须支付行政成本(车辆耗油、电话费、加班费等、申报材料工本费等)也不会少于10元。这仅仅是算了经济成本,还未计算执法局和申请人在这个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一些居民就因嫌申报程序繁琐,转而请民工板车私运偷倒装修垃圾,省事又省钱。建议由市容管理协会牵头,联络目前在市区承运余土量较大的车主,组建2—3家余土代运公司,为经济独立、公平竞争的经营实体,为居民(单位)承揽余土代运业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居民在家一个电话打给代运公司就可让垃圾“轻松”出门,既方便居民申报,又可从根本上遏制乱倒私运余土或装修垃圾现象,城管执法部门的行政管理成本也可大大降低。
(四)实行人员互派,破解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互为掣肘的难题。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是两种不同的具体行政行为,但两者又密切相关。绝大多数行政处罚的设定是以行政相对人是否获得行政许可或是否违反行政许可内容作出决定为处罚依据的,而行政许可的能否顺利实施则往往要以行政处罚为后盾。这两种行政权剥离并分别由两个互不隶属的部门行使后,如果缺少积极的协调和沟通管道,极易因部门利益而“各唱各的调”,造成只批不管或以罚代批等现象。其结果必然是增加行政成本,降低行政效能,损害群众权益,败坏政府形象。窃以为,在现行的行政管理架构下,履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市执法局与剥离了处罚权但仍行使行政许可权的部门间进行人员互派,可较好地解决两种行政权互为掣肘的难题。人员派驻后,通过跟班作业,及时互相了解对方与已方相关的行政管理事务,行政管理信息互相公开透明,为正确履行各自的行政权提供了必要保障。实行人员互派,既是互相监督,又是互相学习。不但增加了信任,通过朝夕相处也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促进机关间密切协作、增进合力、提高效能。
六、加强宣传造势,为城市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是要充分发挥宣传报道的教育教化功能,提高全民的城市意化、文明意识。积极争取民众对城市管理的积极参与、配合、支持,破解执法阻力大的难题。二是要利用宣传造势树立良好的城管执法形象,大力培养城管队员的职业自豪感、使命感。通过对履行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赢得各级党政、各个阶层及广大市民的广泛认同;三要积极协调宣传部门敢于对不服从管理、恶意损害城市环境的人和事进行揭短曝光,形成一定的舆论攻势,促动问题的解决。四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管理工作不负责任、不全面的负面报道,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某报在2006年夏初连续发了几篇关于“西瓜摊”能否在城市人行道摆卖的评论文章,便有众多西瓜摊业主抗拒执法;《行政强制法》尚在全国人大审议还未审定公布,某媒体关于“城管不得强制扣押财物”的报道刚出来,便有占道摊贩阻挠城管执法人员依据现行的《查处取缔无证经营实施办法》正常执法等。诚然,勇于接受舆论媒体的监督,不护短、不诿过也是城市管理机关应有的襟怀和立场。
城管执法部门应加快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宣传骨干力量。选拔有写作能力、有新闻报道敏感性、懂宣传策划的人员专职从事宣传报道工作。从机关到基层都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人员专门(或主要)从事宣传报道,形成上下一体的宣传网络,定期研究、策划各阶段的宣传报道活动。在外宣方面,争取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网络、简报等媒体上创设一定版面或栏目的城市管理专版或节目,把市容管理的工作动态、先进事迹、工作绩效、存在困难反映出来,让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阶层、广大群众听到、看到城市管理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具体在哪方面需要大家如何配合和支持等。拓宽宣传渠道,让城市管理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大众。“从娃娃抓起”,在各中小学开设城市管理辅导课,辅导员定期进校上课;从各学校选拨一定数量的“城管小卫士”定期配合城市管理执勤及宣传活动;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在易发生管理纠纷的领域,主动邀集行政相对人召开恳谈会、交流会,及时预防或化解潜在的矛盾或冲突;每周设立“局长接待日”、“大队长接待日”,打开大门“大接访”,并与各媒体热线栏目、市长热线、信访、行风办等部门保持密切的信息联络,及时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潜在的恶性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每年选择一个月开展“城管宣传月”活动,组织各级城管干部和业务骨干放低身段下到基层、社区,走近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亲耳倾听他们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在工作中具体落实。在内宣方面,通过简报等自办媒体互相交流执法经验,推广先进,督促后进。为推动全市各县(市、区、县)的市容管理工作,建议可由市容管理协会牵头主办《九江市容管理》周报,把全市15个(市、区、县、山)的市容环卫工作动态归集并反映出来,使之成为全市各地同行交流的一个平台,同时可籍此加强对各地市容工作的指导、检查、评比和监督,使全市各地城镇面貌同步改善。
“帆扬风正清”。打造美丽九江、构建和谐社会、更好的服务于建设经济中心城市的宏伟战略是九江城市管理人光荣的历史使命!虽然城市管理事业目前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但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咬紧牙关、破解难题,城市管理事业必将迎来又一个生机蓬勃的春天!(
第五篇:怎样构建和谐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处级干部桂林考察团调研报告范文
怎样构建和谐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处级
干部桂林考察团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其他重要场合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理念,对于我们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来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思想和理念,要求我们的行政执法工作既要严格依法行政,又要体现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执法的效果,实现城管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这是一种高水平、严要求的执法,对城管执法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城管执法工作从宣武试点到现在虽说已历经十个年头,为首都的城市管理和环境面貌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地解决了城市管理方面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提高了综合执法水平和效能,降低了行政执法成本,使首都的城市管理有了一个新的面貌。但城管执法面对众多的执法项目、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城管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执法方式、手段与综合行政执法任务及要求还不相适应,存在着宣传教育不深入、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责任不落实、执法效率不够高等问题,难以达到日益提升的城市管理工作要求,影响了群众对城管执法队伍的认知度,关系到我们城管队伍的兴衰荣辱。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是我们城管人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努力营造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的社会氛围
首先,要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基本素质和法律意识。文明执法必须普遍市民素质和对城管工作重要性的识,使市民在获取环境享受的同时普遍承认并愿意承担城管环境保护的义务。要加大全民普法教育,宣传教育、新闻等部门要加大城管宣传力度,舆论监督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从而使市民了解城管、理解城管、支持城管,明确接受城管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是自身的义务和责任,明确不接受处罚或暴力拒绝城管依法行政是违法行为。只有在城管执法被市民普遍认同为是保护城市环境的行为,在外部环境优化、执法环境成熟的情况下,文明执法才能顺利进行。其次,政府要转变观念加大投入,相关职能部门要协力配合。城管执法队伍对市容市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其目前的社会地位并未与其突出贡献成正比。城管队伍装备差、经费缺、待遇低是不争的事实,但执法中遇到的矛盾冲突却日趋激烈。每次执法队员们都要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忍辱负重,即便如此,队员被辱骂、殴打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新闻媒体也几乎没有对上述问题进行过正面报到。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和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报到,城管队员要在执法中求文明,在整治中求安全,在困境中求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践表明,失去必要的装备保障、经费扶持,失去安全感的重负无法使城管队员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城市管理工作。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城管的投入力度,提高城管队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改善城管装备,完善城管执法中的强制性措施。同时,公安、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达成共识,认真履行职责,协同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管执法效率,确保文明执法。
二、加强行风政风建设,树立城管队伍良好形象
1、坚持深化教育,大力培育城管文化。由于受编制、体制、机制等问题的影响,城管执法的合力和解决问题的力度方面受到制约;城管执法对象多为社会弱势群体,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对城管工作存在很多误解和偏见,缺乏良好的执法环境;城管执法力量不足,执法队员超负荷工作等等,造成部分城管执法队员对城管事业的认识产生
偏差。对此必须深化对城管队伍的教育引导,使其看到城管执法所面临这些问题都是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是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社会矛盾“凸显期”在城市管理领域的显现,是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既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转变政府工作职能的重要内容。用行政执法事业凝聚城管执法队伍,增强从事城管执法事业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发扬城管执法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城管人精神,用城管人精神激励城管执法队伍全力保障奥运环境秩序;要大力培育城管文化,用城管文化增强城管执法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执法行为。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实施对队伍的严格管理,确保队伍建设保持健康的序的强劲发展势头。一是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城管行政执法实行“准军事化建设和准军事化管理”,既要参照国家公务员条例建设标准,又要参照军队管理模式要求,这就是“准军事化建设”的内在特点。因此,必须有一套满足准军事化建设需要、符合队伍建设实际且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言行,真正做到在制度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使大家养成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形成行动统一、步调一致的战斗集体观念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服从意识,不断提高组织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铸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准军事化”行政执法队伍。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坚持做到政务“四公开”,即:执法依据公开、执法责任公开、执法程序公开、执法结果公开;坚持实行挂牌上岗和两人以上着制服执勤制度,采用简易程序处理每一项违法行为时都要做到“三先三后”,即:先亮证表明身份,讲明道理,后管理;先告知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指出违法事实,后整改;先讲清执法依据和标准,后处罚。在执法过程中始终做到“五统一”,即:风纪严整服装统一,持证执法证件统一,挂牌执勤标志统一,文书齐全程序统一,认真处罚票据统一。三是严格落实执法责任。执法责任制是督促依法行政的一种层级监督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是保障和监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要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的法定职责和行为规范确定为内部考核目标,通过逐级分解、检查考评等方式,促进依法行政。要加强对执法责任制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分工和目标任务,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承办部门具体抓,执法业务处(室)责任到位的工作推进格局。
3、树立弘扬典型,营造城管良好氛围。典型就是榜样,就是方向,就是力量。出租汽车司机于凯用“真情构建和谐、诚信打造文明”,在首都树立起一道亮丽风景线,代表着首都出租车行业的新形象。我们城管执法队员每天战斗在城市管理执法第一线,推进“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实行便民为民服务,为改变首都市容、市貌和环境秩序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过硬、业务娴熟、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管理高效、文明规范、开拓创新的优秀单位和爱岗敬业、文明执法、诚信服务、勤政廉政的优秀城管执法队员。然而,直到城管执法队伍在走过第十个年头时,李志强烈士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终于打破了城管系统在全市无先进典型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城管执法队伍的发展。因此,我们决不能让李志强烈士的鲜血白流,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宣扬其先进事迹和我们的城管事业。同时,面对奥运会环境秩序保障任务、面对北京建设宜居城市目标、面对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挖掘、树立各方面各层次的先进典型,以此促进城管执法事业长足发展,树立城管执法队伍新形象、新面貌。在城管执法系统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为城管执法事业建功立业。
三、必须注重内强素质,提高城管队伍整体水平
素质是立队之本,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维、发展的办法解
决自身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1、注重固强补弱,打牢基础素质。城管执法人员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基本思路,下功夫把城市管理最需要、自身素质最弱的能力素质补上去。要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必须抓紧补充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技能,切实把基础素质打牢。在基础素质方面,要在强化“三熟、四会”上下功夫,三熟,即:熟悉城管职能、熟悉行政法规、熟悉执法程序;四会,即:会法言法语、会文书制作、会装备操作、会电子政务,以便更好地开展城市管理工作。
2、着眼岗位需求,增强必备素质。城管执法工作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岗位有不同的标准,每名城管执法人员必须要具备与本职岗位要求相适应的素质。一是要着眼岗位需要不断增强素质,要盯着职责“补课”和“充电”,领导干部应着重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和协调控制能力,执法队员应着重提高依法行政和办案能力;二是要加强协调沟通,促进素质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队员都要善于在工作中联系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内外,努力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动城管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要重视在重大活动中催生本领。参与重大活动特别是重大专项执法活动,是检验队伍执法绩效高低的标志,也是锻炼和催生自身素质的重要机遇,要把能够参与重大活动作为提升素质的一种机遇,要把能够组织重大活动作为施展本领的一种待遇,要把在重大活动中得到的褒奖作为检验素质的一种荣誉。
3、创新学习方式,提升整体素质。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必须切实把自己紧缺的素质内容搞清楚,把面临的突出问题搞清楚,把解决的思路办法搞清楚,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使自身整体素质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一是要围绕重点学。要结合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学习共同的、了解相关的、精通本职的,不断完善充实理论底蕴,提高工作能力;要系统地学习城管业务知识,特别是相关行政法规,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要针对课题学。要按照城管工作为建设城市优美环境服务的要求,注意研究政府的中心工作,研究城市改革的大政方针,找准城管工作的努力方向;要“创建学习型城管,争做知识型队员”,积极更新学习理念,加强对党的政策的学习,注意重大改革措施出台的背景、内涵和相关举措,研究可能出现的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时提出应对和治理对策,切实把城市管理工作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保持城市管理工作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三是要结合实际学。要把本职岗位作为提高素质的主要平台,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强化素质
通过上述途径,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同时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为构建和谐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