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实效性的研究》上半年研究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4:3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实效性的研究》上半年研究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实效性的研究》上半年研究工作总结》。

第一篇:《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实效性的研究》上半年研究工作总结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实效性的研究》上半年研究工作总结

本学期来,课题《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实效性的研究》,在各级部门的关怀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有计划、有目标的顺利展开,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现将2016年上半年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

1、做好课题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质量如何,与课题研究的人员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更好落实研究工作,我们重视研究阶段性成果巩固的同时,继续为教师充好电,进一步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结合的方式以促进教师成长。

2、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研究的脚步,为提高全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以课题组为核心,辐射到年级组。每学期课题组教师在年级组内要展示一节研讨课,经过这一系列的观课,练课,评课,研课的活动,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各年级组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困惑,选择适当的角度,以尽可能小的切入口进行相关研究。如:“新课程导入的有效性”、“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等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3、以竞赛促学生提高

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我们课题组牵头组织开展了一次数学竞赛活动。先由各班级教师进行初赛,而后每班确定10名学生参加了决赛,最后按照年级总人数的百分比对学生进行最终的奖励。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教师责任心、进取心;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教师们能认真出题、细心阅卷,孩子们积极准备、用心答卷。

4、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核,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千金难买回头看”,反思和研究,是一对连体婴儿。反思就是研究,反思需要进一步研究,离开了研究,反思就成了单纯的回忆,同样研究少不了反思,离开了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研究就显得很苍白。如何反思,课题组的教师采用“纪实+思考”的方式,真实地记录课堂教学实践与当时的想法。教师就研究过程中一些好的做法、有待改进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于后来者借鉴,少走弯路。

5、继续开展复习题设计工作

有了上学期开展复习题的经验,加之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本学期里,结合学校当前教学状况,我们一如既往的投入到复习题编写过程中来,再次用考试成绩验证了它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的收获

1.课题组教师通过实践,已经初步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得以体现,教师素养得到提升,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教师“满堂灌,满堂问,满堂动,满堂夸,满堂放”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变,以“启发,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得到落实,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到凸显。2.教师业务能力得到普遍性提升。在整体把握教材设计意图方面有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对于练习题的编写意图、个人设计思路、处理办法上显得更灵活了;编写的学期复习题较之上学期与学情更贴近,考虑更加细致全面,习题精炼性、实用性得到提升。

3、课题组成员初步掌握了课题研究的方法,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根据自己的研究实践,相应地撰写了教学案例、反思、论文及策略等,科研兴趣大增。

4、一系列教师研究活动、学生竞赛等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发现了学数学的乐趣、找到了自信心,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被开发,效率效果大大提高。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部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了,钻研业务的能力有所提高,如:经常性讨论相关问题、研究教材、解读学习之友、编写习题的质量等方面。但是教师精力毕竟还是有限的,有时仍存在萎缩、被动的现象。

2、对于信息技术时代来讲,电子白板的充分利用很利于一些数学难点的突破的,然而大部分教师操作技术还很生疏,仅限于一些皮毛操作,还需要专项训练。

3、研究过程中对于一些准备性的工作做得较好,而在课堂教学技巧、艺术上研究涉及的还比较欠缺,可以作为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或作为此次研究任务后的一个研究内容进一步开展工作。

四、今后的研究方向

1、在巩固前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好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学友分析、听评课等活动,争取能有一个新的质量上的突破,使得研究工作更具实效性,更利于教师的发展于学生的成长。

2、适度地进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学习课堂提问的更多高效的策略。课堂提问过程中注意层次和梯度,努力做到提问目的明确,在引入新课、新旧迁移、解决难点、促使学生思考等方面进行提问,尽可能地设计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课堂教学知识穿针引线。

3、做好教师个人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将研究过程中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等分类整理,便于随时回顾、查看,以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第二篇: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

“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中期总结

2008年6月,我校申报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自立项开题启动,数学组确定了以“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为研究的子课题。于2008年9月开始进入了教学实践阶段至今现有二个学期,在这一年中,全体课题成员以课改为需求,以质量促科研,从练习的设计出发,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研究,现将研究的主要工作及经验总结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前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促课题研究。利用教研活动全组老师深入学习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及实施的方法。课题组的成员在扎实学习领会课题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多种渠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不断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为创设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我校利用教师集会,教学研讨活动等场所广泛宣传课题实施的重要意义,使教师不断深化对课堂有效性的认识理解,接受课题研究的新理念,从而更积极的投入的课题研究中。

2、加强教师培训,全员参与研究。全体教师08年11月远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开阔了视野,为投身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学校组织教师多次到匡村中学、陆区中学、玉祁中学、堰桥中学、钱桥中学等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同时邀请专家来校有针对性指导课题研究,先后请惠山区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张桐春老师、陆区中学的姚岩校长等来校作有关专题讲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全组教师对课题的实践操作的认识更加清晰,实践的热情随之激发,能自觉的参与课题的研究。

3、实践操作,体会实效。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能做课题研究的实践者,从实效出发,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把生本课堂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鼓励教师上课精讲,学生多练,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课堂教学中我组练习的设计一般有以下环节:预习性练习、引入性练习、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反馈性练习。在备课中教师着重研究每个例题、每个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及根据学情的合理性。预习性练习作为学生预习的一部分要求设计尽量简单且题目数量控制,同时练习要有思考预设;引入性练习主要是复习和回顾旧知,帮助学生建立对已学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及引入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巩固性练习主要针对新授内容的掌握,练习主要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要求出发,以各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巩固新授内容;拓展性练习以知识的应用与运用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反馈性练习以检查学生课堂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控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每节课由于练习设计的目的性不尽相同,教师上课的定位较以前有了更明确的准度,所以调控能力得以加强,学生用以练习、活动的机会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

4、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了实现班内学生的均衡发展,一般一个班分7~8个学习小组、每组5~6个成员,组内设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在平时合作学习及交流互助学习中发挥作用。由于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教师上课很难顾及班上每个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了以往一些学习困难学生有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进而影响后面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助活动也激发起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说、会讲,起到了以往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5、师生互动,良性发展。由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得以很好的体现,每个学生明确了各部分练习的要求,以往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得以及时的指导,所以厌学的学生人数大为减少。我组实施的“导师制、结对子”活动确保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阶段性研究成果呈现

1、通过前阶段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和全体教师对课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比较清晰的认识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亲身的实践体验,对课题研究转变为自发的需求。

2、现在课堂上教师精讲多练的形式得以推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较以往现在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讲的时间少了,学生说时间多了;教师提问少了,学生问的问题多了;教师指导少了,学生小组活动多了;教师板演少了,学生练习时间多了。可以说现在练习的优化设计让教师上课得以规范化了,学生上课更能积极参与了。08~09下半学期我校和藕塘中心小学联动活动中,薛凤娟老师开设的生体互动的观摩课得到了听讲老师的一致好评,在对外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我组开设的研讨课受到了广泛好评。

3、课题组成员形成了阶段研究课题成果。全组教师积极将实践活动的所思所想,经验感悟及时总结,每人都撰写了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在无锡市论文评比中许南平老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初探》获市二等奖,胡波老师的《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真知》获市三等奖,薛凤娟老师的《也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无锡教育上发表。

三、存在问题与反思

1、未能重视材料积累,难以充实研究档案。

由于在实践过程中,全组研究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在时间、精力的投入较多,而对于一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未及时跟进,所以在资料的积累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课题研究应形成一整套分明别类、完整细腻的过程性研究档案。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可分为教师主体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和学生学习情况研究的过程性资料两大类。但我们的过程性研究资料过于单薄、分类不明、实用价值不高。

2、缺乏撰写材料经验,难以阐明研究观点。

课题研究的每一步成果乃至最终成果的展示,无疑只凭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过程性材料是不实际的,我们应将这些成堆的材料浓缩成“阶段性小结或总结、阶段性研究论文、个案分析、终结性课题研究论文”等形式,这些材料的撰写,既要借鉴和继承别人的经验,又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发展创新,提出自己独有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推广性。但就目前我们撰写的相关书面材料来看,还远远难以达到这一要求。有的论点不明确,无法判别你所提出的观点;有的空话连篇,缺少实质性的典型素材;有的套用过多,难以找到你研究的真实感受和体会;从而根本无法证实研究的实际效果。

3、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课题研究需要深入

由于初中阶段受初三中考的影响,教师往往会不自觉的回到以前的教学方式,依靠大量的练习训练,以追求短期效益为目标。学生的评价体系也未建立,现在对学生的评价还只停留在以学习成绩上,而学习过程的评介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如果过程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往往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这现成为继续推进教学改革的阻碍。同样教师怕由于进行教改的尝试而一时效果不佳,而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有待更客观公正的完善。

4、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性,难以在课堂中兼顾

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小组学习的模式,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很难做到各方面都兼顾到,特别是小组活动时,认真的学生收获较大,而有些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把这当作抄作业的良机。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题的量和度教师的把握有较大难度,导致教师重复的情况在课堂上经常发生,由于怕部分学生不理解或有些练习依靠学生的自主探求、小组活动无法解决,教师讲解怕讲得少不够透也导致占用学生练习的时间过多。

四、后阶段改进措施

1、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增强科研实效。

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在后期的研究中我们必须把课题研究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包括:备课的详细要求、小组活动的配套方案、课后师生如何互动的情况,教学实效的评价等。

2、注重积累一手材料,充实过程研究档案。

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源于大量的一手材料,材料的积累来源于脚踏实地的研究。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细心、耐心、专心,视材料为命根子,做到分类明确、归类科学、整理规范、内容充实、观点鲜明。

3、加强科研理论学习,及时总结撰写教学心得。

在积极实践活动过程中只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每堂课的各个环节,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成功的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同时通过网络、媒体、书刊、杂志加强科研理论水平的自修,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理论素养,竭力使自己达到教育科研专业水准。在后面的研究方面撰写更多、质量更优的论文、案例、设计等经验性文字材料。我组的“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第三篇: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沈金东 所在单位: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 申报日期:2010年4月22日 响水 县 教 育 局

二O一O年三月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略)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研究对推动我县有效教学深入实施的价值及要解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研究价值: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家长课外阅读的意识都比较淡漠,认为只要读好课内学习的书籍就行了,课外书属“闲书”,多读影响学习。再者,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极为有限,爱读书的孩子很少。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已经是迫在眉睫,因此,我们确立了“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

我们的课题着眼于“实效性”,意在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使他们生活视野开阔,文化修养加强,个性心理健全。通过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能,磨砺阅读意志,养成阅读习惯,真正让阅读达到“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提升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的实效,从而避免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推动我县有效教学深入实施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外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课外阅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如果把学生一味地束缚在题海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往往导致学生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课外阅读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外阅读是丰富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校园文化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文化环境需要有思想修养高、文化底蕴浓厚的人(教师和学生)。大量健康的课外阅读,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

解决问题:

本研究把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心,大力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探索指导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

(二)对所要研究的有效教学问题的描述和剖析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全国各地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如何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课外阅读需要探索的方面很多,如阅读

兴趣的培养,阅读意志的磨砺、阅读效果的评价、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养成等。我们觉得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追求实效,真正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因此,我们确立了“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效的研究”这一课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欧洲众多国家都很重视学生的文本阅读,要求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巩固所学的知识,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的教育与研究。全世界最钟爱读书的犹太民族,时刻向孩子灌输“书本是甜的”这一意识。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里度过。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全部教育信条的真谛之一。”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妇孺皆知。我国台湾教育部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国儿童阅读活动实施计划》。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丰富多彩,如“亲近母语”实验、新教育实验中的“打造书香校园”、山东龙口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等。《语文课程标准》上对学生的阅读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达到145万。南京市教研室从前几年就提出“振兴读书活动”的口号,要求各个学校都要扎实地开展读书活动,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近年来,国内的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老师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本先生等对“小学生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关于此项课题的研究的成果已经融入一些中小学的常规学习活动之中。目前研究的侧重点已逐步由开展阅读活动转向提高活动的成效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究。因此,我们着眼“实效的提高”来推动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的。

以上论述,对于我们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相关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所以目前还没有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三)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效性”意味着人们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一切付出(包括时间、精力、物力、财力等)要符合“经济原则”或“节约原则”,从而达到 “以少求多”、“以最小求最大”的效果。“课外阅读活动实效”是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用课程标准上的话来说,就是要通过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题将“实效性“定位于“三自”,即自主、自能、自由。“自主阅读”即能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主动地阅读,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自能阅读”指学会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解决的是能力问题;“自由阅读”指将阅读融入了生活,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解决的是习惯问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认真分析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积极创造课外阅读的有利条件和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丰富积累,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形成整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2、着眼于实效提高,优化课外阅读活动的目标、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自能阅读、自由阅读。掌握方法,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培养语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感受熏陶,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情感道德、价值观与审美情趣的提高。

3、加强课外阅读互动过程的研究,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的活动模式。从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家校互动等方面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4、探索一条符合农村小学实际的推动课外阅读活动高效有序开展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研究内容:

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内容、方法、评价等进行研究:

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深入调查,了解当前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质量低下的原因。(包括条件、外部环境、活动开展、质量等)调动他们读书的积极性。

3、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类别、设计原理、目标定位、过程指导、效果评价等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机制。进行阅读指导,使其掌握适宜的读书方法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中互动问题的研究,即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家校互动。结合“自主阅读”、“自能阅读”、“自由阅读”的序列要求,建立读书激励机制、开展读书评价方案,使课外阅读的量化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子课题设计:

1、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2)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研究。(3)小学生课外阅读途径的研究。(4)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5)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

2、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1)适合教师指导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途径等的研究。

(2)农村学校读书资料来源的研究。(3)学生读书时间的研究。(4)图书管理办法的研究。

(五)本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确定低、中、高年级各选择若干个班级开展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向全校推广,各班进行试验。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

1、调查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搜集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进行课题研究动员,宣传课题指导思想和研究意义,课题组全体教师形成共识。

3.制定研究方案及第一阶段研究计划。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4.制定学校图书室管理办法,各班成立班级图书角,并制定班级图书角管理办法。

5.准备阶段成果资料:(1)申报表(2)研究方案(3)阶段研究计划(4)班级图书角(5)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管理办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1年8月)

1、根据课题研究操作措施和做法,按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课外阅读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2、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收集各项活动资料。课题组教师撰写经验论文,编撰课题论文集,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3、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等阶段性成果资料:(1)每学期的阶段研究计划。

(2)各项竞赛和评比的活动通知。(3)活动过程的资料。(4)学生的阅读笔记。(5)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资料。(6)教师经验论文集。(7)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2、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参加论文评比,争取发表。

3、总结阶段成果资料:(1)研究报告(2)结题报告(3)滚动研究计划

4、积极推广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和成果总结法为主,以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为观察、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为辅,具体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及其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特征等,并研究相应的阅读心理指导对策,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阅读目的,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个案研究法:观察记录特殊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纵向变化情况。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和阅读能力尤其低下的这一部分学生,对阅读先进班级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搜集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研究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3、行动研究法:选择部分班级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边行动边研究。搞清楚农村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并制定提高阅读效率的计划,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并做好记录。

4、经验总结法: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个体差异、阅读的共同规律、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等进行经验总结,促进学生阅读有效性的提高。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5、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广泛收集整理研习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课程标准,为学生阅读提供正面教材,要体现时代性,专业性,传扬祖国优秀文化。

(六)符合本地、本校实际,切实可行并体现一定创新价值的改革与对策建议创新之处:

1、更新教育观念,促使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决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要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1)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者。(2)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3)学生课外阅读的“陪读员”。(4)经典名着的点拨者和讲解员。促进教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将学生领进书的海洋之中,切实而有效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上对课外阅读的要求。

2、构建出课外阅读的实施策略。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出浓烈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读书手册的跟踪记载,注重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效果检测;通过进行汇报演出,参加各类读书竞赛,展示

学生的读书成果,彰显学生的个性魅力。

3、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引导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把读书看作是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情;和玩耍、休息一样快乐的事情;引导每一个学生都会读书,知道浏览、粗读、细读、精读必不可少,知道读书笔记做些什么,知道读后感能够让自己“直抒胸臆”;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博览群书还远远不够,必须将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积累,必要时呼之欲出才能称为自己的知识。

对策建议:

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1、创设阅读氛围。把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各种形式在校园内进行展示,营造校园“大环境”;用读书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班级“小环境”;用优秀阅读个人、优秀阅读家庭事迹介绍、表彰等办法,营造家庭阅读“外环境”,这样大小结合、校内外并进,以浓浓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快乐地、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2、各年级语文教师互相合作,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课题组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并向全校师生开放。

4、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少放一回鞭炮,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进行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

5、各年级确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然后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电脑报设计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6、为使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将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结果,作为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一部分计入期末测试成绩。

(七)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0.4-10.61、课外阅读活动研究方案。

2、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

实验方案

研究报告

沈金东

10.7-10.8

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教案

教案、课件等

李杰

10.9-10.1

2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实效性的模式建构与运用

课题论文 获奖证书等 徐育琳 4

11.1-11.3

《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效性的研究》中期报告中期报告

周春丽

11.4-11.6

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案例集

学生读书笔记选辑。学生作文集。

案例、读书笔记

获奖作文集

11.7-11.8

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效性的个案研究精品案例

11.9-11.11

第四篇: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

课题名称: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沈金东

所在单位: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

申报日期:2010年4月22日

响水 县 教 育 局

二O一O年三月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略)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研究对推动我县有效教学深入实施的价值及要解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 研究价值: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家长课外阅读的意识都比较淡漠,认为只要读好课内学习的书籍就行了,课外书属“闲书”,多读影响学习。再者,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极为有限,爱读书的孩子很少。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已经是迫在眉睫,因此,我们确立了“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

我们的课题着眼于“实效性”,意在优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使他们生活视野开阔,文化修养加强,个性心理健全。通过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能,磨砺阅读意志,养成阅读习惯,真正让阅读达到“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提升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的实效,从而避免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推动我县有效教学深入实施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外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课外阅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如果把学生一味地束缚在题海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往往导致学生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课外阅读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外阅读是丰富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校园文化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文化环境需要有思想修养高、文化底蕴浓厚的人(教师和学生)。大量健康的课外阅读,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

解决问题:

本研究把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心,大力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探索指导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

(二)对所要研究的有效教学问题的描述和剖析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使学生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全国各地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如何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课外阅读需要探索的方面很多,如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意志的磨砺、阅读效果的评价、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养成等。我们觉得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追求实效,真正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因此,我们确立了“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效的研究”这一课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欧洲众多国家都很重视学生的文本阅读,要求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巩固所学的知识,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的教育与研究。全世界最钟爱读书的犹太民族,时刻向孩子灌输“书本是甜的”这一意识。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里度过。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全部教育信条的真谛之一。”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妇孺皆知。我国台湾教育部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国儿童阅读活动实施计划》。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丰富多彩,如“亲近母语”实验、新教育实验中的“打造书香校园”、山东龙口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等。《语文课程标准》上对学生的阅读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达到145万。南京市教研室从前几年就提出“振兴读书活动”的口号,要求各个学校都要扎实地开展读书活动,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近年来,国内的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老师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本先生等对“小学生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关于此项课题的研究的成果已经融入一些中小学的常规学习活动之中。目前研究的侧重点已逐步由开展阅读活动转向提高活动的成效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究。因此,我们着眼“实效的提高”来推动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的。

以上论述,对于我们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相关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所以目前还没有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三)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效性”意味着人们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一切付出(包括时间、精力、物力、财力等)要符合“经济原则”或“节约原则”,从而达到 “以少求多”、“以最小求最大”的效果。“课外阅读活动实效”是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用课程标准上的话来说,就是要通过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题将“实效性“定位于“三自”,即自主、自能、自由。“自主阅读”即能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主动地阅读,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自能阅读”指学会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解决的是能力问题;“自由阅读”指将阅读融入了生活,成为一种基本的生存

方式,解决的是习惯问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认真分析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积极创造课外阅读的有利条件和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丰富积累,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形成整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2、着眼于实效提高,优化课外阅读活动的目标、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自能阅读、自由阅读。掌握方法,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培养语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感受熏陶,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情感道德、价值观与审美情趣的提高。

3、加强课外阅读互动过程的研究,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的活动模式。从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家校互动等方面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4、探索一条符合农村小学实际的推动课外阅读活动高效有序开展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研究内容:

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内容、方法、评价等进行研究:

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深入调查,了解当前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质量低下的原因。(包括条件、外部环境、活动开展、质量等)调动他们读书的积极性。

3、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类别、设计原理、目标定位、过程指导、效果评价等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机制。进行阅读指导,使其掌握适宜的读书方法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中互动问题的研究,即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家校互动。结合“自主阅读”、“自能阅读”、“自由阅读”的序列要求,建立读书激励机制、开展读书评价方案,使课外阅读的量化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子课题设计:

1、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2)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研究。(3)小学生课外阅读途径的研究。(4)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5)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

2、教师指导方法的研究。(1)适合教师指导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途径等的研究。(2)农村学校读书资料来源的研究。(3)学生读书时间的研究。(4)图书管理办法的研究。

(五)本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确定低、中、高年级各选择若干个班级开展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向全校推广,各班进行试验。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

1、调查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搜集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

工作。

2、进行课题研究动员,宣传课题指导思想和研究意义,课题组全体教师形成共识。

3.制定研究方案及第一阶段研究计划。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4.制定学校图书室管理办法,各班成立班级图书角,并制定班级图书角管理办法。

5.准备阶段成果资料:(1)申报表(2)研究方案(3)阶段研究计划(4)班级图书角(5)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管理办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1年8月)

1、根据课题研究操作措施和做法,按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课外阅读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2、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收集各项活动资料。课题组教师撰写经验论文,编撰课题论文集,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3、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等阶段性成果资料:(1)每学期的阶段研究计划。(2)各项竞赛和评比的活动通知。(3)活动过程的资料。(4)学生的阅读笔记。(5)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资料。(6)教师经验论文集。(7)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2、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参加论文评比,争取发表。

3、总结阶段成果资料:(1)研究报告(2)结题报告(3)滚动研究计划

4、积极推广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和成果总结法为主,以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为观察、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为辅,具体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及其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特征等,并研究相应的阅读心理指导对策,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阅读目的,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个案研究法:观察记录特殊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纵向变化情况。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和阅读能力尤其低下的这一部分学生,对阅读先进班级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搜集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研究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3、行动研究法:选择部分班级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边行动边研究。搞清楚农村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并制定提高阅读效率的计划,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并做好记录。

4、经验总结法: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个体差异、阅读的共同规律、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等进行经验总结,促进学生阅读有效性的提高。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5、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广泛收集整理研习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课程标准,为学生阅读提供正面教材,要体现时代性,专业性,传扬祖国优秀文化。

(六)符合本地、本校实际,切实可行并体现一定创新价值的改革与对策建议

创新之处:

1、更新教育观念,促使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决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要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1)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者。(2)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3)学生课外阅读的“陪读员”。(4)经典名著的点拨者和讲解员。

促进教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将学生领进书的海洋之中,切实而有效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上对课外阅读的要求。

2、构建出课外阅读的实施策略。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出浓烈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读书手册的跟踪记载,注重对学生阅读情况的效果检测;通过进行汇报演出,参加各类读书竞赛,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彰显学生的个性魅力。

3、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引导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把读书看作是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情;和玩耍、休息一样快乐的事情;引导每一个学生都会读书,知道浏览、粗读、细读、精读必不可少,知道读书笔记做些什么,知道读后感能够让自己“直抒胸臆”;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博览群书还远远不够,必须将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积累,必要时呼之欲出才能称为自己的知识。

对策建议:

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1、创设阅读氛围。把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各种形式在校园内进行展示,营造校园“大环境”;用读书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班级“小环境”;用优秀阅读个人、优秀阅读家庭事迹介绍、表彰等办法,营造家庭阅读“外环境”,这样大小结合、校内外并进,以浓浓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快乐地、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2、各年级语文教师互相合作,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课题组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并向全校师生开放。

4、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少放一回鞭炮,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进行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

5、各年级确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然后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电脑报设计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6、为使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将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结果,作为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一部分计入期末测试成绩。

(七)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10.4—10.6

1、课外阅读活动研究方案。

2、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 实验方案

研究报告 沈金东10.7—10.8 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教案 教案、课件等李杰 10.9—10.12 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实效性的模式建构与运用 课题论文

中期报告获奖证书等 徐育琳 4 11.1—11.3 《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效性的研究》中期报告周春丽 11.4—11.6 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案例集

学生读书笔记选辑。学生作文集。案例、读书笔记

获奖作文集11.7—11.8 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效性的个案研究 精品案例11.9—11.11 《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实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术报告 经验介绍 沈金东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核心成员情况(略)

前期准备:

1、围绕本课题,我们已做了大量的文献收集工作和调查研究等,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从网上下载了一大批与优质教育资源及课堂教学效益相关的文章,进行学习研究,提出了我们对本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的认识和界定。

2、校领导领导人也十分重视和支持此项课题,在研究时间、组织管理、物资、人员调配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本课题的实施更有实效性和可行性。

3、目前,学校具有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现代研究设备,建立的“优质资源库”和多媒体网络教室丰富实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最佳平台。

保障条件:

从事本次研究的其他课题组成员均为教学骨干教师,都参与过课题研究,熟悉课题研究的过程,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学经验丰富。

1、每周安排3节课外阅读活动课,或进行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效果检查,或举办故事会、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方法经验交流会等。

2、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把阅读实践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保证达到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以利于实验目标的实现。

3、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课题研究,能够保证课题组成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便于研究活动的开展。另外,我校有着良好的读书氛围,每年都开展读书节活动,在书香童年读书活动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学校为教科研提供了一定的时间、物质和经费保障。

4、课题组成员年轻,富有朝气,点子多,思维活,在长期的教学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并积累了一定的方法。他们对课题研究工作热情满怀,认真负责,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能承担起课题研究的各项任务。

单位推荐意见(略)

第五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济源市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课题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研 究 报 告

济源市思礼镇洛峪学校课题组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效性不高的问题,通过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同步入手,一方面强化教师素质提升,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努力克服拘泥死板等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法,另一方面,明确对学生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营造一个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课堂环境,打造打造高起点型课堂、互动型课堂、自主型课堂和创新型课堂,以创新带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创新 策略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相对陈旧、模糊,对新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缺乏自我反思,依然习惯于教“书”,缺乏对学生乐观自信和积极热情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学生机械接受老师灌输的书本知识,学生不能实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教师重教轻学,重知识轻策略研究,重急功近利轻长远发展,学生被动接受,越来越不会独立思考,对课堂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大量宝贵的时间在师生高耗低效的劳动中流失,师生身心俱疲,学生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在新课改下,教师在理论上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虽然有所认识,但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和理论指导,在实践操作中不得要领,不得其门而入。在此现状下,教师需要针对自身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反思、调整,增强教学智慧,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实践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实践性研究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各种要素如

果配合得合理、恰当,就会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形成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合力;反之,就会形成分力,不但每种要素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还会抵消别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谐是一种指导思想,和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谐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最高目标。

3、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洛峪学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名家教学案例,不断反思,逐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效。

(3)个人经验总结法。做公开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并适时在课题组交流。

(4)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或主要步骤

(一)研究目标

在最新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实践为手段,积极探索提高农村小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模式和措施,进而实现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效果,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既定目标。

(二)研究内容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分课前准备工作实效性的研究和课堂操作实效性的研究。课前准备工作的研究包含教师集体备课和学生课前预习的研究;课堂操作的研究包含教学目的、师生角色、课堂提问和学习评价等方面。

(三)研究步骤与措施

1、精心准备,充分发动

(1)问卷调查,实情分析,对症下药

2008年,在课题立项之初,我们就发动全校教师,利用一周时间,在全校一到六年级学生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被动,不进行课前预习;有预习习惯的仅占10%;有复习习惯的占 15%;有学习计划的仅占20%;上课能够认真听讲的占60%;有总结习惯的仅占30%。以上数字说明,我校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科学合理的课前预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基础,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初步掌握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部分表现和原因。

(2)更新观念,转变教法,促进学法

针对当前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重书本、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随意、死板”等诸多不足,我们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下大力气,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素质。首先,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教师思考,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抛弃过去片面追求结果的教学理念,把教学重点转变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上来。第二,积极学习先进经验,一方面请本土专家已退休的**绍校长做学术报告,讲授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在教育教学方面富有成效的市区及同等条件的乡镇学校参观学习,积累经验,充实自我。第三,严格按课题组制定的计划进行学习、研究,更新观念,坚持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在集体摸索探究中,增强科研意识。

2、全面贯彻,实施分工(1)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为保证学法指导的全面贯彻落实,我们明确了校长、课题组组长、课题组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和实践措施:

第一,校长的责任与措施

①加强学习,理解课题的内涵,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②激励引导; ③全面保障。

第二,课题组组长的责任与措施

①主持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②进行课题实证研究并积极总结研究成果。第三,课题组教师的责任与措施

①有良好的师德,掌握理论和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出成果;

②形成个人教学特色。第四,学生的责任与措施

①增强学习主动性,做好课前预习;

②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勇于发言,积极与老师、同学进行课堂交流; ③边学边用,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④充分利用好课后时间,与教师、同学互相结合,及时消化课堂学习内容,切实巩固学习效果。

(2)结合实际,做好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工作包含教师和学生两个部分,不仅学生要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更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课堂教学中做到有备而来,提升教学实效。

①明确教师认真做好课前教学设计。首先,本着“同课异构集优”原则,做好集体备课。主讲教师提供一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资料,并讲述设计的方法及其原因、会遇到的困难及预设的处理方法,其他每位教师只讲述本节课的重点环节的构思,这样集思广益,献课教师再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决定最优教学设计。其次,集体备课内容范围扩大。不把集体备课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等方面进行拓宽,在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通过集体备课,将备课的范围扩大,增加新鲜感话题,不断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

②分类指导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如何预习的具体指导,要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针对低年级学生语文预习,我们抓好阅读。在低年级学生从以娱乐为主到以学习为重的过渡中,要安排学生预习阅读,如读生字、读词语、读课文(对有能力的学生要求带着疑问读),通过预习,使低年级学生逐步达到会读,读通,读顺课文,为中年级的阅读打基础。数学预习重在学具准备和课前温习旧知,做到准备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二、针对中年级学生,我们设臵语文预习提纲。预习提纲的基本成分包括:课文知识点提示、对需要思考问题的提示和

学生自己预习的形式等。预习提纲一目了然,简洁有效,对中年级学生来说可谓得心应手。数学预习重在复习旧知识,钻研新知识,亲自进行一些简单的学具准备,并书面表述出预习中的困惑,以便课堂请教老师和学生。

三、针对高年级学生,我们将重点放在培养自主习惯上。在引导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自读、自划、自查,要读预习提示、读课后练习、理解内容、体会中心,自己整理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收获,形成预习习惯。高年级数学预习,学生不仅得自制学具,还要在此基础上钻研并学会初步讲解原理、初步质疑、自觉运用。总之,新教育理念中说“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3、采取措施,深入课堂研究

在提高课堂操作高效性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下措施,使研究逐步深入:

① 教学目标体现灵活

有专家曾说过:“三个维度是综合的一堂教学设计,它们不是等分的,可能有的课更侧重知识技能,通常我们把这一类课叫做传授课;有的课更侧重过程方法,我们通常把这类课叫做探究型的课。但无论哪种课型,其实三维目标都是融在一起的,它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课堂教学教师预设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时应有所侧重;教师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教学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应时要克服死板,体现灵活,及时检测目标,做好目标教学的量化与评估,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实效。如我校语文教师在执教《长城》一课时,她的预定目标是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激发学生对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但在实际授课中发现学生带来的关于长城的资料非常多。是简单带过、按自己的既定程序往下进?还是处理好学生的资料、对长城有更为详尽的介绍?她决定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展开相关的介绍与交流。同学们的发言涉及到了历史、地理和政治等等,原以为枯燥的背景资料却被孩子津津乐道地交流着,学生对长城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因为交流资料的时间用的比较多,但学生也能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对于预设的教学目标来说,她并没有按部就班,但她觉得学生在这节课中获得了更多:学生交流与展示的机会增多了、对课文的背景知识了解得更深入了、对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油然而生。正是因为她

灵活地对待了预设的学习目标,才有了这节生动的课、富有实效的课。

②师生角色体现互动

新课改倡导“双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同时注意这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教师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教师平时加强修养,形成个人魅力,努力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种人际吸引,通过这种向心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的进行学习、求知、探索、思考。其次,注重师生角色互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进一步转换思维,抛弃传统教师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回答有问题发问,鼓励学生自主解决有些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汲取养料,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③教学方式与方法体现优化

a、课堂交流显高效。课堂交流高效性是通过指师生与生生之间有效地交流,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首先,我们积极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我们教师拿出时间,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教师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课堂交流时量“生”而行、扬长避短、避轻就重,实现预知学生学习基础、预习情况、接受程度,提前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其二,我们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师生交流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敢于大胆说出问题、发表见解,确保师生交流融洽到位。第三,我们注重向学生传授交流方法。交流是学生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我们鼓励学生通过与教师、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解决问题,增进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耐心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把话讲完整、讲正确,学会用符号表达;我们要求教师耐心聆听学生发言,不得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使学生的行为在课堂中得到改善;我们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要客观地进行分析思考。第四,我们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有教师讲授的知识,都要学生来吸收转化为个人所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独立思考能力贯穿课堂始终,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都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我体会、自我深化,加深效果。

b、课堂管理显和谐。首先,我们合理吸收课堂管理技巧的科学因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先进课堂管理经验、知识,充分运用先进管理技巧,实际教学中,注重课堂环境、课堂纪律和课堂气氛的掌控,提高课堂管理的实效性。第二,我们加强对课堂管理的人文思考。我们注重要求各学科教师结合实际深挖教材中的人文价值,带领学生去挖掘课本中的美丽,让学生在探究课本知识的同时感觉到美,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使学生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c、课堂提问显实效。首先,我们注意在课堂提问中把握好难易度。设计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使提问覆盖到每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学习深入的不同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回答提问并回答正确的机会,确保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我们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在课堂提问中,我们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深入程度,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组织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第三,我们注意确定问题的指向。我们明确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精心设计提问问题,尤其是要明确目的性、针对性和指向性,坚决克服“漫谈式”的提问法,确保课堂提问不偏离课堂主题。

d、学习评价显成效:我们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始终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三大原则,将评价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切实使学习评价作为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首先,我们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使教师、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的小组、学生小组、家长全部成为评价主体,甚至提倡学生个人自评,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在多元而全面的评价中形成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第二,我们坚持评价内容全面。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我们将学生的方方面面全部纳入评价范围,不单单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将学生全面发展的点点滴滴纳入评价范围,涉及到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和行为、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

1、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校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高年级学生总结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业成绩显著高于乡镇平均水平。“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使我们找到一条提高教与学效率的路子,达到了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一年来我校各年级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六年级学生总成绩名列全镇榜首。不仅如此,通过课题的研究使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潜力明显增强,从而带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我校五六年级学生在全镇、全市“曙光杯”体育比赛中,均取得好名次;中高年级一年来在各级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不少奖项(如在省关工委“心系奥运 健康成长”征文书画中,孔双峰成绩突出获得一等奖,在“济源六中杯 ”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中,学生李珍珍、李君苹、李佳敏等学生分别获一、三等奖,在小学生学习报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小学生新概念智能竞赛”中我校的茹欣欣同学成绩突出获一等奖);在市教研室举办的“我读书我快乐”朗读比赛中我校学生获三等奖;……可见,我校“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对学生来讲具有实效性和持久性。

学生成绩提高的原因分析: 一是多数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在认识到了预习有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和主动精神、开拓思路、发展智力、体验成功的喜悦等诸多好处的基础上,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教材大意,找出重点、难点,发现问题,培养自学能力。再如,学生在认识了“无准备、无目的、无方法”三个弊端的基础上,就能代之以科学的方法,如有计划的利用好早息和临睡前这段时间,预习新课知识,温习重要知识或需牢固记忆的知识;也知道学习目标对学习的重要影响;还懂得在课堂上开动脑筋与专心致志同等重要。许多学生形成了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

二是多数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据统计,我校80%以上的同学重视并进行了预习;30%的同学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70% 的同学能主动提问,80% 的同学在课堂上交流积极,75%的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科学合理。25%学习主动性有了一定的提高;90%的同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在学习上基本实现了几个转化:即学习态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习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学习渠道由单纯在课堂接受知识向兼顾课外、有目的坚持自学转化;

2、理论研究结硕果

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实践和深刻分析,对课堂教学实

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探索出了一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模式,经过归纳总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就要打造“四型课堂”。

打造高起点型课堂。高起点型课堂首先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前就初步向学生明示课堂教学目标,高度重视课前预习安排,使学生在进入课堂教学时,具有一定水平的认识,力争在课堂教学起始时,学生克服“零起点”,开好课堂教学的头;其次是教师的课前集体备课。使教师真正多方位的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要在课堂前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找准重难点的突破点,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案,防患于未然。确保一节课中学生真正弄懂弄清关键性问题,促使学生真正有所体会,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打造互动型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书的思维定势,从而转变教学方式,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地位,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主动创设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深入探讨,潜移默化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打造创新型课堂。教师要及时不断地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积极创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克服拘泥死板等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法,营造鼓励创新的课堂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在课堂上挖掘、发现并发展学生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性,以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打造自主型课堂。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自由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激励者、参与者、喝彩者、创新幼芽的培育者,让每一位学生都张扬个性,自主学习、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在自主型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自主的学习环境,放手让学生发挥自主性,教师重在动员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进行探讨、探索,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理论的提出,为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理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以课堂实践为基础,积极探索出提高农村小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措施,进而教师的教学

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带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教学资源得到整合,因此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五、结论与讨论

1、必须坚持学生的发展是检验课堂实效性的唯一标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必须积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引导作用,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提升,坚持累积的教学经验,大力提升教学智慧,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求,建立目标明确、实效学习的课堂。

3、必须坚持课前、课堂、课后一体化安排,将课堂学习向前后两端延伸拓展,在课前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加强预习,在课后做好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完善,强化学生自主教育,进而推动课堂实效性提升。

4、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小学,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课题组中人员素质高低参差不齐,再加之教学任务繁重和紧张,对课题研究的投入有限。如何结合教师个人教学特色和个体差异,将课题组成员揉为一体,更加高效深入的开展课题研究,需要迫切加以破解。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9.4.章叶英等,《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3.2009 年7 月

下载《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实效性的研究》上半年研究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实效性的研究》上半年研究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研究》于xx年12月27日向xx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申报立项,经市有关专家评审,并报市教育科学规......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方案(五篇材料)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过程简述等) 2013年10月28日上午8:30分,在连江县第三实验小学一楼报告厅,举行《提高......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

    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加强学校德育研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大埔县洲瑞镇中心小学 房顺康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

    提高家长学校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家长学校实效性的研究 上传: 徐先梅 更新时间:2012-12-27 14:20:19 1、时代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市级数学课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我校市级数学课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从2013年11月至今实践研究已经一年有余,通过本阶段......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实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实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一般都教着语文、数学,多数还要兼任班主任工作。一次作文批阅下来,几乎令人头晕目张、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