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和结果,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研究。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把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
1.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是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还深刻、尖锐地指出了:“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纵观历史,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之情。对此,我们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基地,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使学生把思想政治觉悟与学术本领、红与专、德与才结合起来。
2.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党对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他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各种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会继续散发着影响;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将会趁我国的改革开放之际,加紧思想灌输,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以实现其在中国‘和平演变’的愿望。”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使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有少数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要求势在必行。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发展和适应时代的需要,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制定了《中学生学生守则》、《中学生学生行为规范》等制度,开展了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态度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实践研究证明:抓住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中心,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了共同理想和信念,就能转化为积极向上的爱国热情。
二、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地位。
邓小平同志说:“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思想政治工作能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献身精神,能激发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作为一个学校,其目的是培养
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我认为要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
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推进是难以做好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才能创造出德育的实效。
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教育是一项宏伟的育人系统工程,要教育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学生,除领导重视以外,还必须有政治素质高的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揭示了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我们的做法是:⑴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把自己定位于做高尚的人,无私奉献的人。
3.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是提高学校德育的源泉。
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随时地把握教育的时机,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⑴寓德育于各科教育及活动之中,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⑵把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尽可能使每一个活动都能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体验。⑶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只有教育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把我们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三、发挥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效应。
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对此,多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体有以下认识:
1.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伴随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常规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定期考核。
2.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运用电教,研究教法,增强德育效果。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如:结合教材内容播放一些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有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等内容的录像等。电教手段的运用,向学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增强了爱国主义的热情,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人的个性及其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因素构成一个人教育影响的全部源泉。”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我们要做如下工作:
1.知——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些想法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目标一致的,学校只要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为了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了解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与学生健康专长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使家长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取得共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还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融入到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中。
2.助——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德育活动。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调动家长们积极参与和协助的重要性,要正确地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第一,为适应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我校应采取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请家长到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观看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比较,家长们找到了差距,懂得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和“山外有山”的道理,认识到必须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独立的能力。其次,教师与家长彼此之间的接触,有利于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借活动机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从中相互沟通,共同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成功创造条件。
第二,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校成立了义务服务队为敬老院打扫卫生,为孤寡老人服务。学校开展了爱国奉献希望工程活动,发动师生为贫困灾区捐款捐物。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应竭尽全力,以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亡安危为己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振奋学生为祖国、为四化而学习的刻苦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第二篇: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加强学校德育研究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大埔县洲瑞镇中心小学
房顺康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一、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首要位置
作为学校,其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做到领导重视,提高认识,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增强育人效益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主要渠道、最基本的途径。我们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几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
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课堂教育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和全程性的特点,即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个学生都是德育受益者,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包含德育。如果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全体教师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2、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求各科任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结合教学内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点,结合学生实际,不失时机地渗透道德教育,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深入教学领域,进行教学评价。领导随时深入各学科教学领域。对各学科的教学思想、政治方向、教学方法进行详细了解、监督、检查、指导。进行教学评价时,把每一堂课是否进行道德教育、是否达到德育目标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
三、贯穿《守则》、《规范》,立足养成教育
我校按照县教育局部署,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制定实施计划,积极组织师生学习宣传《守则》、《规范》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主要做法如下:
1、成立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实施计划。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一位副校长专抓此项工作,确保《守则》、《规范》的贯彻落实,同时,还制定了学习贯彻执行新《守则》、《规范》的实施计划和每个月的具体工作安排,使贯彻新《守则》、《规范》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有时间安排、有专人分管抓,真正把执行《守则》、《规范》工作落实到行动上。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一是出版学习宣传专栏和悬挂《守则》、《规范》;二是印发学生人手一份《守则》、《规范》,让学生带回给家长看,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三是利用升旗礼、班会课、队活动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理解、背诵、强化记忆,做到人心人脑;四是各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五是组织红领巾小喇叭广播,通过多渠道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开展“行知杯”评比等活动。在掀起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知、行相结合。邀请法制副校长上民主法制课,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一是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教育,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讲解培养阶段和习惯形成阶段;
二是抓两头,促中间,开展“学雷锋、学英雄”“遵纪守法、尊师爱校”等主题教育;三是学校不定期检查各班落实《守则》、《规范》的情况;四是开展“行知杯”学习《守则》、《规范》评比活动和征文比赛等活动,学生人人参与,力争做一位执行《守则》、《规范》的好少年。
四、发展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乃至对孩子的整个一生都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家庭是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现在大多数家庭子女少,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多。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有求必应,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
第三篇: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马向南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9年第02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要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将德育管理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同时,也要以教学为中心,在学科教育中积极渗透德育知识,再把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新型人才。为了确保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更富有实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工作
学校的德育队伍主要是班主任,德育队伍建设的好坏取决于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那么班主任队伍应该如何建设呢?班主任的选拔。选拔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必须具备品德好、知识水平高、责任心强、年龄小、身体素质好的教师。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选拔好班主任后,要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学习《班主任工作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内容,扩大视野,提高管理水平。成绩优秀的班主任推荐参加省、市骨干班主任培训班;获得丰富的经验后,结合工作实际,在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上进行讲座,让学校所有的班主任都具备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及时对班主任进行考核、指导。班主任考核要注重事实和绩效,掌握标准和尺度。考核过程要科学合理,考核结果一定要公开,这样才能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学校要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后要与表扬、批评、奖励、惩罚等强化措施结合起来。对考核成绩差的班主任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习理论,学习先进班主任经验材料,结合实际进行有效指导。
二、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组织纪律的养成。每学期开学后要利用两周的时间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组织纪律。学习习惯的养成。利用早自习时间养成自学的习惯;利用午间读报时间养成朗读的习惯;利用课后时间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利用考试养成求真、求实、求知的习惯。3 安全意识的养成。每学期开学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讲座,了解安全知识。注意交通安全,养成在马路上按交通规则通行的习惯;注意防水安全,养成不私自下河洗澡的习惯;注意放火安全,养成不玩火、不放火的习惯。
龙源期刊网 http://.cn卫生习惯的养成。每年在春、秋两季传染病易发季节,学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染病知识讲座。同时,利用卫生宣传板报使学生养成勤剪指甲、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利用预防传染病宣传单使学生养成勤消毒、勤换新鲜空气的习惯。
三、提高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家庭教育能促进学校德育,要搞好学校德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辅助。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呢?学校德育对家庭教育的制约。学生从一生下来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少学生一上学就带来了很坏的习惯,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改造”工作,使家长了解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主动参与学校德育的意识,同教师接触的频率增加,对学校、班级的教育活动过问增多,到校听讲座的人数增多等等,从而使家庭教育向学校德育靠拢,家庭教育受到学校德育的制约。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的配合。家庭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与学校德育搞好配合。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希望老师多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希望老师教育的手段方法与家长教育的手段方法一致;希望借助老师的力量教育好孩子;形成家长与老师共同教育孩子的合力,使家长能够虚心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主动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学校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它主要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除了在学校教育外,还要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所以学校德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指导。学校首先要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对家长进行一至二次讲座,向家长委员会汇报一次学校德育工作情况,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要求老师及时家访,逐渐构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使德育走向社会。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协同作战,以各种形式拓宽德育渠道,才能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的获得,有利于学生的今后的发展。
第四篇: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摘要:在现代教育中有些问题是较为普遍的,对于这些问题应当怎样来处理,在处理的同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这些只有在过后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说明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是要花费些力气,然而这样也不见得能培养好,因为教育培养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生命个体,而不是工厂在生产线上的批量产品。
关键词:教育者 教育对象 载体 营造环境
21世纪的校园,要求从人文环境到自然环境的与时俱进,道德教育更应努力建立和发展与当前学生实际形式相适应的体系,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校园风气。努力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有条不紊的走向深入。
现在的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许多问题,社会大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外,学校更是影响学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学问做不好可以重新学,如若德学做不好,那将影响一生。流入社会同样会给社会造成危害。
在各类学校中,学生的问题可以说都是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都会听到老师或家长有着不同的反映,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如何解决此类现象?
一、制定合适的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际在于晨。首先,从早自习入手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第三周我们规定每天早上6:10分必须到班级自修,刚
开始施行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有意见,有同学认为大家搞在一起学习效果不一定好„„我开导大家说:“在我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前,我们只能用强制的方法,一旦我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以后,我们会改变目前的强制手段。在大家感到‘同苦’的时候,班主任一定会每天陪着大家。”在我的督促下,在极大大部分同学的配合下,我办坚持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早自习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本学期开始我们没有强调实行早修制度,但是,大部分同学仍然能够坚持每天到教室进行早自修。
由此证明,任何习惯都是长期养成的,也许在开始时有诸多不适应,只要是正确的,作为教师一定要下力度,强制学生执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开张诚信教育,制定诚信公约,树立良好的文明形象
我认为学生是否诚实守信,关键是看他对待考试的态度,一个诚实守信的班级关键是考风。当然,要做到诚实守信仅仅是考试不作弊是远远不够,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大问题。为此,我经常利用班会、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时间,对班级同学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深刻认识到了自身文明形象的重要性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三、寻找合适的载体,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培养同学们的爱心,培养大家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摆在许多教育工作者前面的一个课题。
首先,一方面应开展一些常规的活动,如给家长写一封交心信,召开有关主题班会;另一方面,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建议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资助一名有经济困难的学生等。
其次,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帮助他人,关爱社会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大家深深感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对自己所拥有的学习环境感到倍加珍惜。
最后,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我们拥有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没有学不好的理由,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学习更多的本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人生旅途,才能感到人生无憾。
四、营造环境,耳濡目染,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所谓环境,达到社会学校,小到班级家庭,而其中学校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征地。学校是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学校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首先,做为家庭方面,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与父母的身上能获得做人的“精华”,也能收到“糟粕”的污染,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上,家长应严肃地对孩子的思想道德问题,学会正确看待孩子,科学教育孩子。
其次,作为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科任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监护人的品行,将如阳光普照大地一样直接影响每个学生个体的身体健康。一个好老师,一个合格的老师,必将在课上课下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力求不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影响。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因此,学校有必要提高和强调每个在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每一个教师都代表着学校的一张脸,一定要规范教师行为;同样,每一个学生也代表学校的一种教育结果,教师决不可放任不良学生不管。
最后,希望学校在德育教育上有新突破新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再创新的辉煌。
每一位学生,从本质上来讲都是有进取心,他们也不是从一开始便厌学、弃学的,他们的成绩差厌学、弃学,也是有一个过程形成的,任何事物都是从质到量的变化。我们不能单一地只看到问题的发生,而不去想问题是如何的发生变化。这正是我们最易激化问题的关键,如若我们在发现和处理问题时,能冷静地,耐心地看待、分析问题的发生根本。那么,将会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或出现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做人、学会真人为核心,纪律管理为手段,全方位调动积学生积极性。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会有很大的进步,班级的会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学生品德的养成与培养:《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四章;
2、学校管理体制;《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十章;
3、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第十
三》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张燕婴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范文]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可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一、德育重小事,润物细无声
一个人的任何言行都表现着自己的思想、精神、品质,任何思想、精神、品质都是由点滴言行积淀的而形成的。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形成要从小事抓起,不从点滴小事着手,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就无从谈起。为此,学校应提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空地、处处育人”的思想,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两规”教育。各班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队会、晨会对学生重点加强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为内容的“两规”教育,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二是注重发挥教师榜样示范作用。每位教师都应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上来,形成德育合力。教师从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教育学生。三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如红领巾广播站、橱窗、升旗仪式等,弘扬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引导孩子纠正和克服身上的不良行为的萌芽点。让孩子的闪光点不断闪亮,辐射他人,影响并连成一片,使不良的行为没有成长的土壤,从而使孩子能在健康的道路上成长。要植真正做到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教育资源每一要素都是育人的园地,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二、德育重主体,活动促发展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和性情在实践与体验中得到升华,使学生们的知行得到统一。
1、体验活动
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从中萌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使自己的道德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内化、升华。可以开展“我为父母做件事”德育体验活动,以“两爱两争做”(“爱父母,争做好子女;爱劳动,争做好少年”)为主题,以“我为父母做件事”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一周内每天坚持为父母做同一件事。并以此为契机,号召、鼓励学生在“体验周”后养成习惯,更要不遗余力的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学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重新思考亲情,重新去看待父母,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类似的体验的活动,能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学会如何去合理安排自己的校外生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奠定基础。
2、班队会活动
德育的特点是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着眼,不断地强化、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认同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班队会活动是德育少先队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要途径,对良好的班风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围绕学期德育重点,学校每学期都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围绕安全教育、“十心”教育、文明礼仪、理想教育等方面,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心灵上得到沟通,使德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心灵之中。
3、表演活动
学生如果作为表演者、观察者,或是作为艺术作品的欣赏者,就会进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这有利于德育的内化。同时,表演活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无论作为怎样的角色,学生都会深入地挖掘其中所蕴涵的道德力量,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如课本剧表演、器乐表演、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设了发挥才能的舞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品德教育。
4、竞赛活动
为了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可以针对一个时期的德育重点精心设计竞赛
活动,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比一比,赛一赛,如每学期开展一次自理竞赛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文体竞赛、小制作比赛等,不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也让学生在竞赛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5、展示活动
为凸显学生个性,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时空,可以在学校走廊的橱窗内开辟作品展示台,展出学生的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开展“庆六一”歌咏比赛,将活动作为平台,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受到熏陶,得到陶冶,激发内因,积极地接受教育。
6、实践活动
学生除受学校、家庭的影响外,还要接触社会,受到社会的不同影响,而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人,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如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垃圾;鼓励学生自愿组成关爱小队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上一些日常用品,到福利院、军烈属家送温暖,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争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德育重课堂,堂堂皆育人
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是育人的核心和关键的环节。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和方法、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学生在课堂上所耳濡目染的将会潜移默化地反映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育人,抓住了课堂,才抓住了“全员德育”的精髓,才抓准了学校德育的命脉。课堂中的德育应贯彻于每一个学科,贯彻在每一节课堂的始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理念,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中渗透德育,组织学生实验中渗透德育,在一切教学活动中都要渗透德育。备好课是基础,所有教材都有德育的内容,德育内容有表层内容和深层内容。往往德育内容不在教材的文字表面,而孕育在教材内容之中,需要我们重点挖掘深层内容。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使德育内容寓于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悟出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教师要善于变德育为“涓涓细流”,使其伴随自己的教学,长年累月地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田。
陶行知先生认为“德育是做人的根本”。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树立新观念,必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必须面向全体,必须抓德育活动,必须立足课堂,必须持之以恒,确保德育内容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
中心小学 温新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