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增强青少年德育针对性
“心理健康课”增强青少年德育针对性
梁晓飞
“当我们呱呱坠地,如同洁白的画布,走过天真无邪的童年,走过懵懵懂懂的少年,我们怀揣梦想,渴望在人生的画布上留下最美好的线条和颜色。”在山西省长治市第一中学每周五的心理主题班会上,被称为“心晴姐姐”的心理教师申慧正在引导学生描绘各自的“人生画布”。经过勾勒,太阳、绿树和古堡逐一出现在高一学生侯子悦的笔下。但接下来,原本沉浸在快乐中的她亲眼看着自己的“人生”被其他同学随意涂画、破坏。随后,在“心晴姐姐”的鼓励下,她鼓起勇气,对画布进行了修复,重新寻找自己的“人生”。
“一开始,我特生气、特伤心,现在我更喜欢修复过的这张,他们的乱涂乱画都改成了新的风景,他们的破坏反过来帮了我。”侯子悦告诉记者。
申慧表示,这次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生命的勇气,学会接受挫折,正确应对厌学、倦怠等不良行为习惯,把枯燥乏味的道德说教融入活泼有趣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在长治中小学,这样的心理健康课随处可见。市区800人以上的中小学配备了心理咨询室,农村中小学都有兼职心理教师。“知心屋”“心灵驿站”“阳光小屋”„„一个个温馨的名字打消了学生的隔阂。
”找心理老师谈心不再是一个敏感话题,越来越多的学生遇到困惑后,第一时间选择向心理老师倾诉。”长治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心理教师左红梅表示,从小故事中传递真、善、美的心理健康课深受中小学生欢迎,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都是最有人气的地方。
长治市教育局副局长秦兴说:“以往,我们习惯性地把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归结于道德品质。但现实恰好相反,品德问题都有心理根源,要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据介绍,近年来,长治市已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巡回讲座100多场,受培训的教师和家长达3万多人次。
长治市文明办副主任张岳德表示,从心理根源入手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长治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的特色。以此为载体,长治市构建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日行一善”“经典诵读”与道德模范及“长治好人”互动,引导未成年人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面对未来。
"我们专门开设了每月一次的‘亲职教育’课程,通过游戏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家长把为人父母看作一项职业,了解孩子心理,改进教育方式。”长治市惠丰小学校长韩水堂表示,这种形式的家长学校是对学校心理教育的延伸,也是对德育工作的检验。
同时,长治市作为革命老区、“好人城市”“文明城市”,在校外活动中,注重发挥道德模范的心理引领作用,引导青少年传递文明、践行文明。依托各地特色,这个市已建成未成年人特色教育基地52个、县级文化中心8所、乡镇文化站98个、村庄文化室312个。张岳德表示,长治市委、市政府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党政联席制度,成为各级政府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今后该市将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将普通教师逐步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范围,为全市78万未成年人创造健康成长的幸福家园。(完)
第二篇:增强干部教育工作针对性
增强干部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问题研究
针对性、实效性是衡量干部培训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也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李源朝同志在第11次全国干部教育联席会议上着重强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切实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干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研究并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笔者就此问题,联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当前干部培训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的主要问题
(一)对干部培训需求情况掌握不清
主要体现培训供需脱节,效益不够明显。一些单位部门对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把培训当作软任务,应付了事,没有把培训需求认真加以研究,对干部素质、能力、执行力方面的急需提升 “充电”的地方缺乏全面了解,对施教对象的文化结构、能力素养等急切需要解决问题与情况摸不清楚,对培训需求调研不够充分,需求讯息研判不准,对培训什么人、培训什么内容、怎样培训,心中无底。而现干部培训多数地方、部门又是实行“粗放型管理”,按照“计划模式”操作,忽视了干部在培训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干部只能被动接受培训。即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由组织方说了算,参训的干部对象在这方面严重丧失发言权、主导权,致使干部学习劲头不足、兴趣不高、成效不大,造成了“轰轰烈烈搞培训,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2009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认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在第1位的是“培训走过场,缺乏针对性,不解决实际问题”,大多数人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重点是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培训工作干部
培训的供需脱节、训用分离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二)培训对象的层次重点区分不科学
干部培训应该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但不少地方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干部教育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经常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培训机构往往为了节省时间、资源,以“以会代训”形式替代干部培训,在大礼堂举办300、500人单一的大班制培训应付了事,这种大而全、平均发力、毫无侧重的培训方式,缺乏学习和实践、学和需的有机结合,无法满足干部培训的个性需求,学员在听课中昏昏欲睡。培训层次重点区分不清,不能很好地适应干部的需求,培训方式单一乏味,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培训的供需要结合得不密切,对培训对象重点、受训干部的职务级别,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素质结构、不同知识要求分类不清,针对性明显不高,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导致文化知识水平高、个人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不解渴,文化水平相对底、个人综合素质稍欠,工作能力比较弱的的干部吃不下的现象,培训质量无法保证。
(三)干部培训渠道较为单一
近年来干部接受教育培训基本是在单一干部培训院校进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仍是干部培训的主阵地,虽然党校的教科研水平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党校的只承担 “党政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特定的职责,使党校的培训着重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授课科目、内容相对单一,而着眼于解决现实工作中的热点焦点和实践问题较少,由此可见党校的教学内容、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和狭隘性。由于管理体制问题,各级党校缺乏与国内高等院校之间的横向联系,一些专业党校仅仅在部分间短、专业性特别强的培训中依靠外请教师授课、邀请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依托区域内优质培训资源开展培训等渠道进行培训,对干部日益多元化的文化、技能、理论、素质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其二部分党校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不高,存在教学质量提高与学员需求增长不同步的状况,尤其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所脱节。目前党校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研究式教学和能力培养的高水平教师还是偏少,使得有些地方的干部培训工作无法满足新形势对干部培训的要求,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了折扣。
(四)内容方式仍显滞后,吸引力不强
目前干部培训的方式从总体上看,与经济快速发展、干部建设的新形势相对而言,显得较为落后,缺乏灵活性。从上课的课程来看组织安排的内容多,满足个人岗位需求的内容少;教师讲的多,互动式教学少;灌输式授课多,启发式教学少;论点、观点多,案例分析少习惯于教师讲什么,学员听什么,教与学互动性、交流性不强,与干部思想工作、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未走出教师讲、学员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启发教育、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双向交流、菜单式选课等培训新手段运用较少。从2009年中组织部民调意见反馈的情况来看,作为教育培训的对象,干部普遍希望进一步提高培训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其中最突出的是针对政治思想教育方面,认为目前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仍然停留在传统教育形式。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干部的年龄、文化基础以及从事岗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客观上也对分类培训、按需施教带来了一定难度,培训内容也不得不因为兼顾面而放弃,致使内容的选择难有侧重。同时,干部培训教学手段相对比较落后,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不多。虽然近些年党校一直强调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进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拓展训练式教学,但真正能够落实并熟练运用的并不多见。
(五)学习培训约束机制的针对性不强。
虽然在诸多干部管理等法律和法规中对干部培训都提出了要求,但总体上还不够具体,只是大体限定的培训天数和任务,但对学习实际成效、学习考核指标没有作出具体的明确,另外干部培训没有与干部考核紧密结合,没有更好地与晋升奖惩挂钩,学习成绩与学习表现好与差对干部职务晋升影响不大,干部参加培训内生动
力不足,压力也不足,学习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地调动起来,致使培训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的学员存在重业务,轻学习的思想,把学习当作软任务,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投入感不强,没有有效激发学员的学习激情。
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
(一)抓调研摸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以干部成长、能力提升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重对社会现实问题和广大干部需求的调查研究,注重收集、调查结果的研究、判断、运用,根据干部实际工作、科学文化素养、岗位技能的需要合理设计班次,围绕当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开设课程,确定教学专题和内容,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突出培训重点、注重培训质量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要按照“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原则,找准培训对象与培训内容的结合点,突出针对性,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与效益。
(二)加强党校建设,提高教科研水平
应加大力量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把党校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理顺培训管理体制,避免多头培训的现象。要整合区、市、县三级党校师资力量,形成协作、交流、互补的师资流动机制,有计划派遣区、市高水平党校老师到县级党校援教授课,提高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水平。扩大进人渠道,有计划地从社会各方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同时制定规划,通过在职攻读学位、挂职锻炼、社会调研、参加重要科研课题等方式,培养与党校的地位和任务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可建立“专家库”,选聘一些理论水平较高、工作实践经验丰富,并且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到党校任兼职教师,逐步建立起包括本地各行业、各部门、各学科优秀人才在内的外聘师资网络。同时,要注重在合作交流中培训干部,通过挂职、互派回访等方式培训进行培养锻炼。此外,高等院校具有师资优势和教育培训的阵地优势,应加大与高等院校合作力度,在高校建立培训基地,开设一些专业性强的培训班,改善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逐步形成开放性的师资网络和开放性的培训模式,着力把党校建设成为教学、科研和咨询三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
(三)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内容,突出培训针对性
在培训内容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课堂,在坚持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紧紧围绕当地的热点问题和重点工作,深化拓展培训内容,同时,在设置具体内容上,应组织培训者深入调研,摸清培训需求,设置相应的专题、菜单,供受训干部选择,以增强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在培训方式上,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培训水平。在培训针对性上,应以学员需求为导向,注重个性需求,区别培训重点。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因人而宜,因岗而宜,合理设计培训内容,达到增强培训实效的目的。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干部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培训工作行之有效的经验。一是按需施教,突出培训模式与实际需要的相适应。举办各类培训班都要与党委、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心工作合拍,做到既紧密结合发展需要,又结合干部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二是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根据干部岗位需求、知识结构和从事专业等情况,围绕突出理论武装、实践锻炼、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综合素质、工作技能的提高等环节,设置课程内容。三是突出灵活性和实效性的结合。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从教的角度深入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拓展训练、考察实习等新的培训方式,采取讲演、示范、练习、演练、参观、个案研究、多媒体教学、电脑化
训练、模拟、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
(五)注重层次重点,把握培训需求导向
结合全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不同系统干部的实际,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积极征求广大干部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掌握干部最想要学什么,急需要学什么,需要通过培训解决什么问题,从而选择那些与干部本职工作联系紧密、有利于促进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作为培训施教的内容,把“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使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树立“学以致用”培训理念,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思路和要求,坚持素质与能力并重,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知识本位”转向到“能力本位”。切实改变过去培训内容理论有余、实用不足,“学用脱节”、“一刀切”的培训模式。结合干部实际工作的需要和干部的岗位、学历、年龄等实际情况,实行由干部“点菜式”培训,将培训的主动权交给基层干部,有针对性地组织干部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并在培训项目、培训内容的安排上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领导干部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方式,实行集中辅导,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积极拓宽视野;对中青年干部,实行课堂教学、讨论交流等方式,在艰苦的环境中放手培养 锻炼干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篇: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教学针对性 增强教学有效性
针对性教学有以下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从教与学的关系而言,针对性教学是针对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教学,即教学生自己弄不懂学不会的知识。二是从教学内容而言,针对性教学是以难点和关键点为对象的教学。“难点”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认识困难的那些教学内容。“关键点”是针对教学方法而言,即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克服学生的困难而实现教学目标。三是从教的层次而言,针对性是一种立足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教师要教学生想不到的东西,要教教科书里蕴含的思想方法和智慧价值。避免教师花很多的时间教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下。更为严重的是阻滞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的形成。
很多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不关注学情,“目中无人”,缺乏教学针对性的表现,这使得他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制订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设计、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要针对学生状态制订和改变。
新课程为了避免对初中历史的简单重复,采用专题体例编写,编写者默认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的基本知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没掌握。这一点,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十分注意。学生的学习特征也不能只是简单进行一般性的分析,应在平时的教学中留心观察、访谈,注重反馈矫正。反馈矫正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反馈和矫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反馈切实成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学目标的设定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因为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思想超出、偏离或达不到教师预先设计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应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如果仅限于预设的目标,那教学势必异化为演一出“教案剧”,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生成性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及时根据教学实际调整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有机结合。
第二,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实际粗线条、细琢磨。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上课前,一堂教学设计看起来很完美,但上起来却大打折扣,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导致无法按原有的步骤进行,有时还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或者即使完成任务了,也是十分紧张,没有给学生留下余地去主动思考和自由探讨,出现重点不突出、时间分配不合理等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忽略了教学结构设计,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在静态而且是按线性的顺序进行的,而由于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的教学过程又是动态、立体地运行的,特别是在专题体例下,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多,时间跨度大,本来就不好把握,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结构的设计,如考虑教学过程的结构如何、各个要素能不能进行整合、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结构如何、如何科学分配学生的注意力、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几类、分别应怎样处理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解决主要问题等等,以便从总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所以,教学设计时应强调教学思路上的整体把握,更多地考虑课堂实际,留有师生灵活的课堂操作和活动的空间,留有调整的空间。
第三,课堂教学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所教、有所不教。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对于一节课,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学习掌握的,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教师所要教的是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部分。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也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他强调的也是教师要关注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教师决不能自作多情、越俎代庖。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教师的教学必须坚持“先学后教”的原则。而且,教师的教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当要求掌握的内容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的教学必须坚持“先教后学”的原则。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使学生慢慢地摆脱对教师教的依赖。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了这样的教学过程:教——扶——放。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一定要锁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但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环节的安排等都影响着的生成。教师要想使师生之间的互动顺畅,不仅在课前要认真分析学生知识层面上、解决问题水平上的“最近发展区”,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学生思想的能力,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的“最近发展区”,要用心捕捉和筛选学生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有利于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教学环节。特别是要坚持在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上,组织学生进行“再创造”式的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巧点妙引,给足时间,让学生深入探究,让“最近发展区”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奋点。
综上所述,现今如果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单位时间内切实发生变化、获得进步和取得成绩,并伴随积极的学习体验,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制订教学目标,进行课堂设计、课堂教学。只有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浅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浅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这是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持其生机和活力,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着力搞好三个结合。
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应与结合现实搞创新相结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环境和对象的多样化形势明显,职工队伍的文化层次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判断能力越来越强,思想多元化特点越来越明显。二是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职工思想上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有重组带来的忧虑,有住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制度、医疗制度等改革带来的思想矛盾,有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带来的危机意识等等。三是伴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职工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难点。现在社会大众媒体发展迅速,信息渠道增多,电视、广播、各种报纸、电脑信息网络等多种传播方式并存,职工可以多方面获取信息,导致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
因此,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创新上狠下工夫,实现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因为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所在,动力所在。我们只有打破旧模式,构建新思维,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从中找到一套既符合时代特点,又切合实际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新内涵。
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思想观念认知程度相结合当前,伊春国有林区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林企改革,林业企业管理经营模式由国有国营向国有民营转变,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新旧思想发生碰撞,林企职工的思想难免产生不同的认识,这就赋予了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多的内容。在经历重组调整、内部退养、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改革后,员工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工比例显著增大,平均文化程度明显提高,而受过传统革命教育的人数相对偏少,年轻一代在吃苦耐劳、献身精神方面明显逊于老一辈,投机行为表现突出,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蔓延。年龄大的职工在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历了革除平均主义、打破铁饭碗、全员竞争、能上能下等重大改革后,部分人思想上显得茫然无措,产生了一些焦虑、失落、怀旧、求稳、担忧、无可奈何等心态,面对以上情况,用简易空洞的政治说教是难以说服人的。
就目前林业企业职工思想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突出以理论教育为主,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选准载体,营造氛围。要深化“加大林权制度改革,转变就业方式,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思想理念,以开展职工自营经济为载体,尽可能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下移到基层,投入下移到一线。要以灵活的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对待“活跃”的思想,时刻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要力戒形式主义,克服“空对空”。既要讲大道理,又要针对个人的实际,虚实结合;既要上大课,又要促膝谈心,要把讲道理和为职工办实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深入实际接近职工,把企业改革的难点、职工头脑中的疑点和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真正关心职工的疾苦、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才能把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调动起来,使之转化为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应与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效益性原则相结合体现效益性原则,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衡量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现阶段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展现其实效性的功能,坚持效益性原则,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所在、源泉所在。才能体现出我们党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极其重要任务,首先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活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创造一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努力营造企业文化也是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企业文化通过研究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指导企业的改革,引导企业的发展。通过企业这种微观文化对人产生的内在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励职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持久地、自觉自愿地为企业的发展和繁荣不懈努力,这一点无论从国内的海尔、联想,还是国外的微软、大众都可见一斑。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使经济效益提高,更重要的在于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教育职工具备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职业道德,激发职工与企业共荣辱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
其次,必须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工夫。职工的心,企业的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研究以人的思想为载体的管理工作,这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因而必须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工夫。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放在首位,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心实意为职工谋利益、办好事。要真正摸清职工的思想脉搏,知道职工在想什么,有什么思想问题。要克服在思想教育中讲“假话、空话、套话”的弊端,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带着对职工的真情实感去做工作,真正做到无情管理,有情操作,帮助职工释疑解惑,消除矛盾,理顺情绪。
总之,做好新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把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发展生态林业上来,是我们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抓好抓实。□(编辑/刘佳)
第五篇: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
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的重要手段。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增强做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舆论氛围,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道德防线出了问题,就会发生腐败行为。大量的案例表明,一些干部走向腐败究其原因,不外乎为“信仰危机、价值观错位、心理失衡、权力至上”等因素所影响,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要使党员干部真正不想腐败,必须抓好教育。因此,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就必须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
一、加强党性修养,永葆政治本色。腐败的滋长蔓延,根源之一在于自身思想道德防线的失守,这就决定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首先,要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和前进坐标,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腐败现象在现阶段滋生蔓延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少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大,一些腐朽的思想文化对我们党员干部的侵蚀呈不断加剧趋势。为此,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做官立足于做人的最基本准则上,不断
加强自身修养。
二、坚持教育为先,筑牢抵御腐败防线。我们要坚持虚功实做,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整合宣传教育资源,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注意运用正反典型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诫勉教育,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培训计划,增加廉政教育内容。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多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引导、影响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三、创新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反腐倡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依靠各级党组织进行组织教育,又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既要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既要运用传统的好做法、好经验,又要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因此,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不断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提高教育成效。工作中,要增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针对性,还必须根据不同对象、领域,抓好重点教育。一是结合实际,开展领导干部主题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开展了教育活动。针对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抓好经常性的主题教育,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经常性党纪政纪
法纪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法纪观念,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经常性地开展正反典型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警钟长鸣、拒腐防变。二是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将有关制度、规定、政策在事前、事中广为宣传,对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实行全程监督检查,并鼓励群众发现问题及时举报。
怎样增强反腐倡廉的针对性?首先要抓住重点人、重点对象适时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教育者尤其是领导干部至关重要。在教育的方法上,一是要用道理说服人,以理服人。用群众能够理解、易于接受的通俗语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决不能用“大道理”唬人、训人、蒙人。二是要用真诚理解人,以情感人。真诚是理解的钥匙,沟通是理解的桥梁,理解更是和谐的基础。要真正了解、掌握和发现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和思想动态,把工作做细做实,对症下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三是要用人格影响人,以心育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魅力无限。人格的力量更有说服力、影响力和感染力,做官先做人,正人先正己。四是要用行动教育人,以行带人。教育者首先要接受教育。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自做一件;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教,这样威信才高,形象才好。领导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准做的自己绝对不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人、感动人和引导人。
其次是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要做到主题教育有影响力,警示教育有震撼力,法规教育有约束力,榜
样教育有感染力,形象教育有吸引力,实施教育有亲和力。要突出特点,增强指导性;把握动向,体现前瞻性;着眼长远,注重预见性;创新方法,丰富多样性;结合实际,强化针对性;与时俱进,增强实效性。
我站党支部增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些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党员干部自律意识。坚持以加强党员干部职工党风党纪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自觉性为主,注重抓源头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是认真坚持领导班子学习制度,并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党纪条规的学习,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二是认真坚持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新形势下党的各项纪律和规定,进一步提高用党的纪律约束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
(二)开展了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教育片《算一算七笔账,常思贪欲之害》,针对典型案件进行深刻剖析。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触及了思想,增强了廉洁自律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同时应上级党支部号召观看了《远山的红叶》教育电视剧。
(三)针对边邻井问题,我站采取多关心,多沟通,即使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总之,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必然要求,是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只有坚持不懈地针对性的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才能使党员干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使党员干部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牢记宗旨,廉洁从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