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书记情系百姓惠民生
长葛市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情系百姓惠民生市派和长葛选派的55名党员领导干部,到长葛市55个村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围绕民富村强中心任务,牢固树立“百姓至上”的理念,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兴办公益事业,真正做到了“感情连到家、意见听到家、信息送到家、工作做到家、实事办到家”,赢得了广大百姓的拥护和欢迎。“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协调功能,与驻村工作队通力协作,打井、修路、引水,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修建村室、学校、卫生所、文化广场,加强农村阵地建设;绿化、亮化、美化村庄环境,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市技术经济学校下派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以“关爱老人,关心健康,爱心在行动”为主题的送医下乡义诊活动,为驻村及临村300多名村民开展了中老年常见病筛查,对中老年常见病患者进行健康体检及就医指导,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下派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协调,为坡胡镇水磨河村筹集资金4万元,帮助打机井、开挖排水工程、安装文体器材。同时,积极帮助争取农行资金,扶持2户蘑菇种植户扩大生产规模,为群众带来实惠。
今年“双百”工程实施以来,长葛市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与驻村工作队共同协调、筹措和争取资金515.7万元,新打机井7眼,新修道路22.69公里,开挖排水工程5700米,1
修建村室70余间,维修校舍8间,添置办公桌椅57套,栽种绿化树木23768棵,安装路灯170余盏,使后进村有了新面貌,先进村得到了新提升。(长葛市驻村办)
第二篇:情系百姓关注民生 为民造福普惠一方
情系百姓关注民生 为民造福普惠一方
近年来,xx街道党工委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牢牢把握“民生工作是和谐之基、发展之要”,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科学规划、统筹运作,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多措并举、突出实效,大力实施了系列民生工程,探索建立了群众工作长效机制,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社区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一年一项民心工程,切实建设宜居社区
近年来,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街道党工委每年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实施一项民心工程,使影响辖区居民生活的多个难题被破解,百姓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一)2008年菜篮子工程——着力解决民之“食”。2008年,在拆迁过程中,xx辖区唯一的农贸市场被拆除,居民买菜难问题日益突出。街道党工委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成了市场选址、企业招商、周边环境整治等前期工作,2008年12月28日xx市场开工建设,2009年9月9日,这座xx老城区内规模最大的标准化室内农贸市场正式营业。市场建成后,街道不断加大培育扶持力度,采取协调降低摊位收费标准、打通周边道路、以引代罚、定点延时规范经营等多重措施,使市场经营步入正轨;同时积极协调派出所、工商所、环卫所、执法中队、数字化城管,保持市场周边环境整洁有序,不断增强市场的服务能力。目前,该市场营业面积80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提供蔬菜、水果、熟食等7个交易区共172间营业房和124个标准摊位,从根本上解决了周边近5万居民买菜难的问题,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
(二)2009年环境优化工程——着力解决民之“住”。在环境综合整治期间,街道党工委按照“一乱一策、一路一策”的工作思路,完成了路、xx、路、街、路、xx市场周边道路等七条道路的整治,道路整修、夜景亮化、垃圾清运、社区绿化、规范经营、交通整治等专项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粗放式、突击式、传统式的城市管理模式逐步向制度化、精细化、长效化、科学化转变,辖区面貌焕然一新,洁净、宜居的环境已然形成。环境的改善,提升了自身形象,加大了招商吸引力,带来了发展机遇,浦发银行、新联谊会计师事务所、福胶集团等企业先后落户xx辖区,诠释了“城市面貌是第一形象、发展环境是第一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了区位环境,更加方便了百姓生活。
(三)2010年楼道灯亮工程——着力解决民之“行”。2010年,街道党工委了解到辖区部分楼院楼道内因线路年久失修、灯泡缺损以致影响居民出行甚至造成安全隐患等问题,立即在多个社区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了楼道灯亮工程,共为45个楼院的135个单元接入电表135块,走线4600余米,安装灯泡800余盏,使辖区居民全部告别了“黑楼道”,保障了出行安全,受到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广泛赞誉,《xx日报》、《xx时报》等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四)2011年暖气入户工程——着力解决民之“暖”。营市东街700余户开放式老旧小区居民的集中供暖问题多年无法解决。今年,街道党工委迎难而上,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多次与市政公用事业局、供热公司等单位进行沟通联系,终于就热源、换热站建设、管道路线等问题达成了协议;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了由居民代表组成的暖气入户工程小组,进行摸底调查、住户登记等具体工作,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同时,街道还积极协调市、区市政公用事业局投资1300万元对营市东街进行了道路综合整修,节省了集中供暖管网入地的土建费用,受到了居民的好评。目前,整体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扎实开展特色服务,着力打造民生品牌
针对辖区老年人比例越来越高和青少年对社区科普教育需求不断增强的现状,街道党工委坚持打造为老服务和社区科普两项民生工作品牌,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形式,创新服务载体,使民生工作开展得更具针对性,更富有成效。
(一)“银色之春”,使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积极打造“银色之春”为老服务品牌,逐步形成“党委领导、街道负责、中心实施、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格局,工作内容在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个层面不断拓展和延伸。一是规范居家养老。作为市民政、市老龄双重试点单位,形成特有的“政府资助、街道主导、机构经营、社会监督、志愿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二是提升机构养老。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对辖区两所老年公寓进行了全面装修,为每个房间安装了有线电视、空调和监控,为每个房间的老人配备了呼叫器,改造供热管道、添置健身设施等,实现了公寓硬件质的飞跃。三是发展社区养老。充分发挥驻地单位、社区热心居民及大专院校学生等为老服务“爱心使者”队伍,在辖区开展“银色之春”老年人才艺展、为老服务大集、金秋送温暖等活动,在空巢、孤寡、残疾等困难老人中开展“免费上门查体”、中秋同乐、共度重阳等活动,让辖区老年人在祥和、幸福的环境中安度晚年。国家、省、市老龄、民政的领导多次视察了街道为老服务工作并给与充分肯定;2010年 12月,街道被全国老龄办、民政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敬老模范单位”。
(二)社区科普,让青少年在创新教育中健康成长。作为“全国科教进社区先进单位”,街道党工委坚持创新与提升,以“受众广泛化、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阵地社区化”的“四化”为标准,不断深化社区科普品牌,提升科普服务民生的能力。依托全省第一家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青少年教育中心、银色聊吧等载体,联合xx大学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连续四年举办了“春天有个好心情”社区科普节、暑期科技夏令营,组织开展了“齐鲁名人进社区”、“心理健康进社区”、“暑期科普冰爽派对——四驱车比赛”等活动,努力实现用科技改善生活、让科普惠及民生,社区科普阵地成为未成年人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体验科技魅力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夯实民生工作基础
民生工作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具有涉及范围广、工作标准高、工作难度大等特点,街道党工委在多年工作探索中,不断巩固支撑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制度建设,扩大服务队伍,以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引领各项工作,使民生工作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持续协调开展。
(一)加大资金投入。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物力、财力从何而来?近年来,街道党工委按照“五年大变样,经济要先行”的工作要求,狠抓招商引资和综合治税两大经济发展引擎,努力加快财税型区域经济发展,税收分成连续四年实现跳跃式增长。2007年至2010年税收分成分别为17万、83万、263万、350.6万,办事处财力不断增强。“有钱首先要为民办事”。街道党工委近年来不断加大民生资金投入,先后自行投入近100万元、多方筹资近2000万元,保证了民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民情畅通制度,实现社情民意线线通。为及时准确了解群众心声,街道党工委整合辖区资源,成立了由各科室、社区、驻地企事业单位及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委员会,建立了以社区资源共享和各部门互相联动为主要特点的“社区——工作委员会——相关部门”三级服务网络,打造了“社情民意线线通”服务平台,形成了畅通的信息渠道。居民一个电话就可咨询所需信息,享受有关服务,并可直接与职能部门对话,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有效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2、完善结对帮扶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近年来,街道党工委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做到街道机关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特困户,每季度至少看望一次,为每个特困户家庭在“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等方面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连续三年开展了“情牵群众送温暖、到‘穷亲’家过‘小年’”活动。截至目前,走访困难家庭400余户,为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100余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群众心中,“结对帮扶”成为密切党群关系、促进民生工作的“助推器”。
3、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确保一方平安和谐。由街道党工委领导、综治委牵头,整合综治、司法、信访、安监、派出所、民政、城管、社区居委会等各方面力量,建立了“八位一体”综合性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的综治网络。在绿园社区试点开展了警司民联调活动,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为民生工作设立了“安全阀”。
(三)加强队伍建设。
1、“老宝贝智囊团”——民生工作的“引导员”。在绿园社区组织成立了以社区老科技工作者、老专家教授为主的“老宝贝智囊团”,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就社区建设、文化活动、热点难点问题等工作进行讨论交流,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创新做法逐渐形成了“社区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使民生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五老”讲师团——民生工作的“宣讲员”。成立了由群众基础好、政治觉悟高、热心社区建设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组成的“五老”讲师团,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历史、大政方针、惠民政策,宣传街道民生工作各项成果,使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和谐社区建设中。
3、志愿服务团队——民生工作的“示范员”。充分发挥老党员义务巡逻队、“爱心使者团”、青年先锋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团队的作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辖区群众。在街道为老服务、暑期科技夏令营、文明城市创建、环境综合整治、安全政策宣传、防汛抢险救灾等工作中,他们成为战斗在一线的骨干力量,成为服务辖区群众的示范力量,增强了民生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加强服务平台建设。
1、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显著改善。坚持把社区居委会办公及服务用房作为社区建设、为民服务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强化服务、争取资金、协商共建等方法,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目前,辖区6个社区居委会中已有5个办公及服务用房得到有效改善,总面积已达到2200平方米,群众休闲娱乐、健身锻炼、交流聚会有了场所,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区的凝聚力、吸引力进一步提高。
2、各类资源实现有效整合。驻地资源是街道党工委用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宝贵资源。坚持“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积极协调xx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省畜牧局、康乐老年公寓、xx市场、市立五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组织他们的专家、教授等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为辖区群众授课,利用他们4000余平方米的门球场、篮球场等室外活动场地为群众组织文体活动,拓展了社区为民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搭建服务平台的有效保障,街道积极协调区城管局利用三五二零桥东南侧空地,建设了5000余平方米的的便民休闲广场——凯旋广场,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使辖区百姓生活在社区、快乐在社区。
四、经验与体会
在多年来为民服务的过程中,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在感情上亲民心、在思想上融大智、在资金上重扶持、在行动上聚合力,确保民生工作取得实效、赢得民心。
(一)深入调研,问计于民,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前提。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是开展民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街道党工委坚持走出门、细心看。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注重调查研究,扎实开展好“民情日”活动,杜绝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切切实实走出家门,深入社区、贴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看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急,从而及时掌握群众利益诉求,并体现到决策过程中,使作出的每一项决策真正贴合民心。
(二)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有效途径。“众人拾柴火焰高”。动员利用社会资源是使民生工作事半功倍的重要方法。街道党工委坚持敞开门、齐心做。充分协调职能部门、驻地单位、高校专家、社会各界团体、社区热心党员群众的力量,探索构建了“政府主导、多方共建、群众参与、社会扶持”的群众工作格局,增强了民生工作的合力,成为凝民心聚民力的重要渠道。
(三)心系群众,常抓不懈,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根本保证。街道党工委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民生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实。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最大限度地考虑群众利益和群众的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种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的工作理念、工作作风以及工作成效,增强了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增强了对党委政府的理解、支持与信任,也真正使民生工作落到了实处。
第三篇:驻村帮扶情系百姓 第一书记温暖民心
驻村帮扶情系百姓
第一书记温暖民心
位于兰山区汪沟镇驻地南约3公里的长夫社区现有1209户,3261人,党员78名,耕地面积3600亩,村内主要产业是木材加工、特种养殖。2014年4月市政府研究室选派的两位第一书记任职以来,紧紧围绕“班子建设好、运行机制好、管理服务好、产业发展好”的目标,集中精力抓党建、谋发展、惠民生,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理思路谋规划。第一书记坚持驻村办公、深入调研,研究制定了壮大长夫社区的措施。提出了“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快速推进、惠及民生、提升形象”的总体思路,为工作开展找明了方向。邀请市规划局为社区编制了高水平的详细规划,合理布局居民区、商业区、社区卫生室、幼儿园、小学等配套项目。
二是抓班子带队伍。第一书记任职以来,把加强班子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协助镇党委依法依规按程序圆满完成长夫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配齐配强13名社区“两委”成员,按规定健全了社区“两委”配套下属组织,实现小长夫、东长夫、西长夫3个自然村的人员、资产、土地的融合;指导社区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把那些头脑灵活思路清晰的明白人、发展经济为民致富的带头人吸纳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进行培养;通过第一书记上党课和党员教育平台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不断提升社区班子、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致富带富的能力。
三是重协调惠民生。第一书记积极协调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规划局及有关部门领导到社区对土地增减挂项目、路面硬化、学校建设、社区建设总体规划等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在市政府研究室党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协调投入资金近180万元,整修道路7公里、硬化路面2万平方米、修建生产路3750平方米、新建村级活动场所4处,新上增收项目21个,发展花卉基地100余亩,竹柳示范园2000亩,并协调新建了3200平方米的长夫小学、1600平方米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四是调产业促发展。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多次到田间地头实地调研,结合长夫社区实际,围绕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流转土地2000亩引资2000余万元培育打造了万木竹柳种植家庭农场,农场内主要种植速生竹柳、垂柳、红柳、黄金柳等,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变群众外出打工为家门口赚钱,形成了群众致富、集体增收、环境优化“三方共赢”的发展局面。
第四篇:党建引领惠民生,政策进门服务百姓方案
“党建引领惠及民生
政策进门服务百姓”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主题教育,认真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提升民政惠民政策的知晓率和透明度,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和工作职责,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和为民服务。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党建引领惠及民生,政策进门服务百姓”为主题,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和我区在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优抚、婚姻登记、社区建设、居家养老、社会组织和高龄补贴等方面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及业务流程,在全面提升政策的知晓率和透明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的形象和公信度,有效推动我区民政工作科学、规范、健康发展。
二、活动主题
“党建引领惠及民生
政策进门服务百姓”
三、活动时间
2018年9月29日下午14:30-16:30
四、领导小组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有效开展,区民政局决定成立“党建引领惠及民生,政策进门服务百姓”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 局机关支部书记
**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第一组组长由吉银保同志担任,负责各种宣传氛围营造及各类民政政策法规资料的印刷工作;第二组组长由王华同志担任,负责活动现场设置及养老、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婚姻登记等工作政策宣传;第三组组长丁一鸣同志担任,负责活动现场设置及社区政策、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涉军群众及优抚对象等政策宣传;第四组组长孙霞同志担任,负责救助政策及困难群众家庭宣传。局办公室主要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协调、信息收集、督导检查、资料印刷和宣传等工作。
五、活动内容
以宣传民政政策法规、城乡低保政策为重点,深入宣传
居民临时医疗救助、特困人员供养、教育救助、优抚、社区治理、养老、婚姻登记、高龄补贴和社会组织等政策、法律法规和具体办理条件、工作流程。特别通过民政相关政策宣传,为“阳光帮扶”、低保复审等重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六、宣传形式
(一)走村(社区)入户进家门进行宣传。进村(居)社区、进百姓家门,深入到群众中开展以低保、临时救助、优抚、养老、高龄补贴为主的民政惠民政策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现场咨询解疑、在村(居)(社区、公开栏张贴惠民政策办理流程,采取进村入户讲解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二)设立集中宣传点进行宣传。通过在镇(街道)或村(居)社区市民广场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在各镇(街道)繁华路段,利用群众集会、集市等机会设立宣传咨询点等形式,赠送资料、散放宣传资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过往行人、群众大力宣传民政政策。
(三)利用各种新兴媒体进行宣传。利用电视、网络、报刊传统媒体和网站、微信、微博和公众号等新媒体,通过在电视上播放惠民政策宣传专题片,在无锡民政公众微信、政府信息网站上开展政策下载、咨询答疑开展徽博、微信互动,利用民政QQ工作群、民政微信工作群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活动。
七、活动安排
(一)准备策划阶段(8月中旬-8月下旬)。各工作组做好组织动员、宣传政策法规学习和业务培训、宣传资料整理及印刷等先期准备工作。宣传内容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要、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做到接“地气”,宣传形式要简单实用,群众喜闻乐见。
(二)组织实施阶段(9月中旬-10月下旬)
各工作组按照方案内容、宣传方式、以宣传民政政策法规为重点,大力开展民政惠民政策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政策享受的条件、申请程序、申请提交的材料、享受标准、审批程序、监督的方式、虚假谎报、骗取政策资金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确保将惠民政策送到群众身边,政策实施公平、公正、公开。要向群众公开咨询电话,方便群众政策咨询、问题投诉。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各工作组:一是深入包镇挂村联户,按照工作要求扎实开展民政政策宣传活动。二是集中在洛社镇杨西园村市民休闲广场开展一次定点政策宣传活动。三是形式多样开展好宣传工作。
(三)汇报总结阶段(11月上旬-11月下旬)
各镇民政办、各工作组及时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将开展宣传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等形成总结材料报活动办公室。
八、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清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把该项活动作为推进民政工作、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认真组织策划,强化工作责任、狠抓任务落实。局领导要强化督导检查工作,确保活动不走过场,政策宣传全覆盖、无遗漏,政策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注重创新,讲求实效。要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开展民政政策普及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活动的广泛性和实效性,活动要贴近社会、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与巩固主题教育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结合起来,与提升党员干部队伍形象结合起来。
(三)加强协作,灵通信息。要上下联运,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工作合力,同心同力搞好本次宣传工作,确保活动扎实有序开展。及时将活动开展情况做好总结上报和迎接组织验收工作。
**区民政局党组
二〇一八年八月十九日
本文档由写写帮文库(https://www.xiexiebang.com)用户上
传
第五篇:法治惠民生
民主法治、法治惠民
----灵桥镇创建“民主法治镇”工作阶段性小结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中,基层镇、村干部依靠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愿望日益迫切,需要整体性地转型和综合性的措施,经过多方调研决策,我镇于2010年年初即提出创建富阳市首个“民主法治镇”,继而把2011年确定为我镇的“民主法治建设年”,将该项工作提到党政日常重要工作地位,得到了市委、市府相关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2011年3月经杭州市依普办发文确定我镇承担起农村乡镇的“民主法治镇”试点工作任务。一年多来,作出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启动实施民主法治镇三年行动计划,形成基本框架构想。
去年以来,我们制定了2010-2012年三年行动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启动“民主法治镇”创建工作;市司法局直派所为我镇增加人员力量,加大创建力度。其基本框架是构建机关科室组织协调、行业依法管理,基层站所规范管理、优质服务,行政村村村创民主法治村,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创诚信守法企业(行业),自然人学法守法等内容共同构成条块结合、左右相联、整体配套、协调推进的社会综合管理新模式。
推进民主法治镇建设作为社会综合管理的模式之一,同时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是城乡统筹的战略性项目,是加快实现“四个灵桥”重要路径方法,是实现百姓生活品质的基本品格。
二、参予修订了“民主法治镇”建设考核评估标准,形成标准化创建方向。
结合上级要求、基层实际、基本框架构想等要求,承担和参予修订了杭州市“民主法治镇”建设考核评估标准体系。基本定型的创建指标组成部分包括:组织制度建设、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法治宣传等五大块合计45项考核内容,为整个创建活动提供了内涵标准。
建设评估考核标准是强制性、指导性相结合的创建方向,其保障作用是内容任务上的品牌效应,其操作具有依据和落脚点的标杆带动作用。
三、整合法制宣教平台,营造普法氛围。
认真总结“五五”普法工作经验及不足,深化推进法律“五进”,准确把握“六五”普法规划精神,制订“六五”普法规划及本工作计划;经常发挥传统普法教育师资队伍、栏目阵地作用,创办以“推进民主,促进法治”为主题的《法治灵桥》简报;专题考察湖滨街道“1+1”法律顾问进社区情况,结合人民调解、涉法事务,全面拓展深化法律顾问进农村工作;以镇党委中心学习组远程教育为载体,加大对党员干部学法讲法力度,不断提高单位及公民法律意识,营造依法办事氛围。
“民主法治镇”的宣教活动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学法、懂法意识,培养了创建主体核心人材团队,四、试点示范,点面结合推进行业依法治理。
开展党委中心组学法用法的示范行动,在机关管理服务领域启动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同时推进基屋站所创“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共建活动;以董家桥村、江丰村、光明村为示范,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完成环保热电、孙氏纸业两家企业的企业平安工作站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在我镇200人以上企业全面铺开;以灵桥中心小学为先行,成立师生和事佬协会以平安工作站统筹“平安校园”建设;积极推进富春环保热电企业德治法治综合试点工作,整合各方面资源,在企业内部开展“诚信守法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和治理商业贿赂”、“企业平安工作站”、“纪检工作规范化建设”和“争先创优”等活动;加强“八类队伍、十八类人员”为特点的村平安工作站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和事佬协会,深化人民调解、警调、检调、诉调衔接为主体的多元化大调解工作机制,提升镇平安(综治)工作中心和村企平安工作站的能力水平;实现镇、村二级干部“权责清单、风险防控”全覆盖,形成村级“四廉工程”村级事务管理文件资料汇编,深入开展新一届村级组织工作人员上岗培训,夯实基层基础。
“民主法治镇”的创意、创优、创建活动体现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网格化责任、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培育了科学管理的环境氛围。
五、整合资源,树立“民主法治镇”创建新标杆、总抓手形象。
今年以来,把创建杭州市样板司法所和平安综治工作示范中心、杭州市无邪教乡镇、杭州市信访“三无”乡镇等载体资源、抓手、载体、功效整合起来,形成创建工作阶段性成果。
推进“民主法治镇”建设是实现平安乡镇创建工作标本兼治的途径和载体,加强了信访维稳工作的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