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诸城老百姓投资面面观
诸城老百姓投资面面观
目前,诸城老百姓投资已不仅仅满足于银行的利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己投资理财,他们有的投身于股海,用高风险换取高回报;有的则选择找职业投资人,帮助他们理财;有的则购买保险,来规避风险获得收益。
近年来,中国物价飞涨,国内经济曾一度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状态,而国民收入的增幅却远远低于通货膨胀的速率。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口袋里的钱(存款),越来越不值钱了”。于是各种老百姓也开始尝试各种投资方式。
目前老百姓投资最多也最安全的就是银行了,这也是中国老百姓都做的事:把用不到的钱全存在银行里,然后等待着利息。之所以选择银行也不是没有道理。
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是风险低,在此基础上,期限灵活,种类丰富,多币种,购买方便。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同时还有投资起来并不复杂的特性。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只需要到银行柜台去选择,有合适的期限、相当的收益,类似于办理存款手续,就可以购买一款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既不需要去学习看不懂的K线图,也不需要去深入了解各种投资学。只需要记得,有一笔定期存款快要到期。拿出来投资买股票又不懂;选择购买国债,又没有合适的选择;选银行理财产品就方便多了,不仅可以获得高于存款的收益,购买也很方便。
有的人也选择买保险理财,保险产品是功能性较强的产品,购买保险,选择的就是购买一种服务和保障。与保险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强调理财和投资,作为存款的替代投资品,最大的功能是发挥存款效用和资产安全性增值。
也有的人则选择买基金理财。从资金流动性上看,基金的购买起点金额低于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起点购买金额一般为五万元人民币,以一万元递增。基金产品,最低购买金额不受限制,即使一些受限的基金,起点也在5000或者10000元不等。
基金产品中,封闭式基金不可以赎回,但是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买卖,或者巨额资金有限制赎回的规定,除此之外,基金的赎回规定上要比银行理财产品更加方便。
现在股市依然是许多人幻想一夜暴富的福地,所以许多人就盲目的把钱投入了股市,赚钱的人的确是有,高的收益后是高风险,有的人赚得钵满体丰;也有人折得一塌糊涂。但是不可否认,股市的确是一个高收益的地方。
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投资都在银行
中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老百姓把收入的40%放在银行里。但是,对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来说,15万亿元存款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如果让13 亿人平摊存款余额,人均不过只有一万多元。
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48。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
目前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而培养一个孩子上到大学需要19.1 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钱不敢花就不难解了。消费低并不是“节约的习惯”,而是未来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所以说目前老百姓的投资结构还不完善。
第二篇:投资面面观的背景
投资面面观的背景
居民投资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勃然兴起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既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从80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进行,居民的各种形式的投资迅速地在实物经济和金融经济领域中扩展开来,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体制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传统体制下,生产资料归公共所有,劳动者只能通过按劳分配获得个人消费品,居民的货币收入除购买消费品外,至多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最终还是用于个人消费。居民不可能直接参与投资。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化,居民的各种形式的投资迅速地在实物经济领域和金融经济领域中扩展开来。居民投资投资主要有以下十种方式:储蓄—聚财受益的投资;居安思危的投资—保险;投资的宠物—股票;债券—收益适中的投资;专家理财—投资基金;外汇投资;期货投资;黄金投资—永远不变的你;房地产投资—高投入、高产出;收藏品投资—艺术与金钱的有机结合。
第三篇:宏观经济下老百姓如何进行投资理财
宏观经济下老百姓如何进行投资理财
借贷行业愈演愈烈,规模逐年递增,理财、投资已经上升为一种全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汇小贷小编认为:在我国普通老百姓的理财通道一般有四种,即银行存款、黄金市场、楼市和股市等。
存款、理财产品、债券:收益赶不上物价涨幅
既然投资今年是亏多赢少,那么乖乖地把钱存在银行总行了吧?可是,最近,事情变得不那么简单。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份CPI同比上涨2.8%,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是2.25%,这意味着存款利率相当于缩水了55个基点。也就是说,如果市民拿1万元用于一年期存款,每年的收益跟物价相比还要缩水55元。存款,已开始跑不赢CPI。
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以及国债虽然一直受宠,但是据豫鼎易贷了解到,现在银行发行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在3%左右,只是比银行存款利率稍微高一点,而未来CPI走高,已经是很确定的事情,所以,银行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国债,将来是否能跑赢CPI,还是未知数。
而且最重要的是,统计局公布的CPI增幅,远远低于我们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CPI增幅。
老百姓理财方式以口口传居多,模仿同事朋友邻居等。在这里豫鼎易贷作为金融界领衔投资理财品牌,呼吁同届人士把老白姓理财事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降低门槛,放款政策。只有老百姓富裕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第四篇:百家讲坛面面观
“百家讲坛”面面观 课题组成员:林徐达 沈义珺 莫凡碌 董涵宇 王诚俊 李梦汝 指导老师:张全华
内容提要:“百家讲坛”播出至今,其反响究竟如何,有何积极意义,又有什么弊端,却值得我们探索。我们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调查了100名公众。从10岁的小朋友到70的花甲老人。得到的答案让我们思索:“百家讲坛”的积极意义与弊端,观众的反响与建议,我们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关键词:百家讲坛积极意义弊端分析建议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CCTV-10)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题范围包括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名校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精彩演讲。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已经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
一、“百家讲坛”的积极意义
央视推出百家讲坛,目的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素质。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8%的民众认为百家讲坛有很积极的意义,46%的民众认为有一定的意义,4%的民众认为只有很小的意义,而2%的民众则认为其没有任何意义。就我们高中生而言,百家讲坛的开设,应该是有很大意义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推广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的推广方面,百家讲坛可谓不遗余力而又独树一帜。
在文化实体的推广与传播上,我们以刘心武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为例。在研究四大家族错综复杂的关系时,在分析人物丰富的“言外之意”是,乃至在鉴赏书中颇有趣味的一首小词时,刘心武教授都在说故事间把一幅幅明清真实的生活图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观众面前。其经典也好,封建也罢,毕竟都是最真实的文化实体。文化随时代应运而生,《百家讲坛》让我们与时代进行心灵的对话,也是与文化实体进行心灵对话。在文化意识的推广与传播上,我们以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为例。《论语》传播儒家思想,因为经典,所以评说难度巨大。而于丹则喊好地驾驭了这些文化意识的推广与传播。并不是简单的翻译,而与现实生活所联系,对传统文化意识加以佐证与扩充,使其富有鲜明的时代意义。这是独树一帜之处,也是这个节目智慧的体现。
2.普及历史知识
在百家讲坛所做的节目中,有关历史的节目占了多数。如《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玄奘西游记》等,这些都是很能让观众感兴趣的题目。我们认为,对于历史知识的普及,百家讲坛功不可没。
首先,《百家讲坛》应和了社会需要。在大家都在忙着赚钱,忙着考试的年代,有多少人会静下心了读读《三国》,读读《四十二史》?即便是读,又有多少人读的不是面目全非的《三国》?易中天告诉观众,《三国演义》只是一本小说,《三国志》则是正史。其次,《百家讲坛》在做普及、推广。如果没有易中天、阎崇年等人,有多少人知道三
国的真相,满清帝国的来龙去脉?《百家讲坛》告诉大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些什么事儿,或者存在一种什么说法儿。从秦汉到唐朝,从大宋到明清,很多历史的故事都由此传播。这种做法的意义很大,它使得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延续了自己的历史。
3.深入自然科学
现在的社会,对于自然科学的倡导可以说是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万事都要科学,都要有理论和实际基础。可以说,在现在这样一个科学横行的年代,几乎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但,也许都不会很多、很深入地了结。而百家讲坛则使得深奥的科学知识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相结合,选材广泛。涉及到了生物医学、数学、物理等各个领域。一通俗易懂的形式将许多晦涩难懂的知识传播与民众。同时,各类大师级人物的出场也更好地传播了人类智慧地结晶。这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人类生存的根基。如《地球成长史》、《撼天之旅》、《生命的奥秘》等等,这些节目都让接近于大学的专业课的内容得以广泛的深入。也许,百家讲坛的初衷就是让这些理工科的自然科学得到深入。
4.发展人性礼仪
教育的目的不止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品德和礼节。“人才”者,先人后才。我们认为,百家讲坛在这方面是做到很好的。其深入挖掘中国古典精神的精髓,以培养观众对道德礼仪的认识,促进传统美德的弘扬。也会以实用的知识去丰富国人的礼仪观念,更新礼节常识,做到与世界接轨。无论是民族传统礼仪还是西方现代礼仪,在其中都有所体现。同时,对人性中的本质上的阴暗面加以冲洗,以起到净化人性的作用。如《人的生与活》、《身边的礼仪》、《语言的方程》等节目,将人文教育和思想教育融入到了一起,使国人受到自身传统教育。就这一点,百家讲坛对国人素质的培养也是功不可没。
二、“百家讲坛”的弊端
1.选讲内容单一
“《百家讲坛》现在是百家变一家了,思路变窄,有悖初衷,干脆改名叫《历史大讲坛》。而且,现在很多专题都带有娱乐和戏说化的成分。希望严肃的学术化专题更多一点,不能一味满足大众需求,变成娱乐快餐。”有位被调查者如是说。
19%的被调查者认为其内容需要改进。在早期的定位里,《百家讲坛》走的是“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的路,定位是一部电视版的“百科全书”。但以阎崇年开讲清帝疑案为界,如今《百家讲坛》讲来讲去,几乎只剩下讲史这一家了。从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易中天讲汉代风云人物,马瑞芳讲《聊斋》,再到于丹讲《论语》,无一不和历史挂钩。原本“博”的内容,为什么变的“狭”了呢?
我们认为,其之所以变的单一,是因为收视率的关系。早期的《百家讲坛》,收视率并不是很高,但自从《清十二帝疑案》起,其收视率便猛增。作为电视台,自然希望自己的收视率可以有所提高,而有关历史的讲座,则可以很好的达到这个目标。于是,为了收视率,讲座的主题就一味地向历史方面靠拢。
2.播出时间不合理
调整后的播出时间其实根本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早上6点半大家还在睡梦中,中午又在午休,而第二天要工作或上课,不会坐等到晚上11点半。有63%的观众不满意《百家讲坛》的播出时间。早期,一周六天节目,中午12:30播出,00:10回放。现在,一周七天,另外增加了回放的次数。具体时间安排是中午12:45首播,晚上11:30、次日早上6:40
回放。
播出时间的改变的确给观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同样影响了收视率。播出时间的不合理,使得人们观看节目不方便。我们认为,无论其播出时间调整的原因是什么,《百家讲坛》播出时间的不合理已经成为阻碍其收视率继续上升的一个硬伤。
3.栏目包装过度
早期,这种包装形式确实比较吸引人,但毕竟还是讲坛类节目,包装是次要,内容才是关键。《百家讲坛》应该多在内容上下工夫,不要玩花样。有12%的观众不满意其栏目的包装。早期,栏目包装简单直白,选题主要集中在大学精品课程方面,几乎把大学的课堂简单地搬到了电视屏幕上。现在,画面增多,在节目的可视性上下了很大工夫,加强影像资料的运用,甚至强行规定过“三分钟专题片导入”制度。
或许这样的做法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其讲课的内容,但过度的包装使得整个节目出现了一种有点类似于“浮夸”的风格。各类华丽的图片纷呈,各种影视音效也遍布地天花乱坠。这使得本来应该有的简朴素雅的风格遭到了改变,变的有些感觉俗丽了,有点不踏实。或许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收视率,但为了片面地追求收视率而导致节目的品格弱化,我们认为是不值得的。
4.插播广告过多
“不断有广告插播,无形中缩短了主讲人的讲课时间,有时候甚至在关键时候突然插播广告,打断了观众的思路,看得不过瘾。”有位被调查者和我们口述了他的感受。
早期,作为一档43分钟的日播节目,没有任何商业广告。现在的广告由最初30秒变成40秒,我们统计发现,《百家讲坛》目前广告时间长达4分钟,除去片头片尾,两次节目预告,留给主讲人的时间大大缩短。
目的也很简单,无非是广告费。作为一个收视率如此之高的节目,承接广告所收取的广告费用也是相当惊人的。在《百家讲坛》里插播广告,也一定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但是,4分钟的广告时间已经快到极限了,因为没有人可以忍受连篇的广告充斥整个讲座。4分钟虽然不长,但每天一个4分钟,所产生的广告效应却不小,所获取的利润也不少。广告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也正反映了整个节目的变化:变的有些世俗了。作为一个纯正的科普节目、半公益性节目,这样的改变可不是让人欢喜的。
三、调查结果以及建议
具体说来,学生比教师更常于和身边人探讨节目内容,更容易于肯定节目的内容形式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由于一些年龄和经历的因素,他们更易受权威的影响,易产生信任。当然,他们也提出了自己对节目独到的理解。相比来说,教师则认为节目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看法。它为大师发表观点提供了一个平台,至于是否正确,是否权威,因人而易。
此外,我们一致认为,教育程度高的观众比低的更喜欢。从中可以看出,《百家讲坛》节目并没有完全做到大众化。换句话说,它并没有把所有顾客都当作自己的 上帝。是其优势,也是不足。但更主要的,应该是其优势。因为它实现了自己的品牌化,品牌的专业化。毕竟不是所有的顾客都是我们的上帝,所以,宁可放弃部分观众,也不应迎合低俗的价值取向。与其以收视率为评价标准,不如把眼光放在传播与收视质量上。
在“经常收看《百家讲坛》节目”一项中,55%的被调查者都是翻到就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该节目并没有完全吸引观众的注意,没有建立受众对品牌的忠诚度。大家偶尔收看这一节目,多或抱着一种名人好奇心理。因为演讲于这一平台的,多半是一些有名人士。能够坚持下来并成为该节目忠诚观众的,是因为对节目的认同或欣赏,或是批判的态度。
正如敬一丹所说,“电视这种传媒,可以使男女老幼不同背景的人瞬间变成脸熟的人。”电视名人无非是个表面的现象,有的让我们内心仰视,有的就是脸熟而已。在当前这个电视商业化﹑娱乐化倾向已成事实的时代,《百家讲坛》作为一档科教性的文化节目,应该坚守启蒙性节目的最后一点端庄,成就自身的品牌特色。虽然品牌资产只是一种无形资产,但其象征性及附加值则得到了更多的强调。
电视品牌的价值首先就体现在提高观众满意度,提高和稳定收视率方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喜好程度而言,57%认为喜欢,38%一般。可见已经形成品牌认同,很大程度上达到观众的满意从而实现稳定的收视率。从今天的行业形式来看《百家讲坛》节目应该张扬形式,优化电视节目的可能意义。发展到现在,它已经不是一个常态的电视节目了,它承担了很多其他的社会功能,并且达到了一种非常强的社会效果。同时还有应该坚持内容为主,形式为金。既要雅,又要浅显,还要包容。不论闲闻逸事,哲学艺术文学,均可均应提供平台。因为生活它不仅仅是炒菜,做饭,其实也应该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这就是一种人文教养。《百家讲坛》不仅应为人们提供一种谈资,一种议题,也要扩大交流和沟通的范围,吸引甚至让更多人不自觉地参与进来。在提高受众人文教养的同时,实现其品牌价值。
在具体的节目设置中,有37%被调查者比较喜欢易中天的节目,他们对“易中天评三国”这一节目记忆深刻。还有人对王立群讲《史记》,刘心武论《红楼梦》以及于丹评《论语》都有深刻的记忆和认识。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买过他们的书。他们认为,如果给他们一次做节目的机会,有三人愿意做历史类节目,也有人要做关于科举制度方面的,科技方面的以及关于美容方面的节目。
此外,调查过程中发现一共同慨叹,即《百家讲坛》节目让学者们看到了社会对研究型人才的重视。那些呼声,那些反应,可见,在这个重视实用型人才的社会,研究型人才也同样没有没忽视。只是前者是显性的,后者较为隐蔽。
总结至此,我想无论从节目内容﹑形式﹑包装﹑还是受众反应来看,能够在如此多的电视节目市场脱颖而出,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百家讲坛》节目都算是成功的。当然,优点和不足并存着。
附:调查问卷及其统计结果
调查问卷
1.您的职业是 大多数是学生,您的年龄是12~19,您的学历中高学
历者
2.您是否听说过“百家讲坛”?
A.是(92%)B.否(8%)
3.您看“百家讲坛”的频率有多高?
A.每天定时看(8%)B.翻到就看(55%)C.很少看(27%)D.从不(10%)
4.您是否喜爱“百家讲坛”?
A.很喜欢(17%)B.喜欢(40%)C.一般(38%)D.不喜欢(5%)
5.您认为百家讲坛最吸引您的是甚么地方?
A.语言幽默(21%)B.学术权威(20%)C.通俗易懂(53%)D.人格魅力(6%)
6.您认为百家讲坛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A.讲师人选(6%)B.授课内容(19%)C.播出时间(63%)D.栏目包装(12%)
7.您最喜欢的讲师是哪位?易中天(37%)于丹(15%)其他(48%)
8.您认为百家讲坛对您有帮助吗?
A.很大的帮助(16%)B.有一定帮助(67%)C.很少的帮助(12%)
D.几乎没有(5%)
9.您认为百家讲坛的创立有意义吗?
A.有很积极的意义(48%)B.有一定的意义(46%)C.有很小的意义(4%)D.没有意义(2%)
第五篇:德育教育面面观
德育教育面面观
加强德育管理研究是实现德育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与时俱进的需要。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