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23:5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

第一篇: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

课题名称: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沈金东

所在单位: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

申报日期:2010年4月22日

响水 县 教 育 局

二O一O年三月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略)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研究对推动我县有效教学深入实施的价值及要解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 研究价值: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家长课外阅读的意识都比较淡漠,认为只要读好课内学习的书籍就行了,课外书属“闲书”,多读影响学习。再者,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极为有限,爱读书的孩子很少。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已经是迫在眉睫,因此,我们确立了“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

我们的课题着眼于“实效性”,意在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使他们生活视野开阔,文化修养加强,个性心理健全。通过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能,磨砺阅读意志,养成阅读习惯,真正让阅读达到“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提升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的实效,从而避免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推动我县有效教学深入实施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外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课外阅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如果把学生一味地束缚在题海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往往导致学生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课外阅读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外阅读是丰富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校园文化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文化环境需要有思想修养高、文化底蕴浓厚的人(教师和学生)。大量健康的课外阅读,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

解决问题:

本研究把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心,大力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探索指导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

(二)对所要研究的有效教学问题的描述和剖析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全国各地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如何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课外阅读需要探索的方面很多,如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意志的磨砺、阅读效果的评价、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养成等。我们觉得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追求实效,真正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因此,我们确立了“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效的研究”这一课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欧洲众多国家都很重视学生的文本阅读,要求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巩固所学的知识,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的教育与研究。全世界最钟爱读书的犹太民族,时刻向孩子灌输“书本是甜的”这一意识。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里度过。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全部教育信条的真谛之一。”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妇孺皆知。我国台湾教育部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国儿童阅读活动实施计划》。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丰富多彩,如“亲近母语”实验、新教育实验中的“打造书香校园”、山东龙口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等。《语文课程标准》上对学生的阅读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达到145万。南京市教研室从前几年就提出“振兴读书活动”的口号,要求各个学校都要扎实地开展读书活动,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近年来,国内的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老师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本先生等对“小学生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关于此项课题的研究的成果已经融入一些中小学的常规学习活动之中。目前研究的侧重点已逐步由开展阅读活动转向提高活动的成效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究。因此,我们着眼“实效的提高”来推动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的。

以上论述,对于我们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相关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所以目前还没有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三)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效性”意味着人们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一切付出(包括时间、精力、物力、财力等)要符合“经济原则”或“节约原则”,从而达到 “以少求多”、“以最小求最大”的效果。“课外阅读活动实效”是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用课程标准上的话来说,就是要通过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题将“实效性“定位于“三自”,即自主、自能、自由。“自主阅读”即能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主动地阅读,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自能阅读”指学会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解决的是能力问题;“自由阅读”指将阅读融入了生活,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

方式,解决的是习惯问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认真分析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积极创造课外阅读的有利条件和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丰富积累,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形成整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2、着眼于实效提高,优化课外阅读活动的目标、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自能阅读、自由阅读。掌握方法,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培养语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感受熏陶,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情感道德、价值观与审美情趣的提高。

3、加强课外阅读互动过程的研究,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的活动模式。从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家校互动等方面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4、探索一条符合农村小学实际的推动课外阅读活动高效有序开展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研究内容:

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内容、方法、评价等进行研究:

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深入调查,了解当前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质量低下的原因。(包括条件、外部环境、活动开展、质量等)调动他们读书的积极性。

3、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类别、设计原理、目标定位、过程指导、效果评价等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机制。进行阅读指导,使其掌握适宜的读书方法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中互动问题的研究,即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家校互动。结合“自主阅读”、“自能阅读”、“自由阅读”的序列要求,建立读书激励机制、开展读书评价方案,使课外阅读的量化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子课题设计:

1、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2)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研究。(3)小学生课外阅读途径的研究。(4)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5)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

2、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1)适合教师指导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途径等的研究。(2)农村学校读书资料来源的研究。(3)学生读书时间的研究。(4)图书管理办法的研究。

(五)本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确定低、中、高年级各选择若干个班级开展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向全校推广,各班进行试验。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

1、调查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搜集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

工作。

2、进行课题研究动员,宣传课题指导思想和研究意义,课题组全体教师形成共识。

3.制定研究方案及第一阶段研究计划。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4.制定学校图书室管理办法,各班成立班级图书角,并制定班级图书角管理办法。

5.准备阶段成果资料:(1)申报表(2)研究方案(3)阶段研究计划(4)班级图书角(5)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管理办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1年8月)

1、根据课题研究操作措施和做法,按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课外阅读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2、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收集各项活动资料。课题组教师撰写经验论文,编撰课题论文集,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3、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等阶段性成果资料:(1)每学期的阶段研究计划。(2)各项竞赛和评比的活动通知。(3)活动过程的资料。(4)学生的阅读笔记。(5)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资料。(6)教师经验论文集。(7)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2、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参加论文评比,争取发表。

3、总结阶段成果资料:(1)研究报告(2)结题报告(3)滚动研究计划

4、积极推广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和成果总结法为主,以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为观察、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为辅,具体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及其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特征等,并研究相应的阅读心理指导对策,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阅读目的,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个案研究法:观察记录特殊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纵向变化情况。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和阅读能力尤其低下的这一部分学生,对阅读先进班级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搜集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研究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3、行动研究法:选择部分班级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边行动边研究。搞清楚农村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并制定提高阅读效率的计划,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并做好记录。

4、经验总结法: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个体差异、阅读的共同规律、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等进行经验总结,促进学生阅读有效性的提高。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5、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广泛收集整理研习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课程标准,为学生阅读提供正面教材,要体现时代性,专业性,传扬祖国优秀文化。

(六)符合本地、本校实际,切实可行并体现一定创新价值的改革与对策建议

创新之处:

1、更新教育观念,促使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决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要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1)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者。(2)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3)学生课外阅读的“陪读员”。(4)经典名著的点拨者和讲解员。

促进教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将学生领进书的海洋之中,切实而有效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上对课外阅读的要求。

2、构建出课外阅读的实施策略。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出浓烈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读书手册的跟踪记载,注重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效果检测;通过进行汇报演出,参加各类读书竞赛,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彰显学生的个性魅力。

3、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引导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把读书看作是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情;和玩耍、休息一样快乐的事情;引导每一个学生都会读书,知道浏览、粗读、细读、精读必不可少,知道读书笔记做些什么,知道读后感能够让自己“直抒胸臆”;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博览群书还远远不够,必须将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积累,必要时呼之欲出才能称为自己的知识。

对策建议:

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1、创设阅读氛围。把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各种形式在校园内进行展示,营造校园“大环境”;用读书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班级“小环境”;用优秀阅读个人、优秀阅读家庭事迹介绍、表彰等办法,营造家庭阅读“外环境”,这样大小结合、校内外并进,以浓浓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快乐地、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2、各年级语文教师互相合作,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课题组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并向全校师生开放。

4、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少放一回鞭炮,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进行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

5、各年级确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然后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电脑报设计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6、为使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将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结果,作为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一部分计入期末测试成绩。

(七)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10.4—10.6

1、课外阅读活动研究方案。

2、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 实验方案

研究报告 沈金东10.7—10.8 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教案 教案、课件等李杰 10.9—10.12 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实效性的模式建构与运用 课题论文

中期报告获奖证书等 徐育琳 4 11.1—11.3 《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效性的研究》中期报告周春丽 11.4—11.6 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案例集

学生读书笔记选辑。学生作文集。案例、读书笔记

获奖作文集11.7—11.8 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效性的个案研究 精品案例11.9—11.11 《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术报告 经验介绍 沈金东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核心成员情况(略)

前期准备:

1、围绕本课题,我们已做了大量的文献收集工作和调查研究等,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从网上下载了一大批与优质教育资源及课堂教学效益相关的文章,进行学习研究,提出了我们对本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的认识和界定。

2、校领导领导人也十分重视和支持此项课题,在研究时间、组织管理、物资、人员调配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本课题的实施更有实效性和可行性。

3、目前,学校具有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现代研究设备,建立的“优质资源库”和多媒体网络教室丰富实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最佳平台。

保障条件:

从事本次研究的其他课题组成员均为教学骨干教师,都参与过课题研究,熟悉课题研究的过程,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学经验丰富。

1、每周安排3节课外阅读活动课,或进行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效果检查,或举办故事会、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方法经验交流会等。

2、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把阅读实践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保证达到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以利于实验目标的实现。

3、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课题研究,能够保证课题组成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便于研究活动的开展。另外,我校有着良好的读书氛围,每年都开展读书节活动,在书香童年读书活动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学校为教科研提供了一定的时间、物质和经费保障。

4、课题组成员年轻,富有朝气,点子多,思维活,在长期的教学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并积累了一定的方法。他们对课题研究工作热情满怀,认真负责,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能承担起课题研究的各项任务。

单位推荐意见(略)

第二篇: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沈金东 所在单位: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 申报日期:2010年4月22日 响水 县 教 育 局

二O一O年三月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略)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研究对推动我县有效教学深入实施的价值及要解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研究价值: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家长课外阅读的意识都比较淡漠,认为只要读好课内学习的书籍就行了,课外书属“闲书”,多读影响学习。再者,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极为有限,爱读书的孩子很少。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已经是迫在眉睫,因此,我们确立了“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

我们的课题着眼于“实效性”,意在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使他们生活视野开阔,文化修养加强,个性心理健全。通过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能,磨砺阅读意志,养成阅读习惯,真正让阅读达到“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提升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的实效,从而避免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推动我县有效教学深入实施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外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课外阅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如果把学生一味地束缚在题海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往往导致学生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课外阅读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外阅读是丰富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校园文化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文化环境需要有思想修养高、文化底蕴浓厚的人(教师和学生)。大量健康的课外阅读,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

解决问题:

本研究把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心,大力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探索指导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

(二)对所要研究的有效教学问题的描述和剖析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全国各地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如何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课外阅读需要探索的方面很多,如阅读

兴趣的培养,阅读意志的磨砺、阅读效果的评价、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养成等。我们觉得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追求实效,真正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因此,我们确立了“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效的研究”这一课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欧洲众多国家都很重视学生的文本阅读,要求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巩固所学的知识,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的教育与研究。全世界最钟爱读书的犹太民族,时刻向孩子灌输“书本是甜的”这一意识。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里度过。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全部教育信条的真谛之一。”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妇孺皆知。我国台湾教育部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国儿童阅读活动实施计划》。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丰富多彩,如“亲近母语”实验、新教育实验中的“打造书香校园”、山东龙口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等。《语文课程标准》上对学生的阅读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达到145万。南京市教研室从前几年就提出“振兴读书活动”的口号,要求各个学校都要扎实地开展读书活动,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近年来,国内的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老师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本先生等对“小学生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关于此项课题的研究的成果已经融入一些中小学的常规学习活动之中。目前研究的侧重点已逐步由开展阅读活动转向提高活动的成效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究。因此,我们着眼“实效的提高”来推动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的。

以上论述,对于我们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相关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所以目前还没有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三)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效性”意味着人们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一切付出(包括时间、精力、物力、财力等)要符合“经济原则”或“节约原则”,从而达到 “以少求多”、“以最小求最大”的效果。“课外阅读活动实效”是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用课程标准上的话来说,就是要通过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题将“实效性“定位于“三自”,即自主、自能、自由。“自主阅读”即能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主动地阅读,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自能阅读”指学会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解决的是能力问题;“自由阅读”指将阅读融入了生活,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解决的是习惯问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认真分析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积极创造课外阅读的有利条件和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丰富积累,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形成整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2、着眼于实效提高,优化课外阅读活动的目标、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自能阅读、自由阅读。掌握方法,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培养语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感受熏陶,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情感道德、价值观与审美情趣的提高。

3、加强课外阅读互动过程的研究,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的活动模式。从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家校互动等方面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4、探索一条符合农村小学实际的推动课外阅读活动高效有序开展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研究内容:

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内容、方法、评价等进行研究:

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深入调查,了解当前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质量低下的原因。(包括条件、外部环境、活动开展、质量等)调动他们读书的积极性。

3、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类别、设计原理、目标定位、过程指导、效果评价等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机制。进行阅读指导,使其掌握适宜的读书方法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中互动问题的研究,即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家校互动。结合“自主阅读”、“自能阅读”、“自由阅读”的序列要求,建立读书激励机制、开展读书评价方案,使课外阅读的量化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子课题设计:

1、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2)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研究。(3)小学生课外阅读途径的研究。(4)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5)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

2、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1)适合教师指导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途径等的研究。

(2)农村学校读书资料来源的研究。(3)学生读书时间的研究。(4)图书管理办法的研究。

(五)本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确定低、中、高年级各选择若干个班级开展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向全校推广,各班进行试验。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

1、调查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搜集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进行课题研究动员,宣传课题指导思想和研究意义,课题组全体教师形成共识。

3.制定研究方案及第一阶段研究计划。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4.制定学校图书室管理办法,各班成立班级图书角,并制定班级图书角管理办法。

5.准备阶段成果资料:(1)申报表(2)研究方案(3)阶段研究计划(4)班级图书角(5)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管理办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1年8月)

1、根据课题研究操作措施和做法,按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课外阅读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2、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收集各项活动资料。课题组教师撰写经验论文,编撰课题论文集,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3、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等阶段性成果资料:(1)每学期的阶段研究计划。

(2)各项竞赛和评比的活动通知。(3)活动过程的资料。(4)学生的阅读笔记。(5)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资料。(6)教师经验论文集。(7)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2、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参加论文评比,争取发表。

3、总结阶段成果资料:(1)研究报告(2)结题报告(3)滚动研究计划

4、积极推广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和成果总结法为主,以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为观察、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为辅,具体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及其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特征等,并研究相应的阅读心理指导对策,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阅读目的,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个案研究法:观察记录特殊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纵向变化情况。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和阅读能力尤其低下的这一部分学生,对阅读先进班级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搜集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研究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3、行动研究法:选择部分班级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边行动边研究。搞清楚农村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并制定提高阅读效率的计划,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并做好记录。

4、经验总结法: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个体差异、阅读的共同规律、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等进行经验总结,促进学生阅读有效性的提高。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5、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广泛收集整理研习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课程标准,为学生阅读提供正面教材,要体现时代性,专业性,传扬祖国优秀文化。

(六)符合本地、本校实际,切实可行并体现一定创新价值的改革与对策建议创新之处:

1、更新教育观念,促使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决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要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1)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者。(2)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3)学生课外阅读的“陪读员”。(4)经典名着的点拨者和讲解员。促进教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将学生领进书的海洋之中,切实而有效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上对课外阅读的要求。

2、构建出课外阅读的实施策略。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出浓烈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读书手册的跟踪记载,注重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效果检测;通过进行汇报演出,参加各类读书竞赛,展示

学生的读书成果,彰显学生的个性魅力。

3、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引导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把读书看作是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情;和玩耍、休息一样快乐的事情;引导每一个学生都会读书,知道浏览、粗读、细读、精读必不可少,知道读书笔记做些什么,知道读后感能够让自己“直抒胸臆”;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博览群书还远远不够,必须将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积累,必要时呼之欲出才能称为自己的知识。

对策建议:

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1、创设阅读氛围。把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各种形式在校园内进行展示,营造校园“大环境”;用读书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班级“小环境”;用优秀阅读个人、优秀阅读家庭事迹介绍、表彰等办法,营造家庭阅读“外环境”,这样大小结合、校内外并进,以浓浓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快乐地、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2、各年级语文教师互相合作,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课题组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并向全校师生开放。

4、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少放一回鞭炮,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进行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

5、各年级确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然后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电脑报设计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6、为使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将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结果,作为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一部分计入期末测试成绩。

(七)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0.4-10.61、课外阅读活动研究方案。

2、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

实验方案

研究报告

沈金东

10.7-10.8

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教案

教案、课件等

李杰

10.9-10.1

2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实效性的模式建构与运用

课题论文 获奖证书等 徐育琳 4

11.1-11.3

《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效性的研究》中期报告中期报告

周春丽

11.4-11.6

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案例集

学生读书笔记选辑。学生作文集。

案例、读书笔记

获奖作文集

11.7-11.8

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效性的个案研究精品案例

11.9-11.11

第三篇: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和结果,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研究。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把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

1.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是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还深刻、尖锐地指出了:“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纵观历史,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之情。对此,我们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基地,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使学生把思想政治觉悟与学术本领、红与专、德与才结合起来。

2.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党对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他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各种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会继续散发着影响;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将会趁我国的改革开放之际,加紧思想灌输,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以实现其在中国‘和平演变’的愿望。”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使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有少数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要求势在必行。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发展和适应时代的需要,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制定了《中学生学生守则》、《中学生学生行为规范》等制度,开展了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态度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实践研究证明:抓住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中心,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了共同理想和信念,就能转化为积极向上的爱国热情。

二、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地位。

邓小平同志说:“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思想政治工作能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献身精神,能激发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作为一个学校,其目的是培养

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我认为要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

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推进是难以做好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才能创造出德育的实效。

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教育是一项宏伟的育人系统工程,要教育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学生,除领导重视以外,还必须有政治素质高的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揭示了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我们的做法是:⑴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把自己定位于做高尚的人,无私奉献的人。

3.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是提高学校德育的源泉。

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随时地把握教育的时机,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⑴寓德育于各科教育及活动之中,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⑵把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尽可能使每一个活动都能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体验。⑶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只有教育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把我们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三、发挥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效应。

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对此,多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体有以下认识:

1.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伴随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常规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定期考核。

2.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运用电教,研究教法,增强德育效果。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如:结合教材内容播放一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有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等内容的录像等。电教手段的运用,向学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增强了爱国主义的热情,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人的个性及其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因素构成一个人教育影响的全部源泉。”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我们要做如下工作:

1.知——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些想法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目标一致的,学校只要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为了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了解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与学生健康专长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使家长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取得共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还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融入到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中。

2.助——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德育活动。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调动家长们积极参与和协助的重要性,要正确地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第一,为适应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我校应采取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请家长到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观看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比较,家长们找到了差距,懂得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和“山外有山”的道理,认识到必须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独立的能力。其次,教师与家长彼此之间的接触,有利于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借活动机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从中相互沟通,共同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成功创造条件。

第二,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校成立了义务服务队为敬老院打扫卫生,为孤寡老人服务。学校开展了爱国奉献希望工程活动,发动师生为贫困灾区捐款捐物。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应竭尽全力,以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亡安危为己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振奋学生为祖国、为四化而学习的刻苦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第四篇: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大埔县洲瑞镇中心小学

房顺康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一、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首要位置

作为学校,其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做到领导重视,提高认识,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增强育人效益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主要渠道、最基本的途径。我们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几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

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课堂教育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和全程性的特点,即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个学生都是德育受益者,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包含德育。如果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全体教师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2、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求各科任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结合教学内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点,结合学生实际,不失时机地渗透道德教育,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深入教学领域,进行教学评价。领导随时深入各学科教学领域。对各学科的教学思想、政治方向、教学方法进行详细了解、监督、检查、指导。进行教学评价时,把每一堂课是否进行道德教育、是否达到德育目标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

三、贯穿《守则》、《规范》,立足养成教育

我校按照县教育局部署,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制定实施计划,积极组织师生学习宣传《守则》、《规范》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主要做法如下:

1、成立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实施计划。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一位副校长专抓此项工作,确保《守则》、《规范》的贯彻落实,同时,还制定了学习贯彻执行新《守则》、《规范》的实施计划和每个月的具体工作安排,使贯彻新《守则》、《规范》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有时间安排、有专人分管抓,真正把执行《守则》、《规范》工作落实到行动上。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一是出版学习宣传专栏和悬挂《守则》、《规范》;二是印发学生人手一份《守则》、《规范》,让学生带回给家长看,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三是利用升旗礼、班会课、队活动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理解、背诵、强化记忆,做到人心人脑;四是各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五是组织红领巾小喇叭广播,通过多渠道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开展“行知杯”评比等活动。在掀起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知、行相结合。邀请法制副校长上民主法制课,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一是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教育,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讲解培养阶段和习惯形成阶段;

二是抓两头,促中间,开展“学雷锋、学英雄”“遵纪守法、尊师爱校”等主题教育;三是学校不定期检查各班落实《守则》、《规范》的情况;四是开展“行知杯”学习《守则》、《规范》评比活动和征文比赛等活动,学生人人参与,力争做一位执行《守则》、《规范》的好少年。

四、发展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乃至对孩子的整个一生都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家庭是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现在大多数家庭子女少,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多。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有求必应,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

第五篇:提高家长学校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家长学校实效性的研究

上传: 徐先梅

更新时间:2012-12-27 14:20:19

1、时代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而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具有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在成才上更加困难。正常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的条件,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是孩子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祖国的富强,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每一个父母为此都必须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自觉承担起一份对社会的责任,要为孩子的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家庭教育需要通过家长学校得到指导和提高。

在教子成材的过程中,我们家长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大大滞后于家长们永无止尽的感情和物质投入。事实上,家长们大都根据自己的直觉和传统经验对于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直觉和经验往往与科学的家教方式背道而驰,从而使家庭教育走入以下误区:以“神童”教育替代早期开发;以知识教育替代智力开发;以智力开发替代素质教育;以现代教育替代传统礼仪教育;以现实教育替代理想教育;以说教替代身教„„。

年轻的父母虽然从书刊、广播、电视等传媒接触了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知识;在家长学校里和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相互之间传播家庭教育信息、交流家庭教育经验。但仍然存在着如家庭教育方法简单、过分依赖学校等问题。在许多家庭中,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用物质来作为激励方式,用打骂、剥夺孩子的交友空间、剥夺孩子的玩乐时间、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和甚至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自尊作为惩罚方式的现象。也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行了,教育孩子的事就应该全部由学校承担。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与学校的教育极不合拍,甚至严重制约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向家长推介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宣传现代教育观念,帮助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3、家长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实效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场所,学校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而家长学校则是连结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重要纽带。学校运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指导活动,已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要形式。

随着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以往的指导往往居高临下,对发挥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不够重视。在指导上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个性教育,即每个家庭教育现状,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的弊端等。如果我们在指导中采用同一种方法的话,其教育效果肯定是不够理想的。因此,我们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上,要根据家庭的特点,满足各种层次家长在教育上的需求,这样的指导工作,才会有显著的效果。

在我们以往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指导内容上的重复现象,这样也不利于调动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要从学生不同年龄的发展情况来分析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并指导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同样随着教育过程不断调整、趋向科学。

在指导内容上,家长学校还需要在教育内容的循序渐进、有层次进行方面进一步的加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家庭教育指导都需要形成相对稳定的系列内容,便于指导的可控制和内容不断地充实与完善,探索开展专题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此外,各学段的家长学校几乎是各自为政,相互衔接还有很大的空间,针对学段转换时学生、家长容易遇到和出现的问题,指导不及时、不到位,还应该在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方面做有益地探索。只有不断提高家长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实效性,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面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需求。

二、研究目标和理论基础

1、研究目标

从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应该如何指导才能获得良好的指导效果,提高家长学校的实效性。

(1)转变家长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教做法上的偏差,探索学校与家庭协调一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模式;

(2)适应家长需要,精选指导内容,采用多种指导形式,提高指导者的指导能力;

(3)改变教师身份,形成以朋友式身份与家长心贴心沟通、以专家式身份与家长面对面指导,以同学式身份与家长手拉手研究、以同伴式身份与家长肩并肩培育的新型关系。

2、理论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水平的发展提高,使今天的学生较之以往在知识面、信息量及思想、心理水平等诸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变化,不少家长对教育孩子深感力不从心。因此,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生理、心理及学习发展变化规律,可以为家庭教育取得成功打好基础,提供保障。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整体素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改革,更需要家庭教育相应变革的支持与配合。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必然会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办好家长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当前,教育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较以往明显增大,单靠学校难以胜任。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自为战甚至是学校教育孤军奋战的状况必须改变,必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使学校教育在校外得到有效的延续和发展。因此,办好家长学校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契合点。

三、研究的原则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探寻恰当的方法,努力寻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切合点,以求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全面性原则:将教育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体会到家长学校给自己的家庭教育带来的变化,并从中受益。

3、综合性原则:运用多种手段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对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家教工作的作用。

4、针对性原则:研究不同学生、不同家庭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和采用不同的措施,找到家教工作的突破口。

四、研究的方法、措施与过程

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为主,配合调查研究法、实验法。

2、研究措施

一是抓教学计划,要求制定家长学校授课计划,包括授课教师、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

二是抓教材配备,以省编教材为主,学校补充教材为辅。

三是抓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开放日;请专家给家长授课;召开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恳谈会;以班主任老师为主进行家长学校授课或家访;以课题研究为前提的跟踪实验;评选优秀家长,进行经验交流;请优秀毕业生返校谈“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等。

3、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9年2月——2009年8月,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编写课题实验方案,对研究成员进行理论培训,作好研究前的物质准备和理论准备。

(2)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依据方案落实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对老师的培训、家教活动的开展和对学生各种素质的训练,总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有效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效益,促使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3)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将老师、家长、学生撰写的有关家教论文进行汇编,整理成书出版,将成功经验在全校进行推广。

五、保障措施

1、家长学校工作必须得到学校领导的真正重视,在人力、物力、经费、场地诸方面提供保障。

2、家长学校工作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思路统一不悖,并行发展,才能将家教工作与学校其他育人行为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3、家长学校工作必须从学校的校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家长的群体特征与素质层次,因材施教,不可无的放失。

4、家长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内容的不断更新、手段的不断变化,是吸引家长的有效方法。要研究不同学生、不同家庭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措施。

六、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如下:

1、建立家教理论资源库,使家长在家也能通过网络接受学习。将有关家庭教育的优秀文章和其他资料输入网站,形成资源库,方便家长随时请教,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难题。

2、通过家长学校的锤炼,一批经验丰富、育人有方的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

3、经过研究,征集实验教师、家长和学生写的关于家庭教育的优秀论文将其汇编成册。

下载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平利县三阳初级中学孙铁斌 摘要:现阶段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教学实效远达不到要求。为扎实有效推进素质教育,也为了学生的终......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江宁区禄口小学陈琪 摘要:现阶段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教学实效远达不到要求。为扎实有效推进素质......

    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

    同仁回小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行动研究方案》课题名称: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负责人):冀 东 课题指导人: 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小结(5篇可选)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研究小结 建宁县伊家中心小学 黄福九娥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因此提高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学期计划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阶段描述: 本学期是我校区级重点立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开展的第二阶段——深......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的重要性。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普格县螺髻山镇铁道兵希望学校 罗如敏 【内容摘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利用目标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关键词】 课堂实效 校本培......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